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法五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
j********u
发帖数: 1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转自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90408080455.html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五)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讲授 文章来源:《慧灯之光》(四) 点击数:499 更
新时间:2009-4-8
三、四法印的修法
前面已经讲完了四法印的见解,下面介绍四法印的修法。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具体的修法是相当重要的,要达到了脱生死的目标,就必须实实在
在地修行。通过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通过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等等,则可以
逐步断除烦恼,并最终获得解脱。
念佛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在念佛的同时,也应当修学相应的见解与修法,要作好两手
准备。也就是说,在兼顾念佛的情况下,同时还要选择修密宗,或者是修显宗的中观修
法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如果能证悟空性,则自不待言;退一步说,即使没有
证悟空性,如果念佛念得好,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二者要同步进行,这也是法王如意
宝的教言。同时,闻思对修行与念佛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闻思与修行之间,是相互
促进的关系,这样的修行方式才是保险的。
如果没有修行,则不会有了脱生死的把握。比如
w****m
发帖数: 417
2
这些法拉盛政庇盒饭五毛小将,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智商,也配跟我老骂架。廊法五露
下头,就被我老给胖揍一顿,廊法五还不如装鸵鸟呢。哈哈哈。
w****m
发帖数: 417
3
几十上百头"廊法五",都被我老一人给骂得不敢接嘴了,真耸啊。
发信人: wanglm (wangl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互相骂是没有用的,自己承认才算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1:55:06 2014, 美东)
小将说老将怎么样没用,老将说小将怎么样大家也不信。只有小将自己说自己才有说服
力。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小将的爹妈本来就是白痴,还搞近亲结婚,搞得小将都
是弱智劣等生物。
发信人: withoutacar (我决定好好说话了。),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尼吗,还真有月经老将,一个月来一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0:38:17 2014, 美东)
这种事情只有她自己知道,我没有造谣。
发信人: wanglm (wanglm),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尼吗,还真有月经老将,一个月来一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0:41:04 2014, 美东)
你也同意上菌斑等于来月经?你每天来多次经期,比你妈强百倍呀。
w****m
发帖数: 417
4
我只说每月来菌斑一次,只有“廊法五“承认自己每天来多次经期。互相骂是没有用的
,自己承认才算数。哈哈哈。
w****m
发帖数: 417
5
互相指责是没有用的,自己承认才算数。哈哈哈,你这个每天来数次经期的廊法五。
withoutacar的弱智不仅侮辱了它自己,也侮辱了全体来菌斑的网友。菌斑难道要让这
么弱智的人渣来管理吗?
w****m
发帖数: 417
6
廊法五们自己承认自己的身体都每天来多次经期,我老表示很费解,正在研究小将们到
底属于哪种生物。
E******u
发帖数: 3920
7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8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梦幻观法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10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11
邪师萧平实独创魔法名词“入胎识”(之十三)
——撕下“神我外道”画皮之萧邪瞎扯“十因缘”
“无实不坚固 无有我我所 于此苦阴身 大智分别说”——释迦佛陀
拣魔辨异X32:
对《杂阿含·二八七经》解释时,★邪师萧平实:“‘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
能过
彼,谓缘识名色……如是纯大苦聚集。(这里只作十因缘的逆观而推知名色由本识生…
…)
’”(《阿含概论》P187)悲智注:括号中的话是邪师萧平实特意加注的。
★邪师萧平实:“本识入胎识(如来藏)”(《阿含概论》P139)
邪师萧平实擅于穿凿附会,只要见到“识”字,就肆意曲解,努力往其独创的魔法
名词
“入胎识”上靠,历数已经扒下的十二张“入胎识”画皮:外识、识界、识神、本识、
本心
、不系识、取阴俱识、阿赖耶识、第八识、真我、如来藏、第一因等等,皆非子虚乌有
的不
坏“我”。
近两千年来,魔王使化身伪菩萨,大肆编造邪说,极尽惑乱、践踏真大乘法之能事
,可
谓无所不用其极。邪师萧平实亦复如是,仅其魔子一人十数年间所独创魔词与邪说就已
数不
胜数,像法以降又何止千年,万千魔使所篡造的相似伪经谬论真可谓浩若烟海。
邪师萧平实瞎扯之“十因缘”,又可...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家五鬼法
很多人听说过道家祭五鬼法,它是一般的道家法术之一,家坛店铺,观庙想兴盛,用
五鬼法祭之必兴盛,然而五鬼非正神,若祭拜不得法,也会引起反效果。民间也有不德
法师运用五鬼法害人,简单而迅速。
五鬼之名是,窦仁、李凯、张五、十泰、褚免。祭五鬼法,从五癸日祭拜起,经七
七四十九天。需要五鬼符与五鬼混天咒。五鬼混天咒曰:「精灵,精灵,不知姓名,授
法五鬼,到吾坛庭,顺吾者吉,逆吾者凶,辅吾了道,匡吾成真,令弥搬运,即速就行
,逆吾令者……
经七七四十九天,在第四十九日时,用青竹杆四支,上书五鬼姓名(可刻在青竹杆
上),或用金纸写上绑起,选定一个吉利时辰,用青竹杆在五鬼香炉前祭过火。很迅速
的坐上准备好的四部摩托车上,摩托车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急奔前行,车子愈快愈好,
此时必须仔细看表,一个时辰一到,则马上将青竹杆插在公路旁。五鬼青竹杆,以做法
地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方向插杆,此方法之用意:「在这青竹杆东南西北的范围之内
,凡发生大小之事,则五鬼皆能感应知晓,例如一些神鬼进入此之范围,法师因五鬼青
竹杆的法力,而事先知晓,另外在范围之中,发生何事,五鬼皆有先知之本领也,而且
此坛店铺庙观的兴旺,更胜...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5
13
自他平等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当中,四无量心和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以及菩提心略修法,都已经讲
过;于观想的佛菩萨前自受菩萨戒的方法,也已经讲了;现在就开始讲菩提心的另外三
个修法:自他平等、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至此,有关菩提心的修法就比较完整了。
一、总义
(一)修法的重要性
自他平等、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崇高的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古代,虽然除了佛教以外,也有许多原始宗教,其中的很多
宗教也是提倡爱心(慈悲心)的,但没有一个教派能够说出这么伟大的思想;在近现代
,虽然也有许多宗教和哲学派别,也涌现过大批的思想家,其中的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
的伦理道德观,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这么伟大的思想;不但过去、现在没有,即使在
将来,也不会有人提出更崇高的思想。
从古至今,唯有佛陀才能宣讲如此殊胜的思想和修法。因为这三种修法已经达到利
他境界的颠峰,任你再怎么冥思苦索,也不可能找到超越其上的利他思想。特别是自他
相换和自轻他重,简直就是一种纯粹的、毫无自私的奉献。虽然口头上谁都会说“要无
自私地奉献!...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453
14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五月十日】每当捧起《转法轮》,读到第三讲,“我们上次在吉林
大学办班时”那一段法,作为吉林大学大法弟子,我们都感到格外幸运和荣耀。从一九
九二年九月到一九九四年九月,师父曾经七次亲临吉林大学传法,办过两期三个法轮功
学习班,亲自为学员选定炼功点,两次与吉林大学学员座谈,两次亲临炼功点看望学员
,一次在吉林大学为长春市法轮大法辅导员解法。长春是师父的家乡,是最早得到大法
洪恩福泽的地方。
师父在《转法轮》里写到在吉林大学办班时发生的故事,使这一段历史在未来的宇宙中
永存。这段珍贵的记忆一直激励着吉林大学大法弟子在大法中不断精進,圆满完成自己
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不负师父的慈悲厚望。
师父传法已有十九年了,回想师父当年在吉林大学传法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昨
日。今天,我们把这珍贵的记忆记录下来,与同修分享,了却我们的一桩心愿,也是献
给“世界法轮大法日”的一份特殊礼物。
师父亲自选定炼功点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七日,长春第四期法轮功学习班结束,师父晚上就要到北京去,车票
已经买好了。吉林大学一位参加过师父班的学员恳请师父在离开长春之前,到吉林大学
来看看。师父同意了。
九月...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百法明門論
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
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
。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
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第二心所有。略
有五十一種。分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別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煩惱有六。五
隨煩惱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二別境
五者。一欲。二勝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進。三慚。四
愧。五無貪。六無嗔。七無癡。八輕安。九不放逸。十行捨。十一不害。四煩惱六者。
一貪。二嗔。三癡。四慢。五疑。六不正見。五隨煩惱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惱。四
覆。五誑。六諂。七憍。八害。九嫉。十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不信。十四懈
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舉。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亂。六不定四者
。一睡眠。二惡作。三尋。四伺。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種。一眼。二耳。三鼻。四舌。
五身。六色。七聲。八香。九味。十觸。十一法處所攝色。第四心不相應
b*****n
发帖数: 662
16
莲师对末法恶世的精准预言
http://www.fjdh.com/article/2013/01/180543206868.html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6日
来源:转载 作者:
1324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许多金刚乘弟子都知道,昔日莲师弟子曾向邬金教主莲花生大士请益说:“请上师
慈悲开示,末法恶世的时代,是什么时候来临呢?”莲师很慈悲的说道:“铁鸟当(腾
)空(即天空中有许多现代飞机飞行时),就是末法恶世的时代来临了。于此时,我金
刚乘密法将普传于这个世界。”
铁鸟在空中飞,铁鸟当空的下一句又是什么呢?许多密教弟子只知道“当空、当空
”,那接着下一句,莲师有更进一步精确的预言与开示吗?
其实莲师这样预言道:“铁鸟当空时,就是末法时代到来,此时我佛教密法将会兴
盛且普传于全世界。于这末法五浊恶世中,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朝纲混
乱,女人不守贞节,男人淫欲不检,佛教末法的许多败相征兆都浮现了。”
莲师又预言说:“奇妙哉!那个时代的车子不用马匹来拖拉,自己可以发动行驶(
指汽车)。奇妙哉!那时的青少年,为什么脚底下要踩着牛角,且装上轮子滑来滑去呢
(指现...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758
17
☆─────────────────────────────────────☆
sparty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于 (Thu Jul 10 10:58:23 2008) 提到:
刚才提到“佛教的末法时期”,几位网友问这个词的出处和意思。我是佛教“槛外人”,只知道一点点皮毛,现在硬着头皮查了些资料,总结归纳一下,贴上来给大家参考。请真懂的人不吝赐教。
1。出处:佛法在世有三个时期—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从时间上看,各经说法不尽相同。《大悲经》、《杂阿含经》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大乘三圣忏悔经》说,正法、像法各五百年;《悲华经》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大集月藏经》
经》,《摩耶经》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2。意思: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依教奉行,教行合一,证果成佛者众,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只有形像作为代表,有教、有行,依禅定证果,但人数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有教、无行,修行而证圣道的人则已没有了,教
一是不能成正果的根本原因。
3。末法时期的征兆。释迦死前,曾经预言了“
n**********a
发帖数: 438
18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乙二、有漏法之別名:
如是有漏法亦稱,近取之蘊及有諍,
痛苦及集與世間,見處以及三有也。
如同有為法有不同的名稱,有漏法也可稱為近取之蘊、有諍、痛苦、集、世間
、見處以及三有。
有漏法的別名分別為七種:“近取之蘊”,有漏法作為因,可以使將來的痛苦
和一切世間的本體現前。可以用草火的比喻來解釋:草是草火的近取因,依靠草而燃燒
出來的火焰,稱為草火;同樣,依靠有漏煩惱而成之蘊,稱為近取之蘊。米滂仁波切《
俱舍論》的講義中除用草火作比喻外,還說到從果的角度也可叫近取蘊,如有果和花的
樹,稱為花果樹,同理,從有漏法中產生蘊,而且將來還會不斷產生,所以叫做近取蘊
;從本體或作用的角度,亦可叫近取蘊,比如國王的下屬,要依賴國王而存活,近取之
蘊同樣依賴有漏法,因此有漏...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6504
19
From: 何泛泛 南方周末 Today
▲ (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104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PUA,全称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2008年进入中国,产生了诸多流派,出
现了一些诈骗形式的不良PUA,通过“推倒”女性、物化女性的“泡学指南”,实施情
感诈骗,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猎物”。
目前PUA行业有其存在的土壤,符合中国当下青年男女的婚恋需求,其中部分原因是性
教育缺失,因此,作为公益组织,孔唯唯希望增强性教育基础板块,谴责并制止不良现
象。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何泛泛
责任编辑 | 张玥晗
2019年5月,22岁的白领小白在家玩一款名为《不良PUA调查实录》的角色扮演游戏,她
越玩越觉得不对劲,情节似乎在自己的恋爱过程中上演,“这些套路怎么那么熟悉?”
小白怀疑自己陷入了不良PUA制造的感情陷阱。
PUA,全称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最初含义是
简单搭讪,后演变为两性交往的社交学说,内容涉及搭讪(初识)、吸引(互动)、建
立联系、升级、确定关系等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原始佛法的处世法
原始佛法的处世法, 包括了很多大乘的菩萨道。略举∶
五戒,十善
八正道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四摄法
五波罗蜜(除忍辱)
对在家人的教导,可以见善生经等。菩提比丘 In The Buddha's Words 选了一些具体
教导。
四摄法
杂阿含669经
若所有法是众之所取,一切皆是四摄事。或有一取施者,或一取爱语者,或一取行利者
,或一取同利者。过去世时,过去世众已有所取者,亦是四摄事。未来世众当有所取者
,亦是四摄事,或一取施者,或一取爱语(者),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者,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以此摄世
间,犹车因釭运。世无四摄事,母恩子养忘,亦无父等尊,谦下之奉事。以有四摄事,
随顺之法故,是故有大士,德被于世间」。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669.htm
z****n
发帖数: 1933
21
李大人的历史太过于晃眼,就差赌咒发誓写保书,这才打消了同党们的疑虑,彼此告别
回家。
路上李佑不由得犯嘀咕。今天举行聚会的目的和意义,莫非就是同党们为了拦住他
出手?
他这帮同党都是科班正途出身,道路通顺平坦,与李大人那一路走来遍布荆棘的另
类路途自然不同。
但是若不披荆斩棘,逆流直上,现在他李佑只怕还在苏州府里当着坐冷板凳的小小
知事,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被知府找些由头发落了。
次日,别人摸黑起早在寒风中上朝,李佑摸黑起早在暖轿中巡城。
出了家门,李大人懒洋洋的打了哈欠,靠在严严实实的轿子里打起瞌睡。外面有上
百军士差役前呼后拥,有了状况自然会叫醒他。
再说他是因公代表朝廷奉敕巡城,有天子赐予的仪仗,路上了其他大臣,不必考虑
叙礼或者回避,很省心,不必担心频频被叫起。
这与餐风饮露辛苦朝参比起来,李大人舒服的堪称天地之别了,所以他最近被全京
城的官员猛烈吐槽并羡慕嫉妒恨无数遍,真不是没道理的。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由袁阁老亲自奏请逐出朝堂的…更可惜的是既能免朝参,
又不失圣眷和威望的法子,很难找到。毕竟对于一般京官而言,被...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17
22
廊坊五毛吃地沟油盒饭。法拉盛五毛待遇好点。像老龙王那样的政庇五毛小将,还有福
利吃。
w****m
发帖数: 417
23
小将不仅赚五毛,还赚五美分。小将这些狗粮党,搞政庇绿卡,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尽了。
w****m
发帖数: 417
24
法拉盛政庇狗粮党五美分小将们,中国怎么对不起你们了,你们对中国有如此深仇大恨
,和廊坊的五毛们一起,要制中国人于死地?中国人为什么不配民主自由?你们自已当
狗也就算了,还要全体中国人和你们一起当狗?

了。
w**********k
发帖数: 6250
25
呼吁在本版举行廊五和法五的总对决!
h******1
发帖数: 16295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说"廊五"?
老将难道不是"法五"?
w****m
发帖数: 417
27
哈哈哈,几十上百头"廊法五",都被我老一人给骂得不敢接嘴了,真耸啊。
G*******s
发帖数: 495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30
姜鸣是个什么玩意儿?哪来的不许养狗?
北洋海軍章程
總理海軍衙門原奏
奏為擬定北洋海軍章程,繕具清冊,恭呈慈覽事:
竊臣等奉命創辦海軍,曾經奏明先辦北洋一枝,著有成效,他省量度經費再行仿照舉
辦。溯自十二年四月間,臣奕譞前赴北洋乘輪出海,自大沽周歷旅順口、威海衛、煙
臺各要隘,簡閱巡查。是時北洋可備戰陣者只定遠、鎮遠、濟遠三鐵艦,超勇、揚威
兩快船,余則僅供練運,規模雖具,尚未成軍。去歲續訂英德之四快船到津,合之舊
有之蚊雷等船,經營裒益,計得大小二十五艘,聲勢已壯;俟庫款稍充,再添數船,
即成勁旅,入可以駐守遼渤,出可以援應他處,輔以各炮臺陸軍駐守,良足拱衛京畿

惟不詳定章程,斷難垂諸永久。臣奕譞等與臣李鴻章往返函商,就現支之經費,劃作
在船官兵、匠役俸餉、薪糧及煤油、修造等款,並擬將管帶、駕駛各員均作為實缺定
額,以專責成。天津水師學生漸有成就,陸續撥入戰艦習練,將來在船員弁遇有缺額
,即可就近取材。謹將船只之等第,官弁、兵丁、匠役之額數,俸餉、雜支之數目,
及如何升擢,如何簡閱,分門別類,督飭臣衙門總辦章京等會同直隸按察使周馥悉心
考核,編輯成帙。計分十四款,列為六冊,進呈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3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38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40
一、宣讲阿弥陀佛修法的原因
在关于临终诀窍的开示中曾讲过,当我们活着时,需要作一个选择:是期望往生莲花生
大师的刹土,还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便在中阴身或是临终时,能够一心
一意地再三祈祷,往生至自己选择的清净剎土。这种十分确定的渴望往生之心非常重要
,这就是今天讲阿弥陀佛修法的由来之一。
另外,阿弥陀佛修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原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
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
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选择往生的刹土
。但对其他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
从佛教历史上来看,即使是达到很高境界的龙树菩萨,最终也是去了极乐世界;像法王
如意宝那样的大圆满成就者,从表面上看,还是选择去往极乐世界。当然,这只是劝勉
后人要向往极乐世界的一种方便示现,对于法王如意宝等大成就者来说,去极乐世界或
是其他地方都是一样,哪里有度化众生的事业,他们就会到哪里去,不会有这样的分别
,但从表面上来看,是会有这样的选择。这也更突显了阿弥陀佛修法对一般修行人的重
要性。
因为此修法既没有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ㄧ、绪論
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來的第一哲学論题──「存有」(being)
,经过无數着名的哲学家提出无數的理論來定义其意
义。然而,人類面对着共同的宇宙及生命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根源的事实真&#
63972;应该只有一个。具有悠久歷史的东方哲思之一的佛教对「存有」的定义是
如何?本文希望提出具操作性意义的定义,能为东西方共同的哲学思想提供新的养分,
为所有生命指引出最终的归依处。
「存有」(being/existence)本來并不具现代所理解的义涵,只
具「是者」(being/to be)之义;「是者」这个概念,來自希臘
文的「einai」动词;在希臘哲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 500 BC)的思辨下,&
#63965;用此动词的普遍用法,說明其普遍性。因为思想的内容需要由「是」&#
63789;表述,思想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律法與恩典
律法與恩典

本文摘自 福音文摘 蒙允轉載
陳 終 道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一17)
本節經文把神賜律法與恩典的兩大步驟之先後說得很清楚。摩西所領受的時代使命是將
那要引人到基督跟前的律法,向那些被選作世人樣版的以色列人宣告;而恩典和真理則
由主耶穌親自顯明。這「律法」和「恩典」不是兩個相反的道理,而是神所啟示的兩大
步驟。
一、律法與恩典的混淆
對律法和恩典的真理最嚴重的錯誤,不是極端的律法主義,或極端的無律法主義;而是
前半恩典後半律法的「加拉太主義」。極端律法主義,主張人要靠行律法(靠好行為)才
可以得救,這是所有世俗宗教共同的觀念。這種觀念卻跟福音的原理相衝突,因為聖經
明明告訴我們:「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
無律法主義認為人既然憑恩得救,就可以隨意放縱情慾了,他們把神的恩當作放縱情慾
的機會,完全誤會靠恩典得救的真理。這是那些只有救恩的知識而沒有蒙恩的經歷的人
所犯的錯誤。使徒時,代沒生命的假師傅常落在這種錯誤裏。
但在這方面最難分辨的錯誤,卻是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7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照大师
法照(公元747—821年),唐代圣僧,身世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为净土宗
四祖,约生于公元747年间。史料中有关他居俗世时的事迹不见记传。
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 即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
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
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 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着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
,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
台般舟道场,专修净 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
万计。法照于承远大师处得净土教法的真传后,更是专一其心,精进不懈地修持净土念
佛法门。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法照于南岳弥陀台广发弘愿,尽此一形,每夏九旬,常
入般舟念佛道场,决定毕生修持净土法门。同年,法照往长安(今西安),在章敬寺的
净土院,依《无量寿经》撰写了第一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此外,
法照大师所撰写的第二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则更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了他
所倡导的净土五会念佛法门。
生平事迹
法照大师的一生有...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C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6.html
102.无为有为
反过来也不可以说天天行菩萨道是“我有心”,这和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一样
的,我觉得老子很可能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他讲的和佛讲的相当吻合,你看“为
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做世间学问是增长
执着的,累积知见越学越多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院士,知识越学越多,包括许
多所谓的佛教学者、那些习惯于用外道知见来批判佛法的人,书都读了很多啊说食数宝
入海算沙“日增”,而为道是日损的,修行是减的,减法执、我执的,是减的是负记帐
,不是我们修行以后有个大功德山在那里堆着,不是的,而是通过修行我们把自己内心
的种子旧债给消掉而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到最后我执、法执、种子库都去掉
了,就如药山惟俨禅师说的“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当你把我执、法执、种子库
都消干净的时候,真正纯粹的佛性就会出现(诸幻灭尽,非幻不灭---《圆觉经》)。
而当那个东西出现时,那种体认你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形容它的,说它是东西就不对了
,这是另...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50
http://m.tianya.cn/bbs/art.jsp?item=free&id=2662524&idwriter=0&
正风青杨
2012-07-30 09:00
高级五毛有何不同?答:虽然统称为五毛,但在“含金量”上还是很有差别的。一
个高级五毛与一个低级五毛的“市场”差距,几乎可以用贫富两极分化来描述,低级的
五毛因为其含金量低,所以俸禄也就很低了。如果混到高级五毛就不同了,因为高级五
毛一般都拥有某个头衔,或者带着炫目的桂冠。所以用起来就令人爱不释手。
高级五毛的优势关键在于,一者这样的五毛实在难找;二者久经考验,用着放心;
三者心黑脸厚,抗击打能力超强;四者尽管很多时候很多人会向其拍砖,但还是能迷惑
一些糊涂人。所以,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杜甫说的最恰当不过了——高级五毛是“朱
门酒肉臭”,低级五毛则“路有冻死骨”!这样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五毛们要奋力往上
爬,成为高级五毛了。
吴法天本名吴丹红,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微博粉丝20万。最近一两年,他在互联
网上十分活跃,有颇多出位的言论,因为频繁攻击有良知的媒体和媒体人、知识分子、
艺术家,结果被网民称之为“高级五毛”。也有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