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法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226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控制欲望?

大哉问 善哉法友
佛陀一生就在克服这个问题,佛陀一生都在谈这件事 -- 欲望
没有谈很高深奥妙的哲理或如何的不可思议境界
佛陀只谈怎么做到
任何控制 都是加入”我” 都是压制
二果也才 贪嗔痴薄弱
所以 你问的问题谈何容易
说来话长, 做起来也要费一番功夫
初果之后如何调伏欲贪?  正念正智
何谓正念?   要修四念处、念觉支,具备正念。详细请看杂阿含。
何谓正智?
首先要有正见(可见正见在实修多重要),
然后正念随时观察自己。
欲贪生起时,知味(欲贪生起)、患(欲贪造成苦的祸害),而生离、无我。此为正
见。
欲贪生起,这是习性,不必压制,但正念如影随形,随时侦测,
侦测到欲贪生起,正见随时反射式生起,正见一起邪见自然会消失,
此谓正智
以正智调伏欲贪,能使贪嗔痴薄弱,最后可以断欲贪。
如何具备正念正智?  说来话长,应该要有初果?
c***h
发帖数: 226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控制欲望?

“我所说法,皆非说法,是为说法” 非常高深奥妙的哲学,不懂。可以说明一下吗?
金刚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何解?
那“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 非常高深的哲学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无上正等正觉 = 正遍知,
好像只是在说,佛陀对于各种通往涅盘的修行方法(就是”菩提”)都知道的意思(遍知)
吧?
意思很简单,应该没有什么高深奥妙才对。我认为不是在说他证得的无上智慧吧?
法友是不是误会了。
。《大智度论》言:“惟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萨行在成就“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应该只是说,阿罗汉可能只熟悉某一种修行方法,
而菩萨要渡各式各样的众生,所以要学习各种适合不同众生的修行方法,以方便度众生
。是不是这样?
“佛法本无法可说,为方便众生故,佛说法数十年”与“我所说法,皆非说法,是为说
法”
这两者是一样的吗?
c***h
发帖数: 2262
3

感谢法友提醒。以前没注意推论智,认为怪怪的,怎么离开当下,
以后会特别注意推论智。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略谈一些。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0/yinshun30-00.html
「阿含」的空,是重于修行的解脱道。「般若」的空,是体悟的「深奥义」。「龙树」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空与心解脱
『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七──八八)说∶
「阿难!眼,我我所空;色,我我所空;眼识,我我所空;眼触,我我所空;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世间,佛约眼等内六处,色等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说。这些,都是可破坏的,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般意义。
『相应部』的「质多相应」,说到了四种心解脱──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空心解脱sun~n~ata^-cetovimutt...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佛法」是面对生死流转的现实,经修持而达涅盘理想的实现。「大乘佛法」还是面对这一现实,要解脱生死而又长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达到究竟涅盘。这被称为菩萨道的,修持心要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慧,本为「佛法」达成解脱的根本法门,但要解脱而不舍生死,不著生死而不急求证入涅盘,大乘的般若,就与「佛法」有点不同了。
法空性是涅盘异名
一、『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甚深相者,即是空义,即是无相、无作([愿])、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盘义。……希有世尊!以微妙方便,障色(等法)示涅盘」。「我不说一切法空耶?世尊!说耳。须菩提!若空即是无尽,若空即是无量。……如来所说无尽、无量、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涅盘,但以名字方便故说。……一切法皆不可说。须菩提!一切法空相(
[性])不可得说」。
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寂灭、离、如、法性([界])、实际、涅盘。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离色(等一切法)处涅盘」。
「我不常说一切法空耶?须菩提言∶世尊!...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阿含经的四正勤,是八正道的正精进,与五根、五力中的精进根、精进力。在两种修行情况下,要注重精进∶
1. 放逸、懈怠出现时∶不想修善法,或是放任恶法增长而不修对治。<大念处经>说「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说的就是在善、不善生起时以正念觉查,以正知择法,以四正勤增长善法,熄灭恶法,也符合七觉支的念、择法、精进次第。
2. 修止观时昏沉。这比前面微细。要以精进等方法对治昏沉而不能放任,不然止观无法进步。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阿含经说的五根、五力等三十七道品,虽有论师说有修行次第的意义,我认为是佛说道品的类集,依阿含并没有明确的次第。
五根、五力值得注意的意义,是以念根平衡信与慧,定与精进这两对,念力越强越好。
虽然修行人有随信行、随法行等类,信、慧等偏重不同,五力要平衡才能证果。如尊者阿难在结集前夜,整晚精进过度而定弱,不能证阿罗汉果,当他躺下休息刹那,五力平衡,证阿罗汉。
J******s
发帖数: 7538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五根不是一切善法的增上麽?那就是修止观都有用了吧
J******s
发帖数: 753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1.可以不可以这样子理解,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是不动心解脱前面的
阶段?你觉得这个和南传的十六观智的阶段可以对应麽?如果可以,怎么对应比较合适
呢?
2.中阿含『大空经』与中部『空大经』在讲这个内外空的时候,我觉得比如这句话,如
外空又不住,不解,那就「作意」内外空。其中第一个空和第二个空指代的是不一样的
,对麽?
『瑜伽论』四种作意,为什么要那样分内外呢?还有,这里的证和修是具体指什么?
3.『杂阿含经』的空三昧,在无相、无所有三昧之前,如果拿来和相应部比,那么是不
是可以理解这里的空三昧在四种心解脱前呢?或者在杂阿含经的四种心三昧前?或者根
本就是有重叠的?

」的空,是『般若经』的假名、空性,与『阿含经』缘起、中道的统一。
眼触因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
非苦非乐,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是空三昧的一
般意义。
,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意
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阿含经』从生灭无常下手∶「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空。甚至说∶「若人寿百岁
,不观生灭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灭法」。
这个赞!

对这一现实,要解脱生死而又长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达到究竟涅盘。这被称为菩萨道的
,修持心要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慧,本为「佛法」达成解脱的根本法门,但要解
脱而不舍生死,不著生死而
、无起、无生、无灭、无所有、无染、寂灭、远离、涅盘义。……希有世尊!以微妙方
便,障色(等法)示涅盘」。「我不说一切法空耶?世尊!说耳。须菩提!若空即是无
尽,若空即是无量。……如
、(无灭)、无染、寂灭、离、如、法性([界])、实际、涅盘。须菩提!如是等法,
是为深奥义。……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离色(等一切法
)处涅盘」。
、无有数、无量、无边。……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
无著、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盘,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 一切法不可说,一切
空、无相、无愿、无([造])作、无生、无灭、寂静、涅盘、真如、法界、法性、实际
,如是等名甚深义处。善现当知!如是所说甚深义处种种增语,皆显涅盘为甚深义...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不是英语的, 太别扭了.
S**U
发帖数: 70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深的则通于出世间。
这是经文本身的意义。
「大德!何者为无所有心解脱耶?大德!于此处有比丘,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者
,』逮达住无所有处。大德!此称为无所有心解脱。」此无所有心解脱,是超越色与心
识的世间定。
「大德!染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愚痴是障碍。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
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
等之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为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此无所有
心解脱为出世间。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清净道论说∶
「因为行舍智是由三种随观而转起,所以说以(信、定、慧)三根为主而入三种解脱门
的状态。即是说以三种随观为三解脱门。所谓∶「此等三解脱门是引导出离世间的。(
即无相解脱门是)由屡观一切诸行为区限与路向,并以导其心入于无相界;(无愿解脱
门是)对于一切诸行由于意的恐惧,并以导其心入于无愿界;(空解脱门是)由屡观一
切法为他,并以导其心入于空界。故此等三解脱门是引导出离世间的」。
又说∶
(一)如果...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中部『空大经』经文没有明说四种空有次第,不过<中部注>解释四种空为证初果到四
果的过程。<中部注>∶
1. 内空,指自身五蕴非我,非我所。
2. 外空,指外在五蕴非我,非我所。
3. 不动,指无色定。
经文前一大段是说弟子从四种禅出定后,假如不能由观五蕴进修非我,非我所的境界,
也不能进修不可(为色法)动摇的无色定,就应当退回到原来的禅定,一再修习。这是
初二果的修习。
离五欲贪,是进修三果的过程。
观五蕴生灭,于五蕴离我慢,得阿罗汉。
<瑜珈论>也有说到离欲贪、离我慢、修无我见、修无常见,不过与<中部注>对应到
不同的空。我认为<中部注>的解释经文更合理。
<中部注>对「内外空」不知如何解释,菩提比丘英译本没翻译。如果将「外空」解释
为外在非有情没有我、我所,「内外空」解释为外在有情没有我、我所,就与<大念处
经>所说的「内、外、内外」解释类似。
【南传中部】第122经 空大经
http://www.ahan.tk/view/6/122/
c***h
发帖数: 22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有人能说明阿含真好
J******s
发帖数: 753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后面的基本理解,前面有一点不明白。
第一句你说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可能停留在世间定的阶段,那么就是
说这个还是修止的阶段?从后面的解释来看,不可能呀。或者我理解错了?
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等之最第一。可是从后面那个1,2,3...解释来看
,似乎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是没有高下区别的。或者我理解错了?
南传的十六观智, 说到由(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门而生起行舍智。这里空,无相
,无愿和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不完全对应的吧?
与三法印任何一相相应的舍心皆可称为解脱心。如果心由观无常而趣向涅槃解脱的,称
为无相解脱门。如果心由观苦而趣向涅槃解脱的,称为无愿解脱门。如果心由观无我而
趣向于涅槃解脱的,称为空解脱门。这里没有无所有心解脱啊?或者还有别的解释麽?
刨根问底,谢谢耐心!咔咔
J******s
发帖数: 753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弱智的问一个问题,什么是自身五蕴,什么是外在五蕴?
四种禅定和无色定之间的那个阶段,怎么通过观五蕴修非我,非我所啊?什么是非我,
非我所?什么区别?为什么在修定的中间会有观五蕴呢?观和止观中的观一样麽?
离五欲贪,是进修三果的过程。
观五蕴生灭,于五蕴离我慢,得阿罗汉。
这个是不是说三果了还在定的阶段?或者生灭随观智的前面都算是离五欲贪?
d******t
发帖数: 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阿含经的“空”,主要是无常,无我的意思,是形容五蕴的特征。侧重于对五蕴的否定
。没有什么神秘玄奥的色彩
心经所说的“空”,或者大乘的空性,则是涅槃的异名,形容涅槃的空相,无生,无灭
,不可思议。
心经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主要是形容五蕴和涅槃的关系,指出他们是不二的。
以此来反对小乘的五蕴涅槃相异的观点。
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并没有教导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而是强调五蕴和涅槃的相异,这
对解脱也是最实用的。
J******s
发帖数: 753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以后多多提问,咔咔

n~
J******s
发帖数: 753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欢迎!
J******s
发帖数: 7538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他是runsun
c****g
发帖数: 38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别人都不知道, 就你聪明.
J******s
发帖数: 7538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他回了好几个帖子我才看出来的,难道不是笨麽?咔咔
低头,漂走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相应部41相应7经/苟达多经
尊者苟达多对屋主质多这么说∶
「屋主!这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这些法为不同含义、不同文辞呢?或者为一种含义,但只是文辞不同呢?」
「大德!有法门,由此法门而这些法为不同含义、不同文辞,又,大德!有法门,由此法门而这些法为一种含义,但只是文辞不同。
杂阿含567经
尊者那伽达多告质多罗长者∶「有无量心三昧,无相心三昧,无所有心三昧,空心三昧。云何长者!此法为种种义故种种名?为一义有种种名」?
......
须臾思惟已,语尊者那伽达多∶「有法,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有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67.htm
这里空、无相、无愿和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的确不完全对应。阿含诸经对三解脱门说法有出入,印顺法师在《空之探究》一书列举诸说。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自己的五蕴,与别的有情的五蕴。
是指岀定修观。观五蕴各自无常、被生灭压迫,依缘起而不能主宰,所以不是「
神我」。
怎么通过观五蕴修非我,非我所啊?什么是非我,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三果称为不还果,不复还生于欲界故。不生欲界,是因为断了欲界的烦恼(五欲贪与男
女欲),因灭故苦果灭。三果对色、无色境界的贪还没断,所以会生色界或无色界。
S**U
发帖数: 7025
26
「佛法」是缘起论,不说超渡亡魂,不持咒。超渡亡魂是大乘,特别是秘密大乘的说法。
五蕴包括三界有情。<杂阿含经>诸天相应,就有天人到人间听法,与佛或比丘问答。
无色界有情,有论师说有微妙色法,有论师说完全没有色法。有天眼者,可以看到各道
有情,如<杂阿含经>目楗连相应,纪录目楗连见鬼事。
f*******8
发帖数: 3612
27

法。
有问题:
1. 逻辑问题,佛法是缘起法,不能推论出就不超度亡魂。能澄清一下这个逻辑怎么联
系的么?
如果有人问,佛法怎么看“看病”的事?
按你的非常逻辑,是否也可以说:佛法是缘起法,不说“看病”?
再有人问,佛法怎么看救落水的人?
你的逻辑也可以说:佛法是缘起法,不说救人。
2. 结论问题:你这段话的结论相当于已经说大乘不是佛法了。
b*****l
发帖数: 3821
28
宗教信徒们还要讲什么逻辑啊。
至于结论,pattern和他早就是这个结论了,
反复唐僧和扎堆取暖很类似,你把这个拎出来也够唐的。
f*******8
发帖数: 3612
29
没办法。。。
他有时候引的经典还挺不错的,
不过,加私的时候,最少应该标注一下。

么联
S**U
发帖数: 7025
30
佛法是缘起法。缘起的原则是此有故彼有,包括业力的自业自受。超度亡魂,是要改变别人业力的结果。
《杂阿含684经》
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684.htm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issue.asp?article=88.95.12.2
佛陀在增支部《种子经》说∶
「诸比丘!我实不见另有一法,能使未生的诸善法生起,或使已生的诸善法增长、扩大。诸比丘!这就是正见。
诸比丘!成就邪见的有情,身坏死后,生于不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
诸比丘!成就正见的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这一段经文可以对照《杂阿含788经》。邪见,注释书说是《梵网经》的六十二种邪见。正见有五种,即∶自业正...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1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issue.asp?article=98.98.6.20
酥油瓶与大重石
译自《相应部》42∶6; PTS IV p. 311-314
蔡奇林译
本经叙说∶婆罗门教认为可通过祭祀、祈求而令亡者超生天界;但佛陀则认为,人之往
生善趣、恶趣,端视其生时之行为(业)—造恶者如大重石,自然趣下;行善者如酥油,
自然上升。这是以「行为决定论」,而反对婆罗门教的「祭祀万能说」。
有一回,世尊住那烂陀波婆离迦的芒果林。
那时,村长阿私盘陀迦子往诣世尊。到了之后,向世尊礼拜,然后坐在一边。
渡亡超荐之问
坐在一边的村长阿私盘陀迦子,对世尊这样说∶
「大德啊!西方的婆罗门,带著水瓶,佩戴水草编成的花鬘,入水洗净,奉祀于火。他
们宣称,能令死去的亡者超升,能教示引导他们,令入天界。大德啊!世尊、应供、正
等觉者能否那样做,以令一切世人,身坏命终后,转生善趣、天界?」
「那么,村长啊!关于此事,我要问问你,你就依著自己的意思回答!」
行恶者
「村长啊!你认为如何?此处,若有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贪求、心怀瞠恚、具有...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32
其实超度不超度,看不看病,落水了救人不救人都是缘起法则作用的结果。
而超度有没有期望的结果,用缘起法来解释/或者立足于缘起法则来否定,需要理论基
础。这个才是需要讨论的。
你把因果逻辑搞混乱了。
J******s
发帖数: 7538
33
夹私标注了还叫夹私?哈哈
g***t
发帖数: 2278
34
佛法除了自度之外,还有度人,学佛的人应该有帮助别人的胸怀。
除了帮助或者引导别人出世间的修行之外,度人也包括满足一些世俗上的需求。
对于生者来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帮助;对于去世的人来说,他们在
中阴身时期或者是已经往生恶道的,他们未必能直接接受佛法,那就先解决对方的燃眉
之急,引导对方至少往生善道。
佛法不仅能在人世间帮助别人,也能在中阴身以及六道的其他道上利益众生。
可惜有的人,借原始佛法之名,狭隘佛法,诽谤大乘,误己误人。
c***h
发帖数: 2262
35

自度度人,本来就是佛陀敎下来,所有佛弟子都有的,只是做法不同,观念不同。
往生善道方面,佛陀明确说了,无法因为念经改变亡魂转生方向。因此要转生善道,看
起来最好在他们活着时候告诉他们正确观念,让他们自己熄灭他们的苦、贪嗔痴。如您
所说,这是燃眉之急。可这也是所有活着的人的燃眉之急,佛陀明确说了。
有些事可以屈就于世人,有些事必须导正世人错误观念。佛陀就不屈就婆罗门念经可以
改变亡魂转生方向的观念,坚持告诉他们正确观念。去世的人未必接受佛法,可也许有
些亡魂可以,所以还是要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自我觉悟。虽然这样做可能事倍功半,不
如活着时候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觉悟来得有效。
互相之间这个问题,争议多时。
我个人生活四周常看到,活着的人自己,包含我,都没想到自己燃眉之急,急于导正观
念,努力修行,却每天关心死人,加重关心,天天念经给死人,当成修行重心。活着的
人,反倒不关心自己观念正确与否,都不求解脱,却每天想着度人。自度度人当然每个
人都有这种理想,胸怀,可我个人认为,就我四周看到的现象,重心颠倒。
f*******8
发帖数: 3612
36

你的意思反而接近命定论。
不过这已经不是原来的重点了。也不是SeeU的意思。
这你已经跟他的观点不一样了。我基本能接受,
因为这如果免除命定论的方面的话,相当于说,不但自力,外力也可以起作用。
我主要是说他那个逻辑不成立。
么联
f*******8
发帖数: 3612
37

不过这里面没说:
村长啊,你认为如何,这颗大石头,是否会因为有人会游水,并下到水里,
把它拿到岸上,而它依然还停在水里?
这里我看是两个方面,
1. 石头的本性问题,就是它会沉底。如果不自己修行改变,当然这个本性不会改。
2. 石头即使本性没变,也可能被人托起。只是,在托起来之后还要靠自己修、改本性,
才能究竟脱离石头的特性。我觉得念佛修净土就是他力。
第一条并不能否定第二条。仅凭第二条的他力,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问题:
J******s
发帖数: 7538
38
你咋那么会给我的话加解释呢?
我主要说你那个逻辑不对,你那个逻辑本来就不对。
J******s
发帖数: 7538
39
知道这个故事里面为什么要用石头和酥油瓶麽?
彻底晕倒

性,
J******s
发帖数: 7538
40
最后一段说的赞!
S**U
发帖数: 7025
41
这是你与亲人观念的不同吧,可以试著沟通。大乘适应世间人怀念亲友的心理而产生的
说法,可以理解。
至于阿含中记载天人向佛陀请法,天人对佛法是有信心的。魔与佛陀的对话,内容显示
正法胜于魔,佛陀不是降魔成道了嘛?
如果去世的亲友对佛法有好感、有信心,你念经或许有好的影响。如果活著的亲友,都
无法使他们亲近佛法,反而想影响去世的亲友,不奇怪吗?
阿含经证果的定型句∶见法,「超」越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
得无畏。这可以说是原始佛法的超度。自度才能度人,学佛先能自利,想利他才有底气
。自己若没有法,过世亲友又何必来听?
鬼属于恶道,鬼能听闻修习佛法的是少数,所以学佛是从持五戒开始,五戒十善是人天
之因,今生若没证果,来生能在善道继续进修佛法。杂阿含经中佛对天人所说的法,没
有新的内容,有没有去掉ㄧ些,我没有注意过。四谛、缘起肯定有说过。
J******s
发帖数: 7538
42
我觉得能心得无畏,才算自度有点成绩
f*******8
发帖数: 3612
43
那个故事,说的是一些不懂规律的人,做做表面的法事,就希望能救度亡魂,
这当然不对。
那个上下为说的很具体:
「大德啊!西方的婆罗门,带著水瓶,佩戴水草编成的花鬘,入水洗净,奉祀于火。他
们宣称,能令死去的亡者超升,能教示引导他们,令入天界。大德啊!世尊、应供、正
等觉者能否那样做,以令一切世人,身坏命终后,转生善趣、天界?」
b**d
发帖数: 7644
44
自从,原始佛法的讲阿罗汉因为要回避疼痛自杀,我就觉得没什么意思啦。
J******s
发帖数: 7538
45
这个故事关键不在亲自,在石头和酥油瓶的区别。
c***h
发帖数: 2262
46

不只回避疼痛会自杀,只要觉得世间没有什么可待,随时会自杀。
佛陀灭渡时,有八百阿罗汉听到佛陀过世,也跟着自杀。
真正的佛法就是这样,是出世间的,极至就是这样,惊讶吧。
八百,可能只是印度人形容”很多”的一种形容词。
印度人常用夸张的数字或形容词。
c***h
发帖数: 2262
47

善哉斯言
r****n
发帖数: 7315
48

出也不是这个出法吧。
c***h
发帖数: 226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Zz
发心上,算是为了自己。
若说是修行上,互相鼓励,互相借镜,互相拉拔,这当然很好。应该没有哪一乘哪一派
会说不好
你是说净土宗当初”发心”是为了自己解脱,不是”发心”为了不认识的路人甲、乙、
丙、丁,
只是自己解脱后,会回过头帮别人?
这净土宗还算务实。
你只挑净土宗这一部份,而且用这个角度来说,免强ok。
为何说”免强”呢? 争议不只发心,还有连带的方法
因为佛法讲究的是活着现观、现见、当下就得利,现在修,活着就可得利解脱,无须死
后到西方净土再来修。
假设净土宗强调死后才如何如何…..活着就为了死后到西方净土,那就有些争议了。
不过,你没提这事,那就当不是吧。
虽然这说法曲折隐蔽,可也是对的,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ok
不过这与 ”发心” 不同,有何关系?
喔,法友,这一段才是争议。 我认为小乘圣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小乘发心度自己,如果一直修下去而不去度众生,那么见思烦恼断掉了,但是微细的无
明烦恼一定要通过度众生,因为很多众生刚强难化,在帮他们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
而事实上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度一切众生就是断自己的一切烦恼,这才是圆融之处。但
是小乘圣人会不明白这...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善哉
我知世间是六入处
我知依身念处修,最后也证阿罗汉,
感谢法友提醒。
至少身念处会断对色身之贪爱、我见,这没错吧?
因为未患离之强大离苦的意愿,觉照(正念正知)时会加强我们消除贪爱我见,这是否有
错?
不然,佛陀说那么多苦,岂不白说了,跟修行都没有关系。
不然,提味患离有何作用? 静静观察就好,没有味患离,我见会自然生灭。
只要在旁静静观察,五蕴生灭,我见加入,我见不持续,无后续,我见就会自然消失吗
?
如何让我见不持续,迅速断掉后援, 这是否就是味患离的功劳?
这点我不懂。
那么当修身念处时,如实知受、心、法,是不是修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或是另有其它方法如实知受、心、法 ?
另,”正念与觉照,无所依而住” 是什么意思?
是不再依身为所缘,而维持正念
不再依受为所缘,而维持正念
不再依心为所缘,而维持正念
不再依法为所缘,而维持正念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