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夭美丑等事
,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大为转变,即时闭口不语,如聋、如盲、如痖似的,好像木
偶和泥人一般。
国王只有这么一位太子,而且普受举国敬爱,不久就要继承王位。国王眼见太子,虽用
衣食,不说饥寒,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本来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如今却变成和石人一
样。国王非常的悲伤、忧虑,于是请教有学识的婆罗门教徒,问他们说:“太子为什么
不能说话?”
相师胡乱的回禀说:“太子的相貌虽端正,可是身藏祸殃,欲害父母,危国灭宗。他所
带来的严重后患,不久将至。”
相师又说:“国王之所以没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妨碍的缘故。应该把
他活埋,才能保国存宗,再生贵子。否则,国王和国家,都非常危险。”国王听信相师
的妖言,为此深感忧愁,坐卧不安,于是召集亲信老臣,共议此事:“究竟是将...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 汉传佛教不鼓励在家居士阅\读律典,律典中的根据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摩诃僧只律》。
南传的铜牒律,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都属上座部,至于何者更古,待考。
我个人认为∶不许\在家居士读律,应该非佛制。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T23, no. 1442, p. 672, b28~c05)
问曰∶在家俗侣颇得闻不?
报言∶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毘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
《摩诃僧只律》(T22, no. 1425, p. 448, b29~c01)
「若为未受具足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名者。越毘尼罪。」 |
|
G**W 发帖数: 1865 | 4 六字大明咒之出处疑似偽经重点评论
大乘庄严宝王经之疑似偽经之重点(一):
(卷3)
时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世尊今此六字大明陀罗尼。為从何处而得耶 ?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难得值遇。『至於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因位菩萨
云何而能知得处耶?
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如是陀罗尼。今佛如来应正等觉。云何而不知耶?』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訶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
知解脱。
时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世尊诸有情中。有能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者不?『佛言无有知
者』。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无量相应如来而尚难知。』时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
。世尊今此六字大明陀罗尼。為从何处而得耶?
评论:
其中所谓谓六字大明咒甚难得值遇,『至於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又谓『此六字大
明陀罗尼,无量相应如来而尚难知。』 此『经』為强调六字大明咒之殊胜难得值遇,
居然贬低无量之究竟佛、如来有不知之陀罗尼者,此与佛法不相符合!所以者何?
九地菩萨证得四无碍辩才,其中法无碍者,亦名陀罗尼无碍、总持无碍。云何四智圆明
究竟圆满之诸佛地如来,却不能知一切佛菩萨所宣说之陀罗尼神咒耶?
若此大乘庄严宝...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5 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三)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2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五天,接着给大家讲《噶当教言》的内容:贡巴瓦格西讲了学
佛修行中的十一种根本。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了解、都明白了,才能知道怎样得
到这些功德,怎样达到这种境界。贡巴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大成就者,修行非常好,关
于他的很多故事非常有加持力,非常有感染力。
格西讲,想成佛,要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两种资粮圆满了,就能成佛了。
成佛要靠积累两种资粮,积累两种资粮要靠菩提心。如果缺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
的摄持,无论学佛修行,还是行善积德,都不是成佛之因。有菩提心的摄持,学修才是
如法的,最终才能成佛;有菩提心的摄持,行善积德才能变成成佛的因。如果没有菩提
心,无论是学佛还是修行,无论怎样精进,最终也不能成佛;如果没有菩提心,无论怎
样行善积德,最终也不能成佛。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指利他心。这种利他心不是普
通的利他心,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10169 | 6 我猜是下列人名之一。。。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
马行空 马春花 徐铮 商宝震 何思豪 阎基 田归农 苗人凤 南仁通 补锅匠 脚夫 车夫
蒋调侯 店伴 钟兆文 钟兆英 钟兆能 南兰 苗若兰 商老太 平四 胡斐 张总管 王剑英
王剑杰 陈禹 古若般 殷仲翔 福康安 赵半山 孙刚峰 吕小妹 钟四嫂 易吉钟小二 钟阿
四 胖商人 瘦商人 凤南天 凤七 俞朝奉 蛇皮张 邝宝官 凤一鸣 大汉 孙伏虎 尉迟连
杨宾 中年武师 程灵素同桌后生 袁紫衣 刘鹤真 崔百胜 曹猛 蓝秦 王仲萍 张飞雄 慕
容景岳 姜铁山 薛鹊 王铁匠 姜小铁 田青文 张管家 聂钺 上官 褚轰 汪铁鹗 周铁鹤
曾铁鸥 秦耐之 姬晓峰 张九 任通武 相国夫人 蔡威 汤沛 无青子 海兰弼 大智禅师
欧阳公政 西灵道人 文醉翁 周隆 郭玉堂 齐伯涛 陈高波 安提督 宗雄 桑飞虹 倪不大
倪不小 常赫志 常伯志 上官铁生 哈赤大师 心砚 石双英 刘之余 童怀道 李廷豹 石
万嗔 木文察 陈家洛 无尘道长 德布 李沅芷 余鱼同 司徒雷 谢不当 黄希节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 田青文 左书僮 右书僮 平阿四 阮...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7 藏密教派简述
佛教传入西藏后,于西藏宣扬者被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以金刚乘为主流
。其最初传入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即藏王拉脱多涅谮时期。据说当时从天而降「百拜
忏悔经」、「舍利宝塔」、「六字真言」、「法教轨则」等四宝,此皆属于印度金刚乘
之物,于此即开启西藏佛教之门。而佛教较大规模地传入则是在藏王松真干布时期。当
时藏王松真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文成公主从中国带了释尊十二
岁等身佛像至西藏,并建立小昭寺;尺尊公主则携带了释尊八岁等身佛像,建立大昭寺
。于此开启西藏寺庙的兴建及佛法的流布。
到了公元七七○年左右,藏王赤松德真邀请印度高僧寂护及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教,
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并为七位藏族贵族青年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
七觉士」)。寂护是一位娴晓三藏典籍的大法师,莲花生则是一位精通密咒的大宗师。
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之后,示现多种神通、降伏许多魔障,并传下大量珍贵的密法,开
创了西藏密宗法扬的大道。莲花生大师的伟大行径使得后世的藏密诸派皆对他尊崇备至
。此外,赤松德真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广泛地翻译经典。其不仅从印度迎请多位译师
入藏译经,也派遣藏...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戏说中华文明基本脉络 2015-09-30 08:09:16
从遣词造句看,这似乎是一篇演讲稿。演讲者似是在清华大学就职。不知道这个演讲者
是谁。虽然这个人从古到今地论述了一遍,不像什么都不知道地站在那里胡抡,但这个
人的国文基础太差了。我觉得这个演讲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想帮着在文字上顺
一顺。弄到三分之一我就烦了,有些地方不是啰嗦的问题,语句根本就不通。所以后半
部分保持本色。我在题目里加了两个字---“戏说”。
戏说中华文明基本脉络
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现在
是公元21世纪,那个是公元前21世纪,等于一张纸对折一下,即公元前21世纪,中国文
化跨入了成熟文明的门槛。
那么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这种文化必须有文字。
第二这种文化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
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四大文明我们排第几?
4200年前我们跨入了成熟文明门槛,那在世界上是第几名呢?就像运动员比...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9 封建社会铁器时代的发明创造
①高超钢铁冶炼技术的发明远在奴隶制时代的古希腊就已经使用铁制工具,但采用
的“块炼铁”冶炼技术十分落后,产量很低,质量很差,因这种铁器含碳量低,质地很
软,作为工具应用于生产时效率很低。我国春秋末期,已经广泛使用生铁冶炼技术,这
种生铁是铁矿在1150℃~1300℃的高温下冶炼出来的,出炉时呈液态(古希腊的呈固态
),可以连续生产,还可铸成形,这种生铁所制的铁器工具,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
远比古希腊的“块炼铁”所制的铁器工具为优。
这种高超的冶铁技术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与冶铁技术有密切联系的是炼钢技术的发明。考古发现证实,最早的钢件是用块炼铁
反复锤打渗碳而成的,后又发明了更高超的“百炼钢法”、“炒钢法”和“灌钢法”3
种炼钢技术。因为钢铁冶炼同燃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用煤炼铁
的国家。在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中,就出土了煤炭,证明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
经广泛地用煤炼铁了。据《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欧洲直到16世纪才开始以煤炼铁
,比我国晚了3个世纪。
②精湛的纺织技术的发明这一时期已发明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何新: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点击:308 作者:何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2:57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
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
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图中黄色为全盛期的大唐帝国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
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
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
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
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
、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吐蕃帝国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11 叔本华 | 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
http://cul.sohu.com/20161125/n474160868.shtml
就像富裕的国家无须依赖进口,自给自足,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人也一样,
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才是最幸福的人。因
为进口的东西不但价格高昂花费不菲,又显示了对外的依赖性,但凡需要仰仗别人,就
有风险,颇为麻烦;而且,很多昂贵的舶来品实际上不过是国产货的劣质替代品而已。
总之,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
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就像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中所说的真理,“凡
事溯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或者如戈德史密斯在《旅行者》中所言,“不论
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创造或发现幸福。”
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
乐趣越多,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得十分有道理,“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因为
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
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都不可避免地有...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2025 | 12 作者:小绵子
《楼兰秘史》第八章
章节简介:
22、大师来了 大师是位皓眉童颜的老者。为削发之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说他
七十也行,说他百岁也可。也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的语言无人听懂。所以他在楼兰
城转悠了半天也无法与人勾通。后来缘遇车胡…
22、大师来了
大师是位皓眉童颜的老者。为削发之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说他七十也行,说他
百岁也可。也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的语言无人听懂。所以他在楼兰城转悠了半天也
无法与人勾通。后来缘遇车胡,车胡称他为大师,大家也就随其称呼。大师举止飘逸,如
同世外之人。
大师讲的是天竺(印度)梵语。楼兰城只有车胡能与之交流。交流的话题也仅限于佛
教。大师是天竺佛教高僧,车胡对佛教教义颇感兴趣,遂将这位云游的大师请到家里,借
机讨教。大师随他而至,并无赘语。大师夜不卧寝,也不食饭羹,每天靠几盏清水打发胃
肠,让车胡感到更加神秘。
关于佛教的创始人有俩个说法。一种说法是,一位叫牟尼的公主,由于供佛斋僧,虔
诚有余,被迦叶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成为佛教创始人。另一种说法是,印度北部的迦毗
罗卫国的太子悉达多,在毕波罗树下静坐苦思四谛和十二因之理。经过四十九 |
|
c********d 发帖数: 11593 | 13 不得不说,这位作者陈渐是个害人精。
按照马亲王博客上的介绍,《西游秘史》系列的主题大抵可被定位为“名侦探玄奘”—
—仅此,诸位大约已经可以猜出来为何我会被作者害到。最初接触《西游秘史》,是在
天涯上读到了第一部《大唐泥犁狱》的开头,然后一下子就被吸引。尽管作者的文笔显
得稍欠锤炼,带着过分明显的网文风格,但是剧情和人物塑造太抓人心。
自打《西游记》那年代,玄奘老师父的个性基本上就被定了型。颟顸迂腐,不辨忠奸,
战五渣一个,唯一的好处大约就是在女色面前还算把持得定。郭沫若的“千刀当剐唐僧
肉,一拔何亏大圣毛”也是读到恨极了唐僧的地步了。到后来的《大话西游》一出,唐
僧一词更有了新的话痨含义——总之,就是个被后世各种黑的角色。所以,看到《大唐
泥犁狱》中忽然又冒出来一个名叫玄奘的和尚,意志坚定性格温和,学识渊博而又处事
灵活,耳目一新之余就放不下了。当时的玄奘,身边还跟着个貌似是专职搞笑的天竺仆
从波罗叶,剧情更多了几分欢乐。
结果正看到好处,作者忽然就停止连载了。还要看的话,就得买书。书虽不贵,但是毕
竟要从国内运来,也是大费周章的一桩事。从这点而言,作者十足十的是害人。
目前的西游秘史...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329 | 14 叔本华 | 自己是幸福唯一真实且持久的来源
http://cul.sohu.com/20161125/n474160868.shtml
就像富裕的国家无须依赖进口,自给自足,人民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人也一样,
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才是最幸福的人。因
为进口的东西不但价格高昂花费不菲,又显示了对外的依赖性,但凡需要仰仗别人,就
有风险,颇为麻烦;而且,很多昂贵的舶来品实际上不过是国产货的劣质替代品而已。
总之,人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并没有那么
重要——说到底,人只能靠自己。就像歌德在他的自传《诗与真》中所说的真理,“凡
事溯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或者如戈德史密斯在《旅行者》中所言,“不论
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创造或发现幸福。”
自己,是一个人所能成为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也是最多的资源。一个人在自身发现的
乐趣越多,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说得十分有道理,“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因为
其他一切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
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都不可避免地有...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5 看看他们的尼赫鲁怎么说的吧,
佛教就是佛教
显然,佛教和嗜那教都不属于印度教的范围,也不是一种变相吠陀教义,它们虽起
源和兴起于于印度,但却是印度文化生活及哲学所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度的佛教或
者嗜那教是百分之百的印度思想和文化的产物,而不是赖于信仰的印度教。因此,把整
个印度文化与印度教文化相提并论乃是极大的误导。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后佛教时期的印度教
在所有印度教的哲学经典里,体现了佛教以多种形式影响、改造、转变和复苏了印度教
。这被一般认为是后佛教时期印度哲学里有关“业报轮回”的思想以及其他先佛教的思
想体系都显然在佛教文学里得到了空前的完善和发展,并从此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达斯笈多
世界性的道德(准则)
可以说,没有那一个先佛教的印度宗教都能够建立和规范一种全球性、义务性的对社会
,对人类行之有效的宗教和道德准则。
———达斯笈多
摘自 《世界名人谈佛教》
译 者 序
《世界名人谈佛教》,顾名思义,是一篇收录世界名人名家谈话、且以评论佛教为主的
语录式手册。本书收录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量级的世界知名人士,如甘地、爱因斯坦和
罗素等二十世纪杰出的政...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6 看看他们的尼赫鲁怎么说的吧,
佛教就是佛教
显然,佛教和嗜那教都不属于印度教的范围,也不是一种变相吠陀教义,它们虽起
源和兴起于于印度,但却是印度文化生活及哲学所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度的佛教或
者嗜那教是百分之百的印度思想和文化的产物,而不是赖于信仰的印度教。因此,把整
个印度文化与印度教文化相提并论乃是极大的误导。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后佛教时期的印度教
在所有印度教的哲学经典里,体现了佛教以多种形式影响、改造、转变和复苏了印度教
。这被一般认为是后佛教时期印度哲学里有关“业报轮回”的思想以及其他先佛教的思
想体系都显然在佛教文学里得到了空前的完善和发展,并从此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达斯笈多
世界性的道德(准则)
可以说,没有那一个先佛教的印度宗教都能够建立和规范一种全球性、义务性的对社会
,对人类行之有效的宗教和道德准则。
———达斯笈多
摘自 《世界名人谈佛教》
译 者 序
《世界名人谈佛教》,顾名思义,是一篇收录世界名人名家谈话、且以评论佛教为主的
语录式手册。本书收录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量级的世界知名人士,如甘地、爱因斯坦和
罗素等二十世纪杰出的政...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17 ☆─────────────────────────────────────☆
backup1 (backup) 于 (Mon Oct 31 11:59:21 2011, 美东) 提到:
what do you believe?
美国人不知吃了哪个苍蝇屎,见新人聊两句就能问这个。我一直最怕这个问题,因为我
踌躇很久,一直也没什么可信的
共产主义,已经被证明是穿越作品。不能把公元200000的事,放在2000年实现。
基督教,从进入北美那天,就被迫读完了圣经,不但没被兄弟姐妹般的情谊打动分毫,
却被不分善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黑社会性质所吓跑,而且也过了为了吃顿免费午
饭,好好一个周末能耽误的起大半天的岁月。
伊斯兰,大学就通读了古兰经全文,和圣经换汤不换药,基本性质还是顺我者昌,逆我
者亡,只是比圣经对行为规则规定的更具体。其中最令我向往的就是第四章第三节里说
的公平。
佛教,原本打算信来的,至少如来佛在几百年前就能看出一碗水里有3000多个微生物,
这么严谨的科学论断是超越了时空的。后来被阿三们鄙视了一下,说佛法无边的如来佛
只是hindu教的一个边缘化的分支。
道教,道...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155 | 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
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
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
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
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
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圣一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五月于九龙文化中心
弟子衍轮恭录
内容简介:
佛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惟是很多人还末认识此心,迷了此心,受苦无量,生死轮回无了期,惟有诸佛
菩萨明了此心,圆满明白此心时名之为佛,所谓水清月现,心清佛现。
圣一老菩萨很慈悲,在‘心经讲记’内清楚地讲解应如何明心见性,为大家种
下菩 |
|
L*******i 发帖数: 1126 | 19 多谢厚爱,献丑了。
你说的对,高音是费劲。这是第三遍录的结果,我唱得可卖力了,浑身是汗呢。后来唱
不动了,换唱了段思凡,学得不到家,大伙儿别见笑
(风吹荷叶煞)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
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
谁人孤凄似我?似这等削发缘何?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哪里有天下林树木佛?哪里有
枝枝叶叶光明佛?哪里有江湖两岸流沙佛?哪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从今去把钟楼佛殿
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
陀般若波罗!
(尾声)但愿生下一个小孩儿,却不道是快活煞了我! |
|
G****t 发帖数: 1799 | 20 2、《大涅盘经》、《贤愚经》、《吡婆沙论》记载更详细:佛为忍辱仙人时,为歌利
王割截肢体。忍辱仙人当时说:“若我真无嗔恨心念,愿我被支解的身体能恢复如故。
”说完这句话,他的身体立即恢复原状,一无所损。】
《贤愚经》记载忍辱仙与歌利王的经文如下:
《贤愚经》云: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
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木*奈]。当时国王,名为迦梨。尔时国中,有一大
仙士,名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
女,入山游观。王时疲懈,因卧休息,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见羼提波梨端
坐思惟,敬心内生,即以众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听所说法。王觉顾望,不见诸女,
与四大臣,行共求之。见诸女辈坐仙人前,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答言未
得。又复问曰:四无量心,汝复得未?答言未得。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
答未得。王即怒曰: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
信?又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仙人答曰:修行忍辱。王即拔剑,而
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即割其两手...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48 | 21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
不生不灭,拯沉沦于沙劫,救焚灼于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于
宇宙,其小则隐于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载
其通晖,周星彰其降诞。鹫头峰下,演金口之微言;鸡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干戈不
用,梵志摧锋;甲胄无施,波旬溃旅。辟圆明之净域,启方便之禅门。慧晷耀于昏衢,
慈云清于朽宅。无得而称者,其惟正觉乎!然则教自西方,法流东夏,马鸣、龙树肇阐
琼编,罗什、道安承宣宝偈。关中道俗,虽传贝叶之文;江左黎元,未极莲华之旨。又
以元魏迷于释典,宇文扇于魔风。开皇之初,暂为修建。大业之末,遽即分崩。我大唐
之有天下也,睿圣重光,文思御历;吞沙静[薛/女],练石称神;巢燧执鞭,羲农拥彗
;悬法王之镜,转梵帝之轮;被正朔于蟠桃,混车书于细柳。
三藏沙门菩提流志者,南天竺国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也。年十有二,外道出家
,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佉等论,并历数咒术,及阴阳等。年踰耳顺,遽乃心归,知外
法之乖违,悟释教之深妙。隐居名岳,积习头陀,初就耶舍瞿沙三藏学经论,其后遍游
五天竺国。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5.1.1林中遇贼(半奴嗟国、喝逻阇补罗国,林中遇贼:砾迦国)】
师向西南行,涉山间水,至半奴嗟国。又东南行,至北印度境,再向东南下山渡水,至
砾迦国。这里属印度的边荒地区,言语、风俗、服饰多不相同,民风轻薄粗俗。
又走三天,到耶补罗城,借宿外道天祠过了一夜。第二天到奢羯罗城,城里还有一座寺
院,僧徒一百多人,从前世亲菩萨曾经在这里撰写胜义谛论,旁边有一座塔,高二百多
尺,传说是过去四佛说法的地方,留有佛陀经行的遗迹。
奘师等一行人从此出了那罗僧诃城,向东行至波罗奢大森林,忽然遇到一群盗贼,有五
十几人,把奘师及随行的人衣服财物全部夺走,并挥刀押到路旁一个干枯的池中,想要
加以杀害。幸好池中多荆棘杂草,跟随奘师的一位沙弥,发现南岸有一条水道,勉强可
以容纳一个人走,于是机警地暗示奘师一起从暗道中逃走。师徒两人飞也似的跑了二、
三里路,遇到一个耕田的婆罗门,才把遇盗贼的经过告诉他。婆罗门立刻放下耕牛,取
下贝鼓猛吹,召集了八十多人赶往林中。盗贼看到人多,一下就四散逃掉了。
奘师亲自到池中,解开被捆绑的人员。村民见大家衣物均被剥夺,纷纷布施衣服给他们
穿,并带他们暂时到村中去投宿。经过此 |
|
a**u 发帖数: 8107 | 23 ☆─────────────────────────────────────☆
Yisu (yisnotme) 于 (Fri Jun 18 09:30:01 2010, 美东) 提到:
季羡林
昨天早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佛学家、翻译家季羡林以九十八岁的高龄逝世。季羡林大
师和其徒弟钱文忠教授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佛家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那就是“
佛家的未来佛弥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人”。
我们汉语当中弥勒这个词语从何而来?这实际上蕴含着人类文明世界一个大谜。
弥勒和弥赛亚
弥勒是音译,不是意译。弥勒作为一个曾为古代文明世界所普遍信仰的人物形象,他最
早的基本含义是两个:朋友,和平。这都跟太阳有关,弥勒是类似欧洲太阳神神话传说
中阿波罗这样的神。虽然我们普遍认为弥勒信仰源于印度,但实际上,它是古代包括希
腊罗马在内的所有文明世界里所共同接受的一个信仰,因而也是佛教当中的国际性极强
的一个信仰分支。
弥勒和弥赛亚的关系紧密。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
域、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未来救世主的信仰,当时人们普遍相信,有这样一
个神给人无穷...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4 ☆─────────────────────────────────────☆
bigfool (fool) 于 (Tue Nov 30 14:36:28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试婚 和 脚踏多只船。
《优婆塞戒经》
“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
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为邪淫。出家之人
无所系属。从谁得罪。从其亲属王所得罪。恶时乱时虐王出时。怖畏之时。若令妇妾出
家剃发。还近之者是得淫罪。若到三道是得淫罪。若自若他。在于道边塔边祠边大会之
处。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为父母兄弟国王之所守护。或先与他期。或先许他。或先受
财。或先受请。木埿画像及以死尸。如是人边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属自身而作他想
。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
注意这里的“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这里的处女古代指未嫁女,
因此严格的讲,试婚恐怕是要犯邪淫的。
退很多步讲,就算试婚属于“授掷花鬘等信”,算是非正式的婚姻关系,
如《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所说:
“如世尊说,有欲邪行者,于他女妇他所摄受,谓彼父母兄弟...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348 | 25 已经跟你说了,这样改写不道德。你这样改写,再加个连接,别人以为此文通篇都是原
作者的意思,但其实未必。你要这样发表,最少要在你改过的地方加上注明是你改写。
“诚实做人”这个要求对学佛人算高要求吗?
再说,你又发这个修订版是啥意思啊?是不是你觉得这样就可以掩盖你上一次发表的时
候显露的剽窃和撒谎的污点?
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
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
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
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
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
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
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
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6 剽!
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
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
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
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
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
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
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
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对五比
丘讲《转法轮经》,开示四圣谛。
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教导如何才能今生安乐,来世安乐,以及如何
修行现观四圣谛而灭苦。释尊觉悟与开示的教法,后来透过许\多宗派传承下来,并扩
展到许\多国家。其中还有不少宗派,至今依然十分兴盛。
教团体的重心还是在出家众,包括众多的阿罗汉(即...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27 堪布索达吉著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为适应各种不同有情之根器意乐等而宣说种种法门、宗派及解
脱之道。诸凡所有教派虽暂时抉择的方法、修行的仪轨等不相同,而究竟之密意
皆成一趣,因为各派大师实则同一故。如宁玛的莲师、格鲁的宗大师、嘎当的阿
底峡、嘎举的达波瓦、萨迦的萨班刚嘎降村等皆为同一化身,此有诸大成就者之
语为证,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
又化乐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也说:
“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文
殊化现慈氏公唐仁波切亦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
彼遣除邪说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莲花生大师传》云:“能仁授记
多康山,阿底峡化乐桑扎,彼士出世藏得乐。”《无偏佛教史》引述夏嘎措周让
卓尔语说:“于前宏时期由释迦佛授记之化身莲花生大士照耀佛法明灯,后宏时
期莲师化现燃灯尊者,其化为具德上师乐桑扎巴等出世无数化身。”此外,赛仓
洛藏华丹所著《格鲁史略》亦有如是记载和详细论说。大智者土官在智慧品书中
亦说:“阿底峡尊者和无等达波瓦,法王宗喀巴皆为莲...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8 第一章 太子出家
返回网站首页
为了千百万众生的裨益和幸福,出于对世界的悲悯;为了人天的喜益和快乐
,稀有圣者应现于世间。何为此无上觉者?如来,世尊,圆满觉者。
--《增支部》
公元前623年(1)五月间的月圆日(2),当今尼泊尔和印度交界处的古边毗罗卫国(3
)的兰砒尼(4),一位高贵的太子诞生了,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导师。
他的父亲是释迦族(5)的净饭王(6),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后的第七天不幸去世
,他的姨妈,也是他父亲的另一个妃子,波奢波提乔达弥收养了他,她把自己亲生儿子
难陀托付给其他人照看。
这位神异太子的出生,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阿私陀尊者是净饭王的国师,
在修行上已有高深证悟,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立即来到王宫,看望太子。但是,
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婴儿伸出一只小腿,触及到苦行僧头顶上的发髻。苦行僧马上站
起身来,以天眼观看婴儿的未来,预言他的前途,双手合十行礼(7),净饭王也跟着示
以礼拜。
苦行僧起初时面露微笑,但过了一会儿,却又现出悲伤的样子。在一旁围观的人
都被他的怪异神情弄得不知所措。...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1209 | 29 网摘。佛经出处待考。
殊胜解冤咒及仪轨
1.观想上师安住上方虚空,无上师可以观想金刚萨垛世尊;
2.观想冤亲债主与自己相对而跪;如替别人解冤则可观想此人与其冤亲债主相对而跪;
3.持解冤咒:嗡.达.乞啦噶呀.吽.
4.持咒直至感应自己与冤亲债主身口意合一,或见上师放光加持即为圆满;
5.回向赞叹(随自己心愿)。
此解冤仪轨非常殊胜.勿须灌顶,佛门弟子皆可依此解冤,唯须至心;如发心替人解冤
,解除后,应告诉此人皈依念佛修行;冤结易解,恶业难除,发心向道,方是正觉;皈
依念佛修行,方可消除无始恶业。
解怨结真言
唵.三陀囉伽陀.娑婆诃(三遍)
手印: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向自己,一边念咒一边叉合双手,右手大拇指压左手大拇指
(此为结),念“娑婆诃”时打开双手,两手同时弹指甩向两边打出响指(此为解结了
)。
解心锁咒(帮自己或他人解除心中烦恼):达列.达列.达殊胜《解冤咒》、《解怨结真言
》读音及仪轨【如何对治烦恼?】呀.拔.噶哇爹.边达.摩匝馁.梭哈.
解冤咒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普光菩萨摩诃萨(三称)
唵 齿临
金吒 金吒 僧金吒
我今为汝解金吒
终不为汝结金吒...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0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2 | 31 附佛外道名单(2013年最新增补版)
末法时代宗教乱象丛生,佛陀曾预言:“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狮子
身中虫,还食狮子肉”,以下的人物、教派或网站皆俱争议性,符合这两项预言,共计
216个(108乘以2):
1、喜饶根登(吴文投,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2、三世多杰羌
佛仰谔益西诺布(义云高,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3、阿王诺
布帕母(王宇仪,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4、多杰洛桑(卢志
南,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5、恒生仁波切(陈宝生,云慈正
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6、萧平实(佛教正觉同修会);7、日本日莲
正宗(创价学会);8、日本净土真宗;9、宋七力(法身宗);10、清海无上师(观音
法门,禅定学会);11、悟觉妙天禅师(台湾禅宗佛教会);12、莲生活佛(卢胜彦,
真佛宗);13、林云(密宗黑教);14、李善单(佛乘宗,大乘禅功学会,缘道观音庙
);15、陈金龙(宇宙弥勒皇教);16、一贯道;17、李洪志(法轮功);18、宋泽莱
;19、李果荣(龙本仁钦大势至大精进仁波切,阿弥...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2 序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一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二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三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3 以下 ZT
慈济功德会於佛法上的几点缺失
《瑜伽师地论》中这麽开示 :「持戒所成的善法大於布施」,而「修行所成的善法又大
於持戒!」
那葛格我刚好想到最近慈济的问题,因此藉此引用 弥勒菩萨的开示希望能利益大众。
《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是 弥勒菩萨所说的法,是唐朝时的玄奘菩萨到印度取经时
,带回来翻译的重要论典之一。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66中说:「又诸善法,若施所成,於戒丶於修自性是劣。
若戒所成,於施所成自性是胜,於修所成自性是劣;若修所成所有善法,於施於戒自性
皆胜。当知是名由自性故,善法强盛。」(CBETA, T30, no. 1579, p. 667, c29-p.
668, a4)
白话翻译如下,弥勒菩萨说:「另外诸多善法中,如果是布施所成就的善法,那它的自
性是比持戒或修行(所成的善法)还要下劣的。若是持戒所成的善法,它的自性是比布施
所成的善法还要殊胜的,但(持戒的善法)又是比修行(所成就善法)之自性还下劣。那如
果是修行所成就的所有善法,与布施和持戒相比,(修行所成的善法)它的自性是最殊胜
的。因此我们应当知道这就叫做由自性的缘故,而了知善法强盛。」
弥勒菩萨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首先声明,我一直以来对索达吉堪布是很尊敬的,以为索达吉堪布是一位了不起
的真正的大法师。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在与济群法师探讨关于双修的问题时,为了证明双修的正
当,而提出许多论据,认为佛陀即使是在显教中也曾开许双修,或者说开许淫欲。
文章节选如下:
【 《律藏》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公桉:
有一阿罗汉名为色迦桑目,她原本是一普通女众,后通过修法而得阿罗汉果。在其
显现为得果比丘尼时,未生怨王与她行邪淫,但因她早已断除了贪欲之心,故在整个过
程中未有丝毫出自个体贪心指使下的乐受。释迦牟尼佛后来说她尽管身为比丘尼,但因
未生真实贪心之缘故,所以并不能将其行为判定为破戒。不仅对阿罗汉作了如是开许,
《律藏》中还记载了一个已断除了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释迦牟
尼佛依然没有将他的行为指斥为破戒,因他也无有丝毫贪爱故。这个出家人还仅仅只是
断除了欲界贪欲,但佛陀亦对他的行为作了开许。
大乘经典中再次对未被贪心所摄的所谓破戒之淫行作了相应开许,这方面的一个最
典型的例子来自佛祖释迦牟尼佛。
据一些大乘经论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曾转生为婆罗门子星宿,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
位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
广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
的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譬如北投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当头棒喝
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止”的意思是“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指的是实证般若实相
的离一切世间戏论的境界;而“观”的意思“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指的是现前观察世
间万法皆由实相因第八识如来藏心出生,一切善恶业也都由如来藏记存的智慧现观。在
这里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里说的止,是心得决定、无所怀疑住于如理作意的第一义
谛智慧“明见”境界,而不会单纯的是四禅八定的定境修证。因为禅定的止与实证解脱
智慧无关,更与实证般若智慧无关,只是将觉知心制心一处、安住在定境中。纵使证得
四禅八定的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仍然还是世间中的定境,仍不脱世间戏论,所
以不是马鸣菩萨所说的能“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既然无法离开戏论,便仍在生死当中
尚未解脱。
马鸣菩萨在这里对于止观的开示,是佛法般若实证智慧上的心得决定、心不动摇的
止,显然对于许多将止观一味解释成静坐禅定、一念不生的说法,无疑的作了一个当头
棒喝般的破斥。因为这样狭隘的将止观解释成静坐求一念不生,事实上是对于佛法的内
涵并非真正的如实了解,其实是以定为禅,而又证不到禅定境界的错误行门。因为这样
既不能真正的证得“息灭一切戏论境界”第八识清净...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37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
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
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
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
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