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 发帖数: 8613 | 1
题。
你知道这里讨论的是活版印刷吗?前面不是告诉你,铜活字也在宋代就有了? |
|
b**a 发帖数: 1118 | 2 说起新农具和新作法的推广,常秀先就长叹了一口气。 白酒和玻璃都教他焦愁,但说
到操费的心血,这两桩事连两新推广的一半的都不到。新农具和新作法要是能得到顺利
推广,受益的何止是千家万户!白酒卖得再好,得益的是工部和霍家,烧制出玻璃,工
部也不过多一分政绩;它们哪里能与新农具和新作法相比较?
茶汤早就凉了。他一直都没顾上喝。他坐在桌案边,带着一种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忧怀国
事的悲伤情绪,缓缓述说着推广“两新”过程中遭遇到种种困难“……扬州、建康、湖
州这些地方,历来就是产量地,我们工部也格外看重,特地抽调得力的官吏过去督促。
可地方州府把这功在眼前造福后人的大事根本就没放在眼里。有的推说春耕繁忙事务杂
沓,要等到夏税收上来之后才能凑齐人手;有的说这是芝麻绿豆事,不值得劳烦各县的
人跑一趟,就让我们的人自己去跑路游说。还有的人倒是积极,不仅招集各县县令主簿
,连当地的士绅都一起喊上,喧喧嚷嚷一大堆人,可他们先说朝廷的《对核土地田亩告
事》,然后才说新农具和新作法。你也知道,眼下朝野《对核土地田亩告事》都是个什
么样的看法,这种情形下,还有谁会去关心新农具和新作法?这些外官们的心思实在是
……”说...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990 | 3 老帖子不见了,从新发一下,有更新。
发信人: techsavvy (海阔天空), 信区: Collectibles
标 题: Re: 日本蟠龙两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3 08:27:39 2007)
[赵人龙] 日本版蟠龙邮票(1)
1896 年(清代光绪二十二年)清帝批准设立国家邮政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指派海关
总税务司赫德主管此事,赫德接受下属意见,将邮资收费单位由银两制(关平银两、
钱、分)改为较方便的洋银制(银元的元、角、分)。为应付急需使用的洋银制新面值
邮票,一面将海关邮局积存的银两制邮票加盖洋银制面值暂用,一面筹备印制 新邮票。
总税务司于1896年下半年以706号文通知驻上海的海关造册处筹备印刷新币值的邮
票,造册处处长葛显礼将 这项任务交给了在造册处任制图员职务的费拉尔。费拉尔的
设计制图速度很快,1896年8月22日就代造册处拟写了上报总税务司的第1009号文,即
《费拉 尔手稿》的核心内容,描述新邮票的设计图案并附图稿一册。
费拉尔设计的新邮票第一稿计正式邮票全套12枚。另外还有明信片、邮简、邮资信
封、报刊包封纸和欠资邮票的设计... 阅读全帖 |
|
h******k 发帖数: 15372 | 4 汉字字数太多,并不适合活版印刷,所以汉字打字机的发明也很晚,而且很不普及,使
用太不方便了只适合特殊训练过的专业人士,因此当年手工铁笔刻写的蜡纸印刷一直是
小型印刷的主流——手刻蜡纸其实就是简易的雕版印刷。
直到电脑排版普及,汉字印刷才真实现了高效。电脑排版激光胶版印刷实际上就是现代
的雕版印刷。
吹的乌丢乌丢的,结果自己都不用活字印刷术。难怪别人不承认。就像你不能说中国有
#65533;4。 |
|
k**o 发帖数: 15334 | 5 你copy paste这么多有鸟用啊,既然那么早就“基本”都是印刷了,为什么
清朝还存在大量的手抄书?你随便去古董市场看看都有一大堆啊,很便宜的。
你如何解释?
白痴也知道,木板印刷比手抄快?我看难说吧,如果我只需要一百本,
雕版成本和时间,是雇人手抄数十倍以上。雕版只有上数千本的级别,
才划算。
雕版印刷只能用于巨量出版的书,论绝对数量,可能比手抄书要高,因为
雕一次不容易啊,得多印点。但是论多样性,普遍性,比手抄书差远了。
另外中国人自己也明白雕版印刷不行,所以也研究出来了很原始的
活版印刷书,但是比古登堡印刷机差远了。古登堡印刷机的意义,是
就算我只要一百本,十本,都比手抄效率高,成本低。 |
|
w********9 发帖数: 8613 | 6
泥字活版是指烧出来的活版印模。以前是很经济适用的。以前的金属板花费高、还会生
锈。 |
|
w********9 发帖数: 8613 | 7
你把时间次序都搞反了。更别说年代上的距离。
加释:黑火药比西人火药早很久。而韩国金属活版是在中国木、泥活版之后,当时不像
现在这样经济实
用。 |
|
s*******w 发帖数: 2257 | 8 人民日报38小时挣扎 大玩春秋笔法报道六四
大中小2015-03-23 19:37:56
多维历史
原编者按: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一个周末之夜,当北京复兴门外木樨地响起第一排枪
声之后,写历史的中国人再也不会有昨天。无论是祭一周年,还是两周年、三周年……
,血迹永远鲜目,不会因时间而蒙污尘埃。“淡化”,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一厢情愿。以
中共“喉舌”自喻的人民日报,其编辑和记者,因《四·二六社论》忍辱负重,一些内
情外人并不知详。这种追忆当时三十八小时的心情,也许可应验中共领导人此前常用的
一句口头禅:党心民心、人同此心。
本文选自《世界周刊》(1993年5月28日-6月3日),作者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子
夜(笔名),原题为《人民日报:38小时的挣扎》。
六四事件期间,人民日报记者手持横幅上街声援学生
社长总编 先后请假
六月三日凌晨二点半左右,我在海外版夜班编辑部看完最后一遍大样,送车间付印。按
照惯例,还应送一张样子给国内版值班的总编辑审阅。海外版和国内版同在一幢大楼里
(编称五号楼)。我从四层下到二层的总编室,顺便看一下国内版当夜版面如何安排。
那天夜里,总编室似乎人不多。一些“夜...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2048 | 9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一个周末之夜,当北京复兴门外木樨地响起第一排枪声之后,写
历史的中国人再也不会有昨天。无论是祭一周年,还是两周年、三周年……,血迹永远
鲜目,不会因时间而蒙污尘埃。“淡化”,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一厢情愿。以中共“喉舌
”自喻的人民日报,其编辑和记者,因《四·二六社论》忍辱负重,一些内情外人并不
知详。这种追忆当时三十八小时的心情,也许可应验中共领导人此前常用的一句口头禅
:党心民心、人同此心。
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原题为《人民日报:38小时的挣扎》。
六四事件期间,人民日报记者手持横幅上街声援学生
社长总编 先后请假
六月三日凌晨二点半左右,我在海外版夜班编辑部看完最后一遍大样,送车间付印。按
照惯例,还应送一张样子给国内版值班的总编辑审阅。海外版和国内版同在一幢大楼里
(编称五号楼)。我从四层下到二层的总编室,顺便看一下国内版当夜版面如何安排。
那天夜里,总编室似乎人不多。一些“夜猫子记者”近来几乎天天在这个时候往天安门
广场跑,转一圈回来再睡觉。版面上没什么更吸引人的东西,比较注目的是北京市委宣
传部关于“动乱”实质的文章。该文傍晚时送来,明令要登。
...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456 | 10 伤什么感情
莎草纸压根不是纸,类似西方的羊皮,中国的竹简而已
希腊火早就失传,配方是后人猜测而已,但有一点很明确,不是自带氧化剂的火药,就
是一种烧得猛的油而已,类似中国的猛火油。
指南针这个就纯臆测了。
活版印刷,西方压根就没可靠早期记载与实物 |
|
|
f******o 发帖数: 35 | 12 一晃在加拿大也生活了6年了,最近几个月交了一个韩国朋友,我们每周见一次面,我叫他英文,他叫我韩语,相处的还不错,通过渐渐的熟悉,我们在聊天中互相也交换了也改变了很多对于彼此国家和国人的看法。其中给我感觉最深的是韩国人在海外的团结精神,同时也让我对我们自己的同胞的行为感到伤心。
我其实一开始对韩国没有什么好的看法,韩国作为一个小小的邻国,总是想把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化为己有,中国的媒体也经常报道,最近还听到他们历史教科书上说中国曾经是韩国的一部分(我妈常说,韩国人怎么这么本末倒置,难不成,西瓜籽还要说西瓜是西瓜籽的一部分?),韩国人还硬说孔子是韩国人,还有说我们的本草纲目活版印刷都是源自韩国,又说什么秦始皇的兵马俑的制作手艺是韩国发明的。。咳,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觉得他们是一个很夜郎自大而且不知廉耻的国家。。
认识这个韩国朋友是从我苦心寻找理发店开始的。在我们这个城市,亚洲人不多,主流的理发店都是西人(当地白人,我们这里叫他们西人)开的,不是他们理得技术不好,只是他们习惯了理西人的卷卷的金发,但对我们亚洲人的直直的深色头发的剪法没有经验,搬到这个城市3年里,我去过了6-7家西人理发店剪头发 |
|
x********u 发帖数: 1322 | 13 中文打字机是有的,而且培养一个中文打字员远比英文打字员困难多了。那个字盘就跟
活版印刷里的差不多,得记得住各字的位置,打一个字,把那个铅字叼出来击打蜡纸一
下。打一篇千字文,熟练的老手也得一个多小时不停地动作。 |
|
D*******g 发帖数: 364 | 14 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民科名单——发明和改良了蒸汽机的瓦特,发明
了车床的莫兹利,发明了轮船的富尔顿,发明了火车的史蒂芬逊,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
弟,开辟了宇航新时代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等,都是
民科的典型代表。我国发明活版印刷的毕升,就被人们称为“布衣发明家”,实际上就
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科”的意思。至于因发现了电磁转化规律而开辟了电气时代的法
拉第,就更是一个民科了。他后来虽然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得到了一系列的荣誉
和头衔,但那都发生在科研取得成功之后,而不是在他身为民科的那些日子里。获得过
诺贝尔奖的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时候,也是一个没有进入科学共同体的民科。今
天,我们怎么在享受着这些发明创造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却把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 |
|
d****i 发帖数: 2048 | 15 吴学灿
大游行和对话会
1989年的五月十七日这一天,北京市各界民众一百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天
安门广场。
没有统一指挥,没有统一号令。虽然浩浩荡荡,却是秩序井然。口号不尽相
同,目标却是一致。反对官倒腐败,要求自由民主。
那一天,人民日报的队伍最为感人至深。许多受够了历次运动长期煎熬的老
编辑、老记者,身披“高级编辑”、“高级记者”的纸带,公然与中共中央划清界
线,唱对台戏。队伍中的白发苍苍,有的历尽磨难却依旧雄风不减,精神健旺,如
当时已七十五岁的我的恩师何匡;有的因多灾多难、饱经风霜、久受摧残,虽然目
光明亮却已摇摇晃晃、踉踉跄跄。队伍中的名编、名记、名家有汪子嵩、蓝翎、舒
展等,还有几位我尊敬的老大姐、阿姨一级的胡鉴美、吴元英、刘衡等。
那一天,烈日当空,紫阳高照,晴空万里,风沙全无。为防止花甲、古稀们
中暑,我们准备了人丹和清凉油;为了怕上了岁数的人们走得太累而难以返家,我
们弄到了几辆汽车把她们载回。
那一天,游行队伍回到报社後,我因实在怕热而在办公室里喝水喘气。大约
是下午二点多钟,一位年青人从五号楼二楼会议...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1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英]约翰·弥尔顿
位列议会审议厅的先生们可以向共和国的当轴诸公直接进言,但身居草野、没有这种机
会的人,如果看到有什么可以促进公益的事情,便只能笔之于书了。我想他们在开始这
一不平常的举动时,内心的变化和激动,自然是不小的:有些人怀疑它的结果,另一些
人则顾虑将受到某种责难;有些人抱着希望,另一些人则对自己所说的深信不疑。至于
我呢,过去由于论述的题目不同,这些心情中的每一种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对我发生过
不同的影响;在目前这一篇前言中,也可能流露出某种心情对我影响最大;但我在写出
这篇演税,同时又想起我所呼吁的人时,便使我内心的支配力量产生了热情。这股热情
远比一篇序言所能引起的情感更令人欣喜,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心情表白出来,但我的
热情如果是每一个渴望自由并设法促进国家自由的人都有的欢乐和喜悦,那么,我也是
无可非议的;下面所提出的演说全文,虽然不能说是这些感情的胜利,但可以说是这些
感情的证明。因为我们想获得的自由,并不是要使我们共和国中怨怼从此绝迹,世界上
任何人都不能指望获得这种自由;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并作深入
的考虑和迅速的改革,这样便达到了...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2972 | 17 来自: 绷带君(不要用禽—兽这么高雅的词形容我) 2011-09-06 23:
28:29
1,四大谎言之首:火药
我们中国人所发明的“火药”实际上指的是“黑火药”,这种火药的用途,性能
都有限的很。
有些国人常常用一种不无遗恨的口气说:古代中国人制造出了火药,却用来做鞭
炮,太可惜了。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不是因为古人只想得到用黑火药做鞭炮
,难道他们没有尝试过要把它用于军事上吗?而是因为黑火药也就只适合用来做鞭炮。
不必为此感到遗憾了。
黑火药只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一种原始产物,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点痕迹而已,对推动
工业文明的前进并无多大作用,
而真正导致了军事变革并对历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的“火药”是欧洲人发明的“
黄火药”,并大规模地用于工程和军事,是整个近现代军事工业的奠基石。黄火药跟黑
火药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此外,火药是实现从冷兵器向现代兵器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却根
本不是关键性的环节,因为这种原材料阶段上的东西迟早都会被人们发现的,并无任何
神奇之处... 阅读全帖 |
|
b*******8 发帖数: 37364 | 18 应该说这段记载也只是大概描述,涉及到工艺细节,比如配料比例火候控制等很多诀窍
,工匠可能要保密,不愿透露。要是就这么简单,肯定早就发明出来了,雕版印刷的人
不可能想不到搞活字这个方法,只是苦于技术细节。后人只根据这段记载要重复,效果
不佳的话不奇怪,不能认定肯定不行。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
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
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
l*****r 发帖数: 990 | 19 最新收获,给大家欣赏。
[背景资料]
1897年5月(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由于邮局所余万寿加盖票不多,因此又重排活版加
盖,其数字和上部“银”字的距离缩短为1.5 mm,故称“慈禧寿辰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此次加盖包括万寿再版票和一些边远邮局退回的万寿初版票,亦被集邮界称为“慈禧
寿辰(再版)大字短距改值”和“慈禧寿辰(初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慈禧寿辰(再版)
大字短距改值邮票中无8分票,仅8枚一套。
[存世量]
慈寿三版加盖大字短距叁角是珍品,现值人民币10万元。据考证,三版大字短距叁角共
印刷400枚(8全张,每张2格,每格25枚)。据SPINK统计,共发现三版加盖大字短距叁
角新票约65张。旧票以老夫观察的情况看,也就是30-40枚。所以全部存世量估计在100
枚左右。
初版加盖大字短距叁角更为珍稀,称为“红宝石”,市价在人民币50万以上。2010年1
月30日Interasia 拍卖,红宝石四方联以港币276万元落锤。历年来,红宝石只见新票
17枚,全部源自1版格(第6格),估计当时只加盖了一格25枚。
本票有著名鉴定家 Peter Holcombe 的证书,必真无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