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发帖数: 5509 | 1 上过课,艾略特一般,叶芝还不错。浪漫派实用派这标签我也就不随便往身上贴啦。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 我自己也是自然派,不过也很同意叶芝说的女人(文学)精心修饰以达到看似自然的美
。叶芝和席勒一样都是浪漫派吧?席勒可能比叶芝更纯粹。
be |
|
a******e 发帖数: 6689 | 3 印象记(一)
————沙龙时代
巴黎奥赛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规模装修,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批印象
画派的稀世珍宝运抵旧金山,分两部分展览。我有幸看了第一部分的“印象主义的诞生
”,完全被迷住了,用尽了会员特权,反复观看了四次,竟然每次都有新感受、新体验。
1 沙龙时代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法国巴黎的画界主流由官
方“沙龙”垄断——沙龙是当时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权威展览机构,被视作衡量画家才华
的唯一标准。一位画家的作品若不能入选沙龙展,其画作被售出的希望便微乎其微。在
沙龙中负责评判的一群艺术家被称作“学院派”,他们中包括唯美主义画家威廉·阿道
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让-利昂·杰罗姆(Jean-Léon Gér
244;me)和亚历山大·卡巴奈尔(Alexandre Cabanel)等。沙龙流行的绘画对象通常
是神话传说和宗教人物,也有一定的历史题材,还有达官显贵们出资订购的肖像油画。
这些不同题材的绘画在技法上的共同特色都是恪守古典美的守则,要求画作做到尽善尽
美。沙龙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布格... 阅读全帖 |
|
t**********o 发帖数: 711 | 4 在MITBBS上逛了N年,奇怪, 怎么刚刚注意到本版? 之前以为买卖提是理工科理性男的天
下呢...
本人文科女浪漫派抒情狂人.争取以后经常灌水:) |
|
|
d*****d 发帖数: 10658 | 6 最后一个list里的马九,拉威尔的圆舞曲和查拉特拉如是说都是晚期浪漫派的作品,听
到后来还是很容易接受。其他的基本是二十世纪的现代作品,虽然还不是最后现代的,
确实我是不会专买唱片听的,只能研究无法欣赏放松。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是。我以前以为是康德和黑格尔在洪堡大学打擂台,刚刚查了查发现是叔本华,康德没
在洪堡教过书:
1814年—1819年间,叔本华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
界》,……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
,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
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
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
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
又查到洪堡大学的校训是寂寞和自由,酷。
听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岛。他是浪漫派吗?和瓦格纳一样吗?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
一个黑白片(默片?)里的配乐,导演很有名,片名似乎是什么车站,女主角感情出轨
,在客厅里丈夫看报,她放唱片,音乐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哪个著名交响曲,很传达女
主角的心潮澎湃起伏。你记得是什么电影/交响曲吗?这首死亡岛比那首冷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bbtmskCRUY |
|
g********t 发帖数: 526 | 8 美的梦幻,梦幻的美。
本来不太会欣赏浪漫派乐曲,现在觉得有点被启蒙了。肖邦的曲子是很偏阴柔的,乱说
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还有这首曲子独自一人听似乎更有感觉。
再加一句,实在是弹得太好了,简直让人听而生畏。 |
|
L******h 发帖数: 4361 | 9 对,我也是觉得这种灵魂乐曲需要独自听才有感觉。戴着耳机听就挺好的。
你什么时候也奔一个吧,期待...
美的梦幻,梦幻的美。本来不太会欣赏浪漫派乐曲,现在觉得有点被启蒙了。肖邦的曲
子是很偏阴柔的,乱说的,也不知道对不对。还有这首曲子独自一人听似乎更有感觉。
再加一句,实在是弹得太好........ |
|
s**********n 发帖数: 3199 | 10 (接上)
三岛的语言,尤其在这部最终『四部曲』---无论从其职业生涯,还是风评而言---继续
不负望。不过开篇用日俄背景引出Kiyoaki及其小伙伴Honda,倒并不特别吸引我,之后
对Kiyoaki的成长描写甚至令我厌烦---纤细美丽的少年,so?
还是Honda这株完全不同的plant,教我想起大约同时人Hermann Hesse的小说《
Narcissus and Goldmund》后,才令我渐入小说情境。
黑塞是位奇怪的德语作家,不同于声誉日隆的Thomas Mann或是Robert Musil,黑塞的
作品在生前十分流行,或者说特别流行于两次大战,昙花一现般,以至于教人犹豫是否
可以将他列入通俗流行的作家之列。他的写法在我读来十分古典,又有种德语世界迟来
的浪漫派的特色---神秘,伤感,又热情似火。
回到最后的骑士之称的黑塞,回到他的《纳尔奇斯与哥尔德蒙》这部中篇,哈哈,这还
是我少年时启蒙书啦---当纳尔奇斯首次投入吉普赛女郎的怀抱,月光下女郎美好的乳
房。这段描写和当日读它们的心情今天我都记得,但是并不能令今日的我激动,连当日
的情境也笼罩着一片浓厚的月光---模糊又冰冷...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3199 | 11 (接上)
三岛的语言,尤其在这部最终『四部曲』---无论从其职业生涯,还是风评而言---继续
不负望。不过开篇用日俄背景引出Kiyoaki及其小伙伴Honda,倒并不特别吸引我,之后
对Kiyoaki的成长描写甚至令我厌烦---纤细美丽的少年,so?
还是Honda这株完全不同的plant,教我想起大约同时人Hermann Hesse的小说《
Narcissus and Goldmund》后,才令我渐入小说情境。
黑塞是位奇怪的德语作家,不同于声誉日隆的Thomas Mann或是Robert Musil,黑塞的
作品在生前十分流行,或者说特别流行于两次大战,昙花一现般,以至于教人犹豫是否
可以将他列入通俗流行的作家之列。他的写法在我读来十分古典,又有种德语世界迟来
的浪漫派的特色---神秘,伤感,又热情似火。
回到最后的骑士之称的黑塞,回到他的《纳尔奇斯与哥尔德蒙》这部中篇,哈哈,这还
是我少年时启蒙书啦---当纳尔奇斯首次投入吉普赛女郎的怀抱,月光下女郎美好的乳
房。这段描写和当日读它们的心情今天我都记得,但是并不能令今日的我激动,连当日
的情境也笼罩着一片浓厚的月光---模糊又冰冷...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9164 | 12 na..那时还一点不了解音乐, 谈不上乐龄。 真正开始认真听还是大学后。 最近其实
听的很少。
我听的贝多芬最多,Bach 也听了一些, 大脑累的时候听着很放松, 听的最多的是
Brandenburg.
浪漫派听的最多是门德尔松, 尤其是e 小调,听了至少5个版本,包括海菲兹的 最喜
欢的还是穆特姐姐的。
现代派买过几个斯特拉文斯基的CD, 不太好接受,觉得火鸟还不错。
Chopin, |
|
B****n 发帖数: 11290 | 13 我坐在一家戲院裡面看divergent人人都戴著一個像頭盔的東西, 我也不例外。 女主
角從頂樓上跳下來簡直真實的把我嚇死了。 突然我注意到我移動了位置, 每當有驚險
動作的時候, 我附近的觀眾頭盔就發著光。 有些暴力的鏡頭, 尤其是兩個女的在地
上打在一起的時候, 坐我旁邊的先生, 他頭盔上的暗色系的光 更是快速的閃個不停
。
每個人都專心的看他, 好像只有我一邊看電影, 一邊好奇的觀察這一切。 男主角把
女主角拉上火車兩眼對視那一刻, 有一區的人頭盔上發出五彩的光芒; 女主角的爸媽
死去的時候, 有一區的人掉下了眼淚, 頭盔上的光慢慢的閃著溫和的光。 我不禁想
著電影裡政府裡把人分五類(智慧派 無畏派 誠實派 無私派 友好派)來達到更好的控制
, 可是人真的可以這樣簡單的分嗎? 想到這, 突然我坐位又移動了, 移動後我和我
附近的觀眾頭盔上的光, 不停的閃動。 整個電影看下來, 我不停的在移動, 頭盔似
乎給我比平常看電影更多的刺激, 讓我有5D電影的快感。
不過我老毛病又犯了, 總是忍不住去思考這電影有什麼意義。 當我想到獨立製作的電
影, 相對於好萊屋這種主流電影, 不就是di...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4 留日的大都是创造社、太阳社的激进(狂热)分子吧,转舵也快,比如郭沫若。留学英
美的大多是自由派,留日的是浪漫派、中共的文艺骨干力量。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我也记得他在创造社、太阳社时很和新月社等打嘴仗吧?具体言辞忘了,反正是一会儿
肉麻吹捧,一会儿攻击痛骂,包括痛骂自己的过去。也不光他一人,浪漫派成员大都有
点随风转舵。浪漫主义的特色本来就是感情高涨,甜如蜜恶如虎;和政治搞上就更添几
分政治投机色彩。他可能没有主动害人坑人的动机,那还好。pqwer,他怎么对学生好? |
|
M********c 发帖数: 11672 | 17 95%软妹+5%女汉子
作为浪漫派的女生,你给人一种很标准软妹子的感觉。你很善良也很单纯,别人跟你一
起总会感觉到很舒心,你不喜欢让人出丑,也不喜欢去逼迫别人做一些事情。你有很多
的幻想,认为浪漫是生活的一种格调,也因如此,你让人觉得你特别不同。自然也不忍
心去伤害你。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软妹子,你有时候也会犯犯迷糊,偶尔还会因为感情
问题迷失方向,但那并不要紧,因为软妹子都是会成长的,只是还没到时候。 |
|
M********c 发帖数: 11672 | 18 见证荒诞——作家之死
文|房伟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刚刚过
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
绝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王小波《有与无》
佛山陵园位于北京昌平区,处于风景秀丽的京西北山麓佛山脚下。佛山与明十三陵所在
的天寿山一脉相承,峰顶宋代曾建有上方寺,香火极旺,钟声绕谷,鸟兽驻足,因而得
名“佛山”。1993年,昌平市政局开始建造佛山陵园。陵园依山而建,园中林木葳蕤,
清幽寂静。如果在秋色深沉的季节,你顺着陵园右首的“新八区”,铺满金黄落叶的小
径上行,就会在山顶看到一块天然巨石,上有一行青色大字:“王小波之墓:1952—
1997”。巨石呈赤红色,若燃烧之火墙,中下部掏空出一石匣,以放置骨灰,作家王小
波即长眠于此。
1997年,王小波去世后,其妻社会学家李银河,数次为其选择墓地,都因墓制过于呆板
而作罢。李银河想给王小波选一个“独特别致”、“充满艺术气息”的安眠之地,而不
愿尊从那些整齐划一、横平竖直的严肃布局。李银河最终选择了刚开放没几年的佛山陵
园,花了六千元购置了...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901 | 19 完全照搬就是扯淡了.
Avatar剧情其实和风中奇缘的相似性远大于与狼共舞的.
根与狼共舞无论是剧情还是意味都太不同了.
最大区别就是与狼共舞属于写实派,而Avatar完全是浪漫派. |
|
T***c 发帖数: 17256 | 20 老早听有影评说"TF3 makes TF1&2 look like shit”,我想着要让TF2look like shit
不难,要让TF1 look like shit还要要几分功力的,于是很期待。 看完了直接被丢翻
,话都说不出来。
TF3的从剧情到细节完全狗屁不通,毫无讨论的必要,略过。
特技和场面相当出色,比TF1,2强太多。
妞儿。。。贝哥也是尽了最大努力了。一开场就是背后跟随镜头特写的长腿,全片若干
镜头不为别的就为了特写妞儿的身材活生生拍出了mtv的感觉--贝哥不愧是mtv届巨子给
vs拍广告的,一出手就不一样(drive agnry如果贝哥来拍,里面那长腿妞儿现在早已
大红大紫,不会比fox风头差)。无奈这位姐实在是脸长得磕碜点,更远不如fox青春无
敌。回忆下贝哥以前选的女主角,我果断认为这位姐乃是被投资方潜规则上位,贝哥多
半也是无奈啊。
其他的事情,就跟贝哥无关了。贝哥15年来早已经深刻领会到“好莱坞”三字的精髓,
特技,妞,that's it。 情节?人物? 表演? 关他鸟事,人不care。。。
这片子要换个名字叫battlefield2: chicago,那...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21 政客本来就是如此,这种片就是让天真浪漫派莫名惊诧。 |
|
c*****g 发帖数: 21627 | 22 “中国合伙人”在相对片头的位置,有一长段F外的情节:
佟大为扮演的王阳,因为英语好,又喜欢social,样子俊朗,八十年代的浪漫派,
文学青年。深得正如年轻叛逆期的美国白女Lucy的芳心。
于是,在一间club里面,Lucy夺走了王阳的第一次.....
(一个细节:王阳半躺在床上,面对压在自己身上的Lucy,颤颤畏畏地说:
“This is i~i~illegal in China....”)
很显然,王阳和Lucy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
他们之前有的,仅仅说是一份crush,外加一点虚荣
1. Lucy是白人,美国人。王阳以为,能泡上Lucy这种alpha female,是一种荣誉
2. 王阳和Lucy在一起,英语口语提高了不少。(客观上的确如此,不容否认)
但是口语好这东西,从长远看,一无法做为一种career(再好能有ABC好?)
更重要的,从对方身上学会了口语这一点,根本不能成为爱情的助推剂
3. 隐性地,王阳希望通过和Lucy结婚在将来去美利坚
之后的结局是残酷的,也是预料之中的,更是真实诚恳的:
1. Lucy无法承受90年代国内落后的物质生活,于是果然地一个...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1290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Bremen (獨孤求坑),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divergen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31 17:33:26 2015, 美东)
我坐在一家戲院裡面看divergent人人都戴著一個像頭盔的東西, 我也不例外。 女主
角從頂樓上跳下來簡直真實的把我嚇死了。 突然我注意到我移動了位置, 每當有驚險
動作的時候, 我附近的觀眾頭盔就發著光。 有些暴力的鏡頭, 尤其是兩個女的在地
上打在一起的時候, 坐我旁邊的先生, 他頭盔上的暗色系的光 更是快速的閃個不停
。
每個人都專心的看他, 好像只有我一邊看電影, 一邊好奇的觀察這一切。 男主角把
女主角拉上火車兩眼對視那一刻, 有一區的人頭盔上發出五彩的光芒; 女主角的爸媽
死去的時候, 有一區的人掉下了眼淚, 頭盔上的光慢慢的閃著溫和的光。 我不禁想
著電影裡政府裡把人分五類(智慧派 無畏派 誠實派 無私派 友好派)來達到更好的控制
, 可是人真的可以這樣簡單的分嗎? 想到這, 突然我坐位又移動了, 移動後我和我
附近的觀眾...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1828 | 24 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歇尔·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意大利语:
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年12月22日-
1924年11月29日)是一位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亚人》、《托斯
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1][2]。这些歌剧当中的
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贾尼·斯基基》的《亲爱的爸爸
》与《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在内。
目录
[隐藏]
* 1 早年
* 2 托瑞德拉古的普契尼
o 2.1 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所创作的歌剧
* 3 晚年
* 4 政治
* 5 纪念
* 6 歌剧作品
* 7 参见
* 8 多媒体
* 9 参考资料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早年
贾科莫·普契尼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普契尼的父亲在他5岁时
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图纳托(Fortunato Magi)那里来学习音乐,... 阅读全帖 |
|
a*****i 发帖数: 66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arolinas 讨论区 】
发信人: aeaanli (aeaanli), 信区: Carolinas
标 题: 北卡音乐小清新第二首---钢琴独奏《c大调卡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21:06:08 2012, 美东)
YouTube链接:
youku链接:
卡农原指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
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
…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
,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
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
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
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今天我们比较熟悉的卡农作品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本
曲... 阅读全帖 |
|
|
a*********3 发帖数: 660 | 27 昨晚李云迪与王力宏的piano competition 让我们看到了两位帅气潇洒的钢琴王子。不
禁对李云迪这位善弹肖邦的国际知名钢琴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乎搜集了他的资料,
与朗朗的人生经历作对比,在此和大家分享。
郎朗的江湖生涯潇洒自在,如鱼得水;李云迪则处处谨慎自重,攀登之路仍然艰难。
今年是肖邦诞辰200周年,肖邦的祖国波兰决定,把最高艺术奖授予一位中国钢琴天才
,他就是以善弹肖邦闻名全球、被称为“浪漫派钢琴大师接班人”的李云迪。提到李云
迪,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起另一位同样被西方推崇的东方钢琴天才少年郎朗。同样都是
中国人,都是1982年出生,都在国际钢琴大赛上摘得过桂冠,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
片公司(DG)签约。乍一看,他们就像是一对出生后即被拆散的双胞胎,成名之路相似却
又不同,如今的境遇更是迥然不同。
天才都从少年出
李云迪和郎朗基本上都是80年代席卷中国的“钢琴热”的产物。从电视到古典音乐,“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激发了中国人对所有西方事物的兴趣。郎朗学习用的钢琴是中国产
的,花去了他一家年收入的一半。拖着一家子,他离开东北老家,到北京跟一位曾在欧
洲学习过的中国老师学弹... 阅读全帖 |
|
a*****i 发帖数: 66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arolinas 讨论区 】
发信人: aeaanli (aeaanli), 信区: Carolinas
标 题: 北卡音乐小清新第二首---钢琴独奏《c大调卡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21:06:08 2012, 美东)
YouTube链接:
youku链接:
卡农原指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
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
…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
,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
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
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
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今天我们比较熟悉的卡农作品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本
曲...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425 | 29 是吉他。
原作是钢琴。被改编成吉他曲。就这首曲子而言, 钢琴版和吉他版演绎各有特色。
早期的音乐作品,受音乐理念发展的限制,很多乐器的表现力没有拓宽,曲子被改编成
吉他曲后,效果都很好。典型的如巴赫编号999的加芙特舞曲, 为小提琴而作,后来被
改成吉他曲,效果超好。
还有一些作曲家,像帕格尼尼,阿尔贝尼茨,格拉纳多斯,他们本身又是吉他大师,
因此作品改编成吉他后,一样惊艳。比如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4首。
但是到了音乐发展后期,浪漫派时期,像肖邦,德彪西, 克莱斯勒等大家的作品,改
变成吉他后就逊色很多很多。 在他们笔下,钢琴,小提琴的表现力实在太强了。
最典型的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用吉他弹,就算你再有感情,结果弹出来。。。。
什么玩意儿啊。。。 |
|
s*****o 发帖数: 1459 | 30 俺猜可能早期的作品比较注重旋律音高的逻辑性吧,浪漫派时期音乐里更多地用强弱和
节奏的变化烘托感情~ |
|
s******s 发帖数: 2074 | 31 巨赞!弹巴赫就是要hold住,注入太多感情就会失去原作的严整性,就成了浪漫派了。
把莫扎特弹cheesy了没关系,但巴赫就表酱紫了。 |
|
l****n 发帖数: 425 | 32 是吉他。
原作是钢琴。被改编成吉他曲。就这首曲子而言, 钢琴版和吉他版演绎各有特色。
早期的音乐作品,受音乐理念发展的限制,很多乐器的表现力没有拓宽,曲子被改编成
吉他曲后,效果都很好。典型的如巴赫编号999的加芙特舞曲, 为小提琴而作,后来被
改成吉他曲,效果超好。
还有一些作曲家,像帕格尼尼,阿尔贝尼茨,格拉纳多斯,他们本身又是吉他大师,
因此作品改编成吉他后,一样惊艳。比如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4首。
但是到了音乐发展后期,浪漫派时期,像肖邦,德彪西, 克莱斯勒等大家的作品,改
变成吉他后就逊色很多很多。 在他们笔下,钢琴,小提琴的表现力实在太强了。
最典型的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用吉他弹,就算你再有感情,结果弹出来。。。。
什么玩意儿啊。。。 |
|
s*****o 发帖数: 1459 | 33 俺猜可能早期的作品比较注重旋律音高的逻辑性吧,浪漫派时期音乐里更多地用强弱和
节奏的变化烘托感情~ |
|
s******s 发帖数: 2074 | 34 巨赞!弹巴赫就是要hold住,注入太多感情就会失去原作的严整性,就成了浪漫派了。
把莫扎特弹cheesy了没关系,但巴赫就表酱紫了。 |
|
w***s 发帖数: 4394 | 35 浪漫派以后,很多作曲家喜欢用降号多的调。降号调据说听上去更抒情,柔和,更浪漫
。当然,我不是绝对音高,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不过,习惯了听某个曲子在某个调
上演奏,突然换一个调,感觉会有一些不同。只是分不出是不是心理作用。不过大部分
作曲家喜欢3个和4个降号的调。
德彪西喜欢降号特别多的,比如5个或6个,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调很接近5声音阶,因为全
黑键就是5声音阶。
弹流行音乐的时候也会碰到,那主要是因为唱的人唱那个调嗓音最舒服,不高不低正好。
我有时候也会写6个降号,因为我的曲子移调转调特别多。往往开始的时候降号很少,
后来移调转调中,越来越多,然后就变6个降号了。 |
|
w***s 发帖数: 4394 | 36 浪漫派以后,很多作曲家喜欢用降号多的调。降号调据说听上去更抒情,柔和,更浪漫
。当然,我不是绝对音高,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不过,习惯了听某个曲子在某个调
上演奏,突然换一个调,感觉会有一些不同。只是分不出是不是心理作用。不过大部分
作曲家喜欢3个和4个降号的调。
德彪西喜欢降号特别多的,比如5个或6个,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调很接近5声音阶,因为全
黑键就是5声音阶。
弹流行音乐的时候也会碰到,那主要是因为唱的人唱那个调嗓音最舒服,不高不低正好。
我有时候也会写6个降号,因为我的曲子移调转调特别多。往往开始的时候降号很少,
后来移调转调中,越来越多,然后就变6个降号了。 |
|
M********t 发帖数: 1718 | 37 这个是不同的“表现力”的定义,或者如你所说,是不同的乐器。我所说是在狭义的钢
琴声音上的表现力。让电钢表现很subtle的浪漫派作品和让真钢来段摇滚一样,都是强
人所难。电钢在功能上已经远远超过真钢。但是要想完全取代真钢,要在真钢的主场打
败对手才行。 |
|
s*****e 发帖数: 5471 | 38 曼大师(差点想叫绒大师,忍住了)!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先买椟还珠得赞一下钢琴——上次被高层夜景distracted了,都没仔细听琴声。这是U1
吧,脆脆的真好听。我开始对三角灭草了。
肖邦这首我不是最熟,所以没听出错音漏音节奏问题,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的。而且你
知道,这种浪漫派的,快快慢慢全凭情绪,本来也比较flexbile。事实上,前面一分钟
,我完全被惊艳了。真的,非常享受,谢谢!
土耳其,嗯,比较耳熟能详一些,耳朵分辨率稍也就微高一点,听出来了一些问题。不
过这首好难的,你练了多久?这两首比较起来,你觉得哪首更难一点?
现在真高兴把你拉了过来,乐版又多一钢琴猛将,嘿嘿。 |
|
s******s 发帖数: 2074 | 39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答点名~ 哈哈,干嘛脑补朗朗,你可以脑补古尔德~
朗朗来弹这个,按他的风格,应该弹得比较浪漫派吧,朗朗跟巴赫,那就是完全的不搭。 |
|
M********t 发帖数: 1718 | 40 印象派(Debussy很讨厌这个名字),和浪漫派的味道又有很大不同,有点现在New age
的一些感觉。
Debussy,同拉氏理,中文的
那三个字总记不住怎么打。。。老德的作品多数很诡异,
是很诡异,但也有一些很流行的
Deux Arabesques No 1,很好听也很popular,我在我同事的手机铃声里听到过,弹起
来poly-rythm有点纠结
Reverie,我唯一会弹的Debussy,呵呵,不是很出名,但是很好听
Clair de Lune,就是老德的月光,人尽皆知
Satie,人可能不太出名,但是他的Gymnopedies,尤其是第一首很流行,这个版上就被
奔过多次,传说还是抗抑郁药的主题音乐。他还有一首Je te veux挺流行的,很多人应
该也听过。
Ravel,惭愧,几乎没怎么听过,听说他的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很好听,可惜没
听过。 |
|
s*****e 发帖数: 5471 | 41 你也弹过土耳其嘛。浪漫派是我的目标,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泪。 |
|
s*****e 发帖数: 5471 | 42 你也弹过土耳其嘛。浪漫派是我的目标,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泪。 |
|
s*****e 发帖数: 5471 | 43 太赞了!!!这是又一个绒绒爹啊!
领会到位,表达自如,跑动灵活,手型自然。
其实你音阶跑得那么漂亮,弹古典绝对没问题的。虽然我觉得浪漫派很适合你。
大神以后要多奔,乐手版又多一员猛将。 |
|
s*****e 发帖数: 5471 | 44 有基础,再练练会回来的。古典是说classical,莫扎特做手指操那种。感情充沛的话
,那是弹浪漫派比较合适。不过倒想听听把巴赫弹成肖邦是什么感觉,呵呵。 |
|
s*****e 发帖数: 5471 | 45 “rubato要技术过硬。技术上要先有富裕才能有所发挥。”强re这一句。就好像写意画
的大师素描都很过硬。
绒绒爹,浪漫派这辈子我就只有欣赏的份了。
rubato |
|
s*****e 发帖数: 5471 | 46 你喜欢浪漫派,这个人对你胃口不奇怪,呵呵。
音乐家的魅力就在于每人演奏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同一曲目听多遍也不会厌烦。 |
|
M********t 发帖数: 1718 | 47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批评。我这两个曲子的节奏确实不太稳,尤其是句子之间的地方,有
好几个地方都赶了。还有就是音都有点飘,不实,也直接没有该有的contrast。我巴洛
克的东西练过几个,都弹得很不是味。我觉得这个时期的东西要弹得有种数学式的美感
,节奏严谨,声部线条清楚,dynamics对比清楚。可惜这三条每一条对我来说都很难做
到。。。其实浪漫的东西也很不好弹,但是浪漫派的东西糊弄糊弄,不仔细听也还听得
过。浪漫之前的东西,糊弄糊弄很可能就听不得了。。。 |
|
s*****e 发帖数: 5471 | 48 三条总结得很好啊。我觉得古典派是剑宗,浪漫派是气宗,巴洛克需要剑气合一。我也
不行,尚须剑气双修。。。 |
|
q***q 发帖数: 3356 | 49 Very nice。看来绒绒爹是浪漫派的。你可能对Bill Evans的一些东西会比较感兴趣。 |
|
a*f 发帖数: 5682 | 50 就是Robert Frank以The Americans开创的Snapshot aesthetic。 Webb我觉得完全不算
是Snapshot aesthetic, 他自己也说受布列松影响最大,他们这一派的画面比较优雅
,也有点浪漫派。
摘抄一段介绍Snapshot aesthetic的
Snapshot aesthetic
The vast majority of twentieth-century photographs have been either
photojournalistic images or snapshots taken by amateurs. The least self-
conscious or sophisticated of photographic approaches, amateur snapshots
follow certain conventions determined by the camera itself and by popular
ideas about what a photograph should look like....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