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海婴
1 (共1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图为:周海婴夫妇参加鲁迅纪念活动
今年的9月25日是鲁迅先生129周年诞辰。谈及鲁迅,人们除了想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他的家事也一直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儿子周海婴初诞时,五十得子的鲁迅兴奋不已,家中来了客人,海婴即便是睡着了,他也要抱出来,供朋友们欣赏赞美一番。如今,鲁迅的这位独子海婴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膝下有三子一女――周令飞、周亦斐、周令一、周宁,还有了两个孙子、两个孙女,还有一对双胞胎外孙女,热闹非凡。
儿子周海婴:夹紧尾巴做人,时刻注意影响
做鲁迅的后代不容易,周海婴深有体会。1948年,他同母亲许广平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取道香港,与郭沫若等人一同乘船奔赴东北“光明区域”(郭沫若语),一路上发生了许多尴尬苦恼事。
先是添置冬衣时买错了行头,组织上发了一笔钱用于购置冬装,海婴给自己买了一身形似美军战俘的旧军衣,给母亲买了件皮大衣,穿上去颇似国民党官太太,到了“光明区域”别扭无比,许先生只得另做大衣,将这件皮衣捐出去做电影道具。
到沈阳后,母亲一再叮嘱时年19岁的海婴“夹紧尾巴做人”。东北书店补上一笔鲁迅著作版税,母子俩坚辞难拒,海婴将这笔款子兑换成50两黄金,打算捐献
D***e
发帖数: 48486
2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J翻译谁啊?
对于卡马乔当初成为国足教练的情景,李海婴说:“当时是高洪波带国家队打亚洲杯,
成绩不是很理想的时候,足协方面于洪臣等领导接到上面命令,说去欧洲一定要带一个
人回来,这样赞助单位才会提供资金,当时确定了范巴斯滕和卡马乔,没到两三天,范
巴斯滕经纪人说对合同不感兴趣,卡马乔知道了中国足协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签订了
卡马乔所有的高薪合同,中国足协等于被绑架了,使得中国足协和卡马乔一开始的感情
就不是自由恋爱,是包办婚姻。”
此外,翻译问题也是卡马乔和足协之间的矛盾体现,李海婴介绍说:“足协去欧洲
找教练没带西语翻译,而卡马乔的翻译是一位中国人,就职于国内综合体育类媒体,他
已经了解了足协的情形,卡马乔方面则占了优势。”王政感叹说:“中国足协胆儿特别
大,去欧洲选帅连翻译都没带。”李海婴补充说:“而且足协这边有糊涂蛋,现在只能
拿办公经费填补窟窿,赞助商的钱差不多用完了,无间道加上糊涂蛋使得卡马乔的问题
目前处在了火山口的状态。”
同时,李海婴认为现在是,卡马乔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刘健的报名问题,中
方的配合度和卡马乔的要求有差距,中国足协也有一定懈怠,还跟翻译有一定关系,当
时卡马乔的翻...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20445
3
惋惜!鲁迅独子周海婴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
中新网 2011-04-06 22:30:40
广电总局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确认,鲁迅之子周海婴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
周海婴和父母
这位工作人员不愿透露更多信息,他表示,稍后会在广电总局的网站上统一发布消
息。
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出生在上海,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他1952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广电总局干部。现
任全国政协委员。(记者 张哉麟)
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的收获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
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也许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
的爱。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他
于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
,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幼年父亲病逝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7岁。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日记》剪影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鲁迅日记》剪影
作者:纯翔
鲁迅日记是一部简无可简的流水账,很少有描写内容和感情色彩,一般读者
不会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先生在不经意中,还是刻画出了自己的身影。
看啊,这个平凡的好人!
鲁迅拣石头
1924年8月九日 晴。逆风。午抵函谷关略泊,与伏园登眺,归途在水滩拾石
子二枚作记念。
鲁迅拾贝壳
1926年9月五日 同伏园往语堂寓午餐,下午循海滨归,拾贝壳一匊。
鲁迅抓阄
1926年9月二十一日 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
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
鲁迅骑驴
1926年3月七日 星期。晴。同品青、小峰等九人骑驴同游钓鱼台。
好心人鲁迅
1914年12月二十五日 同馆朱姓者尚无棉衣,赠五元,托陈仲篪转授。
1916年6月二十二日 晚有帖估以无行失业,持拓本求售,悲其艰窘,以一元购
《皇甫驎墓志》一枚。夜雷雨。
鲁迅祭孔
1915年3月十七日 晴。黎明丁祭,在崇圣祠执事,八时毕归寓。
鲁迅的文凭
1914年1月三...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日记》剪影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鲁迅日记》剪影
作者:纯翔
鲁迅日记是一部简无可简的流水账,很少有描写内容和感情色彩,一般读者
不会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先生在不经意中,还是刻画出了自己的身影。
看啊,这个平凡的好人!
鲁迅拣石头
1924年8月九日 晴。逆风。午抵函谷关略泊,与伏园登眺,归途在水滩拾石
子二枚作记念。
鲁迅拾贝壳
1926年9月五日 同伏园往语堂寓午餐,下午循海滨归,拾贝壳一匊。
鲁迅抓阄
1926年9月二十一日 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
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
鲁迅骑驴
1926年3月七日 星期。晴。同品青、小峰等九人骑驴同游钓鱼台。
好心人鲁迅
1914年12月二十五日 同馆朱姓者尚无棉衣,赠五元,托陈仲篪转授。
1916年6月二十二日 晚有帖估以无行失业,持拓本求售,悲其艰窘,以一元购
《皇甫驎墓志》一枚。夜雷雨。
鲁迅祭孔
1915年3月十七日 晴。黎明丁祭,在崇圣祠执事,八时毕归寓。
鲁迅的文凭
1914年1月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于上海家中,距今已过去整整80年。
鲁迅去世时仅56岁,而他的二弟周作人活了82岁,三弟周建人活了96岁,鲁迅的母亲亦
享年86岁,相比之下,鲁迅堪称短寿。
在鲁迅日记中,常有生病、吃药内容,最多是1936年,267天中,121天涉病,其次是
1932年,366天日记中108天涉病。自1930年后,鲁迅日记中每年涉病日期基本不低于60
天,而1920年至1924年间,每年涉病日期亦基本在40天以上(1922年除外,因该年日记
失落,仅存47天)。可见鲁迅身体一直不太好。
对于鲁迅早逝,其亲友均深感意外。当时中日即将爆发全面战争,而鲁迅最后一任主治
医又是日本人须藤五百三,故“鲁迅被日本医生暗杀”一说不胫而走。1949年后,周建
人、周海婴(鲁迅的独子)均曾撰文提出疑点。
1984年2月22日,上海市组织“鲁迅先生胸部X光片读片会”,经医学专家认定,鲁迅死
于气胸(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
时处理可治愈),而非以往认定的肺结核,而须藤医生在《鲁迅先生病状经过》中,已
明确说“谅已引起所谓气胸 ”。
可见,须藤断...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7
2016-10-18 陈丹青 看理想
80年前的今天,1936年10月18日,鲁迅的肺病再次猛烈发作,第二天病逝。
鲁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早已成为一个符号。人们记得《三味书屋》《祝福》《阿Q正
传》《纪念刘和珍君》…以一种“标准答案”的姿态。他一度被树立成“纪念碑”,现
在渐渐成为一块蒙灰的“牌位”。
陈丹青谈鲁迅多矣,今天分享他在浙大“纪念鲁迅诞辰130年”的演讲。我们今天如何
阅读鲁迅?又该如何认识他?或许丹青老师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维度。
是为念。
中国现代文化与鲁迅
陈丹青 | 文
选自《草草集》,本文有删节
今天又给令飞兄拉来这里,讲鲁迅。每次见到令飞,我很难装作不知道他的祖父是鲁迅
,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海婴先生。海婴先生与我父亲几乎同龄,对我慈霭。周家的邀请,
我很难拒绝。
当然,我愿意继续讲,还有别的理由。
1.
大家知道,D不再利用鲁迅了。譬如说,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换在早先,从五十年
代到八十年代,凡是鲁迅纪念日,绝对国家大事,哪轮得到令飞过问;举办地点在哪里
呢:北京人民大会堂。台上的鲁迅像,和毛泽东像一样大小,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首脑
,茅盾周扬等文艺高官,坐在台...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日记》剪影
《鲁迅日记》里的常用药
作者:纯翔
翻看《鲁迅日记》,很容易发现先生的肺和牙齿可真够糟糕,经常发热寒战,
拔牙补牙。
身体不够健康,除了看医生以外,当然有些常用的药品,自己买来临时服用。
在《鲁迅日记》的记载里,先生常用的有这几种药:规那丸、阿斯匹灵、补泻丸
还有一种治腹泻的药——Help。
规那丸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鸡那霜,又名奎宁,规宁,在《鲁迅日记》里有时
又写作鸡那丸、金鸡那丸、鸡那霜丸。比如1914年5月12日——15日的连续记载:
1914年5月十二日 下午大发热,急归卧,并服鸡那丸两粒,夜半大汗,热
稍解。
1914年5月十三日 热未退尽,服规那丸四粒。
1914年5月十四日 服规那丸一粒。
1914年5月十五日 下午服规那丸二粒。
还有1914年9月30日——10月7日的连续记载:
1914年9月三十日 不甚愉,似伤风,夜服金鸡那小丸两粒。
1914年10月一日 晚服规那丸二粒。
1914年10月二日 晚服规那丸二粒。
1914年10月 三日 夜服规那丸三粒。
1914年10月 四日 晚服规那丸二粒。
1914年10月 五日 夜服丸二粒。
1914年10月...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纪念国立中央大学的110周年
南京是鲁迅走向世界的始发站,这在鲁迅研究中已是定论。1898年,鲁迅面临人生抉择
,放弃“应试”,告别家人来南京投奔本家叔祖。鲁迅夫人许广平曾说:鲁迅“学生时
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时在南京。”南京师大附中内现就设有鲁迅纪念馆,是
鲁迅就读过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旧址。
记者联系到了南京鲁迅纪念馆的首任馆长徐昭武。得知周海婴先生去世的消息,徐馆长
非常遗憾,他亲切地称周海婴为“海婴”,“我与海婴在南京有过很多次的接触。”
2006年4月27日,南京鲁迅纪念馆在南师大附中正式开馆。周海婴偕夫人及儿子周令飞
到访。徐昭武告诉记者,周海婴对学者们的研究和询问非常配合,也很热情,“一般名
门之后难免会有点架子。但是海婴非常谦和,没有一点架子,对我们都非常有礼貌。”
以上抄自南师附中的介绍
另外清凉山旁边的龚贤故居和王安石故居有不少字画, 你应该喜欢的
p****y
发帖数: 23737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试批鲁迅 z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14980
在海外看到很多狗屁文章,最不通的是那些滥批中华文明,滥批中医,滥批孔孟之
道的,这些文章往往都让我觉得有鲁迅的影子在其中。也看见很多捧鲁迅的文章,有的
竟然用了“鲁迅最深刻,最人仁爱, 我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一类的句子。感觉
十分荒唐。一直想写一篇批鲁迅的文章,但感觉难度很大,因为系统地捧鲁迅的文章汗
牛充栋,鲁迅已成为于许多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祖宗,其人物形象“高大全”已深植入很
多大陆出来中国人的灵魂,鲁迅是个碰不得的人物, 而阿谅才疏学浅是无法和那些专
业写手来较量的,所以我斗胆试作此文,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鲁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钦点的中国现代第一文圣人。伟大领袖一九四零年为他盖棺
论定的时候,称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
的,他是最正确的、最勇敢的、最坚决的、最忠实的、最热诚的’,毛泽东一口气用了
3个‘伟大’,6个‘最’。
我觉得评论鲁迅的关键是要看他的作品是发表在何时。
“鲁迅,1881.9.25...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4839
11
六月九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做出一审判决,主犯乔
燕琴被判处死刑;第二主犯李海樱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余十名罪犯分别被判
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无期徒刑。中新社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孙志刚案终审主犯乔燕琴今天被执行死刑(组图)
六月九日下午,孙志刚案在广州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宣判。图为一群旁听人员步出法
庭。作者:陈文
孙志刚案终审主犯乔燕琴今天被执行死刑(组图)
孙志刚案终审主犯乔燕琴今天被执行死刑(组图)
主犯乔燕琴(前左)被执行死刑
中新社广州六月二十七日电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十七日对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
死案作出终审裁定,依法驳回乔燕琴、李海婴等十二名被告人上诉,维持原判。主犯乔
燕琴被执行死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于今日对孙志刚案涉及的李耀辉等五名提起上
诉的渎职犯罪被告人作出终审裁定,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另一名渎职犯罪被告人
张耀辉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已生效。
今年六月五日至六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
,并于六月九日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判
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李海婴死刑,缓期二...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3103
12
2000个小时DV,如果以八小时的工作日来算的话,是250天。
真有谁会料到想到某一天有人会怀疑不是自己写的而事先录像啊?是心里有鬼还是蛋疼
?!真相信他拿得出2000小时的DV啊?除非你真的是……二百五
你们不是把丫捧成“当代鲁迅”吗?能想象以下场景吗(告诉你们一个新消息:当年还
没有DV):
鲁爷:广平,你去外面街坊里吆喝一下,我开始写作了,免得以后梁实秋那帮人来质疑。
广平:我没空,正忙着仿照你的笔迹把你昨天改得乱七八糟的稿子重新抄一遍呢,这样
显得你写得一气呵成。你叫海婴去吆喝吧!
海婴:妈耶,怎么又是我~~~
所谓文如其人。这个时候你还看不出你们的教主就是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文盲加流氓,那
你就是现行脑死亡。当然,脑残也不是你的错,或许生来就脑细胞匮乏、或是后来被电
梯门夹了,但你如果脑子里还有最后一根筋残存着,现在也应该看到了:如此一如既往
如痴如醉地捧人臭脚,人还是把你当——
二百五
C********g
发帖数: 9656
1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637
陈明远

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
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
一双黑帆布面胶底鞋。头发乱蓬蓬,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
迅在大饭店吃饭,西仔竟然看鲁迅衣衫朴素而不准他进门!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
生活俭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史无前例”时代,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
仅15元人民币的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头戴“资修反”的“帽子”。人拉
犁、扛石料,干牛马活、吃猪狗食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到休息时瞪着双
眼就想看书。当时只准学“马恩列斯毛林江”。幸好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是
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
我这个“专政对象”,当然在传阅“革命文献”方面最靠边站。《鲁迅全集》前几
卷精彩的部分,如《呐喊》、《彷徨》等,都被“内部矛盾处理”的别人抢去看了,连
《两地书》、《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14
居危思危:中国文人的风骨与媚骨
作者: 曾飞
  文人者,或泛指知识分子,或专指以文字或者知识为业的人们。本文所论泛
指知识分子。
  新京报《追念最后的“知识分子” 》说道: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传统文
人式的知识分子已经越来越没有了生存空间。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来自于政治权力的
压力,更多的是社会风尚的转变使得他们已经变得越来越落伍,而现在还在怀想着他们
的,或许也仅仅是一些恋旧的文人?……“君子不忧不惧”,孔子的这句话拿来形容这
些知识分子逝去的风怀真是再恰当不过。现在以文字或者知识为业的人们怕是再难有这
样的风骨了。
  署名篁的文章《民国文人的三张面孔》曰:在这个可耻的环境,个性是作为
缺陷而存在的,而那些唯唯诺诺的十足奴性,倒是一种光环了……。中国文人又是讲究
风骨的,那种“结言端直”、“意气骏爽”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的气
度,集道德文章、人格文品于一身的风范,历来是文人的至高追求。伟大领袖就说过“
骨头最硬”的鲁迅“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最可宝贵的性格”。谈及文人风
骨,莫不言魏晋的。只是历史长河...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572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鲁迅先生太可怜了
朱安虽是鲁迅的老婆,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
给朱安留下有个自己孩子的希望。她是一个典型封建婚姻包办的牺牲品。朱安临终前,
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她面对自己的情
敌和情敌的孩子竟然毫无怨恨之意。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855.htm
一声叹息
w****y
发帖数: 2952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教的双重标准赤果果
罗永浩就别凑活了。微薄在那里转鲁迅日记也是干干静静的,没有改动,来为韩寒辩护
。文科生,还读不下去,比韩寒强不了多少。
拿日记和小说比。再说鲁迅日记,记得都是早上带海婴看病,晚上和谁谁吃饭。每天就
那几个字。要是有一天有改动的话,都是研究鲁迅的学者的课题了。
z****n
发帖数: 5870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ral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ntwarrior (miluo(小米)),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1 11:12:52 2012, 美东)
发信人: saintwarrior (miluo(小米)),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1 01:01:48 2012, 美东)
这两天很偶然的知道了9年前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遭遇,心里太难过了。我相信这个
可怜的孩子已经有了新的生命,找到了爱她的爸爸妈妈。在这个社会里,孩子真的是绝
对的弱势群体,我们能为保障他们的权利做些什么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b6e6c0102e7of.html
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上)
按:有一种痛,无以复加;有一种伤,永不能愈.无论岁月将我磨炼得如何深沉,如何坚硬,心底仍有一碰触不得的最柔...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724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olama (Obama),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8 00:27:41 2013, 美东)
康晓光
没有人幸免于罪!
我们就是李思怡的地狱!
为无声的人发出呐喊
为无权的人捍卫权利
这是我们面对的
最严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引言:为什么不能不写这本书?

2003年6月4日中午,家住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李桂芳把三岁的女儿李思怡锁在家中,
然后自己去金堂县“找点钱”。她在金堂县红旗超市偷窃两瓶洗发水时被保安抓获。随
后被金堂县城郊派出所警察带回派出所。在确认李桂芳吸毒之后,城郊派出所报请金堂
县公安局批准,决定依法对李桂芳实施强制戒毒。在此期间,李桂芳曾多次提出其三岁
女儿被锁在家中,要求先把女儿安顿好,再接受强制戒毒,但是无人理睬。她曾经跪在
地上哭着哀求办案警察解决孩子的问题。在去戒毒所的路上,在她寻死觅活用头连续猛
撞押解她的警车车门的情况下,警察终于按照她提供的号码给她的姐姐打了电话,但是
电话无人接听,警察也...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19
再说周海婴厚诬鲁迅相信中医
·方舟子·
近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声称鲁迅并不反
对中医,“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
直都很相信。”举的例子是:“我母亲(许广平)身体不好,当时因过度劳累,患
有妇科病,我父亲买来‘乌鸡白凤丸’给母亲服用,很快见效。这种中药丸,后
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妇科疾
病,结果也治愈了。”
网友纯翔发现许广平在1946年写的《追忆萧红》对这个“乌鸡白凤丸”事件
有详细的记述,与周海婴的说法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不仅不能证明鲁迅相信中
医,反而可做为鲁迅不相信中医的佐证:
根据许广平本人的叙述可知,“乌鸡白凤丸”不是鲁迅买的,而是许广平瞒
着鲁迅去买的,因为“鲁迅先生是总不相信中医的”,所以许广平一开始不敢告
诉他。等到病好了以后,才告诉他。鲁迅看到“乌鸡白凤丸”治好了许广平的
“白带”,才“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把这个经验告诉一些朋友。
介绍给萧红服用治痛经,则是许广...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鲁迅和胡适生前是不信中医的
中医谣言何时休?——略评张鸣《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方舟子·
今天见到有一位叫张鸣的人民大学政治教授批梁启超、胡适的“科学主义”,
批反对中医,根据的却是中医的谣言。梁启超、胡适虽然“基本上没有受过多少
科学的教育和训练”,但其做学问的科学态度,却不是这位政治教授能望其项背
的,至少他们不会不做起码的考证就把早被揭穿的谣言还当成事实拿来做打人的
棍子。该教授缺乏做学问所需要的起码的严谨态度,他文中所依据的论据都是以
讹传讹:
一、他说梁启超的医疗事故“在梁启超的坚持下,其家人一直讳莫如深,直
到很久以后,才被披露出来”。其实在梁启超出院仅一个多月,其弟梁仲策即在
《晨报副刊》发表《病院笔记》披露这个“事故”,引起轩然大波,“正人君子”
陈西滢、徐志摩之流借此攻击西医、吹捧中医,梁启超为此发表了声明《我的病
与协和医院》,为协和医院辩护,鲁迅在当年也在《马上日记》一文中就此事讽
刺过“正人君子”。参见张建伟《梁启超的“病”与“死”》(2006-05-24中国
青年报)。
二,他说鲁迅是根据个体体验反对中医,...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1
人亲儿子厚诬老子干什么,老方真是顽固倔强得可以。
再说周海婴厚诬鲁迅相信中医
·方舟子·
近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声称鲁迅并不反
对中医,“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
直都很相信。”举的例子是:“我母亲(许广平)身体不好,当时因过度劳累,患
有妇科病,我父亲买来‘乌鸡白凤丸’给母亲服用,很快见效。这种中药丸,后
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妇科疾
病,结果也治愈了。”
网友纯翔发现许广平在1946年写的《追忆萧红》对这个“乌鸡白凤丸”事件
有详细的记述,与周海婴的说法相比,可谓大相径庭,不仅不能证明鲁迅相信中
医,反而可做为鲁迅不相信中医的佐证:
根据许广平本人的叙述可知,“乌鸡白凤丸”不是鲁迅买的,而是许广平瞒
着鲁迅去买的,因为“鲁迅先生是总不相信中医的”,所以许广平一开始不敢告
诉他。等到病好了以后,才告诉他。鲁迅看到“乌鸡白凤丸”治好了许广平的
“白带”,才“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把这个经验告诉一些朋友。
介绍给萧红服用...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22
二十四孝
百善孝为先
不给国家添乱倪萍决定移民,这才叫孝顺!
根据确凿的历史资料记载,1906年夏秋之间,母亲诈病将在日本留学的鲁迅骗回国,鲁
迅回到绍兴后,发现家里已经挂红结彩时,才醒悟:母亲已经策划好了一切,准备强使
自己和朱安(1878——1947)马上完婚。亲友们向鲁迅打听他回国的原因,鲁迅只好无
奈地回答说:“母亲娶媳妇”,鲁迅对母亲无奈而强烈不满的情绪溢于言表。通过母亲
包办自己的婚姻而品尝到的人生苦涩,鲁迅感悟了在中国“孝”文化指导下的家族制度
里,老年人的许多旧观念已成为剥夺年轻人正常生存权利和妨碍后代健康成长发展的桎
梏,他后来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对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向来的
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
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伪自由书·前记》)1918年8月20日他在给许
寿裳的信中又说:“人有恒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仆为一转曰:‘孺子弱也
,而失母则强。’此意久不语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鲁迅在说这些话的时
候是顾虑重重的,因为:“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就有人会...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724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olama (Obama),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8 00:27:41 2013, 美东)
康晓光
没有人幸免于罪!
我们就是李思怡的地狱!
为无声的人发出呐喊
为无权的人捍卫权利
这是我们面对的
最严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引言:为什么不能不写这本书?

2003年6月4日中午,家住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李桂芳把三岁的女儿李思怡锁在家中,
然后自己去金堂县“找点钱”。她在金堂县红旗超市偷窃两瓶洗发水时被保安抓获。随
后被金堂县城郊派出所警察带回派出所。在确认李桂芳吸毒之后,城郊派出所报请金堂
县公安局批准,决定依法对李桂芳实施强制戒毒。在此期间,李桂芳曾多次提出其三岁
女儿被锁在家中,要求先把女儿安顿好,再接受强制戒毒,但是无人理睬。她曾经跪在
地上哭着哀求办案警察解决孩子的问题。在去戒毒所的路上,在她寻死觅活用头连续猛
撞押解她的警车车门的情况下,警察终于按照她提供的号码给她的姐姐打了电话,但是
电话无人接听,警察也... 阅读全帖
q****i
发帖数: 6923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ral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saintwarrior (miluo(小米)),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1 11:12:52 2012, 美东)
发信人: saintwarrior (miluo(小米)),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1 01:01:48 2012, 美东)
这两天很偶然的知道了9年前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遭遇,心里太难过了。我相信这个
可怜的孩子已经有了新的生命,找到了爱她的爸爸妈妈。在这个社会里,孩子真的是绝
对的弱势群体,我们能为保障他们的权利做些什么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b6e6c0102e7of.html
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上)
按:有一种痛,无以复加;有一种伤,永不能愈.无论岁月将我磨炼得如何深沉,如何坚硬,心底仍有一碰触不得的最柔...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612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aosen (le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4 13:48:08 2012, 美东)
发信人: saintwarrior (miluo(小米)),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1 11:12:52 2012, 美东)
发信人: saintwarrior (miluo(小米)),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这里有人知道李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经历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1 01:01:48 2012, 美东)
这两天很偶然的知道了9年前思怡这个小姑娘的悲惨遭遇,心里太难过了。我相信这个
可怜的孩子已经有了新的生命,找到了爱她的爸爸妈妈。在这个社会里,孩子真的是绝
对的弱势群体,我们能为保障他们的权利做些什么呢?
http://blog.sina...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706
26
张广天:《鲁迅先生》是演给王朔和钱理群他们看的
文章提交者:【阿摩西】于2001-5-3 18:35:13
送交者: 安替
5月1日,在拿到黑板报网站的赠票之后,我走进了中国儿童剧场,昏
昏欲睡地看完争议颇多的民谣清唱剧《鲁迅先生》。在演出结束后,
编剧、编曲兼主唱张广天和在场的网友观众进行了对《鲁迅先生》的
讨论。以下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讨论记录。
*************************************
问:最近我看了《蔡文姬》、又看了《狂飙》,今天看了这个《鲁迅
先生》,在人物的开掘上,我觉得今天这个戏对鲁迅的开掘是比较脸
谱化的,不管是正面的鲁迅先生,还是那四个文人。其实在鲁迅先生
的生活里,不管是跟许广平的感情生活,跟海婴的家庭生活,还是和
左联的关系中间,都有非常丰富的感性有血有肉的东西。我不知道为
什么编剧把这些都取消掉了,而是用非常单线条的“高大全”的这么
一个模式来塑造鲁迅?
答:这个问题倒是问到我们的主旨上去了,因为在我们表现的戏剧舞
台上,我在创作中,还正是想用一种高大全的手段,不管是单线条的
也好,木刻风格的也好,或者是剔除血肉的办法来表述。它
K****n
发帖数: 2485
27
摘自《解密历史:民国十五疑案》
1919年冬天,鲁迅与周作人结束长期的寄居生活,买下了北京八道湾11号。经历了
多年的骨肉分离,鲁迅终于兑现了青年时代的誓言,兄弟三人大团圆,有钱同花,有福
同享,有难同当,一同赡养辛苦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此时,三弟周建人虽无收入,但是
鲁迅和周作人都已是思想界明星,两人的月薪加起来,超过500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5
万元。此时周氏兄弟都处在自己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本应互相支
持、补充,携手共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兄弟二人却于一天早上宣布决裂。这样的
结局,无论是鲁迅,还是周作人,都不曾料及,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
但事情毕竟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那么突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兄弟失和
鲁迅是1881年9月出生的,他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最小的弟弟妹妹早夭,只剩
下兄弟三人。鲁迅12岁那年,祖父因为考场行贿,被光绪皇帝判了死刑。鲁迅的父亲变
卖家产,保下祖父,却使周家急速败落。
1898年,周作人在杭州监狱服侍祖父,鲁迅却向母亲磕了一个头,去南京求学。
1902年,鲁迅又飘洋过海,去了东京。在异国他乡,他更加怀念家乡兄弟,除...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1695
28
聂吗,海婴是官二代,发聂吗的愁
y****i
发帖数: 17878
29
☆─────────────────────────────────────☆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于 (Thu Oct 10 13:34:11 2013, 美东) 提到:
当然要看你怎么定义好大学了。
美国的Top20应该不难进吧,大家上中国的top20不也没费什么劲吗,有好基因在,娃上
个美国的top20也应该很容易吧,毕竟中国的竞争比美国激烈多了。
为啥老中还一个劲要在最好的学区买房子呢?差不多的学区保证娃不会学坏不就行了?
☆─────────────────────────────────────☆
Ogden (ogden) 于 (Thu Oct 10 13:41:09 2013, 美东) 提到:
peer pressure

☆─────────────────────────────────────☆
accos (socca) 于 (Thu Oct 10 13:49:16 2013, 美东) 提到:
过些年你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了。
☆─────────────────────────────────────☆
...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 俱乐部 】
发信人: jsolomon (凬貳癲), 信区: Lei
标 题: 王鹤: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 03:04:10 2012, 美东)
一、惊世骇俗的女子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
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
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
合之“两萧”。
在这个简略版的英雄救美传奇里,萧红柔弱无依,萧军骁勇威猛,两个文学青年一
见钟情。实情基本如此,只是前因后果头绪纷纭,说来话长。
季红真的《萧红全传》(现代出版社2011年版),将她遇险前后那段经历,梳理得
非常清晰——
萧红与家庭抗争,得以离开呼兰到哈尔滨念中学。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与小官僚之
子、小学教员汪恩甲,她起初对他并无反感,两人经常通信。汪恩甲有富家子弟的没落
气息,接触愈多她愈增不满,想退婚去北平念高中,父亲坚决反对。最疼爱她的祖父已
经去世,父女关系僵冷、对立,萧红以抽烟...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3373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油管上可以看《萧红》啊

不过萧军有萧军的可爱处
你看海婴回忆萧军哭鲁迅还是蛮感人
在延安,大家开大会批萧军
萧军就是不认错
说,鲁迅,那是父辈
毛主席,顶多算大哥
wh
发帖数: 141625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萧红》台词小议,以及小小八卦
感谢desmond的推荐和链接,看了霍建起导演的这部新片。感觉编导在剧本上花了不少
功夫,但似乎内力稍有不及。说几处我觉得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指点。
电影开始时,病榻上的萧红摸索床头的药瓶。照料她的骆宾基急趋前问找什么,她放下
手闭着眼睛赌气似地说:不找什么。这个镜头立刻让我想起《The Hours》的开头,
Virginia Woolf从楼梯上走下,丈夫问她how is sleep,她无精打采地回答uneventful
。两位病中的女作家都以独特、忧郁的亮相先声夺人。Woolf更为自然真实,用词精彩
有力;萧红面对非亲非故舍命照顾的朋友则显得不很合常理,有点使小性子和小家子气
了。
骆宾基随后表白他为什么愿意舍命陪君子:“您的文字开阔,浩荡,舒缓,流动着无尽
的忧伤,我崇拜您……”这样的文学评论是抒情美丽的,这样的电影对白是虚假无力的
。而萧红听着自抚脸庞而笑,这抚摸显得很自恋。后来当萧红面对好友阿虚和丈夫萧军
私通时愤愤地说“我们像演戏一样”,严重感觉编剧心虚词穷。结尾时骆宾基又来夸示
他对萧红数度被弃的人生悲剧的深刻理解:
“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她用...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萧红》台词小议,以及小小八卦
多谢!我当时还去地摊找盗版dvd,摊主找了半天没找到,说这种爱国片没人要看,没
有盗版,呵呵。
萧红一开头时骆宾基问先生在找什么,那时大概流行叫先生么,我听得好别扭。还有萧
红在回忆鲁迅时一口一个公子(指海婴),也很小资味,哈哈我太苛求了。
j*******i
发帖数: 2424
34
陈丹青:鲁迅后院的蜗牛zz
想起朱安,眼前就浮现一口井。那深深的院落,高高的围墙,阴晦的天气,一个又一个
孤寂的上午、下午,夜里颤抖的星星……无不使人联想起“心似枯井”这个词语。即使
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在那八道湾胡同或砖塔胡同,这口井仍一如既往地空旷,孤寂,几
乎令人害怕。
鲁迅反感朱安,有充分的理由。1906年,接到“母病速回”的电报,鲁迅匆匆
赶到家里,却一片张灯结彩,惊愕之余很快就明白了。他没有反对,甚至家里人给他戴
假辫子,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不快。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切反对都已于事无补。而朱安
,一个过于平凡的绍兴女人,矮小,瘦弱,狭长脸,突出的额,小脚,不但毫不漂亮,
连一般年轻女人的活力都几乎没有一点。虽然鲁迅不至于以貌取人,但我想当他看见母
亲给了他这样一个“礼物”时,总不免寒心。如果朱安漂亮一点,哪怕就是像胡适原配
江冬秀那样,对鲁迅可能也是个安慰。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当朋友向鲁迅打听成婚的
事,他自嘲地说:“是母亲娶媳妇,没有我的事。”婚后第二天晚上,他在母亲房里磨
蹭,不想回去睡觉,后来干脆躺在书房里。婚后第五天,就借口“不能荒废学业”,带
着二弟周作人去日本了。 ...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859
35
来自主题: Joke版 - 您幸福嘛?我姓曾。
以为是孙海婴呢

发帖数: 1
36
01
男人对女人的激情还剩多少,看一看称呼的变化就知道。
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里,蔡少芬对周星星说:“从前陪人家看星星看月亮的时候,叫
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就叫人家牛夫人。”
满座哄笑复哑然。
这番调侃,听在鲁迅夫人许广平耳里,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婚前,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婚后,从衣来伸手到饭来张口。这样的领悟,相信多
半女子都深有体会。
只是,面对着一个人人敬仰的大先生,面对着一个为文化革命奉献终生的先驱,许广平
的无奈,也只能是有口难言的苦衷。
民国时代,三角恋、师生恋层出不穷。三角恋自不待言,一个陆小曼,一个林徽因已然
登峰造极;师生恋,最著名的一是沈从文与张兆和,再者就是鲁迅与许广平了。
不同于鲁迅在老家的太太朱安,也不同于鲁迅可能有过心动的马钰,许广平的性格直接
爽快,有点男孩子气,凡事很有主见,行动力强,不是随大流的主儿,某种意义上来讲
,她是一个女愤青。
年幼时,因媒妁之言许配给当地劣绅,个性强势的她,想尽一切办法解除了婚约;21岁
,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的编辑,为妇女权益据理力争;24岁,
坚信男女可以平等的她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 阅读全帖
v****h
发帖数: 75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胡言乱语说胡适
胡适,没太多的了解,但说鲁迅是“彻底的孤独和决绝”,我是不太
同意的。鲁迅的文章,确实只见他一路破将过去,令人感到世间种种
绝伦荒谬,端无生理。你文中引的那一句出自先生的散文集《野草》
中的《影的告别》一文。《野草》这本集子,确实是非常非常灰色,
非常非常颓唐的。鲁迅写作《野草》时,正是“五四”后一段知识界
极其苦闷的时间。先生本人在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
,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
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
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
骨,什么是‘入于心’的。”。以上引文来自网上资料,非我亲自研
究。但《野草》中出现的这种极度绝望的立场,绝非鲁迅一生的写照,
可谓明矣。
先生对未来的热情,对人生的肯定是毫无疑问的。只需看先生对朋友
的照拂,对青年的关怀(所谓每被反噬,却屡教不改),以及对海婴
的无限期望爱怜,这跟所谓“彻底的孤独决绝”是无论如何也搭不上
界的。您误会了。
顺便提一句:《野草》一集,尤其适合第一次失恋的男性读者阅读。
特此推荐。:-)
k****n
发帖数: 780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民国人如何过年
回家,也不过就是吃喝,还要听诸如“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啊?”“工资涨了吗?”这样充满恶意的问题,可因为是过年,恨得牙根痒,也只好笑脸迎着搪塞。
即使这样,还是喜欢过年。可以躺着歪着,可以看电视打牌,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平时禁忌的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食物,以过年的名义,这样就够了。
不过不爱过年的人亦有很多,比如青年时期的鲁迅。1917年的除夕夜,住在北京城南绍兴会馆的鲁迅当天的活动是:“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这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18年后,1935年除夕夜,鲁迅在给黄源的信里说:“今年爆竹声好像比去年多,可见复古之盛。十多年前,我看见人家过旧历年,是反对的,现在却心平气和,觉得倒还热闹,还买了一批花炮,明夜要放了。”
能让鲁迅转变的,是爱情。和许广平谈上恋爱之后,鲁迅便开始享受世俗的过年气息。1927年,他们正在广州热烈的地下恋爱,原本不爱过旧历年的鲁迅,兴致勃勃地带着许广平逛广州的新年花市。在越秀公园,你很难想象鲁迅先生,居然会因为过于兴奋,从越秀公园的高处跳下,跌伤了脚,也许这都是恋爱的功劳。许广平也安排着鲁迅的衣食住行,年前送他六条鲮鱼,初一又送茶食四种,也许食物不... 阅读全帖
i*****c
发帖数: 1322
3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书山有路勤剪径(之2)
<<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这本散文可以用“清水出芙蓉” 来评价。一个生长于东北的
蒙古族汉子用朴素的语言和一腔柔情写着童心,情,友谊的美好,写着普通人的欢乐和悲
哀,写着蒙古人对故乡的深情。这样的文字永远不会流行,也不会过时,它需要用沉静的
心绪慢慢体会。
<<齐人物论>>-庄周。庄周不是一个人,而这本书的风格却比较一致。这是一本不同于其
它的文学评论集,评论的是中国作家和作品,每篇都很短小,绝不会让人不耐烦,许多评
价风趣而准确,言之有物,有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文坛大人物的看法“于我心有戚戚焉”
。即使你对文学评论不感兴趣,读本书也不会觉得乏味。
<<寓言的密码>>-张远山。本书是对先秦寓言的重新痊释,张远山指出了许多以往当作正
面教材的寓言里的荒谬,更看到了荒谬背后隐藏的中国政治文化的无耻:为强权辩护,为
奴才呕歌。
<<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作为鲁迅的儿子,海婴一生都没能象个普通人那样生活,
尽管他遵从父亲的话,没有去作个空头文学家。他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文学才能,却传承
了父亲的正直人品。本书写得诚恳而坦率,并说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看完感觉这家人
活得真不容易。
s******g
发帖数: 5074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鲁迅临终前为何急于迁居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09479&extra=page%3D1
1933年4月11日至鲁迅去世,他一直住在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鲁
迅临终之前,曾急于迁往法租界。前些时候流传一种说法,似乎鲁迅想搬迁是为了逃避日
本人的谋害。这种推测显然证据不足。1936年10月6日,鲁迅在致曹靖华的信中谈到他在
上海择居的三个条件:“一要租界 (按:为了安全),二要廉价,三要清静。 ”但他也知
道,“如此天堂,恐怕不容易找到”。他当时因疾病缠身,行走不便,故托三弟周建人代为
租房。归纳起来,想搬家有三个原因。一,他在大陆新村住了三年半,“实在是住厌了”。
二,大陆新村位于上海日本人聚集的北四川路底,邻居有不少日本人。有一天不知怎的,
他的儿子海婴跟间壁一个年纪较大的日本小孩发生冲突,那小孩便手持日本国旗雄赳赳骂
上门来,久久不肯罢休。鲁迅最后只好叫铁匠来,把前门的一扇铁栅门用铁皮完全钉起来
,外面看不见里面,才总算平息了这场纠纷。三,从1936年5月间起,前面的邻居经常排
放煤烟,而患有肺病的鲁迅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闻到煤烟
l*******r
发帖数: 39279
41
一、惊世骇俗的女子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
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
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
合之“两萧”。
在这个简略版的英雄救美传奇里,萧红柔弱无依,萧军骁勇威猛,两个文学青年一
见钟情。实情基本如此,只是前因后果头绪纷纭,说来话长。
季红真的《萧红全传》(现代出版社2011年版),将她遇险前后那段经历,梳理得
非常清晰——
萧红与家庭抗争,得以离开呼兰到哈尔滨念中学。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与小官僚之
子、小学教员汪恩甲,她起初对他并无反感,两人经常通信。汪恩甲有富家子弟的没落
气息,接触愈多她愈增不满,想退婚去北平念高中,父亲坚决反对。最疼爱她的祖父已
经去世,父女关系僵冷、对立,萧红以抽烟、喝酒排遣苦闷,性情变得喜怒无常。那时
她与表哥陆哲舜很投契,后者去了北平念大学,萧红遂离家出走,与表哥相聚,进入北
平女师大附属女一中高中部。表哥早有家室,他俩在老家引起轩然大波,陆家、张家都
拒绝寄生活费,除非他们返回。北平天冷、米...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