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发帖数: 876 | 1 区别很大,分属于不同的门。
海鞘是脊索动物,与我们人类是同一门的。其小时候有尾索,成体没了,所以看起来象
无脊椎动物似的。
海参是棘皮动物,与海星海胆是一门的,都是美味 :-) |
|
d*********e 发帖数: 876 | 2 海鞘没吃过,绝大多数都不能吃,整体就是个硬壳应该也不好吃。 |
|
h*h 发帖数: 18873 | 3 新西兰一位渔民在海面附近捉到这只完全透明、像虾一样的奇怪生物。斯图尔特-弗雷
泽在新西兰北岛的卡里卡里半岛附近钓鱼时,偶然发现了这个身体透明的“小虾”在水
面浮动。斯图尔特说:“它身上有鳞,很结实,几乎像果冻一样。它体内除一个橙色小
斑点,你什么也看不到。”这只奇怪动物令斯图尔特和他所有的渔民朋友感到困惑。迄
今为止,依然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斯图尔特说:“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只知道
它非同寻常。我以前从未见过类似东西。”但英国普利茅斯市国家海洋水族馆的研究负
责人黛博拉-克拉克内尔说,她认为它是一种樽海鞘。这家水族馆的保护与通信部门负
责人保罗-考克斯表示:“我们对这类樽海鞘知道得很少。它们总是生活在很冷的海水
中。它们在南冰洋的密度最大。樽海鞘是筒状,靠收缩移动。它们通过体内的给水过滤
器把水排出来,以生活在受阳光照射的海洋上层的浮游植物为食。”
樽海鞘(salpa maggiore)是一种胶状的,半透明的外形类似水母的海洋生物,属一类
小型远海胶质脊索动物。 |
|
o***s 发帖数: 42149 | 4 近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亨廷顿海滩(Huntington Beach),出现了数以千计的粉红色凝胶状生物。
看起来像微型的水气球或者卵状的“果冻”。
有人说这是水母的卵,有人说是一种海鞘,甚至有人说这是土狼蛋。
有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他的亲身感受:“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踩上去有点像装了一点点水的气球,很潮湿,会弹我的脚。不过好事是我并没有被刺伤。”
这些小动物们还会在沙滩上爬行。
周围的渔民们也都很困惑,不认得这是什么生物。
网上的业余海洋生物学家们立即开始提出他们的意见。
有人说它们看起来像海鞘,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脊索动物。
然而其他人认为可能是海参。
还有的说是水母的卵。
有网友开玩笑的说,那是“土狼的蛋”。
最终,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 Irvine)的一位生物学教授表示,这些小生物应该是被风暴冲出的海参。
他同时表示,海参是通常在海床上活动的海洋动物,有捕食用的触手和脚。“我猜是因为最近的风暴移动了沙子,所以暴露出了它们。” |
|
z**********e 发帖数: 22064 | 5 2014年04月11日14:51
渡渡鸟,已经灭绝的渡渡鸟曾经是毛里求斯的常住居民。在这本出版于1844年,名为《
百版动物图集》(Atlas de Zoologie: ou collection de 100 planches)的书中,描
绘了许多动物的美丽形象,其中一些我们已经永远不能再见到。
袋狼
我们可以看到袋狼的身影,这种有袋类食肉动物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在1936年灭绝
,最后一个成员死在塔斯马尼亚的一座动物园里。还有体型巨大的渡渡鸟,在这本书出
版之前至少一百年,它们就已经灭绝了。
耳廓狐和鬣狗
这张图描绘的似乎是非洲的耳廓狐和鬣狗。有许多位艺术家为这本书绘制了插图,书中
还有相当部分的补充说明,描述了地球的各种动物栖息环境。有些动物很容易辨别出来
,有些则不然。例如,书中的考拉看起来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差别很大。
几维鸟
新西兰的鹬鸵又被称为几维鸟,它们的蛋重与体重的比例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从水里的
珊瑚到南美洲的奇特肺鱼,再到旧大陆的猴类,该书所涉及的动物范围之广,令人称奇。
獭狸猫和蓬尾浣熊
图上方是一只獭狸猫(学名:Cynogale bennettii),下方是一只蓬...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6 【基礎科研】回答張首晟教授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Google+
分享至Twitter
分享至Weibo
我在上一篇文章裏面,批評了張首晟教授有關“天使粒子”的炒作。這并不是說張教授
的物理研究,和超弦一樣是個假大空的大忽悠。事實上,手性Majorana費米子在凝態物
理中,以虛擬粒子的形態被發現,仍然是個重要的結果,只不過張教授對媒體的炒作太
過了頭。
我在那裏的論點主要有三項:1)Majorana費米子是自己的反粒子,這個特性和天使的
關係太過牽强,只有商業性炒作才會為了激起歐美基督教社會裏大忻襟w的興趣,而把
兩者强行胡扯在一起;2)虛擬的Majorana費米子在過去五年,已經有多個凝態物理團
隊做出發現,張教授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是一個特例,所以即使“天使粒子”名
副其實,張教授所吹噓的功勞也不全屬於他的團隊;3)張教授的炒作,在專業和半專
業的層次,是完全針對中國的。在受美國科普媒體以英文訪問的時候,張教授就沒有忘
記要提起過去五年其他團隊的成就,也沒有向記者吹噓他是諾貝爾獎的大熱門。
我原本覺得張教授身爲名校的終身教授,有...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15215 | 7 P. chilensis的剖面
P. chilensis的肉被切成小块串起来风干
被冲到海滩上的P. chilensis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0日消息,从外表上看,它不过就是一块石头,但一旦
把“石头”切开,或许你就要惊讶地合不拢嘴了。这种生物学名为Pyura chilensis,
属于海鞘纲腕海鞘科(Pyuridae)。它们主要生活在智利和秘鲁的近海区域,是当地人非
常喜欢的海鲜。P. chilensis的肉味道有点苦,富含碘质,可生吃可炖汤,也可以切成
小块挂起来风干。
在海洋中,P. chilensis能够固着在各种岩石的表面,通过吸水滤食各种微小的生
物。它们出生时是雄性,之后变为雌雄同体,在繁殖的时候将精子和卵子排入周围海水
中,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状的幼虫,在海水中漂流,最终落到岩石上固着
下来。(任天) |
|
|
发帖数: 1 | 9 【海中“长袜” 火体虫组成大圆筒】据国外媒体报道,两位潜水员在新西兰东北部怀
特岛附近潜水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圆筒胶状物,其长度超过8米。
这个酷似长筒袜的中空物体,很可能是由成千上万个微小的火体虫组成。这个生物群会
优雅地在海水中移动,偶尔还会抖动一下。火体虫属于被囊动物,与樽海鞘关系很近。
它们每个只有几毫米大小,却都嵌入了一个凝胶状的外衣,组成巨大的圆筒形或锥形群
体。据介绍,发现火体虫的海域生活着许多鱼类,海水中营养丰富,这或许是火体虫群
体能如此巨大的原因。 |
|
t********4 发帖数: 1 | 10 1996年以来,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 篇重要学
术论文,先后发现了“云南虫”、“华夏鳗”、“西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
”、“长江海鞘”、“仙掌滇虫”等一系列具有原始生命性状的半索动物、头索动物、
脊椎动物、尾索动物、节肢叶足动物等早期生命化石,论证了地球早期最原始的真后生
动物“春光虫”和奇特的灭绝动物类群“古虫动物门”,提出了脊椎动物起源“五步走
”的新假说,首次全面勾勒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创生的“生命树”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两大枝系动物演化谱系的基本轮廓,提出“寒武纪暖水与冷水两大古生物地理
分区”的假说和“广义进化论”。舒德干的发现与研究,首次勾勒出脊椎动物实证起源
演化的基本轮廓。
40
hemichordate
fossil
999 |
|
c****x 发帖数: 6601 | 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WRpqKe7o
http://www.sohu.com/a/195574879_115479
近日,观察者网就一些热点的基础科研问题,再次请教了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王孟源先
生,这些问答已经刊登在王先生的博客上,我们也刊载如下:
观察者网:
1 今年中国大陆发射了量子卫星,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再次得到无漏洞验证,具体报导
见《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世纪争论,在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上得到检验》。爱因斯
坦和玻尔的争论真的被解决了吗?
另外,一直致力于批评潘建伟实验的北京大学王国文最近又写了一篇文章,该如何评价?
2 在中国,玻尔的“哥本哈根解释”经过朱清时院士的阐述,变成了“物理学步入禅境
”、“客观世界可能不存在”。清华大学的量子信息专家王向斌在为朱清时辩护的文章
中说,在量子信息领域,经常要用到单次测量的结果,这会涉及到量子塌缩,并批评退
相干即坍缩的说法。这种辩护该如何评价?
3 Wilczek提出的“时间晶体”的概念,近年来很火,但也有很多争议。似乎概念的含
义本身也没有统一,许多说找到了“时间晶体”的实验,算不算... 阅读全帖 |
|
g*******0 发帖数: 267 | 12 自然的启示 (ZZ)
长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过人类去探索才能实现。但是,在一般人的思想中总是固执
地认为,有生必有死,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衰老是一种规律,而不是定
律,那么形成这一规律的本质一定是有因可寻的生物学现象,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只要
我们查明这一规律的本质,就能按这一规律去设计出使人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的方法。
大自然中许多单细胞的动物,如变形虫,在条件适宜下,依靠虫体分裂繁殖,可永
生不死;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也可长生不老;多细胞的水母类、海鞘类、扁形动物三肠类
等众多的低等动物,经长时间饥饿后,就做反向生长发育,发生实质性的返老还童。征
服衰老与长生不老决不违背什么自然的规律,人的衰老是可征服的,只是人体衰老机理
更加复杂一些。
人的衰老原因
组成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都由细胞组成的,但组成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
即干细胞和非干细胞。人体衰老是由器官衰老引起的,而器官衰老是由组织衰老引起的
,而组织衰老是由细胞特别是干细胞衰老引起的。
人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有相应的干细胞,虽心脏组织和眼角膜内皮(角膜内皮细胞终
生不分裂)内不含干细胞,但这不能否定这些器官组织不存在干细胞 |
|
|
|
|
b********s 发帖数: 1118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nimals 讨论区 】
发信人: iForpus (coelestis), 信区: Animals
标 题: 新西兰怪异鱼类:鼬鱼眼睛进化到近乎消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7 21:43:18 2012, 美东)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新西兰国家水
利气象研究院科学家近日在新西兰东部海域通过拖网捕捞作业实施科考过程中,发现了
数种长相怪异的新种鱼类,其中包括松驰鲸鱼、双色鳢鱼、鼬鱼、鼠尾鱼等。
1. 鼬鱼
这是鼬鱼的一种,但具体种属仍未确定,它被捕获于2400米深的水下。鼬鱼通常比
其他鳗鱼要短,是一种深水鱼类。和鼬鱼一样,许多深海物种在漆黑的海底生存,眼睛
已经进化得很小,几乎是没有眼睛。此外,为了抵抗超强的水压,许多鱼类的骨架主要
由较轻的软骨组成,而不是由硬骨头组成。
2. 双色鳢鱼
这条双色鳢鱼发现于2400米深的水下,科学家们此前从未在新西兰附近海域发现过
这种物种。对于这种鱼类,全球博物馆中也只有十件此类标本,但这种双色鳢鱼非常罕
见。它们拥有弯曲的喙状嘴部,眼睛很小。在科考过程...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21396 | 17 听上去还挺牛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A5%E7%AC%AC%E5%91%A8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字蔚蓀,浙江省鄞縣人,著名胚胎學家,
因在克隆技術上的貢獻而聞名。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后改
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第周出生于大清浙江鄞縣(今属宁波鄞州)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以插班生考试录取
者中最后一名身份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就读,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入上海复旦大
学就读,于1924年获心理学学位。1927年入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生物系担任蔡翘
教授的助教。之后又于1930年赴比利时比京大学(今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
1934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
1930—1934年,童第周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布拉舍(A. Brachet)实验室开始了胚胎学的
研究工作。他在棕蛙(Ranafusca)卵子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的研究中,证明了对称面
不完全决定于受精面,而决定于卵子内部的两侧对称结构状态。同期,还完成了海鞘早
期发育的研究。
1963年,他將雄性鯉魚的DNA放入雌性...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18 第九章 永不消逝的聚合物(6)
他发现,垃圾掩埋场并未充满塑料的真正原因是它们大都进入了海洋中。几年来,摩尔
在北太平洋的那个漩涡进行采样,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海中央百分之八十的漂浮垃圾
最初是被丢弃在陆地上的。
大风把它们吹下了垃圾车,或者吹出了垃圾掩埋场,它们有时也从铁路运输的集装箱里
掉落下来,冲入暴雨下水道,顺流而下或随风而动,最终进入到这个不断扩大的漩涡中。
摩尔船长对他的乘客们说:“对于那些顺着河流进入海洋的东西,这里就是它们的归宿
。”地质学者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也是这个,不过他们指的是腐蚀作用——无情的腐蚀
过程把山脉碎化为盐类物质,它们体积很小,顺着雨水进入海洋,一层层沉积起来,成
为遥远未来的岩石。然而,摩尔指的却是地球这50亿年的地质时代中前所未有的一种流
失和沉积现象——我们今后或许会了解它吧。
穿越漩涡的第一个1000英里中,摩尔推算出每一百平方米海面上有半磅的岩屑和300万
吨的的塑料。他的估算和美国海军的统计结果相吻合。这还只是他遇到的可怕数字中的
第一个而已。统计的这些还只是看得见的塑料而已:更大数量的塑料碎片被海藻和藤壶
腐蚀后沉入海中,这个数字就不得而...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2013年11月18日上午,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二楼多功能厅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
,庆祝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执教50周年。除了学校和院系领导、在
校学生代表之外,参加座谈会的大多是熟悉陆先生的同事、旧友、以及历年来拜在先生
门下的学生。没有会议议程,没有主题报告,自陆先生同窗至交大外部教授翟象俊先生
而下,发言者皆倾肺腑之言;回忆顾念的潮水卷过安静的会场,留下欢笑、泪水,甚至
还响起了歌声——这样一场座谈会不能不让人感觉到颇有些“另类”,然而,陆谷孙先
生本来就是与众不同的。
1963年,仍是复旦英文系在读研究生的陆谷孙第一次踏上讲台,这一站,他站了半个世
纪。半个世纪的人事沉浮里,陆先生单薄瘦削的身影饱经岁月磨砺,见证了为人师者最
基本也最可贵的操守:对灵魂的信仰。从陆先生的每一位弟子到上过他课的一代又一代
学生,我们未必都对他的这份信仰有过充分的思考,但我们确实都因这一信仰而在学习
、生活的实处受惠、受益,又在心中无形处经受冲击,及至于灵魂最深处接受洗礼。
好些陆先生年轻时的学生、后来又与他共事的老教授们聊起了当年陆先生在课堂上的
魅力和风采;聊起他如何与学生同吃...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0 2013年11月18日上午,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二楼多功能厅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
,庆祝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执教50周年。除了学校和院系领导、在
校学生代表之外,参加座谈会的大多是熟悉陆先生的同事、旧友、以及历年来拜在先生
门下的学生。没有会议议程,没有主题报告,自陆先生同窗至交大外部教授翟象俊先生
而下,发言者皆倾肺腑之言;回忆顾念的潮水卷过安静的会场,留下欢笑、泪水,甚至
还响起了歌声——这样一场座谈会不能不让人感觉到颇有些“另类”,然而,陆谷孙先
生本来就是与众不同的。
1963年,仍是复旦英文系在读研究生的陆谷孙第一次踏上讲台,这一站,他站了半个世
纪。半个世纪的人事沉浮里,陆先生单薄瘦削的身影饱经岁月磨砺,见证了为人师者最
基本也最可贵的操守:对灵魂的信仰。从陆先生的每一位弟子到上过他课的一代又一代
学生,我们未必都对他的这份信仰有过充分的思考,但我们确实都因这一信仰而在学习
、生活的实处受惠、受益,又在心中无形处经受冲击,及至于灵魂最深处接受洗礼。
好些陆先生年轻时的学生、后来又与他共事的老教授们聊起了当年陆先生在课堂上的
魅力和风采;聊起他如何与学生同吃...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886 | 21 现在还是梦想啊;
先找到几个能提供标本的地方再说;
现在最基本的知识方法也不是很成熟;
海鞘,七腮鳗,电鳐;想起大学在北戴河海边实习的时候。。
呵呵,问题是没人会支持的 |
|
i*****s 发帖数: 15215 | 22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新西兰国家水
利气象研究院科学家近日在新西兰东部海域通过拖网捕捞作业实施科考过程中,发现了
数种长相怪异的新种鱼类,其中包括松驰鲸鱼、双色鳢鱼、鼬鱼、鼠尾鱼等。
1. 鼬鱼
这是鼬鱼的一种,但具体种属仍未确定,它被捕获于2400米深的水下。鼬鱼通常比
其他鳗鱼要短,是一种深水鱼类。和鼬鱼一样,许多深海物种在漆黑的海底生存,眼睛
已经进化得很小,几乎是没有眼睛。此外,为了抵抗超强的水压,许多鱼类的骨架主要
由较轻的软骨组成,而不是由硬骨头组成。
2. 双色鳢鱼
这条双色鳢鱼发现于2400米深的水下,科学家们此前从未在新西兰附近海域发现过
这种物种。对于这种鱼类,全球博物馆中也只有十件此类标本,但这种双色鳢鱼非常罕
见。它们拥有弯曲的喙状嘴部,眼睛很小。在科考过程中,科学家们会立即对从深海中
捕捞上来的新种鱼类拍照,以捕捉它们鲜活时的颜色,然后再完成记录、标签和冷冻等
工作。新西兰国家水利气象研究院将科考过程中发现的罕见鱼类或新鱼类捐献给惠灵顿
特帕帕-汤加莱瓦博物馆。
3. 幼年鳐鱼
四个捕捞站在不同的深度都捕获到鳐鱼,这条...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9468 | 23 海鞘类的“海鲜”最好别碰哦
我买过一次海萝卜,那个虽然不像石头,但是完全就是一种植物嘛,皮很坚韧,好不容
易才切开……我的个乖乖……那叫一个腥哦……听说日本有人拿这个做生鱼片,那可怎
么吃啊?我反正是把它汆了一下,一吃……那叫一个怪……又苦又涩,口感也不像是动
物……反正打死我也不再吃这玩意了…… |
|
c*********r 发帖数: 19468 | 24 不过海鞘类的动物的确是奇葩,感觉是一支像着植物的方向进(退)化的动物
外表的样子、质地,俨然都是植物(构成它们外表的物质成分非常类似于植物纤维……)
而且这东西幼体还像动物,成体固定在某处生长,神经系统几乎完全退化消失
你很难判断它是死是活,因为无论你怎么折腾它,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