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涅槃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与涅槃
释印顺对佛法错误认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他对涅槃法和缘起法都分不清楚、理
不明白,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否定了涅槃法——第八识如来藏。譬如释印顺他在《
中观论颂讲记》中说:【佛说的生死与涅槃,都建立在缘起法上。】2 释印顺这样说是
有严重问题的!如果生死与涅槃都是建立在缘起法上,那他前面所举《俱舍论》中说的
“若胜义法,唯是涅槃”就应该改为“若胜义法,唯是缘起”才对。那接著就要再进一
步来探究所谓的“缘起法”是因何而有这个缘起法?如果“缘起法”是本来就有的,那
么这个“缘起法”本身就应该是非缘起了,也就不该名之为“缘起法”。释印顺认为:
“执有生死外的常乐我净的涅槃,那就是‘增上慢人’了。”所以他认为涅槃“不过引
诱初机,劝舍生死入涅槃,岂真的有可舍可取!”因此他在《中观论颂讲记》的〈观缚
解品 第16〉己2 示正义中,解释 龙树菩萨的这句偈颂“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 实相
义如是 云何有分别”说:生死与涅槃,系缚与解脱,这不是截然不同的两法。
生死就是涅槃,系缚就是解脱,“不”可说“离于生死”之外“而别有涅槃”,也
不可说离系缚之外,而别有解脱。因为在诸法“实相义”中,一切平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自性非性涅槃
楞伽经云: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
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
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此谓第一、“诸法有自性”之非
性涅槃;第二、“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槃;第三、“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槃;第
四、“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非我释迦牟尼所说
正法。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余涅槃。》
诸外道辈,于无余涅槃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
是,于涅槃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
对谁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中
,亦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
析辨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
至踵随六师外道之后,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
,能令闻者易于解...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仰山慧寂禅师则说 :
「入之一字,不为居士」。说入这个字, 并不是为你这位开悟的居士所说, 而是为还不
明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 03:44:00 2012, 美东) 提到:
修者从本质上了知到,一切有为法每次重新生起后就坏灭掉。发展到行舍智后,禅修者
就能觉知到一种超越生灭现象的状态。这意味着他已经超越行法倾近了涅盘。行法和涅
盘是完全相反的,两者是不相容的。一者存在,另一者就消失。没有生起的地方,那里
就是涅盘。相反,有生起的地方,那里就没有涅盘。(这如同)在黑暗中无法看到光明
,在光明中也无法看到黑暗。
Meditators know inwardly that every conditioned thing comes up afresh every
time it dissolves. As knowledge of equanimity about formations (sankhārupek
khā ?āna) develops, the meditator becomes aware of a state that is beyond
the ph...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以下转贴 :
龙树菩萨《十二门论》:「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
,谁得涅盘?」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
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8
"亲证名色五蕴灭的涅槃" "亲证名色五蕴灭的涅槃" "亲证名色五蕴灭的涅槃"
『亲证』二字,不為大德所說 ?
====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必你去『入』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9
相應部35相應95經/摩羅迦子經
巴利语原文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ena. Y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ena;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attha. Yato tvam, ma
lukyaputta, na tattha;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evidha, na huram na
ubhayamantarena. Esevanto dukkhassa”ti.
中文翻译,
“摩罗迦子!当你在这些感知对象上面失去了立足处,你将不在这个世界这里,也不在
其他世界那里,不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这意味着苦的结束。”
本段翻译出自马哈希尊者的《摩罗迦子经讲记 》,马哈希尊者在后面的一段解释
“因为你于它们没有立足处,你不在这,不在那,不在任何地方,同时,因为你不存在
于任何处,这意味着你已经证悟涅盘,一切苦都熄灭了。"
本经直接证明了以下观点
1,完全可以在世亲证名色五蕴灭的涅槃,涅槃绝对不是什么没有贪嗔痴的精神体验。
2,在亲证涅槃的刹那,不可能存在识,因为只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06:22 2011, 美东) 提到:
runsun 的看法我大概了解了一点儿:涅槃与我们的根尘世界不一不异,不离不合,不
相在。而且无余涅槃是一种“无为”状态,不会起意干涉我们这个世界;起意,是神我
特征。(大致印象如此,如果不对,请runsun纠正)
请问修习南传的师兄,这个看法是南传公认的吗?
这个涅槃的状态存在吗?
当凡夫流转于无明时,涅槃转还不是不转?或者说,某人五蕴未熄时,佛的涅槃境界对
此人有还是没有?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14 01:56:26 2011,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14 02:05:55 2011, 美东) 提到:
“人五蕴未熄时...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1
两年前写的帖子
====================================================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在五蕴之内,也不在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
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
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
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
,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
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
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涅槃的两种定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涅槃的两种定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2 05:15:49 2009, 美东)
涅槃,有广义的涅槃和狭义的涅槃。
广义的涅槃,包括你上面说的,就是阿罗汉彻底解脱后,五蕴继续运作,但是没有执取
,没有贪欲,贪嗔痴灭尽。当然也包括圣者在世证的代表五蕴灭尽的涅槃(以涅槃为所
缘,涅槃是个具体的法),以及阿罗汉般涅槃后五蕴不再相续相生的真正的无余涅槃。
以上的共同特征都是贪嗔痴的彻底灭尽。
狭义的涅槃,则是指严格的五蕴彻底灭尽。是个具体的“究竟法”,可以被作为所缘。
圣者在世证的涅槃,包括阿罗汉色身灭后,都是这种涅槃。而阿罗汉平时的没有贪嗔痴
,但是五蕴继续运作,则不属于这种涅槃。
我们通常说的涅槃,包括在这里讨论的涅槃,都是指狭义的,也就是最为准确的涅槃,
即五蕴彻底灭尽。涅槃是一个具体的所缘。
一些人在讲佛法的时候,为了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采取广义的涅槃,说成涅槃是没有
贪嗔痴这样也可以。毕竟初学者是非常难以理解涅槃是五蕴彻底灭尽的这种状况
r****n
发帖数: 8253
13
长部11经
巴利文
498. “Evañca kho eso, bhikkhu, pañho pucchitabbo–
‘Ka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Ka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Ka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asesa? uparujjhatī’ti.
499. “Tatra veyyākara?a? bhavati–
‘Vinnā?a?(识) anidassana?(不可见的), ananta?(无边的,无限的,无量
的) sabbatopabha?(遍满的光明);
E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E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E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4
长部11经
巴利文
498. “Evañca kho eso, bhikkhu, pañho pucchitabbo–
‘Ka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Ka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Ka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asesa? uparujjhatī’ti.
499. “Tatra veyyākara?a? bhavati–
‘Vinnā?a?(识) anidassana?(不可见的), ananta?(无边的,无限的,无量
的) sabbatopabha?(遍满的光明);
Ettha āpo ca pathavī, tejo vāyo na gādhati.
Ettha dīghañca rassañca, a?u? thūla? subhāsubha?;
Ettha nāmañca rūpañca,...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和世间,是一不是二
见新 发表于 2011-7-28 21:44
涅槃和世间
是一不是二
就像绳子和蛇
一个人把绳子误认为毒蛇
产生恐惧的烦恼
暂时可以认为
蛇不是绳子,五蕴、世间不是涅槃
要把蛇赶跑,获得绳子,脱离五蕴世间,追求涅槃
但在究竟意义上
蛇和绳子是一不是二
蛇就是绳子,五蕴、世间就是涅槃
离开蛇,不可能有绳子,把蛇烧了,绳子也就没有了,无法得到绳子了
离开五蕴世间,把五蕴摧毁了,涅槃也就没有了,无法得到涅槃了
-----------------------------
如觉:
你并不明白为什么世间和涅槃是一.什么是真正的世间即涅槃,涅槃即世间。
很不幸,你彻底错了。因为你不明白尽管世间和涅槃确实是一,可是解脱却必须要舍世
间,取涅槃,而不是什么不取涅槃,不离世间。
涅槃和世间为一,这个属于互补性。
涅槃和世间为异,这个属于互斥性。
因为互补性,才有解脱之可能,
因为互斥性,才有舍五蕴,取涅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r****r
发帖数: 75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 Nibbāna)的探讨
http://bbs.sutta.org/thread-5855-1-1.html
问题:请详细解释涅槃的体会或其特征,作用和显示。
回答:涅槃是不能详细解释的,而必须亲自去体验。因为关于涅槃的真正意义,是非常
难给他人一个满意答案。
这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尝过苹果的人问另外一个尝过苹果的人,其味道如何?他(尝过)
要怎么回答呢?假如他说味道很甜。发问者会问,‘甜得怎样?甜得像糖,还是像蜜糖
?’
实在很难具体的回答他的问题。最恰当的方法,就是给那发问者一片苹果,跟他讲‘你
尝一尝,就会清楚地了解苹果的滋味了'。
与其讨论涅槃,你不如亲自去习修而体会涅槃。那么,你就会彻底的明白涅槃是什么了
。因为这是一种个人直觉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很难给涅槃做一个明确的解释。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火的人。假如有人警告他,“嘿,这是火,不要触动
它,会灼伤你的”。他因为对火的无知,只有被灼伤后,才会明了火及其性能。涅槃也
是这样,他必须被人亲自体验才能明了。
最恰当的认知涅槃的方法是通过其特征(lakkhaṇa),作用(rasa),以及其显示(
paccupaṭṭ...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357
17
寺院講堂的教師或講者只談到死後才得涅槃,然而在三藏教典裡,我們並沒有發現這
種說法。有的是「現證涅槃」(行者親自體證的涅槃sanditthika -nibbana)與「現法
涅槃」(此時此地的涅槃ditthadhamma nibbana)。在四色禪(rupa-jhana)和四無色
禪(arupa jhana)中,所經驗到充滿喜悅的意識狀態,就是「現證涅槃」或「現法涅
槃」。但就目前要討論的主題來說,可以將前兩者解釋為涅槃的前體驗,它們擁有涅槃
的滋味,但不等於真正的涅槃。因為那種狀況是不圓滿、不究竟的,稱為「現證涅槃」
和「現法涅槃」(泰本巴利藏第23冊,475頁)。
還有比這些更好的說法,在一次場合裡,佛陀描述了貪、瞋、癡的止息為「直接體證(
sanditthikam),當下可以得到成果(akalikam),請大家一起來看(ehipassikam)
,向內觀照(opanayikam),智者親自體證(paccattam veditabbam vinnuhi)」,這
些措辭意味著一個活生生能明瞭、感覺、體味到涅槃的人,可以呼朋引伴同來欣賞他的
發現。如此清楚地顯示他還沒有死,而他的內
r****n
发帖数: 825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論龍樹中觀學的涅槃學說
“涅槃”一词的梵语为nirvana,汉译为涅槃为音译,其他的汉文音译还有涅槃那、泥洹
、泥目、隶般那等;汉文的意译则有寂灭、圆寂、灭、寂静、灭度等。在佛教中,它的
主要意思是烦恼的灭除或熄灭,引申出的主要含义是达到无烦恼的境界。这是从解脱论
的角度定义涅槃。若从形上学的角度来说,涅槃则是指佛教修行者超越现象界而达到与
绝对者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佛教哲学核心问题也就是涅槃。佛教哲学也据此可称
作关於涅槃的学问。本论文即以龙树中观学为中心,揭示佛教涅槃学说的内涵和特质,
进而深入理解与把握大乘佛教所特有的境界超越型的哲学形上学。
关於龙树中观学的涅槃学说,俄国学者舍尔巴斯基在《大乘佛教——佛教的涅槃概念》
一书中从大乘佛教的整体理论体系入手,对龙树大乘佛教的涅槃概念作了简明而系统的
论述。舍氏在该书中首先分析了大乘佛教產生以前佛教(即小乘佛教)的涅槃概念,认
为小乘佛教一切有部持个体元素的实有说(含不变的法性与刹那的作用),所以在涅槃
观念上是以消除业力影响,达到元素的作用止灭,唯有法性的状态为涅槃。经量部虽然
也认可了多种元素的存在,但是却否认法性的存在,认为实有的只是刹那的作用(现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说灭尽定和涅槃
灭尽定:三果和四果圣者,能够入的深定,这种深定心心所全部灭尽,是代表五蕴灭尽
的无余涅槃的近似体验,使得修行者获得涅槃智,趣向最终五蕴灭尽,不起,不出的无
余涅槃。这种定也是阿毗达摩说的以涅槃为所缘的状况。但是阿毗达摩认为初果也必须
以涅槃为所缘,这个可能是后代发展出来的。只能代表一种修证状况,不能代表所有,
尤其慧解脱者。
阿含经上说的现法涅槃,并不是直接以涅槃为所缘,不是灭尽定,而只是泛指没有贪嗔
痴的状况。
相当部分的初果,二果圣者,由于缺乏深定,不能入灭尽定,也不能以涅槃为所缘。
禅定力比较高的三果和四果圣者能够入灭尽定,能够长时间入灭尽定。
部分或者全部慧解脱阿罗汉,由于缺乏深定,可能一生都无法入灭尽定,无法以涅槃为
所缘,但是由于慧力的关系,在观察缘起的基础上,仍然彻底断除贪嗔痴,色身灭后必
然无余涅槃。不排除慧解脱阿罗汉在世没有涅槃智,只有法住智的可能。
慧解脱阿罗汉在慧解脱之后,如果加深禅定力,得灭尽定,则获得涅槃智。但它仍然是
慧解脱,因为是在没有获得灭尽定之前而彻底解脱的。
=================
以上是我在阅读了关于灭尽定,涅槃的阿含经文,以及阿毗达摩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轮回与涅槃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hu Aug 11 13:10:24 2011, 美东) 提到:
一则回贴,剪出来供讨论。
*************
没有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有一串互相联系的现象。假设有一种植物一生只结一个种子。
从种子到苗再到花再到种子。那个新种子与旧种子的关系就如同一个生命在轮回中的前
世与今生的关系。
如果细致分析,种子不是这个生命的定相,植株也不是,开花也不是,花落也不是。没
有定相,但每种形态互相定义,互相依赖,而又互不相同,缺一不可。这就是无常。
轮回与这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每一个现象,都可能成为一个种子,一但执着于这个现
象,就会经历这个种子潜藏的种种变化,因而轮回具有不定性。
如果现象生起时,没有执着伴随,那么这个种子就不能生根发芽,也就不会展现它潜在
的轮回。这是小乘人的看法。
但大乘人的看法是,种子是现象,是缘起,发芽了,依然是缘起。乃至重新开花结果(
轮回)都一样是缘起,在没有实体这个意义上,花果与种子本身没有差别。因此大乘会
有不断烦...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1
觉音尊者在清净道论里面破斥涅槃是没有贪嗔痴的生活的观点,树立南传的涅槃观念
(问)依照"朋友,那是贪等的尽" (第四p.251 ; "相应部" s.38.1舍利弗言: "友,
涅槃者,贪欲灭尽,瞋恚灭尽,愚痴灭尽,是名涅槃" ;又参考"相应部" s.39.1 / /秒
四, 261 ) , "杂阿含经" ,第490经)等的句子,则(贪等的)尽应是涅槃?
(答)不然,阿罗汉也只是(贪等的)尽,因为曾以同样的句子说: "朋友,那是贪等
的尽"等。并且(如果说尽是涅槃) ,涅槃会成为暂时的过失之故 。如果这样(尽是涅
槃) ,则涅槃等于暂时的有为相,那又何必依正精进去证得它;因为有为相故,则(涅
槃)包摄于有为中,包摄于有为之故,为贪等之火所烧,烧故成为苦了!
觉音尊者不同意贪嗔痴的灭尽是涅槃,根据后文,此处是否定“涅槃是没有贪嗔痴的日
常生活”。因为觉音尊者认为,这种没有贪嗔痴的生活只是暂时的有为法的相。而且它
被包含在有为法当中,可是有为法五蕴都是大火,这就等于涅槃是苦了。
完整的觉音尊者的论书,在以下链接
http://bbs.foyuan.net/thread-97957-1-1.h...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2
http://bbs.foyuan.net/thread-97957-1-1.html
我在这个主题下特别列出了一些将涅槃认定是没有贪嗔痴的生活状态的相关观点
下面这些观点,都是与南传完全相左的认识,大部分都是高举原始佛法大旗的人所坚持
的。
我还没有看到随佛比丘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很可能也近似。
===================================================
大陆吉祥祝福法师(北传具有原始佛法倾向的法师):
对于证得有余依涅槃的人。佛说:烦恼尽就是涅槃。涅槃只是完全断尽贪嗔痴时的五蕴
状态(或心理状态)此外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涅槃。
动中禅大陆推广者岩松
涅盘是众生的心的一种正常的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常心”)在这种状态下,
贪嗔痴不复存在。这种状态没有生,也没有死。(这叫不生不灭)因为它一直就在那里
。这种状态无法用人类语言去准确的描述。涅盘离我们有多远?涅盘就在当下。
台湾大愿比丘(台湾原始佛法倡导者)
因為涅槃是一種清醒狀態的覺知,並非是一種無感無覺的定境。無感無覺的定境是屬於
從無所有處定產生出來的一種境地,是暫時依定安住,因此並非是涅...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是五蕴之内,也不是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导致能够解脱的原因,也正是五蕴和涅槃的这种互补性,而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常住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智慧和涅槃智是否相同
半檐
道心缘涅槃法时,涅槃中是无五蕴的。但随后生起的果心中,现起五蕴,但无贪嗔痴,
故说有余依涅槃,但般涅盘后,无余依涅槃是无五蕴的。
大乘后期认为传统的无五蕴的无余依涅槃是不究竟的。不取涅槃,而是成就无住涅槃,
要成就三身,成就佛国净土,甚至有的认为佛在菩提树下还未成佛,而是般涅盘后还要
在色究竟天成就报身。
但传统佛教认为见涅槃法为因,无余涅槃为果。不可能不入无余涅槃。不认为般涅槃后
还要成就三身。哪怕一点五蕴也不许。佛陀说过,粪便哪怕一丁点也是臭的。
一位隐居的大乘法师将传统佛教称为“涅槃门”,将大乘称为‘寂静门’,并不作高下
之判,末下认为是有趣的。
b**d
发帖数: 7644
25
☆─────────────────────────────────────☆
runsun (runsun) 于 (Sat Aug 15 21:09:32 2009, 美东) 提到:
另外开主题,避免原主题过长。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
杂阿含104经焰摩迦持的是断灭见(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是认为涅槃就是什
么都没有,然后舍利弗破除了焰摩迦的邪见。
涅槃后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和涅槃是五蕴彻底灭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原始佛法的无余涅槃,是五蕴彻底灭尽,是色,受,行,想,识彻底灭尽。但并非一无
所有,不是断灭,一旦证(无余)涅槃,将和轮回世间彻底绝缘,不可能再入轮回。
大乘佛法的无住涅槃,是五蕴不需要灭,是有清净法身,是可以继续轮回。但不住生死
,不住(无余)涅槃,所谓中道。
从原始佛法的角度来看,大乘的无住涅槃是邪见。因为原始佛法否定有所谓真如,法身
,如来藏之类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有入轮回世间的涅槃状况
而从大乘佛法角度来看,会认为原始佛法的涅槃是断灭见,是边见,因为他们认为有真
如,有法身(其他还有阿赖耶,如来藏,佛性,自性一些类似概念)。和世间五蕴是不
r****n
发帖数: 825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与涅槃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龙树的一大失误。他在推断出世间即涅槃,涅槃即世间的理论后
,却将互斥性舍弃一边了。而没有去强调它。
后代人,则完全扭曲了他所说的这句话,变成了因为五蕴和涅槃本质是平等的,所以不
需要舍弃五蕴而取涅槃,而是无住生心,无住涅槃。
五蕴和涅槃,本质确实是平等,就犹粒和波,是物质本身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不同表现
形式。但是粒的存在性质,和波的存在性质,二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要么就是粒,要么
就是波,而不能两者兼顾。
五蕴之所以要舍弃,是因为五蕴本身是不圆满的,是无常的,是有缺陷的,涅槃之所以
要取,是因为涅槃是圆满的。
你只能二选一,要么五蕴,要么涅槃。五蕴代表轮回,涅槃代表解脱。
幻想又要涅槃,又要五蕴,这是痴心妄想。任何神我见,都是试图两者都要!
r****n
发帖数: 8253
27
南传阿毗达摩概要精解,指明涅槃是一个具体的究竟法,也显示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
式。
~~~~~~~~~~~~~~~~~~~~~··
虽然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种等等:涅槃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间的,
而只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为世间的无为不死界。然而,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
种;该分别的根据是(体验它的)五蕴是否还存在。阿罗汉所体验的涅槃界名为‘有余
涅槃界’(sa-upadisesa-nibbanadha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
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槃界名为‘无余涅槃界’(anupadises
a-nibbanadha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这两个涅槃界也个别
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ana)及‘诸蕴之灭尽’(khandha-parinibb
ana)。
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涅槃被称为空(subba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也因为它
毫无一切有为法;被称为无相(animit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之相,也因为它毫无一
切有为法之相;被称为无愿(appanihita)是因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Mon Jun 11 12:49:47 2012, 美东) 提到:
解脱,涅槃,其实就是不存在了。大家为什么要追求“不存在”呢?
解脱,就是没有自我这个边界了,就是“全存在”了,就是全部了。
但是这个全部形式的存在,打个比方吧,孙悟空在一个房间里,他要变成“全存在”的
形式,也就是桌子里有他,他就是桌子;凳子里有他,他就是凳子;地板里有他,他就
是地板;空气中有他,他就是空气。。。
也就是说,“全存在”这个存在形式,就等于是“不存在”了。因为存在的特征性没有
了。
要知道,自杀并不能消灭自我,所以还要继续轮回。但是涅槃是彻底达到“全存在/不
存在”了,所以想找也找不到了,所以不会轮回了。所以涅槃也可以认为是最彻底的躲
猫猫,是最彻底的”自杀“。
大家确定你追求的就是这个解脱吗?
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笑话:Everyone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涅槃有几种状况。
1。最究竟的涅槃,也就是无余涅槃,它是阿罗汉解脱者色身死亡之后,五蕴彻底灭尽
不再相续相生的状况。它是轮回的彻底终止,贪嗔痴的彻底熄灭,苦的彻底熄灭。是佛
陀和所有阿罗汉解脱者的最终归宿。
2.还有色身存在的有余涅槃,并且涅槃是所缘。它是证果者在证果的时候体验到的,它
是受,想,行,识的灭尽,这种状况让修者暂时体验到究竟涅槃的滋味,升起彻地的对
佛法的信心。
3.阿罗汉在证果以后贪嗔痴彻底灭尽,没有任何烦恼的日常生活状态。这是一种广义的
涅槃,不是严格意义的涅槃,但是它对初修者理解解脱,理解佛法很有积极作用,不过
它的广泛的诠释空间也容易被外道所利用,比如发明出所谓不住涅槃,心无挂碍,无住
生心等自欺欺人的状况,掩盖对五蕴的贪欲。
r****n
发帖数: 8253
30
涅槃是五蕴完全灭尽,包括圣者在证涅槃的刹那也没有任何五蕴,这是非常重要的佛法
核心,但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个,我经过观察发现,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根本原因:惧怕失去五蕴,以为失去五蕴就会失去一切,是非常恐怖的,龙树的弟子提
婆当年就用这个来驳斥涅槃是五蕴的完全灭尽的法义。他认为涅槃不应该没有任何五蕴
,如此是很恐怖的,所以一定是错误的。
在这个根本原因的基础上,衍生出一些认识,包括一些自欺欺人的表现
1、鼓吹要生生世世度众,用所谓的慈悲心来掩盖对失去五蕴,对无余涅槃的恐惧。
2、用不二论来否定涅槃是没有任何五蕴,不二论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只要中了这个毒
,就很难走出来。
3.、对于阿毗达摩和经典上充分证明涅槃是没有任何五蕴的经文进行否定,比如阿毗达
摩说涅槃没有任何五蕴被认为是部派佛教见解,而经典上很多和涅槃没有任何五蕴的相
关经文,被说成是部派佛教时代添加的或者进行经文扭曲。。。
如此,则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放下邪见,修行走向死路。而且最可怕的就是将这种完全违
背佛陀教导的法义不断传播,还以为自己是在弘扬佛法。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zt
佛言:
“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
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
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续,相续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
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杂阿含二九三经》
“若复彼苦无余断,吐尽、离欲、灭、息没,余苦更不相续,不出生,是则寂灭,
是则胜妙,所谓舍一切有余、一切爱尽、无欲、灭尽、涅槃。”——《杂阿含三○六经

心得体会:
从佛陀的教导大致的了解到,涅槃是众生于五蕴身心活着的当下,从一切无明、贪
爱、执取、烦恼、痛苦的束缚中究竟解脱出来。它既不是找到了今生不死秘方,也不是
未来永生的良药。他只是于现生无常痛苦烦恼的逼迫束缚中解脱出来,用不在受此苦的
逼迫束缚就叫涅槃。
涅槃不是将无常、苦的世间变为恒常、快乐的世间,也不是找到了使永远不死的神
药。而是如实地认知无常、苦这个世间的事实真相,从而远离、断除对世间的一切执取
、贪爱。
涅槃也不是在某个根本不存在的
r****n
发帖数: 8253
32
“建立在五蕴涅槃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于忽略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
槃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我这句话,很多词都是非常谨慎而精准的。
大乘不二论是扭曲了五蕴涅槃的互补性,把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抛之一边。
他们反对小乘的离开五蕴而有独立的涅槃,也根本就是对小乘涅槃的严重曲解。他们错
误的把小乘的涅槃曲解成和五蕴毫无相关的一个独立存在。
a**u
发帖数: 8107
33
☆─────────────────────────────────────☆
runsun (runsun) 于 (Sun Oct 3 03:29:56 2010, 美东) 提到:
小部自说经第八品
“在彼(涅槃)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
处;无此世、他世;无月、日。”
我很早以前曾经说过这篇经文当中的“无此世,他世”的翻译有问题,我当时根本没有
看巴利文,而是根据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抽象波的特征而判断这里的意思应该是“非此世界
,非彼世界”,意思就是说涅槃界即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其实是和这
个粒子性特征的世界完全互斥又互补的)
今天查看巴利文原文,发现经文是这样说的“ nayam loko, na paraloko”
loko,就是世界,世间的意思,paraloko就是另外的,彼方的,对面的世界
前面的na和nayam都是表示“非”的意思,和我预想的完全一样!
而原来翻译的“无此世,他世”,容易让人理解成没有这一世,也没有其他世,带来曲解。
这进一步证明了我的理解是正确的,涅槃,就是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抽象波的特征!这是一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以下经文直接指明涅槃是五蕴彻底灭尽并且不再相续,经文中的五受阴就是五蕴。
正法必备的一个特征:导向涅槃。
脱离五蕴灭尽的涅槃,就是舍下四圣谛的灭谛,非佛法。
===========================
杂阿含第61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
、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
、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
受阴。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
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
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
r****n
发帖数: 8253
35
这几篇是随便写的,有点散。
这里补充一下,
就常人的经验来说,一个轮回中的个体,和一个解脱的个体,一定有着某种共有的东西
,无法相信接受轮回和涅槃的完全截然不同。
我从屋子里面,走到了屋子外面,屋子内外发生了变化,而自我这个主体并没有变化,
这个很容易被接受
但是五蕴和涅槃却完全不是这种关系。一个在轮回当中的众生,它的思想,行为包括肉
体都是五蕴生灭现象,除了五蕴生灭现象找不到别的。而一个处在寂灭涅槃当中的“众
生”,则没有丝毫的五蕴现象。两者存在完全的根本性不同,没有任何的“共性”。
外道因为不了解这个,所以就拼命试图寻找五蕴背后的那个绝对本体,于是无论禅定力
有多强大,都无法解脱。
因为五蕴和涅槃的彻底完全不同,所以所谓心出入涅槃这种说法是严重错误的,有人认
为涅槃状况下存在什么微细心识也是完全错误。
因为五蕴和涅槃的彻底完全不同,也决定了去寻找所谓妄心背后的真心,去寻找什么真
如自性的徒劳。
解脱很简单,观察五蕴的无常,苦,无我,如实证知五蕴如刺,如杀,是苦,因为知道
这些,所以自然放下对五蕴的执取。(知道炉子是滚烫的,当然就不会再去碰),放下
导致了根本性的强大的观察习性的熄灭
r****n
发帖数: 8253
36
断见,即认为人死后灰飞烟灭,什么也不存在了,彻底消失了,是根本性邪见之一,主
要是一些唯物论者坚持这种观点。
原始佛法说的涅槃是断见吗?小乘说的涅槃是断见吗?完全不是。
原始佛法认为无余涅槃是五蕴寂灭不起,不存在任何五蕴,但是因为说无余涅槃不存在
任何五蕴,不存在任何物质和精神意识状态,就能说无余涅槃是断见?
当然不是,把五蕴寂灭不起的无余涅槃说成是断见是错误的将五蕴认为是所有,是对五
蕴有强大的执着。就如在深海里面游泳的鱼,它无法想象除了海水(五蕴),还有天空
(涅槃)。
实际上现有的科学已经发现了世界的一些真实性质,比如量子力学里面的波粒二象性就
极其典型。微观粒子在没有被观察测量前,它是一种诡异的状态,你不能说它有质量,
有准确的位置,你甚至不能说它是一种“现象”,波尔说“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
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那么微观粒子在没有被观察测量前不存在吗?显然不是
。那么微观粒子在被观察测量前有质量,有位置吗?也不是。对于这种诡异的状态,科
学家只能暂且放下,不去深究,只是运用它的特性。就如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派对波函
数的态度“哥本哈根詮釋不認為波函數除了抽象的概念以外
r****n
发帖数: 8253
37
因原创性重要文章而申请本篇mark,谢谢

能有五蕴。
无它。
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
典)
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
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
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
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佛性或者阿赖耶的无漏种子。
,彻底舍弃五蕴,才能有解脱的涅槃。而建立在五蕴涅槃不二思想基础上的大乘,则由
于忽略五蕴涅槃的互斥性,扭曲五蕴涅槃的互补性,导致解脱道路的严重反向。
r****n
发帖数: 8253
38

这并不是我的观点。
无余涅槃的无为,是指没有有为法的那种造作。
涅槃界下的诸佛和阿罗汉会干涉我们的世界,但是不是通过直接影响有为法,成为有为
法而干涉(否则即是神我),而是一种很抽象的方式,数学的方式去影响这个世界事件
的发生,具体遵循什么法则,不清楚,但是我认为一定有干预。
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涅槃界具有同一性,这个现象界所起的事物在涅槃界下有对
应的存在形式(波粒二像性),尤其业力。
我的这种观点,不是南传观点,佛陀本人和南传,对涅槃界都基本是避而不谈。而我认
为,在这个时代,这个背景下,已经有可以谈的必要了
第一个问题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当凡夫处于无明时,只有五蕴的生灭,没有任何涅槃
的特性。
第二个问题,是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也是因为你还远远没有了解五蕴和涅槃的特性。
r****n
发帖数: 825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请贤友出示依据:经文哪里说“前面是描述涅槃的识”“后面描述的是五蕴的识”?
难道您认为:识除了五蕴的识之外,还有一个识是超越五蕴的涅槃识?
=======================

除了五蕴,就是涅槃,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意识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轮回状态下的五蕴的识,具有非连续性,分立性,所以是
无常,是苦,

而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就是涅槃,它是一种抽象的,非空间和时间性的特殊意识存在方
式,是连续性的,是常,也是一种圆满的存在方式。

这两种存在方式是互相排斥的,要么只能是五蕴的识,要么只能是涅盘的识,不能同时
表现,但是又互补的,缺一不可。

五蕴的识,类似于粒子性(非连续,分立),是“有”(实体),涅盘的识,类似于波
动性(弥散,非定域),是“空”(抽象),空有二像(波粒二像),互斥互补。

那萧平实就是搞不清楚这个互斥互补,为了避免断见就不得不坚持有个所谓的第八识贯
穿轮回和解脱,陷入常见,而反他的人,为了避免常见,不承认阿罗汉涅盘后还有某种
存在方式,不承认涅盘是一种特殊的识,陷入了断见。
b**d
发帖数: 7644
40
对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说,就内教四大宗派亦有所不同,此处故应先分小乘大乘的观
点来说明之,先说小乘观点,后说大乘观点。
先说小乘观点时,此小乘中说一切有部、经部皆是承许涅槃是无为法中的择灭无为
所摄,此无差别,而其差别就在于,说一切有部主张涅槃是非遮,而经部则主张涅槃是
无遮。
然事实上说一切有部说遮法皆是非遮,故于说一切有部中不许有无遮之说。
而经部则是主张遮法中有非遮和无遮二种,此二种遮之名数同大乘所说;经部说非
遮和无遮之差别在于,直接遮掉其法时是否还能不能从其法中直接引出,或间接引出,
或有机会引出立和遮上,来区分非遮和无遮的差别,如非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尚能引出
其法中的遮或立的;而无遮则不然,无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不能引出其法中的遮或立,
有机会引出也没有的,故非遮和无遮有此差别,
譬如说:“天授肥者白天不吃饭”之此声是为非遮,而“婆罗门不饮酒”之此声是
为无遮。
如说:“天授肥者白昼不吃饭。”是由于说其声从亲排除自之所遮词中疏引出余法
非遮和立随一之遮。由于讲说:“天授肥者白昼不吃饭”之此声从亲排除其之所遮白昼
吃饭中疏引出夜间吃饭,而
r****n
发帖数: 8253
41

这段能证明涅槃不是五蕴灭尽?
一个阿罗汉如果已经解脱,他日常生活并不是涅槃的状况,只是不起烦恼,在日常的状
况,当然是修四念住。
你看经典上有说一旦证涅槃,证阿罗汉果或佛果以后,则时时都是涅槃吗?
只有阿罗汉色身灭尽,才是真正五蕴灭尽的涅槃。这种又叫做无余涅槃。
r****n
发帖数: 8253
42
小部自说经第八品
“在彼(涅槃)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
处;无此世、他世;无月、日。”
我很早以前曾经说过这篇经文当中的“无此世,他世”的翻译有问题,我当时根本没有
看巴利文,而是根据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抽象波的特征而判断这里的意思应该是“非此世界
,非彼世界”,意思就是说涅槃界即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其实是和这
个粒子性特征的世界完全互斥又互补的)
今天查看巴利文原文,发现经文是这样说的“ nayam loko, na paraloko”
loko,就是世界,世间的意思,paraloko就是另外的,彼方的,对面的世界
前面的na和nayam都是表示“非”的意思,和我预想的完全一样!
而原来翻译的“无此世,他世”,容易让人理解成没有这一世,也没有其他世,带来曲解。
这进一步证明了我的理解是正确的,涅槃,就是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抽象波的特征!这是一个非常让我兴奋的强大证据。
这个证据,和佛陀说涅槃是无量无数,以及火焰熄灭的比喻(印度人相信火焰熄灭后火
元素是弥散于空中了),还有涅槃无长短粗细无地火水风(没有物理量),都是证明涅
槃是抽象波的强
G**W
发帖数: 1865
43
您能『不受后有』吗 ?
何故必受后有?一念无明未断尽故 (我见我执未断尽)。
很多人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种人所说不真,不
明究裹。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
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禪八定,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
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大宝积经》卷85佛
云:「亦无蕴界处,生於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
圣人,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
死。涅槃者断尽自我之执著,不存在分毫对自我继续存在之作意,则不受一切境界,弃
捨灵知自我,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称出三界生死。
误会的人,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此等误会以思惟
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眾生见、寿者见,误会之见也。

发帖数: 1
44
旁白:二千五百多年前,人天云集,法会庄严,释迦牟尼佛以微妙音声告诉大众:
我涅槃之后五百年,大乘佛法将开始流布,由天竺传到东北方的震旦;文殊师利菩萨长
久以来,一直住锡在震旦中国的清凉山教化大众,无量菩萨眷属追随著祂,到那时候,
将有许多善男子、善女人一起来拥护大乘佛法。
震旦即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农耕,个性纯朴敦厚,知足常乐,一切大众广
受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熏陶,普遍知道礼义廉耻,自然向往君子德行;往往有德者登高一
呼,便能上行下效,风俗为之丕变;如是尊重有德的华夏民风,便能敬重大乘贤圣,如
实信受大乘至理,而与大乘佛法相应。
陈正源老师:由于儒家提倡孝道,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以孝传家,成为最重视
孝道的民族,这正好吻合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孝女光目救度母亲的经教所阐扬的
孝顺心,而佛教依众生无始劫以来,除非解脱入涅槃之外,必定都是在三界六道当中,
一世又一世地流转生死的事实,进而了解到一切有情无始以来,都曾经是自己的父亲或
母亲,因而将这种对父母的孝顺心推己及人,所以在佛教出家、在家菩萨戒中,佛陀一
再耳提面命教诫弟子们,对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应该要如同自己的父亲、母...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263
45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涅槃与爱情
涅槃与爱情
涅槃的本性即空,即精神性的, 而不是追求物质。解决温饱问题后,再追求物质
永远没有幸福。涅槃的幸福是永久的。 欲界众生之所以不能证得空性,乃来自他的人
我对立,而不是情欲的本身,情欲的本身是没有罪过的,也不是轮回的根本。要说明这
个问题,我们要把情欲与爱情区分开来。从境界来说,情欲是底层次的,而爱情是高层
次的。情欲的目的是占有对方,而爱情的目的是爱护对方。情欲可以说为世俗的爱情,
而爱情应该是真正去理解、体贴对方,并能为对方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才够
得上称为爱情,或者说称之为真正的爱情,而世俗的爱情是不够爱情这个称呼的。所以
当情欲上升为真正的爱情的时候,人我对立即已经消失,本性即空即涅槃。因为真正的
爱情使人去除了一切杂念,当个人全部为对方着想的时候,小我既已经消失,空性即已
经产生,正是趋向涅槃之境。
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郁郁黄花乃般若
青青翠竹是真如
祝大家新年快乐!找到如意的配偶!
r****n
发帖数: 8253
46
[作者] 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We all know what happens when a fire goes out. The flames die down
and the fire is gone for good. So when we first learn that the name for the
goal of Buddhist practice, nibbana (nirvana), literally means the
extinguishing of a fire, it's hard to imagine a deadlier image for a
spiritual goal: utter annihilation. It...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于涅槃的记忆

涅槃不是意识状态,不是世俗人认为的意识。它没有任何意识现象,没有受,想,行,
识四蕴。
并不是涅槃颠覆贪嗔痴,贪和嗔是因为对有为法无常性,苦性,无我性的彻底了解而断
除的,和无为法的涅槃关系不大。
涅槃本身是无时间的,超越时间的,因为涅槃本身没有五蕴,没有五蕴的生灭,而时间
则是因为生灭,因为五蕴而有的。有五蕴,就必定有时间,就必定有轮回。轮回本质是
五蕴生灭的不断相续,时间则是建立在五蕴生灭相续的基础上。
r****n
发帖数: 825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和世间,是一不是二

有很大的区别啊。
没练的时候,确实显的是土相,但是金也夹杂其中啊,只是土太多,所以呈土相,这个
夹杂的金,隐藏的金,就是无漏种(唯识思想),是如来藏,是“在缠”,这个就和互
斥性完全不一样了
互斥性,是不容一点相同的,二者没有共性。势不两立,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很多人都说解脱是心内求法,其实这恰恰是错误的
真正的解脱,是“心外求法”。通过观察自我的身心,最终彻底否定自我的身心,进而证得涅槃。涅槃,不是在五蕴之中,是通过舍下五蕴而证。
这里的心,比喻五蕴,法比喻为涅槃。
如果你自以为身心当中有个解脱所依,往心内求,不断归根返源,像剥洋葱皮,无论最
后的那个是什么,不生不灭的也好,无形无相的也好,其实都是神我之见。这也是凡夫的思维定势。灵魂,梵的提出,都和这类思维定势有关。总认为身心当中有个控制的”东西“,而想不到真正的解脱所依,却是对自我身心的彻底否定舍下。
六祖那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是彻底的错误,这句
其实暗中针对的是小乘认为涅槃和五蕴相异,涅槃在五蕴外的观点。是批判小乘的。
在经典里面,世间就指代的是五蕴,而佛陀的教导是厌离五蕴,舍弃五蕴。
r****n
发帖数: 825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与涅槃
这句话是极其严重的错误,也是极为典型的神我见,在这里,五蕴成为一个附属品,而
觉悟者则是五蕴之外的或者和五蕴不一不异的,它实际就是一种“神我”,只是它为了
避免神我,又对这个五蕴之外的,或者说和五蕴不一不异的进行种种包装。
实际上,当觉悟者处在轮回状态下,那生灭相续的五蕴,就是觉悟者自身。是只有那五
蕴,没有其它。
此时觉悟者=五蕴。
当觉悟者色身灭后无余涅槃,那么此时的觉悟者只是涅槃本身,
此时觉悟者=涅槃。
之所以要厌离五蕴,舍弃五蕴,是因为五蕴本身这种存在方式就是不圆满的(苦的意思
是不圆满,而不仅仅是感受的痛苦),而不是因为它会搅乱什么觉悟者。
导向涅槃,是因为涅槃是唯一真正圆满的。
s********h
发帖数: 938
50
runsun 的看法我大概了解了一点儿:涅槃与我们的根尘世界不一不异,不离不合,不
相在。而且无余涅槃是一种“无为”状态,不会起意干涉我们这个世界;起意,是神我
特征。(大致印象如此,如果不对,请runsun纠正)
请问修习南传的师兄,这个看法是南传公认的吗?
这个涅槃的状态存在吗?
当凡夫流转于无明时,涅槃转还不是不转?或者说,某人五蕴未熄时,佛的涅槃境界对
此人有还是没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