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诗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D*******t
发帖数: 42
1
在浙大上的选修课之中,印象较深的有朱则杰先生的“清诗鉴赏”。
上先生的课,先要买教材。教材是先生著的“清诗鉴赏”。先生出此书时,恰逢当时
“鉴赏热”。但清诗属冷门,故不畅销。记忆中印数也就3000册,连这3000册也需先
生先买下半数印量,然后或赠或卖。好在先生一学期开两个班的“清诗鉴赏”课,倒
也不愁。先生卖书是要亲笔签名的,无论男生女生,均为“某某兄指正”,然后加盖
印迹,颇具收藏价值。当时先生用“湖上灵隐”号,不免有消沉之意。
先生在北大的先生为此书作序,写的很精彩。大略是为先生作一小传,然后是对清诗
的评价。记忆最深的是序中提到先生刚入北大去拜访他时,谈及唐诗宋词,先生大都
能咏诵。先生北大毕业后师从苏州大学钱仲联先生研习清文学,获文学博士。后入浙
大执教。
在清诗中,先生最欣赏的是吴伟业(大约是)的“圆圆曲”。据说此篇鉴赏先生早在大
学时已写就。圆圆者,陈圆圆也,诗中讲吴三桂在京城时与陈圆圆有私情,李自成入
关后对陈圆圆不敬,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放清兵入关。从情节上看,可以比
较唐诗中“长恨歌”。先生曾有志仿“圆圆曲”作一首“蓝苹曲”。蓝苹,江青是也。
先生自言已构思颇
f*r
发帖数: 3968
2

不写为好, 呵呵
秦淮八艳么
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先从陈子龙后从钱谦益,
卞玉京与吴伟业,等等
清诗中佳句多多,但每有有句无篇之憾,是故清诗虽盛极一时,
终不能与唐宋相比肩也
f*r
发帖数: 3968
3

清初诗人我却推钱谦益为第一,前人多以钱为人反复而不齿,
但就诗论诗,钱的七律,尤其后期的,苍凉浑成,远非吴伟业能比
整体来说,黄景仁当为清诗第一
郑燮在清诗中属于另类了
我最喜黄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赵翼以咏史诗见长,另开一路
清词三大家,纳兰容若,项鸿祚,蒋春霖
其实也就是纳兰有些好东东,至于朱彝尊,陈维崧尚可
所谓晚清四大家等就等而下之了
c*********2
发帖数: 3402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一句话证明读过唐宋明清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Joke
标 题: Re: 一句话证明读过唐宋明清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06:45:00 2012, 美东)
加一块元朝的。
天生我材浑不怕,
一枝红杏降人材。
鹤长凫短必有用,
不拘一格出墙来。
c*********2
发帖数: 3402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一句话证明读过唐宋明清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Joke
标 题: Re: 一句话证明读过唐宋明清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3 06:45:00 2012, 美东)
加一块元朝的。
天生我材浑不怕,
一枝红杏降人材。
鹤长凫短必有用,
不拘一格出墙来。
m*******t
发帖数: 124
6
写的不错.在此浙大板当开另一种忆旧文风.
我在浙大蹉跎数年,听人说过朱则杰先生,只是未曾亲耳聆听而已.
看到你的文章,觉得挺亲切.它让我又想起当年狂放的岁月.本来以为"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了,没想到此板出了个Maple,现在又出了Dirichlet. 至于Stones,也多
有此好,只是不知最近隐往何处.
就古诗词而论,清代当是中国最后一个高峰.文中提到的吴伟业,便是清初代表之一.
在<<圆圆曲>>中,我更喜欢"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一句.
清诗中的好诗不胜枚举,但再无与李杜比肩者.到是有些诗可与小李杜的诗比之,但就
个人而论,也挑不出象李商隐和杜牧那种人物了.
清代诗人有诗如其个性的,象郑板桥的<<访...>>(手头无资料,题目给忘了.)
渴疾由来亦易消,
西山酒旆望非遥.
夜深更饮秋潭水,
连星带月舀一瓢.
黄景仁的<<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粘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白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等等.有许多人的诗值得一读.我较喜欢的是袁枚,赵翼,龚自珍的.曹雪芹的诗也可
.<<红楼梦>>里也有好诗
M******8
发帖数: 8425
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MMJJ2008 (宅洋葱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7 20:17:58 2009, 美东)
好几年没有看到过雪了。
冰水倒是常喝,“一杯春露冷如冰”。
每读一本书,初时兴奋,一字一句都不放过;渐则习惯,略有疏忽,然而每天都有一种
期待,期待得闲了将昨日的书继续下去;然而终究有读完的一天,则恍然若失,愀然不
乐。
有时候读到某句,正中下怀,恨不得邀作者共饮一杯;有时候就不以为然,甚而至于提
笔批字泄愤。
有云“书到今生读已迟”,谓才性有别。然而俺却将这句理解为,读书每每有似曾相识
之感,仿佛很久以前读过似的。比如以前某日不知怎地有种念头浮上来:“读书何时破
万卷,笔下曾无一点尘”;后来终于读到这一句:“读书虽不为作诗设,然胸中有万卷
书,则笔下自无一点尘矣”,不免大笑三声。虽然读书多并不一定为奇才,然而可一日
无卷乎。
又经常临睡前得一意象,成一句半句;睡梦中依然在继续,有时候甚至整首诗都在梦中
作得;奈何醒来多半忘却,只余一
a**u
发帖数: 7128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這五律寫了什麼?
湖海诗传
《湖海诗传》
清诗总集。清代王昶(1724~1806)编。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
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王昶弱冠后,出游登朝,广交海
内诗人,披读大量投赠篇章及诗集,选录以存。他80岁后,加以整理,编成此书,共46
卷,保存600 多位诗人的作品。起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终于嘉庆八年(1803)。其中
少部分诗人,曾被选入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中,大部分诗人,则为《清诗别裁集》所
未录,所以大体上可以承接沈书。书中只选交游所及诗人的作品,不选其他诗人的作品
,自称:“盖非欲以此尽海内之诗也,然百余年中,士大夫之风流儒雅,与一国诗教之
盛,亦可以想见其崖略。”总的来看,它选录了清中叶的著名诗人的一些代表作;并保
存下若干不易见到的诗作,可算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诗歌总集。
作品编排,以科第为序;无科第的,略以年龄为序。诗人小传下所附《蒲褐山房诗话》
,除诗评外,间及交游情况及遗闻轶事,亦颇精当生动。
c*********d
发帖数: 9770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原创:李淳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功能介绍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
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 大明兵部尚书、督师孙传庭,电影《大明劫》剧照
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明史·孙传庭传》还称“传庭死,关(潼关)内
无坚城矣。”“传庭败死,贼(李自成起义军)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
不重哉!”
正如后来清代诗人所说:“劳臣一剑系沧桑,角鼓悲风绕战场”(沈会霖)“国家之乱
谁为基,英雄数尽际亦危”(清代诗人冯云骧)。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
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直接指挥了数十次对民军
的镇压战争。他以独有的聪明智慧、多谋善断和出色的战略战术,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
于危亡之境,几近彻底失败。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兵败潼关,在有机会逃命之时,他
带不多的部下冲入敌阵,慷慨赴死;其妻率三妾及婢女跳井而亡。可谓满门忠烈。崇祯
帝因为没找到孙传庭的尸首,认为他逃匿了,而不给褒蔭(褒奖和给他的后人以恩惠)
直...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808
10
同意同意!其实汉诗存量虽然少,却是我最最喜欢的,尤其是五言。那时感觉还朴实,
没有文胜于质的问题,基本都是言为心声,诗经在这点上好是好,但是音律上与我们习
惯的五言差太远,韵与现代韵(我是用粤语读的)也太参差。
古诗十九首,真的是精品,每一首都如此。大爱大爱。
其实宋诗我已经是大部分(我看过的,当然我也许孤陋寡闻)都不喜欢,明诗由于没有
有印象的好诗,基本都不花力气找来看了。清诗倒是有点回光返照的味道,龚自珍黄景
仁(以及民国时有黄景仁feel的郁达夫)都不错,清诗气格尚可,不过味道稍嫌苦涩。
r********r
发帖数: 11248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简单和极致
谢科普
据说唐诗宋词古时候都是流行歌曲的歌词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收获上一篇写王昌龄和他妻子的故事
他妻子冒充歌姬唱丈夫的诗词,挺感人
后来大学学过清诗鉴赏,当时的老师还在课堂上唱清诗给学生听,不得不说,不是一般
的难听,哈哈
j*********n
发帖数: 126
1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出道题吧

仲则的<<两当轩集>>,是偶苦读不能释手的,连偶实验室
里都放了一本黄的诗选。同时人评其诗如“舞风病鹤,咽露秋虫”,
很符合他大部分诗的特点的。不过他曾尽力学李白,有些诗,特别长
歌行,也颇爽朗有致。不过,他是清朝人:-)
清诗是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个高峰,好诗不少。在偶私心里,却推黄
景仁为有清诗人第一。不过这也是萝卜青菜的事。
g****t
发帖数: 31659
1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龚自珍诗歌赏析
My two cents:
唐诗量大,有头有尾,类似好莱坞电影.
但时代变了,唐诗中的大多数,放今天其实都没啥艺术价值.
床前明月光之类的放今天也就是打油诗茅坑流.
这就好比古典美术被电影和照片摧毁.
反之,
宋诗是哲理诗大部分,明清诗本身对当时更完善的叙事艺术有抵抗力.

清诗在技巧上胜过唐诗。
p*********n
发帖数: 7788
14
☆─────────────────────────────────────☆
GUSU (唐寅) 于 (Fri May 21 03:02:37 2010, 美东) 提到: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百年校训依在,静静地注视着一百一十个春去秋来,一
百一十届莘莘学
子,一百一十年的苏州大学;无数个日夜里,以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的怀抱,养育
了无数年轻的
学子们,也放飞了他们渴望翱翔的心。
费孝通: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1910——2005)苏州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出生于吴江县县城。
1928年,费孝通考入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
会学系,
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赴英,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
获博士学
位,撰写并发表了《江村经济》等著名论文、文章,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同
时,他积极投身
反对内战、主张团结,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运动中,成为著名的“民主教授”。
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学有着令人瞩目的贡献。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以前,费老关于
社会学的大部
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乡土中国...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6
在新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如论年龄,1945年4月出生的俞正声算“老大哥”。不过,在中共政坛上,俞正声更为人知的,是其显赫的家族背景、俞正声本人仕途上的经典经历。
望族之后 凭添历史自信
俞正声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
俞正声的父亲俞启威,系1949年中共建政后第一任天津市长,后出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其母范瑾曾任北京日报社长,为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之妹。
往上追溯,俞启威的父亲俞大纯(即俞正声之祖父),早年曾留学日本、德国。归国后曾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任职。而俞大纯之父俞明震(即俞正声之曾祖父),则是晚清诗界、教育界、政界的知名人士。其麾下最具知名度的学生,则是周树人,即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俞明震之妻,为清末重臣曾国藩之孙女。
俞正声本人的仕途发展中,与中共领导人也有着颇多交集。俞正声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多名红色后代同为该校毕业。1982年,俞正声进入电子工业部,此时该部部长为江泽民;1984年12月,中央批准成立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基金会党组由邓朴方、王鲁光、俞正声三人组成。邓朴方为邓小平长子,而王鲁光则为开国大将王树声之子。
历经百年而不衰,英豪俊杰辈...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589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人有一个优点
元诗,金诗,清诗都是汉语写的
j********p
发帖数: 9680
18
满清十二帝各自作了哪些伤天害理的大事
新浪历史论坛
努尔哈赤(满语意为野猪皮)、皇太极、顺治,他们祖孙三个干的头等大事就是搞分裂
搞满独搞恐 怖 主义(借用阎崇年语为之 ‘兴’);而他们三个最突出的“业迹”
应 该说是屠 杀 同族后更为疯狂地屠杀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用以实现殖民主义的
民族压迫和奴役。如有不服攻城后将 全城人 斩尽杀 绝(屠城); 给汉 人 “
编庄”,即是将汉人分给满 族人当奴 隶(比照他的祖宗金元时期有啥不同?不同也
是有的,那 就是努尔哈 赤老贼尚未要汉人的‘初夜权’); 精神上 惨无人性
的催残,实施剃发易服,留猪尾巴穿马蹄袖服;强 占 汉 人的土地(圈地);抓汉
人 作奴 隶(投 充法);不堪 凌辱 的汉人逃跑后被抓住要杀掉甚 至祸及 亲
族与邻里(逃人法)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个最突出的“业迹”应该是“文字狱”。乾隆可算此三 人之
最,他在位63年间制造了130余起“文字狱”大案。不仅获罪者被斩首,而且要株连子
孙,甚至整个家族同遭毁灭;有的追究死者,掘坟戮尸。“文字狱” 把人们吓得 心
惊胆颤,全国一片风 声鹤 唳。所谓的 “康熙词典”并非其本人笔墨。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年度深度报道”:胡适开启新红学百年骗局(笔迹篇下)
胡适伙同陶洙董康等人伪造“脂评本”?
——陈林认为胡适从一开始就知道其首先推崇的“甲戌本”和“庚辰本”都是陶洙亲笔
伪造
本报讯 作为“乾隆时期抄本”“脂砚斋评本”的“甲戌本”和“庚辰本”在红学研究
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两部抄本都是胡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首先向世人
隆重介绍的。然而陈林认为,胡适不但从一开始就通过“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
”等情况知道这两部抄本是在《增评补图石头记》之后炮制的假古籍,而且知道作伪者
就是跟其好友董康关系极为密切的陶洙。
(小标题)胡适伙同董康陶洙等炮制骗局?
本报此前报道,胡适在1921年撰写《红楼梦考证》一文之前,已经仔细对比研究过《增
评补图石头记》和其他多种版本的《红楼梦》。陈林据此认为,胡适“没有任何可能”
看不到《增评补图石头记》小说正文跟其他版本《红楼梦》的巨大差别,“没有任何可
能”不知道“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可以一举证伪他首先推崇的“程甲本”、
“程乙本”、“甲戌本”和“庚辰本”。陈林还认为,从胡适长期刻意隐瞒“甲戌本”
卖书人信息,以及长期“垄断”“甲戌本”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年度深度报道”:胡适开启新红学百年骗局(作者篇下)
胡适伪造证据论证“曹雪芹”生平?
——陈林认为陶洙伪造多种“曹雪芹生平资料”,胡适论证“曹雪芹”生平即杂拼了两
种假材料
本报讯 有关曹雪芹生平的资料,主要是《四松堂集》稿本和刻本、《随园诗话》、《
懋斋诗钞》、《绿烟琐窗集》、《枣窗闲笔》、《延芬室集》和《春柳堂诗稿》等,其
中《四松堂集》和《随园诗话》等资料最早被胡适引用来考证曹雪芹生平。
陈林认为《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曹雪芹只是曹頫虚拟的小说人物
,并不曾实际存在过,因此多种“曹雪芹生平资料”都是伪造的假材料;由于曹雪芹的
字或者号为“芹溪”这一提法首先出现在陶洙亲笔伪造的“脂评本”“甲戌本”上,陈
林因此断言多种“曹雪芹生平资料”全部是陶洙伪造的,他认为对多种资料的笔迹鉴定
也能证明这一论断。
陈林认为,胡适引用的《四松堂集》稿本是陶洙亲笔抄录,胡适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事实
;胡适引用《随园诗话》考证“曹雪芹生平”时,杂拼了袁祖志的原版谎言和陶洙篡改
伪造的假材料,是典型的伪造证据的不端行为,而红学界高层早就知道这一事实。
(小标题)袁祖志炮制曹雪芹赠妓女诗...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201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自古福建出好汉
看看,我虽然不怎么喜欢江浙人,但中国的学术还是在江浙,你说的理学在明末应经走
到了头,理学已经陷入了空谈,入清后,学者都研究汉学,这原因复杂了,主要在江浙
一片,这没的说吧,福建就清诗还有个陈衍算是最后一个名家的。
l*******0
发帖数: 1293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徐世昌的诗词秒杀毛泽东
唉,说大家什么好呢。有几个中国人能意识到由于土共洗脑,大家对事物的看法都变态
了。
徐世昌,进士,翰林。
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
统”。
他的书法多为行、草体,名重一时,在津门各殿堂里多有其墨迹。如天津老字号“正兴
德茶庄”、“成兴茶庄”、“直隶书局”等匾额均出自他的手笔。1919~1926年,徐世
昌将其书法作品汇集成《水竹邨人临帖》3册、《石门山临图帖》1册,刊印发行。他的
书法大宗为对联,其余为条幅、册页之类。
徐世昌六岁开始学画,善画山水、松竹,尤其喜欢绘制扇面,造诣甚高,而且是每画必
诗,一般不轻易送人,故他的绘画真迹少于书法遗迹。他的代表作《晴风露月四竹图》
极为出名,人称:“画中晴竹,振雨露声;风竹摇曳飘洒,露竹沐甘浸润;月竹清漪宜
人,为竹作中之精品。”该图为民间所收藏,民初作品,以六尺引卷作朱砂笔。1920年
,徐世昌以大总统身份成立“国画研究社”,聘国画大家周肇祥主其事,同时拨巨额公
款,明令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今中央美院前身),由陈师曾任校长,齐白石、王梦白
等人任教。徐世昌下野之后,周肇祥仍将名人画作送往天...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9848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徐世昌的诗词秒杀毛泽东
和清诗一样不知所云。
b****l
发帖数: 23606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徐世昌的诗词秒杀毛泽东
楼下几位说的不错。这破词真说不上好。
跟清诗一样。所谓诗的艺术在清朝时达到全盛,艺术顶峰,但其实就是堆砌辞藻
达到顶峰。纳兰性德的诗,首首都是好诗,每首诗的辞藻技巧都比李杜好,但却
狗屁不是。一个道理。你没有新意。别人的陈词滥调,你琢磨的再好也没用。老
毛的诗词,虽然不那么工整,但却有自己的特点。从艺术角度来说,老毛的诗词
不是大家,但却已经有了大家的气象。至少可以念phd了。虽然科研做的不好。
世昌的词,也就是一个优秀中学老师而已。工作做的虽然好,却也就是个中学老师
w********h
发帖数: 12367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菌版号称读书多的来和老毛比比
这个文章里面的书单我还是相信老毛确实亲自读过而且不止读过一次的。
但确实也没多少,读得过来的。
其他的,lz原文里的,我就不相信了。
几十年来,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来看书学
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
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
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
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
和其它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几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
,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
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
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它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姚念慈
对“康乾盛世”这样的大题目,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对清初历史做的一点探讨,
都属于实证性和辨析性的,至多只是透过具体的分析来窥视清前期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
征,类似管中窥豹。而“康乾盛世”则属于综合性的讨论,我还没有充分的思考,只能
就所看到的一些论述提出一点感受。
讨论“康乾盛世”,实质上就是对清前期进行历史定位,我觉得首先必须分疏出许
多分支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才谈得上综合性的结论。可是我们的研究往往是在具体
研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预先设定一些前提,并以这些预设前提来指导具体的研究。
当前清史研究的“主流”对清前期的研究,约而言之,就是以“统一中国”、“满汉平
等”、“康乾盛世”这三言十二字要诀作为基本预设,然后在这些预设下进行具体“论
证”。但这些预设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究竟是否成立,其实很难定论。例如清军
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究竟是“统一”战争,还是民族征服?或者还是什么“轮流坐庄”
?是否因为明清之际距离世界近代民族国家潮流尚早,或者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多民
族统一国家,就可以模糊和淡化对清军入关的正义性的质问?清廷对蒙古,尤其是厄魯
特蒙古的战争,究竟是克服分裂势...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2977
27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毛泽东和汪精卫,谁的旧体诗词更厉害?
赞数第一的认为毛不如汪精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62191
作者:披襟少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62191/answer/1904702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补充一句,我建议汪精卫的诗只读过“引刀成一快”的就不要过来指点江山了。没人
care你有怎样的臆测。
评论区涌现出一群大爷,认为因为太祖诗词知名度高所以不废江河万古流,我列举的一
些名家因为知乎上的大爷们没听说过,所以都是烂的。中小学课本是评价诗词好坏的唯
一标准,大爷们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分割线
再补充一下,有人提出异议,说“太祖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金句,其他同时代的诗
人没有,凭什么他不是一流?”又看到一个高赞答案,把忆秦娥 娄山关和李白的忆秦
娥对比,然后因此赞扬太祖,所以我再详细的解释一下。
一个诗人的成就本来就不是几个金句决定的,这个趋势越往后越明显。比如潘岳的悼亡
诗,光凭...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8
28
不需要这么自恨吧。啥是文学?按这个看 韵文、散文、剧本、小说
1. 韵文: 中国诗的语言和意境很高明,这个是共识吧,即使是清诗。西方文学艺术借
鉴的不少啊,比如意象学派,马勒的《大地之歌》。
2. 散文:中国偏抒情写景的散文从来不差吧。说理的差点。主要是老祖宗就不爱讲逻
辑。
3. 剧本:楼上华丽丽的无视了中国戏剧。这得有多少剧本啊。很多剧本由文人润色之
后,都是一流的文学作品。
4. 小说:这个中国文化不太擅长。不过五四后,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啊。如果莫言和高
仓健可以是世界一流水平,那和他两一个水平的作家还有不少吧。
而且,中国史学发达,第一流的人才不写小说,写历史。这个西方世界还真没法比。
楼主不知道想说啥,大嘴一张就来了。好像楼主的意思是说:中国和西方不一样,我们
西方擅长的你们高度不够,所以你们没文学。可发一笑。
l****i
发帖数: 78
29
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山西晋城(泽州)人,顺治朝进士,康熙朝宰相。他在朝任职
五十四年,一生二十八次升迁,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山西历史文化浓厚,人才辈出。若是外省人,提及山西名人必会想到关二爷、李世
民、武则天、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若具体到名臣,人们又会想起神探狄仁杰、汾阳
王郭子仪,或者是裴氏宰相(据统计,裴氏家族共出过五十九位宰相)。这样看来,大众
印象中的山西名人似乎集中于唐宋之时,提起明清之际的山西,人们似乎仅仅记得晋商
、晋商大院、走西口、镖局、票号,等等。但是,这种粗略的概念、大概的印象,是不
全面的,甚至会漏掉关键的人物,比如大清相国陈廷敬。
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山西晋城(泽州)人,顺治朝进士,康熙朝宰相。他在朝
任职五十四年,一生二十八次升迁,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他被康熙盛
赞为“(诗作)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清史稿》卷九《陈廷敬传》)
,“(为官)盖在仕籍者余五十年,而秉忠贞者恒如一日”(《皇城石刻文编》)。从任职
简历和康熙评语来看,陈廷敬是不折不扣的大清名臣、忠臣,但是人们对他的研究和关
注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0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Prostitute(入戏), 信区: Faculty
标题: 古诗文中45个最易读错的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Oct 12 11:10:15 2017,GMT)
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我们今天列举45个最容易读错的字。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
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唐李商隐《筹笔驿》)这里的“令”字应念“l
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杨炎《赠元载歌妓》)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唐赵嘏《听琴》)最
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霜降红梨熟,
柔柯已不胜。(宋苏轼《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8367
31

胡耀邦惊人之语:主席是不是天天看《金瓶梅》?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文章来源: 文史参考 于 2011-02-09 10:21:59 给 文史参考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胡耀邦惊人之语:主席是不是天天看《金瓶梅》? 文史参考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1年第1期,作者:徐中远,原题:《我向胡耀邦汇报毛
泽东爱读什么书》
胡耀邦问“毛主席晚年看不看《金瓶梅》?”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主席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每天手不释卷,不分昼夜地读,也没有
固定的地方,会议室里、办公桌旁、会客的沙发上、卧室的床上、游泳池旁、吃饭桌旁
,浴室间、卫生间、到处都有书,随手翻开看。他看书也没有固定的姿势,有时坐着,
有时站着,有时躺着,有时半坐半躺着。毛主席睡觉的木板床上,总是大半边放满了书
,只留下一个人睡觉的地方。可是,毛主席晚年究竟爱读什么书,到底读了些什么书,
这是广大读者都很感兴趣的事情。
胡耀邦同志爱散步,当年他每天沿着中南海边一般要走一万步。1984—1986年期间...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201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新诗是个joke,也是个tragedy
新诗发展有100年了吧,乐府,宫体,格律在10几年里都经典无算了。
还有唐宋以降,清诗还是振作了以下的,虽然被清代的学术光芒掩盖了。
你说的时代的原因是有,但所谓著名诗人那么多,100年了,而且我们有很文艺的年代
,还是没啥东西,怎么都说不过去
m**e
发帖数: 27062
33
之所以羡慕那个男生,是因为我们第一学期是不允许选修课的,所以当时一看觉得怎么
搞特殊待遇,我也想上啊。那个男生按规定要修一年,而且应该起码是辅修课水准。
我后来选过一个中国画史,一个中国通史,中文系老师开的
篆刻课是建筑系开的。那个老师,我建筑系的中学同学很有好评,人又年轻,哈哈
那个学期特别乱,一开始想选一门医仪开的实验课,做很复杂的事情,包括植皮,植肾
,从头到尾用一条狗,后来觉得太不人道,弃之。后来选篆刻,上了两次,被迫弃篆刻
选清诗,也是上了两次。后来弃清诗选了中国通史,这时候已经接近期中考了。n多回
家作业都没做过,老师都不想收我们,问说综合成绩会打折也没关系么,我们说没关系
,才上了。
wh
发帖数: 141625
34
画史通史清诗都不错啊。我都不记得本科时选修了什么,当时好像选修课不多,我辅修
了新闻专业。我说的那些都是读研时的选修课,读研后新增了很多有趣的课程。我就觉
得我读书早了几年;再晚几年好玩的事更多,比如支教这些。也可能是学费提高以后才
有这些乐趣,那我爸妈肯定不愿意我晚几年上学的。
wh
发帖数: 141625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大家推荐些历史作品吧
喂喂喂,你俩写个征文不,写史评写啥都行。leawolf牛筋让我让你写明清诗,尤其是
明诗,你很喜欢明诗?谁的?你开个征文帖吧……哈哈哈。
l*****f
发帖数: 13466
3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九十年代的书架
在明清诗鉴赏里看过她的一首自题杨柳桃花图,何时得化鹣鹣鸟,拂叶穿花一处飞之句
,也许是写给龚的;
可见那时秦淮河上的姑娘们,不吟几句诗画几笔画都不好意思出门。。。
g***y
发帖数: 16371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九十年代的书架
我喜欢叫她顾媚,她是个狠豪爽的人,秦淮八艳里我最喜欢她了
精通音律书画,非常聪明,当年看一本清诗春夏里面提到过
看过她俩首诗还不错乐,不过都忘了
x**8
发帖数: 1165
38
【小人儿书以后的阅读经验 - 钱锺书的宋诗选注】
标签: 钱锺书 宋诗 宋诗选注 魏源 韩愈 朱熹 围城 婊子 艾未未 徐静蕾 韩寒 文化
分类: 不读书笔记嗯种
(这个是旧文,归做不读书笔记,嗯中之一[1]。上边的图是鲁迅的书,俺存的。有人
说老钱不喜欢老周,这让俺不舒服,所以研究老钱之前得先祭一下老周。 依前例,婊
子艾未未徐静蕾韩寒等据说都是增加点击率的标签。)
最近买的另一本书,是钱锺书的《宋诗选注》。
本来不想买的,不过转念一想,这宋朝他妈的有人写诗么?俺怎么不知道呐。万一哪天
老王他们谈起宋诗来,俺不是插不上嘴了么?更甭说抬杠了。就掏钱买了。
翻了翻才发现,原来俺也是会两句宋诗的,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俺就没想到过这就是宋诗了。尽管老师教过,说是王安石写的。
这书俺揣兜里,上下班空当时看看。现在看了一半了。俺的发现是,宋朝人挺没诗情。
诗写的比较干燥,没什么好看的。比如说石榴花开,苏舜钦写: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2]
这是睡午觉的情景。要是跟俺睡一宿舍,俺会附耳跟他说一声 - 老苏,醒醒,你...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16371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电影《柳如是》预告片 (转载)
我哪儿幸灾乐祸了?
李清照的前夫赵明诚死后 她又改嫁给一个有钱的富商
(或者是一个曾经有钱的富商 后来落破了 记不清了)
那富商显然是看中了她随身携带的财富
后被她识破好像是打官司离婚追回部分古董
她是文人,文名很重,所以当时知府判的对她比较有利
而且赵明诚死的时候她已经四十多快五十岁的样子乐吧
再嫁好像都是五十岁左右了
就算搁今天我都知道好多女人在那个年纪夫死之后不再嫁哪
何况她一直以跟赵明诚琴瑟和谐著称
(应该是吧?记得很久以前看过她的一本传记还是什么来着 反正印象不好)
赵明诚死后留下很多名人字画古董
她为乐向南宋小朝廷献媚
带着宝物一路南下追随南宋小王
这个举动你可以说她是为了洗脱别人说她有叛国的嫌疑
也可以说她的确有献媚的本色
她还说什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所以我说了她也不见得就真的怎么气节
说总是比做要艰难的多
而且南宋南迁说实话的确是明智之举
否则估计亡的更早
不过词人嘛,本来也不担负什么国家社稷责任
可是她那话说的太轻飘飘了 看看她的词还不错就是了
还有那八艳,其实总归也是说说 外加一些“消极”抵抗
那些抵抗最终也就是做了个样子
那时候的确有反清复明之举 但不是她们
...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来 认真 探讨一个问题
这么比也不公平,古希腊积累那点戏剧也至少是几百年了。以几百年为跨度,过去几百
年出的东西我还真不觉得就比古希腊的差。古希腊的便宜在于年头早,题材都没被别人
写过,所以写起来比较轻松。类似于唐诗和宋明清诗。
m**********e
发帖数: 2808
41
我一般而言对中国其实归属感一般,当然对中文等很喜欢,一些很明显的鬼佬歧视性语
言也非常反感,但经常见到不少小事化大的爱国事件,其实一般有点不以为然。。。
现在才知道,我不敏感是因为圈子划得不够大,和国语文化圈的亲密感不够强而已。。。
今天翻曾国藩的集子,突然间看到篇《讨粤匪檄》,突然间就一怔,脑袋里有些短路,
平常或许能坦荡地自嘲南蛮,但看到别人正正经经地说出这么negative的话语,心里还
是很不舒服,虽然知道是指代某些很久远的事情和我无关,也知道太平天国的某些残酷
。。。
然后继续看,发现那之后,他时事入文颇多,这个“粤匪”“广东匪徒”出现频率不低
,每隔几页就跳出来让我觉得碍眼一下,最后看得我无名火起,只能把书扔在地上踩两
脚来泄愤一下。。。
又及,清诗除了黄景仁和龚自珍外我看得极少,连老乡屈大均都未看过,但看到曾国藩
的诗,尤其古体诗,感觉比较连贯不支离,骨力劲健,还在暗中想,原来semi-假古董
还有可观之处(我觉得鸦片战争后就不再是古代了)。。。然后,气在头上时再看,就
觉得怎么看怎么狰狞,一点温柔敦厚端庄之气都没有,越看越不顺眼,甚至比很明显的
假古董还不顺眼。。。
这...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98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采桑子四首
毛主席诗词以前我整本背过,小茶说得不错哈,"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和"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差的有点远。"一唱雄鸡天下白"在清诗里面
是一字不改,在唐诗里面是改了一字。:)
曹操的"短歌行"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吹
瑟鼓笙"也是诗经里面一字不改。
how come 精巧 and 大气磅礴 stay together
我印象中杜甫,辛弃疾,屈原的诗会让人觉得既精致又大气磅礴,举几个例子:"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l*****f
发帖数: 13466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谭复生诗文笔记
恩,我也觉得谭的诗一般,比如那首五律,跟李商隐一比,可见模仿痕迹,可见高下之
别。当然拿清诗比唐诗是不公平滴。。。。我还蛮喜欢他那篇写画兰的七绝。
谭的思想我不太理解,感觉长在驳杂,也短在驳杂。可能限于时日,未能深入与贯通。
也许是个比较超前时代的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好像他曾经自己批评自己性子急,希
望一踀而就,感觉蛮可爱。他跟梁启超两个,梁比他还小几岁,感觉一个较务实变通,
广东人,一个较理想激烈,湖南人,蛮有趣的;也可能是李敖法源寺得来印象
他这个慷慨从容赴死,是侠客与士人风范,还是可惜了,后头好些轻身赴义的跟上....
r********r
发帖数: 11248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自由命题组评论 - by 肉食者
想起来以前大学学清诗鉴赏的课上
老师穿着西装耐克,摇头晃脑的用不知道哪里的古方言给我们朗读一首诗
课堂上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l*r
发帖数: 79569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自由命题组评论 - by 肉食者
你也上过啊,讲啥清诗了?
m**e
发帖数: 27062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自由命题组评论 - by 肉食者
我那学期特别乱,先后去听过清诗鉴赏,形式逻辑,器官移植,篆刻。。。
都是听了一到两节课,放弃了
N****n
发帖数: 6571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不堪盈手赠,回家干一杯!
木叶下时惊岁晚, 人间空有清诗 ----------不如回家干一杯。
S*********e
发帖数: 3006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光中:猛虎和蔷薇
清诗有句:虎迹落花封。
这是禅的意境,比Siegfried Sassoon早100多年。但是不是名诗人的名诗,可能余光中
不知道。
T****e
发帖数: 2798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简单和极致
赞,你还上过清诗鉴赏,我都是自己胡乱看。好象看人性格和家庭出身,感觉第一次爬
社会格子的,更喜欢诗歌的神髓,不强调格式工整,比如你提到的王昌龄,七绝真是好
,但他对对仗工整不以为然,李贺也是,才气那是直冒,但是也不喜欢工整。王维、杜
甫就相反,杜甫绝句里面四句对仗都有,搁今天,人们一定会LOL
s**********n
发帖数: 3199
50
王力有《诗经韵读》啊,现代人读诗经,虽然时代隔得远,幸赖这些强人的工作,搞不
好比唐宋人还方便```哦,不过反正我搞不清,也没罪恶感 ^O^
说唐宋人搞不清诗经韵,哦,这个我有点跑火车了,没研究哈,汗。比较肯定是唐宋时
诗经韵脚和口语应该已经对不上了。但唐人写诗用切韵,切韵和当时人口语本来就不全
一致。又,切韵虽然主旨非常高远有记录古音,但保留多少呢。。。宋元以来广韵、平
水韵吸收口语,那估计离诗经更远了。
另外,诗经、楚辞一直是研究上古语音要紧资料的,唐宋研究啥水平也不知道哈,只听
说较晚朱熹解释诗经失韵的叶音说,超囧```明清以来被驳得好惨~~~朱熹弟弟超宽
慰人 ^.^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