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x 发帖数: 891 | 4 新浪转贴:满语课首次进入吉林一中学课堂
http://edu.sina.com.cn/zxx/2012-03-22/1435332134.shtml
2012年03月22日 14:35 城市晚报
城市晚报吉林市讯 从吉林市北部穿过一片广阔的农田,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乌拉
街古城。乌拉街至今仍保存着三道古城墙,中间的被称为紫金城。这里生活的多是满族
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乌拉古城紫金城中,会说满
语的居民已经越来越少了。
3月21日上午,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首开满语课,满语文化第一次进入吉林省中
学课堂,为拯救濒危满语做了良好的铺垫。吉林东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刘厚生称,极度濒
危的满语,已然渐渐复苏。
传承文化>>
校园里开办满语课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课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学生们正
在学习满语。“谢谢(满语音巴尼哈)、你好(满语音西萨 银)……”24岁的孔奕霖老师
是目前满语班唯一的一名授课老师,她将满语字贴在黑板上,详细拆解着每一个音节,
向学生们传授满文。“我也是刚刚接触满语, 一直在北华大学办的满语班里学习。”
孔奕霖笑着说,她...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13519 | 5 甚至在清朝最强盛的时代,乾嘉年间,北京的很多满族人已经不会满语。乾隆四十年,
满族官员果尔敏竟然听不懂皇帝的满语,更令皇帝震惊的是,此人来自盛京。盛京将军
琳宁亦不擅满语,写一份报告本地并无蝗虫的简单奏折亦全用汉语,乾隆予以痛斥,却
不能改变满语日渐衰微的现实。另一方面,白莲教等以宗教名义聚集起来的农民不时起
义,而“华夷之辨”,又始终都是任何一股反对势力的道义根基。
到1840年,如何保护满文化不被汉文化吞没已经不再是个值得关心的问题——整个中国
尚不知前途何在。满文很快就在官方公文中消失了,因为随后掌权的慈禧太后本人竟也
不懂满文。
这一期间,三家子屯中的八旗士兵越来越多地被调出作战。仅据屯中的《唐氏家谱》记
载,1858年曾有士兵随僧格林沁于津沽一带阻击英法联军,1894年甲午之战还有士兵在
伊克唐阿部下保卫过奉天。可是,鲜血换回的只是耻辱,再也没有人能够捍卫这个沙堡
般的帝国了。
1911年,“戍卒叫,函谷举”,人数寥寥的武昌新兵彻底了结了满族贵族们268年的无
解难题。
可是,满语已经用一种静悄悄的方式改变了汉文化,很可能也是永久性的。东北话和北
京话中的满音是如此之多,以致...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jx (LJX),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满语课首次进入吉林一中学课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 13:33:44 2012, 美东)
新浪转贴:满语课首次进入吉林一中学课堂
http://edu.sina.com.cn/zxx/2012-03-22/1435332134.shtml
2012年03月22日 14:35 城市晚报
城市晚报吉林市讯 从吉林市北部穿过一片广阔的农田,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乌拉
街古城。乌拉街至今仍保存着三道古城墙,中间的被称为紫金城。这里生活的多是满族
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乌拉古城紫金城中,会说满
语的居民已经越来越少了。
3月21日上午,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首开满语课,满语文化第一次进入吉林省中
学课堂,为拯救濒危满语做了良好的铺垫。吉林东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刘厚生称,极度濒
危的满语,已然渐渐复苏。
传承文化>>
校园里开办满语课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课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学生们正
在学习满语。“...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jx (LJX),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满语课首次进入吉林一中学课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 13:33:44 2012, 美东)
新浪转贴:满语课首次进入吉林一中学课堂
http://edu.sina.com.cn/zxx/2012-03-22/1435332134.shtml
2012年03月22日 14:35 城市晚报
城市晚报吉林市讯 从吉林市北部穿过一片广阔的农田,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乌拉
街古城。乌拉街至今仍保存着三道古城墙,中间的被称为紫金城。这里生活的多是满族
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乌拉古城紫金城中,会说满
语的居民已经越来越少了。
3月21日上午,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首开满语课,满语文化第一次进入吉林省中
学课堂,为拯救濒危满语做了良好的铺垫。吉林东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刘厚生称,极度濒
危的满语,已然渐渐复苏。
传承文化>>
校园里开办满语课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课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学生们正
在学习满语。“...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8 ☆─────────────────────────────────────☆
mian (面面) 于 (Fri Jan 20 01:56:38 2012, 美东) 提到:
我原来还懂一门外语...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
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外面的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这,是、对、好)
饽饽(自做的糕点,一般用牛羊的炼出来的油炸出来的)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黑色”,今意为食用油变质有味儿。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
谈”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9 满语“哈尔滨”的语音语义
哈尔滨作为地名,自本世纪初以来,有很多种解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种之多
。值得注意
的是,这些说法都是在满语"哈尔滨"未被发现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哈尔滨"直接据译的
语种是什
么,只是根据"哈尔滨"汉字标音结构来进行语义分析的。殊不知,"哈尔滨"的汉字标音
结构与满语
的语音结构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满语"哈尔滨"的发现,不可辩驳地说明,必须在满语语音结构上进行语义分析,而
以前仅在汉
字标音结构上的语义分析便不能不打个折扣了。比如,蒙语说或锡伯语说正是根据"哈
尔滨"的汉字
标音结构进行语义分析,持蒙语说的译"哈拉"为蒙语“黑色”之意,持锡伯语说的译"
哈拉"为锡伯
语"姓氏"之意,但蒙语说或锡伯语说却都把"滨"字作为汉语"水边"解。这样一来,实际
上都把"哈
尔滨"作蒙·汉或锡伯·汉复合词来解释语义,即把"哈拉滨"这一语音从结构上断为两
层意思,"哈
拉"是一层含义,“滨"字又是一层含义,这首先从语音上就步入分析哈尔滨语义的误区
。事实证明,
用复合词对哈尔滨语义的解释,如"晒网场"、"大坟墓"、"高耸的河岸"、...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842 | 10 中国满语消亡速度加剧 专家称百年内可能消失
2008年06月30日 16:43新世纪周刊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06/0630_17_625495.shtml
满语:未来百年的存亡
在满族人几乎完全忘记了这一本民族文化传承工具时,3万多锡伯族人把原本属于满族
的语言和文字保留了下来。但是这3万余人处于一种时空高度压缩、不再天高地远的开
放年代,由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经济快速启动时期特有的社会影响,使得作为“满
语活化石”的锡伯语也已出现了明显的消亡征兆。为此,国内外学人极为关注其命运。
满语拯救者
本刊记者/杨东晓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200余万件满文档案,整理编目工作几代人也做不完
吴元丰每天早上7:15从他马甸桥附近的家出发,7:40左右到达位于故宫西华门内侧的中
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他的办公室。办公室上有枚铜牌:满文部。
每天8点之前的这段时间,满文部主任吴元丰都用来查收和回复信件,考虑布置部门一
天的工作。除了翻译整理并研究清朝留下的200余万件满文档案,他的部门也承担着接
待满文档案方面的利用者和满文文史专业大学实习生的工作。...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9576 | 11 ZT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
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
比如北京话的这样一句:“这小蜜挺棒,牌儿亮啊,哪儿拍来的?人长的帅,喜欢
你的女孩儿就是多。” “小蜜”自然是来自英文的miss,但“挺”,“牌儿亮"和“拍
”“帅”都是满语词汇的音译。
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
moduo”。
满语里的“cahu”本是泼圌妇的意思,到了东北话和北京话里成了诈唬或咋呼,是
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比如“你在这瞎咋呼什麽?”。
东北人和北京人管腋下叫做"gazhiwo",开玩笑时挠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
”,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
北京人或赵本山当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
”是说的意思。
汉语里的“巴不得”也是来自满语,只不过稍微变化一下。
汉语里的央告,央求里的央也是满语,历史上没这麽用的,多用乞求或请求,央来
自满语里的“yangge"...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2975 | 12 totally nonsense
ZT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
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
比如北京话的这样一句:“这小蜜挺棒,牌儿亮啊,哪儿拍来的?人长的帅,喜欢
你的女孩儿就是多。” “小蜜”自然是来自英文的miss,但“挺”,“牌儿亮"和“拍
”“帅”都是满语词汇的音译。
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
moduo”。
满语里的“cahu”本是泼圌妇的意思,到了东北话和北京话里成了诈唬或咋呼,是
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比如“你在这瞎咋呼什麽?”。
东北人和北京人管腋下叫做"gazhiwo",开玩笑时挠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
”,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
北京人或赵本山当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
”是说的意思。
汉语里的“巴不得”也是来自满语,只不过稍微变化一下。
汉语里的央告,央求里的央也是满语,历史上没这麽用的,多用乞求或请...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842 | 13 三家子的插曲
《纽约时报》的记者在读到满语已濒消失的报道后,通过翻译找到了故宫深处的吴元丰。
吴元丰告诉他事实并不像他所了解的那样,地处西北的新疆伊犁,至今还有大约3万锡
伯人在使用满族人带入中原的这种语言,在他们看来,自已民族所用的语言与满语没有
什么区别,只是淘汰了一些不常用的词汇而已,连语音都只是地区间的一点差异。
这3万人中,有2万多人居住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吴元丰2006年再次回到他多次考察过的三家子,在那里,当地负责人找到了两位年逾七
旬的老太太。
那段时间老太太们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已经反感,人们喜欢拿着手中的东西问她们:报
纸叫什么、手机叫什么、茶杯叫什么,她们即便回答了,问的人也听不懂。
于是两位老太太,相互说了一句:“他懂什么?咱们不说。”这句攻守同盟吴元丰听得
真真切切,他用满语告诉老人:“你们说什么我都听懂了,你们的语言我也能说。”老
人很吃惊,于是双方开始用满语来沟通,接下来就是他们三人之间的谈笑风生。
在长时间的满语对话中,本刊记者只听懂一句:“他说得不错,他说快了我就听不太清
”,这是一句汉语,一位老太太用汉语告诉当地陪同而来的负责人。
吴元丰对这句话...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704 | 14 我原来还懂一门外语...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
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外面的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这,是、对、好)
饽饽(自做的糕点,一般用牛羊的炼出来的油炸出来的)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黑色”,今意为食用油变质有味儿。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
谈”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
西抹平
磨蹭(mó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
缓慢”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 阅读全帖 |
|
s******d 发帖数: 795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mian (面面),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汉语方言之满语借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0 01:56:38 2012, 美东)
我原来还懂一门外语...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
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外面的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这,是、对、好)
饽饽(自做的糕点,一般用牛羊的炼出来的油炸出来的)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黑色”,今意为食用油变质有味儿。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
谈”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6 农历10月13日是满族重要节日颁金节。日前,部分满族同胞在京通过联谊活动进行这一“族庆”。但记者随后走访发现,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满语的学校,会满语的市民寥寥无几。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满文已经走向衰微。用满文记载的清史资料,也正逐渐沉入历史的长河。
政协委员赵志强呼吁抢救满文。赵志强表示,满语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目前大量的满文文献需要翻译,满语人才的缺乏,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
现状1:
仅个别农村老人会说满语
11月18日,农历10月13日,满族同胞迎来纪念满族命名375周年的颁金节。“颁金”在满语中有诞生之意。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在这一天,很多满族同胞会身着民族服饰进行聚会。
“颁金节”期间,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满族朋友都想学习一点满文;另外,不少研究人员也有学习满文的需求,可大家找不到学习满文的地方。
刘先生来自辽宁一个满族自治县,但他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对满文都是一无所知。刘先生发现一些网站倒是有学习满文的资料,可自学起来难度很大。“要是有老师给讲几节课就好了。”
在本市一家博物馆工作的王先生,有时会接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外媒称,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兴趣的潮流,悄悄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形成。
满族专家认为,满族年轻人自发学习满语、关心满族文化,反映出满族身份认同的觉醒
,而全球化是满族意识强化的主因,其中互联网起了很大作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4日报道,专家认为,满族群体重建的社会文化现
象是网民、城市人、大学生等特定群体、规模有限的社会运动,社会上没有强烈的满洲
民族主义,更多是文化上的怀旧,是个人在全球化的社会条件下寻找身份归属认同的努
力。
报道称,满族是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统计人口1000多万。尽管人数不少,但满族
语言文化在今天中国的日常生活里已几乎消失。不过近来,一股对满语、满族文化重燃
兴趣的潮流,开始在中国满族人群体中悄悄形成。
满语逐步推广 满族文化升温
辽宁的满族青年王硕从儿子出生起就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汉语,坚持只说满语,甚至
在孩子出世前就已用满语进行胎教。和大多数满族人一样,王硕小的时候并不会说满语
,对于满族的身份认同也不强烈。但在上了大学后才突然意识到不懂本族语言的遗憾,
便开始勤学满文,后来更义务投入于推广满语学习的工作。
据他估计,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过去10年...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842 | 18 满语爱好这股民间力量
回到北京后夏萍找到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赵志忠、赵展,在他们的指点下买到了《汉满
大辞典》,并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主任吴元丰求证满语发音,“赛云(你好),
巴尼哈(谢谢)”是她的语言起步,“我起步太晚了,特别对不起父母。”这是夏萍的第
二次文化认同。
翻阅了两年多用汉语记载的满文历史,才第一次听到“母语”的问候语,这就是眼下很
多自学满语的夏萍所要面对的双重困难,与上世纪初生活在满语地区的人们不同的是,
当时的满语居民,即使不认识满文,也会说满语、会发音。而现在的满语初学者却是发
音、文字都不会。
很多对满语文一穷二白的人,都要经历拉丁转写的学习过程,夏萍也通过用罗马字母注
音的方式来读出声音。学了一年多,2004年她带着2000多元人民币到察县去——她要把
自己设计的锡伯人西迁240周年纪念封的全部义卖所得赠送给察县的贫困学生。察县教
育局得知后非常高兴并提出建议:捐款可不可以也用来帮助其他民族的贫困生?
站在这片锡、汉、哈、维等多民族共同使用和保存满语的土地上,夏萍说她愿意帮助各
族的优秀贫困生,因为满语是他们所有人保存下来的。
这一年,身为中国艺术摄影家协... 阅读全帖 |
|
p*****c 发帖数: 20445 | 19 (图文)清朝灭亡百年 满语正濒临绝种
明报 2011-11-06 13:52:07
满语,曾经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但清朝覆灭百年之后,如今满语也濒临绝种——全中国
逾千万满族人中,99%以上不会说满语,会说自己民族语言者不足百人,仅有一所小学
教满语。有专家指出,清朝原本有强制旗人子弟要学满语,但乾隆之后日渐放鬆,导致
今天的景象完全是「自我放弃」的结果。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是中国最后一个「满语村」,那里距离省城哈尔滨4小
时车程,三面环江,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外界,正是这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保留了传
统满族习俗和满语。三分之二村民是满族人,主要姓氏有计、孟、陶3种,能用满语交
谈的长者仅16人。66岁的陶清兰会说满语,但不认识满文,「打小(自幼)老人都说满
语,但念书学的是汉语」。「据说省档桉馆里有6车满文档桉,但无人能够翻译」。
86岁的孟淑静能说流利满语,但她对新华社说,「我们平常说满话也少,也就平日里唠
嗑(聊天)的时候说些,这中间还得搀和点汉语词」。2006年,富裕县政府投资200万
元在三家子村建设中国第一所满语小学,围牆上绘製满族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连环画
,还... 阅读全帖 |
|
M*V 发帖数: 3205 | 20 (图文)清朝灭亡百年 满语正濒临绝种
明报 2011-11-06 13:52:07
满语,曾经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但清朝覆灭百年之后,如今满语也濒临绝种——全中国
逾千万满族人中,99%以上不会说满语,会说自己民族语言者不足百人,仅有一所小学
教满语。有专家指出,清朝原本有强制旗人子弟要学满语,但乾隆之后日渐放鬆,导致
今天的景象完全是「自我放弃」的结果。
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是中国最后一个「满语村」,那里距离省城哈尔滨4小
时车程,三面环江,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外界,正是这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保留了传
统满族习俗和满语。三分之二村民是满族人,主要姓氏有计、孟、陶3种,能用满语交
谈的长者仅16人。66岁的陶清兰会说满语,但不认识满文,「打小(自幼)老人都说满
语,但念书学的是汉语」。「据说省档桉馆里有6车满文档桉,但无人能够翻译」。
86岁的孟淑静能说流利满语,但她对新华社说,「我们平常说满话也少,也就平日里唠
嗑(聊天)的时候说些,这中间还得搀和点汉语词」。2006年,富裕县政府投资200万
元在三家子村建设中国第一所满语小学,围牆上绘製满族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连环画
,还特闢一...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13519 | 21 “满语它没了就没了呗!”孟宪连抱持着农民式的真理,“这世上啥玩意不得没呢?”
作为满族文化的最后遗存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家子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仍以满语
为首选语言的老人不过3位,而且都已经年过八旬。他们去世之时也就是满语退出历史
舞台之日。世界上将再没有活的满语存在。
1. 伊兰包托克索——三家子
这样一个植根于满族传统的村屯如今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汉化的程度。
世界上最后15个以满语为母语的人都已经老了,住在齐齐哈尔市远郊的一个以玉米和奶
牛为营生的屯子里。早年间它叫伊兰包托克索,现在叫三家子。
屯外沃野千里,并无山河阻隔,村民们的生活却闭塞孤独。通过仅能接收到的三个电视
频道,老人们能看到《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一类的清宫戏。这使得他们对于大清
帝国往事的认识跟一般由电视机陪伴度过晚上的汉族人并无二致:净是些老早年儿的、
皇上福晋的、可资消遣的传奇故事,跟咱自家扯不上什么关系。对于本民族史上最被神
圣化的人物努尔哈赤大汗,“老罕王”,他们也不怎么推崇,有的个性直爽的老头儿甚
至要摇一摇头撇一撇嘴。他们打心眼儿里佩服的是毛泽东。
建屯318年以来,三家子屯一直是一...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842 | 22 在察县,这些是不用学习的,它是儿童游戏中活生生的语言,3万使用者就是满语在今
天存活的土壤。
-本刊记者/杨东晓
“如果说满语消失的速度以前是老牛拉破车,现在就是快马加鞭。从现在到今后满语的
最后消失,也就是一百年的事情”。这是一个大的时代的影响,满语消失速度的减缓,
只能期待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出生于东北沈阳的锡伯人关蕴科在1995至2007年,4次到察县考察锡伯族西迁200多年后
的生活。
他总是热情洋溢地把锡伯人使用民族语言的信息告诉每一位在北京和沈阳的锡伯人,当
本刊把他这种欣喜告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主任吴元丰时,吴元丰说:“他一直
生活在这种语言的荒漠,一看到察县有这么多锡伯人还在使用,当然高兴坏了。但是察
县这些年语言使用的情况也不乐观”。
西北也有隐忧
现年51岁的吴元丰在10岁前一直使用满语,他的同龄人大致也是在这个年龄上开始接触
汉语普通话的,但那只限于在学校,离开学校还是用最熟悉的语言交流;到了25岁的顾
松洁这一代,从3、4岁进幼儿园就学ɑoe,虽然都是锡伯族老师,但都讲普通话,从这
时起满语的交流就只限于家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研究所的顾松洁说:“到...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304 | 23 在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种“上朝”,也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礼节。由于现代人受到电视剧的不良影响,往往觉得每日皇帝的上朝都是这种,各种品阶的大臣都要出席、每个人都要求穿着礼服(朝服)排排站,再来个太监喊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而事实上这类大朝在清代每一年出现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只在不得不正式操办一下的情况下,才会举行。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大朝会级别的礼服(朝服等一大套)实在是太不好穿了……皇帝也是人啊筒子们~
所以尽管理论上来讲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应当举行常朝,但实际上这个完全是礼仪性质的,皇帝们很少自己找罪受真正意义上举行常朝,有时候甚至一年的都不举行一次。根据穿戴档记载,乾隆十七年穿礼服有十六次——这其中不完全是常朝所穿,礼服也在祭祀、大节日的情况下穿着(多数都是在这类情况下穿着)——其他年份差的也不多。
那么如果不举行常朝,清代君臣要怎么交流感情办办公事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召见”,这个召见,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档案中也记载“叫起”,听起来还是挺形象的。这种见面方式不会很多大臣,一般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引见官员,例由吏部带领,...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547 | 24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所谓“上朝”的概念。在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
种“上朝”,也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礼节。由于现代人受到电视
剧的不良影响,往往觉得每日皇帝的上朝都是这种,各种品阶的大臣都要出席、每个人
都要求穿着礼服(朝服)排排站,再来个太监喊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而
事实上这类大朝在清代每一年出现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只在不得不正式操办一下的
情况下,才会举行。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大朝会级别的礼服(朝服等一大套)实在是
太不好穿了……皇帝也是人啊~所以尽管理论上来讲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应当举行
常朝,但实际上这个完全是礼仪性质的,皇帝们很少自己找罪受真正意义上举行常朝,
有时候甚至一年的都不举行一次。根据穿戴档记载,乾隆十七年穿礼服有十六次——这
其中不完全是常朝所穿,礼服也在祭祀、大节日的情况下穿着(多数都是在这类情况下
穿着)——其他年份差的也不多。
那么如果不举行常朝,清代君臣要怎么交流感情办办公事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
召见”,这个召见,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档案中也记载“叫起”,听起来还是挺形象
的。这种见面方式不会很多大臣,一...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7286 | 25 满族人口逾千万 多数满族人不识满文 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满语的学校
农历10月13日是满族重要节日颁金节。日前,部分满族同胞在京通过联谊活动进行
这一“族庆”。但记者随后走访发现,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满语的学校,会满语的市
民寥寥无几。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满文已经走向衰微。用满文记载的清史资料
,也正逐渐沉入历史的长河。
政协委员赵志强呼吁抢救满文。赵志强表示,满语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
工具。目前大量的满文文献需要翻译,满语人才的缺乏,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
现状1:
仅个别农村老人会说满语
11月18日,农历10月13日,满族同胞迎来纪念满族命名375周年的颁金节。“颁金
”在满语中有诞生之意。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
女真”为“满洲”。在这一天,很多满族同胞会身着民族服饰进行聚会。
“颁金节”期间,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满族朋友都想学习一点满文;另外,不少
研究人员也有学习满文的需求,可大家找不到学习满文的地方。
刘先生来自辽宁一个满族自治县,但他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对满文都是一无所知。刘
先生发现一些网站倒是有学习满文的资料,可自学起来难度...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2025 | 26 http://www.xjyw.gov.cn/han/minzuyuwen/mzyw-manzu.htm
满族现有人口2.2万余人,现已改用汉语汉文。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在清代,满语作为“国语”,在新疆官方普遍使用。清光绪九年(1884)新疆建省后,使用
满语的人数达4万余人,其中除满族外,还包括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也使用满语。但此后
满族自身使用满语人口逐渐减少,辛亥革命以后改用汉语,而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一直使
用满语至20世纪中叶。至1998年,新疆共有满族人口2万余人,满语已不再使用。满语有6
个元音,19个辅音。元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元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谐现象。词
汇反映了满族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主从复句比较发达。
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经过由老满文到
新满文的完善,在清代作为“国书”,记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在新疆,清代前期大多
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满文
自左至右直写,有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至清代后
期,满族已不再使用满 |
|
s***s 发帖数: 107 | 27 为什么学满语?各个满族的网站里,都有不少讲学习满语意义的文章。
从民族的角度来讲,简单说就是“满族人学满语“。从个人角度说,满语是种有魅力的语
言。关于对满语本身的一些质疑,我以前发的文章解释了。
http://mitbbs.com/cgi-bin/BBScon?Nationalities/M.1098072487.A=993
本文主要希望为想学习满语的人士提供一点帮助,有我查的资料,有从各个满族网站上
搜集来的,放在一起,查起来方便。只包含汉语的,英语的满语教学学习用书,不包含满
语的语言学研究书籍,也不包含日语,德语等其他语言的辞典教材等。
我尽量附上相关购买信息,很多的出版社都有邮购服务。网上还有些旧书店,比如孔夫
子旧书www.kongfz.com,常有满语用书。各个满族网站常有人介绍哪又有卖什么旧书了,
有空可以看看。
满语学习材料往往印量少,有些老的书不好买,可以考虑借来看。下面多数有完整信息
的书籍信息,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的图书目录(http://www.nlc.gov.c
n/ )。国图的书还是比较全的,在北京的朋友,可以去借。其他省市 |
|
a******g 发帖数: 13519 | 28 2. 集体记忆的遗忘
满族的集体记忆在几百年间一直不断地流失着。即便是屯子里最老的满族老太太,比如
91岁的陶云,其实也未曾有过哪怕一天真正的满族生活。
三家子屯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是陶家的一幅记载祖先原籍的中堂,中堂上书有殿
堂,用满文写有“自长白山苏格利河宁古塔远来”。这段文字证明了三家子屯中计、孟
、陶三姓曾是清初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麾下水师营的水兵下属,依据文献可查,早前曾
抗击侵来的俄罗斯军队,亦曾驻扎在齐齐哈尔。
祖先们的那段迁徙经历之于三家子屯,恰如奥德修斯的旅程之于希腊,形成了诸多令人
难以置信的传说。76岁的孟宪连当过团支部书记、村长,多少有点儿文化,可是还对其
中的一个传说坚信不疑。当我们笑起来并表示无法相信的时候,他双眼圆睁,整个身体
坐着蹦向炕里,以示他多么震惊。
“老祖宗们都是踩着狗鱼过来的,”他以陈述亲眼所见之事的口吻说,“那时候船还没
发明呢。”
事实上,这一类传说恰好是三家子屯未被遗忘的极少数满族文化痕迹之一,仅仅藏在少
数老人们的头脑之中。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满族文化结构在这里都已是明日黄花
。索伦杆、影壁,已于五十年前消失。吃狗肉仍然是禁忌,可...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107 | 29 “从来没有提倡过使用满文”。清初的时候,八旗内部,八旗满洲要学满语和汉语,八旗
汉军也必须学满语,八旗蒙古要学满语,汉语和蒙古语。在八旗内部,是满族同化了汉族
。清朝没把满语在汉人中推广,以满族那点人口,也没能力推广。从乾隆之后,八旗驻防
城市中,是很少的旗人生活在多数的汉族人中,语言逐渐同化了。官方档案越来越多的用
汉文。但是,官方档案中的旗务,和理番院的事务,仍旧以满文为主,直到清朝被推翻。
民国时候,满族人收到歧视,根本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更名改姓。没有民族教育,当然
语言加速消失。
2 “借词,借用法”
满文从来也没死过,现在仍然在黑龙江有人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祖自治县还有几万人
把锡伯语作为日常生活用语。自治县的小学都使用锡伯语教学。有满文报纸,各种现代的
名词都有,包括互联网,计算机之类。这些词没有必要从汉语里借,本来这些词也是从英
语里来的。锡伯文和满文的关系,版上有些文章,我就不说了。满语和蒙古语有20%的共
同词汇,好多是满语从蒙古语中借来的,也没有什么关系。清朝就有汉语的借词,有些是
直接借,
有些是用满语的造词方式来改造,比如"敬”,满语变成“ginggulemb |
|
b******y 发帖数: 2729 | 30 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北京话和东北话里的满语 文化走廊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
的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我听过的最
有影响的满语词汇是“萨其马”,这是一种享誉世界的点心。不过中国南方人说的“萨
其马”都跟北京话里的音儿差得太远,而普通话里的“萨其马”和北京话的差距则体现
在轻声上(北京话里很多轻声也是来自满语)。南方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跟新闻联播里
说的一样,很规矩的将三个字说出来。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马”
都是轻声。现代汉语里的满语词汇消失的很多,如清史小说里面的满语词汇很多都不用
了。“军机章京”,“笔帖式”,“达拉密”,“戈什哈”等都已消失,但有些确留下
来不单成为东北话和北京话,而且是现代汉语里的标准词汇,如“耷拉”。
比如北京话的这样一句:
“这小蜜挺棒,牌儿亮啊,哪儿拍来的?人长的帅,喜欢你的女孩儿就是多。”
“小蜜”自然是来自英文的miss,但“挺”,“牌儿亮"和“拍”“帅”都是满语词
汇的音译。
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东北 |
|
t**g 发帖数: 784 | 31 满语,又称满洲语,是满洲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一
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
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但现今大部分满族人不懂得这种语言,他们已经改说汉语。在清
朝,满语被称为清语、国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文献。
早期的清代文书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至中期开始使用满汉双文。至清代后期,大量满族
人只会说汉语,满语逐渐式微。今日满语的母语使用者总数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三家子村。满语因而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大危险”级别的濒危语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B%A1%E8%AF%AD |
|
|
g****e 发帖数: 612 | 33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at May 10 16:49:13 2003), 本站(ytht.n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rzxm 所发表 】
东北话和北京话中满语词汇(转贴)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
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我听过的最有
影响的满语词汇是“萨其马”,这是一种享誉世界的点心。不过中国南方人说的“萨其
马”都跟北京话里的音儿差得太远,而普通话里的“萨其马”和北京话的差距则体现在
轻声上(北京话里多轻声也是来自满语)。南方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跟新闻联播里说的
一样,很规矩的将三个字说出来。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马”都是
轻声。现代汉语里的满语词汇消失的很多,如清史小说里面的满语词汇很多都不用了。
“军机章京”,“笔帖式”,“达拉密”,“戈什哈”等都已消失,但有些确留下来不
单成为东北话和北京话,而且是现代汉语里的标准词汇,如“耷拉”。
比如北京话的这样一句:
“这小蜜挺棒,牌儿亮啊,哪儿拍来的?人长的帅,喜欢你的女孩儿就是多 |
|
k******g 发帖数: 89 | 34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4)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Oct 25 22:59:38 2004), 站内
上次讲到了代词,这里再补充几个
ere(这个) tere(那个) ese(这些) tese(那些)
这些词格的变化也是直接在后面加ni,be等格助词,比如
ereni,tesede.
讲名词吧.满语的名词有性特征,比如haha,hehe;ama,eme;amila,emile等等
满语名词也不像汉语的名词,是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的,但又和英语的不一样.
满语的名词在前面加量词时,无论是几,都以单数出现.比如
emu niyalma (一个人) ilan niyalma (三个人) geren niyalma (一群人)
(补充简单说一下满语的数,一是emu,二是juwe,三是ilan...以后再仔细讲基数
词序数词等)
满语中的名词只有在表示"众多"的时候才以复数出现.比如"人"的复数表示"人
们".复数是通过在原词后面加后缀实现的,后缀有 |
|
k******g 发帖数: 89 | 35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8)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Oct 30 20:39:49 2004), 站内
满语动词的形式还有很多,表示不同意义.汉语句子的语意基本全体现在副词的
运用上,而满语则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再往后讲动词就该时态了,我想往后拖拖
再说,先熟悉了各种词类词性,再谈句子和时态的问题.这次先来说说满语的形容
词.
满语的形容词没有性,数,格等性质.它们有些是固有的,天生的形容词,比如
sain(好), ice(新), amba(大)等等;还有些形容词是派生来的,比如前面讲过的
形动词,还有名词等也能通过变词缀充当形容词.
除了原级以外,满语的形容词还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其中比较级又分强化和弱化
两种.弱化是按照元音和谐律再词尾加kan,ken,kon,xvn,xun,liyan,liyen,si,
或者在词前加heni.比如
amba -> ambakan 大 -> 稍大
amba -> heni amba 大 -> 稍大 |
|
s***s 发帖数: 107 | 36 (1) 满语研究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
编辑出版: 满语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刊号: CN23-1014/H
联合征定代号: LD231014
创刊日期: 1985.11
出版周期: 半年刊
报刊版式: 16开144页
发行方式: 自办发行
订购方法,直接将钱款寄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府路74号227信箱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杨惠滨 收
邮编:150080
如果有其他要求和想法,欢迎来函。
E-MAIL:m***[email protected]
电话:0451-86609002 86609187"
(2) 满族文化
台湾的满族协会主办的刊物,有一些满语内容,可以在线看。
http://www.manchusoc.org.tw/contents/cover.htm
(3)满族研究
主办单位: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
编辑出版: 满族研究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 CN21-1028/C
联合征定代号: LD211028
创刊日期: 1985.5
出版周期: 季刊
订阅信息: http://www.gotoread.com/2002 |
|
N****r 发帖数: 507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ationalitie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gtpase (头上有天线的那个米饭), 信区: Nationalities
标 题: 东北话和北京话中满语词汇(转贴)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ue Oct 5 18:55:37 2004), 站内信件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at May 10 16:49:13 2003), 本站(ytht.n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rzxm 所发表 】
东北话和北京话中满语词汇(转贴)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
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我听过的最有
影响的满语词汇是“萨其马”,这是一种享誉世界的点心。不过中国南方人说的“萨其
马”都跟北京话里的音儿差得太远,而普通话里的“萨其马”和北京话的差距则体现在
轻声上(北京话里多轻声也是来自满语)。南方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跟新闻联播里说的
一样,很规矩的将三个字说出来。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 |
|
m********1 发帖数: 368 | 38 原贴题为“慈禧究竟懂不懂满语?”
http://www.anakv.org/Blog/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7120
“在德龄所著《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可以看出,慈禧的满语非常熟练,至少日常
满语会话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那么她懂不懂满文呢?
据德龄在其另外一本著作《我和慈禧太后》中的记载,慈禧太后满文知识少得可怜,甚
至到完全不认识的地步。当时朝廷上的奏折不少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慈禧只看汉
文,从不理睬满文部分。
因此慈禧是懂满语的,但不怎么认识满文。”
又見于同一論壇:
iletu 发表于 2007-10-30 15:32
清人笔记《啁啾漫记》中有如下记载:
清制,满蒙人员,凡遇谢恩请安,皆用清语。道光八年,盛京副都统常文回京,在隆宗门外谢恩,以汉语陈奏。宣宗大怒曰:“清语为满洲根本,若偶尔奏对,尚且不能,非忘本乎?”即命革职。
《清稗类钞》中也有这个记载:
宣宗重滿語
滿、蒙人員之謝恩、請安皆用滿語,乃定制也。道光戊子,盛京副都統常文回京,謝恩時,以漢語陳奏,宣宗怒其忘本,即命革職。
Synlex 发表于 2007-10-30 2...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2019 | 39 满文在中国其实并没有出现过完全的断层,北京满人中的少量知识分子直到民国初年
还保留着满语的读写能力(比如溥仪同学的满文老师伊克坦,不过我怀疑伊克坦同学
的汉文功底至少应该是翰林的水平,可惜小溥自称就学会了一句话),东三省的一些
农村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会说满语(显然他们活到现在的可能
性不大)。说来很可笑,当代中国以满语为母语的人群其实不是满族人而是察布查尔
的四万锡伯族,他们所说的锡伯语,在语言学家看来,其实同满语几乎完全相同,
但锡伯人并不是满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个人感觉,现在的的“学满文”关键源自一种民族情绪。。。小曾你是汉族,自然
可能暂时理解不了。。。但是如果你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是满族,你周围的汉
族人有多少是属于这两种类型的:一,要找“满洲鞑子”(刚才一个无聊的小愤青刚
在这个版提到了这个词)“报仇”,“血债血还”;二,不着急报仇,但是总是说什
么“满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化”,“满族已经消失了”,“你们被彻底同化啦,哈哈”。
假如你天天听到这两类话,而且你血管里流动的满族的血尚未被稀释到很稀薄的程
度,你能不产生重拾祖先的语言文化的 |
|
k******g 发帖数: 89 | 40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2)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Oct 23 17:15:36 2004), 站内
上次说到满语有6个元音字母,a e i o u v.除满语的元音字母还可以两个连写.
比如ai,oo等等,很多.三个连字母的只有ioi一个.这些连写的元音也常出现在单
词中.和英语等古老语言相比,满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出现比较晚,而且是为了
表达女真/满洲口语而创制的语言,所以绝大多数词汇都是读法和写法一致,怎么
写就怎么读.把每个字母的读音都发出来,然后连读就行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满文创制这400多年来,语言上多少还是有了些变化.个别的单词在写法的基础
上,读音略有变异.这个以后再说,目前我们还接触不到那样的词.
我考虑了一下,在水木这样的纯文本环境下只能教拉丁文转写,而没法涉及满文
字母,所以就不教字母写法什么的了.不过还是说一下特殊的地方,还有满文书
写的习惯.满文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字母不像英语,写在词头词中词尾都是一样
的写法. |
|
k******g 发帖数: 89 | 41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6)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Oct 27 14:23:05 2004), 站内
接着说满语里最活跃最复杂的动词.上次说满语动词多是有词干和后缀组成
的,这次就讲几个特例,就是bi,akv和joo.他们没有后缀,但是作为动词的语法
作用和其他动词一样.bi是"有"的意思,前加de则是"在"的意思.akv是"没有",
前面加de是"不在".joo是"不必","算了"的意思.
满语动词的否定也是通过akv这个词来表示的.它可以直接跟在动词后面,比如
i buda jembi akv.. (他不吃饭)
akv如果是接在动词其他形式后面,a就要脱落,变成-kv.这个在上一贴那堆词
的变形里已经出现过了.
还可以根据动词词根衍生出形动词和副动词.形动词和副动词应该是分别属于
形容词和副词的,不过他们又都兼有点动词的语意.
比如在动词词干下加ra, re, ro表示"...的": wesimbure jise (奏折)
在词干下加ha |
|
|
k******g 发帖数: 89 | 43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5)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Oct 26 13:24:26 2004), 站内
上次说到了名词,下面说动词.动词是满语里最活跃的词,有N多种变化,分别表示
不同的语气.动词的变化一般是体现在后缀的变化.满语的动词多由词干和后缀
两部分组成,动词原形的后缀一般是-mbi(这种动词在前几次已经见过不少了).
动词变换形态有规则和不规则的两种,规则的比如"写",arambi
原形 arambi (write)
命令式 ara (do write)
写着 arame (writing)
写了 araha (wrote)
写了之后 arafi (after writing)
将要写 arara (going to write)
不写 ararakv (do not wr |
|
k******g 发帖数: 89 | 44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7)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Oct 30 00:01:52 2004), 站内
今天继续贴这个,算是29号的.我建议今后每周就贴六天得了,剩下一天我偷懒一
下,大家也可以好好消化消化 :))
就着动词我们接着说句子结构吧~ 满语的动词有及物和不及物两种.及物动词一
般要宾语,比如前面我们举过N次的例子
bithe be hvlambi (读书)
这里的hvlambi就是及物动词,动作的对象也就是宾语是bithe.更复杂的情况是
类似汉语里类似双宾语的情况,比如"他教学生满文"这句."教"的是学生,而教的
内容是"满文".在满语里,这种情况下"满文"是宾语,而学生是教的对象,作为补
语出现:
i xabi de manju hergen be tacibumbi.. (他教学生满文)
这里xabi是学生的意思(写到这我才意识到xabi的读音和北京话骂人那句"SB"
非常像...汗~),manju hergen是满文的意思. |
|
k******g 发帖数: 89 | 45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9)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Nov 1 00:02:33 2004), 站内
今天说数词.满语的数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之分,这个和英语是一样的.基数词简
单说就是数字.下面是满语的数数儿...
1 emu 2 juwe 3 ilan 4 duin 5 sunja 6 ninggun
7 nadan 8 jakvn 9 uyun 10 juwan 11 juwan emu 12 juwan juwe
...... 20 orin 21 orin emu ...... 30 gvsin 40 dehi
50 susai 60 ninju 70 nadanju 80 jakvnju 90 uyunju 100 tanggv
101 tanggv emu ... 200 juwe tanggv 300 ilan tanggv |
|
k******g 发帖数: 89 | 46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10)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Nov 2 16:37:55 2004), 站内
上次是说数词,那就不得不说到日期的表示方法.满语日期的表示,一般是年用序数
词,而月和日用基数词.满语中日期是
aniya 年
biya 月
inenggi 日
比如"康熙三年"叫做elhe taifin i ilaci aniya.公元纪年也是这样,比如1999年
叫emu minggan uyun tanggv uyunju uyunci aniya.
月份上,一月(正月)和十一,十二月有特殊说法,其他月份都是直接用数字表示.比如
二月是juwe biya,五月是sunja biya.一月或正月叫做aniya biya,就是"年月"的意
思;十一月叫omxon biya;十二月叫jorgon biya.
日期表示上,一号到十号叫"初一"到"初十",而不是直接用数字,这个和古汉语的习惯
很像.表示"初"的是ice这个形容词,其本意是"新的 |
|
k******g 发帖数: 89 | 47 发信人: dreammh (☆梦幻☆0.934☆), 信区: ManchuCulture
标 题: 水木满语——每日一贴(11) by dreammh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Nov 2 16:38:54 2004), 站内
这次再谈一次词汇就把各种词类都说完了,后面可以说说句子了.(简单的单句其实在
前面讲动词和格助词的时候已经顺便说过了.)
前面说过了形容词,这里顺便提一下副词.满语的副词我感觉主要是好多需要干记的.
副词只起表述语意的作用,没有词的变形或者词缀的变化什么的.比如
jing (正在) teni (才) emgeri (已经) gaitai (突然) ineku (竟然)
满语的副词还有一些是后缀在句子最后的,叫后缀词.后缀词需要接在特定动词词缀的
后面.比如"刚刚才来"是jime jaka.这里jime是动词"来"jimbi的变体(动词词缀变化
表示不同词意是在第五贴里讲的),而jaka就是后缀副词,意思是"刚才",它只能跟在以
-me结尾的动词变形后面.这类词生背下来似乎也没什么用,所以这里就不列举了.还是
以后使用中慢慢熟悉吧 : |
|
f******k 发帖数: 5329 | 48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
“空
谈”
应该是 lei lei,比如“尽会瞎勒勒” “胡勒”
----胳肢(gé j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应该是 ge zhi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这个字北京话里读 tin |
|
k*****a 发帖数: 1518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marchmaro (虾仁豆腐),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北京话里的满语ZZ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hu Dec 25 18:15:59 2003) WWW-POST
现代普通话的定义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
法规范”。从这个定义来看,北京话跟普通话在语音上是有
差距的。
差距来源于现代北京话里满语的影响。满人学习汉语是一进
关就开始了,汉军八旗的主体是明朝的辽东人,他们的汉语
是满人学习的对象。辽东汉人的成分很复杂,有流放的犯人
,有来自全国的军队,汉军八旗的语言也是南腔北调。汉人
曹佳氏整了一套“红楼梦”就是例子,那里面的语言在今人
看来是四不像。它的语言特点就是一个杂来形容,不全像北
京话,也不像南方话,里面还夹杂了很多满语。不单语音上
怪怪的,语法也是。后世红学家们说红楼梦的语言别有韵味
,也就是说它不文不白,半通不通应该就是大都话,辽东话
,满人汉话,中原汉话的综合味道。
早期旗人话跟北京原有汉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