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潘承洞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n********g
发帖数: 6504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物】张益唐
文|杨宙
采访|杨宙 林秋铭 翟锦
编辑|金焰
摄影|尹夕远
盛情难却
一个天才在抵达人生的巅峰时刻之后,会发生什么?
央视节目录制的后台休息间,张益唐和妻子孙雅玲端正地挤坐在沙发上。张益唐谦和平
静,妻子笑得灿烂。
前一晚,他们在宾馆大吵了一架,为的是今天上台录节目,张益唐应该重点说哪些内容
。讲太多关于数学的研究,是妻子最无法忍受丈夫的一点。「你东西做得怎么样,不要
讲太多,简单点讲,中间你的磨难,每个人都爱听这些东西,磨难当中怎么坚持,后来
我得了什么奖。」据说吵得连宾馆经理都接到投诉前来敲门。
显然,张益唐没有赢过妻子。在被观众包围的圆形舞台上,张益唐一一按着妻子提出的
三大重点,有条有理地做完了演讲——起点、磨难与奖项。关于数学的部分,只用了两
段话匆匆带过。
妻子的话不无道理。作为国际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张益唐最重要且唯一的成就——
2013年「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过程,世界上只有少数数论学家能真正看懂。而在获得
成就以前,他过往58年人生的「传奇故事」倒是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一个北大的数学
天才,一个落魄的赛百味员工,一个50多岁籍籍无名的普通大学讲师,凭一篇论文一举
成...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2
潘承洞/彪兄弟也很牛,老张就是潘弟的学生,王小云是潘哥的学生。
Z**n
发帖数: 95
3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没有陈景润
据说, 当潘承洞听说陈景润用筛法证出了"1+2"后, 后悔不已, 将自己反锁在书房中,
两周后也证明了"1+2".
潘氏的名著"数论导引"其最后一章叫 "陈氏定理", 但是以潘自己的方法给出的。
Z**n
发帖数: 95
4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没有陈景润
传说和真实的确是有距离的, 但故事的主人公应当还是潘。 潘证明了 "1+5"和 "1+4".
[ 潘承洞学术评价]
专长于解析数论的研究,尤以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著名,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王元、陈
景润一起成为中国数论的代表。
其在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首先确定命题{1,C}中C的具体数值并证明命题{1,5}
和{1,4}成立,此为证明命题{1,3}和{1,2}打下基础。
h********y
发帖数: 2092
5
潘承洞是老张的师大爷。导师是潘成彪
s********e
发帖数: 29
6
ZZ 为山大和吉大曾经的校长展涛惋惜
校长, 婚姻, 吉大, 山东大学, 放荡形骸
?最近看到了一则消息,受前妻徐晓曼出现经济问题的影响,吉大校长展涛被免,出任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主任一职,副部级待遇取消,行政降半级。展涛37岁时出任山东大
学校长,2008年调任吉大校长。读书时曾与笔者有过接触,感觉他聪明、知性而且待人
和气,年少得志而没有放荡形骸。
他有3任妻子,分别是其导师潘承洞的女儿潘勤;留德归国的经济学博士徐晓曼;以及
山大医学院毕业的一个年轻医学女博士。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婚姻的不幸福为公众所知
,2008年,便有传言说展涛的第二次婚姻岌岌可危。为婚姻而困扰的展,终究没有摆脱
不幸婚姻的魔咒。
?期待展涛能够不受影响,短暂沉默后能够重新选择一所学校施展自己的研究才华或者
行政才华。
v*******l
发帖数: 5042
7

占: 元代表党组出席任免仪式,人事司副司长许涛宣布任命展涛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
任( 即行政降半级,降到正厅级). 百度了一下,发现展某人品不咋地啊,山大老校
长潘承洞把女儿嫁给了他,培养提拔了: 他当了校长,老人家病逝,他自己磁棒硬了,
就把原配修了,弄了个留的经济学博士当老婆,还把学校基建都承包给了这个新老婆,
就这人品,咋 还有人给唱赞歌呢? 接下来是猜想,可能冻疮事发,和济学博士老婆离
婚,想摆脱关系?结果耐不住寂寞,又取了个年轻医学博士,咋认识的呢?
靠!这老潘闺女的事是谣言!前妻的事确实是他降级的主要原因,上面其它的都不大靠
谱。
s*******w
发帖数: 2257
8
数学家丘成桐:大学教育会让中国科技至少倒退20年(图)
文章来源: 纵览中国 于 2015-05-24 13:59:16 -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
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
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
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8月6
日,数学大师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
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
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丘成桐却
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
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
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
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9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
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8月6日,数学大师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丘成桐却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得更多。”
他举例说明:哈佛大学理学院每年大约招收20名念理科的中国留学生。“这些都是中国最好的学生,多数来自北大这些名校。”但是从学习成绩来看...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5368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破解密码高手王小云教授简介
破解密码高手王小云教授简介
王小云教授,1966年生于山东诸城,1983年至1993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
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潘承洞。199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计划”,
2005年6月受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现为清华大学“长江学
者特聘教授”。
王小云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于2004年、2005年先后破解了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
安全系统的MD5和SHA-1两大密码算法,对于这项十几年来国际上首次成功破解
全球广泛使用的密码算法与标准的工作,整个国际密码学界为之震惊,密码学领域
最权威的两大刊物Eurocrypto与Crypto将2005年度最佳论文奖授予了这位中国女性,
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她获得由全国妇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协和欧莱雅
(中国)有限公司创立的,被誉为女性诺贝尔奖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MD5、SHA-1大厦轰然倒塌
在2004年8月之前,国际密码学界对王小云这个名字并不熟悉。2004年8月,
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5923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哥德巴赫猜想谈民主
我想问你是不是傻X,欧拉布朗研究的东西变成了你嘴里的上千万个不重要的猜想之一
,“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中间经历“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
到最后“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历时46年,近半个世纪研究才找到最核心部分,你就来定论谁更牛了,你最牛好吧?
s*****e
发帖数: 16824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哥德巴赫猜想谈民主
这叫难易性,连紧迫性都算不上。要说紧迫,歌德巴赫猜想比费马大定理紧迫多了,现
在谁能搞出来,很可能就是密码学的大突破,到时候所有机密全部成为废纸。看看中国
破解md5, sha的王小云就知道了,她导师就是搞哥德巴赫猜想的潘承洞。问题只是现在
谁拿哥德巴赫猜想都没办法。

前看来,哥德巴赫不是多么紧迫的问题,重要性远远比不上那两个,希望你能同意。
X******2
发帖数: 5859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数学系我老给排个名
以前的山大老夫只听说过潘承洞。
后来出了个彭实戈。
再后来王小云。
还有哪些比较出名的?
d******r
发帖数: 16947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数学系我老给排个名
山大数学从来还没牛到全国第二过,就一个潘承洞撑着。以前是北大,复旦和中科大。
现在南开数学系上来了。有三院士,北大6,复旦4。中科大现在是两个还是多少。
其他像西交大最近都上了一个。浙大南大淸华目前还没有?
s*****V
发帖数: 21731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彭实戈:金融数学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themat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saturnV (土星五号),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彭实戈:金融数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6 18:14:10 2015, 美东)
1968年,读高二的彭实戈下乡来到临沂县的小东岭村。耕地、插秧、除草、施肥、运石
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只要一摸起数学书,所有的劳顿会被一扫而光。
推荐上大学,彭实戈没能到朝思暮想的数学系,而是被分到了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
到禹城县广播站任技术员。他反复修改的论文《双曲复变函数》,几经辗转,终于到了
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张学铭教授手中。张教授立即向学校提出调他来山大工作。
国际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士比埃尔•路易•里昂斯评价说,
“彭的工作质量使我感到震惊,他显示了多种才能的罕见结合”。国际著名随机控制专
家、加拿大教授豪斯曼评价:“彭的‘一般随机最大值原理’是当今世界近10年来随机
控制理论的两个最重要贡献之一”。
彭实戈曾说,“即使没有获得现在的成就和荣誉,我是不是还会搞数学研究呢?回答是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http://hx.cnd.org/?p=110809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
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
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8月6
日,煤老板土豪姚兴腾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姚兴腾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
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
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姚兴腾却
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
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
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
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得更多。”
他举例说明:哈佛大学理学院每年大约招收20名念理科的中国留学... 阅读全帖
n****o
发帖数: 950
17
老蔡是潘承洞的博士生,怎么就文科生了?只不过他喜爱文学而已。老蔡是中国数学家
里现代诗写得最好的,是中国诗人里数学最好的,呵呵。
t**x
发帖数: 20965
18
张饴糖那么能背唐诗肯定不差的
是不能自己去爱是我的错不断电子化成本人


: 老蔡是潘承洞的博士生,怎么就文科生了?只不过他喜爱文学而已。老蔡
是中国
数学家

: 里现代诗写得最好的,是中国诗人里数学最好的,呵呵。

f**********d
发帖数: 4960
19
张的贡献更大吧,一己之力:
“a + b”问题的推进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w*******e
发帖数: 15912
20
《南方周末》: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第二个陈景润?
中国本土缺少数学大师
2002年8月20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一个大师云集的舞台。英国剑
桥大学的霍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纳什以及8位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纷纷登台论道。
但大师的云集也令东道主多少有些尴尬:中国本土缺少数学大师!
在这次数学家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田刚应邀作1小时大会报告
。这是历届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家第一次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是一项很高的荣誉
。但实际上,田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职教授,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完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份光彩并不属于中国本土的数学家。
20多年前,徐迟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成为家喻户晓
的数学明星。如今,一提起数学问题,公众很容易想到哥德巴赫猜想;一提起数学大师
,公众很容易想到陈景润。但是,在陈景润之后,中国似乎再也没有出现做出过重要开
创性工作的数学大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本土为什么没有第二个陈景润呢?
障碍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也许并不是...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1
丘成桐:这些会让中国科技至少倒退20年
黄全愈教育
9小时前 · 旅美教育学家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
2016-01-26 07:56来源: 和讯网
专家简介
丘成桐,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
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
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8月6
日,数学大师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
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
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丘成桐却
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
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
人...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341
22
【摘自维基百科】
1973年2月,陈景润完成了“1+2”的详细证明且改进了1966年的数值结果,并向数学所
业务处处长罗声雄汇报。罗声雄向中国科学院某王姓军代表汇报此事,两人到中关村88
号楼的斗室中动员他公开发表。王姓军代表回去后将陈景润的科研情况报告给了中国科
学院党组。几天后,主持中科院党组工作的武衡来到数学所,对数学所党委书记赵蔚山
说:“听说你们这里有个青年做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研究,却不敢将论文拿出来发表,
这很严重,为什么不敢拿出来?这么重要的研究成果应该直接向周总理汇报。”不久,
武衡在全院党员干部大会上说:“数学所有一位青年研究人员,做出了一项很重要的研
究成果,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973年4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杂志,公开发表了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
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接着,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简报
》第七期发表了题为《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成就》一文,概括地介绍了陈景润的这
项研究成果。中央某领导看了这份简报,要求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的论文写一份详细摘
要。1973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的“1+2...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64
23
王小云教授,1966年生于山东诸城,密码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
1983年至1993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199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计划”;2005年6月受聘为清
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8月,增
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初步候选人,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小云主要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 [1]
中文名 王小云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诸城 出生日期 1966年 职
业 博士 毕业院校 山东大学数学系 主要成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百名人才计划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荣誉表彰
3 社会任职
4 电视节目
5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编辑
1966年,王小云生于山东诸城。
198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诸城一中。
1983年至1993年,她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潘
承洞。
1987年,取...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6504
24
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
养和学风在下降 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风建
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8月6
日,数学大师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
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
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丘成桐却
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
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
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得更多。”
他举例说明:哈佛大学理学院每年大约招收20名念理科的中国留学生。“这些都是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5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受民国政府派遣
,赴美考察原子能科学。
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华罗庚在归国途经香港时写下的《致中国全体
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这句话在当
时的留学生中引起相当共鸣,余音绕梁,回荡至今。
如今,我看见:历史... 阅读全帖
m****h
发帖数: 769
26
俺也 google 了,
天哪,这帮人都在忙什么呀: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等会我小小儿子回家,让他在10分钟证明这些加法!
c*********d
发帖数: 9770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王丹红:1950年代华罗庚回国前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09:26:57 2017, 美东)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10
28
各高校1953年来培养院士(最新版 )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本科9人+硕士1人
科学院院士:胡英(1953) ,陈敏恒(1956) ,周俊(1958) ,朱道本(1965) ,
工程院院士:袁渭康(1957, 1962硕士) ,蒋士成(1957) ,顾真安(1958)
,杨胜利(1962) ,舒兴田(1964) ,
院系调整之后,北大,复旦受益最大,清华工科独霸,北京的八大学院也显了示力量。哈
工大,哈军工,中科大等一夜成名。科学院成为培养研究生的中坚力量。苏联为中国培养
大量人才,特别在军工。南大,交大,浙大等惨遭肢解,但自强不息,还是培养大量院士
。四大工学院中南工(东南) 最为出色。
北京大学(含北京医科大学):本科78人+硕士11人
两院院士:王选(1958) ,
科学院院士:周光召(1954硕士) ,吴杭生(1956硕士) ,徐至展(1966硕士)
,蒋有绪(1954) ,杨芙清(1955,1957硕士) ,戴汝为(1955) ,王世绩(1956) ,张焕乔
(1956) ,范海福(1956) ,潘承洞(1956, 1961硕士) ,丑纪范(1956) ,张宗烨(1
o****l
发帖数: 1910
w**l
发帖数: 91
30
呵呵,潘承洞那个傻货的学生,能好到哪去?
他除了年轻,没什么特别牛的地方。































m****a
发帖数: 394
31
if you mean 潘承洞 is a 傻货, i really can NOT agree with you. :(
l**o
发帖数: 50
32
He is our pride.

























m******r
发帖数: 262
33
re【 在 lloo (hiahia) 的大作中提到: 】
o****n
发帖数: 524
34
他研究做的没地说,可是校长当的不是那么好。 很奇怪啊,为什么都要院士灌那些破事
不能好好的做科研吗?

























w*******k
发帖数: 580
35
来自主题: SDU版 - 威海分校 - 新的时期(ZZ)
1978年由吴富恒出任校长,孙汉卿任校党委书记。 1984年调整领导班子,校长吴富恒退
居二线,邓从豪出任校长,戈平主持校党委的工作。这时期,经原教育部批准。 1984年
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威海,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1987年,校长邓从豪退居二线,
由潘承洞任校长。1986年徐豫龙出任校党委书记。1988年,陈之安任党委书记。1996年,
曾繁仁教授出任校党委书记。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事业有长足发展,在学
科建设方面,在注重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了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由1978年24
个专业,发展到1997年14个学院,45个系(教
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57个硕士点,17个博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2个国家重点
学科,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教
委部门开放实验 室。1个国家科委技术推广中心,3个山东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大
学设有出版社,建成了综合档案馆和博物馆,设立了附属中小学和校医院。有教职工4500
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20万册,出版有《
文史哲》
w*******k
发帖数: 580
36
来自主题: SDU版 - 威海分校 - 新的时期(ZZ)
是哈是哈,闹好也是百年老校嘛

恒退
1984年
线,
由潘承洞任校长。1986年徐豫龙出任校党委书记。1988年,陈之安任党委书记。1996年,
在学
科建设方面,在注重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了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由1978年24
重点
家教
东大
4500
有《
J********3
发帖数: 3151
37
2011年3月22日上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教育部副部长杜占
元代表党组出席任免仪式,人事司副司长许涛宣布任命展涛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即行政降半级,降到正厅级).
百度了一下,发现展某人品不咋地啊,山大老校长潘承洞把女儿嫁给了他,培养提拔了
他当了校长,老人家病逝,他自己磁棒硬了,就把原配修了,弄了个留的经济学博士当
老婆,还把学校基建都承包给了这个新老婆,就这人品,咋 还有人给唱赞歌呢?
接下来是猜想,可能冻疮事发,和济学博士老婆离婚,想摆脱关系?结果耐不住寂寞,
又取了个年轻医学博士,咋认识的呢?
h*****3
发帖数: 319
38
国内这种愚民教育、党化教育培养出来的,都不会有现代观念,不是教育家,而是官僚
。潘承洞也包括在内,没法和吴富恒比较。
华岗的悲剧在于不像党棍。党需要百分之百的党棍、打手,而华还有点知识分子的气味
,就不容于党了。
总之,都是奴才培训基地。
J********3
发帖数: 3151
39
2011年3月22日上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教育部副部长杜占
元代表党组出席任免仪式,人事司副司长许涛宣布任命展涛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即行政降半级,降到正厅级).
百度了一下,发现展某人品不咋地啊,山大老校长潘承洞把女儿嫁给了他,培养提拔了
他当了校长,老人家病逝,他自己磁棒硬了,就把原配修了,弄了个留的经济学博士当
老婆,还把学校基建都承包给了这个新老婆,就这人品,咋 还有人给唱赞歌呢?
接下来是猜想,可能冻疮事发,和济学博士老婆离婚,想摆脱关系?结果耐不住寂寞,
又取了个年轻医学博士,咋认识的呢?
h*****3
发帖数: 319
40
国内这种愚民教育、党化教育培养出来的,都不会有现代观念,不是教育家,而是官僚
。潘承洞也包括在内,没法和吴富恒比较。
华岗的悲剧在于不像党棍。党需要百分之百的党棍、打手,而华还有点知识分子的气味
,就不容于党了。
总之,都是奴才培训基地。
a*********3
发帖数: 660
41
来自主题: SDU版 - 山东大学杰出校友
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董事长——蒋洁敏(中央委员)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项怀诚 1960年7月山东大学中文系
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秘书长,原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建国 1970年山东大学中文系
毕业
原江苏省省长——季允石 1964-1969年山东大学物理系本科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央候补委员——刘振亚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无线电专业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 1963年毕业于山大内燃机系   马建堂:国家统计局局长,
1978-1982年山东大学经济系本科
李从军: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兼党组书记(正部长级)1982-198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
博士,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
陈建国:中央委员,宁夏自治区书记,1982年山东大学经济系
杨衍银:中央委员,1982年山东大学经济系毕业
王文章:现任文化部副部长:197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尹力:现任卫生部副部长:1980-1988年原山东医科大学本科,...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1177
42
来自主题: SDU版 - 山大完了
总不能死了两个院士也是徐的责任吧?什么重点实验室,看看山大的底子,总不能从天
上掉下来吧? 山大现在需要的是厚积,以后才能薄发,徐建新校区就是这个目的。对
他来说这种事情就是费力不讨好,桃子成熟的时候他肯定离任了。徐要是真正的政客就
不会建青岛校区了,山东省一定很恼火。
很多理科生自我感觉良好,碰到文科生好像高人一等。其实学而优则仕,很多学而优的
理科生由于专业所限,自己的专业懂一点,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不适合做管理层。
潘承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m***c
发帖数: 1177
43
来自主题: SDU版 - 山大完了
总不能死了两个院士也是徐的责任吧?什么重点实验室,看看山大的底子,总不能从天
上掉下来吧? 山大现在需要的是厚积,以后才能薄发,徐建新校区就是这个目的。对
他来说这种事情就是费力不讨好,桃子成熟的时候他肯定离任了。徐要是真正的政客就
不会建青岛校区了,山东省一定很恼火。
很多理科生自我感觉良好,碰到文科生好像高人一等。其实学而优则仕,很多学而优的
理科生由于专业所限,自己的专业懂一点,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不适合做管理层。
潘承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S*****n
发帖数: 6055
44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2011年中国失去了15位院士(zz)
邓丛豪 潘承洞 蒋民华?
Z**n
发帖数: 95
45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被陈景润害死的数学家 (转载)
王元是开拓者, 应当是懂得的 。陈是后来者, 将潘承洞们曾倾向地认为筛法已到尽头
不可行, 变为可行。
"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王元首先将解析数论中的筛法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并
证明了命题“3+4”,1957年又证明了“2+3”。"
I*****c
发帖数: 20
46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没有陈景润
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疑问
陈景润的成果是1966年取得的,论文发表是1973年
潘承洞大约是1978年后发现了一个素数分布的均值定理给出了陈定理的简化证明
从知道陈定理到能做出简化证明历时还是很久的
不太可能是听说之后两周就能搞定的
s*****V
发帖数: 21731
47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彭实戈:金融数学家
1968年,读高二的彭实戈下乡来到临沂县的小东岭村。耕地、插秧、除草、施肥、运石
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只要一摸起数学书,所有的劳顿会被一扫而光。
推荐上大学,彭实戈没能到朝思暮想的数学系,而是被分到了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
到禹城县广播站任技术员。他反复修改的论文《双曲复变函数》,几经辗转,终于到了
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张学铭教授手中。张教授立即向学校提出调他来山大工作。
国际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士比埃尔•路易•里昂斯评价说,
“彭的工作质量使我感到震惊,他显示了多种才能的罕见结合”。国际著名随机控制专
家、加拿大教授豪斯曼评价:“彭的‘一般随机最大值原理’是当今世界近10年来随机
控制理论的两个最重要贡献之一”。
彭实戈曾说,“即使没有获得现在的成就和荣誉,我是不是还会搞数学研究呢?回答是
肯定的。爱好就是爱好,它是没有条件的。”
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诞生
在很多人眼里,由数字、公式、图形、符号组成的数学世界,单调乏味,刻板枯燥。而
彭实戈却这样说:“在我的眼中,数学是美的。当一道神秘的大门在你面前打开的时候
,一切突然变得那样清晰、透明和自...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310
48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张益唐和陈景润谁更厉害? (转载)
陈景润和张亿唐的相同点在于都在ICM上做了45分钟报告。(陈可能受邀没去,张似乎
最后变成“特别报告”?记不清楚了。)不同点在于,张要做报告,Goldstone,Pintz
,Yıldırım都觉得自己也的贡献也值一个报告,不然不公平。(实际
上他们确实也和张亿唐一起受邀了。)陈要做报告,无论中国的王元,潘承洞,华罗庚
,还是苏联以及西方的各路同行,没人说自己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也有资格做报告。
这样看来,张不如陈。
m***c
发帖数: 1177
49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首批数学博导
首批数学博导
北京大学 基础数学 丁石孙 庄圻泰 江泽涵 吴光磊 段学复 聂灵沼 等15人
北京工业学院 应用数学 孙树本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数学 王世强 刘绍学 孙永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严士健
南开大学 基础数学 严志达 周学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王梓坤 胡国定
吉林大学 基础数学 王柔怀 江泽坚 谢邦杰
计算数学 徐利治
复旦大学 基础数学 苏步青等7人
应用数学 苏步青
华东师范大学 基础数学 曹锡华
南京大学 基础数学 叶彦谦 ... 阅读全帖
YX
发帖数: 21
50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王渝生
1973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33.5.22—1996.3.19)发表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2)的全部详细证明,在世界同类问题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
位,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的一个数学命题———任何一个
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200多年来,它引起了许多
数学家的求索,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才开始有了进展。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
古老的筛法,证明了大偶数可表为两个素因子都不超过9个的数之和(9+9);1924年(7
+7)被证明;到1956年(3+3)已被证明。1958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另
一方面,有人从1948年起考虑(1+C),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王元
证明了(1+4);1965年有人证明了(1+3)。陈景润于1966年发表了(1+2)的证明提
要,1973年发表了详细证明的全文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
陈景润在证明(1+2)中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提出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