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率部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3
发帖数: 149
1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简称四野)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战将最齐备的铁
血雄师。从零下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
华北、华中、华南战场。那么,四野究竟有哪些将领称得上是 “悍将”?
刘亚楼
刘亚楼(1910~1965),福建省武平县人。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
参谋长,第四野战军14兵团司令员。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发起平津战役。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长官陈
长捷指挥的62军、86军等10个师,共13万人,以“大天津堡垒化”自居。我军担任天津
前线司令员的刘亚楼认为,如果能把敌军的主力调到城北,造成中心地带兵力空虚,从
东西方向把天津拦腰折断,解放天津就轻而易举了。但狡诈的陈长捷也非等闲之辈,不
会轻易上当。刘亚楼思前想后,设了一计。他先将大口径的火炮、坦克和装甲车全部调
到城北,作出从城北强攻的架势。陈生性多疑,命令手下组成“工商联合代表团”,以
谈判的名义前往天津西郊的杨柳青,刺探我军的主攻方向。刘亚楼将计就计,让参谋通
知对方说,刘亚楼正在路上,25分钟后赶到。事实上,刘亚楼的司令部就设在杨柳青,
他就坐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
贵州天主教资料
第一章天主教传入及活动
天主教(Catholicism)亦称“公教”、“罗马公教”,明末传入贵州。截至2000
年12月,全省有开放教堂66座。有主教1人,神父20人,修女22人,教徒9万多人。
第一节天主教传入贵州
明万历三年(1575年),罗马教皇额我略十三世将中国列入传教区域时,将贵州划
归澳门教区管辖。在西方传教士进入贵州之前,贵州已有天主教活动。明永历帝的太后
、太子、重臣、婢女中信教者以百计。传教士瞿纱微等曾在朝廷任职,永历朝廷还与罗
马教廷有交往。清初,永历朝廷退至安龙,天主教亦被带入该地。贵阳陆某教徒,原住
江西,因信教发配至贵州后,仍时常宣传教义并去重庆法国传教士处受洗。思南府王某
,其先祖在京信奉天主教,回乡后世代承袭其信仰,又因王某与孙家开亲,孙家也因此
信教。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法国方济各·巴侣(Francois·Pallu 巴黎外方传教会
创始人)任东京(今越南北部)代牧(即罗马教廷直接指定的主教),并为中国南方数
省的“宗座总理”(教皇指派的负责人),贵州即属其管辖。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罗马教廷划出中国北京、南京、澳门三...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曾有两支,首创于1927年,当时何应钦将福建民军改编为新编第
一军,辖第一师,师长吕渭生;第二师,师长郭凤鸣;第一独立师,师长卢兴邦,及独
立旅、团等部。该军编成后隶属东路军,留驻福建。是年10月蒋光鼐、蔡廷锴率第十一
军入闽,将该军解散。现在历史上提到新一军都是以第二支为主。
历史沿革
新一军远征印度
新一军最初由国民革命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组成。新三十八师在国民党军中是一
支非同寻常的部队,它的前身是1932年组建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税警总团的装
备在国民党军中堪称一流: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从枪支、火炮、车辆到电台、电话、望
远镜以至罐头食品、蚊帐、被褥,都印有USA标记;部队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除了那
身灰布军装和瓷制的青天白日帽徽是中国货外,其余一律是“美国造”。该部队官兵的
素质远远高于一般的国民党军,营以上的军官大多是英美军校的留学生,外语说得比中
国话还流利,士兵也大都是有文化的学生兵,再加上这支部队薪水高、伙食好、训练有
素,因此其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淞沪抗战中,税警总团在唐桥站和苏州河刘家宅一带与日军第九、第三师团血战1个...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aeehh (提心吊胆),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军阀到汉奸到解放军中将军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4 21:31:39 2015, 美东)
吴化文有四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是军统特务,三姨太是中共地下间谍。解放后带着四个
老婆和众多儿女入住“人间天堂”杭州西湖边,1962年在上海病故,连文化大革命也没
能整治到他。你说传奇不传奇?
吴化文,16岁离家出走,被军阀冯玉祥保送进军校,提拔当军官,结果他叛变了这位恩
人,投靠韩复榘当了国军。国军当得很郁闷,于是改当汉奸。汉奸当不下去了又回过头
来当国军。当国军老挨共军的打,于是脚踏两只船,在国共两党之间凭借自己的聪明和
实力也算游刃有余,最终在其恩师冯玉祥的指点下,弃暗投明成了解放军。
此公说叛变就叛变,说投敌就投敌,半点不含糊,从来不拖泥带水。不管是当军阀、当
国军、当汉奸、再当国军、最后当解放军,他老兄都干得不错,总有出彩的时候。
百万雄师过大江,他的“雄师”横扫南京外围(三浦)之敌后,第一个占领南京,把红
旗历史性地插上了“总统府”...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青山埋骨,北疆扬威:1946年中苏外蒙古战争揭秘(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1 20:21:55 2011, 美东)
国军战史- 青山埋骨,北疆扬威:1946年中苏外蒙古战争揭秘
前言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有太多的历史事件、有太多的英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遗落在
了史书和后人的记忆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不完整的历史。
提到祖国的统一大业,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立即说出一个词:台湾。
但是,仅仅是台湾么?
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库页岛?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外兴安岭?有多少人能够想起藏南?有多
少人能够想起南海诸岛?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片诞生了成吉思汗,
诞生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领土?
又有多少人知道,抗战胜利并不是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结束,而是反抗另一个国家的前
奏?
又有多少人知道,1946年初,国民政府在外蒙古,同苏联侵略者那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6
第67军
1937年8月下旬,吴克仁满怀报国之志昂然请缨,率67军奔赴华北前线的河北大
城,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9月1日,日军第6师团在
飞机、重炮掩护下,猛攻67军的大城防线。吴克仁指挥全军与敌血战十日,日军屡遭
重挫无法前进。当日军增派二十余艘汽艇,载有山炮、机枪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袭时,
又被67军预先埋伏在姚马渡的部队兜头猛击,第一艘汽艇首先被击沉,后续敌艇也被
分段截击。日军船队虽凭借重火器反扑,又派飞机助战,但在67军沉重打击下,终于
溃不成军,被击沉汽艇五艘,毙伤三四百人后狼狈逃窜。日军恼羞成怒,又调集二十余
门火炮、五架飞机,出动三千余人,于20日再次猛攻67军正面。吴克仁亲临前线,
指挥御敌,敌我双方竟至演成肉搏。67军官兵终以重大牺牲压倒敌焰,粉碎了日军强
大攻势。大城防线鏖战月余,67军以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重挫敌锋,歼敌数千,并阻
扼敌军南犯,掩护了友军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长官部的通电嘉奖。
1937年10月底,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处于不利地位,蒋介石急从华北战场抽调第6
7军南下增援。11月5日,67军临危受命,协同第43军郭汝栋部“抢占松江...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7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shshzt0094.html
为胡宗南上将讨公道-严正驳斥张戎对胡宗南上将的诬蔑诽谤( 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四月
一日 )
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在台校友 撰稿
据报导,华裔英人张戎女士所著《毛泽东传》,已在美、日出版,其中文版将于今
年四月杪在台发行。因该书中一节描述胡宗南上将是「共产党卧底的间谍」(Red
Sleeper),引述谬误,荒谬至极,扭曲事实,有恶意诬蔑、诽谤、侮辱国家忠良之嫌,
损害胡宗南上将一生对国家忠诚、忠贞、牺牲奉献的功勋名节,引起胡宗南上将的长子
胡为真(现任中华民国驻新加坡代表)抗议,要求张戎删去该书中有关胡宗南上将的一节
,经多次协商,张戎坚持不肯删除。讯息传到台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王曲联谊
会(以下简称七分校王曲联谊会),经会长孔令晟将军(15期)召集部份会员研讨后,即率
副会长周锺颀将军(16期)及会员孟兴华将军(19期),携带有关胡宗南上将的生平事迹、
历史、战史等资料,于去年(94)年十月十日上午十时访晤台北市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
荣文先生,向该王举证陈述胡宗南上将从小学教员...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偶尔得闲:漫话高句丽
叫渤海国是因为被唐朝封为渤海郡王。
唐朝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在渤海郡定居过。
渤海国初名震国,为大祚荣袭其父的唐朝封爵“震国公”[1]。而关于“震”的含义说
法不一,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认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1][2],震是东方之卦,因此以地处
东方而以震为国号[3][4]。
朝鲜学者朴时亨所著渤海史则认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5],但武则天封“震国公”
用威震四方之意几乎不可能[1]。
粟末(松花,这两个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时代的音译)被高句丽打败后,不愿臣服于
高句丽的8个粟末部落,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逃往辽河以西,投奔隋朝,被当时的隋
文帝安置于幽州昌平一带(渤海郡)。
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粟末靺鞨人也参加了对高句丽的征战,带路党。
后来又给唐朝带路。
高句丽灭亡后,此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
丹、奚、等部民,唐朝又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就是投降了高句丽的粟末靺鞨
部落)徙居辽西营州。
渤海高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当时即为部落酋长)就在这部分粟末靺鞨人当中。乞
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迁到营州到公元698年大祚荣率部众重新迁回“粟末故地”期间...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284
9
1。蔡申熙(1905-1932)
原名蔡升熙,字旭初,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春入广州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期间,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军阀陈炯明叛乱、军阀杨希闵叛乱的战斗,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晋升为营长、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后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转战各地,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
2。方志敏(1899——1935)
江西弋阳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协委员长,主持省农协全面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潜回家乡,与黄道、邵式平发动了弋横农民暴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此后历任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3。段德昌(1904——1933)
字裕厚,湖南省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转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湖区、平原游... 阅读全帖
E**********l
发帖数: 264
10
《加勒比海盗III: 世界的尽头》里,九大海盗王中有一名中国女性,叫秦氏。西方人
对於这位中国女海盗的认识,大抵来自阿根廷大师级小说家Jorge Luis Borges 的短篇
小说《女海盗秦寡妇》。Jorge Luis Borges 这篇短篇小说则是根据 Philip Gosse 的
The History of Piracy 里有关中国女海盗秦氏所改写的。事实上,这位中国女海盗
确有其人,但她不姓秦 (多半是西方人将 Cheng 听错或写错成 Ching),她所领导的海
盗舰队最鼎盛时期达一千多艘,海盗帮众多至七八万名。在海盗世界史上应该是除了郑
芝龙之外,势力最庞大的一支。她本姓石,乳名香姑,原是名粤妓,嫁给海盗头子郑一
,以郑一嫂之名传世。
浪平波在
有明一代,海盗猖獗百余年。东南海盗之兴起,实与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有直接关
系。东南沿海的粤、闽、浙的百姓自汉唐以来就一直进行著海上贸易。在朝廷的严刑峻
法下,这些从事海上贸易者就成了非法之徒。再则,十六至十七世纪 西方殖民主义者
的东来,其本身就是十足的海盗。如葡萄牙人、荷兰人依仗炮船舰队的武力,经常劫掠
航行南洋的中国商船,...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74
11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文即位,次年改元建文
,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
这位皇帝少年执政,在位四年,被四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闹出了长达三年的“靖难之
役”,最终兵败丢皇位,从此下落不明。在明朝十七位帝王中,属于命运悲惨的一个。
但在《明史》等官方史书中,对这位失败的帝王,评价却极其高,《明史》说他“天资
仁厚”“亲贤好学”,也就是说是个品格厚道,任用贤臣,且刻苦学习的好皇帝。更认
为他在位期间,革除了诸多朱元璋时代的弊政,深得天下人心。
而细看他登基后做的事情,这样的评价,也确实有道理,他治国的最大成就,就是“建
文新政”,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先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赦免朱元璋执政时期,
各类案件的受株连官员,平反其中的无辜人员。同时一改朱元璋时代重武轻文的政治习
惯,大力卓拔文臣,走“文治”的路线。六部尚书的官职,也从原先的二品提拔到一品
,他所建立的执政团队,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臣子,更是后来明朝内阁制度的雏
形。同时还大力修订《大明律》,删除其中诸多苛刻条令,全国范围内大规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作者:
徐泽荣
大陆官修党史向持以下观点:红军时期武器装备非常简陋,主要武器是步枪、机枪、手
榴弹和少量小口径火炮,某些部队中还使用部分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作战。子弹严重不
足,作战之时,往往每个战士临战只有几发子弹。红军时期武器装备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取之于敌,二是农民自卫队带着武器参加红军或收编地方武装,三是建立小型兵工
厂制配少量枪支,复装有限子弹。在最早期,红军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弹药几乎完全取之
于作战缴获,全靠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供应。当打胜仗了,队伍壮大了,所拥有
的武器装备数量就会多一些;而当受到敌人围剿而没有取得胜利时,就会损失一定数量
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当红军进行长征之时,为了轻装简行,许多不便携带的重型武器沿
途被迫放弃。到达陕北之时仅剩下些轻武器。真相是否如此?
1927年国方宁汉合流之后,中共“八·七会议”之前,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特使罗易、中
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武汉政府(跨党)农业部部长谭平山,曾在武汉召开一次三人秘
密会议。会上,谭氏力主鄂湘赣三省工农革命群众,跟随中共秘掌军队返回广东,和当
地工农革命群众一道再组新军,重作北伐,夺取政权,一统天下,因为——...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13
九一八事变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胜其实是宋哲元将军和他的大刀片所创造的,现在却
很少有人提起!但是他的抗日功绩却是不能被随意抹杀的,更让我震撼和敬佩的是他和张
自忠将军在1935年华北事变中,即使被国民党中的亲日派所利用,成为事变中的替罪羊,
成为举国声讨的"准汉奸".受了这麽大的委屈,差点落得袁崇焕的下场!这样的大起大落,
并没有让他们破罐子破摔,而是更加奋起,最后,一个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一个舍身
取义,战死疆场,悲哉!壮哉!以下就是关于宋哲元将军的生平,关于他所创造的大刀队的
传奇故事,愿与大家分享!谢谢!!!
宋哲元将军(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1908年,二十三岁的宋哲元
开始长达三十三年的戎马生涯。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
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春,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东三省后,向关内进犯,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
”的序幕。宋哲元奉命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峪一带抗击日军。由于
二十九军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宋将军命人为每个士兵打造一把锋利的大刀,并配教练
进行指导操练,使不...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青山埋骨,北疆扬威:1946年中苏外蒙古战争揭秘(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1 20:21:55 2011, 美东)
国军战史- 青山埋骨,北疆扬威:1946年中苏外蒙古战争揭秘
前言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有太多的历史事件、有太多的英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遗落在
了史书和后人的记忆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不完整的历史。
提到祖国的统一大业,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立即说出一个词:台湾。
但是,仅仅是台湾么?
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库页岛?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外兴安岭?有多少人能够想起藏南?有多
少人能够想起南海诸岛?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片诞生了成吉思汗,
诞生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领土?
又有多少人知道,抗战胜利并不是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结束,而是反抗另一个国家的前
奏?
又有多少人知道,1946年初,国民政府在外蒙古,同苏联侵略者那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也谈灵甫将军。

比张灵普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在不久之后的临朐南麻战役中,黄曾拼死增援,但黄部在此战中的表现并未能冠全军,
当时黄国梁的64师刘镇湘部同样有很好表现。
胶东扫荡成为黄军事生涯上一个亮点,当时25师佔據胶东,胶东共军几乎没有与之抗衡
的能力。当时25师和64师等齐头并进,重创了胶东解放军。但时因国军在中原战场失利
,蒋不待25军将胶东扫荡完毕,即调往中原,此后25军与刘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
表现,战功显赫。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之黄泛区中原大捷,是黄军事生涯的顶点。在解放军豫东战役
第三阶段中,黄部本来用于增援兖州,当黄部奇兵突至时,粟裕毫无准备,结果将所围
国军放出,但粟裕旋即集中兵力猛攻黄部,黄部在连日血战之下阵地已近崩溃。黄百韬
在帝丘店地区亲自率2营部队在4辆坦克掩护下苦戰八晝夜,親率戰車救援第72軍,以兵
团司令官身份反守为攻逆袭,黄百韬负伤仍死战不退,创造了国军战史上兵团司令带队
冲锋之唯一战例。他的参谋长死劝也未拦住他,面对绝对优势华野部队,黄百韬部伤亡
重大,团长李景春也重伤倒地,黄本人受伤,仍大呼口号,死战不退,部队受兵团司令
官激励鼓舞,拼死猛冲猛打,一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胡琏:古宁头作战经过
三、第十二兵团之简史及在当时之行动
第十二兵团乃是领袖蒋公所手创,黄埔革命军基本武力之一部。其前身为十一师、
十八军,曾于历次革命战争中建立赫赫殊勋。尤其江西剿匪时代,在副总统陈公直接指
挥下与奸共朱毛长期而又激烈搏斗,形成当时剿匪之主力,终且将之击溃。(毛周两奸
匪曾于困处延安时,痛定思痛之余,公开承认‘为陈辞修将军所部击败’。)抗战胜利
后,十八军整编为十一师。民国三十五年秋,重又驰入剿共战场,先后与刘伯诚,陈毅
等股匪军战斗于苏鲁豫皖各省,以寡敌众,每战必胜。尤以鲁中、鲁西各役,使两匪为
之胆寒,而都避其锋。民国三十七年秋,改编为十二兵团,临阵易将,量多质杂,(民
国三十六年底,十一师升为整编十八军,辖第十及第十一两师,师各三旅九团,整编为
十八军升为兵团后,十四及八十五两师加入,同时亦易名为军,旅升为师,军仍三师九
团。)同年冬败于宿县蒙城间。三十八年二月改为第二编练司令部,收容所得,仅八千
余人。所辖番号为第十军、十八军、及六十七军(刘廉一)人械两空,气势萧瑟。其时
中枢无主,方镇率多自谋,各省亦不奉徵兵供粮之上命。琏为编练司令,奔走无门,谋
求无成,不得已乃于二月底率部入赣...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529
17
李作鹏的四十三军登上海南岛也就两个团而已, 还敢吹嘘自己的功劳(
海南岛战役自己最得意之战)?李作鹏对战役显然准备不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4%BD%9C%E9%B9%8F
得意之战
李作鹏率第四十三军参加解放广东的一系列战役之后,又继续南下,直达雷州半岛。接
着,便按上级命令,准备渡海,解放海南岛。
当时,第四十三军是第四野战军“王牌军”,林彪对之十分器重,林彪亲自“点将”:
让李作鹏率第四十三军、韩先楚率第四十军,打直捣天涯的最后一仗。林彪还于1949年
11月13日直接向李作鹏下令:四十三军三个师全部,速向罗定一带推进。
李作鹏领受任务后,率部向雷州半岛推进。第四十三军所属一二九师连克容县、北流,
歼敌十一兵团兵团部和敌第五十八军一部共4000多人。第二天,攻占郁林,歼敌一个师
部加两个团。不久,第四十三军打胜广西战役之后,与第四十军一同开赴雷州半岛。
李作鹏率第四十三军开至雷州半岛后,他亲自到海边去看地形,看海潮起伏的情况,检
查渡海工具和武器装备准备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第四十三军做好了渡海解放海南岛的
准备工作。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昌起义前后
"笑话,说我不敢独自去九江,是荒谬的!" 张发奎说这话的时候, 任国民革命军第二
方面军总指挥, 当时是1927年炎热的夏天. 张发奎不但要去九江, 还要去南昌. 在南昌
有一批党人军人, 一得知张发奎要来, 一个大的行动只得提前发动. "今晚要缴反革命
的枪!" 属于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建制下的第十一军及第二十军, 会合第三军军官教导团
在这年8月1日的前夜, 向南昌守军发起进攻,经过多个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是为
《八一起义》, 《八一》军徽, 《八一》军旗将是一支革命军队的象征. 张发奎从九江
赶去德安, 一边说, "我什么也不怕!", 一边叫上俄国顾问坐上了一部守车,由机车驱
动开往德安。到了德安, 有"奇怪的枪响"迎接张总指挥, 且机车被劫持, 张发奎只好跳
车了, 去不了南昌. 南昌起义的党人军人, 许多是张发奎的部下, 战友, 朋友甚至是同
乡"兄弟". 他们对张发奎的感情和看法是复杂的, 拉张发奎参加"起义", 随张总指挥打
回广东, 没有争论出结果. 只是在南昌起义后, 打起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旗号.
张发奎跳车后, "步行踏着南浔铁路一条一条枕木踅回九江", 心...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19
国军战史- 青山埋骨,北疆扬威:1946年中苏外蒙古战争揭秘
前言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有太多的历史事件、有太多的英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遗落在
了史书和后人的记忆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不完整的历史。
提到祖国的统一大业,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立即说出一个词:台湾。
但是,仅仅是台湾么?
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库页岛?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外兴安岭?有多少人能够想起藏南?有多
少人能够想起南海诸岛?有多少人能够想起,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片诞生了成吉思汗,
诞生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领土?
又有多少人知道,抗战胜利并不是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结束,而是反抗另一个国家的前
奏?
又有多少人知道,1946年初,国民政府在外蒙古,同苏联侵略者那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
考据这段历史,写作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表明某种立场,只是为了揭开尘封的真相。
毕竟,我们已经遗忘太多。
毕竟,我们不能遗忘更多。
密谋与友谊:中国军人在库尔斯克
虽然苏联政府未派代表参加1943年初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但是斯大林对苏联在远东的利
益始终保持关注,克里姆林宫与美英政府的私下交易从未中断。...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0
每次被拍砖了,就捂着一头包哭天抢地,到处上访告状。
可每次不都是你们主动来当沙袋吗,哈哈哈哈哈
来,老毛轮喝了做个,看看这个,匪军留用日军打国军的自供状:
信手拈来就能拍你们这帮不学无术的东西,哈哈哈哈
【支队全部是日式装备,火力比较强,每个班有一挺轻机枪。支队机炮中队有四门九二
步兵炮,由11名参加我军的原日军炮兵操作。】
铁岭文史资料第五辑  回民支队与铁岭
熊志习 周慧轩
在抗日战争中,以马本斋为司令员的"回民支队"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著名
回民抗日武装。他们在广袤的冀中平原上所创建的光辉业绩更随着《回民支队》电影的
问世而蜚声全国,众口皆碑。然而,对于这支英雄部队的一部分,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曾经挺进东北,并转战在辽北地区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东北军团长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省献县)组织回民义勇队,同日本侵
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1939年秋,以马本斋为司令
员的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马本斋
为回民支队司令员。随后,马本斋率部转战于冀中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日
伪军...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去台国军回忆战败原因:一个共军能打81个国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15:32:21 2012, 美东)
本会战,自叁十七年十一月六日开始,至叁十八年一月十日终止,历经六十六日,共军
约有四十馀万人死伤,国军亦死伤叁十馀万人,按两军参加战鬥人数计,共军约损耗百
分之五十七,但其能适时适地得到整补,故仍保有相当战力;国军则损耗百分之七十九
,且武器、装备、物资全部损耗,战力尽失。
综上所述,一个短短两个月的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员一百一十馀万人中,死伤人数竟达
七十馀万,真是数百年来所未有。再加上当地区人民所遭受生命财产的蹂躏损失,实是
我大中华民族对日本军阀八年抗战以外的一场大浩劫,深感痛心。
第二项 我对徐蚌会战的看法与感想
一、就国军言,无论武器、装备、物资都远胜共军,且有空军全力协同,却战不过共军
,且为其全部消灭,原因为何?
㈠战略错误和战术僵化。国军於济南失守後,即采用所谓「内线作战」,亦即「守势作
战」,退守...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2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3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豫西,土匪蜂起,历经演变,还生出了镇嵩军这个时代畸形儿。
趟将是豫西土匪对自己的称谓,所谓“趟”指趟水过河,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混一日
是一日的意思。“趟”字过去是左足右堂,可惜后来简化字把这个形意俱嘉的字统统简
化为“趟”了。土匪自己封自己为趟将,当地老百姓可没那么客气,无论你是“大将军
”也好,“大都督”也罢,一律称其为“杆”,闹土匪就是“起杆”,土匪老大就是“
大架杆”,二头目就是“二架杆”。这个杆字是平声发音,这样才是标准的读法,如同
猪肝的肝字发音。杆在汉语中为旗杆之意,推究它怎么成了豫鲁皖一带土匪的代名词是
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嘴猜测与捻军有关,捻军有总坛分坛,分坛下有杆,这是其最基层
的组织。或许这架杆、起杆之词就如此演变而来。安徽的土匪没什么名堂,没山没水,
顶多也就是出几个蟊贼;山东的海匪厉害,可离我的话题太远,那都是吃海鲜的,与我
说的捞野味的不同。但山东的杆们也猛,敢抢津浦路的火车,还有刘黑七流窜华北,与
豫西杆有一拼。其实刘黑七那套是从捻军、白朗那里学来的,白朗打着反袁世凯的旗号
,历史方家把他列为一个绿林义士,大嘴嘴大,不敢胡说,尽管心里不乐...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4
这篇写得不错,值得一读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emory_best&MsgID=5
国军高级将领回忆: 汤恩伯与1946年国共苏北之战
國共双方展开内戰初期,当國軍挥戈北进的那个短暂阶段中,汤恩伯率领的雄师,直似
「蛟龙入海,猛虎归山」般的锐利与勇猛;较之以後,他于一夜失长江、半载弃东南的
情况,其悬殊之处,真不可以道里计。为什么汤恩伯会前後判若两人?这或许与其个人
的才能无关,似乎是气数所使然。
國軍接收忙共軍急扩充
抗日戰争初结束时,國軍的接收部队,大多数只是沿着各交通干线,进驻于大城市中,
至于交通线两侧的中小城市及乡村地區,绝大部份仍为沦陷區中原有的伪軍继续据守着
;此外,小部份则已为「还乡團」先國軍及共軍之前而进入接收了。只有极小部份,则
在日軍撤出之际,迅速为共軍所占领——这是一切日占區当时的普遍情况。
人们或许不大明白:抗日戰争既然已经「胜利」结束了,國軍为什么不立即一鼓作气的
收复所有的沦陷區?为什么只仅仅占领交通干线上少数大城市?——這个问题,说来简
单,实际上却相当复杂,并不单纯的为了那些地方已被共...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5
报的不多,毛蒋都主张以德报怨,但说啥仇也没报不符合事实。东北台湾都收回了,这
是实惠。部分日本战犯被处决了。
1937年12月13日,谷寿夫率部攻入南京市,当时,逃难的南京市民拥挤在主要
街道上,谷寿夫命属下官兵对无辜百姓狂掷手榴弹,用机枪扫射,数以万计南京市民被
杀。谷寿天因此获得嘉奖。
1947年2月6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公审。有80多名证人出
庭陈述谷寿夫等部日军在南京所犯罪行。
1947年3月10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谷寿夫死刑。
1947年4月26日,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谷寿夫陆军中将被押赴刑场处
决。
田中久一(1888年—1947年3月27日),日本兵库县人,1910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22
期,后进入陆军大学深造。田中从下士起入伍,至1937年累升至陆军少将。1938年2月
被任为驻“台湾方面军”参谋长。同年9月任新建之第21军参谋长,10月12日,田中令
第11师团、第18师团和第104师团主力分乘舰艇数十艘,在飞机百余架的掩护下,从大
亚湾、稔山、澳头、霞涌等处强行登陆,当晚攻陷淡水。 13日,田中令航空兵出动飞
机百余架,分19个...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6
本会战,自叁十七年十一月六日开始,至叁十八年一月十日终止,历经六十六日,共军
约有四十馀万人死伤,国军亦死伤叁十馀万人,按两军参加战鬥人数计,共军约损耗百
分之五十七,但其能适时适地得到整补,故仍保有相当战力;国军则损耗百分之七十九
,且武器、装备、物资全部损耗,战力尽失。
综上所述,一个短短两个月的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员一百一十馀万人中,死伤人数竟达
七十馀万,真是数百年来所未有。再加上当地区人民所遭受生命财产的蹂躏损失,实是
我大中华民族对日本军阀八年抗战以外的一场大浩劫,深感痛心。
第二项 我对徐蚌会战的看法与感想
一、就国军言,无论武器、装备、物资都远胜共军,且有空军全力协同,却战不过共军
,且为其全部消灭,原因为何?
㈠战略错误和战术僵化。国军於济南失守後,即采用所谓「内线作战」,亦即「守势作
战」,退守徐州。敌人不来,就定点守备,敌人来了就被动抵抗,使部队完全失去攻击
歼敌的旺盛企图心,也使敌人在外线有充分自由的运用作战时间、空间和有利机势,这
样的作战,不失败也难。我甚至为黄伯韬、邱清泉两位智勇卓越的指挥官非其战罪自戕
而叫屈!
㈡所谓「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里可以充分引...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27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46:46 2012, 美东)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作者:夏春涛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873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注:为了避讳,今之学者将起义
者被俘后的供词改称“自述”或“自传”。按照辞书通行的解释,“供”字作“受审者
的陈述”解,似乎本无贬义。李秀成则自称其亲笔供词为“书供”。本文采用“供词”
一词。)围绕其供词中的内容,学术界在1949年后就李秀成伪降还是变节的问题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从单纯的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太
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笔者几年前曾经就此问题写过一篇短文[1],但由于
受到篇幅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兹不揣浅陋,再度就此略陈管见。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家境贫寒,儿时随舅父读过3年书,10岁开始种山帮工,
以烧炭为业。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率部路过大黎,时年29岁的李秀成应征入伍,随
后参加了攻打永安的战斗,隶属石达开部。在此后的戎马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8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9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并
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日
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3081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树声在登封抗日一年间
王树声在登封抗日一年间
http://bbs.songshan.tv/archiver/tid-35237.html
张存义 王云琦

1945年,王树声大将率部来到登封,开展了一年的抗日斗争,在登封留下了许多动
人的战斗故事。
受命到中原
1944年9月,在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的同时,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
开重要会议,决定成立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由王树声担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河
南区党委书记兼抗日军和军区政委。以后,毛主席多次找王树声、戴季英谈话交代任务
,帮助组建部队,11月底部队出发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又亲自为部队送行。毛主席紧
紧握住王树声的手说:“我预祝你们很快开辟中原根据地,这是插在蒋介石心上的一把
钢刀,希望部队像柳树一样插在那里就在那里生根发芽。”
1945年2月26日,王树声率领大部队,由延安到达登封东白栗坪,与先期到达登封建
立革命根据地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定均司令员和徐子荣政委会师。当时白栗坪一带住
满了尾随而来的1000多名日伪军。为了使河南军区部队在登封扎稳脚跟,王树声命令第
三支队和登封民兵配合于当晚在白坪三元、堂子坡...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1
抢粮与暴乱:大饥荒中农民的反抗
——大饥荒中农民的反应
一些人不仅否认大饥荒“饿死三千万”,也对大饥荒的严重程度提出质疑,其理由之一
是,如果发生了大饥荒,为何看不到农民的抗争?事实上,1958-1962年间,中国的农
民曾有过大量抗争,只是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抗争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
1958年大跃进中毛泽东在李井泉陪同下视察亩产4万斤的郫县(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
域)
1958-1962年间,中国发生了大饥荒。近年,出现了否定发生大饥荒的思潮,有些人不
仅否认大饥荒“饿死三千万”,也对大饥荒的严重程度提出质疑,其理由之一是,如果
发生了大饥荒,为何看不到农民的抗争?的确,历史上一旦发生大饥荒,农民为了活命
,会抢粮,骚乱,乃至爆发起义,历史上不乏这类记载。在1958-1962年间,由于特殊
的历史条件,农民的抗争与历史有所不同,但这不等于说历史上发生的事在这几年间不
存在。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以后编纂、出版的地方志中,对大饥荒中农民的抗争也有
所透露,而在官方档案和当时的新华社内参中,则有更多的详细记录。不妨看看如下例
子:
(一)抢粮
大饥荒期间,抢粮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发...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长征“密电”问题的来龙去脉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
来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
666页)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
样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
害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
第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
斗争”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
参与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33
“满洲开拓团”碑黑手佟宝刚是满洲国战犯佟的孙子
“满洲开拓团”碑的幕后黑手佟宝刚是满洲国战犯佟衡的孙子,1959年3月出生,积极
追随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历任方正县人民政府县长、方正县委书记。
佟衡,汉军镶蓝旗佟佳氏。
1895年出生于满清官僚家庭,1903年在家塾读书(8岁),1909年,在北京初级陆军
贵胄学堂入学(14岁),辛亥革命爆发,在宗社党的领导下,组织杀汉团,1911年12月毕
业。
1912年元旦,袁世凯登基,没有清算满清余孽,同年9月,佟衡冒充“非旗人”,
在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军官预备学校入学,1914年9月毕业,以军官候补生在南苑第7师
入队实习。1915年,佟衡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入学,1916年12月毕业(21
岁)。
1917年,佟衡混进国民革命军,在南京中央陆军第16师见习军官,4月补炮兵第16
团少尉排长。1918年9月,回北京,在边防军军官教导团入学,晋级中尉,12月毕业。
1919年,佟衡驻山东济南,补边防军第2师炮兵团连长。1920年1月察哈尔多伦,补
察东镇守使署上尉参谋,10月因镇守使署裁撤,退职在北京家居。
1922年1月,到奉天投效...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2196
34
辽沈之战是国共之争的分水岭,可以说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为关键的战役。我想对此战
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当然都是纸上谈兵,贻笑大方。
先看我军方面,毛在48年9月7日,给林一个电报,“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
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只要我们每年歼灭国民党正
规军一百个旅左右,五年歼敌五百个旅左右,就能达到此项目的。过去两年我军共歼敌
正规军一百九十一个旅,平均每年九十五个半旅,每月八个旅弱。今后三年要求我军歼
敌正规军三百个旅以上。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一百十五个旅左
右。此数分配于各野战军和各兵团。要求华东野战军担负歼灭四十个旅左右(他们七月
歼灭的七个旅在内),并攻占济南和苏北、豫东、皖北若干大中小城市。要求中原野战
军担负歼灭十四个旅左右(七月已歼两个旅在内),并攻占鄂豫皖三省若干城市。要求
西北野战军担负歼灭十二个旅左右(八月已歼一个半旅在内)。要求华北徐向前、周士
第兵团歼灭阎锡山十四个旅左右(七月已歼八个旅在内),并攻占太原。要求你们配合
罗瑞卿、杨成武两兵团担负歼灭卫立煌、傅作义两军三十五个旅左右(七月杨成武已歼
一个旅在内),并攻...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35
为什么聂荣臻如此坚决的要消灭赵侗武装,一个原因就是,1939年共产党军队在国民党
的摩擦中一忍再忍,遭受重大人员伤亡。既然忍无可忍,自然无需再忍!下面就是1939
年国民党残害共产党军民的代表性案例。其他案例还有1939年11月的辛羊区惨案,1940
年5月6月的千里井惨案”和“六•一三惨案”。并且以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达到
反共高峰。
之所以在1939到1941年初期间国民党制造了如此之多的残害共产党军民的事件,和1939
年初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有直接关系。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溶共、防共
、限共、反共”的政策。从此,蒋介石集团从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向了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1. 1939年3月,太河惨案
1939年2月5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反共顽固分子沈鸿烈在蒙阴县鲁山村召集
了全省军政联席会议,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统一划分防区、统一行政事权、统一粮秣
征收”的所谓“三统”方案。这一方案不仅妄图取消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
在经济上卡脖子,困死饿死八路军,而且妄图借日寇之手,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
武装。不久,沈鸿烈又疯狂地叫嚣“宁匪化,勿...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161
36
宣传与事实
专制国家的执政党都设有宣传部,任务是垄断意识形态,控制信息传播,为一党私利而
隐蔽真相,散布谎言,进行愚民教育。国民党的宣传也有此类弊病,但蒋介石虽然独裁
专制,人民仍享有一定的新闻言论自由,国统区允许众多反对党和社团存在,有众多不
受管制的民间报纸刊物,还让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公开发行,如果国民党的宣传有
违事实,就会遭到群起而攻,因此国民党的宣传还有相当的可信度。中共的宣传不然,
中共抗战时统治的陕甘宁边区或后来的“新中国”,不容许独立的政党和媒体存在,在
严格的新闻文化管制下,舆论一律,造谣说谎的记载比比皆是,现将有关抗战的宣传与
事实作一对比。
“红军长征是为北上抗日”——事实是:江西红军战败后突围西撤,西部省份地瘠民贫
,人口稀少,大部队难以存活,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接到斯大林指示:如果你们生存有
困难,可撤退到外蒙边境或新疆,苏联可给援助,于是中共决定北撤。毛泽东对战友说
,我们退到外蒙,将来再打回来。为了宣传,打出了抗日的旗号。在北撤途中,他们看
到报纸上报道说陕北有刘志丹、高岗的共军在根据地活动,有的将领高兴地说:“我们
有救了!”于是他们就到陕北安营扎寨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军是这样抗日的 (转载)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8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9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并
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日
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804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搜了一下刘昌毅,挺有意思的
国防部的网站
http://www.mod.gov.cn/hist/2010-08/10/content_4182572.htm
邓小平说过:“刘昌毅是一员战将。打仗,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刘昌毅将军(1914—1999),湖北红安人,人称军中“猛张飞”。将军身经千余仗,
历险百余次,头、脸、手、腿、腰、背、胯、臀,无一处无战创弹痕。
刘昌毅将军原名刘昌义。1945年,将军率部与国民党第十五军作战,俘敌一军官。
将军亲审之,问:“你们军长叫什么?”答:“刘昌义。”将军怒曰:“胡说,我是刘
昌义,他怎么叫刘昌义。”经查实,敌十五军军长姓名确为刘昌义。为示区别,将军从
此改名“刘昌毅”。国民党方面之刘昌义,后在上海战役起义,电影《战上海》记之甚
详。
红军时期,万源保卫战中,时任连长的刘昌毅,英勇作战,身负重伤,竟日昏迷不
醒。一日,将军气绝,全连大恸,肃立默哀,将将军装殓于棺木。将军生前无他物,仅
留一德制“勃郎宁”手枪。将盖棺时,将军警卫员言:“连长最喜欢这手枪,让它跟连
长去吧。”遂取手枪置将军掌中,忽见手指微动,惊喜曰:“连长还有气!”复从棺木
抬... 阅读全帖
a****h
发帖数: 6153
41
在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屡立奇功的国民革命军51军,在山东遭到日军和
八路军的联合夹击,请看抗日战争中相持阶段在山东发生的最大战役之一,令人又心酸
又愤慨的唐王山战役。战役刚开始,八路军就策动战区主力111师阵前倒戈投共,战役
中八路军隔山观虎斗,战役后期当51军撤退时,又向抗日铁军发动袭击。八路军自始至
终没有向日军开一枪。
唐王山战役是发生在苏鲁战区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既是一次悲壮的战役,也是一段令人
心酸的历史。
1942年对于苏鲁战区来说是异常举步维艰的一年。由于日军的扫荡和与八路军的磨擦,
部队受到了惨重损失,根据地也日异缩小。祸不单行,8月4日,在八路军的策动下,作
为战区主力的111师一部2000多人在师长常恩多的率领下投奔了八路军,使战区受到了
沉重的打击。
日军12军为了乘苏鲁战区内乱之机捕捉其总司令于学忠,调集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及
张步云伪军共两万余人发动了鲁中作战。8月12日晚,日军秘密包围莒县以东约30公里
的坪头。但是由于敌南部包围部队行动迟缓,于学忠率部抢先突围脱险。次日天亮,日
伪军发现扑空恼羞成怒,对坪头以南地区进行了扫荡,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到了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前,以长江边的鄂州(今属湖北,治所在现武汉市
武昌区)为基地,岳家军(正式名称是“行营后护军”)已壮大到10万之众。当时,在
南宋初年名震一方的宋廷大将中,淮西张俊所部8万人;淮东韩世忠所部仅有3万人;远
在四川的吴玠手下也只有6.8万人。岳家军已然成为南宋朝廷各支大军规模之首。
在岳家军的十万大军之中,真正从东京留守司时代延续下来的老班底只有大约两千人,
而南宋当局历年来拨给岳飞的部队为数也不很多。岳家军的兵员主体,是岳飞在绍兴元
年(1131年)到绍兴五年间,率部驰骋在湖湘等地,平定不服朝廷的盗贼土寇后收编的
壮丁。
受战乱影响,溃兵盗贼当时遍布大江南北。这帮人的来源大致是两个:一部分是由北方
民间的抗金武装和各地勤王义军转化而来;另一部分是由被金人击溃而逃散的士兵转化
而来。对于这些令人头痛的溃兵盗贼,大敌当前的宋廷通常息事宁人,以招抚收编为主
,以致当时出现了“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欲得富,赶着行在(临时首都)卖酒醋”之类的俚语。但溃兵盗贼中总有强梁反复者
,敬酒不吃吃罚酒,被岳飞奉命剿灭。但岳飞在平乱...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3
(史料)国民党国防部长何应钦和冈村宁次的谈话
冈村宁次无罪回到日本后,何应钦在一九五六年去日本看他。同年四月号的《文艺
春秋》上,登出这样的对话:

冈村:久违久违,您好么?
何:托福托福,我初次见到冈村先生,好像是一九三三年,在北平谈判塘沽停战
协定的时候。
冈村:是的。在士官学校我比您高好几班,所以没见过您。在九一八事变时代,
我们才首次见面。当时我是关东军副参谋长,您是中国军总司令官,不过,互相并没有
敌对的感觉。那时候我时常到北平去见您,而到现在仍然未能忘怀当时您所讲的一句话
:“日本应该就此罢手了,如果仍继续向中国本土挥兵侵略,则必使中国共产党回益坐
大,结果,也必使日本吃个大苦头。”经过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东京聚首,回忆起
来,不幸得很,当年您所讲的这句话,到今天变成事实了。
何:是的么?选当时我一直忧虑日本的一般军人想要侵略我国,可是,碰到冈村
大将——
冈村:当时还是少将。
何:碰到少将,一谈起来,才认识您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您认为中日两国非携
手友好不可。
何:总而言之,中国和日本是同文同种,从历史上、地理上或从文化方面来说,
都必须携手合作。关于这...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44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作者:夏春涛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873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注:为了避讳,今之学者将起义
者被俘后的供词改称“自述”或“自传”。按照辞书通行的解释,“供”字作“受审者
的陈述”解,似乎本无贬义。李秀成则自称其亲笔供词为“书供”。本文采用“供词”
一词。)围绕其供词中的内容,学术界在1949年后就李秀成伪降还是变节的问题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从单纯的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太
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笔者几年前曾经就此问题写过一篇短文[1],但由于
受到篇幅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兹不揣浅陋,再度就此略陈管见。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家境贫寒,儿时随舅父读过3年书,10岁开始种山帮工,
以烧炭为业。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率部路过大黎,时年29岁的李秀成应征入伍,随
后参加了攻打永安的战斗,隶属石达开部。在此后的戎马生涯中,李秀成因战功显赫而
不断升迁,从士兵直至跻身统帅层,37岁时被封为忠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一员威震四
方的名将,在军中的...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去台国军回忆战败原因:一个共军能打81个国军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15:34:18 2012, 美东)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去台国军回忆战败原因:一个共军能打81个国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15:32:21 2012, 美东)
本会战,自叁十七年十一月六日开始,至叁十八年一月十日终止,历经六十六日,共军
约有四十馀万人死伤,国军亦死伤叁十馀万人,按两军参加战鬥人数计,共军约损耗百
分之五十七,但其能适时适地得到整补,故仍保有相当战力;国军则损耗百分之七十九
,且武器、装备、物资全部损耗,战力尽失。
综上所述,一个短短两个月的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员一百一十馀万人中,死伤人数竟达
七十馀万,真是数百年来所未有。再加上当地区人民所遭受生命财产的蹂躏损失,实是
我大中华民族对日本军阀八年抗战以外的一场大...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46
一 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
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
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
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
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
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
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
,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
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
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
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3240
4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关于27年屠杀共产党(1)
海陆丰早期农民运动概述
(选自《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一辑,作者:叶佐能、谢乾生)
海陆丰是海丰县、陆丰县的统称。海陆丰位于广东的东江、韩江之间,面临浩瀚的南海
,北枕山峦重叠的莲花山脉地理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
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海陆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
迫剥削,逼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海陆丰人民前赴后继的反抗斗争,虽然很英勇,但由
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屡遭失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诞生后,海陆丰农民曾经希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道路取得自身的解放。同盟会成立后,曾在海陆丰两县立分会,在知识青年和农民中秘
密发展会员。一九一一年(辛亥年)武昌起义后,在海陆丰同盟会组织的领导下,人民
群众热烈响应起义,以农民为主体的民军,于十一月十九日的光复陆丰。两县成立临时
,清朝在海陆丰的统治从此结束。但是,海陆丰两县七十余万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进一步勾结,地主
豪绅加重盘剥,土地高度集中,宗法社会的制度依旧,各地皆以大族为主形成封建割据
。在社会底层的广...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8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并
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日
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