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玉堂春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C****a
发帖数: 7186
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俱乐部 】
发信人: sasa (灰巴笼耸), 信区:
标 题: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3 01:00:39 2014, 美东)
这篇有点小长。夏安看这篇一定有得聊,因为这篇写一个小人物在文革前中后的命运,
又是汪曾祺熟悉的戏班生活,联系到文革和戏对汪非同小可的意义,夏导一定能开出很
多的意思来哈。
-----------------------预备,开始--------------------------------
云致秋是个乐天派,凡事看得开,生死荣辱都不太往心里去,要不他活不到他那个岁数。
我认识致秋时,他差不多已经死过一次。肺病。很严重了。医院通知了剧团,剧团
的办公室主任上他家给他送了一百块钱。云致秋明白啦:这是让我想叫点什么吃点什么
呀!——吃!涮牛肉,一天涮二斤。那阵牛肉便宜,也好买。卖牛肉的和致秋是老街坊
,“发孩”,又是个戏迷,致秋常给他找票看戏。他知道致秋得的这个病,就每天给他
留二斤嫩的,切得跟纸片儿似的,拿荷叶包着,等着致秋来拿。致秋把一百块钱牛肉涮
完了,上医院一检查,你猜怎么着:好啦...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6384
2
元代赵孟頫,精绘画,擅书法,能诗文。他的妻子管道,是一位贤良多才的女性,善画
墨竹、兰、梅,亦工山水、佛像,诗词歌赋也造诣很深,本来是女子中的佼佼者。但赵
孟不满足,异想天开地要纳妾,可又不便开口直言,便填了一首词给夫人看,词中意思
说:“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 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
过分。”同时,还安慰她:“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看了以后,自然很不高兴,可又不便公开吵闹。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她采取了与丈
夫同样的办法,填了一首格律清新,内容别致的《 侬词》予以规劝,词云:“ 侬两个
,忒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 。忽然欢喜啊,将它来都打破。重
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 。那期间啊那期间, 身子里也
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 。”
词中口语和畅,形象鲜明,感情真挚,令人深思,使赵孟深为内疚,终于回心转意,打
消了纳妾的念头。
[词原文]你侬 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 ,将咱
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 。 泥中有你,你泥中有 ; 与你生
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D*******a
发帖数: 1723
3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世界上最早的互动电视系统
史海钩沉:曾经为晚年毛泽东一个人办的电视台
新闻来源: 腾讯读书 本文原载《钟山风雨》2006年第一期
[导读]记得大约从1976年5月开始,北京方面要求不要大戏,只录小戏,不要悲剧,只
录喜剧。我们猜测到,可能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没有足够的精力看大作品,只
能用轻松活泼的小戏来调剂精神。
为晚年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
1974年,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部
领导通知我到台里开会。我发现到会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老电视”,都是业务骨
干和技术尖子,像我这样年轻资浅的则寥寥无几。我预感到可能会有一项重要任务。果
然,根据中央的指示,台里决定由我们临时组成一个摄制组,必须在几天之内做好一切
准备,连同一整套设备,月底赶赴长沙“执行任务”。领队是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国家广电部副部长王枫。10月29日我们抵达长沙。路上,我才知道我们此行的任务是
为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毛泽东当时正在长沙。
开始一段时间,工作不怎么紧张,节目大部分是湘剧、花鼓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
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之类。当时节目的传送方...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624
4
来自主题: Love版 - <<我侬词>>
元代江南有个大才子叫赵孟瞓,是继苏东坡之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他的楷书被
称为‘赵体’,对明清书法的影响很大。他的妻子叫管道昇,这个女人名字很怪是不是
?这也是个女才子,善画竹,著有《墨竹谱》传世,对后人学画竹大有裨益。赵孟瞓官
运亨通,一朝得志,年近五十了却慕恋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当时名士纳妾成风,赵孟瞓
也不甘寂寞想纳妾,他不好向妻子明说,可文人有文人的办法,作了首曲子给妻子示意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
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他的意思是说,你没听说王
安石先生有叫桃叶、桃根的两个小妾,苏轼先生有叫朝云、暮云的两个小妾。我便多娶
几个妾也不过分,你年纪已经40多岁了,只管占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他妻子看后
便写了一首《我侬词》给他,赵孟瞓一看,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此成佳话。
我 侬 词
元——管道昇

你侬我侬,忒煞多情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们两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在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
j*******2
发帖数: 83
5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中国的禁书有哪些
史人将历代禁书中描述香艳程度列为以下九品: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
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中等三品,偶有香艳处:
中上:《西厢记》、《红楼梦》、《绿野仙踪》、《游仙窟》;
中中:《品花宝鉴》、《野叟曝言》、《帘外桃花记》、《女仙外史》;
中下:《倭袍记》、《如意奇缘》、《玉蜻蜓》、《凤双飞谈词》(姚注:此书出
女子手笔,专谈男色,有女儿国王狎男妾之智);
下等三品,皆香艳说部也:
下上:《绣榻野史》、《株林野史》、《灯草和尚》、《桃花庵》;
下中:《隔帘花影》、《香闺秘记》、《桃花记》、《如意君传》;
下下:《牡丹奇缘》、《闺中秘史》、《情海缘》、《花下缘》。
此外,《花锦营》,半图半文,为明版,最为珍贵。《素娥篇》、《国色天香》、
《花阵绮言》,皆珍本也。《浓情快史》亦负盛名,偶于坊间访见之,殊不见佳。《东
游记》疑即《三山秘记》(又名《枕中秘》)。以上各书已罕见,可遇而不可求也。
其余如《新台秘史》、《玉娇李》、《摩登...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683
6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求大家不要奔字了好吧
说到字,转一个《我侬词》
管道升《我侬词》阻止丈夫赵孟頫纳妾佳话
元代女书画家管道升(1262——1319)是大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的妻子。在
她28岁时嫁与赵孟頫,约生活了二十余载时,赵孟頫有了纳妾的想法(这时赵孟頫56岁
左右,根据赵孟頫、管道升生卒年月计算所得),又不好意思和妻子管道升直接说,逐
写了纸条留与妻子管道升:我为学士,尔(你)做夫人,岂不闻白(居易)学士有小蛮
、樊素,陶学士有桃叶、挑根,苏(轼)学士有朝云、暮云,我娶几个秦妇、赵女、吴
姬、楚云,又有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病奄奄、清瞿瞿,脸上添了皱纹,为何只管
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看了赵孟頫留下的字条,没有哭闹,而是写下了著名的、流芳百世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卿卿我我,煞是情多,情多处,热似火,嘻笑怒骂,揉搓滚打,掐咬扭捏
,两个人团成了一个,譬如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然后将咱俩一齐打破,用水
调和,摔打均匀,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和你是结发
夫妻,小时候的同学,海誓山盟,志同道合,生则同床,死则同椁(多写为: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 20:00:59 2014, 美东)
要对照前面那个贴一起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NjY1Mg==&mid=200546910&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
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
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
“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
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
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
”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
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 阅读全帖
q****e
发帖数: 1911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挖坑了
哈哈,墙头马上我也有的,不过是翻刻的,那时候穷的丁零当啷舍不得买,呵呵。同时
期还有那个和梅大师的牡丹亭,里面都还不老。更年轻的有个玉堂春,不过好像看不大
清楚。很老的什么春闺梦之类据看过的人说惨不忍睹,我就没敢看。。。
那个纪念碟从前有个同学说买了寄给我,买是买了几年了,到现在都没寄。。。
z**********e
发帖数: 22064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往事微痕》揭秘:毛腊肉惯用的三种抄袭剽窃方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 21:14:55 2014, 美东)
作者: 刘梦溪
毛腊肉诗词有三种抄袭剽窃现象:一是“搅拌式”。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搅拌在一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将他人的语序做些调整,便作为自己的诗句登场”;
二是“掩耳盗铃式”。将别人的诗原原本本地抄下来,但在抄袭时稍做文字上的调整;
三是“老老实实式”。一字不差地将别人的话抄下来,不搅拌、不掩耳盗铃,也不注释
。具体有:
“搅拌式”
将王建《宫词》中的“春风吹雨洒旗竿”剽袭为“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
将温庭筠《苏武庙》中的“空向秋波哭逝川”剽袭为“别梦依稀咒逝川”(《七律-到
韶山》);
将黄庭坚《鹊桥仙-席上赋七夕》中的“别泪作、人间晓雨”剽袭为“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
将刘克庄《贺新郎》中的“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剽袭为“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文人情趣 自家的癖性
文人情趣,也是个大家喜欢的话题。其所以如此,或缘好奇探“秘”,或欲“求其
友声”,也种种不一。这方面我倒不是不想谈一谈,但总嘀咕——先得够个文人,才有
资格谈自己的情趣。
文人情趣,也是个大家喜欢的话题。其所以如此,或缘好奇探“秘”,或欲“求其
友声”,也种种不一。这方面我倒不是不想谈一谈,但总嘀咕——先得够个文人,才有
资格谈自己的情趣,而文人者,并非与一般知识分子乃至作家之群是同义词的,自己原
不够个文人,又何必妄谈情趣?因此久未落笔。
友人有善诙谐者,向我说道,你就作为一名“准文人”、“候补文人”甚至“冒牌
文人”也好,何必认真“鉴定”?就来谈谈嘛。经他一鼓舞,我的勇气果然“大幅度增
升”了。
我这人兴趣广,嗜好杂,条理乱,不谈时倒不以为意,一谈时方知大不简单。虽不
比“一部二十四史”,却也不知从何说起才是。
古文人似乎离不开琴棋书画,被人视为雅事,但雅过了分儿,已变为“俗套”了,
一提起真觉太“酸”。我看还不如书剑二事,就无那段俗气味儿。老杜的名句“检书烧
烛短,看剑引杯长”,真写得好!又古时书生,常说是“书剑飘零”——就是飘零也显
得那么风流潇洒,定非俗物。
因此,窃慕于剑。...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jack1985(SAYHELLO),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题: 《水浒》里那些莫名的爱慕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Sep 18 08:05:08 2017,GMT)
燕青初见李师师,九个字,“灯下看时,端的好容貌。”
接下来宋江、戴宗和柴进来喝茶,只相互行个礼,说几句话。凑巧听到道君皇帝要
来,忙匆匆离开。正如《三堂会审玉堂春》里唱的,“吃杯香茶就出院门。”似乎没带
眼,压根没描写在这哥儿几个的眼中,这个名动京城兼做皇帝小情人的花魁有多美。
燕青二见李师师,先送上黄金百两。候宋江三人进门,李家摆酒相待,宋江刚写词
表达求招安的意思,没想到道君皇帝又来了,等在门口的李逵发怒,打了同来的杨太尉
,一把火烧了李家。
梁山三败高俅后,燕青入京,三会李师师。此时,才写出李师师的美貌,“貌似海
棠腰如柳,胜过月宫仙姬。”这次没有别人,只有这一对青年男女,李师师看上燕青了
,又是言语撩拨,又是吹箫拨阮。两人相互唱着小曲儿,一个声清韵美,一个悠悠妖娆
,真是一对风流绝配!
书里有花绣的人很多,如史进身上刺着九条龙,鲁...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1489
1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音乐版转来的
发信人: qiren85 (TOOOOLD), 信区: UC_Club
标 题: 俺严肃地小结一下昨晚的猜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30 13:48:59 2009)
UC聊天室除了唱歌放音乐,还有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功能是:猜词游戏!!通过这
项游戏大家除了可以enjoy到海雪住持妖魔的风格甜美的嗓音,10a住持搞笑的风格与江
南才子的才情外,更多的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天文地理,科学人文,无所不包,还可
以锻炼自己的打字速度和自家养的狗。昨夜凌晨游戏结束后,俺感触很深。俺觉得大家
对于自己专业的东西肯定很熟悉,对海雪老妖的妖魔化主持方式日益适应,但是大家对
传统文化的东西了解有些太少了(包括俺)。俺尽量回忆下昨晚提到的关于古典文化的
一些词汇,做个小总结,具体含义大家放狗去搜吧。希望传统中国文化不要在俺们这一
代人身上流失掉。。
曾子杀人
三月不知肉味
玉堂春
豆蔻梢头二月初
刘海砍樵
狸猫换太子
鸿钧道人
苏小小(这个好像是前天的)
买椟还珠
...
小小唐了一把,对于俺们这种唱歌不照的人来说,猜词游戏是最吸引人的...希望猜词
游戏蒸蒸日上,传统文化发
I***d
发帖数: 1023
13
来自主题: Xiqu版 - 资源共享
贵妃醉酒 梅兰芳
荒山泪 程砚秋
国粹绝响周信芳篇
望江亭 1958年电影版,张君秋
霸王别姬 杜近芳 袁世海
四郎探母 关栋天 言兴朋 杨少楼 梅葆钥 童芷苓 梅葆玖 杨荣环 于万增 王树芳
龙凤呈祥 裴艳玲(台湾演出版)
贺后骂殿 新艳秋、张学海
锁麟囊 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
锁麟囊 李海燕 李佩红 张火丁 刘桂娟 迟小秋 2003
锁麟囊 刘桂娟
二进宫 于魁智 李胜素 孟广禄
穆桂英挂帅 王艳 李鸣岩 张建国 张克
红鬃烈马 吕洋,王珮瑜/张克,王艳
京剧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珠帘寨,红鬃烈马,玉堂春,杨门女将,旦角专场
雪弟恨 台湾国光剧团
2007重阳节老艺术家演唱会
袁崇焕 于魁智/孟广禄/赵葆秀/李胜素/李宏图/杜镇杰/马增寿/朱强/叶金援
胡雪岩 台湾国光剧团
w*****n
发帖数: 937
14
来自主题: Xiqu版 - 演出消息三. 十二月.京剧
纽约梨园社主办的,现在还没在它的网站上贴出来。
戏码已经差不多定了,好像还是去年那些人,朱强,迟小秋等,十二月初。
游龙戏凤,红鬃烈马,好像还有玉堂春(不太确定)。
r******y
发帖数: 9892
15
我看他们网站上已经确定了剧目:4号三岔口/路得奇缘/游龙戏凤,5号红鬃烈马,6号
玉堂春。但没找到售票的消息……:( 都只有一个月了……
w*****n
发帖数: 937
16
来自主题: Xiqu版 - 红鬃烈马-纽约演出12.05.2009
别忘了明天还有玉堂春 :)
i*****c
发帖数: 1322
17
来自主题: Xiqu版 - 玉堂春-迟小秋 12.06.2009
“洪洞县里没好人”那一大段白很有意思,可惜没录下来。
S********8
发帖数: 4466
18
别价,大家看到好东西一起分享啊。。。
小时候学过,没毅力,坚持不下来,后来年纪大了,极其怀旧,看的听的就多了,俺车
里的mp3 常年放的是四大名旦的“玉堂春”,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啊,这大概就是
时间的力量吧
B*******a
发帖数: 452
19
张君秋得天独厚,他的这条嗓子,一时无两:甜,圆,宽,润。他的发声极其科学,主
要靠腹呼吸,所为“丹田之气”。他不使劲地磨擦声带,因此声带不易磨损,耐久,“
丁活”,长唱不哑。中国音乐学院有一位教师曾经专门研究张君秋的发声方法。——这
恐怕是很难的,因为发生是身体全方位的运动。他的气很足。我曾在广和剧场后台就近
看他吊嗓子,他唱的时候,颈部两边的肌肉都震得颤动,可见其共鸣量有多大。这样的
发声真如浓茶酽酒,味道醇厚。一般旦角发声多薄,近听很亮,但是不能“打远”,“
灌不满堂”。有别的旦角和他同台,一张嘴,就比下去了。
君秋在武汉收徒时曾说:“唱我这派,得能吃。”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君秋食量甚
佳,胃口极好。唱戏的都是“饱吹饿唱”,君秋是吃饱了唱。演《玉堂春》,已经化好
了妆,还来40个饺子。前面崇公道高叫一声:“苏三走动啊!”他一抹嘴:“苦哇!”
就上去了,“忽听得唤苏三……”在武汉,住璇宫饭店,每天晚上鳜鱼氽汤,二斤来重
一条,一个人吃得干干净净。他和程砚秋一样,都爱吃炖肘子。
(唱旦角的比君秋还能吃的,大概只有一个程砚秋。他在上海,到南市的老上海饭
馆吃饭,“青鱼托肺”——青鱼的内脏,
B*******a
发帖数: 452
20
赵燕侠的发声部位靠前,有点近于评剧的发声。她的嗓音的特点是:清,干净,明亮,
脆生。这样的嗓子可以久唱不败。她演的全本《玉堂春》、《白蛇传》都是一人顶到底
。唱多少句都不在乎。田汉同志看她的《白蛇传·合钵》一场加写了一大段和孩子哭别
的唱词,李慕良设计的汉调二簧,她从从容容就唱完了。《沙家浜》“人一走,茶就凉
”的拖腔,十四板,毫不吃力。
赵燕侠的吐字是一绝。她唱戏,可以不打字幕,每个字都很清楚,观众听得明明白
白。她的观众多,和这点很有关系。田汉同志曾说:赵燕侠字是字,腔是腔,先把字报
出来,再使腔,这有一定道理。都说京剧是“按字行腔”,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句大
腔,只有头几个音和字的调值是相合或接近的,后面的就不再有什么关系。如果后面的
腔还是字音的延长,就会不成腔调。先报字,后行腔,自易清楚。当然“报”字还是唱
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完全念出来的也有。我听谭富英说过,孙菊仙唱《奇冤报》“
务农为本颇有家财”,“务农为本”就完全是用北京话念出来的。这毕竟很少。赵燕侠
是先把字唱正了,再运腔,不使腔把字盖了。京剧的吐字还有件很麻烦的事,就是同时
存在两个音系:湖广音和北京音。两个音乐
B*******a
发帖数: 452
21
来自主题: Xiqu版 - 水果佳人迟小秋
提起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迟小秋,我们便会想起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
:《锁麟囊》中的薛湘灵、《六月雪》中的窦娥、《玉堂春》中的苏三等。迟小秋端庄
秀丽的扮相与幽咽婉转的纯正唱腔倾倒了无数戏迷,也因此在全国屡获大奖。
走下舞台,洗尽铅华的小秋是一个气质优雅、开朗大方的女子。不吊嗓、不演出的
闲暇时间,小秋也喜欢在家做几样可口的菜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尽管小秋的拿手
好菜是红烧肉和红烧排骨,但她尤其偏爱清淡口味的菜肴。小秋觉得在家里一边听着舒
缓的音乐,一边给家人做着可口的饭菜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其实京剧演员是一个很苦的行当,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是不夸张。
小秋那优美纯正的唱腔得益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吊嗓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便是小秋这些演员戏剧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许京剧演员需要经常吊嗓的缘故,迟小秋
对各种润喉清肺的水果情有独钟。一年四季,小秋吃水果从不间断。每天一个苹果一是
小秋不变的饮食习惯。而葡萄却是小秋的最爱,葡萄那爽口甜润的清新滋味是其它水果
比不了的!另外,荔枝、水蜜桃、哈密瓜也是小秋喜爱的水果。小秋经常应邀到国内外
S********8
发帖数: 4466
S********8
发帖数: 4466
23
还是头一回听这一段呢,好像只有荀派唱嫖院和关王庙
S********8
发帖数: 4466
24
管波,扮相,唱念做都不错啊,这王公子太实诚了,逢场作戏还一下子就把3万6千银都
拿出了,还是重金打动了美人啊;
哈哈,这山西沈燕林很喜乐啊,头回见了美人就在地上磕头祝人家“万寿无疆”。。。
L*******i
发帖数: 1126
25
哈哈,好戏.好像是只有荀派唱全
S********8
发帖数: 4466
26
来自主题: Xiqu版 - 王吟秋教唱春秋亭
很同意这个“把刚劲的东西外化到伴奏”的看法,有人戏称李世济是“程门的花旦”,
她的唱法比较讨巧,的确不够“青衣”,不过对很多戏这个唱法也很适宜,俺个人很喜
欢李奶奶早年和叶盛兰合作的“三堂会审”,唱得很柔,很旖旎,觉得玉堂春就该是那
个样子的,呵呵
y*******o
发帖数: 74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ainbow 讨论区 】
发信人: piaoguo (piaoguo), 信区: Rainbow
标 题: Re: 男旦又渐渐回到舞台了。程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5 10:05:40 2010, 美东)
个人认为目前学程最好的恰恰只有坤旦。越不死学越精彩。
首推台湾的小梅兰芳顾正秋。程腔梅唱,加上程的天才琴师周长华直接鼎力相助担任创腔和琴师,真是另辟蹊径。看顾正秋的锁麟囊观众掌声就没有断过,唱念作都好。
当然还不能不提曾经荣登四大坤旦的新艳秋。只有她能再现程师早年的声腔。年过九旬仍能唱玉堂春而且感人肺腑。扮相也很像程。
最后提提程大师的干女儿李世济。这也是一位不死学有创新的艺术家。偏偏不效仿男旦沉厚的嗓音,高亢嘹亮,唱戏时浑身共振,十分带劲。她的英台抗婚,陈三两爬堂,梅妃我想无人能左其右。
现在年轻一代,可以说没有一个像样的,照搬模仿都不过关,更别说有继承的创新。张火丁艺德好但十分死板,舞台上根本放不开。常香玉说,一个演员没有激情根本就是死得,一点不假。迟小秋后音非常难听,一味模仿男旦的梗沉。夸张而不自然。其他的几个更不值一提,关
y*******o
发帖数: 746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ainbow 讨论区 】
发信人: uglyman (色郎), 信区: Rainbow
标 题: Re: 男旦又渐渐回到舞台了。程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5 11:43:51 2010, 美东)
新艳秋不错,唱上处理比较简洁,没有死学。李世济于程砚秋,有点类似方荣翔于裘盛
戎,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其实听老唱片,发现早先那些人,唱上都比较简洁,不象现在
的唱很复杂的腔,可能是因为当初音响不好,大家的调门都非常高,要打远,所以复杂
的腔不好唱,或者这些人唱的太久了,唱油了。 现在的人,仗着有小蜜蜂,调门低了
,所以尽量唱复杂的腔讨好,让人就觉得有些甜的发腻,有点过了。张火丁可能有点这
个意思,刚开始听,很受用,感觉意思都到了,听多了就有点腻,有点象于魁智。
创腔和琴师,真是另辟蹊径。看顾正秋的锁麟囊观众掌声就没有断过,唱念作都好。
旬仍能唱玉堂春而且感人肺腑。扮相也很像程。
旦沉厚的嗓音,高亢嘹亮,唱戏时浑身共振,十分带劲。她的英台抗婚,陈三两爬堂,
梅妃我想无人能左其右。
张火丁艺德好但十分死板,舞台上根本放不开。常香玉说,一个演员没有
y********r
发帖数: 241
29
来自主题: Xiqu版 - 保护嗓子的秘方
呵呵,我听说的版本是四十个饺子,还是在上完妆以后。最后一个饺子刚咽下去,张口
就闷帘导板“玉堂春含悲泪……”
S********8
发帖数: 4466
30
俺的看法不同,激越的唱法觉得太“革命”了,本来唱词就很双关语阿,霸王也要落在
这个“成败兴亡一刹那 ”的窠臼里啊,所以激越地唱总觉得很怪;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
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且听军情报如何”。
史的身段和舞剑还是无人能敌,的确是唱得太媚些,她的玉堂春也是这个味道,也觉得
有点怪。
S********8
发帖数: 4466
31
其实年轻时候的孙毓敏很不错,嗓子特别的好,唱这类调皮小丫头特合适,俺曾经很喜
欢她的“红楼二尤”;
老太太就是年纪大了以后经常搞点行为艺术,比如用英语唱京剧唱玉堂春起解里“苏三
离了洪同县”。。。。
i******n
发帖数: 538
32
来自主题: Xiqu版 - 李世济:忆马连良老师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上)
“怜君身似江南燕,又逐秋风望北飞。”
父亲(章伯钧)爱看戏。父辈似乎都爱看戏。在这个爱好上,分辨不出国民党官员
、共产党干部和民主人士政治身份的差异来。难怪从前的艺人地位虽低下,但心理上却
是自傲的:“甭管哪朝哪代,你们都得听戏。”
事实还真如此。罗瑞卿当学生时,为瞧一出梅老板(兰芳)的戏,大冬天把铺盖都
卖了。一九四九年后,当了公安部长的他,还把这故事亲口告诉了梅兰芳。梅先生感动
得直说:“以后我请您,我请您。”
一九五六年,禁戏内部演出。其间,由小翠花演一出跷功戏,剧目名称忘记了。父
亲和我临开演前十分钟进的剧场,竟发现已座无虚席。跟在后面的人是贺龙。他一拳打
在父亲后背上,父亲转身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也来了。”“我当然要来。”父亲说
:“好像没有座位了。”
贺龙望了望前面几排就坐的人,笑着说:“他妈的!所有的部长都来了,比国务院
开会还积极!”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这年年底,四川的川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谭记儿》,台下的四川籍首长一边
看戏,一边说笑。态度随意,评头品足,语言放肆,一点“首长”的样子也没有,大家
又回到了...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3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
作者: 戴霞文、糖糖辑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就以
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代表作有《红
拂传》、《窦娥冤》、《文姬归汉》、《荒山泪》、《碧玉簪》、《梅妃》、《青霜剑
》等。程砚秋对京剧艺术刻苦钻研,以唱功见长,表演时擅长用千变万化的水 袖表达
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他独特的程腔,优美的身段,漂亮的水袖,堪称是京剧艺术的瑰
宝。在他创造的几十个角色中,表演、扮相、念白、台风、表情、戏路等都与众不同,
每出戏都有创新。他念白清楚、深沉典雅而又略带凄凉;他善演悲剧,能恰到好处地通
过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抑郁、悲伤、烦闷、愤懑;他的表演是与观众心灵沟通的过程。
程砚秋早年拜荣蝶仙、王瑶卿为师,后又对梅兰芳执弟子礼,以基本功扎实见长。
他曾到欧洲留学考察,巧妙地将西方戏剧的精华溶入到中国戏曲中,其独特的表演艺术
受到京剧同行们的赞许。荀慧生先生就对程的艺术造诣非常钦佩,曾将长子荀令香送去
学艺,程砚秋欣然应诺。以后程砚秋又应尚小云之邀,收其次子尚长麟为...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4
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是北京京剧团的“
五大头牌”。我从一九六一年底参加北京京剧团工作,和他们有一些接触,但都没有很
深的交往。我对京剧始终是个“外行”(京剧界把不是唱戏的都叫做“外行”)。看过
他们一些戏,但是看看而已,没有做过任何研究。现在所写的,只能是一些片片段段的
印象。有些是我所目击的,有些则得之于别人的闲谈,未经核实,未必可靠。好在这不
入档案,姑妄言之耳。
描述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马连良是个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家,很多
人都爱看马连良的戏。但是马连良好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一般都说马连良“潇洒”
。马连良曾想写一篇文章:《谈潇洒》,不知写成了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很难写的
。“潇洒”是什么?很难捉摸。《辞海》“潇洒”条,注云:“洒脱,不拘束”,庶几
近之。马连良的“潇洒”,和他在台上极端的松弛是有关系的。马连良天赋条件很好:
面形端正,眉目清朗,——一眼睛不大,而善于表情,身材好,——高矮胖瘦合适,体
格匀称。他的一双脚,照京剧演员的说法,“长得很顺溜”。京剧演员很注意脚。过去
唱老生大都包脚,为的是穿上靴子好看。一双脚。...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5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与程砚秋 (徐城北)
同庚同科两童伶:梅兰芳与周信芳的不解之缘
1949年5月,上海刚解放,周信芳就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表示他对上海解放的喜
悦之情。梅兰芳则率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演三天,热情慰问解放军战士。
朝鲜战场“清唱会”
1951年夏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先是周信芳与华东
京剧实验剧团一起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信陵君》,这出戏通过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了
在邻邦人民遭受侵略荼毒时,不畏强暴,英勇救援的信陵君。周信芳塑造的信陵君形象
异常生动,给观众强烈的感染。接着上海京剧界发起通过义演购买“京剧号”战斗机的
活动。周信芳率先带领华东戏曲研究院在大众剧场义演三天《四进士》。紧接着是老艺
人捐献义演专场,周信芳、盖叫天都参加了,梅兰芳正在上海养病,也抱病参加。那天
的大轴是《龙凤呈祥》,梅兰芳饰孙尚香,周信芳前演乔玄,后演鲁肃,盖叫天饰赵云
,这次演出十分轰动。
1953年10月,梅兰芳、周信芳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演出。慰
问团的总团长是贺龙将军,梅兰芳、周信芳任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有梅兰芳率领的
梅剧团,周信芳率领的华东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剧团,还有程砚秋和...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36
梅派的老戏,最近有点迷苏三,不然来那个会审,玉堂春本是公子他取得名,等等
i******n
发帖数: 538
37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唱红上海滩
梅兰芳唱红上海滩
沈鸿鑫
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最近提前公映,观众反响热烈。这使人想起在将近一个
世纪之前,梅兰芳初次到上海的情景。
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是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
也是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他八岁学戏拜师朱霞芬、吴菱仙学青衣,
十四岁在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后又投师王瑶卿。十七岁那年,梅兰芳在北京各界“菊
榜”评选中列为“探花”,就是第三名。梅兰芳在北京已经崭露头角。然而,真正唱红
成名却是在上海。
壹 首次露演申城 一炮打响
1913年秋天,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专程到北京,邀请名角王凤卿和梅兰芳到
上海演出。王凤卿是王瑶卿之弟,初习武生,后改老生。14岁入四喜班,后搭三庆班,
汪桂芬对其十分赏识,收为弟子,向他亲授了《朱砂痣》《取成都》等拿手杰作,并指
点他《文昭关》《鱼藏剑》等戏目。王凤卿嗓音宽亮,气势充沛,武功底子深厚。清光
绪三十四年(1908)被选入清内廷升平署。至民国初年,他已经是南北驰名的须生了。
而梅兰芳只是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青年。讲定王凤卿以须生挂头牌,包银每月3200
元;梅兰芳以旦角挂二牌,包...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8
来自主题: Xiqu版 - 慈禧太后看京剧几个典故
慈禧太后看京剧几个典故
周简段
慈禧太后是非常喜欢京剧的,但是她属“羊”,看戏时最忌讳提到“羊”字。到宫
里给她唱戏的京剧演员,不能唱《变羊记》、《牧羊圈》这一类名字的戏。如果戏词有
“羊” 字就得改。比如,玉堂春原词是:“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
无还。” 为了避开“羊” 字,只得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
著名武老生王福寿在外边跟人合伙开了个“羊肉铺”,便犯忌了,慈禧从此再不赏
他银子。她吩咐下边:‘不许给王四(王福寿)赏钱,他天天剐我,我还赏他?”
慈禧爱看京剧,却从来不把演员当回事,还百般拿演员寻开心。一次郎德山饰演《
金钱豹》里的猪八戒,她明知道郎德山是回民,却让他学猪叫。郎德山一听,这不是拿
我寻开心吗?我偏不学猪叫,我学羊叫,也拿你开心。
郎德山豁出去了。没想到一声羊叫反倒把慈禧逗乐了。有一次宫里演《翠屏山》,
演员正唱着呢,慈禧突然下令停戏,让人把戏提调叫来问道:“今儿这戏是怎么唱的?
还想不想当差了?”戏提调挨了骂莫名其妙,不知什么地方犯了忌,后来向人请教,才
知道唱词中有一句:“最狠不过妇人心!”
当着太后...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9
关肃霜,出身满族家庭,乃“唱做双绝”的京剧名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49年昆明解放后,作为翻了身的艺人,她力求进步,四次要求减工资(1951年,
关的工资是700元,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仅有梅兰芳高于她),当时驻昆
明的陈赓、宋任穷等将军都很看重她。李广平是李鸿章之曾孙,幼年时既承庭训家中又
延师教读,对中国古典文学、哲学、佛学均有很深造诣,并擅长诗词书画,对京剧情有
独钟,人称“末世王孙”、“淮南王子”。正因为李广平与京剧有不解之缘,才有了在
昆明与关肃霜从相识到相知的一场令人长叹的悲情恋。
相见恨晚书香才艺博得芳心
关肃霜与李广平相恋、定情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昆明。
李广平本在北平,1949年前,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云南公署主任卢汉
慕其名请他到昆明,任自己的秘书。对政治李广平并无兴趣,任秘书也只是清客。
1949年12月,卢汉起义、云南政权变易时,李广平为安全暂住云南民政厅厅长朱丽
东家中。没料到军管会派人逮捕朱丽东时,也连带逮捕了李广平。安全的地方变成了不
安全,这样的结果使李广平始料不及。好在狱中生活为...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0
来自主题: Xiqu版 - 侯宝林与京剧
侯宝林与京剧
作者:王诀
相声艺术的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不幸于今年(咚咚锵注:1993年)2月4日病逝。近
几年,在我整理他的相声作品时发现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柳活"(即以京剧为题材的相
声节目),足见侯派相声艺术与京剧的渊源之深了。当年梅兰芳先生参加晚会演出中间
常常由他垫场。等他一下场,梅先生总是亲自给他道乏。当年金少山先生豪饮健谈,善
交四海宾朋,侯先生亦是金三爷的忘年之友,多次听金三爷谈古道今。尚小云先生侠肝
义胆,他敬佩其人,过从甚密,穿堂入室如自家人。有一次演出,由他的相声演大轴,
前面的京剧名角均不计较,只有吴素秋先生找他"算账"说:"侯先生,今天我们可都是
来捧你的,完了戏你可得请客。"说完众人大笑。谭富英先生在台下沉默寡言,不善交
往,可是跟侯先生却是多年的交情了。一次侯夫人对谭元寿说:"我第一次到谭家,怎
么没见到您这个伟大的人物呢?"众人不解。事后才知,原来元寿先生小侯夫人王亚兰五
岁;"文革"以后,京剧名流度日艰难,从不愿锦上添花的侯先生则今天到梅宅看望香妈
(梅夫人),明日到马连良先生家给马夫人问安。由于他了解京剧演员,跟京剧演员聊起
来总是"酒逢知己干...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41
来自主题: Xiqu版 - 瑜老板的 “洗手间门”
常秋月在上海演出荀派名剧:“玉堂春”和“典妻”,瑜老板观看以后发了微博问是“
长官说说了算还是座儿说了算”,很是牛气啊。
z****n
发帖数: 777
42
原来如此。谢谢。
难怪王老板感叹一番。
z****n
发帖数: 777
43
要在天津,估计茶杯早上去了吧。
S********8
发帖数: 4466
44
如果是领导决定的,那常秋月太冤了。
z********u
发帖数: 536
4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冬日思绪】 菩萨蛮
匆匆别后咽无语
诗成常羡鸳鸯侣
多泪玉堂春
霜鬓烛影深
韶华能几许
相知暗相遇
江月伴羁臣
寒冬夜渐分
y*******o
发帖数: 746
46
梨园深深深几许——我的京剧情缘
@@缘起@@
表弟问我究竟喜欢京剧哪一点,我想了片刻后认真地告诉他:“好听。”他表示很不理解
。恐怕能理解我的只有戏迷了,最初喜欢上它,确确实实是因为好听。我的姥爷姥姥是戏
迷,小时候我曾跟着姥姥在电视上看过全本《玉堂春》,然而那时完全是看热闹看故事,
剧中人物咿咿呀呀唱的什么基本不关心。
大约初中的某一年,忽然听到电视里一段“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
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一下子惊住了,没想到这古老的京剧
竟如此亮丽婉转灵气逼人。从此每当听到京胡拉响就心旌摇曳,暗叹老祖宗的艺术真是妙
不可言。(知道这一段是“西皮流水板”是后来的事了,至今西皮流水仍是我的最爱——
此是后话按下不表)然而看戏的机会还是很少,每年春晚几分钟的京剧都是竖着耳朵听的
,除此以外几乎与京剧绝缘。几年下来虽也知道了些名角名戏,《武家坡》《赤桑镇》《
打龙袍》《锁麟囊》……都能说出几个,然而只知道好听,终究还是不懂戏的。诸位看官
明白,我是半路出家,与京昆社里诸牛人动辄十几年的修行是不能比的。
大一时在三角地的“百团大战”中瞥见京昆社的一角横幅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