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百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h***f
发帖数: 4541
1
和主流经济学家斗争了12年,结果是历一零教授熬成了太师,它的好几个学生都成了国
家领导。再看作者这一方,“黑通社”领导王小山后来加入了南方报系,“黑板报文艺
”的后台老板网易公司,也是南方系的一员。
http://culture.163.com/edit/010614/010614_51294.html
黑通社报道:对“国Z”历一零教授的独家专访
2001年06月14日10:28:46 网易报道 heibanbao007
近日,在“白金大学创业投资国际论坛”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历一零教授针对我国
贫富差距应该继续合理化扩大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对收入差距大心态不平衡是
很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结合近来网上关于历教授家族暴富的一些“谣传”,我社
派记者方小黑同志对历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采访对话如下:(方小黑简称“黑”,历
教授简称“历”)
黑:历教授,您好!我是黑通社的记者方小黑,非常感谢您今天百忙之中抽空接受
我们的专访。
历:你好,小黑同志!今天我确实很忙,我推掉了三个剪彩仪式、两个研讨会、一
个政府部门的专家咨询会,才腾出45分钟时间安排了这次专访。这主要是考虑到“黑通
社”是...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木匠出书了
【多维新闻】中国前政协主席李瑞环2013年3月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闭幕后,出
版了一套名为《看法与说法》的四卷本著作。著作的出版相当低调,甚至未引起媒体关
注,但近日中国报章、网站争相推荐、节录。有观点认为这显示李瑞环出书大有深意,
其中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论断,与习近平、李克强主政后的政策理念相辅相
成。对于维稳,李瑞环在其书中称:“金钱加饥饿是很难稳住社会的,不能迷信高压政
策和紧急手段。”
李瑞环新著《看法与说法》
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退休后都打破常规,不时出版个人著作,作
为延续政治影响力的一部分。2012年12月,《绿竹神气——中国一百首咏竹古诗词精选
》(彭镇华、江泽慧著)一书的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还有两名中共政治局委
员刘延东、刘奇葆捧场,只因为这本书作序的是江泽民,因此被斥为老人干政的极端表
现。
相反,李瑞环《看法与说法》的发行并未举行仪式,只有中国的个别媒体发布了新书上
架发售消息。但一如李瑞环近年出版的三本书《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和《
务实求理》,据说是自费购买的多,书中不少精辟论述近日更被报章、网站广泛引用。
木匠...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2651
3
一个傻x毛轮。
抢救过来的阿炳一支曲子就把它们全毙了。更不要提来不及抢救的几百首。
tg上台,打着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旗号,只允许为tg唱赞歌。强逼改造民间艺人,砸
烂他们的饭碗。又有多少阿炳被消灭了?!
f****i
发帖数: 9419
4
LOL,你家常公黄金十年也没抢救,不是不愿意是太过于崇洋媚外,根本瞧不起底层艺
术。还来不及抢救几百首,真是大嘴一张就扑哧。你以为土鳖就抢救了一首曲子?看都
没看内容?举例里面就有江河水。
r****y
发帖数: 26819
5
请列举十首在世界诗歌历史有一席之位的汉语古体诗,估计也列不出来。
所以我们的文学艺术也是乏善可陈。可见中国五千年还真没什么文学辉煌巨作,不朽的
,传世的余音绕梁的,脍炙人口的,有世界文学历史地位的,你掰着指头给俺数十个出
来看看估计您可能会放狗搬出来唐诗三百首,多半要打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开始,
嘿嘿,就把这些都算上吧,可是出得了国门吗?
再列举十个在世界宗教历史有一席之位的和尚或者大主教?
列举十个在世界烹调历史有一席之地的厨子或者美食家?
列举十个在世界军事史有一席之地的军事家或者著名战役?
等等等等
估计都列不出来。
估计列举十个在世界乒乓球坛有一席之地的中国运动员,找个路人能扳手指头数过来。
d*****l
发帖数: 8441
6
【摘 要】“忠实性”原则是诗歌翻译中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一首英文诗"On M
onsieur’sD ep a rtu re"入手,选取了黄杲 先生和吕志鲁先生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
笔者认为吕译优于黄译,其原因在于黄译只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而吕译忠实的是原诗的神
韵,由此笔者得出结论: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并非亦步亦趋,追求“形似”应以“
神似”为前提。 “On M onsieur’sDeparture”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首英文诗歌,它的作
者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王伊丽沙白一世(1533-1603)。四百年前的这位英国女王
命运坎坷,曾陷入死囚的绝境,最终凭借其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摆脱困境并登上王位;她才
智过人,在她的治理下,英国在16世纪下半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并为日后“大英帝国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和爱戴的君主,却终身未嫁,
在感情上饱受压抑。这首诗即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的呐喊,通篇都反映出作者内心矛盾
的碰撞和情感世界的苦斗,感情深挚,描写细腻,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篇佳作。现将原诗抄
录如下:O n M on sieu r’s D ep a rtu reI...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553
7
李敖自诩“文化大师”、“国学大师”,对自己的国学修为颇为自信,近日发微博称:
“「唐诗三百首」,念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老师说捣衣是洗衣服用木杵搥干净。你会嘀咕:长安有一万个女人发神经不睡觉,要
月光下洗衣服!其实捣衣不是洗衣服,是用木杵搥松棉花,赶送前线保暖,等丈夫战胜
回家。这样读,才读懂上下文。快拜李敖为师吧!”
把捣衣解释成捣洗衣服,的确是个常见的误解,甚至连权威的辞书也会犯这种错误
,例如《辞海》的琴曲“捣衣”条目解释成:“抒写妇女为远戍边地的亲人捣洗寒衣时
的怀念之情。”《汉语大词典》“捣衣”条:“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
净。”其实捣衣不是洗衣,而是为制作衣服做准备,是先捣再有衣,而不是相反。唐诗
中对此有很多描写,都说明捣衣的结果是缝制衣服,例如刘元淑《杂曲歌辞·妾薄命》
:“北斗星前横度雁,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刘希夷
《捣衣篇》:“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杨凝《秋夜听捣衣》:“砧杵闻
秋夜,裁缝寄远方。”王建《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但李敖把捣衣说成“是用...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8
一个小时成文,方舟子的文字功底和搜索能力非一般的强悍。
http://fangzhouzi.blog.hexun.com/85703763_d.html
“国学大师”李敖在一个小时前发了一条微博,算是作为对我在一个多月前批评他的
文章《“国学大师”乱“捣衣”》的回应:
【@哈囉李敖 可知道 48,900 的意义?那是唐朝人写诗的总数,也是我读过的唐诗
总数。只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无法想象我多么用过功。用功的我,顺便亮一首:
「长夜孤眠倦锦衾,秦楼霜月苦边心,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有人说唐
朝军人无绵衣,请读这首当时人自己的诗吧,别跟李敖比学问了。】
李敖声称唐朝人写诗的总数是48900首,而他全部读过。其实48900首是康熙皇帝在
给《全唐诗》写序时说的:“共得诗48900余首,凡2300余人。”康熙皇帝(或其代笔
者)并没有认真算过《全唐诗》总共收录了多少首诗。日本学者平冈武夫曾一首首统计
过,发现康熙皇帝少算了,其实《全唐诗》总共收录的诗有49403首。但还有一些现存
的唐诗被《全唐诗》漏收的。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1992年出版《全唐诗补编》,共收
录《全唐诗》漏收...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马振宁和杨悦然哪个更糟?
曹长青
看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年轻小老婆陈文芬在《上海文学》(2013年第3期)杂
志发文章指责海外对莫言及作品的批评者,真忍不住想呵斥一句,这个没自尊的女人!
陈文芬是谁?不要说在海外华人世界和中国没有人知道,甚至在她生活的台湾,在嫁给
马悦然之前,也没几个人知晓。但自从嫁了比她大43岁(可与嫁杨振宁的翁帆一比)的
瑞典诺奖评委,她就自抬身价,拿出一副评委夫人的架势,说东道西,似乎也是个什麽
人物了。
莫言被马悦然们给了个诺奖之后,在网络视频可看到,在瑞典的颁奖大厅外,竟然是陈
文芬对记者喋喋不休,评论赞美莫言和诺奖,好像她是评委了。
而且马悦然在新加坡演讲“诺贝尔奖与华人文学”时,她居然也坐到台上,还跟马悦然
“对谈”,正经上演一幕“指鹿为马”了。
说实话,这种嫁给爷爷辈的小女人是最令人蔑视的一类。在杨振宁的被讥讽为“一朵鲜
花插在糟糠上”的婚姻中,大多数人都是批评杨振宁老不正经,是“老牛吃嫩草”,更
反感他的大肆招摇,好像“杨糟糠”焕发青春,也成嫩草了。但其实,在这桩婚姻中,
最庸俗、最虚荣、最自我作践的是那个貌似矜持的小女人翁帆。
明摆著,如果有可能,有几个老头子不想枕边...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1683
10
回头再练练头顶开砖, 千钧臂力, 批一红斗蓬, 穿一身蓝紧身衣, 胸前用黄色和红色油
漆刷一大S, 带一单人飞行器, 行了, 全齐活了.
=========================================================
又见华裔神童 美11岁学霸获两文学副学士学位(图)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于 2013-06-19 02:07: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9430次)
美籍华裔神童余峻承在妈妈的陪同下演奏肖邦作品。图片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据美国媒体报道,6月14日,16岁的华裔神童凯孝虎从洛加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出国留
学。无独有偶,美籍华裔卡瓦利也是一名“学霸”神童,8岁入读美国东洛杉矶学院,
11岁时获得两个文学副学士学位。近期,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知名大学录取。
除了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华裔神童们在文坛也崭露头角。“何事地上数点红,春暮来
临落草中。初夏轻浮挫芳菲,可怜桃李一阵风。”这首《残春曲》,是美籍华裔女孩牛
牛6岁时的作品。她在10岁时就已经写了600多首古典诗词,并且出版了自...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1374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韩寒,蒋方舟,李承鹏
从1952年到1976年,毛泽东用24年的时间,以顽强的毅力,通读了卷帙浩繁的《二十四
史》
韩寒:
“高中时候读过二十四史”
蒋方舟:
“13岁时看完了《金刚经》与《二十四史》大部分,并浏览诸子百家。”
李承鹏:
“我是两岁认识一百多的繁体汉字,五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十四五岁把二十四史都读完
了的人。“
w*******g
发帖数: 797
12
无语了,看你第一个帖子就清楚你例子和评价不符,显然是诗词的一些理解是跟人抄的
,不是自己学识到了理解的。到这儿就马上明白了。任何一个诗词入门的人,怎么可能
会“公认5言绝句最难”?这不是说笑么?向来诗词里面律诗才是最难的,怎么可能五
言绝句最难?任何一个熟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都应该知道绝句在诗词里面一向比律诗简
单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像你说的什么帝王体的所谓白话诗绝句多,而律诗少的原
因。还有,汪精卫那个是绝句?你只记得其中四句就以为是绝句吧?你一个连什么格式
叫做绝句都不懂的人,张嘴说五言绝句最难,还把一个不是绝句的诗拿出来当做例子,
振振有词指点江山的架势,脸红么?
T**********e
发帖数: 29576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
林昭同学张元勋于2013-4心力衰竭在家里去世,张在自己刑满释放后曾于1966年5月到
监狱里探望林昭,罕见地获得当局批准。
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一个最知情者的回忆
张元勋
1957年的北京大学,师生之中有1500人因“反右”“扩大化”而蒙受不白之冤,很多人
被开除了公职与学籍,发配于穷山恶水、荒原大漠之间亡命了之,22年后,又把这“扩
大化”了的1500人无一例外地平反,也就是,就北大来说“扩大化”已“扩大”到无一
正确全盘错误的程度!41年之间,我们全年级竟有近10位同窗英年早逝,时运的坎坷,
生计的艰辛,过早地夺去了他们才华横溢的生命!
但是,我们还要提及另一些在1957年风暴的延展中惨死于“人民”枪口下的北大冤魂:
哲学系的学生黄宗羲绑赴刑场,临刑前对妻子说:“我死后你不要守着,早一点找一个
家,好好教育孩子跟着党、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他被杀在1958年。
西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顾文选,1966年夏自河北省某劳改农场逃出后不久被抓获而归,
即被处死,其时他无妻室,亦无遗言。
化学系的学生张锡琨,企图越狱而被处死,时间已是“四人帮”垮台后的1977年。他的
遗体由他妹妹领...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5452
1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啥啥也啥啥来着?
U***5
发帖数: 2796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看这个!谁还敢说小胡是面瘫?
人家写作班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写了上百首备选了。
q*******n
发帖数: 20306
16
诗经前面一百首, 描述的是西周初期的中原人的生活, 读诗经, 三千年前的中国人
的社会生活, 和明清民国差不多。 中国的古籍里查不到奴隶的踪迹。
n**s
发帖数: 2230
17
呵呵,钢琴只是技术? 这看法可真的不是一般的浅薄。
考级不能代表钢琴,经常听的世界名曲也不能代表钢琴。钢琴远远比这深的多,广的多。
别跟我说弹巴赫,肖邦作品的都要是专业人士。这东西,音乐欣赏水平任何人都可以培
养。靠熏陶,靠积累,靠兴趣,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都可以逐步提高的。
巴赫的12平均律钢琴曲,24首,就包含了所有的音乐一切。任何一首,拿出来仔细琢磨
领悟,都能感受到艺术之深之美。
肖邦的21首夜曲,选一首夜深人静时弹一下,领悟一下那种意境,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肖
邦被称为钢琴诗人。
斯卡拉蒂的几百首奏鸣曲,任何一首都是那么精致,色彩各异,如同阳光下色彩缤纷的
一把珍珠。
钢琴,浩如烟海的作品,岂是所谓浅薄的考级所能代表。
l******n
发帖数: 292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汉人的民族性和信仰问题
前两天看了犹太人的历史,犹太人漂流两千年,一直没有失去自己的文化和凝聚力,最
后还成功的建国了,这个故事实在值得海外华人反思。
尽管犹太人很多都已经被当地人同化,血统融合,说着当地语言,生活习惯也被改变了
很多,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和犹太人的传统。
再参考一下,大航海时代西方移民流散到世界各地,不但没有失去自己本民族的东西,
反而将基督教文明发扬光大,更是团结一致对抗外界,建立基督教霸权。穆斯林也有类
似的行为,散布到哪里,就把清真寺和礼拜带到哪里。
而中国人,尽管没有失去中国元素,但很多时候是因为一张黄色的脸,而不得不做出的
选择,起码我见过的ABC更认同美国文化。而且中国人缺少凝聚力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我简单反思了一下,觉得可能有这样一个因素:
汉人缺乏信仰。
基督教的圣经,穆斯林的古兰经,都是包罗万象的经典,每家每户无论在哪里,都要熟
读,研读一辈子。
犹太人的犹太教本身就是信仰,再加上犹太人的民族自豪感,经商和智慧的传统,严格
的家教,无不是广义信仰的体现。
中国人缺少的只是宗教信仰,从广义上说还是有信仰的,无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
还是中国人自身走遍世界无敌...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1627
19
转载者记:
向马来华人致敬!!!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
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
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
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
写这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
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
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
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
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
会问:“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198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choming (请抵制“十万强插”计划!),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令人震撼:马来华人“尴尬的、悲壮的”存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6 20:03:46 2014, 美东)
转载者记:
向马来华人致敬!!!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
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
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
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
写这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
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
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20306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充分就业的观念是错的
我没有商周人民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的数据, 但商周是中国原始和封建社会的交界期
, 参照已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非和太平洋群岛原始部落的数据, 成年的原始
人每天也就是工作一两个小时, 用于打猎采果子造房子等。
读诗经前一百首, 也能间接体会到当时的中国人很闲适, 只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基层
公务员整天奔波上下班出差很忙。
z**********e
发帖数: 22064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n**x
发帖数: 854
23
不仅是左逼普世观念的脑残,中国历代也不缺在蛮夷面前念唐诗三百首的腐儒。快刀斩
乱麻的好汉,往往被批为擅起边衅滥杀无辜,屁股和脑袋都难保。
h***n
发帖数: 83
24
http://news.kaiwind.com/info/201406/01/t20140601_1659156.shtml
记 者:感谢您接受凯风网专访。四天前发生在山东招远的暴力致死案件您有关注吗?
方舟子:我当时就看到了。
记 者:出现这样的事情,您当时看到之后感受如何?
方舟子:当时很震惊,也很奇怪。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后来得知是邪教组织搞
的,就比较能够理解了。特别是全能神,我关注过一段时间,对他们的背景有一定了解
,包括他们的教义、所谓的“经书”我都看过,所以就不奇怪了。
记 者:您长期从事反伪科学、反邪教相关工作,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所知
道的全能神是怎么回事?它究竟邪在哪里?
方舟子:全能神的创始人或者说教主是一个黑龙江人叫赵维山,全能神教又叫做东
方闪电。为什么叫东方闪电,它是从基督教《圣经》里面取一句话——“闪电从东方发
出,直到西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所以就说基督第二次降临在中国。后来河南出了
一个精神病患者杨向彬,因为高考落榜精神出了问题。她以前是家庭教会的人,参加家
庭教会活动,后来因为精神受到打击,精神出了问题开始写一些东西。赵维山知道后把
这个人拉... 阅读全帖
O****X
发帖数: 24292
25
你这也是胡扯,一般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题也会做,哪有那么神秘

来。
w********h
发帖数: 1236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菌版号称读书多的来和老毛比比
这个文章里面的书单我还是相信老毛确实亲自读过而且不止读过一次的。
但确实也没多少,读得过来的。
其他的,lz原文里的,我就不相信了。
几十年来,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来看书学
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
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
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
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
和其它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几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
,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
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
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它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27
8岁男童通过国家英语三级 创两个最低龄纪录
2014年08月24日 10:07
来源:现代金报
1948人参与 1707评论
温州8岁男童通过国家英语三级 创最低龄纪录
缪一帜在家学习 家属提供
孩子父母都是老师,汉语、奥数也学得都不错
温州男孩缪一帜,在6岁时就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今年3月,8岁的他又通过全
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据了解,小缪的成绩创下了这两项
考试的两个全国最低龄纪录。
小小的年纪,英语学得如此好,他是怎么做到呢?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小男孩呢?
□记者 谢国林
8岁男孩拿下英语三级考试
缪一帜是温州瑞安人,今年8岁,上学期就读于瑞安实验小学二年级。父亲缪爸爸以前
是一位英语老师,母亲也是一位教师。
2012年9月15日,一帜6岁时,夫妻俩陪一帜到达温州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试时因
一帜还小够不到桌面,好心的监考老师拿来好几本厚书,让一帜垫在屁股下,这样才比
较舒服地够到桌面完成考试。结果以笔试89分和口试满分的成绩通过2012年全国英语等
级考试一级(一级水平略高于中考)。一帜考试速度也很快,原本规定一个半小时的考
试,而一帜只用了一个小... 阅读全帖
K*****3
发帖数: 977
28
尼玛,你有小孩子上学吗?K开始就会有学习背诵poem。虽然不是14行诗那种,每周一
篇是最少的要求。
你没有足够的修养欣赏古诗词,不要以为别人也不会,也不要认为不应该有。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②,为赋③新词强说愁④。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中国
文化的精髓。哪怕是诗经里的现代人还是可以体会远古先人的豪迈:"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绝对比当今的装13的伪淑女好多
了。
P******r
发帖数: 966
29
为什么不从“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开始?
你可以调查一下一年级的小孩,有多少个人是囫囵吞枣地把鹅给背了?一堆小孩念锄禾
的时候咬字都不清楚,更别提是什么意思了。
古诗词在掌握一定量词汇,懂得阅读的时候,逐步加入,加大比例。有些家长让很小的
小孩背唐诗三百首,都是脑子进水的。
J*****3
发帖数: 525
30
类似"小白兔... "的,在幼儿园里教也不错,但与教小孩,尤其是小学里的学生,经典
诗词不矛盾。
小孩记忆力好,能背的诗词,当然越多越好。许多诗词的意境,小孩时不一定理解,但
会是一生的文化财富。对记忆中诗词的理解,会随着长大,阅历,触景生情等,会去体
会,品味,和理解。
有多少成年人特意或有时间去读或去背诗词?小时候记忆的诗词,无疑是伴随一生的文
化财富。当你身处异国,一时的境遇或心颤,反响于某首诗词的意境时,你会对古代那
些诗词人的杰作而感动,会为自己有这样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第一代移民与ABC的很大区别之一,就是我们的血液中滚动着这种伴随一生的文化遗产
。所以,老习的文化基因一说,很准确。对下一代,即使没有在国内的中文环境,也要
给以送中文学校,鼓励多背些诗词。
所以,家长让很小的小孩背唐诗三百首,绝不是脑子进水,而是把自己的“文化基因”
也传递给下一代。
f******9
发帖数: 267
31
书读千便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所以古代诗词曲和古代经典散文,一定要从儿时开始诵读。汉语之语感乃属美学感觉,
属于人文底蕴,需从幼儿起扎根于潜意识里。
n**s
发帖数: 646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你看这一百首里有几首诗很长?我又没有说背那种很长诗。现在那种面向幼儿的唐诗随
便一本都差不多50首。
n*****t
发帖数: 22014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古文这事是西胖在瞎搞
不用课堂背啊,你当兴趣爱好,没事背个三五百首玩无所谓,当认字的教材,一年级的
小屁孩多变看着要发呆。正常情况一年级是学拼音认字,白话文肯定更有好处。
m********5
发帖数: 17667
34
拍婆子流行于1967至68年的中国北京。流行高潮期为1968年。1969年,随着“上山下乡
,全国一片红”而退潮。
把“拍婆子”纳入那时候的词典,可以解释作“男孩勾搭不相识的女孩”。它盛行于“
文革”中前期,“文革”后期,这个词演化为“磕蜜”。往今天的词上套,或许和“早
恋”搭点界。再现老三届、新三届那代人在动乱年代的生活的电视剧备受追捧,如《血
色浪漫》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剧中反映当时青年男女之间交友,恋爱的所谓
“拍婆子”现象,更是勾起了不少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的回忆。
1966年夏,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仅仅半年多,被利用的红卫兵即遭抛弃,由斗志昂扬
转为颓废消极。在复课闹革命中,属于老三届的青年被排除于学校之外。曾经驰骋于历
史舞台上的老红卫兵(人称老兵)既无革命可干,又无学可上。他们精力旺盛,欲望充
沛,却不知路诤畏健k们无聊烦闷,四处闲逛,无所事事,许多人又因父母受到冲击,
顿失依托,开始抽烟,喝酒,拍婆子,逐渐形成一种玩世不恭的风气。北京因干部子弟
云集而成为拍婆子的首善之地?
当时在校的中学生是上而不学。师道尊严已被批倒批臭,课堂如茶馆酒店,来去自便。
上课时,学...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42116
35
谭碧芳说:“生活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人都这样,我们家有两个姓氏——在家人和朋友之
间我们姓谭,在学校和出生证上我却姓杨。”
谭碧芳说,以前她一直不明白自己家为什么会有两个姓,直到1975年,她在天使岛移民
拘留所的墙壁上看见了那些华裔移民留下的诗歌。当时她听到消息说,有一个名叫亚历
山大·韦斯的巡警在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些刻上去的中文诗歌,“我跟
几位朋友便一起去看,一个公园巡警带领我们沿着陡峭山路来到移民拘留所,最后进入
了一个两层楼的木屋”。
房子看起来又老又小,窗户上安装着铁丝网,二战期间曾关押过日本人。谭碧芳说:
“入口处的地板吱呀作响,我们被带到墙壁上刻有诗歌的宿舍。房间是空的,阳光透过
窗户上厚厚的尘土照在房间里,地板和墙壁的油漆剥落。借着手电筒的光,我们看见了
墙壁上刻的中文诗歌。一首诗写道‘悲伤与辛酸交织’,另一首诗写道‘被致命的悲哀
杀死在这木屋’。”
“我抚摸着墙壁上的字句,仿佛听见那些被囚禁在这座孤岛上的移民哀叹自己命运的
声音。我忽然非常伤感,眼泪止不住地流。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些诗歌?”
谭碧芳问她父亲是否知道天使岛,她父亲避而不...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695
36
面对二战中日本大肆侵略,葡萄牙殖民者很紧张,担心日本也会侵略澳门,于是让巴西
给日本发了一个照会,照会中称:“如果日本人以武力入侵澳门,巴西就把所有日侨撵
回本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
万平方千米。日本战前吞并了朝鲜与中国台湾,在二战中又入侵了中国、菲律宾、越南
、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以
及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等地区,唯独对弹丸之地的澳门却不敢染指。这是为什么呢?
据刘成禺著《世载堂杂忆》说,日本之所以在二战中不敢对澳门下手,主要是因为巴西
的一个照会阻吓住了日本。
作为晚清以至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刘成禺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大事。诸如1903年他加
入兴中会,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在美国主办《大同日报》,宣传革命思想。
他生平交友广泛,与当时的上层人物大多都有来往,所以他的著作内容广泛,而且具有
很高的史料价值。他还是有名的诗人,董必武曾评价他说:“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
其脍炙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余所见刊本为洪宪纪事诗簿注四卷,孙中山、章
太炎两先生为之序...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9102
37
怎么解释现在学龄前儿童好多都能背诵唐诗三百首
y****g
发帖数: 36950
38
现在没创新,那是因为抄的不够多,还没消化吸收。
抄就是学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画画的不临摹大师作品很难体会到别人的意境。
不要怕人家指控你抄。
美国抄欧洲,日本抄美国,韩国抄美日,中国欧美日韩俄都抄,集百家之长,前途不可
限量啊。
20年后你们就会看到我说的是正确的。
而且抄着吵着赝品可能取代正品。现在满大街流行的boy london.都是韩国货,90年代
抄了英国的boylondon,在韩国抢注了商标,经过这几年韩流的大力推广,大街上的boy
london都是韩国版的。
而且人家英国版的商标写since 1977 韩国版的写since 1976 haha 。你身边要有小留
穿,你可以看看吊牌就知道90%是韩国版的。
a******i
发帖数: 174
39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在日本侵华时期曾长期以中国人的身份活跃在电影界,是日伪
满映电影厂的头号红星。其歌喉婉转动人,歌唱风格效仿中国女影星周璇,也有几分神
似。
侵华时期,这首从中国大陆倒流回日本的流行歌曲,曾经风靡东瀛。特别是到中国打仗
的日本兵,更是对其缠绵的调子情有独衷,顺便把李香兰作为自己的梦中偶 像。前几
天,北京的编辑朋友宛爷托我去采访几个日本兵,和一个老日本兵约好了在公园见面,
地点却不够具体。幸好那天这个老头的车里一直在放《夜来香》,我 就是听着这个歌
声找到的他。这首歌直到今天在日本仍很有影响,唱的最好的是上户彩。
不过,直到听完这首歌,萨依然在不断地摇头。这样摇头,不过是怕自己笑得太厉害。
玩人,没有这样玩儿的。
现代社会,偶尔玩一下人,也不算新鲜,象陈冠希那样的,还有互相玩的。比如邱毅和
阿扁 – 当初邱毅坐牢。。。算了,这事儿太过恶心,还是不写为好。反正玩人的结果
往往是弄得对方怒火中烧。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把上百万日本兵玩上大半辈子,
而且心甘情愿,那可真是本事。
这个让老萨仿佛错吃了摇头丸的,就是我国早期作曲家黎锦光。《夜来香》,是他专门
为李香兰作词的...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166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boou (boai),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这个该怎么喷? 庆安枪击案死者徐纯合--当代的拉撒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3 16:47:46 2015, 美东)
**徐纯合是一个公开悔改的人**
很多媒体,和很多人宣称,徐纯合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不求上进的,猥琐而愚钝的,胆
怯又狠心的,借酒浇愁的,和综合素质低下的人。或许这些描述,有一部分符合事实。
这意味着,大概99%的中国人,包括那些谩骂、讥讽和藐视他的,以及那些同情他和仍
在维护他生命权利的、值得我尊重的人——更不用说那些拦阻他、杀害他和诬陷他的人
,都会在道德上,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无论如何,是比徐纯合更体面些、更文明些,和
更有教养的人。
然而,他们忘记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在上帝眼里,恰恰是这个事实,定义了他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徐纯合在他的微博上,多次公开宣称,“我是一个不配的人”。不配什么
呢,不配上帝的爱和赦免。如果说,人赦免人,都是难上加难。那么,上帝的赦免岂不
是更难、更高标准吗?徐纯合当然...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3640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啥都盗版的国家能创新?
熟读唐诗三百首,......
试问当今发达国家,有几个不是靠盗版和山寨起家的?盗版是向大
众普及的开始,是长见识的阶段,山寨是自己动手的阶段。只有见
多识广,才能有新的创意产生的土壤,只有动手(制造加工)能力
有的长足的进步之后,新的创意才有转化为产品的可能性。
u*****a
发帖数: 9489
42
编者按:老邱曾经发过一篇帖子回忆六四,另外在其他帖子里也零星提到了六四。我将
老邱的相关文字汇编成一篇长文,加了标题"我的六四亲历记",作为我所编的《邱伟雄
文选》第二卷的首篇,即压轴之作。
为了方便阅读并增强连贯性和文学性,我在汇编整理的时候,调换了一些段落和句子的
先后顺序,提到的事件也尽量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虽然经过整理,但文中内容全
为老邱原话,除极个别错别字外,只字未改。
此外还在括号内加了必要的注解,注明为“编者注”,其他未特别括号内的注解皆为老
邱原文。
---------------------------
我的六四亲历记
原标题:“89学潮说明:没有领袖的国家是无舵之船”
我是23年前在北京参与89年学潮的几百万人中的普通一员。 我一直没写过关于学
潮的贴子, 现在回忆已经模糊, 再不写的话, 我就要忘光了。
89春我是北师大的化学系大一学生, 住在恭王府旁的辅仁大学旧址(北师大北校)
。 北师大北校大约有500名学生, 参与学潮较晚, 记忆中大约是4月20日左右
,我在后花园的墙上大约最左端贴了一张介绍学潮进展的大字报, 之后别的学生大量
跟着贴, 使那面墙...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989
43
如果说读书好成绩高是硬素质,那么常春藤学校录取要求的所谓领导力和社会活动之类
就是软素质。之所以称为软素质是因为这些都不可以量化,不好直接比较,所以这就给
录取者以私自操作的空间。为了强化这种录取标准,米犹拼命在整个社会上洗脑,甚至
把读书刻苦的亚裔称为nerd,以至于现在成绩好和死读书,综合素质差快画上了等号。
这和国内那些解释中国高考为什么录取偏向北京考生的人一样,理由都是别看北京学生
平均分数低些,但是人家综合素质高,你们死读书的综合素质其实很差,云云。
要我看这些都是给录取工作的私下操作预留空间的借口而已。这些软素质其实没那么玄
乎,绝大部分就是别人没有接触的机会而已,和素质两个字压根没关系。比如说三岁就
能背唐诗三百首;十岁就可以钢琴几级;航模冰球样样来;nba球星,娱乐明星私生活
如数家珍;甚至国际形势,中央上层斗争都张口就来。听上去很牛逼闪闪,其实不过是
见多识广四个字而已,和个人素质压根没关系。农村学生刚上大学连跟陌生人说话都脸
红,那是因为没锻炼过,如果有机会多锻炼锻炼很快就可以迎头赶上,没啥玄乎的。领
导力和社会活动也类似,有机会见识过锻炼过就会不一样,天赋好是那块...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个人实录:吸食大麻180天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ayman (毛人),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个人实录:吸食大麻180天
关键字: 大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3 02:39:27 2015, 美东)
本人男,年方五八,已婚,一妻两女,生活安定,身体健康,暂无不良嗜好。
自2015年3月中旬至2015年9月中旬,有预谋、有计划、有规律地持续吸食大麻,历时约
180天。有鉴于网上用中文书写的大麻个人使用体验非常有限(基本没有),遂写小文
,希望能对后来的小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 准备与购买
加州不是大麻的合法州,但药用大麻是合法的。细心的朋友也许早就发现,洛
杉矶街头一些带绿十字、绿叶子招牌的小店越来越多。这些店面都是大门紧闭而且全部
都有门禁,必须里面的人按个按钮大门才能打开,管得比银行还严。门口一般还都配一
老黑警卫,人高马大,还都带枪。没错,那些就是大麻店。别怕,都是有执照的,绝对
的合法生意!
虽然是卖大麻的商店,但可不是什么人进去他们就都会卖你。你必须有个医生
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5
本主题共有 5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返回讨论区]
[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tulsi(蓝袜子), 信区: masterpiece
标 题: 葛岩: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2年09月03日08:52:35 星期一)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2637-1-1.html
[转帖] 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作者:葛 岩
从1960年末期开始,不少曾积极参于文革的大中学生失意于现实。其中的一些人开始阅读
禁书,形成今人所说的地下读书活动。这种时为禁忌的活动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在某
种程度上,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民间的序幕,是催生日后许多理想主义文化精英的
摇篮。《今天》杂志的诗人中、“星星画派”的艺术家中,《走向未来》丛书的编辑中和
参与改革设计的策士中,不少人是在地下读书活动时开始了其知识和文化的准备。对此,
坊间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回忆和评论。
不过,从1968年上山下乡开始至 1977年恢复高考,地下读书活动延续十年之久。
其间
,“老三届”中学毕业生,...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46
重庆男孩被世界最难考大学录取 奖学金200万
2016-02-18 01:22:08 来源: 重庆晨报(重庆)
分享到:
28671
(原标题:奖学金200万!重庆男孩被最难考大学录取(组图))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资料图片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资料图片
何琦骁收到了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录取通知书。本报记者
何琦骁
16日清晨,17岁的何琦骁收到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录取通知书。何琦骁的妈妈把这
个好消息发到朋友圈,网络上瞬间炸开了花。
这所位于阿联酋的大学,录取率比哈佛大学还要低,是全球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它为何
琦骁提供每年7.6万美金的奖学金(4年约合人民币200万元),包括了未来4年所有的学
费、伙食费、住宿费、海外旅游、课外活动、医疗保险和交通费,甚至零花钱,每年还
有两张阿布扎比往返家乡的机票等。
他为何被录取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爱数学
何琦骁是重庆外国语学校高2016级1班的学生。6岁半进入小学至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
年级前五。小升初获35000元奖学金被保送进入重庆外国语学校就读,高中继续保送进
入该校,免除一切学杂费,并且学校每年为他提供5000元的奖学金。
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7
““康熙”有国贼周永康和薄熙来合体之嫌,早已不适合作为工具书”
“当年邓公双猫火,而今习大两鸟红”
哈哈哈哈
S******8
发帖数: 24594
48
这是个高级黑。
c********g
发帖数: 15629
49
习主席赞(外七首)
秦皇汉武
没有的文釆
你有
唐宗宋祖
欠缺的风骚
你有......
你轻松弯起了
成吉思汗的弓
那大雕
应声而倒
在万民心目中
风流人物
舍君其谁
1.
从来不谋官,此生非财迷。
默默求无名,苦苦凝诗意。
主席为万民,功高谁与比?
夫人数第一,天下贤伉俪!
吾愿学百灵,日夜吟唱之。
2.
回顾习主席,执政方年半。国民皆瞩目,友邦亦惊叹。虎蝇无处藏,反腐用铁腕。
巨力推改革,幅度超预判。外交兼软硬,凸显大国范。五个现代化,不日可实现。
——《习主席带领我们实现五个现代化 》
3.
举国过七夕,主席请稍息。夫人多善解,亦须长相依。今日无国事,家情列第一。
牛织几浪漫,习彭更传奇。
——《习主席及夫人七夕快乐!》
4.
惜吾习主席,执政稍偏迟。若得早廿年,中国更惊世。腐败无温床,列强不敢欺。
幸而未太晚,犹能争第一。
——《闻习主席13年前倡户改有感》
5.
国母彭丽媛,美轮复美奂。平素喜低调,公益始代言。为图外交计,偶尔露芳颜。
黑黑米歇尔,百变亦黯然。
——《国母彭丽媛赞》
6.
吾读圣贤书,但书圣贤事。不闻纸上辱,只颂习主席。
——《只颂习主席》
7.
遥想毛泽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主席请稍息”
主席请立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