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眼耳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t
发帖数: 1799
1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老梵 31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作者:老梵
最近论坛上出现了萧平实的弟子(刀笔吏――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于
此大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并且将萧平实一贯的作风继承的似模似样:喜欢引经据典,
但却断章取义,惯于依文解字,混淆经论圣言,将圆融博大的佛法,弄的面目全非,迷
惑初学,诽谤大德,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萧平实和其弟子都有一个特点,喜欢引用排列经典中的词句,洋洋洒洒,很能让人
不知所以然,排列经典词句本来很好,说明博学多知嘛,但他们却又不能将其中深邃的
涵义领悟清楚,领悟不清楚也并无多大罪过,可以继续领悟嘛,但他们又喜欢冒充领悟
,于是妄解经论,分别圣意,邪见如山,悖论重重。
他们谈的最多的,应该是阿赖耶识和如来藏了,但却将这两个名词和其中的含义弄
的似是而非,让一些少以接触唯识学说的同修们不明就里;至于如何从修行中认知阿赖
耶识和如来藏,这帮人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妄言胡说。老梵不才,学了一点点唯识,学
的不好,但还可以搞清楚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异同,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修行是在修什么?主要修心。对了!那么人到底有几颗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
题!有的人会说:“我只知道我有一颗心。”对一般人来说,他当然只知道有一颗意识
心,其他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他不知道“识”就是心。眼睛所能了别的,不是鼻子所
能知道的;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耳朵当然无法辨别,五个识都有祂的界限和功能差别
所以称为识,而识就是心。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
但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
不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 佛来人间告诉我们的,佛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
六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佛教,八识论才是佛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
疑佛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佛教在哪里了。
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为他不知道第七识在哪里?八识之中,第八识
最不可思议,甚深极甚深,第七识就极难了知了,何况是第八识;难了知的原因,是因
为离您太近了。有人不信邪,以为离太近才看得更清楚啊!怎么会不知道呢?那我就告
诉您吧!您看过自己的眼睫毛吗?有人说: “笑话!拿镜子来不就看到了吗?”是啊!
是看到了,但那是镜子...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72
5
读废名《阿赖耶识论》及其他
作者:阿啃1919
废名的文字里有他的血肉。
这个话,意思是说,废名的文字有真性情,是他自己生命的投影。这些天看了他的一些小说
、诗歌,还有一本《阿赖耶识论》,就爱上他了,简直是痴迷。几个月前我看废名的《论新
诗及其他》时,说他有禅境,并且是个狂人,现在仍然这么想,而且,我觉得这种禅意是深入
到他的生命中的,是交融在一起的。
废名说,《阿赖耶识论》是为破达尔文“进化论”而作的,兼订正一些熊十力《新唯识论》
中的谬误。
佛家认为,心有眼耳鼻舌身意等“识”。“阿赖耶识”则是主体,人死后,“阿赖耶识”脱
离躯体,它是一种能永恒执持并产生一切生命的种子,是物质世界自身的本源。废名用刀和
快、水和波来比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如流水之波,而阿赖耶识如水流”。故
废名说:“阿赖耶识断,即种子心断,于是心不是生起的心,不在因果之中,便是‘真如’。

那么怎么破谬见呢,只要将道理讲清楚了,自然破在其中。因为西洋哲学家“无论唯心与唯
物都是无鬼论,这便是说他们不知不觉的是唯‘形’,只承认有五官世界”,而“五官并不
是绝对的实在,正是要理智去规定的”,所以进化论是“妄
m*********r
发帖数: 3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斥WAICHI修法
今天写完批WAICHI修法的文章,在无央已发表,就顺手给这边也贴一下。
原著:WaiChi
批注:MayaBreaker(双线下面部分)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
明心见性是佛教说法,许多宗教修行法门并无心、性概念,如基督教和回教。再比如第四
道,理智、情感、高等理智、高等情感等中心的功能平衡/时刻记得自己,也导致“修行
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
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六识-乃眼
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
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
大圆满修法中的明心就不是先“去除妄心”。因为“妄”也是法/现象,在大圆满正念具
足时,妄心即是菩提。禅宗修法也不是要先去除什么,而
T*******x
发帖数: 8565
7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是这么个”生“法。
这叫缘起法。
大乘是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相当于西方哲学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如果只是“万法唯识”的话,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还仅仅在于认识角度的不同。
但大乘不仅仅是“万法唯
a*******g
发帖数: 867
8
四、唯识理论的建立
建立唯识理论,是由因明学来的,要懂因明。十大论师的陈那论师,是因明学的祖
师之一,写了《因明正理门论》(在陈那之先,由商羯那主写了《因明入正理门论》)
,它是根据事实、根据道理来建立,来显出真理,它不是乱说的,要合乎因明嘛,现在
讲要合乎逻辑,因明主要是根据八法,自悟悟他,来建立逻辑,建立论理,八法中有四
法是衡量自悟,有四法是衡量悟他,你自己都没有悟,没有根据,怎样去悟他呢?
自悟是哪几种呢?真现量、真比量、似现量、似比量。现量是根据现在实证,现证
现知,这个现量不象现在实验的科学,只见到物质一边,现量的内容很宽广的,包括五
俱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四种。
五俱现量就是根据五根(眼耳鼻舌身)现量所证。
意识现量就是结合眼耳鼻舌身同时意识,正确的观察,得到的结论。
自证现量,就是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证得了悟的境,真实不虚。
瑜伽现量,就是你所见的,与佛的真理,与涅槃菩提、与佛的教理行果都相应。这
个现量现证就比唯物的科学宽得多了。假如违反这一点,就是似现量,是相似的,假的
。比量就是根据已知得到未知,比如你看那座山,若是起了烟,起了雾,就知道要下雨
r*****e
发帖数: 1196
9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清海胡编乱造自己的神奇出生,自相矛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9 22:17:21 2009, 美东)
>你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当作识身而归于“色蕴”,把第七识归
>于“识蕴”,于此二者外,又有第八识这个攀缘“名色”的“识心”
不对.
眼耳鼻舌身是“色蕴”, 意是识蕴, 而第七识, 是123456识及第八识
之总习而成, 惑时心成了第七识.
七识只是为了更明确心之惑时的状况, 及无惑时的状况而设
立.
r*****e
发帖数: 119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旧帖回顾】老实念佛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为, 但世人从不明心,
只因从无自己独立之真心"决定", 所有之决定皆因因缘六根六尘能所相对而生,
因缘又时刻万变, 决定亦时刻变迁, 因心既决定而显觉性, 因觉性故能"觉"最
初之决定, 又以"觉"执取自我喜欢之决定(第七识-我执)
b**d
发帖数: 764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那是当然。 三禅就断掉眼识耳识鼻识身识啦。 我觉得只有非想非非想处最接近无意识

心经怎么唱的,你都忘啦? 想想看吧。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最后才到无意识界。
现在想想看,心经果然是一本无上的武林秘籍。堪比九阴真经的总纲。
r****n
发帖数: 731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为, 但世人从不明心,
只因从无自己独立之真心"决定", 所有之决定皆因因缘六根六尘能所相对而生,
因缘又时刻万变, 决定亦时刻变迁, 因心既决定而显觉性, 因觉性故能"觉"最
初之决定, 又以"觉"执取自我喜欢之决定(第七识-我执)...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14
七、修如来藏的法器
但修学密宗,也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作为凡夫,即使条件具备,也要循序渐
进一步步来,而不能揠苗助长,妄想瞬间成佛。
《宝性论》是半密宗半显宗的法,它告诉我们:佛与众生仅有“执着”的距离,一经打
破,众生即可成佛。
但我们都知道,虽然以动手术的方式治疗疾病通常较快,而吃药打针等保守治疗的方法
则较慢,然而,如果身体基础不好,动手术治病就可能会死掉。因此,在身体条件不具
足的情况下,就只能慢慢吃药解决病痛。
同理,为破除执着,密宗就会采用种种方便法门。因此,修持密宗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
能力,若没有这些承受能力,则会更麻烦。比如“誓言甘露”,虽然常人无法接受,但
它就是为了打破干净与不干净的执着。与之相比,显宗因为没有这些方便,所以成佛的
速度很慢。
显宗修持常人能够接受的观点,而密宗却推翻了我们原来的一切观点,大多观点行为都
与常人背道而驰。虽然从外表上看,密宗使用了一些凡夫无法理喻的方便,但实际上却
很有用,它能强迫我们丢掉原有的、固定的分别念,达到迅速成佛的目的。
如果条件具足,就会很快、很方便、易如反掌地达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这并非信口雌黄
、凭空杜撰,而是凿...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解决儒家的问题?
杂阿含564经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
......
依慢断慢者,云何依慢断慢?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
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4%BE%9D%E6%85
佛教也以「界差别」(dhātu-prabheda)的观察方法,对治「慢行」(mānacarita,我慢行为特质)的修行者。《瑜伽师地论》「若诸慢行(mānacarita)
补特伽罗、于界差别作意思惟;便于身中离一合想(piṇḍasaṁjñāṁ)、得不净想;无复高举、憍慢微薄;于诸慢行、心得清净。是名慢行补特伽罗、由界差别净行所缘。」 。此时,所说的「界」,是指「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佛法爱好者的一点经历
谢谢,我去下载了阿琼仁波切的自传看

故事里这句话前面有对话提问,其实汉传高僧里也有问的,
当时那高僧在修学阶段,问道,心经说空中无眼耳鼻舌身意,
为什么我明明看见大家都有眼耳鼻舌身意?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显如法师:分别与执著
「分别」的梵文有几个语源,它的主要意义是指对境界的认知、回忆、想像和推理判断
。就像欲望有「善法欲」和「恶法欲」,「分别」也有善分别和恶分别,如「分别善恶
、分别法义」,是好的意思。「遍一切处行大慈心,饶益众生,离诸分别心──无相故
,所得果报胜前果报」,是不好的意思。不好的意思是指认知之后所产生的歧视或执著。
修行要去掉的是「分别」所生的副作用,而不是去掉「分别」能力。「先得法住智,后
得涅盘智」,先要有认知缘起法的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达到解脱。人类靠六根(眼、
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认知情境,才
有种种判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分别」,除非这些功能出了问题。
人之所以有烦恼,问题不在有「分别」能力,而是在「无明」──不能充分「分别
」,不能「如实知见」身心状况、苦乐、善恶等的本末因缘。例如男女相爱,往往互投
所好,避开不投机的部份,不去探究「爱」的动机,面对双方回避的问题,等到婚后才
心生懊悔,苦恼重重。「只要我喜欢,管它为什么」,是「不分别善恶」的典型心态,
也是苦恼的开端。
一般说「分别心」,多指因自己的偏见、好恶...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vnrm.html
修行是生命依仰佛法升华的过程,理性的看待生命,,破除在人间形成的观念,改变心灵对
于生命存在的目的,是精神层面对于修行的指导,我们称为”正思维”,这是修行者的道
路,是对于生命的规划,前进的方向,佛教中称为”正知见”,是修佛所遵从的“八正道”
的首要课题。
知见如果不去履行,就是学术,而不是修行,禅修,就是修行的行为,“八正道”中称
为“正定”,禅修分为不同的次第,对于修行在不同境界的人,有着不同的觉受,佛教
中统称为“四禅八定”,有“四禅定”和“四空定”的区别。
这里所讲的,是个人在实修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境界与次第差别,不去对应“四禅八定”
的觉受依据,仅仅是个人的体会。
(心经)中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
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
至无意识界。“
这就是禅定中一层境界,属于“空定”,但是还不是最终的涅槃觉悟,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我的意向---Wisdom版主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Wed Mar 21 11:09:40 2012, 美东) 提到:
在版面向各位通告一下我的意向,愿意申请担任Wisdom的版主。
愿“自净其意”学习和服务于版面大众。
☆─────────────────────────────────────☆
luoting (萝汀) 于 (Wed Mar 21 11:26:40 2012, 美东) 提到:
☆─────────────────────────────────────☆
leonana (Nana) 于 (Wed Mar 21 11:29:54 2012, 美东) 提到:
明年再说吧,
你们今年拼着命要宣扬的太空船,挖地洞, 世界末日要吃素什么的还是适合你们观音
法门的同学们自己下去研究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Wed Mar 21 11:41:43 2012,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563
24
王菲演唱"心经 "网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x74s_L6bM&feature=fvwrel
歌词(唐。三藏玄奘法师譯)
及翻译成白话文注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堪称为:世界上最短最经典的经书)
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度一切苦厄。(
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舍利子。(智慧第一
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
洁净),(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概念)无受...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5
二、为什么这里用“无基离根”这个词?
原因是这里在认定圆满通达法无我的法相,因为“无基离根”才能简别有事宗。
佛教从小乘开始就有通达无我,但只有中观宗才圆满通达法无我。换句话说,其它有部
、经部和唯识宗都承许胜义中有实有的基或根,比如小乘承许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实有
,这是构成庞大世界的元素,所以他们承许有实有的基。唯识宗认为二取全是虚假的,
一切二取的相都是由依他起识自现的,这个现基依他起识应当是实有的,就像梦里的二
取显现全是假的,但现基的梦心是有的。所以他们对万法抉择到最究竟时,都承许有实
有的基。现在讲“无基离根”就是推翻了一切实有的基或根,由此才显示出万法平等一
味的大空性,连微尘、刹那、心识都是本体空的。这样通达,才是中观宗的通达法无我。
(二)合说
所谓合说,就是把分说的两种我执、两种我、两种通达无我合起来抉择它们的共相。
【因此,所破补特伽罗或瓶等诸法由自性成立或谛实,称为人我或法我。这二我除了仅
仅是以迷乱识缘取之外,若观察则丝毫不成立,对此称为人无我和法无我。】
分四:1、什么是所破 2、区分“由自性成立”和“观待因缘成立” 3、观察时丝
毫不成立二我 4、二我只是以...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6
感恩分享!
什么是你的分别心?只要是你眼睛看到问题、发现问题,那都是你的分别心。佛菩
萨有没有眼睛,眼耳鼻舌身意?他没有。《心经》讲得很明白,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
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这才是对
的。所以说我们发现别人的东西,是用什么在发现别人的东西?是在用烦恼发现别人的
东西。你发现别人的东西,本身就带了有色的眼镜,你是用有色的眼镜才发现别人的东
西。
发现别人问题的时候,已经是烦恼的生起。这个应该这么认识,发现别人问题即是
烦恼的生起。不管发现别人的长处或短处,都是烦恼。因为我们有了人相、我相、众生
相,就已经起了烦恼。因为有了人相就和你产生了对立,是不是?你产生了对立面。你
发现了他,就发现了你,因为你发现了别人,我就生起来了,是不是?那我从哪来的,
就因为发现了别人才感觉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别人的时候,我就不存在了,是不是?
所以说我们现在就犯了一个很大的毛病。
l**a
发帖数: 517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行派...百科名片
瑜伽行派,梵语:योगाचार Yogācāra
,大乘佛教两大思想流派之一。约晚出于中观派创始人龙树之后200年,时值贵霜王朝
向笈多王朝变迁之际的4世纪。该派创立人传说为弥勒,现代学者认为无著和世亲兄弟
为实际奠基人。无著、世亲均原为小乘说一切有部学者。为此,二人在创立瑜伽行派教
理时,对有部等小乘学说进行了整理和发挥。“瑜伽行”一名来自无著的(亦说是弥勒
的)《瑜伽师地论》,意谓从事瑜伽禅定修习者。瑜伽行派的出现是对龙树为代表的中
观学派的批判和发展。
目录
概括介绍
唯识经论
理论传承
三类八识
四分学说
五位百法
五种姓说
传播概况
展开 概括介绍
唯识经论
理论传承
三类八识
四分学说
五位百法
五种姓说
传播概况
展开 编辑本段概括介绍  从教理上,它认为中观派在揭示世界空性方面极为彻底,
但却忽视了世俗界迷妄之现状的说明。因而瑜伽行派在接过空论之后,又致力于说明世
间的假有。在宗教实践方面。相应地它也注重传统的戒定修持手段。无著所著《摄大乘
论》、世亲所著的《唯识三十颂》 、《唯识二十论...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8
熊十力和唯识 (摘自《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佛家让人流荡失守。我的这篇文章里头就批评到他,我说“此土”——“
此土”就是说中国了,“此土凡夫”,是个凡夫、凡人,“求生存怎么怎么样”,他这
个话是胡说,说的不对。文章发表了,他也看到了。民国九年的时候,1920,他在南开
中学教书,他写一个明信片给我,寄到北京大学转给我,明信片上说,你骂我骂得很好
,我现在放暑假了,我要到北京去,我们要见面。这样子开头相交的。他暑假就来到北
京。他这个人有他那个敞亮的一面,他说话说的高兴的时候,他会哈哈大笑,可以手舞
足蹈,很畅快的样子。他这个时候站在儒家的立场批评佛家,可是我是个佛家。我说你
对佛家不明白,佛家的道理是非常地深的,高深的。他说我要去探求佛家,我说好,我
可以介绍你到欧阳那个地方。
艾:哦,这样。
梁:所以,经我介绍,他就参加了欧阳的支那内学院。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
十年(1921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有三个年头,他都在那里。这个时候我在北
京大学教书,起初教的是印度哲学,后来增加了讲佛家的唯识哲学。唯识这个东西,在
佛家里头是很专门的东西,传统做这种学问的是唐朝的...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1lvn5.html
-慈诚罗珠
佛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因为其中包含了哲学、天文、地理、科学等丰富的学科
知识。不仅如此,佛教也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此处要介绍的,就是佛教
三观当中的世界观。
世界观首先是一个知识,然后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将这些知识变成一种方式方法,
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还要利益更多的人、更多的生命
,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健康、愉快。本来,这也是佛教的目的与宗旨。
有些学佛或学其他宗教的人,总喜欢神神叨叨,讲神通、讲境界,这并不是佛教的初衷
。佛教虽不排斥神通,但也不追求神通。佛教最倡导的,是怎么样培养爱心,怎么样增
长智慧,怎么样学会奉献等等。
如今的每个人,尤其是很多企业家的压力都相当大。很多物质不能解决的精神层面的问
题,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达以后,很多有钱人却发现,金钱并不
是自己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万能。过去以为,有钱一定会很幸福,但实际上金钱不但不能
给我们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0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8i7k.html
虽然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不是一个具体的修法,而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但这个知识却
与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十分重要;另外,除了少数一心念佛的老人之外,很多佛
教徒也极其关注这个问题。鉴于这两个原因,所以有必要讲一讲。
一、轮回的起源
(一)、总说
首先提出问题,佛教对于生命的开始、物种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呢?换言之,众生
、轮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基督教以及现代科学等宗教与学科,都对宇宙的产生表明过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观点
,所以很多人也想瞭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瞭解
得比较透彻,就能成为修行的动力,无论对修习密法,还是显宗的空性和如来藏都会有
一定的帮助。所以,今天就以生命的开始或者诞生,即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为话题来
进行讲述。
对于这个问题,显宗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他们认为︰轮回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如
同十二缘起中所讲的一样,在十二缘起的最后是老死,老死结束之后,又是无明,就这
样周而复始、轮转不息。
对于这个问题,密宗...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9 10:07:43 2013, 美东)
前面讲过,思维的时候,首先要依义不依语;其次,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去
寻找佛法的真实含义。
在浩如烟海的佛法经论中,有很多内容存在着表面的前后矛盾与冲突。如何取舍辨别,
怎样寻找佛的终极含义,就是十分重大的课题了。分清了义和不了义,对我们认识和理
解佛经,以及今后的修行有很大帮助。
1、界定了义与不了义的标准
什么是了义经和不了义经呢?所谓了义,也即佛把终极真理全面、彻底、直接或清楚地
表达出来的内容;而不了义,就是与之相反的,不符合终极真理的权巧说法,而且佛陀
也会在其它的经典中自我否定的内容。
不了义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1)最关键的特点,佛经中叫做不符合道理。
所谓道理,也即四种道理或逻辑。四种道理也可以归纳为两种道理:一个是世俗谛的道
理,一个是胜义谛的道理。只要是不符合道理或真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443
33
问:你的意思是不要执着于感觉吗?是不要基于感觉做事情吗?请具体解释一下!
答: 分之融合 感觉是唯一连接你意识的东西 感觉是意识的形态波动
首先外界的一个刺激通过身体结构变为神经元的信号 信号对应已经设定好的程序引起
灵场结构的能量释放 能量释放产生空间纯无性质的形态波动 最终融入你的意识被你所
感觉到
当你感觉到某种东西时 你的意识形态被这个东西所扭曲 不同的扭曲就是不同的感觉和
世界
眼耳鼻舌身 你们所说的五识 最终都要变成某种感觉 只是一种感觉 五种不同的感觉
五种不同的扭曲形态
你看到的世界是一种感觉 你听到的是一种感觉 你的情绪是一种感觉 你的触摸是一种
感觉 你的嗅觉是一种感觉 你的听觉是一种感觉
所有的感觉在灵场中转化为不同形态的能量释放 能量释放引起的空间性质纯无波动最
终融合进你的意识 于是你感知到这个世界 这就是纯无影响纯无 而不是玄无影响纯无
你无不活在各种感觉中 你的意识本身也是一种感觉
感觉 是你的个体意识和外接之间的中介 没有这个中介 外接玄无无法转化为纯无的空
间性波动被你感知 你的意识中纯无空间性波动也无法转化为玄无神经元信号传递到外
接控制身体
当你们...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bY: 正德,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
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
,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麼
讲,弥勒菩萨这麼开示: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
卷一)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 弥勒菩萨这麼讲,说「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為
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这个果报身之前的这个五阴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称為中有。这个中阴身他是具足诸根的,也就是说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这六根都具足的。这个造作恶业者,他所得的中阴身,他是好像这个黑色的
羊一样这麼阴暗;那麼作善业者所得中阴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这样的亮,这样一个
亮的亮度的情况。那麼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也就是这个中阴身呢,他是随著这个有情
,到底他是属於下一个果报是属於哪一类的,下一个果报是属於哪一类的情况之下,他
的中阴身所出生的,...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5
索达吉堪布 著
又有些人说:“密法不是由佛亲口所说,而是由后来的印度或藏地人所创造。”密宗续
部有些是释尊涅槃时作授记,后来才现于世间的,有些则是释迦佛住世时亲口所说,如
印度南方米积塔前所说的《文殊真实名经》、《时轮金刚续》等。《二观察续》云:“
如来先说有部、经部、唯识、中观之法门,此后宣说密宗金刚乘。”《时轮金刚后续》
云:“具德米积塔之前,法界十力大尊者,宣说诸佛之密续。”如今藏文《大藏经》(
德格版)仅经、续部就有一百零三函,其中二十多函是密宗续部。有些密续是莲花生大
师等大持明者以神变从龙宫、乌金、香巴拉等刹土迎请到这个世间的。当年阿底峡尊者
来到藏地时,看到桑耶寺里藏有丰富的密宗续部后感叹地说:藏地密法远比印度殊胜,
印度也见不到这么多的密典。在汉传《大藏经》中也有很多唐密续典。又据唐密传承,
大日如来于法界宫说《大日经》、《金刚顶经》等。金刚萨埵结集并于南天竺铁塔,待
人弘扬。其后释迦佛灭后七百年时,龙树开铁塔,亲礼金刚萨埵,受金胎两部大法,传
之弟子龙智,龙智传给金刚智、善无畏等广弘。是故应知密法并不是后来的印度僧人或
藏族喇嘛们所发明的一种法门,而是十方诸佛菩萨千...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8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
与这两段同参, 共勉.
诸法无作用   亦无有体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竞奔逝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焰同时发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又如长风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又如众地界   展转因依住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以此常流转   而无能转者
法性本无生   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一切空无性   妄心分别有
如理而观察   一切皆无性
法眼不思议   此见非颠倒
若实若不实   若妄若非妄
世间出世间   但有假言说
分别观内身   此中谁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达我有无
此身假安立   住处无方所
谛了是身者   于中无所着
于身善观察   一切皆明见
知法皆虚妄   不起心分别
寿命因谁起   复因谁退灭
犹如旋火轮   初后不可知
智者能观察   一切有无常
诸法空无我   永离一切相
众报随业生   如梦不真实
念念常灭坏   如前后亦尔
世间所见法   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   颠...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
多谢师兄!!!经文太好了!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以此常流转   而无能转者
法性本无生   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一切空无性   妄心分别有
如理而观察   一切皆无性
法眼不思议   此见非颠倒
若实若不实   若妄若非妄
世间出世间   但有假言说
G**W
发帖数: 1865
38
死者如果在頭七內就己經轉生, 就不會再回來了,也沒有之後的三七,五七,所以不能一
概而論會不會回來.
bY: 正德,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
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
,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麼
讲,弥勒菩萨这麼开示: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
卷一)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 弥勒菩萨这麼讲,说「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為
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这个果报身之前的这个五阴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称為中有。这个中阴身他是具足诸根的,也就是说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这六根都具足的。这个造作恶业者,他所得的中阴身,他是好像这个黑色的
羊一样这麼阴暗;那麼作善业者所得中阴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这样的亮,这样一个
亮的亮度的情况。那麼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也就是这个中阴身呢,他是随著这个...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SeeU法友何谓意根
我看wiki 的解释,有人认为意根是色法
http://zh.wikipedia.org/wiki/六根
六根(梵文:Sadindriya),佛教用语,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根(感官
器官),为二十二根之一。有些佛教部派认为意没有实体,不立为根,去除意根,将其
余眼、耳、鼻、舌、身五者,合称五根。
六根所属为色法、心法[编辑]
前五根:属色法,可见有对,为五色根。
意根:六根之一,属心法,也是有情八识之一的第七识,又名末那识,不可见有对,是
无色根。如果将意根排除,只称五根。
意根是意识所依根,所以称为意根。
意根是能引生意识的心,所以称为意根。
意根是意识生起后运作时必须依止才能运作的心,所以称为意根。
但也有人认为意根所属自古有争论,主张有将其列为色法。
W**N
发帖数: 103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1
1、入定与睡眠有什么样的区别?是不是都听不到别人说话?
答:入定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若是正确的入定,就是“止观双运”,既有寂止,又
有胜观,这种定是有智慧的摄持的。 上师仁波切在《入行论讲记69》中讲:当你真正
定下来时,才会发现、明了这种刹那的变化。刚开始,外边的声音可能就听不到了。再
进一步,真正入定的时候,眼耳鼻舌身都不好用了。当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都停息的时
候,呼吸会很明显,这个时候才可以观呼吸。再进一步,连呼吸也感觉不到了,但不是
没有了,也是停息。这时呼吸觉察不到了,有的只是脉搏,非常明晰。再继续修炼,最
后连脉搏也觉察不到,也停息了。这个时候,刹那刹那的心才明显。最后,连刹那心也
感觉不到的时候,你的禅定功夫已经达到很高的层次了。以这种禅定才可以证悟、证得
真正的菩提果。
2、相续成熟是否有标准?若相续已经成熟,可参加大圆满正行班的学修,怎么知道成
熟?如果自己觉得成熟,但实际上没成熟,或反之,怎么评判?
答:若是将大圆满法前行(九加行)修好以后,相续就成熟了。每一个加行都有每一个
加行的修行标准,以此来衡量。详细请参见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的《大圆满修行次第》

3、有...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42
日前经同事推荐去看了电影「露西」,回家后不断地思索剧情内涵,有人在网路上发表
见解把它定位为动作片、特效片、甚至哲学片,但身为佛教徒的我,则觉得既然它是在
探讨生命奥秘的真相,就应该从佛法的角度来检查这部影片的一些基本观念。
看过「露西」剧情的人应会同意,卢导演想透过这部电影传达对「生命奥秘」的无限想
像。从一开始,以摩根费理曼教授演说——人脑开发从1%至100%的演变与功能进化差别
:开发10%是正常人;40%的人可能可操纵身旁的人、事、物,例如催眠、念力或特异功
能,而开发到100%就是究竟完美。但是即使人脑开发到100%,那还是落在物质的境界,
既然是物质境界,就无法逃脱物质的极限——终究会毁灭。一旦这个人脑败坏了,这些
从1%乃至100%的开发就完全消失。所以从人脑开发来探索生命的奥秘先天就落入无法找
到永恒而不生不灭的生命究竟奥秘。
导演在电影中,以露西幻化神变方式隐喻人脑100%开发情形,看似不存在,却留下了一
句:「I am everywhere」,暗示Lucy是无所不在。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即使人脑开
发到100%,毕竟还是落在物质的境界,这影片中导演以无处不在的Luc...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星云法师浅谈阿赖耶识(人间福报)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但是这个「我」,却并不
是有『自我性』的我.) 。 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
、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
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线,把一颗颗的念珠串起来;阿赖耶识把我
们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在三世流转的生命里,虽然因为人有「隔
阴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来生,但生命的业力流转,那是丝毫不差的。
玄奘大师形容阿赖耶识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意思是说,人到世间上来,阿赖耶识
比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人死之后,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识,它是我们生命的主
体。阿赖耶识有四种比喻,恰好说明它的功能与特色:
一、阿赖耶识像一块田地:田地是生长禾苗的地方,播了什么种子,就生长什么果实
。阿赖耶识带著前六识所造的业,不管善的、恶的,经过第七识传送给它,它都会一一
接受。然后在八识田中随著业力成长,是善是恶、是幸是不幸...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4
第二、佛经中曾讲道:月球上有天人和天人的宫殿。可是当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却只能
失望地看到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
如果要问其中谁对谁错,应该是双方都没错。我们在承认科学发现的同时,也要记住佛
曾亲口所说的话:“世间人与我争论,我不与世间人争论;世间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
认是存在;世间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是不存在。”所以,佛教的包容性很大。不
仅是现代的,就是千百万年以后的科学新发现,佛教都可以包容。
佛所说的“世间人”,并不是指任何一个人的胡思乱想,而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以人的
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看到此屋中没有骆驼和大象,佛也会认定是没
有;如果我们看到此屋中有很多人,佛也会承认有很多人。当佛站在我们世间人的立场
来看问题时,由于这些是我们眼睛所得到的结论,佛就会予以承认。
同理,虽然现代科学是依靠各种仪器来作实验,下定论,但仪器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睛
来观察。说穿了,实验都是人作出来的,而人靠的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在正常情
况下所得到的结论,佛永远都不会否定。 只要是经过无可非议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或新生的事物,佛教都会接纳。只要是佛教徒,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5
2、建立佛教的观点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
,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
,所以说是“远在天边”;
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
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
,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
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
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
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
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
星球、没...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6
转:
阿赖耶(ālayavijñ;āna),梵语alaya之音译;大乘佛教术语,意译为“藏
识”,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
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1]
阿赖耶是语根 ālaya 的衍生语,意思就是“收藏”,出于《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劝
请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话:“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
“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将此句译为中文,就是
:“又彼诸人是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悦阿赖耶。”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
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
。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
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
,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7
隨佛尊者认为缘起法是原始佛教的中心,而无我无常则次之。
五蕴和十二因缘的对应:
五蕴是十二因缘中的名色和识
色:,六根和五尘(也称五境: 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
名:即法尘(法境),包括受,想,行(思),指只有名相而无形质。
名色:六根和六尘的统称
识:即六识。六種感官認知的功能,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六者的合
稱。以六根六境(名色)为缘,生六识(名色缘识)。而六识因贪爱缘生名色。
NOTE: 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 六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又稱六境
G**W
发帖数: 1865
48
《瑜伽師地論》 : 中陰身的開示
中陰身這個名稱,我們從這個名字的意義就知道說,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後,還沒有受
新的果報身之前,所受的一個中間的五陰身,叫中陰身。中陰身他的這個法義,他的內
容,我們要來引用《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為我們的開示,來解說這一段。論中這
麼講,彌勒菩薩這麼開示:
【而此中有必具諸根,造惡業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闇夜,作善業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隨所當生,即彼形類中有而生。】(《瑜伽師地論》
卷一)
我們先來看這一段論文,論文中 彌勒菩薩這麼講,說「中有」就是指這個中陰,因為
這個中陰身是這一生死後,下一生這個果報身之前的這個五陰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稱為中有。這個中陰身他是具足諸根的,也就是說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這六根都具足的。這個造作惡業者,他所得的中陰身,他是好像這個黑色的
羊一樣這麼陰暗;那麼作善業者所得中陰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這樣的亮,這樣一個
亮的亮度的情況。那麼告訴我們說這個中有,也就是這個中陰身呢,他是隨著這個有情
,到底他是屬於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下一個果報是屬於哪一類的情況之下,他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濒死经验時一生的業鏡回顧
所以不管你造作善业恶业,都落谢到你的实相心里,并非在你的意识心,由於实相心第几
八識的真如性,非我性,没有作主性,所以不会去过滤哪些果性是好的或坏的,他不会去
决定什麽时候该呈现什麽果报,哪些果报又是不该呈现的,而是碰到适当的缘,就会促
使他主动流注种子,使得果报呈现出来,这是他法尔如是的体性。

星云法师浅谈阿赖耶识(人间福报)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
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
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
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
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线,把一颗颗的念珠串起来;阿赖耶识把我们
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在三世流转的生命里,虽然因为人有「隔阴
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来生,但生命的业力流转,那是丝毫不差的。
玄奘大师形容阿赖耶识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意思是说,人到世间上来,阿赖耶识比
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人死之后,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识,它是我们生命的主体
。阿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你们只谈“三乘菩提”呢?没
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
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
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
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去,那里的物质非常的丰富,没有任何的缺乏
,这样就可以过著快乐的生活。可是,不管是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升天虽然是更大的
命运的改变,可是不管如何,他们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这就是流转于生
死之中的命运!
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说我们可以在当世之中,
可以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其他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这种比较简单的目标,
当然一定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够现世获得解
脱的智慧,那么相对于其他比较简单的目标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说能够有解脱生死
的智慧,那不管是命运是好是坏,或者是在人间,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的最后解
脱。譬如说声闻人,如果证得初果之后,他七次...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