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知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E*********g
发帖数: 185
1
释宏海
引言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太虚大师为振兴佛教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
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激情澎湃的三大革命、宏伟的僧制建设蓝图、开创
性的人间佛教口号,还在不停地鼓舞着教内的后来之人。然而正因为我们对大师这一方
面的过于关注,就常常容易忽略大师在修证上的成就,所以尽管过去了六十年的岁月,
我们对大师的认知还是过多地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层面。因此次予会的因缘而又去翻阅大
师的著集,其中《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引起我的注意,阅读后深生惭愧也深受感动,我
们的忽略并不代表大师在修证上的欠缺,恰恰相反,虽然由于婆心切切而在修证上未能
实现自己的期望,但其所达到的高度则绝对具备了作为一代宗师的资格。在此希望通过
本文的讨论,让我们对大师在修证方面有些认识与了解,使大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更加完满、清晰,是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
一、关于《我的宗教经验》一文
《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并不是太虚大师亲手撰写,而是大师在1940年访问印度时,
参观朝拜了古舍卫国城与祗园精舍旧址后的第二天早上,在所下榻的巴仑坡摩托车河拉
甲(大王)舍卫国,所以把自己的... 阅读全帖
r****b
发帖数: 110
2
戒定慧漫谈
关于“定”的定义,在本论坛置顶的那个贴子里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叙述。遗憾的是。很多
人不愿意耐下性子去看那个贴子里的内容。因此不得不在此把那个贴子里所涉及的某些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内容再解释一下。
一、禅定在佛法修证中的地位
佛教中的“禅定”,有“世间定”和“出世间定”两种。前者称为“奢摩他”、巴利文为
samatha,其修习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定学”部分;而“出世间定”由毗钵舍那(
vi
passana)的修习来获得,摄于戒定慧基本三学中的“慧学”部分之中。
世人所说的“禅定”,多数都属于“世间定”的范畴。
佛法是心法,戒定慧基本三学,说穿了都是心法。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不会产生高
估或低估禅定在佛法修证过程中的地位的问题了。
按照南传佛教阿毗达摩对于52心所法的描述,52心所法中共有14个“不善心所”,它们都
由“思心所”-具体说来是种种“不善思”(“思”也有“善思”)-所变现,属于行蕴
。这些不善心所在各式各样的不善心中得以现起。这14个不善心所是(见《清净道论》和
《摄阿毗达摩义论》中的有关章节):
痴、无惭、无愧、掉举、贪、(恶)见、慢、嗔、嫉、悭、恶作、昏...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My two cents.
这个题目试图研讨佛教的现代意义,应该是好的。要注意到佛教是哲学,也超哲学。
《心经》里说“无无明”,无明都没有,这是什么境界。可以参看下面的《心经》讲记:
http://www.jingtu.org/dd/xlj/shiyi1.htm
A few quotes below for convenience: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
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
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释尊初成正觉,讲《华严经》,“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
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之后,放小接
人,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后期所讲《法华经》开权显实,与最初之华严,均
为圆教...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不是涅磐,空是苦的同义词
还有一段重要经文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
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这一段是说,一个比丘在禅观的时候,看到这个无常法印,觉得自己心中喜乐、清净,
有一种解脱的感觉,这叫空。但这种观空的人,还没有断我慢,就是还没有真正解脱。
另一段经文也是说的类似个意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
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
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若有
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
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这一段是说,如果有比丘说,我在观空的禅定中,而升起一种无相、无所有、离慢的知
见,这是不对的。因为观到空,体证到空只是一个前提。这个前提使以后有断我慢,入
涅磐的可能,但不代表已经真正断我慢了。
这两段就是明确说明,断我慢才是真正...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5
西藏密宗在历史上坐大千年的原因!(2008-03-31 01:18:37)转载▼
标签: 杂谈
西藏密宗之所以能流传千余年,是有其极为复杂的历史原因的,略举例如下:
1,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无力采取措施。
中华民族自唐朝以来,几乎一直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宋、明且不说,乃至元、清直
接是北方少数民族掌握政权,中央政权,对西藏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且,至晚期,西藏
更是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汉地的中央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无
力或不能对西藏产生多少影响力。
而且,密宗之修行法门,本来就是贵族、国王、皇帝之间,为求对于后院诸宫众多后妃
之淫乐及摄受,而令国王皇帝能够广御后妃之技术尔,本是贵族之间不为人知之床笫游
戏尔,同于中国流传之黄帝洞房御女术,无少差异,唯是密宗以佛教表相及佛法名相、
果位名相而附会包装之,有所不同;是故密宗如是不传之秘,往昔“唯流传于皇宫中之
种种双身修法图像及实修法秘本”,一向不对平民百姓弘传。如密宗的大圆满法的根本
经典《那洛六法》云:
“本来密宗在昔日,只有帝王可修,民间连密宗之名尚且未闻,遑论修持哉!雍正皇帝
因敬重喇嘛之故,特将其自居之...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证解脱果者不但要否认识阴六识的虚妄性,要确实现前观察识阴六识的每一心都是因
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性;还要现前证实六识的功能(又称為六识身。功能亦名為身)都
是缘生法,没有常住不坏性;现前观察就能了知这六识要在什麼情况下才能出生?才能
存在?才能运作?於是就有智慧可以现前证实:这六识的功能就是六识的自性,六识的
自性在阿含道中就称為『六识身』;而六识身是依六识心出生的,离於六识心就无法有
六识身被吾人体验到。而这六识都必须各有『二法為缘』才能出生,所谓『根与尘』二
法為缘。而且这二法必须相触,若二法不相触,也不能出生识阴中的任何一识;识出生
了,才能有识的自性出现。要能如此现观,才是真实知道识阴内容的人;真实知道识阴
内容的人,才有可能现前观察到识阴要如何灭除。确认识阴灭除方法的人,才有可能灭
除识阴对自己的贪爱与执著,特别是对意识自己的贪爱与执著,这样才有可能取证第四
果解脱。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苦,灭除识阴的方法就是灭除识阴苦之道,这就是灭识阴
苦的道圣諦。
话说回头,关於亲证识阴的『苦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的苦集而亲证识阴的『苦集
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现在离佛世已经超过两千五百多年,如果以正法时期五百年、像法时期一千年来计
算的话,现在已经进入末法时期超过一千余年了。佛法并非只是一个理论,而是诸佛已
经发现到宇宙以及生命的根本实相,都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所本具的如来藏,才有所谓
的因缘果报、三界六道、世间生死轮回等等现象的出现;也唯有跟随著已经实证的佛菩
萨、真善知识学习,才能够进入解脱道、佛菩提道这两大甘露法门,而成就声闻、缘觉
、菩萨、如来等出离世间三乘菩提的果证。
佛法的内涵是极为甚深广大的,绝对不是一般世间凡夫用意识思惟所能够想像得到
的境界;这是要依闻、思、修、证次第而修,并且是要讲求真修实证,才能够逐渐明了
佛法的真实义理。而除此之外,所有的世间人,想要依凭著自己的世间智慧来超脱三界
六道生死轮回的枷锁,我们现在人类的历史上,都还没有能够成功的例子。所以,凡夫
众生如果想要以世间智慧,来探知佛教中证悟圣贤的智慧境界的话,其实是无法想像得
到的。
例如,在《解深密经》当中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法涌的菩萨告诉 世
尊说:“我法涌菩萨,曾经在另外一个佛世界,看到过有七万七千个外道共在一处集会
,这些外道的老师们也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欠债还钱
如果说你今天你真的信受小乘法,你对于大乘法你不敢质疑,那这样态度还算是
对的;还算对的。是说呢,是根据你这个时间点来说的,并不是说你可以永远不向于大
乘法。但也没关系,你如果是真的信受小乘法,你先要知道涅槃是什么?涅槃对你来说
你只能趣入,你是不可能用你的意识心去体证的;你只能灭一切所有,乃至于灭掉你的
意识心,一切都灭了以后,灭掉所有一切“有”;灭掉一切所有的“集”----未来的集
:就是你对一切的“爱”都消失了,因此你不会想要去“取”:任何的富贵、名利、眷
属,以及车子、房子、田地,乃至于旅游全部都已经丢到一旁去了;而且真正念念之间
呢全部都是你的四圣谛,这样趣向于真无相界,这就是涅槃界,所以最后你舍报的时候
就会灭一切所有。
当然我们先不要说那么远,应该说你知道这样的知见是对的、你要从见解上知道是
对的,这就是见道所应该要作的事情。你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入初果、证得初果。修
道呢,你断掉你的贪嗔痴等等,那些可以慢慢来。
我们再说,那因此也要了解说:小乘法里面所谈的真实义,来加强你的信心。因小
乘法确实有谈到大乘法所要说的实相;包括说我们刚刚说的、上一集所说的:诸法是没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家与在家
首先谈的是:出家与在家的定义。
所谓的出家,就是经典所说的剃发著染衣的人,也就是出离世间的家,剃除头发,
身上穿著坏色衣,与世俗人有所区别,这样的人就是出家人,亦名沙门。这样的出家人
可分为五种: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其中比丘是指受具足戒的出家
男众,比丘尼是指受具足戒的出家女众,沙弥通常是指不满二十岁受沙弥十戒的出家男
众,沙弥尼通常是指不满二十岁受沙弥十戒的出家女众,式叉摩那是指学六法的沙弥尼
。然而一般人所认为的出家众,以比丘、比丘尼为代表。
在家人是指没有剃发、著染衣的人,通常是指蓄有头发、身著华丽衣服的人,与穿
坏色衣的出家人有明显的区隔。这样的在家人可分为优婆塞、优婆夷,其中优婆塞是指
受五戒的在家男众,优婆夷是指受五戒的在家女众。
所以,合此出家五众、在家二众,名为佛门七众;如果剔除沙弥、沙弥尼、式叉摩
那三种,剩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简称为佛门四众,也是一般学佛人
对出家与在家的共同称唿。
在佛门中,要成为真正的出家人或者在家人,都要受戒,如前面所说。所以,在佛
门要成为比丘、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其中比丘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
佛教在唐宋的时候最兴旺,到了蒙古人统治中国之后,由于蒙古人崇拜喇嘛教,因
此佛教逐渐没落;明朝初期有些恢复,但到了清朝依然崇拜喇嘛教,整个佛教就一蹶不
振了。有人也许不相信,怎么会这样?那就不妨去探究一下,佛门中最容易证得的初果
,证了没有?不然的话,至少也应该知道要怎样才能证得初果,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
就不能说他在修学佛法了。
有人说我身分低贱学不到佛法,那么贵为皇帝应该可以学到了吧?慈禧太后最有权
力了,她要向喇嘛学,当然喇嘛会把最高级的法教给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在
紫禁城的慈禧太后著急了,只会哭哭闹闹,要不然就拼命“念咒”。慈禧和李莲英都相
信他们崇拜的喇嘛国师,教他们那个不可思议的密教神咒,说一天要是能够念此“千里
杀人的灵咒七十遍”,就可以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德国的威廉大帝等等统统咒死。
庚子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有权力的大官载漪、载勋把北京九个城门紧闭,使
城内居民无法向四郊逃难,死伤累累。清朝也是一样崇拜喇嘛,所以才会有千里杀人的
灵咒,从元朝以来就一直把喇嘛教当成佛教,却不知道喇嘛教的本质根本就不是佛教!
为什么说喇嘛教不是佛教?因为喇嘛教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佛教在唐宋的时候最兴旺,到了蒙古人统治中国之后,由于蒙古人崇拜喇嘛教,因
此佛教逐渐没落;明朝初期有些恢复,但到了清朝依然崇拜喇嘛教,整个佛教就一蹶不
振了。有人也许不相信,怎么会这样?那就不妨去探究一下,佛门中最容易证得的初果
,证了没有?不然的话,至少也应该知道要怎样才能证得初果,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
就不能说他在修学佛法了。
有人说我身分低贱学不到佛法,那么贵为皇帝应该可以学到了吧?慈禧太后最有权
力了,她要向喇嘛学,当然喇嘛会把最高级的法教给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在
紫禁城的慈禧太后著急了,只会哭哭闹闹,要不然就拼命“念咒”。慈禧和
李莲英都相
信他们崇拜的喇嘛国师,教他们那个不可思议的密教神咒,说一天要是能够念此&ldquo
;千里
杀人的灵咒七十遍”,就可以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德国的威廉大帝等等统统
咒死。
庚子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有权力的大官载漪、载勋把北京九个城门紧闭,使
城内居民无法向四郊逃难,死伤累累。清朝也是一样崇拜喇嘛,所以才会有千里杀人的
灵咒,从元朝以来就一直把喇嘛教当成佛教,却不知道喇嘛教的本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2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见性与着相之别--元音老人
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我们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
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见性不难
。不要在那儿猜谜,“噢,悟道了,看见黄的红的绿的东西了。”不相干的,那是见鬼
。见性是见无所见,没有一点东西的。
譬如现在你们大家把念头一断,什么也不想,一切的现象都在你们的视线之内,但是你
们没有着哪样东西、哪个人。虽然有许多人、很多东西,但见无所见,不分别谁是张三
,谁是李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无念的灵知,能起见闻觉知的功能,即当人的本
性。如果我们分别张三、李四、茶杯、阳伞等等,那就糟糕了,那是着相了。经云:“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假如你有所见,那就不是真见,所以“见不能及”,“见要离
见”,要离开自己的见,才是真见。无所见,那就是你们的佛性。见相不着相,无所见
,就是真见。所以明心见性不难。
有人自夸:“我的佛法好!你们到我这儿来学法。六个月?不要。六天?也不要。六个
钟头,即教你们见性。”其实,见性一分钟也不要,当下就能教大家明白见性了。但是
大家往往在这个地方不敢承当。“这就是见性啊,恐怕不是吧?假如这就是我的本性
r****r
发帖数: 75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
佛教里宣扬净土的法师们和基督教里宣扬天堂的牧师们我看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在谈一
个他们从来没有去过,毫无亲自体验的世界,和阿含里可以看到的佛陀一再强调的他只
教导他亲证的真理是多么大的差别。
引用《佛陀的启示》书中的一段话。
=====================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宁说是盲信──上的。但是在佛教里,重
点却在“见”、知与瞭解上,而不在信(相信)上。巴利文佛典里有一个字 saddha 梵
文作sraddha),一般都译作“信”或“相信”。但是saddha 不是单纯的“信”,而是
由确知而生之坚心。
.............
一般“相信”之所以产生,全在无“见”;这包括一切见的意义在内。一旦见了,
相信的问题即告消失。如果我告诉你:我握紧的掌中有一颗宝石,这就产生了信与不信
的问题,因为你看不见。但是如果我张开手掌让你看这宝石,你亲见之后,相信的问题
便无从产生了。因此,在古佛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悟时如睹掌中珍(或作庵摩罗果)
。”
佛有一位叫做谟尸罗的弟子。他告诉另外一位比丘说:“沙卫陀同修啊!不靠礼拜
、信(相信)﹝注二十三﹞...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为何我生如此
业果法则的开示
喜戒禅师
郭姿妤 译
为什麽人有富有贫穷、长寿短命,聪明愚钝的差别?
佛教的业果法则能够解释人类差异及不平等的问题,
了解业果法则能帮助我们改善、掌握自己的未来。
业解释人生的差异
这一次的主题是业。许多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但却为佛教中业的理则所吸引,
因为它解释了为
什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差异,以及明明是个好人为何却在这一生受尽苦难的原因。
我认识一名义大利人,他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差异性的问题,
他一直反覆思索
这些问题,也询问过许多人,却一直得不到满意的答桉。有一天,他拿到一本佛书,当
阅读到有关业的法
则时,他非常满意业的解释。于是,他决定更深入地研读佛学,并前往东方剃度出家,
成为佛教僧侣,直
到他八十岁往生为止,都维持着佛教僧人的身分。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被业的法则所吸引
的关係。
业不是道德轨范,如果认为它是道德轨范,那将令人不禁联想到会有个人坐在那儿审判
人类。其实,没
有任何人会坐在那儿审视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业的法则。业不是道德审判,没有所谓
的赏罚,根据业
的法则,假使你做了一些善行,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你做恶...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5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深盗法与法住智
释悟因
◎须深,就靠你了!
另外还有个例子。当年佛陀带著弟子们修行,弟子们都在缘起法中,得到佛法的安住,也得到自在。当时,很多国王大臣、居士也都依据佛法修行而得到利益,所以对佛教团体的供养也就慢慢地多起来。其他外道发现,奇怪,怎么大家都跑到佛教那儿,不要说佛教的徒众愈来愈多,外道的徒众愈来愈少,连供养也跟著减少。这些外道们便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个解决的办法,认为需要到佛教那儿看一看,学学他们的东西,再回来自己这里运用,这样就有衣食了啊!他们讨论之后,便公推比较聪明,向心力也比较强的,去做这个盗法的工作,那个人的名字就叫须深。
◎禅定不用修很深,也能解脱?
须深身负重任,来到佛教的僧团,请求出家。于是须深剃度、受戒,也接受修法。须深跟著一群比丘们修法,过了半个月后,有位比丘对须深说∶「我们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须深感觉到奇怪,便向他的老师问道∶「你们怎么都没有修初禅,初禅修完后修二禅,二禅修完修三禅,三禅以后修四禅,却说你们的梵行已立,生死已了。若大事都已成办好,应该是先修初禅、二禅、三禅,最后四禅,然后才是梵行已立啊!怎么会差这么多呢?」结果那几位比丘回答说∶「我...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分别心与无分别智
黄国达
阿含经有无相三昧,般若经强调无相、无分别,禅宗的信心铭有:“至道无难,唯嫌拣
择”,可见“无分别”是修行的重要课题。在修行的过程中,许多人也曾有过无分别的
体验,但无分别的真正意义为何?实有待厘清。
有些人在静坐、念佛、参禅中,听到引磬、钟声,忽然妄念脱落,寂然清净,心不染六
尘而历历分明;或者,坐在急驶在高速公路的车上,旁边的景物飞快流逝,心念顿然静
止,一片空灵;或是,在瀑布下悠闲地散步,倾听水声;或是,在海边石上端坐,欣赏
海涛声,顿然忘我,融入一片清澈。因为分别心暂歇,有些人以为这是开悟,或是见到
空性,其实,这只是无分别的定境,只是不以特定的境相为所缘,而安住于“无想”而
已。
心识的功能就是“了别”,有分别才能认识事物,例如:有了对颜色的认知,才能知道
红蓝黑白,正确辨认。一般人所体验到的无分别,其实只是“无想定”或是“无相三昧
”——于一切相不作意,或专注于“无相”。这些都是思想停止,而知觉仍在,不起念
去区分。但般若智慧的无分别,却是“分别相不可得”,“分别相如幻化”——所有的
分别相都只是方便施设、约定成俗而已。
所以无分别的定(三昧)与无分别的般若智慧是不同...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8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
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
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
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
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
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
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
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
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所謂"法義辨正"的真實義
何谓外道 ? 何谓内明 ?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
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瑯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学问家做
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专研古文词,各不相同。有人专门
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於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
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练丹练气,
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裡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
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
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於宗教的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柱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麼?虽然名為佛子,
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禪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裡面的法,
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什麼是内明?这就要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声闻道是内明,缘觉道也是内明,还有菩萨
道也是内明。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諦的知见,藉著八正道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净空法师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密宗的破瓦法,插个草就能往生,我不相信。
玄义【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
这种现象在今天特别显着,修行发心可以说都是善行,都是好心,往往自己堕落在邪
道里面,自己并不知道;如果知道自己走在邪路,他当然会回头。『一亏正见』,正见
稍稍有一点亏损就变成邪知邪见。现在缺乏正见的太多了,当然有很多因素,第一是真
正弘扬正法的人少,这是外缘,外缘太少了。
我们所接触到的,所遭遇到的,正如同佛在《楞严经》上所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
如恒河沙」。邪师太多,这是外缘不好。除外缘之外,我们自己也不好,喜欢奇奇怪怪
的,好奇骛怪。规规矩矩给你讲经,这没什麽稀奇,变个把戏,显一点神通,离地三尺
,这个不得了!自己喜欢神通,好奇骛怪,於是妖魔鬼怪就变现种种神通来诱惑你。内
外缘都不好,内就是没有正知正见。诸位一定要明了,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既然是教育
,它一定是规规矩矩的给我们上课,不会天天在这里变魔术丶耍把戏给我们看,没有这
一套的,规规矩矩的教学上课。妖魔鬼怪他就搞魔术丶搞马戏团来诱惑你,他不正正当
当给你上课,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明白之後,我们的正见才能...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1
如果离念灵知不是真心,为什么六祖慧能大师开示:“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
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所谓真心就是背尘合觉,即离心意识,所谓歇下妄心,就是真心,换句话说,真心不在
别处,就在妄心里头。
六祖在彻悟之后所说的五个“何期自性”,表述的最为明白不过了。下面,我们就以六
祖的表述,即可看出与《金刚经》完全异曲同工,可见佛佛祖祖,纵经尘劫,永无变易。
(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金刚经》:“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声香味
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金刚经》:“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即法性空寂
之义,即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三)“何期自性本不动摇”。——《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者,
即自性。而动者是妄想什念,离开妄想执著就如如。
(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金刚经》:“离一切相是名诸佛”。佛具足法、
报、化三身。法身人人本具,而报化身,则须如法修持而得(明心见性)。
(五)“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谛佛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凡夫之心,...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2
萧平实邪见信徒们开口就错,在于无知的情况下祸乱佛陀正法律也就罢了,在别人
为了拨乱反正已经依法依律地指出其错解佛陀经律的情况下,不仅不觉羞耻,不思忏悔
,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贩卖自己的无知来诽谤他人,实乃无知者无畏,无耻之尤。此链
接内即可见萧平实邪见信徒们的种种无耻丑态: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27
“若人有信心恒生惭愧好学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学毗尼
藏。”(《律》)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
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出家人不得为在家讲比丘戒,在家人不得看出家
戒之类的谬论产生,并被以讹传讹地混入经律之中,以至于“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
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
“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大般涅槃经》)
在佛经中,佛陀多次为在家人如阿阇世王、外道迦叶等详细讲解比丘戒,比如《长
阿含经·佛说寂志果经》《长阿含经·沙门果经》(详细讲解比丘戒经文实在太长,从
略)等,特别是在...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3
萧平实暗示已达三地菩萨果位,现有证据,证明其不及三地,故其未证言证,大妄语成!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297079&highlight=%C8%FD%
轉:《宗通與說通》(第59頁第四行起)、《燈影》(第52頁第七行起)、(第226頁最後一
行)、(第235頁最後一行起)、(第241頁最後一行)、《真假開悟》(第370頁)。
轉:蕭外道在《燈影》一書裡意有所指地說他尚未證得三地「滿心」境界;但他又「認
證」玄奘、克勤....等祖師大德為三地「入心」狀態。依經論上所說,「智不知上地心
。義唯能知自地、下地。」、「下地菩薩起智慧。不能了達於上地」───請問,若非
蕭邪師自以為已證得三地菩薩「入心」境界,他又如何知道這些祖師大德的真實證量呢
? ﹝註﹞:登地菩薩每一階地都有「入心、住心、滿心」等階段。
【如上可知,萧邪人暗示自己至少三地入心境界。下面来看他到底有无达到三地境界】。
1、菩萨二地,亦名离垢地,而离垢地菩萨,离一切犯戒垢。【瑜伽师地论】:
当知是名略说菩萨增上戒住。谓意乐净故。性戒具足故。离一切种毁犯戒垢故。一切业
道一切因...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以上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弟子们耳熟能详的一段经文,
然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法门的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的十四无畏施中也
提到了水火伤害一事,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愿力, 在过去与现在很多佛弟子们遭遇灾
难时至心称名而得化解的事例非常多, 然在首楞严经中告诉我们更深层的般若意义 :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
;令诸众生,於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丶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
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丶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丶观
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丶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
不能害。………….』
这是说,把能闻和能见都加以旋转回归(旋复), 全都旋转回归到本心的妙真如性来。不
把能知,能见, 能闻的识阴六识生灭心,当成是真实...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以上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弟子们耳熟能详的一段经文,
然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法门的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的十四无畏施中也
提到了水火伤害一事,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愿力, 在过去与现在很多佛弟子们遭遇灾
难时至心称名而得化解的事例非常多, 然在首楞严经中告诉我们更深层的般若意义 :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
;令诸众生,於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丶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
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丶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丶观
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丶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
不能害。………….』
这是说,把能闻和能见都加以旋转回归(旋复), 全都旋转回归到本心的妙真如性来。不
把能知,能见, 能闻的识阴六识生灭心,当成是真实...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6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7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六)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
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
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
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
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
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
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
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
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 阅读全帖
O********0
发帖数: 994
28
中国文人“公知”靠什么获得权力?软暴力——话语权和信息权。中国文人“公知”没
有根——更确切地说,中国文人“公知”的根不在中国,而在“毁灭中国”。既然文人
“公知”的贵族特权地位高于一切,既然文人“公知”的贵族特权利益容不得中国强大
、容不得救国爱国,既然中国动乱对确保文人“公知”的贵族特权利益有这么多这么大
好处,那文人“公知”就没什么理由不在中国制造动乱。
【摘要:中国文人“公知”靠什么获得权力?软暴力——话语权和信息权。中国文人“
公知”没有根——更确切地说,中国文人“公知”的根不在中国,而在“毁灭中国”。
既然文人“公知”的贵族特权地位高于一切,既然文人“公知”的贵族特权利益容不得
中国强大、容不得救国爱国,既然中国动乱对确保文人“公知”的贵族特权利益有这么
多这么大好处,那文人“公知”就没什么理由不在中国制造动乱。】
黎阳:文人“公知”是一群什么东西?
(2016年10月8日)
一.何谓文人“公知”?
二.最敌视中国的中国人
三.文人“公知”的生存之根不在国家民族而在“惟有读书高”的贵族特权体制
四.靠软暴力“空手套白狼”的千年特种贵族
五.文人“公知”的贵族特权地位高于一切...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9
其实在附佛外道萧平实萧道长和他的弟子眼里,天下只有他一家是佛教,其他都是妖魔
鬼怪。
遍受大德斥、屡遭学人弃……我不破他,他必破我
——萧平实自诉内心文字辑录
◆其一:被萧某印证见道的弟子,因读月溪法师著作而否定萧某见解
末学原以为此生为当代诸佛子所应作者,已竟其功,乃竟突有一、二位已见道之同
修,因阅读已故某法师(月溪法师)著述而否定世尊正法,致使其怀疑,进而否定自己
所悟,欲于本心之外另觅本心。无数劫辛苦学佛参禅而得之见地,一朝弃舍,令人扼腕
叹息。
(——摘自《正法眼藏·自序》)
◆其二:萧某见解,被诸出家在家大师斥为梵我神我外道、为非佛法
三乘佛法俱说无我,然而无我之真实义,彼诸出家在家大师往往错会,便谓佛法无
我之理即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若闻有人说有不空之如来藏,便诬指斯人为同于梵我
神我之外道,诽谤斯人所说法义为非佛法,诬谓斯人所弘传甚深微妙正法为不符原始佛
教正法。
(——摘自《我与无我·自序:出家人应袪除驼鸟心态》)
◆其三:萧某被藏密各宗、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同声斥为外道
藏密各宗各派,以及法道同于藏密应成派中观的佛光山、慈济,法道同于藏密自续
派中观的法鼓...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3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印顺法师论“上帝爱世人”
青年节前后,和平东路xx会的两位基督教友,特地夜晚来访,并送我一部新旧约全书
──「圣经」。我与新旧约全书,别来已三十多年了!这一次一旦重逢,真有「他乡遇
故知」的感觉。对这两位基督教友的好意,我深深的感谢她们!记得我在学佛以前,也
曾听过牧师们讲道;也曾作礼拜,按时祷告;而且也曾像热心的基督徒那样,每天读「
经」。我那时的读「经」心得,不一定与神父、牧师们的神学一样(其实他们也不完全
一样),但觉得有些心得,也着实可以作热心的神教徒的参考。所以一旦与新旧约重逢
,就想起要多少写些出来。
一 上帝爱世人的根本立场
一、上帝的爱:「上帝」是道地的中国名词。西方的一神教传来,将名为耶和华的
神,译为上帝(或译作「神」)。这样的译语,没有甚么不可以。不过中国的上帝,与
名为耶和华的上帝,决不因同名上帝而含义一样。这如同称为人,而或者是贤是圣,或
者是巨凶大恶一样。这里不谈中国上帝与西方上帝的同异,而要专谈耶和华上帝的爱世
人。
耶和华上帝的爱世人,在神教徒的心目中,是千真万确,无可怀疑的事实。试略举
三项,就可以看出耶和华上帝的爱世人,爱到了怎样的程度。
一、「神(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1
2、受五戒,于佛、法、僧决定离疑惑,于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如实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
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
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何等为五恐怖怨对休息?若杀生因缘罪怨对恐怖生;若离杀生者,彼杀生罪怨对
因缘生恐怖休息。若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因缘生恐怖;彼若离偷盗、邪淫、
妄语、饮酒罪怨对者,因缘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对因缘生五恐怖休息。
“何等为三事决定,不生疑惑?谓于佛决定离于疑惑,于法、僧决定离疑惑,是名
三法决定离疑惑。
“何等名为圣道如实知见?谓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
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圣道如实知见。若于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于三法决定离疑惑、
于圣道如实知见,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S**U
发帖数: 7025
32
林生茂居士口译
因此,佛所说的教法,也是相对应于众生。一开始,佛陀所说的是相对于外相的修持;
在外相的修持上,主要便是藉助于戒律 方面的 教授。至于主要的外相修持,也就是行
为上的修持方法。
尔后,佛陀则进一步的讲演了内相的修持。关于内相上的修持,则是进一步的开示相关
于诸佛的清净佛土、极乐净土等等。
是以,佛陀开示了∶倘若行善做好,来生就会投生到这般的清净净土当中,或,因为如
此的善行,所以会有很好的来生;再如,如果做不好、造恶业,来生就会堕至三恶道,
将会受至各种不圆满的各式痛苦等等。
到了最后,佛陀则开示∶一切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自心;因为外在的行为、
举止,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修心」才是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对「自心上的
观照」。
因此,佛陀在密相──密的修持上,最主要的就是开示密乘、金刚乘的各种修持法门。
同时也提及∶在修行当中,依止金刚乘的教法修持,能够非常迅速的证得修行的果位。
如果是依著显乘修持( 此处所讲的是经部如中观的见地),那么,证得果位的力量,以
及时间、速度,就较为缓慢,不似修持金刚乘的法门般快速。尽管在开示上,有著时间
快慢的区别,但是并不意味...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3
☆─────────────────────────────────────☆
leonany (leo) 于 (Sun Mar 28 22:26:21 2010, 美东) 提到:
改行吃鱼吧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Sun Mar 28 22:31:18 2010, 美东) 提到:
鱼比肉更腥吧,荤菜都是靠佐料
其实少吃点,多运动,吃啥都香

☆─────────────────────────────────────☆
leonany (leo) 于 (Mon Mar 29 02:28:35 2010, 美东) 提到:
说的是, 最近太懒惰了
☆─────────────────────────────────────☆
danalake (戒网) 于 (Tue Mar 30 10:04:30 2010, 美东) 提到:
去你最爱吃的餐馆,点你最爱吃的菜,
看你还说腥不腥,四川大橱给我上菜.....
川菜,泰菜,港式,台式,日式,韩式,蒙古烤肉....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磐。(杂阿
含105经)
佛陀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师相当于现在的唯物论者,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就是“我”
,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36
今天中午有个出家师父,说到“临终不能往生”的问题,实际这是现行习气的一种自我
认知,这个认知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一) 临终不能往生
因为“临终不能往生”的教育已经到极致了,基本上若用我们自己的意识,我们就会挖
这个坑、培养这个坑,找充分的理由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临终不能往生、他人临终不能往
生,十分不可思议!
这是为什么呢?——其现行的作用,又称为“种子”的作用,或说现行的抉择。他不断
地抉择,就会相续抉择临终不生这个事实。我经常会碰到出家师父和居士说,某某某念
了几十年佛了,他临终根本就没法说是往生了,又痛苦又挣扎又喊又叫的。这类人一生
就在培养“不能往生”这个习气种子,或者说他就掘这个坑。
你说“谁愿意培养这个种子呢?”不,他一张嘴一定是说不能往生,他没有第二个概念
,所以就会增加这个东西。实际这就是种子与意识的作用,他自己的意识不断在培养,
肯定是妄想在掘这个坑,用妄想不断地加深妄想。
他第一个种子种下的是“不能往生”,那他就收集所有不能往生的证据,培养、收集…
…。虽然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临终不能往生”的种子在起作用,说哎呀你看
,我心又烦了,我习气这么重,...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我的学佛之路
【作者澄清了一些误区,大家可以借鉴】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学佛经历的帖子,但非常犹豫,一是因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上师
三宝的加持和修法中的一些感应,恐怕泄密而对修法造成障碍;其二因本人毫无修证,
浊眼未开,所见所言恐怕疑误众生;更兼自己生死大事未明,本不欲作此种事,但念及
对初机或许有一定借鉴作用,因而不揣浅陋,拉杂写下此帖。若有错失,至诚忏悔。若
有功德,愿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究竟解脱。
一、信佛以前,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我是一个情执很重的人,说得好听一点,是个性情中人。小时多病,以至上十岁还常在
床上“画地图”。特别怕死、怕鬼、怕疼,三十多岁后发现嗔心也很重。小时如果村里
有人死了,大白天都不敢独处一室。吃饭时不敢一个人到厨房添饭,要等大人添饭时才
瞅准时机,抢先跑到厨房。想到死后不可预知的一切,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恐惧。大约在
十岁左右,性意识就已萌芽,常作各种性幻想。十二岁因患疮而开始手淫。此后断断续
续一直持续了多年。后来常想,可能前世贪欲就很强,这一世种子过早就起现行,并报
小时多病。又因今生邪淫的隐恶很重,致使自己功名大损,地位低下。因为手淫是不光
彩之事,而功名是荣耀之事,如是因...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现在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大多数人所想到的“我”呢?这个“我”是在
我们大脑意识中的一个概念,就像我们苹果、树、地球等在大脑中的概念一样,是有多
种特征信息组合而成的一个集合体。“我”的这个集合体是由许许多多随时变动的、有
弹性的、模糊的碎片组合而成,这些碎片是被我们的记忆与生活粘着在一起的,如果追
根到底,它在物质的层面以及信息的层面上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可得。而实际存
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的,只是一种由基本物质与信息所形成的无常法流。生命的过程就
如同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一样。我们所感受到的“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质
与信息在不断地变化与构架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物质与
信息的永不停息的造作与轮回。
在物质与信息的层面永远都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实有可得,这就是无我。梵
语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语anattan。其中,attan是灵魂,自己的意思,an是
无的意思。又作非身、非我。巴利语原文“n’etam mama, n’eso’ham asmi, na me
so atta”是说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现在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大多数人所想到的“我”呢?这个“我”是在
我们大脑意识中的一个概念,就像我们苹果、树、地球等在大脑中的概念一样,是有多
种特征信息组合而成的一个集合体。“我”的这个集合体是由许许多多随时变动的、有
弹性的、模糊的碎片组合而成,这些碎片是被我们的记忆与生活粘着在一起的,如果追
根到底,它在物质的层面以及信息的层面上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可得。而实际存
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的,只是一种由基本物质与信息所形成的无常法流。生命的过程就
如同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一样。我们所感受到的“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质
与信息在不断地变化与构架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物质与
信息的永不停息的造作与轮回。
在物质与信息的层面永远都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实有可得,这就是无我。梵
语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语anattan。其中,attan是灵魂,自己的意思,an是
无的意思。又作非身、非我。巴利语原文“n’etam mama, n’eso’ham asmi, na me
so atta”是说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的...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佛法說的 "能取所取空"
《楞严经讲记》第八辑31-38页 簫平实先生著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这一句,如果是会外的善知识,他们可能会这样解说:“我们这个离念
灵知出现以后,都是在执著自己这个离念灵知,所以就是在六尘里面去打转。”说老实
话,能够这么讲的人,虽然只是依文解义,却已经很难得了!纵使只是似是而非的说法
,我还是要赞叹的。因为他至少不落入意识中,不会把意识认定为常住无染的心。那么
“自心取自心”的真正意思是怎么说的呢?意思是说,其实都是如来藏在取如来藏自己
。譬如说,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六根,接著以六根为缘而从如来藏心中又出生了六尘;
再由如来藏将自已所出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如来藏因此又出生了六识;当六根、六尘
、六识都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以后,接著是由如来藏出生的六识觉知心以及六根中的意
根,来执取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色根及六尘诸法,这不是如来藏心取如来藏心自己吗?这
就是“自心取自心”。
如来藏自己不取六尘,却出生了意根与六识觉知心,来共同执取如来藏自己所出生的六
尘,这才是自心取自心的的真正意思。当六根与六尘相触的时候就有六识生起,六识生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1
萧平实语录:
然胎昧不障修道,若遇法缘,便能自行悟入,往世所修证般若智慧,又复现前,继续修
证,转更超胜前世。如余往昔多世出家于印度,虽得明心,未能见性;复于九百年前,
于先师(圆悟)克勤大师座下破参,又见佛性;虽未离胎昧,转生密宗觉囊派法中,亦
能自参自悟,而符佛旨;多世之后,生于江浙,现居士身,潜隐修道,唯度少数有缘人
,亦不造论著书,于世没没无闻,死已转生台湾。生台湾已,虽受名师知见所误,以致
学佛参禅六年方能自悟,然悟后复能渐修渐证,今得道种智,发起法眼,能辨诸方大师
邪见。”(《宗通与说通》)
——这段文字来自网络,如果与萧平实的书有出入,请提出异议!!!
《大智度论》中道种智的定义,看看菩萨证得道种智了,都可以作些什么!!!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道,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何等是菩萨道种智?”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一切道种净智。须菩提,何等是道种净智?若诸法相貌
所可显示法,菩萨应正知;正知已,为他演说开示,令诸众生得解。是菩萨摩诃萨,应
解一切音声语言,以是音声说法,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响相。以是故,须菩提,菩萨
摩诃萨,应先具足学一切道。
道智具足已,...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色究竟天中示现三界最胜妙身
菩萨的究竟地,也就是十地满心的菩萨,在他即将要进入到等觉位的时候,也就
是菩萨即将要成为等觉菩萨了,那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菩萨的究竟地呢?因为这个究
竟地的菩萨,他的两种庄严即将要圆满了,因此菩萨的究竟地,就是要具足福德以及智
慧这两个庄严,这样才能够成就究竟佛。
我们回来谈究竟地的菩萨。他是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都具足了,因此可以在色究竟
天获得了一切世间最尊胜身,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在讲四禅天以上的五不还 天,里
面的第五天,也就是色界的第十八天,叫作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
为那里是色界之顶,也是一切有色境界之顶,再过去就是无色界的境界 了,所以称之
为色究竟天,而这个究竟地的菩萨,于色究竟天是获得一切世间最尊贵、最殊胜的色身
以后而成佛的,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随著他就在色究竟天那边 成佛,而是说他能够
住在色究竟天的境界当中成佛。所以 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提到人间有佛出世,天界不
会有佛出世;又有的经典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的。可是诸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
却又说第四禅是诸佛的根本禅 定,为什么会这样的开示呢?因为如果一个菩萨,他没
有证得第四禅的境界,那就算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似无情却最多情
看似无情却最多情
网路上流传过2015年最强十大乌龙新闻,其中有一则是:“英国马拉松,只有一
人完成比赛,因为第二名带著后面的五千人跑错了方向。”但以正常状况来说,这似乎
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因为,正式的马拉松活动,都一定有警车和重机车队前面引导、
后头压阵、沿途戒护;就算是小型的比赛,也必定是标兵林立,指示清楚,跑错方向的
机率微乎其微(甚至应该说是不会发生的)。想来又是网民怕大家无聊,瞎掰娱众的假
新闻吧。
但是,想像一下,若这新闻果真属实的话,那场面还真壮观耶!第二名跑得兴高采
烈,以为领先群伦,随从者亦步亦趋,紧追不舍,大伙儿跑得不亦乐乎,以为终点在前
,谁知到头来,竟是乌龙一场,真是情何以堪!如果那位第一名的跑者,发现大家跑错
了方向,自己放慢脚步好心地提醒大家:“要往这边!这边才对。”那些脱轨的跑群会
不会说:“你跑你的,我们跑我们的,你何必管那么多!”或者说:“怎么就你一个人
对,我们都错?才怪!我们这么多人,全都是傻子吗?”或许这种现象在世间法上难得
一见,但是在三乘菩提的修证上,乃至是三乘佛法的正确知见上来说,倒还真是屡见不
鲜!
临别依依 广论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佛法东来(三)----真唯识量 大乘根本
旁白:中国历史上,为了将 如来真实第一义谛大乘法带回中国,高僧大德们冒著丧失
生命的危险,前仆后继地展开了生死渺茫的取经之路,为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在取经的高僧中,最杰出的法将就是唐朝的 玄奘菩萨。
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的 玄奘菩萨,在印度曲女城的大法会上,以《制恶见论》
的钜论,降伏五印度所有大乘、二乘、婆罗门教等等学人,精英中的精英,完成了旷世
的创举;以强大的威势扫荡一切恶见,令一切支持意识心恒常,或强行施设一行相不明
的细意识为恒常的六识论者,咸皆杜口!玄奘菩萨在天竺,如是宣演了义中的究竟了义
法,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中心的真唯识量,矗立了 如来高耸而无可摧破的正法幢。
旁白:玄奘菩萨在印度亦巡礼了佛菩萨遗留的圣迹,包含了 文殊师利菩萨的舍利
塔,以及 如来为母摩耶夫人说法而从天返回人间的种种遗迹,让后世学人知道菩萨真
实存在于世间,佛法亦流传于天界。
玄奘菩萨又为了显发第二转法轮的般若中观真义与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真义是一致的
,在印度著作了《会宗论》,说明了《般若经》所说的真如,就是唯识妙义所说的第八
识,就是能生出万法的如来藏,让...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6
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
《佛藏经》中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
”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
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
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
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
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
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
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
。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
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
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
...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7
发信人: Yisu (大头教主),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 阿姜查法师问答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8 09:13:05 2011, 美东)
再发一些他的法语, 原来在我的俱乐部, 转过来再看一遍。。关于 修行, 中道,
正念, 苦, 灭苦, 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
* 修行的目标:
修行就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让它能平
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
This is misleading.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 苦:
世間充滿著什麼? 充滿著生、住、滅的事物, 執著就苦,
不執著就不苦。 哪個地方有執著,那兒就有束縛,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束縛,兩者同樣都會捆綁人。 所以, 如果有執著的話(即使是執
著善), 便是苦。
-----...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法的真精神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Jun 23 13:39:00 2011, 美东) 提到: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
,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
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
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
个自主独立的伟大精神。佛不自称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无贤无愚无大无小自有的功能
。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人生欲解决这个大问题,借佛的导力是一二,靠自己的努力是八九,若全然想靠佛
或定要靠自己不依佛法,这都是大迷信,不是佛子。
佛说因果,不是有了佛才有因果,佛说平等,不是有了佛才有平等,佛说众生与佛
,本来不二,不二即是平等,是众生自己本来平等,特地做来不平等。论到外相,自然
有大小高下美丑种种的不同,不同就不平等了,但一切相是缘生缘灭,幻起幻落,同一
不实,这是平等的,所以平等是实,不平等是幻,而世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显如法师:分别与执著
「分别」的梵文有几个语源,它的主要意义是指对境界的认知、回忆、想像和推理判断
。就像欲望有「善法欲」和「恶法欲」,「分别」也有善分别和恶分别,如「分别善恶
、分别法义」,是好的意思。「遍一切处行大慈心,饶益众生,离诸分别心──无相故
,所得果报胜前果报」,是不好的意思。不好的意思是指认知之后所产生的歧视或执著。
修行要去掉的是「分别」所生的副作用,而不是去掉「分别」能力。「先得法住智,后
得涅盘智」,先要有认知缘起法的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达到解脱。人类靠六根(眼、
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认知情境,才
有种种判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分别」,除非这些功能出了问题。
人之所以有烦恼,问题不在有「分别」能力,而是在「无明」──不能充分「分别
」,不能「如实知见」身心状况、苦乐、善恶等的本末因缘。例如男女相爱,往往互投
所好,避开不投机的部份,不去探究「爱」的动机,面对双方回避的问题,等到婚后才
心生懊悔,苦恼重重。「只要我喜欢,管它为什么」,是「不分别善恶」的典型心态,
也是苦恼的开端。
一般说「分别心」,多指因自己的偏见、好恶...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