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发帖数: 3522 | 1 总算可以开写这个题目了……可惜,上周上上周打好的腹稿已经忘得差不多,那就想哪
儿写哪儿吧。
我是初中时候开始接触粤语歌的,83年的时候,我爸从日本给我带回一个小红匣子,名
字唤作“我可慢”(WALKMAN),我可以别在腰间,头上戴着耳机,匣里听着磁带,神
气活现。小镇上有这个的人很罕见,我可以招摇过市去见女同学。
“我可慢”这东西更新很快,我从SANYO换到KAIWA换到SONY,到最后上面好几十个按钮
,还有LCD显示屏。磁带也从TDK换成原装打口带……今天,知道TDK和KAIWA牌子的人恐
怕已经不大多了。
初三的时候我有个哥们儿,他妈妈在万寿宫摆了个摊儿,算是早期个体户,因此大家纷
纷传说他家很有钱——这倒不是我关心的,但他妈妈估计是贩服装的,经常从广州带货
回南昌,同时也带来了粤语磁带,我从哥们儿这里第一次听到了《MONICA》和《震荡》。
时至今日,我依然有错觉《震荡》是十大劲歌金曲之一,查了维基才知道不是,陈秀雯
是亚视艺员培训班的,怎么可能上无线的十大劲歌金曲呢?这首歌似乎连十大中文金曲
都不是。可见第一印象之深刻。
于是,我的高中时代就随着十大劲歌金曲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
|
h**c 发帖数: 2376 | 2 我大约是在2002年左右开始听hocc的。记得那个时候在xy灌水,有一灌友要回
国,问我想带什么。我说听说何韵诗的歌不错(事实上当时我一首都没听过),帮我带
一盘吧。
她在上海跑了十几家音像店,终于找到何韵诗。太不知名的歌手,让我太难为了这位当
时的红颜。邮寄到手之后,我听着hocc的歌,一下子就爱上了。 前个月听说她终于结
婚了,在可以合法结婚的加拿大,请了我的挚交好友做证婚人。某,祝福你!
这第一盘我拥有的hocc的磁带,hocc2,里面的“未来”,“水花四溅”,和“天使蓝
”都很好听。
“未来”很突出hocc的磁性嗓音,非常性感。
水花四溅:
一发不可收拾,在hocc2磁带(居然买不到cd,只有磁带!)被我听坏后,我
熬不住hocc的诱惑,上网主动搜寻,自己买到她的第二张专辑:free(love)。
事实上,从平均水平来说,这张专辑一直是我最爱,几乎每首歌都值得玩味。
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我吃惊地发现hocc居然还是作曲高手。无论是第一张地
“天使蓝”,还是这一张地“shampoo",都已体现了很好地作曲水准,绝不是一般
歌手作个简单的曲意思意思。
初听这张时我最最爱的是”喜欢喜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 我一点不记得def leppard了,所以带回来听。带回来了很多磁带。我领导说这些歌没
有mp3么。有的有;没有的应该网上也找得到。可我还是喜欢磁带啊,我以前听的都是
这些磁带,对它们很有感情啊。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哈哈还挺有道理。我的磁带有的都变声了。我的录音机也不好,被弟玩得一塌糊涂。我
以前还讲究音质,现在一点不讲究了,听磁带就是听个回忆。我听邓丽君绝对更喜欢磁
带,cd的声音很圆润光滑,磁带好像更有质感骨感,哈哈我也来乱用一气流行语。 |
|
w*******j 发帖数: 36 |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音乐天堂 送海报好像是后来的事情了,还送过一段时间vcd,不记得送磁带了。反正刚开始都是
磁带,后来变成cd,但是也一直有磁带版的。他们编辑部还出过“日之韵”,“法国香
颂”什么的副刊,不过都没坚持下去。我就买过一期日之韵,因为有东爱的主题歌。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我也觉得磁带比cd更磁性……以前在磁带上听邓丽君,声音很有质感;cd上只剩圆润了。
这儿有阿炳的钢丝带照片:
http://wx.xinhuanet.com/2010-07/13/content_20319779.htm
阿炳《寒春风曲》钢丝录音带现身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黎松寿前不久去世,他的夫人曹志伟昨天在黎松寿生前好友、
原省锡剧协会秘书长钱惠荣的陪同下,冒雨赶到无锡博物院捐赠一批珍贵史料。其中,
包括录有阿炳的《寒春风曲》钢丝录音带,杨荫浏的亲笔书信,以及黎松寿的部分手稿
。黎松寿生前曾把录有《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带捐赠给北京博物馆。逝世后,家人在
清理其遗物时,发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录有阿炳二胡曲《寒春风曲》的钢丝录音带,原打
算捐给北京。钱惠荣得知消息后,劝其将这些珍贵史料留在了无锡。
昨天,85岁的曹志伟回到了家乡。她的父亲是无锡的牙科名医,她小时候就住在现人民
路上,也认识阿炳。“但自从认识黎松寿后,我才开始了解阿炳”。曹老说,黎松寿和
阿炳有20多年亦师亦友的感情,阿炳还亲切地称黎松寿为“松倌”。作为一位热心于传
播阿炳作品的人,当年,黎松寿积极建议并参与了抢救阿炳的《...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753 | 7 一曲姑苏人未行
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姑苏行》。也许是在小学吧,村里的大喇叭那天突然传来
从未听过的乐曲,用“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形容当时的惊讶真不为过。只可惜不懂乐理
,说不出好的地方来。
后来自己学吹笛子,梦想有一天能吹奏完整的《姑苏行》,四处找谱子。但乡下的学校
实在太偏僻,几年里一直没有找到。第一次见到完整的谱子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如获
至宝地把它复印下来,贴在枕头,有空的时候就哼一小段。好不容易攒了点钱,买了一
把笛子,在宿舍里咿咿呀呀地吹。那么流畅的旋律,被吹的支离破碎,倒有点像来北美
以后WSN的梦境。也许是天生笨拙,缺乏音乐细胞,那简谱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背下来
,吹的也是实在惨不忍听。后来事情一多,什么都顾不上,吹奏《姑苏行》的梦想便被
搁置起来了。
尽管自己不会吹,但喜欢终究是喜欢。寒暑假回家,要坐很长时间的长途车,百无聊赖
,便带一个随身听放磁带,一遍又一遍的放。开头悠远,似流水由远及近;转承旋律优
雅,高潮明丽,过后又归于悠扬,似流水远去,波澜不惊。长途车内空气混浊,窗外也
是尘土飞扬,如果没有耳边的幽雅的起承转合,一路颠簸的烦躁不知要增加多少。
趁长途车回家的...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14569 | 8 赞执着!但是下次别对你老公干这事了,他会留下心理障碍的。
在大街上,第一次听到的歌有印象,是去买磁带机。那时候人好天真 -- 不是说我。听
我表达那个意愿后,家里人强调需要找个物理系的熟人同去把关,似乎学物理的能从黝
黑的电路里看出未来的质量问题,或者电流的杂音中听出将要坏的趋势?我执意不肯。
最后不得不同意父亲跟我同去。
和现在一样,卖唱机的地方难免高音喇叭呱噪,不停地把抱一抱之类的往你耳朵里塞。
那时的商场象集市,几家竞争对手比着劲地调高音量。在喧闹的人群中,在嘈杂的音乐
里,我听到一首醇厚的乌苏里船歌:男中音,声音很纯,象夜市的扎啤;节奏欢快 --
我不喜欢民歌唱得温吞水,跟台湾的武侠剧一样,让人有把电视机掐死的冲动。基于习
惯,我还是把所有的摊位转了一圈,随便问问价。但是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能够
放出那么好听的船歌,质量应该是不差的了。唱机和磁带一起搬回了家。
我不记得那个唱机的命运,大概是无疾而终。那盘磁带,好听的竟然也只有那一首。伴
我度过了大学四年之后,磁带也失去了下落。出国后,我试图搜索过那首歌,网路上的
多是李双江的版本,听不惯,那个调调总让我想起春晚。但是那首无... 阅读全帖 |
|
w**m 发帖数: 4061 | 9 难说,数码代替胶卷,磁带代替留声机,CD代替磁带,mp3代替磁带。 |
|
h*********n 发帖数: 5789 | 10 你不懂大陆的事情就不要乱开口。
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大陆太穷,大家没钱去买正版磁带
和CD。我当年唯一买过的一盒正版磁带是MJ的Dangerous,当时的价钱是10元人民币,相
对于我家三口人半个月的伙食费。
这样的条件下,大陆的音乐盗版市场高度发达,从早期的盗版磁带,到后来的盗版CD,
在后面是盗版的MP3,发展到现在大陆无处不在的随便下载的mp3网站。大陆的流行音乐
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审查制度,而且盗版市场。
有盗版市场的存在,唱歌的不挣钱,写歌的更不挣钱。当红的歌手还可以靠开演唱会赚
钱,但是写歌的和编曲的就生活的比较悲惨了。
台湾的流行音乐市场以前受盗版的冲击比较小,但是网络时代之后由于mp3的高可复制性
,一样受到网络盗版的冲击。台湾原创的流行音乐现在发展不如以前,实际是受盗版的
影响。而大陆这边不过是早30年就受盗版业的摧残而已。
大陆这边的事情,你一个台湾人最好的多看少说,不然你一开口就说错话。 |
|
l*****l 发帖数: 5909 | 11 low blow和那盘专辑,都是有出处的。不过不想在这儿说了。目的是让真的特有兴趣的
读者,可以自己想象着搜。。。肯定比故事里的搜寻简单多了。算是个行为艺术吧。
故事角度“绝配”,就跟楼下说的差不多吧。
第一层确定的,是说A把磁带盒换了的“卑鄙”行为(故事里也写了这种感觉)。
第二层不确定的,是说有可能磁带里的歌曲就是A自己创作演唱的,而“我”也许最终
也没有发现到这一点。
当然还有一层是想说,这盘磁带从名字标题到音乐内容其实本身就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个
暗示性的描述,不过我写的不是很清楚。 |
|
m********n 发帖数: 211 | 12 说起磁带,早些时候,还有件滑稽的事情。我家里有个录音机,大概有辞海那么大,那
么重,美其名曰是学英语用的,不是后来那种人们提在手里到处逛街的四喇叭收录机,
它没有其他功能,除了两件事情,一是放磁带,二是他有一个话筒,可以录音。我们就
把这个话筒再去对准收音机的扬声器,这样也录了好多磁带。杂音好多,还经常卡带,
可是,听上去那种美妙的感觉,和现代音响相比,可没有任何的差别。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3 这个辞海录音机我没有。我有n波段的收音机,用来听bbc和voa的。听到过英语新闻,
不知道是不是bbc/voa,经常听着听着就出现杂音或突然听不到了。我对新闻也没兴趣
,不了了之了。
我也用录音机录过射雕的片头曲,很糊嗒嗒,就抹掉了,呵呵。后来买了双卡录音机,
我经常捣腾翻录各个磁带,想把自己喜欢的歌录到一起做成专辑。卡带就打开磁带剪辑
修理,那时候很喜欢干这种技术活。后来我们那里有人专门做翻录生意,不知道他们怎
么搞来国外的原版带,我们带好自己的空白带过去,翻录一盒好像四五块钱。我那时翻
录了george michael, michael bolton, janet jackson, mariah carey, depeche
mode, u2, tears for fears等等许多磁带。那帮人还卖海关带。后来成了很好的朋友
,我上大学离开城市时他们给我送行,送了我好些带子。几年以后这些人都烟消云散了
,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
|
e*****5 发帖数: 161 | 14 今天在网上乱晃,看到有人提起我曾经喜欢过的乐队让我回想起了初高中那装X的岁月。
初中高中的我是个十足的音乐发烧友,磁带100+。当时我还很有追求,不买街上10元三
盒的盗版,都是买的10元一盒的正版磁带,英文专辑12-14不等。CD除了打口的,国内
也是买的正版,正版CD卖的很贵,记得是在70左右,所以我打口CD比国内引进的正版CD
买的多。
第一盒磁带是狮子王,天天听着“啊哭那么塔塔”,接着就是满大街的“左三圈右三圈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虽然我也买了很多范晓萱,李文什么的,但是年轻喜欢标新
立异,开始去河西堕落街一个叫博爱的音像店买打口碟。打口碟价格记得是在10-30不
等,没有打到碟片上一般价格会高一些。开始喜欢上了blink 182,sum 41, Marilyn
Manson 等。后来口味就慢慢淡了一点,喜欢bon jovi, Black Eyed Peas 什么。至今
Jon bon jovi还是我最喜欢的,今年错过了他的tour,希望下次不要再错过了。
近年新fan的一个组合 the Killer, 推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阅读全帖 |
|
|
h*****8 发帖数: 2667 | 16 小时候也是上海滩,霍元甲,陈真啊啥的。。。
然后就没有了,虽然也会翻录磁带,会自己买磁带,但是肯定不会像去自己唱。好像很
长一段时间都迷足球,篮球。但是打得不好,也没人教。可年的孩子。。。
高中突然和两个朋友好的很,其中一个属于会弹会唱歌的,在一起玩的过程中,偶尔也
跟着唱,但是还是唱的很少,倒是跟风和他们一起做歌本,厚厚的做了好几本。当时我
貌似模仿能力还可以,而且当年学歌好像很快,不像现在,听得快吐了也没感觉,一唱
就掉拍子。
大学几年又断了,除了买了无数打口磁带,听听重金属赶时髦,其实自己听不懂。汗~
那时候的时间都贡献给篮球了。后来很长一段生命里,篮球是重点,嘿嘿,话说篮球场
上倒是啥人都有,也很有意思,认识了各种人,见识了各种事,这个爱好我是一直到3
年前腰不行了才不得不放弃。
来了美国,在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小地方,后来和一群马来西亚小本混,才借人家的CD听
了一些中文歌。录歌是去年底才来版上学的。基本上程咬金三板斧,瞎整。 |
|
x*****n 发帖数: 3422 | 17 潜水员SG都冒泡了,MD,我也酸一回,算是一个观众的心声。
别人我不知道,对我来说现场没有比唐朝更能让我投入的了。
不管技术上是否成熟,我一听到唐朝就觉得浑身发热,就像tm当年听到魂斗罗音乐一样(
这比喻好像很滥……)。
不光是因为唐朝的华丽,技术,伟大。更多的是共鸣!伴着激昂的吉他声,以前的点点滴
滴就想过电影一样闪过。
92年10月,我很难忘记当时的情形。那时候初二的我还在饭小虎队的阶段(汗一下)
,看到师大旁边的音像店挂出一张很酷的海报,四个长发黑衣一米八的大汉,和小虎队风
格不同嘛(再汗一下),就进去买了盘磁带。晚上放进磁带才听了20分钟,就不行了,
到处找人炫耀,“这比小虎队好太多了”(再再汗一下……)。当时的想法就和art说得
一样,就觉得要是将来自己也能这么来一段,夫复何求。
后来就不用说了,唐朝就像为我打开了门,之后的名字蜂拥而入,pink floyd, the
doors, the cure, queen, dire strait, eagles ...... 可是我听得最多的那张专辑还
是"梦回唐朝",实实在在听坏了3盘磁带,两张打口碟,一张台湾版碟.
相信那天晚上 |
|
l******y 发帖数: 3 | 18 一个国产音频厂商的忧伤
2014-05-15 07:23 新浪科技
1358
新浪科技 张楠
一则苹果计划32亿美元收购音频设备厂商Beats的消息,让音频设备——这个极少
被人们重视又时刻离不开的产品重新引发了关注。
国产数码品牌通常都被自然的贴上低端、低质的标签。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国产音
频设备厂商不但是在中国,甚至全球中高端音频设备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诞生了惠威、
Hifiman、达音科、FiiO、七彩虹、iBasso等在美国市场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是什么土壤让国产音频设备厂商有了生存的空间,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断向高端奋
进?带着对国产高端音频厂商的好奇和疑问,新浪科技专访了国内高端音频产品制造商
Hifiman创始人边仿,从他6年的创立经历中,讲述国产音频厂商的现实和忧伤。
Walkman的启蒙
pic
浏览原图
国内音频产品制造商Hifiman创始人边仿
一提到随身听,边仿的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我是从90年代开始玩个人音频产
品的,从高中玩到大学,当时爱听音乐,有几千张磁带和CD盘。后来研究生在天津的南
开大学读,天津塘沽有个洋货市场,卖水货和二手随身听,我就特别着迷,...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3 | 19 一个国产音频厂商的忧伤
2014-05-15 07:23 新浪科技
1358
新浪科技 张楠
一则苹果计划32亿美元收购音频设备厂商Beats的消息,让音频设备——这个极少
被人们重视又时刻离不开的产品重新引发了关注。
国产数码品牌通常都被自然的贴上低端、低质的标签。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国产音
频设备厂商不但是在中国,甚至全球中高端音频设备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诞生了惠威、
Hifiman、达音科、FiiO、七彩虹、iBasso等在美国市场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是什么土壤让国产音频设备厂商有了生存的空间,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断向高端奋
进?带着对国产高端音频厂商的好奇和疑问,新浪科技专访了国内高端音频产品制造商
Hifiman创始人边仿,从他6年的创立经历中,讲述国产音频厂商的现实和忧伤。
Walkman的启蒙
pic
浏览原图
国内音频产品制造商Hifiman创始人边仿
一提到随身听,边仿的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我是从90年代开始玩个人音频产
品的,从高中玩到大学,当时爱听音乐,有几千张磁带和CD盘。后来研究生在天津的南
开大学读,天津塘沽有个洋货市场,卖水货和二手随身听,我就特别着迷,...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3042 | 20 我前段时间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出盘磁带,当场扔到卡座里放,
一下子就被震撼了。原来的设备不行。
播放次数有限。。我倒没啥概念。那盘磁带我听了大概也有
百遍了,问题不大。磁带的问题是信噪比稍差,但是好的卡
座回放的效果确实比烂CD机要好多了。
好的收音头声音也会给你带来惊奇的。呵呵。 |
|
S*M 发帖数: 10832 | 21 想起当年买磁带的时候
店小二跟我炫耀他可以完美开苞磁带
这样所有经手的磁带都可以免费听
唉,后来有了mp3 |
|
T*******I 发帖数: 5138 | 22 转贴自 http://www.pcworld.com.cn/column/1/2005/1117/835.shtml
1975年,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中,一个孩子与小狗的黑白图像被CCD传感器所获取,记录在盒式音频磁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获取的第一张数码照片,影像行业的发展就此改变。30年过去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背后的发明者来到中国,为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也用他敏锐地洞察力展望数码影像的未来。
艰难的诞生
赛尚(Steven Sasson)1973年硕士毕业后即加入柯达,成为一名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1974 年,他担负起发明“手持电子照相机”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中诞生,他也成为“数码相机之父”。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不用胶片来拍摄影像,其原型产品只有1万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谈到那段历史,赛尚还记忆犹新:“在当时,数码技术非常困难,CCD很难控制,A/D转换器也很难制造,数码存储介质难于获取,而且容量很小。当时没有PC,回放设备需要量身定做。这些难点让我们用了1年的时间才安装完这台相机。”
数码相机对当时的柯达而言是一个很小的项目,由于决定采...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96 | 23 大二下学期,充满烟味和袜子味的我的单身小破屋里,我的单人床上。
从我听音乐的那一刻起,我就遵循着if 盗版 then 便宜 buy it .
else 不买。这么多年以来我 好像一直遵循着这条可爱的pascal语
句。直到现在不管是我的cd或者磁带基本都是D的多。所以对 唯数
不多的正版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超载乐队的第一盘同名专辑就是
这样.
买这盘磁带(好像那时候很少看见cd)很长很长时间了。只是刚买
的时候听过两遍,后来感 觉可能太Death了一点就没有继续听下去。
直到以后的忽然一天寂寞无聊。翻出这盘到处是尘土的
磁带,插上音箱的电源后,我终于有了一点无处寻觅的心动,一点说
不上味道的悲伤。而这种感觉 自从NIRVANA的<
rk>>后或者说kurt.cobain用左轮把自己崩了之后我就从
来找不到它了。于是我从黄山路上的一堆垃圾cd里边把它翻了出来。
(也就是到了合肥后才学会跑 科联里的垃圾cd里边折腾:-Q).
超载乐队刚出现的时候在北京的摇滚乐坛比较引人注意。在唐朝
的heavy metal如日中天的 时候突然出现 |
|
s******3 发帖数: 1087 | 24 多年前,我车没有cd,我老把从cd里面挑歌录到tape里面听。挑歌的要求很严,多牛逼
的人,多牛逼的专辑,里面的歌曲录在同一个磁带上也不能超过3首。另外也尽量避免把
风格,时间相近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磁带中。所以,我的任何一个mixed的磁带里面的歌曲
,都是古今中外;
只有这样,开长途的时候才能不累。任何一种风格的东西,听的时间一长,我老都会困
。金属和诺拉穷似都一个操行/
后来,有了xm radio,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了, xm radio没有中文台,这很操蛋。 |
|
z*****a 发帖数: 7716 | 25 受haidi同学启发,翻出04年的一篇(非买买提的)老帖来了,哈哈
“几乎我认识的绝大部分人,都问过我ID zooropa是啥意思。
其实呢,是爱尔兰乐队U2在1993年发行的一张电子风格的专辑,也是我的欧美
通俗(不是指流行哟)音乐入门专辑。
记得高二的一个周末的下午,从一个好朋友那里借来“著名”的U2乐队的这盘磁带。朋
友的评价是“好难听,就一首歌好听点”,
果然,真的很难听,除了Babyface那首还能入耳,其他简直不能忍。所幸的是我没有立
即认掉那盘磁带,而是坚持又听了两遍,
结果听Stay听上了瘾。再后来,无比难听的噪声却变成了天籁之音!
正巧,我的抽屉里从小到大头一次有了不用上交的一百块压岁钱,从此每周五下午放学
后逛磁带店成了固定活动。从,
从那一百现大洋,从岷江音乐台每周五的欧美流行榜,我开始了我的欧美音乐之旅。
从Michael Learns To Rock 到 Backstreet Boys,911,Boyzone,...
从Michael Bolton 到 Bryan Adams,Sting,...
从Pet Shop Boys |
|
I********a 发帖数: 72 | 26 我入门的是:
Oasis的Be Here Now磁带,
Smashing Pumpkins那个双张的磁带,记得买两盘花了40块,我喜欢第一盘多一点,
还有Blur的同名和The Verve的Urban Hymns。
用磁带的Walkman听,班里好像还有Walkman的攀比之风,我的不怎么好,基本不带到学
校去,就在家做功课的时候听。
那个时候还有免费的Napster,家里网速很慢,下歌每秒2K左右的速度,所以能下完一
首歌也挺不容易的,经常看着进度条,一边下的时候就一边听了好多遍。那个时候也是
第一代mp3 player刚出来的时候。 |
|
r******m 发帖数: 5550 | 27 so young也是我的favourite之一
想回这个贴很久很久了~~~~~~!
suede的she是我的very first摇滚入门区阿
上高中的时候在音乐天堂里的磁带上听的
听着听着突然就觉得好好听啊
很久以后我同学帮我买到了coming up的磁带
当然我捧着那个磁带,心情无比的激动 |
|
v***a 发帖数: 452 | 28 不知到是不是没心没肺了,这个也是我最早听pink的,不是专辑,是混编的介绍性质的
磁带,记得听磁带的飞船4那首going California结束时刷刷的转磁带声,特别有感觉
。现在偶都不怎么听歌了,听着都走神 |
|
v***a 发帖数: 452 | 29 不知到是不是没心没肺了,这个也是我最早听pink的,不是专辑,是混编的介绍性质的
磁带,记得听磁带的飞船4那首going California结束时刷刷的转磁带声,特别有感觉
。现在偶都不怎么听歌了,听着都走神 |
|
f*********s 发帖数: 986 | 30 我想我没有必要说一些摇滚乐的历史,那些在网上都找的到,人家说的更准确,也更专
业些。我只说一下我这些年一直在听的东西好了。
听的最早的其实也是现在为止觉得最好的——这里的好不仅仅是说悦耳,而是觉得有所
“启迪”或者“耐人深省” ——是The Beatles(摇滚乐)。嗯,就是那个全世界人民
都在听的60年代的英国乐队。听他们很偶然:初三年级时我去姨妈家玩,看到了表哥书
架上有一盘“打口带”。
BTW,说一下“打口”。它是听摇滚乐的人必不可少的教材。你知道的,大多数摇滚乐
在国内是不能发行的。而打口带是国外发行的正版磁带(或CD),但由于滞销或其他原
因国外销售商会把很多磁带用机器打上口,把它破坏掉(有点像经济危机时把牛奶掉)
。这样就成为了“洋垃圾”,并出口到国内。尽管打上了口,但大多数只是打坏了外壳
,即使打到磁带也能修补,照样能听。这对于国内广大如饥似渴的人们来说却如获至宝
。于是纷纷去大城市“淘打口 ”。比如北京的五道口市场。(广州是全国打口集散地
,北京则是最大的销售地)
回到正题,表哥那盘打口就是The Beatles的专集Anthology1。拿回来听了一下,就莫
名其妙的 |
|
y*****a 发帖数: 6993 | 31 基本就能想得起来这些了。sandy你看到我之前发的“买齐磁带”的那个帖子了吗?能
mark吗?我家里大概有400多盘磁带,其实买齐磁带的歌手也不是很多。 |
|
发帖数: 1 | 32 二十年前还在上中学,当时都是去新华书店买明星新出的专辑,那里卖的都是正版。
那时候还流行复读机,所以买的大部分都是磁带,现在想想,好古老的东西了。刘德华
、周杰伦、王菲、张信哲、许茹芸、陈慧琳、郑秀文、刘若英等等,这都是购买的对象
,有的地方缺货买不到,还特意拜托其他同学在别处给买,都很珍贵的样子,那几年攒
了几箱子的正版磁带。
当时也没觉得哪一首歌不好听的,只要新出的就会买,觉得都还好,尤其是周杰伦和王
菲的,几乎没有落下的,每次的新专辑都收了。当时一个正版的磁带也要10元钱呢,在
二十年前来说不少了,当年好舍得为自己的爱好投资啊。
现在让我拿出来这么钱买点自己喜欢的都舍不得了,当年买到了喜欢听的专辑就跟拿到
了宝贝似得,都不想外借,生怕别人的单放机质量不好,给听坏了,不是没有这样的事。
听得多,学唱的歌曲也多,去KTV能想出来很多要唱的,现在就不行了,现在去KTV大脑
一片空白,除了固定的那几首印象深刻的,再也想不出来别的了,每次去都是唱那几首
歌,很久没有新学了。 |
|
f****n 发帖数: 235 | 33 17 年前,17岁的桑兰到底是怎么摔成终生瘫痪的?最近,一份新的证据冒了出来。美国一位运动科学家公开了他的结论:导致桑兰摔伤的直接原因是她踩错了踏板的 部位,更具体一点说是她起跳的时候,双脚踩在了踏板的前沿儿部位,比通常的踩踏部位靠前了20厘米。这20厘米的错位造成了桑兰的残疾,后来又引发了旷日 持久的媒体喧哗与著名的“跨国天价官司”。
17年来,桑兰一直指控罗马尼亚体操队的教练Octavian Belu(奥克塔万贝鲁)在她起 跳之前的瞬间去撤垫子,说那才是她摔伤的主要原因,她的教练刘群琳、美国体操协会、友好运动会的主办机构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新的证据显示,桑兰的指控并没 有根据。贝鲁不仅没有撤垫子,而且还是桑兰摔伤后第一个走到她身边帮助她的人。
天地良心
17年过去了,桑兰受伤的原因还有那么重要吗?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任何一个单体的不幸,都会触动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故此古人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倘若一个代表自己国家在异国他乡比赛的花季少女受到外国人的干扰而摔成瘫痪,她的同胞无动于衷,不理不睬,那他们一定是患上了良心麻痹症。
反过来说,桑兰受伤倒地后,贝鲁是第一个走到她的身边施以援手的...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6647 | 34 嗯。。。我记得大学去义乌做陪翻。。那里外国商人很多,特别中东的,印度的。。
搞了好几张印度音乐cd。。太灵了。。。
怎么说呢,喜欢他们那里的音乐元素。。。任何一首印度的音乐我都觉得很好听。。
对了。。。还有,比义乌那还早,估计高中的时候,我记得我有一次坐车,829,849还
是869.。。记不清了。。。是新车,司机右前方居然可以有内嵌式音响,那次车上有几
个新疆人,上车就给了司机两盘磁带,让司机放(现在想想,他们其实挺横的)。。。
然后放的是新疆音乐,然后我就对他们几个人说,我愿意出钱买他们一盘磁带。。。然
后就掏钱出来。。大概一张10块钱吧。。。他们也听得懂我说的话,然后就给了我一盘
磁带。。。还说不要我的钱。。。印象深刻! |
|
D******6 发帖数: 6211 | 35 中学的时候,当时家里刚买了一个音响,我听过几个英文磁带。
一个是叫蒂芬尼的女孩,当时正大综艺里介绍过她。她15岁就有了排行榜冠军什么的,
好像是全美最年轻的排行冠军什么的。她长着尖尖的瓜子脸,棕红色的长发,她的声音
略微沙哑,但是,我很喜欢她的声音,觉得她相貌也很漂亮。有了互联网之后我记得上
网查过一回她,她似乎很早就结婚,21岁?然后离婚,然后似乎没有什么消息了。我来
美国以后,一次问一个美国女孩,她说这个蒂芬尼还有,她知道,不过别的她就没说了
,想来已经不红了。
还有一个磁带是麦当娜的。无论麦当娜的新闻如何满天飞,我一直觉得麦当娜的嗓子还
是挺好的,深厚有力。我记得听的那盘她的精选里面,除了她那几首著名的歌曲以外,
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首叫little girl的,几乎象清唱,简单的钢琴伴奏,歌词简单
,吐字清晰。我觉得我不是因为英文简单而喜欢那首歌的。那首歌好像是一个小女孩麦
当娜,在除去娱乐界的纷繁的伴奏以后,就是她的一幅好嗓子,唱着词句简单的歌词。
还有一个猫王的磁带,我开始买是因为带了一个“猫”字,赫赫。里面的很多歌当然也
很好听,当时电视上还演过猫王演的电影,love m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6 错别字:“一场狭窄”should be “异常”。
哎哎那你猜猜让lietome泪流满面的是beyond的哪支歌?
我都不知道三联搬到杭大门口。我一直记得在六公园,门面很小。我很少去,去外文书
店多,也不是去看外文,只是外文书店的精品礼品都很精致。我和同学常去看那种画,
背后有灯的,灯光打在瀑布啊流水啊上面好像水在流动一样。那时候就想以后有钱了自
己买一个。不过又觉得那些画面都有点俗。
盗版磁带我是到一个男的家里去拷的!他那时在江湖上小有名气,倒卖海关打口带和给
人翻录磁带,噢噢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他是杭州磁带厂的,后来好像辞职了。我跟他
们玩过一次通宵,被mane和才子嘲笑为和社会青年鬼混。
中学毕业留言册我觉得很好玩呀,都很搞笑。大学军训结束后我们还留言了,大学毕业
却没有。我们系的同学感情很淡,读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外面兼职,同学之间交往很
少。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7 磁带长时间不放也会卡带啊。我还会把这段磁带剪下来粘到那段磁带上去,人家告诉我
要剪45度角。 |
|
g*****y 发帖数: 1488 | 38 (难得有现成的文字拿出来。前年网上听到98年《雀巢咖啡音乐时间》停播前最后一期
音频,才知道我对Toni Braxton的嗓子有多熟悉,遂有感而发。)
一早上醒过来就想起中学时电台里听到的那些音乐。 那个时期的流行音乐,不管久违
多长时间,一旦耳膜共鸣起来直通大脑内比较原始的一部分,体验格外鲜明,而且和以
前那些星期六下午的明媚阳光不可分割。
小时候边吃饭边听《岳家将》之类的说书,中学寝室里大家熄灯后听《刑警803》,都
是有的。但中学时难得的周末回家,收音机永远是设在同一个FM音乐频道,专门放英美
流行音乐。 英文歌勉强可以和学英语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妈网开一面。其实电台节目
内容pop得厉害,完全下里巴人,许多熟知的名字是现在的我简直羞于承认的: Milli
Vanilli, ‘新街边仔’ (New Kids On the Block),都是当时奉为权威的
Billboard 每周排行榜上反复出现的。(有一首歌名比较火爆,直言 I Wanna Sex You
Up,弄得主持人报名字时吱吱唔唔。)家里的收音机其实是个录音机,特别喜欢的歌
可以录到磁带上。掐准时机按start 和stop...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74 | 39 2002-02
失眠的夜里,又重新拾起那些珍藏的老歌来,一首首静听。
又是王杰。曾经,王杰的歌能让我在任何不合时宜的地方驻足,觉得放王杰歌的人,一定
是一个可以心交的朋友。
可惜,如今再听他的歌的时候,往日大喜大悲的感觉已经无法找到了,仿佛少年时代那个
简单的自己,已经一点一点远去。终于恍然,原来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那么多的。
仍然保有十年前的第一盘磁带。是王杰的磁带,妈妈在小摊上买来送的。那时的我还只是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几乎不知流行音乐为何物,却有一次偶然在电视上听到了他MTV的一
个片断,便由此记住了这个名字。我急切地把录音机打开,他磁性的嗓音象潮水一般包围
了我,以及我那时候寂寞的心。在那些没有朋友也不懂得爱惜自己的日子里,在自以为沧
桑和浪迹天涯是一种境界的少年里,王杰的歌是我唯一的安慰。
曾经喜欢过的那个人送给过我很多盘王杰的磁带,现今它们都在彼岸的家中沉睡。偶尔也
会想起那个也是曾经喜欢王杰的人,如今也在异乡漂泊,牵一份浪子的宿命了,只是不知
道他是否还会听王杰的歌。
后来又喜欢了罗大佑,郑智化还有林忆莲的歌子,每次都是在他们的名字几乎快要被人遗
忘的时候。偶尔又听到 |
|
p**j 发帖数: 7063 | 40 Android的系统设计确实有问题,而且是在iOS先出以后,居然模仿人家都可以弄成这样。
很多时候很重要的东西不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该有的东西经常没有。那些geek们的脑子
确实跟普通人的不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电话留言。iOS上,如果你有未接电话或留言,你的电话icon上
面会有个很明显的红色圆圈提醒。而电话icon是在左下角第一个。你平时打电话就用这
个按钮,你绝对不会错过,如果你想查看,点下去就是了。而Android系统如果有留言
,是在最上方提示栏里面有个“小磁带”,不经过人提醒,根本看不出那个是个磁带。
而且好像那个磁带也不能点,你还要去找另外的app去查看留言。这是谁想出来的,多
此一举的功能?手机最重要的就是打电话的功能,你搞那么复杂。 |
|
s***e 发帖数: 5242 | 41 宿舍里的七个恐怖故事
(一) 老大的苹果
老大是大连人,一身腱子肉。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极为豪爽。
老大家里承包着一个大果园,在瓦房店。听说面山背海,景色非常不错。可惜我们
从来没有去过,这不能不算我大学时代的一个遗憾。有一年十一放假,不知为什么老大
竟然从家里带了一百多斤苹果到学校。苹果是用当时民工很时兴的编子袋装着,往床下
放时竟然快把整床下面给占满了。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大往床下塞着那袋庞然大物,
老大弄好以后用毛巾用力擦着脸上的汗。
他爹个腿,门口守卫硬是不让我进学校,不拿学生证他还真以为我是民工呀。
他爹个腿,是老大的口头禅,老大说相当于我们口中的“我KAO”。老大擦完了汗,
就拿起了他桌上的大水碗。老大喝水极有特色,左手叉腰,右手拿起那快有一扎大的水
碗。一扬脖不管里面多少水都是一口喝光。喝完了水,老大一抿嘴大喝了一声,走!逮
饭去(大连话:吃饭去)!我们几个都张着嘴,老大,不是吃苹果吗?
他爹个腿!老大极不情愿地从床上又拖出那个编子口袋。袋口用线缠着,他好不容
易解开了,然后从里面拿出七个苹果。挨个扔到我们床上,他爹个腿,不能再给了。走,
逮饭去!
后来,我们终于知... 阅读全帖 |
|
h**c 发帖数: 2376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hocc (wency denise h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喜欢的何韵诗的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9 19:33:49 2010, 美东)
我大约是在2002年左右开始听hocc的。记得那个时候在xy灌水,有一灌友要回
国,问我想带什么。我说听说何韵诗的歌不错(事实上当时我一首都没听过),帮我带
一盘吧。
她在上海跑了十几家音像店,终于找到何韵诗。太不知名的歌手,让我太难为了这位当
时的红颜。邮寄到手之后,我听着hocc的歌,一下子就爱上了。 前个月听说她终于结
婚了,
在可以合法结婚的加拿大,请了我的挚交好友做证婚人。某,祝福你!
这第一盘我拥有的hocc的磁带,hocc2,里面的“未来”,“水花四溅”,和“天使蓝
”都很好听。
“未来”很突出hocc的磁性嗓音,非常性感。
水花四溅:
一发不可收拾,在hocc2磁带(居然买不到cd,只有磁带!)被我听坏后,我
熬不住hocc的诱惑,上网主动搜寻,自己买到她的第二张专辑:free(love)。
事实上,从平 |
|
h**c 发帖数: 2376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hocc (wency denise h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我喜欢的何韵诗的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9 19:33:49 2010, 美东)
我大约是在2002年左右开始听hocc的。记得那个时候在xy灌水,有一灌友要回
国,问我想带什么。我说听说何韵诗的歌不错(事实上当时我一首都没听过),帮我带
一盘吧。
她在上海跑了十几家音像店,终于找到何韵诗。太不知名的歌手,让我太难为了这位当
时的红颜。邮寄到手之后,我听着hocc的歌,一下子就爱上了。 前个月听说她终于结
婚了,
在可以合法结婚的加拿大,请了我的挚交好友做证婚人。某,祝福你!
这第一盘我拥有的hocc的磁带,hocc2,里面的“未来”,“水花四溅”,和“天使蓝
”都很好听。
“未来”很突出hocc的磁性嗓音,非常性感。
水花四溅:
一发不可收拾,在hocc2磁带(居然买不到cd,只有磁带!)被我听坏后,我
熬不住hocc的诱惑,上网主动搜寻,自己买到她的第二张专辑:free(love)。
事实上,从平...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5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mouselovecat 所发表 】
偶毕业的时候,买了盘新磁带,和偶roomate换一盘老磁带。就是喜欢那盘已经被全
寝室听遍的旧磁带,也不想自己去买。
上面有一首歌,娃娃唱的:“漂洋过海来看你”。
我们去旅行,他送我回家,然后自己回北京。在机场送他的时候,我跑到外面去看要起飞
那架飞机。因为是军用机场,所以看得到起飞坪。我拼命挥手,也不知道他坐在哪个舷窗
,跟着就哭了,旁边的小战士静静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没哭的那么伤心过。
“多盼能送君千里,直到山穷水尽,一生与你相依。”
再没有一首歌能如此准确的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不是没想过不走了,留下来,那一刻觉得牺牲什么都是值得的。只要能长相厮守。
但最后还是走了,在北京再见到他的时候也没提我哭的事情。很多心情,即使当事人自己
也不一定能体会,所以,我宁愿就很干脆很平静的离开。
后来,我计划着回北京。先在北京音乐台点“漂洋过海来看你”,然后在播的那天出现
在他面前。五月的北大,正是繁花似锦,空气中荡漾着微甜的阳光味道吧。
可是后来,我们在黑夜和白天的两端说再见。
再后来,看见他的来信我都会吃 |
|
w*****y 发帖数: 37 | 45 标题是我今天洗碗的时候脑海里掠过的一句话。两天前送走了F,心里总是一阵怅然,
也许最好的释怀方式就是将思绪梳理成文字。
F是我小学和初中同年级的同学,从未在一个班。注意到他是刚上初中的时候,同年级
的男生们如雨后春笋般长起来,隔壁班上尤其多了一群让人仰视的阳光少年,F是其中
之一。那是一个 小虎队红遍大江南北的年代,F也和另外两个同学组建了一支小虎队,
并应邀到我们班联欢会上演出。那个年纪还是后知后觉的我对正版小虎队并不感冒,却
觉得F他们照猫画虎的稚嫩舞姿特别帅气。
正式认识F是初三暑假的一个傍晚。十五岁的我独自徜徉在北京某立交桥,胡思乱想,
憧憬人生。我的记忆里已搜索不到当年的细节,还是F帮我回忆了见面的场景:他和爷
爷在街上铺了张席子乘凉,蓦然看见我从远处走来。他心想这不是XX吗,她在这儿干什
么?接下来就算真正认识了,原来我们都是独自一人从千里之外的陕西来北京度暑假,
而我爷爷家和他爷爷家都在同一座立交桥附近。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冲淡了青春期的生涩
,我们开始相约一起出游,多数时间是顶着烈日踩着单车在二环上闲逛。我印象最深的
要数保利剧院之行。别问我为什么去保利,当年就是那么任性,...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632 | 46 伊能静当年凭一首《19岁的最后一天》红透了大江南北,我们当时正值受毒害的年龄。
所以课间休息成了以歌会友的最佳时间。教室里,走廊里到处都是她的歌。
离文艺会演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们班花(文艺委员)要成立一个组合。唱伊能静的《
穿蓝色大衣的男孩》。因为平时和她关系一般,所以没有太放在心上。并且那段时间我
超迷服装设计,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画画和DIY,,我妈讲话就是祸祸人。因为我把她给我
买了2天的牛仔裤剪了,给我的娃娃做了一条背带牛仔。那个 娃娃是个6个月小孩大小
的仿真娃娃。所以改完了以后基本也没剩下什么了。我妈拿着我扔的布条,挥舞着骂了
一天。那条裤子是当时很时兴的弹力牛仔裤,是我五 舅从广州带回来的。我到现在也
想不起来为什么我鬼使神差那它动手。有可能穿上显胖?言归正传
有一天放学她突然跑过来问我要不要参加她们的 组合,我当时下了一跳,好奇心促使
我往死了回忆什么时候唱歌被这个星探发现了,最后结论是考试的时候。也许是受宠若
惊的缘故。想也不想地就答应了。因为她 很傲,一般人看不上所以朋友不多。她唯一
的朋友是她家邻居,也就是组合的另一个女孩子,加上我刚好3个。当时最红的组合是
小虎队...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问个问题 现在车里要找到能放磁带的地方都不错了,我一直在找磁带到MP3的转换器,家里还有
一大包一大包的磁带... |
|
k******k 发帖数: 753 | 48 (一稿多投,版主见谅)
一曲姑苏人未行
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姑苏行》。也许是在小学吧,村里的大喇叭那天突然传来
从未听过的乐曲,用“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形容当时的惊讶真不为过。只可惜不懂乐理
,说不出好的地方来。
后来自己学吹笛子,梦想有一天能吹奏完整的《姑苏行》,四处找谱子。但乡下的学校
实在太偏僻,几年里一直没有找到。第一次见到完整的谱子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如获
至宝地把它复印下来,贴在枕头,有空的时候就哼一小段。好不容易攒了点钱,买了一
把笛子,在宿舍里咿咿呀呀地吹。那么流畅的旋律,被吹的支离破碎,倒有点像来北美
以后WSN的梦境。也许是天生笨拙,缺乏音乐细胞,那简谱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背下来
,吹的也是实在惨不忍听。后来事情一多,什么都顾不上,吹奏《姑苏行》的梦想便被
搁置起来了。
尽管自己不会吹,但喜欢终究是喜欢。寒暑假回家,要坐很长时间的长途车,百无聊赖
,便带一个随身听放磁带,一遍又一遍的放。开头悠远,似流水由远及近;转承旋律优
雅,高潮明丽,过后又归于悠扬,似流水远去,波澜不惊。长途车内空气混浊,窗外也
是尘土飞扬,如果没有耳边的幽雅的起承转合,一路颠簸的烦躁不知要增...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472 | 49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三)
我曾与别人开玩笑说:浙百的演员有一种自我表现的倾向,何英自叹,有事没事要
叹几声气;颜佳自恋,在台上老是一副对着镜子笑吟吟的样子,好象在问:“俺漂亮不
?”茅威涛自我陶醉,其自信力无人匹敌,在台上始终精神饱满,神气活现,好象在说
:“我真棒!为什么我有这么棒?”何英的自叹,往好的方面说,是大青衣的本质,往
差的方面说,太孤淡,不入戏。就象有人说她在台上象一个天线宝宝一动不动,君子动
口不动手,俺懒得与你过手,俺叹口气就把你灭了。
何英的嗓音与舞台气质是一对矛盾,嗓音太亮,亮得让人匪夷所思,舞台气质太冷
,冷得让人不可理喻,何英的艺术之路就在这对矛盾中左右摇摆着。小孩子的时候,没
有自我,老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老师看中的是何英的嗓子,就把她调排成一个小花
旦。不过,杨三春宠辱不惊的淡定和对《双玉蝉》后半场曹芳儿激烈的内心冲突的从容
把握,已让人感觉到她作为大青衣的素质。特别是《菱花镜》(网址不让发),这段长
达十几分钟咏叹调,是何英艺术天赋的最为集中的表现,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越剧史上
的经典。这个新创段子,给何英提供了一个突破傅派的缺口,何英在这个段子中...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