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磁谱仪
1 (共1页)
y*h
发帖数: 25423
1
今天,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公布了其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首
批研究成果:实验观察到宇宙射线流中正电子存在的比率符合关于暗物质存在的理论预
测,但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排除其他可能性。
据悉,于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粒子的“阿尔法磁谱仪2”在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运
转期间,记录了250亿个宇宙射线事件。
该实验的结果符合宇宙中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产生正电子的理论,但还不能排除其他可
能性,例如正电子可能来自位于银河系平面附近的脉冲星。这个研究结果即将发表在《
物理评论快报》上。
丁肇中说:“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阿尔法磁谱仪将能够确定地告诉我们这些正电子
是不是暗物质的信号,或者它们是不是有其他起源。”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在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最重要的谜团之一,它们是为了解决宇宙学观
测与理论上的矛盾而提出来的。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就是观察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正电
子,从而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1937年,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然
而星系的运行速度远远超出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这表明除了人类已知的星系团
核心物质对该星系的引...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
20日,山东大学召开了程林教授记者见面会,通报了程林教授团队与诺贝尔奖得主、美
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合作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重大成果,该成果有可能证明暗
物质确实存在
m**d
发帖数: 21441
3
9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公布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最新研
究成果,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2011年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由国际空间站搭载,任务是寻找暗物质并探寻其起源。
根据现有理论,宇宙中的暗物质远远多于普通物质,暗物质碰撞会产生过量的正电子,
阿尔法磁谱仪可对宇宙射线中的正电子进行精密观测。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阿尔法磁谱仪观察到的410亿个宇宙射线事件中,约有1000
万个是电子或正电子。从8吉电子伏特(1吉等于10亿)的能量开始,正电子占电子与正
电子总数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吉电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长。比例上升的过程较为均衡
,没有明显的峰值。此外,正电子似乎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而不是某个特定方
向。
研究人员说,观测到的正电子分布特征与暗物质理论的某个模型一致,该模型认为
暗物质由一种称为“中轻微子”的粒子组成。不过,这些过量的正电子到底是来源于暗
物质,还是来源于脉冲星等天文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确认。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
期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小组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认为,宇宙射线中电子与正电子的通量
...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
美航天飞机携“中国心”出征宇宙 找反物质
中文网络论坛 2011-05-17 21:00:11

几经推迟之后,高精度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AMS–02)”搭乘美国“
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绝唱之旅”,驶入寰宇。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里,它将在国际空
间站运行,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探索宇宙的起源及其构成。
“鲜为人知的是,它体内有一颗强大的‘中国心’——一块‘MADE IN CHINA’、
内径约1.2米、重约2.6吨、中心磁场强度1370高斯的环形巨大永磁铁。”中科院高能物
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陈和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一个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华裔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领导,美国、中国、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研究
人员参与其中。陈和生是这个团队首批科学家和主要成员之一。
反物质和暗物质是两种“神秘”物质。从理论上讲,它们应当存在,但现实中还没
有找到证明它们存在的真凭实据。“宇宙是最终的实验室。”丁肇中在4月底发表的公
报中表示。
“要分辨物质与反物质,就得想办法...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506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rice (好狗远山飘),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丁肇中新成果 过量正电子来自暗物质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8 22:29:41 2014, 美东)
9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公布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最新研
究成果,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2011年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由国际空间站搭载,任务是寻找暗物质并探寻其起源。
根据现有理论,宇宙中的暗物质远远多于普通物质,暗物质碰撞会产生过量的正电子,
阿尔法磁谱仪可对宇宙射线中的正电子进行精密观测。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阿尔法磁谱仪观察到的410亿个宇宙射线事件中,约有1000
万个是电子或正电子。从8吉电子伏特(1吉等于10亿)的能量开始,正电子占电子与正
电子总数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吉电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长。比例上升的过程较为均衡
,没有明显的峰值。此外,正电子似乎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而不是某个特定方
向。
研究人员说,观测到的正电子分布特征与暗物质理论的某个模型一致,该模型认为
...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506
6
9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公布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最新研
究成果,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2011年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由国际空间站搭载,任务是寻找暗物质并探寻其起源。
根据现有理论,宇宙中的暗物质远远多于普通物质,暗物质碰撞会产生过量的正电子,
阿尔法磁谱仪可对宇宙射线中的正电子进行精密观测。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阿尔法磁谱仪观察到的410亿个宇宙射线事件中,约有1000
万个是电子或正电子。从8吉电子伏特(1吉等于10亿)的能量开始,正电子占电子与正
电子总数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吉电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长。比例上升的过程较为均衡
,没有明显的峰值。此外,正电子似乎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而不是某个特定方
向。
研究人员说,观测到的正电子分布特征与暗物质理论的某个模型一致,该模型认为
暗物质由一种称为“中轻微子”的粒子组成。不过,这些过量的正电子到底是来源于暗
物质,还是来源于脉冲星等天文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确认。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
期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小组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认为,宇宙射线中电子与正电子的通量
...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15215
7
安置在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AMS)。
本报济南4月4日零时电(记者郑燕峰)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和检测实现新进展。日内
瓦时间4月3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4月4日零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
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
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
质。
按照合作协议,丁肇中教授通知负责AMS项目热系统工程的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在
济南进行同一文稿的中文发布。
目前,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结
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多次指出:“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
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暗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
引力作用。这个引力效应让天文学家在宇宙空间发现暗物质占宇宙的23%,另外73%是暗
能量。而组成我们身边这个世界的常规物质只占4%。虽然人们早已经猜测到暗物质可...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8
美“奋进”号发射禁止中国记者入场
来源: 丁庄秀园 于 2011-05-17 07:43:24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40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多维新闻】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6日从佛罗
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球媒体广为
关注。
据新华网5月17日报道,这当然也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非常关注的事件,因为除
了“奋进”号本身,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的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的阿尔法
磁谱仪,搭载“奋进”号赴国际空间站,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竟然由于一个新出炉的
“沃尔夫条款”而被拒之门外。正是根据这个连美方人士都认为是“歧视性”的规定,
美国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诺给予中国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今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1财年开支法案,其中第214页至215页有一项
不起眼的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 阅读全帖
P*********p
发帖数: 4016
9
号载着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奔向太空时
!!!我操啊!和一帮土鳖所谓合作一下,文章挂了一下名字,就他妈是你丫付出心血的
阿尔法磁谱仪了??真他妈不要脸到极点。

|
u***r
发帖数: 4825
10
http://www.wforum.com/news/headline/newsViewer.php?nid=29997&id
新华网 2011-05-17 01:38:17
新华国际时评:背离潮流的“沃尔夫条款”
新华网华盛顿5月16日电(记者葛相文 任海军)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6
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
球媒体广为关注。
这当然也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非常关注的事件,因为除了“奋进”号本身,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的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的阿尔法磁谱仪,搭载“奋进
”号赴国际空间站,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竟然由于一个新出
炉的“沃尔夫条款”而被拒之门外。正是根据这个连美方人士都认为是“歧视性”的规
定,美国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诺给予中国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今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1财年开支法案,其中第214页
至215页有一项不起眼的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
宫科技政...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3130
11
2011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防务工业展将于8月11日起在台北世贸中心登场,其中有场
馆整合台湾陆、海、空三军及台“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等7个单位的资源,公布新获
得的武器装备以及科研成果,俨然成为“导弹大展”,让民众“近距离”一次看得够。
此次展览规划6个展区,分别是“武器装备”、“仿真系统”、“研发成果”、“
军民通用”、“军品认制修”以及“人才招募”。其中军品方面检讨约600项武器装备
总成、次总成与零组件参展,预估约有140余亿元新台币的产值。
有场馆将展出台湾“中科院”参与的“国际AMS太空磁谱仪计划”十分之一的缩小
版AMS-02反物质磁谱仪与安装在国际太空站的模型,其中1999年起的第二期AMS-02计划
于2011年5月16日由奋进号(Endeavour)航天飞机升空安装部署在国际太空站上,进行为
期15年的宇宙粒子侦测实验任务。
此外,场馆还将展出各型直射武器模拟枪及各类战场场景震撼虚拟战场体验馆等8
项战场、飞行及战车训练仿真系统,其中台湾海军S-70C反潜机操控台仿真器是第一次
曝光。台湾海军航空指挥部这次展示由“中科院”以1:1比例研发的S-70C模拟座舱,会
场...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12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9/355300.shtm
丁肇中,美籍华人,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近年
来,丁肇中在做的一个重要研究是寻找暗物质。他对暗物质的解释是:“宇宙中90%的
物质是看不见的,因为看不见,所以称为暗物质。” 在探测暗物质过程中,丁肇中团
队使用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可以捕捉暗物质的“信号”,进而探测到暗物质。
AMS团队有很多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在丁肇中看来,东方的学生过于注重物理理论,
轻视实验。去年底,在纪录片《中国实验室》拍摄期间,丁肇中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
时表示,很多成绩好的东方学生都喜欢学理论,学量子理论。他觉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他也学过很多。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物理实验。因为,再好的理论,没有实验
的证明,都没用。同时,学实验的人一定要了解物理的理论。不过,不能信任理论物理
,不能说理论物理学家说的物理就是真理,物理学家说的真理经常被实验推翻。
澎湃新闻:如果您面试一位科学家,您会问怎样的问题?
丁肇中:有科学家来找我,通常我还会跟他们谈话,因为这是年轻的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转一个圈内人士的回应
“看了一下王的文章,感觉他对于探测器一点都不了解。1.ams02是磁谱仪,当然比身
为量能器的dampe贵很多.2 Fermi是优化来探测伽马射线的,具体的就是探测器很薄,
对于高能粒子的探测没有dampe可靠,用fermi TeV的结果来质疑dampe没有什么说服力
。3dampe不是磁谱仪,不能简单的区分正负电子,不存在隐藏信号这种说法(这个说法
太坏了)。当然将来也是可能区分正负电子的,不过要用到地球的磁场,fermi就是这
样做的,这这种方法的系统误差非常不好控制,fermi的正电子谱才是"大家都不太相信
的结果"”
V*U
发帖数: 2226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不讲新闻自由了 美“奋进”号发射禁止中国记者入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7 11:37:32 2011, 美东)
美“奋进”号发射禁止中国记者入场
来源: 丁庄秀园 于 2011-05-17 07:43:24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40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多维新闻】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6日从佛罗
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球媒体广为
关注。
据新华网5月17日报道,这当然也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非常关注的事件,因为除
了“奋进”号本身,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的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的阿尔法
磁谱仪,搭载“奋进”号赴国际空间站,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竟然由于一个新出炉的
“沃... 阅读全帖
b*****2
发帖数: 651
15
来自主题: Stock版 - 美帝的厉害之处
MD还是厉害的, 小P国如中华帝国每年向它进贡, 但采访个“奋进”号发射都被禁.
可悲啊.
======
美“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禁止中国记者现场报道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16日上午携带着中国参与制造的阿尔法磁谱仪
,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的绝唱之旅。新华社
/路透
新华网华盛顿5月16日电(记者葛相文 任海军)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6日从佛罗
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球媒体广为
关注。
这当然也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非常关注的事件,因为除了“奋进”号本身,诺贝
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的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的阿尔法磁谱仪,搭载“奋进”号
赴国际空间站,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采访“奋进”号发射的中国媒体记者竟然由于一个新出炉的
“沃尔夫条款”而被拒之门外。正是根据这个连美方人士都认为是“歧视性”的规定,
美国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诺给予中国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q*d
发帖数: 22178
16
八阕】初次见到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笔者便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位现年69岁的物
理学大师身材高大、目光炯炯,富有大丈夫气魄。与他交谈,让人感受到理性而不乏幽默
。随着对他了解的逐渐加深,笔者不禁为他的爱国情怀及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
●每年都要回国访问、讲学
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9年后,丁肇中至今仍奋战在国际高能物理实验第一线,领导全球
1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科学家、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争分夺秒加紧阿尔法磁谱仪
(AMS)的研制工作。
AMS 是一种宇宙粒子探测器,实验目的在于探测太空中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存在,从而验证
宇宙大爆炸及粒子物理的相关理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使用磁谱仪进行粒子物理研
究。这一大胆设想,十多年前由丁肇中提出。1998年6月2日,AMS—01号搭载美国“发现
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完成了10天运行。AMS— 02号计划于2007年由美国航天飞机送入
国际空间站,运行3至5年。
丁肇中说,AMS-01号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承担了核心部件———永磁体系统的设
计和制造。正在研制中的AMS-02号,则将它的主体永磁铁更换为超导磁铁,中国科学家
c***s
发帖数: 70028
17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历任中国领导人的诺奖情结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诺奖。“政事儿”发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习近平等领导人都同样关注诺奖,或接见诺奖获得者、或阅读诺奖作品等。
昨天起,媒体及社交网络因为一个中国老人的名字而沸腾:屠呦呦。这个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85岁中国女药学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诺奖。“政事儿”发现,中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样关注诺奖。
毛泽东
晚年在中南海接见杨振宁和李政道
毛泽东晚年,除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一般很少接见客人。不过,他接见了两名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
1973年,杨振宁和毛泽东的见面,是在毛泽东中南海的书房里。谈话结束以后,杨振宁说他快走到门口时,毛泽东和他握了握手,并且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希望在科学上能够有所贡献,不过自己没有做到,他很高兴杨振宁能够对人类的科学有所贡献。
《李政道文录》一文记载:1974年5月30日早6时许,在北京饭店,李政道的房间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有人通知他,毛泽东想在1小时内在中南海的住所见他。令他惊奇的是,会见时毛泽东想了解的第...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1264
18
美“奋进”号航天飞机完成“太空绝唱”
任海军
2011年06月02日07:48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新华社电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当地时间6月1日凌晨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
心安全着陆,完成了退役前最后一次飞行。
美国航天局电视台的直播画面显示,“奋进”号着陆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时35
分(北京时间14时35分)。完成此次“绝唱”之旅后,“奋进”号在太空执行任务
的时间定格在299天,飞行里程达近两亿公里。
“奋进”号着陆后,指令长马克·凯利表示:“看着她最后一次着陆真令人伤心,
但她的确留下了伟大的遗产。”
“奋进”号5月16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主要任务是为国
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太空粒子探测器,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
质,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参与项目的科学家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科
研机构,这一项目也被认为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强子对撞机计划之
后的又一个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共有6名宇航员随“奋进”号升空,他们共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扩展了空间...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19
美国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
张梦然
2011年07月22日07:49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5时58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8分),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
飞机成功返回地面。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时发生解体事故。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导致机上7名机组人员全
部罹难。
1995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实现历史性的一幕——对接。
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5时58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8分),美国“阿特兰蒂斯”号
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由于这是最后一架穿梭于天际的航天飞机,此次
着陆也意味着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宣告终结。
美国航天飞机于1981年首次发射,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人类航天探索的记忆和感情
。其30载历程,功勋与诟病并存、欢颜与悲歌交会,棋枰荣辱,翻覆如斯。
即便到了航天飞机卸甲归田的这一刻,它的身前身后仍不安宁——回首成败,其身
前事究竟会剩得几行青史几句是非?而在其身... 阅读全帖
x*******1
发帖数: 28835
20
丁吹终于搞出东西给cern交差了。 cern肯定不会再支持他了。
x*******e
发帖数: 1517
21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这是一本惊世核俗的书;
1901年,发现了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成为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01年,诺贝尔奖成为国际最高荣誉奖;
1902年,威利斯·开利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冲向碧蓝的天空,这是人类航空
史上首次自主操纵飞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标志着人类从此
进入电子时代;
1905年6月,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包含了一个将要改变
整个世界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
步,却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当之无愧地被称
为“无线电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由美国芝加哥人费歇尔设计制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客轮“毛里塔尼亚”号第一次成功横渡大西
洋;
1910年,同位素...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22
(八)龙的智慧 C.超级导体
来源: 唵啊吽 于 2013-09-22 18:09:26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
被阅读:45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
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一般来说导体总是具有一定的电阻,而在足够低的温度之下,通常是接近零下273摄氏
度的绝对零度,此时某些导体会呈现出零电阻特性,称为超导体。超导体具有很多奇特
和有用的性质,比如零电阻使它可以毫无损耗地传输电流。不过绝对零度的温度很难得
到和维持,所以在高温超导现象发现之前,超导始终无法走出实验室。上世纪80年代,
科学家们合成了能在液氮温度以上实现超导的材料,称之为高温超导。所谓高温,是相
当于绝对零度而言的。由于通过液化空气制备液氮已经是很成熟和廉价的技术,这就使
高温超导的实际应用具有了可行性。此后,国际上掀起了研究也应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热
潮。
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是和国际上同时开始的,并且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的位置。到2012
年,中国的高温超导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里进入实用范畴,其中一个应用方向是构建变
电站。高温超导体具备零...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3
叶铭汉在青年时代就有机会在多位名师身边学习工作,这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1949年,本科毕业后,叶铭汉考取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就是钱三强。叶铭汉一心
想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在量子物理等相关课程中表现优异,导师钱三强称赞他是同
学中学得最好的,并给他看一本从国外带回来的关于回旋加速器的参考书。
回旋加速器是粒子加速器的一种。继1897年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1932年发现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之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众多比质子和中子更小、更基本的
“粒子”,于是形成了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要研究这些微观粒子,人类无
法像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那样直接进行观察,只能通过粒子加速器,将这些微小粒子加
速到接近光速的高速,通过“打靶”或轰击,改变其状态,进而分析和了解微观物质的
组成和运动规律。
“钱先生回来是有打算的,就是要在中国开展核物理实验。”叶铭汉回忆说。核物理实
验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手段,也是现代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要缩小与西
方的科技差距,需尽快开展核物理实验。粒子加速器是其中重要的实验装置,1949年,
叶铭汉即在导师钱三强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103
24
20日,山东大学召开了程林教授记者见面会,通报了程林教授团队与诺贝尔奖得主、美
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合作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重大成果,该成果有可能证明暗
物质确实存在。
北京时间9月18日,程林教授团队与丁肇中合作的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在瑞士日
内瓦举行,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
可能来自暗物质。丁肇中特委托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在国内发布有关成果。
20日上午,程林教授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在已完成的观测中,证明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
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它们不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
测不到,但它们能够产生万有引力,对可见的物质产生作用。天文学家推测,宇宙中最
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我们通常所观测到的
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因此,探测和研究暗物质很可能导致物理学界新的革命。
国际在线
(原标题:华裔诺奖得主丁肇中发现暗物质存在新证据)
f***y
发帖数: 4447
25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1/30/c_1122032465.htm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董瑞丰、王珏玢)据中国科学院公布,暗物质粒子探
测卫星“悟空”有充分数据证实,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
一波动此前从未被观测到,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一项开创性发现,且有可能与暗物质
相关。该成果于北京时间30日由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悟空”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介绍,电子宇宙射线的正常
能谱变化应该是一条平滑曲线,但根据“悟空”观测数据,在1.4万亿电子伏特(T
e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出现剧烈波动,呈现一个“尖峰”。这表明,此处必然有一个
全新的物理现象。
这一现象是否就是科学家苦苦追寻的暗物质踪迹?常进表示,根据现有的探测数据
量和理论模型,目前还无法做出断定。但这一疑似暗物质的踪迹,是近年来科学家离暗
物质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也将打开人类观测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范一中在介绍研究成果
(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小鹰阅读999 Yesterday
文章来源:怒狮重出
https://youtu.be/Y3Ix2JJzSZ8
全世界反美反帝的人们,常常在网络感叹,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美国,该是多么和平美
好!
今天,我们不谈空洞的概念,只来客观展示事实:我们生活中,那些东西来自于美国人
的创造?如果真的没有了美国,我们的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会缺少啥?会是啥样。
就从我们手里的手机说起,从它所涉及的、通讯方面的科技发展脉络谈起:
自古以来,人们的通讯,靠嗓门喊,靠信鸽传书。即便回去100多年,如果你说可以和
千里万里外的人通话,会有人相信吗?
改变这样原始状态,是从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开始。
我们的中学教材,这样描述:初三《历史与社会》第75页,关于“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中:“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在贝尔的基础上,人类继续在通讯技术上推进。下一步,是摆脱电话线的束缚。1906年
,美国人菲雷士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别小看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
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线通信成为了可能。美国人菲雷士特,
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7
没有美国,这世界究竟该多美好!
亦鸣 烟云过眼看
全世界反美反帝的人们,常常在网络感叹,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美国,该是多么和平美
好!
今天,我们不谈空洞的概念,只来客观展示事实:我们生活中,那些东西来自于美国人
的创造?如果真的没有了美国,我们的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会缺少啥?会是啥样。
就从我们手里的手机说起,从它所涉及的、通讯方面的科技发展脉络谈起:
自古以来,人们的通讯,靠嗓门喊,靠信鸽传书。即便回去100多年,如果你说可以和
千里万里外的人通话,会有人相信吗?
改变这样原始状态,是从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开始。
我们的中学教材,这样描述:初三《历史与社会》第75页,关于“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中:“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在贝尔的基础上,人类继续在通讯技术上推进。下一步,是摆脱电话线的束缚。1906年
,美国人菲雷士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别小看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
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线通信成为了可能。美国人菲雷士特,
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948年,美国工程师项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学术论文,...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28
美国“奋进”号因故障推迟最后一次升空
美国航天局4月29日宣布,由于“奋进”号航天飞机附属电力装置加热器出现技术
故障,其发射将至少被推迟到下周一(5月2日)进行。“奋进”号的发射将是 其第25
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图为
28日,一场暴风雨袭击了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
j******n
发帖数: 21641
29
可以这么说
不过现在那些太空望远镜和磁谱仪观测到的东西很难消化了
生物医学领域也一样
N*****u
发帖数: 98
30
来自主题: Database版 - 美国老土老师的LinkedIn ID?
翁惠民,沈激,施国顺,郑宏伟;β磁谱仪的改建[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J*******3
发帖数: 1651
31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物理学年谱
物理学年谱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
铁。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
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
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
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
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
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
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
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
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
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2823
32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光的波长有没有上限下限?
这个不是估计,就是几个基本常数组合出来的
通常理论上认为这个是现有物理理论的有效范围,所以我只是推论原则上gamma ray的
波长可以短到那个程度
实际上现在观测到的最高能的gamma ray也远远远远低于这个能标
最亮的gamma光源好像是有吸积盘的黑洞?超新星好像也有高能伽马光爆发
好像空间磁谱仪也记录到一些无法解释的超高能的伽马光子事件?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都是平时看杂志什么的瞟过一眼
反正目前来讲伽马光的能量上限应该不是什么基础问题,通常需要研究的是具体什么样
的物理事件才能产生如此高能的伽马光子

发帖数: 1
33
我的博客中的一篇新文章。 它被发布到百度科学和百度相对论,但它们已被删除。
学术界不诚实地推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论文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Kaufmann(1901)和Bucherer(1908)
进行的实验证明,质量随着与狭义相对性的速度而变化;这意味着驳回了牛顿的经典力
学。这些原始实验难以复制,因此今天的本科生已经被引入到各种更简单的现代设置中
,以通过实验证明狭义相对论。本文只是对一个这样提出的实验示范进行评论。这个具
体的例子表明,涉及的物理部门是公然的不诚实行事;这个实验是一个欺骗性的传播者
,他们毫无戒心的本科生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反思他们在讲座和实验室里被告知的内容
。 我们会明白为什么?
相关文章是:
本科实验室相对论速度电子实验
Robert E. Marvel and Michael F. Vineyard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on College, Schenectady, NY 12308
arXiv:1108.5977v1[physics.ed-ph] 30Aug2011
htt...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