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福建厅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53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小平印象记
邓小平
作者简介:张维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兼
任教授。八十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
邓小平印象记――回忆邓小平1985年与穆加贝的一次谈话
张维为
(一)
我是一九八三年八月末的一天到外交部翻译室报到的。当时翻译室主任叫过家鼎,
五十开外,个子不高,面容清瘦,大家都管他叫“老过”。他是一个视翻译质量为生命
的人,也是外交部里一个难得的性情中人。他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看过女排比
赛吗?”当时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中连连获胜,举国上下为之欢腾。“女排是排球的国
家队,我们这里就是翻译的国家队”,带着一种挑战的眼神,老过对我说了这番话。“
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老过说,“总书记啊,总理、副总理啊,还
有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我对官衔不甚敏感,但听了这番介绍,还是振作了一下。
老过呷了一口茶,“当然,还有邓”。话似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我感到了这是老过
的压轴词。沉默了片刻,他提高了声音:“要下苦功,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拓宽
知识面,好好干”。
我第一次直接给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此厅的正式叫法,极其普通,“三楼中央大厅”。只是因为举行总理记者会,有记者发现这里雕梁画栋,颇有皇家之气,遂称其“金色大厅”。
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的 “金色大厅”,层高14.5米,共分两层,总面积有3300余平方米,周围分布着河南厅、重庆厅、澳门厅、万人大会堂、小礼堂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政要以及各国大使递交国书的重要场所。2009年11月17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但人们对 “金色大厅”最深刻的记忆,在于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中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场地,是中国重大政经政策动向的“窗口”。从1993年起,全国“两会”期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常态化、制度化,通常安排在“金色大厅”举行。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由于报名参访的记者人数众多,中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也首次移师至此,“金色大厅”得享人民大会堂“第一厅”之称。
在没有政治任务的时候,“金色大厅”也会对公众开放,承办文化演出、商业会务等社会活动。如2012年12月31日,德国广播交响乐团“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
福建厅:出镜率最高
因为紧邻举行欢迎仪式的北大厅,中外领导人会谈通...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
吴法宪回忆录:我亲身经历的林彪事件
大中小2014-10-06 21:16:15
多维历史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晚八时,周恩来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我参加了。周恩来在会议
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在召开四届全国人大之前,先召开九届三中全会。全会要补选
中央委员,如姬鹏飞等。还要补选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因为陈伯达倒台了。
开完政治局会议,已经是九月十二日凌晨一点左右了。我回到西山住地,告诉陈绥圻,
快要召开三中全会了,看样子还得准备在会议上再作一次检讨,所以要很快再写出一个
检讨来。由于当时我们所有的文件,包括前两次检讨稿,都保存在空军大院的家里。因
此我告诉陈绥圻,准备第二天回大院,开始准备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检查材料。
林彪坠机现场
九月十二日起床,吃过午饭,我就和陈绥圻及秘书张启尧等人一起乘车下山,回到了空
军大院。我按照周恩来前一天晚上的指示,开始阅读中央政治局印发的、周恩来准备在
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好在讨论时提出意见。陈绥圻则是根据我的
吩咐,开始找我过去的两次检讨,准备写新的检讨的材料。
看完《政府工作报告》,我想再抽出一点时间来处理一些空军的事情。当时空军正好在...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
吴法宪回忆录:我亲身经历的林彪事件
大中小2014-10-06 21:16:15
多维历史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晚八时,周恩来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我参加了。周恩来在会议
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在召开四届全国人大之前,先召开九届三中全会。全会要补选
中央委员,如姬鹏飞等。还要补选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因为陈伯达倒台了。
开完政治局会议,已经是九月十二日凌晨一点左右了。我回到西山住地,告诉陈绥圻,
快要召开三中全会了,看样子还得准备在会议上再作一次检讨,所以要很快再写出一个
检讨来。由于当时我们所有的文件,包括前两次检讨稿,都保存在空军大院的家里。因
此我告诉陈绥圻,准备第二天回大院,开始准备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检查材料。
林彪坠机现场
九月十二日起床,吃过午饭,我就和陈绥圻及秘书张启尧等人一起乘车下山,回到了空
军大院。我按照周恩来前一天晚上的指示,开始阅读中央政治局印发的、周恩来准备在
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好在讨论时提出意见。陈绥圻则是根据我的
吩咐,开始找我过去的两次检讨,准备写新的检讨的材料。
看完《政府工作报告》,我想再抽出一点时间来处理一些空军的事情。当时空军正好在...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在撒切尔夫人的一生中,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撒切尔夫人曾经四次访问中国,两次均与香港问题有关。她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问题的多次交锋,至今仍让中国人民津津乐道。
挟马岛余威赴华谈判
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访华,与邓小平达成了谈判的意愿。
同年7月18日,马岛之战一结束,撒切尔夫人立即在首相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香港前途问题。会前,她早已获悉中国领导人与希思等人的谈话内容。但是,她要挟马岛胜利的余威,拒绝接受中国的建议。
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决定9月下旬访问中国。这是她第二次访问中国。1977年,撒切尔夫人曾作为反对党领袖访问中国。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撒切尔夫人仪态万方地走下了飞机舷梯,与前来机场迎接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夫妇、西欧司司长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船王包玉刚等人握手问候。
坚持不还香港遭反驳
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先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邓颖超倾谈片刻,遂即告辞前往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
会谈一开始,“铁娘子”就先发制人,打出了她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主权牌”。她胸有...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6
(一)不能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可能要亡党亡国/要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
老同志退出一线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拨乱反正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建国
以来因历次运动遭受迫害的干部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由于从反右运动到“文革”结
束持续了20年,原来的年轻人早已进入中年,中年人也变成了老年人。面对着改革开放
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力不从心;另一方面
,因无位子,年轻干部又上不来。
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
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
,而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解
决干部系统吐故纳新、新老交替而创造的一个过渡性的组织形式。邓小平提出设顾问最
早是从军队开始的。1975 年7 月14日,他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了在军队设顾问组
的问题。他指出:“设顾问是一个新事物,是我们军队现在状况下提出的一个好办法。
设顾问,第一关是谁当...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482
7
张维为: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人——邓小平与中国大转折》。
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国大陆近日掀起纪念邓小平的热潮。8月
15日,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在上海举办了主题为“邓小平时代与
中国大转折——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讲座。80年代中期,张维为曾任邓小平等
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演讲中,他回顾了邓小平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津巴布韦总理穆
加贝、加纳元首罗林斯等外国政要的经历。其中提到,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穆加贝时说
,我们有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机器是有力量的,如果出现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方向的情
况,我们要把它扭转过来。张维为认为,这是邓小平的底线思维——他不会允许公开挑
战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最坏打算,包括后来
的六四事件。本文摘自观察者网,原题为《张维为: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人——邓小
平与中国大转折》。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到上海社联,到“望道讲读会”来谈谈邓小平与中国历史大转折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对邓小平的回忆、观
察和研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最近一直在播电...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1806
8
第二章
再次点燃及熄灭之火
(1989年5月3日至5月16日)
【内容提要】
第二章记述了从5月3日至5月16日,在北京发生的动乱进一步扩大并波及到全国的情况
。本来,自邓小平同志4月25日作了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发表了社论,肯定目前在中国
发生的事一场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动乱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
已经组织动员起来,采取 若干稳定局势的措施,如中央和北京市委派人与生代表对话
,在肯定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要求学生撤出天安门广场,回校复课,恢复社会正 常
秩序。5月4日,在北京的学生虽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但是在天安门广场发表的“五四
宣言”中,明确表示,要“停止游行,回校复课。” 这标志着混乱局势可能缓和下来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从朝鲜访问回来的赵紫阳5月4日利用在北京召开的第22届亚洲银
行年会的机会,当着中外代表,发表了与邓小平同志、 与党中央绝大多数同志“要旗
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相反观点,说“中国不会发生大的动乱”,“学生的游行是‘拥
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 ’,‘他们绝不是要反对我们的根本制度’”。赵紫阳的讲
话再次点燃了将熄灭之火,搞动乱的人看到党的总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9
邓小平会见金庸及其家属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见甚欢。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成为畅销书……
邓小平睡觉前
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邓小平和毛泽东相似,最喜欢古代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
邓小平还是金庸(查良镛)的武侠小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读者之一。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1973年3月,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并且对其爱不释手。
邓小平的护士郭勤英曾说:邓小平喜欢看的武侠小说,都是港台作家写的,像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邓小平都看过,看得较多的是《射雕英雄传》。
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津津有味地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会带上武侠小说。他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动脑筋,看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0
毛泽东漏算哪一步棋致使身后其方针路线被翻盘?
本帖最后由 rave 于 2015-9-3 19:13 编辑
东方日报
汪东兴与毛泽东
林彪
人活百岁,终究要走。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最近走了,享年一百岁。这一阵子中共
走了三位百岁元老:万里、张劲夫、汪东兴。以党内地位、革命资历而论,汪东兴最高
最深。他的特殊地位、特殊功劳也是许多革命元老不能比拟的。他在延安时期就是中央
警衞工作的领导人。解放后,出任中央警衞团团长,是毛皇帝的「御前带刀侍衞」。后
出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继续兼领「御林军」,可说是中央警衞工作资格最老的首长。
因为这个地位极为特殊、重要,毛皇帝崩后,他参与、策划、执行了抓捕江青、王洪文
、张春桥、姚文元的行动,作用关键,没有汪东兴,华国锋、叶剑英的「粉碎四人帮」
、「挽救革命、挽救党」是不可想像的。如果当年汪东兴站在「四人帮」一边,被抓捕
的就是华国锋、叶剑英及一大批革命元老,已被软禁的邓小平性命也堪忧。
汪东兴当年之所以站在华、叶一边,是因为他痛恨江青。这里面除了许多鸡零狗碎的「
日常恩怨」外,最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汪东兴曾经和毛皇帝的接班人林彪走得很近。
而江青和林彪在...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温家宝会见英国工商界代表侧记
温家宝会见英国工商界代表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0日02:0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徐松 郝亚琳
初冬的北京略显萧瑟寒冷,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却是一片热情洋溢,笑语欢腾。9日
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同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一起共同会见了随访的英国工商
界代表,鼓励他们抓住机遇扩展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为推动中英友谊作出贡献。
应温家宝总理邀请,卡梅伦于9日上午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了他就任首相以来对
中国的首次访问。随行的50多位工商界代表来自金融服务、低碳、能源、教育等领域,
被媒体称之为“规恼前、阵容豪华”。为了尽可能留出时间与代表们交流,两国领导人
特意将原先商定的会谈时间提前了半小时。
“这么多企业家随同首相一起到中国来,表示出了你们对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充满信
心,我是带着诚意和信心来回答各位问题的。”结束了与卡梅伦首相的会谈后,温总理
快步来到福建厅,与到场的企业家代表亲切握手、合影留念。他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令现
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我知道中国正在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新计划对英国公司在中
国发展能提...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2
2007年6月12日,傅莹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国书后,乘坐传统的英国王室马车离开白金汉宫。
2008年4月6日,英国伦敦,傅莹传递奥运火炬。
微卷的白发、轻柔的语调、亲切的笑容、优雅的气质……昨天上午11时许,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大会发言人傅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历来“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瞬间增添了柔和的气息。
1953年出生的傅莹(蒙古族)是新中国首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第二位女性副外长。同时,她也成为了全国人大会议第一位女发言人。傅莹优雅着装,银色卷发。她有着温文尔雅的谈吐,外交工作经验丰富。
傅莹以善于沟通著称,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性表达方式,以及刚柔并济的气质和个性的语言改变了中国外交官“不苟言笑、铁板一块”的形象。
然而,傅莹的与众不同并不单单是从性别和民族优势而来,她的外交思路被称为“傅莹模式”。
2008年3月,傅莹在英国接受电视采访时,呼吁各国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她指出,“政治问题是不可能在足球场和游泳池里解决的”,应该“还奥运一个单纯的意义”。
这赢得了不少真正关注奥运会的人的赞许。
十几天后,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有示威者试图暴...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3
上山下乡 自学高中课程
1953年1月,傅莹出生于内蒙古唿和浩特。父亲阿民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曾任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对哲学有较深的造诣,曾在马列学院就读,是哲学家艾思奇的得意门生。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傅莹,喜欢思辨和讨论问题。
傅莹12岁那年,“文革”开始,父亲蒙冤受辱。为了替母亲分担家庭重担,她还要每天尽心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
1969年,傅莹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来到内蒙古一个偏远的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广播站工作。期间,她学会了放映电影, 经常携带沉重的放映设备,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放映《地雷战》、《地道战》,毫无文弱女孩的娇气。
劳动之余,傅莹并没有忘记学习。兵团三年,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傅莹,硬是靠着自学,完成了高中所有的课程。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学员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入学考试时数学竟得了满分。
翻译失误 邓小平开怀大笑
1977年 “北外”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开始了十余年的翻译生涯。她擅长英语、法语和罗马尼亚语。先是在布加勒斯特的中国使馆工作,尔后又赴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还一度在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担任翻译。
随着翻译工作的日臻成熟,傅莹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4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习近平的一天如何度过
关于习近平和时间的话题,小组涉及过很多次。
在今年年初时,习近平曾发出经典一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自己给出的答案是主要都用在工作上了;在国外出访时,习近平曾谈到自己很心疼出访的时间,因为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小组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里,半夜拿给他的文件,第二天早上就能有批示……
今天推荐的文章来自《上海观察》,作者官锦台。这位近距离观察了习近平的作者发现,习近平每天的工作“高速运转且极费精力”。作者记录的习近平普通的一天,看起来真的是异常繁忙。
习近平每天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10月24日星期五,很多中国人还回味前日闭幕的四中全会所发布的会议《公报》,习近平已经开始了繁忙的新一天。
作为专责国际新闻的我,则有幸近距离观察习近平当天的外事活动,从而得以了解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日常工作。我发现,习近平每天所要做的实在是一项“高速运转且极费精力”的系统工程,用“夙夜在公”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当然,和每个普通的中国人一样,习近平繁忙的工作中也少不了幽默与快乐。
我无法知晓习近平当天确切起床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所有朝九五晚的上班族一样,在晚秋的黎明中吃过早饭,阅读完中办递送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5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多年从事外交,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她被称为“中国最美外交官”,被外国元首赞为“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1988年,
邓小平会见访华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陪同会见,傅莹担任英语翻译,这是傅莹首次在高层次的场合亮相。
会见开始时,邓小平谈到自己的年龄,他对布伦特兰夫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是傅莹一不留神,将84岁译成了48岁。本文摘自华声在线,作者欧小雷,原题为《“首位人大会议女发言人”傅莹:曾给邓小平当翻译》。
傅莹
首位人大会议女发言人傅莹成了2015年全国两会的热门人物,傅莹柔中带刚亲切平实的回答记者的提问,赢得了掌声,傅莹的亮相也引起了网友的热情关注。
系人代会设立发言人30年来的首位女性发言人
2013年3月4日上午11时许,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大会发言人傅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历来“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瞬间增添了柔和的气息,有记者甚至高呼“好漂亮”。这是人代会设立发言人30年迎来的首位女性发言人。
曾是建设兵团电影放映员
1970年,傅莹进入当...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6
http://www.iccs.cn/detail_cg.aspx?sid=371
摘要:

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四天多里,他会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
、叶剑英进行了多次会谈。基辛格走后,发生了一个所谓“批周”会议的事件——11月
下旬至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奉毛泽东指示,多次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江青集
团乘机对周、叶进行大肆攻击。周恩来被迫进行了违心的、甚至是过分的检查。当时的
传言是:周恩来在与基辛格会谈中,对美国向中国提供“核保护伞”问题犯了“右倾投
降主义”错误。也有人认为是关于台湾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讨论中共中
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时,还有人提出,周恩来并没有任何错
误,是毛泽东在联美反苏战略问题上态度“出尔反尔”。孰是孰非?30多年过去,由于
缺乏资料,这次事件仍然扑朔迷离。本文根据一些档案和采访材料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全文:
一、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批评
林彪事件使毛泽东的接班人出现了空缺。林彪事件中,周恩来殚精竭力,呕心沥血
,筹划局势的稳定和善后工作。最长的一次,有两天两夜以上没有合眼。尽...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17
由于江青在毛泽东去世前后的一系列恶行已经重重得罪了汪东兴,叶剑英对此也非常
清楚,而他本人与汪东兴的关系过去一直还比较好。
此时中南海和中央各部门的警卫由汪东兴指挥的8341部队负责,因此粉碎“四人帮
”能得到他的支持最好。
叶剑英在参加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于中间休息的时候到福建厅找到汪东兴。
见面后叶剑英便说:
“一方面我来看看你,一方面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毛主席逝世是一件很不幸的
大事,我们都很悲痛,可是还有人不顾大局多方干扰。江青在讨论毛主席丧事的会议上
,闹着要开除邓小平同志的党籍。姚文元跟着起哄,不必去说它了。而政治局中竟有人
毫无根据地说主席脸色发紫,怀疑是医生害死的,弄得医生们很紧张。好在王洪文、张
春桥都参加值班,不然又要颠倒是非了……”
叶剑英说“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显然是想让汪东兴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这
时汪东兴马上表示了对江青一伙的强烈不满,并说了一些这些家伙胡闹的细节。
叶剑英接着问:“现在江青他们还在中南海活动吗?”
汪东兴回答:“江青这两天在中南海跑到毛主席住地,要看主席那里的文件,被拒
绝后江青大为不满,她又要闹事了。主席逝世后,他们的活动更加频...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316
18
对于溥仪与李淑贤的婚姻,流传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周恩来总理给他俩当的“大媒”。其实,溥仪与李淑贤的这桩婚姻纯属偶然,介绍人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和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周振强。
1962年的一天,周振强来政协上班时,拿来一张女子照片,大家好奇地传着看。一问才知道,这是周振强的朋友沙曾熙拿来让周振强帮忙给介绍对象的一张照片。传来传去,照片传到了溥仪手中,他忙问:“照片上的女子是干什么的?”当他得知照片上的女子是医务工作者时,立即对照片上的李淑贤表示感兴趣。溥仪在抚顺监狱里的时候,就想当个医生,出了监狱,还想当医生,是周总理给他泼了一盆凉水:“你不懂医,治死了人可怎么办?那影响可就大了。”溥仪虽然没当上医生,但总想找一个医务人员做妻子。见了李淑贤的照片,溥仪就跟周振强提出来,想见一见面。1962年正月初七那天下午3点,李淑贤由沙曾熙陪同来到了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当时,周振强已经陪着溥仪到了那儿。溥仪很大方地伸过手来跟李淑贤握手,一眼看上去,溥仪很朴实。他向服务员要了两杯咖啡、牛奶,又和气地问李淑贤:“李同志,不知道你能不能喝得惯?你尝尝。”那天,李淑贤的手里头正拿着一本医学书,溥仪拿过去瞧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小平印象记
(四)
10点缺3分的时候,穆加贝一行抵达大会堂东门,吴明廉接到了客人抵达的电话,
走到邓面前轻声地说:“客人来了”。邓把手中的烟在烟缸里压灭,站起身正要走,细
心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发现邓小平的一缕头发滑了下来,赶上前,从自己中山装上衣口袋
里敏捷地拿出一把小梳子,替邓把头发往后梳了一下,再用手掌在邓大人的头顶上轻轻
地压了一下,把头发压住。邓笑了,说:“你心很细喔”。然后就走向福建厅门口,站
在屏风旁边等候穆加贝的到来。
穆加贝一抵达,邓小平与他热情握手拥抱,邓说:“欢迎你,很高兴再次见面”。
穆加贝说:“您看上去还和四年前我们见面时一样健康”。邓摆摆右手,“马马虎虎吧
”。穆加贝说:“您看上去不像八十开外的人”。邓笑着说:“我已经八十一岁了。身
体总的说,还可以,但一些零件不灵了”。邓用右手食指指了一下自己的右耳,“这个
零件不灵了”,又指着自己的左耳,“这个稍好一点,所以我见客人都是这样坐的”。
邓意思是国内一般领导人见外宾,客人坐在主人的右手侧,而邓因为左耳听力好于右耳
,见人都把客人安排在自己的左侧。
邓接着说,“除了耳朵,其它零件都还正常运转”。...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9月13日:中央准备带军队打游击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201245/12543360.html
九月十二日,也就是毛泽东突然赶回北京之际,林立衡发现叶群情绪反常,整日坐
立不安,不断进出林彪的房间,关起门来密谈。更令她疑窦丛生的是,叶群一面四处放
风说准备到大连去,另一面又匆匆忙忙地强行为她举行订婚仪式,在这背后显然大有文
章。等到林立果当晚从北京匆匆赶回北戴河后,林立衡又通过林彪身边的勤务员窃听到
叶群、林立果试图劝说林彪出走的只言片语,并且了解到林立果已从北京调来一架三叉
戟专机。她认为情况紧急,叶群、林立果准备“劫持”林彪出走,必须当晚通过中央警
卫团向中央作汇报。
1971年9月12日晚,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灯火通明,周恩来正在召集政治局
的委员们讨论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晚十时许,有人进来和周恩来耳语几
句。周恩来警觉地直立起身子,似乎很吃惊。他立即宣布会议暂时中断。
原来周恩来接到了林立衡关于叶群、林立果准备“劫持”林彪出逃的报告。对此,
周恩来有些半信半疑。首先,据他所知,林彪这两天有动身去大连的打算,为此他还特
意传话,让林彪好好休息,在
C********g
发帖数: 9656
21
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3865692-1-1.html
1971年9月13日这个日子,因林彪反党集团的覆灭而载入史册。这一天,曾被捧上“副
统帅”高位的林彪,由于篡党夺权的阴谋败露,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林
彪的阴谋败露,主要是指毛泽东主席识破了这个野心家的“庐山真面目”。但毛泽东究
竟是怎样判断出林彪是个阴险的两面派呢?本文叙述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恰可为这
段非常时期的历史作一注脚。
(一)
1971年7月9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就在这天中午12时,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乘巴基斯坦的一架专
机,秘密抵达北京。
基辛格在北京只能停留48小时。周恩来总理同他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一轮会谈从下
午4时25分持续到晚上11时半。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尚未
赴任的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和翻译冀朝
铸、唐闻生。此外,还有熊向晖。
熊向晖是以国务院总理助理的名义参加会谈的。他于1962年接替宦乡担任我驻英国代办
(此时中英两国尚未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张字条让邓小平掐灭香烟
邓小平与中外朋友会见谈话时,经常是从抽烟开始的。1979年邓小平访美与卡特会谈。
邓小平笑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卡特:“没有
。”“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乡种植大量烟草。”
邓小平听后笑了起来,随即取出一支熊猫牌香烟吸了起来。 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和坦
率的性格,卡特十分喜欢。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当布什首先转达对
他夫人卓琳的问候时,邓小平说:“谢谢,她身体不如我好。” 随即,布什问,她也
同你一样吸烟吗?邓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烟,所以她身体不好。”说得在场的人都
笑了。
1986年9月2日,他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
电视采访时,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烟。华莱士也要一根,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
哈哈,过滤嘴比烟还要长。” 华莱士的这个发现使邓小平大为得意:“这是专门对付
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原来,吸烟危害健康。为此,家人十分替他担心
,为他作出了种种限制性安排。
1988年4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充满热烈气氛。邓小平健步走上...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520
23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七号上午,我来到北京大学俄文楼,这是首都红卫兵代表大会总部
办公地点。午饭后我就顺便在工作人员宿舍睡个午觉。当时我担任北京航空院会革命委
员会主任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职务。我也是首都红代会核心组的副组长。对于大学
红代会的日常工作由我校陈良同学,常驻红代会代表我处理。大部分时间忙于北航的运
动。
熟睡之中,我被陈良叫醒,他很激动地说:“快、快起来,清华出事啦!多少万人把
清华包围了,工人要强行拆除武斗工事,!”
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拍手叫道,“那太好了,那太好了!”
陈良问:“怎么好?
我说:“这样不就把武斗问题解决了吗?”
陈良说:“还搞不清怎么回事!”
我下了床说:“走,我们去看看。”
我们就赶紧从北大往清华走。清华大学围墙外面的路上人声鼎沸,停靠着许多卡车、
吉普、大轿车……我们走近看,车上贴着“北京针织总厂”“、新华印刷厂”等字样。
路边、树下、河坡到处是密集的工人。他们处在热烈而有组织的状况。
我看着这样少见的情景,想起谢富治在北京市革委员会跟我们讲过的话:“我可没你
们那么大的胆子,一声令下,随便就在北京开十万、二十万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24
【多维新闻】拜登18日下午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进行会晤,一进入人民大会
堂会福建厅,便开始幽默的抱怨自己的办公室。
拜登表示,”吴委员长,这里比我的办公室好多了。”
吴邦国谈到2009年9月访美,特别提到副总统非常友好的带他参观了副总统办公室。
吴邦国说,“我记得当时我跟您说,你的办公室很精致(exquisite),但是不是很大。”
吴邦国强调副总统的访问非常重要,同时谈到稍早与习近平的会晤。他表示,“我相信
您的到访将为两国关系带来动力,并且将促进稳定与可持续的中美关系成长。”
吴邦国指出,中国自从10年前拜登的访问已经有非常多的改变,相信他此行能够有所了
解。
拜登会上不断的幽默自己,试图轻松气氛,还提到他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时候
,待遇比现在任副总统更佳。但是他的美式幽默经过翻译之后,效果似乎没有预期的好。
他说,“我担任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有一个大办公室,很大的幕
僚团队。后来我当了副总统•••”
回到严肃的话题,拜登指出,“(中美关系)是一个核心关键的关系,我希望不会让其
他国家听起来拜登在全球经济处于诸多不...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25
拜托,那不是老吴的办公室,都说了是福建厅。
老吴的办公室也好不到哪儿去,真正豪华的是那些地县一级的头头脑脑。
b*******y
发帖数: 4304
26
25年前的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历史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20多年过
去了,有关这场斗争的方方面面,已有大量的文章和作品陆续问世。但参与这场斗争的
亲历者之一,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部队政委武健华同志最新撰写的长篇回忆,确
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在此我们选摘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1976年9月9日,凌晨2时许,中央政治局在毛主席住地召
开紧急会议,讨论治丧问题。江青在会上大哭大闹,说毛主席是被邓小平气死的,要求
政治局继续批邓并立即作出开除邓小平党籍的决定。江青闹得很厉害,致使会议没法继
续讨论问题了。后经与会大多数政治局同志的抵制,一致认为治丧问题是当务之急,会
议才没有讨论江青提出的问题。
会议接着研究,如何解决毛主席的遗体保留问题。“四人帮”这时躲开了,他们不
参与这件事情是存心找茬儿。如果不保留毛主席的遗体,“四人帮”就会将它作为指责
中央和华国锋的一条罪状;保存遗体的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如果要保留,一旦遗
体出现了意外的情况,那就更是逃不掉的一条罪状。“四人帮”居心险恶,因为这件事
,华国锋还同江青吵过。
1976年9月10日,...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8341部队指挥人汪东兴为何支持抓捕江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21:05:24 2011, 美东)
由于江青在毛泽东去世前后的一系列恶行已经重重得罪了汪东兴,叶剑英对此也非常
清楚,而他本人与汪东兴的关系过去一直还比较好。
此时中南海和中央各部门的警卫由汪东兴指挥的8341部队负责,因此粉碎“四人帮
”能得到他的支持最好。
叶剑英在参加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于中间休息的时候到福建厅找到汪东兴。
见面后叶剑英便说:
“一方面我来看看你,一方面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毛主席逝世是一件很不幸的
大事,我们都很悲痛,可是还有人不顾大局多方干扰。江青在讨论毛主席丧事的会议上
,闹着要开除邓小平同志的党籍。姚文元跟着起哄,不必去说它了。而政治局中竟有人
毫无根据地说主席脸色发紫,怀疑是医生害死的,弄得医生们很紧张。好在王洪文、张
春桥都参加值班,不然又要颠倒是非了……”
叶剑英说“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显然是想让汪东兴表明自...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28
李震之死
施义之口述  陈枫整理
“九·一三”事件前后,中央从地方调来不少干部参与决策。有上海的王洪文,湖南省
委书记华国锋,北京市委书记吴德。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王洪文被当选为党
中央副主席,华国锋、吴德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公安部参加党的“十大”的代表是李震、张其瑞。在“十大”会上李震、于桑被选为中
央委员。自1970年谢富治得癌症治疗期间,李震即代部长工作,1972年谢富治
病逝,李震任部长。『余注:李震自1970年6月即任中共公安部核心小组组长,部
革命委员会主任(对外称部长);张其瑞,原公安十一局一般干部,1970年6月起
任部核心小组成员;于桑,原公安部副部长,1970年6月起任部核心小组副组长,
部革委会副主任;施义之自1970年6月起任公安部核心小组成员,部革委会副主任
。以上详见笔者《1973:李震之死始末》。』
1973年10月21日,公安部发生一件大事——李震的死。
关于“算旧帐”问题的争论,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了核心小组中矛盾的焦点,无论中央领
导怎样批评,也无法使问题真正解决。遵照周总理指示,应该统一思想,统一思想后写
报告报国务院。李震起草的报告中有“‘算...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29
刘复之是老干部,李震自杀派的代表。
刘复之谈公安部长李震自杀事件
·钟名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1973年10月21日,发生了公安部核心小组组长
、革命委员会主任(对外称部长)李震自杀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起
要案。1974年1月,破案组确定李震是自杀而死。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
77年3月,经公安部党组向中央报告,中央批准了破案组关于李震自杀的结论。
这一案件才算是尘埃落定。
刘复之,延安时期曾先后任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后长期
在公安部门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一度受冲击。“文化大革命”后历任文化部副
部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司法部部长、公安部部长、武警第一政委、中央政法委
副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他是李震自杀事件的重要当事人,时任公安
部副部长,受牵连关押一年多。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介绍了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
亲身经历,并谈了自己的看法。
◇ 李震自杀之谜
李震,1938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抗日战争初期参
加工作而被授予少将军衔的...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进党:吴习会侵袭台湾民主ZT
民进党:吴习会侵袭台湾民主
【中央社╱台北13日电】
2013.06.13 11:06 pm
 
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今天说,政府将两岸事务谈判「国共化」,由「吴习会」
定调,已严重侵袭台湾民主,民进党反对。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下午率国民党访问团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中国共产
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民主进步党晚间发布新闻稿,洪财隆表示,「吴习会」事前未获政府授权,事后无法监
督国共密室会谈,政府不断将两岸事务谈判国共化,先由「吴习会」定调,次由海峡交
流基金会、海协两岸关系协会协商,再由政府背书等,破坏政府体制与程序,已严重侵
袭台湾民主,民进党强烈反对这个不正常的两岸互动模式。
洪财隆说,目前尚未具有台湾共识的两岸政治协商已有启动迹象,台湾社会包括民进党
都将严阵以待。
另外,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今天表示,「吴习会」是党对党交流,政府尊​​
重政党对两岸政策的建议,但对于两岸的制度化协商以及涉及公权力事项,政府都遵循
相关法律程序,委托海峡交流基金会办理。
陆委会主任秘书兼发言人吴美红说,政府立场是一贯的,没有「谈判国共化」、「先党...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1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日在京会见美国防长哈格
尔,强调中美两军应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外交部发
言人同日则敦促美方停止以任何形式干涉香港内部事务。随着哈格尔上任后对中国的首
次访问10日结束,世人眼中“异常复杂”的中美关系完成了又一场惹人注目的面对面交
流。“令人意想不到的坦率真诚”、“两军高层极为罕见的正面交锋”,因为中美两军
高层8日在会面时都说了硬话,多数国际媒体昨天还停留在对中美激烈交锋的惊愕中。
在七嘴八舌争论中美究竟“谁教训了谁”之余,分析家们也注意到,中美关系正从“有
话好好说”向“有话直说”过渡。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学者认为,这表
明中美关系正走向平等与成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分析家说,“礼貌警告”的背
后,北京向哈格尔传递的最清晰信息是,中国核心利益必须得到尊重。
习近平与哈格尔一行的会面9日下午被安排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面开始前约半
小时,20多名来自中美两国的记者已架好“长枪短炮”等候着。习近平在会谈中指出,
中美双方应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大框架下发展新型军事关系。双方应坚持不冲突
...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平同志和撒切尔谈马克思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
来呀!”
接着,宾主双方步入福建厅就坐。此时,记者们尚未退场,两人仍是相互寒暄。
撒切尔夫人说:“知道您是刚从外地回来。”
邓小平答:“我是陪同北朝鲜主席金日成去了四川。”
“这次旅行一定很愉快吧?”
“不错,我们在四川吃过好几次川菜,我很喜欢川菜,中国是以川菜和粤菜最为著
名。”
二人聊到马克思,撒切尔夫人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可他恰恰最缺资
本!”
b*****d
发帖数: 61690
33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纸牌屋》还是纪录片?
2014年09月05日 09:11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李邑兰
1976-1984,中国在那段时期的一切都在成为话题。人们拿起放大镜,把历史细节一条
条拿出来解剖对照,同时又希望从剧中找到像《纸牌屋》一类美剧的味道。
对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而言,是尽量逼近真实为大,还是争取自由发挥空间
,好看为先?这是个问题。
导演吴子牛在邓小平家中见到了那只低矮的白色搪瓷痰盂。邓小平曾说过,我这个人有
三个缺点,抽烟、喝酒、吐痰。邓小平的“白色痰盂”十分有名。1978年,邓小平出访
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特地为他准备了青花瓷的痰盂;1979年访美时,卡特政府特意订购
一批黄铜痰盂,摆放在白宫的会客厅、走廊。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坐下的几乎每一个座椅旁,都会放置一个白
色的痰盂。写到出访新加坡,还表现了李光耀送痰盂的细节。
马少骅一口痰也没敢往痰盂里吐。他是剧中邓小平的扮演者。展现领导人的缺点是不受
鼓励的,其他人感觉小平还是精神一些为好。马少骅觉得有些遗憾。“我大胆说,如果
我们拍邓小平,条件允许,放得更开的话,会更精彩。人不是...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34
2014年10月27日 08: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学习小组按】
关于习近平和时间的话题,小组涉及过很多次。
在今年年初时,习近平曾发出经典一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自己给出的答案是主
要都用在工作上了;在国外出访时,习近平曾谈到自己很心疼出访的时间,因为国内还
有许多事情要做;小组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里,半夜拿给他的文件,第二天早上就能有
批示……
今天推荐的文章来自《上海观察》,作者官锦台。这位近距离观察了习近平的作者
发现,习近平每天的工作“高速运转且极费精力”。作者记录的习近平普通的一天,看
起来真的是异常繁忙。
习近平每天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10月24日星期五,很多中
国人还回味前日闭幕的四中全会所发布的会议《公报》,习近平已经开始了繁忙的新一
天。
作为专责国际新闻的我,则有幸近距离观察习近平当天的外事活动,从而得以了解
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日常工作。我发现,习近平每天所要做的实在是一项“高速运转
且极费精力”的系统工程,用“夙夜在公”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当然,和每个普通的中
国人一样,习近平繁忙的工作中也少不了幽默与快乐。
我无法知晓习近平当天确切起床时...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5
博客中国
李蔚的博客
2016-07-26 17:06:12栏目:默认栏目 8.1 万 11 847 32
邱会作家书:毛林交恶的真正原因
作者:邱会作的儿子邱程光
毛泽东和林彪交恶的原因,通常归咎于林彪有野心。而父亲说,是他们对文化大革命有
了思想分歧。在1970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认为,林彪提出“张春桥的问题”,事实上
是对文化大革命提出不同的看法了,实质上就是冲着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毛主席发
现了林彪也不是一个听话的人了。小人物触动“文化大革命”不要紧,林彪触动“文化
大革命”就是大问题呀!(《家书》274页、308页)。
2014年4月是我的父亲邱会作诞辰一百周年。在这个日子前,我整理他留下来的文字和
遗物,感慨万分。我决定以父亲1981年出狱后写给我的几十封信为主,加上一些重要附
件,都是父亲写的原始材料、手稿真迹、经他修改审定的录音记录等,以影印版的形式
汇集成书,编成了一部《邱会作家书——写给儿子程光的二十三封信及其它》以作纪念。
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
前几年,一批文革期间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和相关史料面世了,这无疑对中共党史、国史
是一个重要事情。有资深学者称:...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7856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高铁扒门”女子发文控诉

看看敬爱的周总理是怎么处理车祸的(看链接——人民日报党史频道,真实性应该不容
置疑):
外交官(可能)享有外交豁免权,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通常外交官如果闯这种祸,应
当驱逐出境,或由派遣国召回。使馆也应该主动做出民事赔偿。这一点阿尔巴尼亚驻华
使馆做得没毛病。
但周恩来这种情况还要狂拍人家马屁,实在无语。本来对周恩来印象还不错的......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251627.html
周总理情暖醉酒参赞
范承祚
阿果利醉酒闯祸
1969年2月22日,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乔治·罗博抵达北京。3月初,当时主持
外交部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部长姬鹏飞在北京台基厂国际俱乐部举行宴会,为罗博大使接
风洗尘。阿驻华使馆参赞泽契·阿果利等使馆外交官员应邀赴宴。刚刚获得“解放”的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等要员均出席作陪。
席间,宾主频频举杯。作为东道主,姬鹏飞、乔冠华更是热情异常。嗜好饮酒、一
向有“酒仙”雅号的乔冠华,即令在“文革”高潮中被迫在王府井卖造反派小报,仍不
忘到附近僻静酒肆饮几杯啤酒,当然不会放过这开怀畅饮的机会。而姬鹏飞虽不善饮酒
,但劝酒功夫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乔治
1969年2月22日,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乔治·罗博抵达北京。3月初,当时主持外交
部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部长姬鹏飞在北京台基厂国际俱乐部举行宴会,为罗博大使接风洗
尘。阿驻华使馆参赞泽契·阿果利等使馆外交官员应邀赴宴。刚刚获得“解放”的外交
部副部长乔冠华等要员均出席陪同。
    晚上9点过后,宴会散场。 喝了酒的阿果利走出国际俱乐部
,钻进自己的小轿车,晃晃悠悠地向外交公寓开去。当轿车沿着东长安街行至灯光较暗
的建国门外大街时,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国工人倒在了阿果利摇来晃去的轿车车轮之下。
    阿果利捅了大漏子。阿尔巴尼亚最高领导层获悉此事,不久就下
令调回阿果利。
    3月28日下午6时,周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阿尔巴尼
亚驻华大使罗博、公使衔参赞阿果利,商谈阿果利参赞酒后开车撞死一中国工人的事件
。总理再三向罗博大使表示,因车祸不幸死亡的工人同志善后事宜由中方负责处理。也
请阿外交部不要处分即将奉召回国的阿果利。但是,总理的种种努力没有成功。阿方坚
决不收回成命。
&...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37364
38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05/c69113-26327670.html
邓小平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也会带上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提出想见邓小平,邓小平在
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良镛先生。在此次会见之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
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邓小平会见金庸及其家属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
盛赞邓小平。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见甚欢。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
,成为畅销书……
邓小平睡觉前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
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看的是选集。邓小平和毛泽
东相似,最喜欢古代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
国志》。
邓小平还是金庸(查良镛)的武侠小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读者之一。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
为“禁书”之时,1973年3月,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
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并且对其爱不释手。
邓小平的护士郭勤英曾说:邓小平喜欢看的武侠小说,都是港台作家写的,像金庸、古
龙和梁羽生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王维洛算个鸡巴水利专家,充其量民科罢了,那个造谣三峡坡度有问题让多少人笑掉大
牙。这个轮子还是老将为了抹黑中国,跟郭宝胜一个套路:郭宝胜说当年习胖不重视洪
秀,在福建厅这种地方接见台湾
洪秀柱代表团,还说连顿饭也没请。王维洛也一样,说为什么国家要上三峡?是因为水
利部贪图投资,结果让人狠狠打脸。王维洛造谣被揭穿,网上一搜就是。这些民运轮子
们,为了狗粮,他亲妈的逼都卖,实在是让人不齿。

发帖数: 1
40
阿果利醉酒闯祸
1969年2月22日,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乔治·罗博抵达北京。3月初,当时主持
外交部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部长姬鹏飞在北京台基厂国际俱乐部举行宴会,为罗博大使接
风洗尘。阿驻华使馆参赞泽契·阿果利等使馆外交官员应邀赴宴。刚刚获得“解放”的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等要员均出席作陪。
席间,宾主频频举杯。作为东道主,姬鹏飞、乔冠华更是热情异常。嗜好饮酒、一
向有“酒仙”雅号的乔冠华,即令在“文革”高潮中被迫在王府井卖造反派小报,仍不
忘到附近僻静酒肆饮几杯啤酒,当然不会放过这开怀畅饮的机会。而姬鹏飞虽不善饮酒
,但劝酒功夫一流。结果自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罗博大使为人谨慎,喝酒时不
敢造次,阿果利倒显得非常活跃,但他显然是低估了乔冠华的酒量,对姬鹏飞的劝酒也
是照单全收,结果几个回合下来便跑到卫生间去了。我当时在主桌作翻译,不放心,就
跟着过去。果然,阿果利在卫生间吐了。
晚上9点过后,宴会散场。步履蹒跚的阿果利走出国际俱乐部,钻进自己的小轿车
。当轿车沿着东长安街行至灯光较暗的建国门外大街时,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国工人倒在
了阿果利摇来晃去的轿车车轮之下。
3月23日下午5时半... 阅读全帖
v****g
发帖数: 11080
41
对,薄熙来坐镇北京
包子送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隔离
w**********i
发帖数: 601
42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充满着活力,闪烁着光辉。1977年他第三次复出时73岁,已经是到了许多人赋闲多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但他却从此步入了晚年岁月的辉煌。
直至他1997年去世这20多年中,这位老人又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殚精竭虑,贡献了他全部的心血。使古老的东方大国翻天覆地。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的辞职谈话几辆小轿车驶过喧闹的大街,前后有序地驶进一个僻静胡同,在两扇铁门前停了下来,这就是邓小平的住处。江泽民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从车里走下来,在工作人员的迎候下,走进了宽敞明亮、陈设简朴的屋子里。邓小平和来人一一握过手后,面对大家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时间和方式。”由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从心里讲还是希望邓小平不要退,所以想开口解释。
邓小平挥了下手说:“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他理解在座几位政治局常委的心情。此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还没有3个月,大家还是希望邓小平来掌舵。于是,邓小平开始耐心地解释:“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上会引起什么反响很难讲。如果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 人又还在,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阅读全帖
B*V
发帖数: 3365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王光美离间了毛泽东刘少奇的亲密关系 促成了文革的爆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5 22:56:38 2011, 美东)
2007年08月22日 星期三 23:33
王光美10月13日在京逝世后,海内外中文媒体皆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对王光美85岁的传
奇人生进行了长篇报道或连续报道,其哀荣 既超越夫君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更远胜其
对头江青,虽然江青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第一夫人”。这其中奥秘何在?
我想,这是人们开始注意到,王光美对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亲疏关系具有极其重要地影响
,实际上,王光美有意无意地离间了毛刘,最终促 成了文革的暴发。王光美已成为解
读文革的一个新窗口。
已往人们只是关注到,毛泽东对刘少奇多次表示不满,但对刘少奇在文革前对毛泽东是
否因个人私交不快有过暗暗的抗争和私怨,则从无 研究。现在,通过关于毛泽东邀请
王光美游泳的一些报道,已可见一些颇有价值的蛛丝马迹。
不少报道和史料都披露,毛泽东邀请王光美游泳始于1954年,盛于1959...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江青取消中南海舞会 毛换大会堂寻欢作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8 17:34:01 2015, 美东)
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在其著作《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披露了很多中共高层鲜
为人知的事情。其中在《江青让毛当了几星期的“和尚”》一节中,讲述了文革期间,
成了文艺战线仲裁者的江青让毛泽东停止了中南海为他每星期举办两次的舞会,让毛做
了几星期的和尚。但短短数周后,毛泽东又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开始作为他寻欢作乐
的地方。下面是该文节选。
一九六六年下半年,红卫兵兴起了抄家风。我在弓弦胡同原保健局宿舍的家因此不得安
宁。我住的宿舍院内有二三位卫生部副部长住在里面,医学院的学生和许多外地到北京
的医疗卫生人员,三天两头到我们住的宿舍来抄家。有时敲错门,找到我们家。中央文
革小组常派出人,化装成学生,参加抄家和捉人。我不是目标之一,但现在天下大乱,
红卫兵起了串连狂飙,满天栽赃诬陷。娴劝我少回家,多待在中南海。只要我跟毛在一...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史海】刘少奇之死和两个女人的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1 15:43:18 2016, 美东)
近日媒体报导,中共国家主席刘少奇惨死文革,除了毛刘之间的政治路线斗争原因,毛
泽东喜欢刘少奇妻子王光美,也是原因之一,并引发两个女人的战争。
据美国之音9月21日报导,1969年11月12日午夜,一辆吉普车匆匆驶在河南开封的街道
上。车上拉着一具尸体,尸体的小腿和脚都露在车厢外。根据火化申请单,尸体名叫刘
卫黄,71岁,患急性传染病,需立即火化。
刘卫黄的第137号骨灰盒是一个普通木盒,没有亲属来认领,存放在火葬场。14年后,
中共中央正式给这位刘卫黄平反,而刘卫黄就是中共国家主席刘少奇。
文章称,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前所长严家其表示,围绕刘少奇之死,有太多
的因素相互交织缠绕,其中有严肃的两条路线的政治斗争,有“君戏臣妻”的八卦……
毛泽东多次邀请王光美游泳是否让刘少奇这...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2729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光美离间了毛泽东刘少奇的亲密关系 促成了文革的爆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5 22:56:49 2011, 美东)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王光美离间了毛泽东刘少奇的亲密关系 促成了文革的爆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5 22:56:38 2011, 美东)
2007年08月22日 星期三 23:33
王光美10月13日在京逝世后,海内外中文媒体皆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对王光美85岁的传
奇人生进行了长篇报道或连续报道,其哀荣 既超越夫君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更远胜其
对头江青,虽然江青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第一夫人”。这其中奥秘何在?
我想,这是人们开始注意到,王光美对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亲疏关系具有极其重要地影响
,实际上,王光美有意无意地离间了毛刘,最终促 成了文革的暴发。王光美已成为解
读文革的一个新窗口。
已往人们只是关注到,毛泽东对刘少奇多次表示不满,...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685
47
1971年9月13日这个日子,因林彪反党集团的覆灭而载入史册。这一天,曾被捧上“副
统帅”高位的林彪,由于篡党夺权的阴谋败露,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林彪的阴谋败露,主要是指毛泽东主席识破了这个野心家的“庐山真面目”。但毛泽东
究竟是怎样判断出林彪是个阴险的两面派呢?本文叙述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恰可为
这段非常时期的历史作一注脚。
(一)
1971年7月9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就在这天中午12时,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乘巴基斯坦的一
架专机,秘密抵达北京。
基辛格在北京只能停留48小时。周恩来总理同他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一轮会谈
从下午4时25分持续到晚上11时半。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
尚未赴任的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和翻译
冀朝铸、唐闻生。此外,还有熊向晖。
熊向晖是以国务院总理助理的名义参加会谈的。他于1962年接替宦乡担任我驻英国
代办(此时中英两国尚未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7年1月和其他驻外使节一起奉召回
国参加“文化大革命”,挨批挨斗。1970年11月,出乎他的意料,他竟...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8341部队指挥人汪东兴为何支持抓捕江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21:05:24 2011, 美东)
由于江青在毛泽东去世前后的一系列恶行已经重重得罪了汪东兴,叶剑英对此也非常
清楚,而他本人与汪东兴的关系过去一直还比较好。
此时中南海和中央各部门的警卫由汪东兴指挥的8341部队负责,因此粉碎“四人帮
”能得到他的支持最好。
叶剑英在参加毛主席吊唁仪式的第二天,于中间休息的时候到福建厅找到汪东兴。
见面后叶剑英便说:
“一方面我来看看你,一方面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毛主席逝世是一件很不幸的
大事,我们都很悲痛,可是还有人不顾大局多方干扰。江青在讨论毛主席丧事的会议上
,闹着要开除邓小平同志的党籍。姚文元跟着起哄,不必去说它了。而政治局中竟有人
毫无根据地说主席脸色发紫,怀疑是医生害死的,弄得医生们很紧张。好在王洪文、张
春桥都参加值班,不然又要颠倒是非了……”
叶剑英说“来听听你对形势的看法”,显然是想让汪东兴表明自...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9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765501&boardid=1&read=1
万里如虎 于 2011/9/13 0:46:0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林彪事件是原子弹,也是一团谜
在美国的9.11十周年之际,全球纪念。而在中国已经发生整整40年的“9.13”事件,它
对中国的震动,被外界喻为中国的9.11。它不仅使文革神话破灭,也被当作是当代国史
最大悬谜。1971年9月13日凌晨两点,一架载有林彪一行9人的三叉戟专机坠落于蒙古的
温都尔汗。在文革中,没有哪件事比得上林彪事件更具爆炸性: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
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副统帅,党章上写明的接班人,竟然叛国投敌,甚至还妄图谋害毛
主席!还有那份571工程纪要,对毛泽东的批判之尖锐,超过此前所有公开发表的文字
。它给当时中国朝野上下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和震撼,不亚于一颗原子弹。
然而,林彪事件是原子弹,也是一团谜。有关林彪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当年
官方的说辞有很多破绽。至于在1980年审判四人帮时,硬把林彪和四人帮捆在一起,更
是贻笑大方。最荒谬的是,官方一方面指控林彪在文...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6、究竟是胡萍还是吴法宪没有说实话?
胡萍生前对舒云说:「吴法宪不止一次交代我,林彪在北戴河,每天要用飞机,你直接
安排,就不要通过我了。注意保密,飞机呼号临时改变。我冤屈在哪儿?我是管专机的
,林彪坐的那几架飞机,都有准备。电话一来,马上就出发。从北京送到北戴河,吃的
喝的用的,还有文件,几乎每天都有飞机为林家服务。太频繁了,容易泄密,吴法宪有
交代,凡是到北戴河的飞机,由你掌握,以训练的名义。」(舒云《我不是「资敌罪」
——空军副参谋长胡萍访谈录》,引自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z=735406552
胡萍2008年4月去世,但他的儿子继续为其父亲鸣冤叫屈:「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吴法宪
专门指示父亲:林家用飞机,要全力保证。林彪当时住在北戴河,几乎每天都有飞机从
北京往返北戴河接送人员和传递文件。由于太频繁,容易泄密,吴法宪对父亲交待,凡
是去北戴河的飞机,由你掌握,要注意保密,改呼号,以训练的名义往返。」(胡耀萍
《我的父亲胡萍》,《老照片》76辑,2011年4月)
但问题是,「913事件」前夕,吴法宪追查256专机去山海关的原因时,胡萍为什么串...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