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科场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败像丛生的清戊午科场案
清朝咸丰八年是戊午年(1858年),八月初六,咸丰皇帝钦点了此次顺天(北京)
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
柏葰担任主考官。
柏葰此人非同小可,是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进士,先授编修,后任内阁学士,
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拜文渊阁大学士,是清室庙
堂的一品大员。著有《薜菻吟馆诗钞》、《奉使朝鲜日记》等著作。
柏葰素与肃顺等不和。
副主考官则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御史程庭桂,同考官是翰林院编修浦安、翰林院编
修邹石麟。
同考官是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
发榜时,有人发现唱戏的优伶平龄,竟然中了第七名。
按清制,娼妓、优伶、皂、吏等不能参加科考,而平龄经常登台唱戏却还能中榜,
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怀疑,一时舆论大哗。
就在这风生水起之时,御史言官孟传金突然呈递奏章,参劾考生平龄的朱卷和墨卷
不一致,应该查究。
墨卷是考生用墨笔写的考卷,字是黑色。朱卷是考场监考工作人员用朱笔誊抄誊抄
的复制的考卷,红字。
朱卷,是专门给阅卷官披阅的考卷。
我国在北宋就采用了密封、糊名和誊...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8
2
中国档案报
科场关节作弊,始自两宋,盛于明清。这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
手段,是在科场采取弥封和誊录两项防范措施后出现的作弊新招,其花样繁多,
危害极大。
所谓关节,就是指考官与考生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来进行作弊的暗号。北
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制定了两项在古代科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场规则:一
是糊名,二是誊录。糊名,是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项都用纸糊盖起来,
使批阅试卷的考官不知道手头的卷子是何人所作;誊录,则是在考生交卷后,另
由考场专雇的誊录人员将考卷全部重抄一遍,然后再交考官评阅,这样,就连考
生的笔迹,考官也无法认出了。可是,就在有了弥封糊名和誊录易书这两项防弊
措施之后,又有了新的作弊“对策,即订关节递条子。具体讲,就是考生与考
官串通作弊,考前约好,在试卷内诗文某处用什么字作为记号,为确保录取时准
确无误,每个关节条子都订三、四处的字眼。对订好的关节,写在条子上。考官
入场后,留心于他要关照的人,凭手头字条上的关节暗号录取,一找一个准儿,
决不会遗漏。那些送了银子通了关节的考生,哪怕是答卷驴唇不对马嘴,也能取
中,这便是关节的妙用。这里我们看到,官府为防止考官
z**********e
发帖数: 22064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CCAV法律讲堂:科场大案-试卷去哪儿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4 14:20:43 2014, 美东)

h*h
发帖数: 144
4
来自主题: ChinaStock版 - 灯芯看盘1113--漏夜赶科场
忽然想起那句老话: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这便是今日之股市。
周一满仓抄底后,周二看到高开,心中一喜一忧。喜的是立刻打出所有短线抄底盘,2
只获利5%,一只平仓出局。忧的是,高开令抄底盘过早逃出,很难持续进行。反弹不
是底,是底不反弹。周一大家恐慌的时候是抄底良机,而周二高开大家欣喜的时候就是
出局时刻。
刚说完银行股坚挺,谁知图穷匕见,估计将引领大盘完成最后一跌。个人不认为大盘会
继续大幅下跌,因为个股好多已经跌无可跌了。钢铁看来还是危险板块,而汽车竟然有
所活跃,关注的不少股都有资金底部开始吸纳,相信后市将有崛起。新能源还是如此高
调,不过把握不好,还只有观望。
后市大盘:不相信有大跌,相信底部就在眼前不远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后市操作:再有一跌,我将再度满仓,寻找超跌战机。大家手里仓位重的还是建议无论
如何都要有阳线就出货,宁可踏空,不要套牢为好。以中小盘有铸底走势为主要狙击对
象。
今日个股:昨天说的江泉实业,观点不变。上周说的广东容泰复盘后有补跌现象,一方
面获利盘出局一方面主力有洗盘需求,后市我继续关注,预计仍有一个大阳随后。今日
说说雷鸣科化,小盘,前期图
r**********g
发帖数: 22734
5
呵呵,江浙、东北在清代是作弊重灾区啊:
夹带,又称怀挟,是指考生把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书籍和文字私藏在衣物考具之中带进考
场,以备答卷时抄袭,这是科举时代士子场闹作弊最常见的方法。明清时期,科场夹带
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猜题习作及优秀考卷汇集成的程文。对科场夹带作弊
,历朝严禁,清时尤严。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凭防惩场规如何森严,夹带作
弊仍愈演愈烈。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乡试,顺天考场就发生了一起重大夹带作弊
案,其夹带人数之多,对朝廷震动之大,以及由此引起清政府制订的禁防措施的影响之
久远,在清代科举史上都是少有的。就舞弊手段而言,这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夹带作
弊案。
一、两场搜检 夹带四十
乾隆九年七月二十四日,即在开考前夕,乾隆帝就顺天科场夹带作弊的禁防问题通过内
阁颁发专谕“外场弊窦多端,尚有不可枚举者,即如怀挟一事,倩人代作文字,夹带人
场……相习成风。则是读书作文皆可不用,立身行己皆可不问,何以名为士子?何由得
见真才?”为此,乾隆帝一面谕令顺天主试官员“于今年科场实力稽查,毋得虚应故事
”,一面警告“凡为士子者,亦宜返心自省”,科场上“诡诈潜藏,行同盗...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
http://www.ideobook.com/doc/chinese_academia_corruption.pdf
亦 明
一 前言
学术腐败是九十年代之后风靡中国大陆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继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之
后的另一个大规模、深层次的社会腐败。学术腐败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术界人士,上至
院士、
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
为荣。
不仅如此,学术腐败已经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集体、集团行为,并且有制度化、合
理化
的趋势。比如,大学普遍向高官明赠暗送高等学位,学术界头面人物公开地、明目张胆
地欺
骗政府、舆论和社会,学术机构对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熟视无睹,任其泛滥,甚至包庇纵
容,
等等。
不过,在中国,对学术腐败现象的讨论和揭露目前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上。在社会上,中
国的一般民众对学术腐败现象几乎一无所知,或不甚关心。在大学,在科研机构,尽管
人们
承认学术腐败的存在,但对它的严重程度却看法截然不同。在中国的常规媒体上,讨论
学术
腐败问题的文章和报道充其量也就是零星的,表面的。而中国的政府部门至今未对学术
腐败
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或...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7
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
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
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清廷于
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屈指可数的“状元”郎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
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份子
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
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时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
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而在状元中能够“三元及第”(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仅14人。在唐朝有二人张
又新 、准元翰、宋朝有六人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代一人孟宋
献,在元代只有王崇哲一人;明代三百...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8358
8
吉林省松原的高考中出现的“个别”舞弊乱象又一次让举国哗然。
我国自有科举以来,科场舞弊就从未停息过,但吉林松原有待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最
终鉴定、处理的“科场”舞弊案还是可以看做是空前的,是否绝后,很难说,很可能不
是。
说它是空前的,是因为科场舞弊从古到今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很少能看到这样的
奇观,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光明正大地坐在考场的门口,坐在鲜艳的“坚决打
击高考舞弊现象”的横幅下,交流着舞弊的手法、效果和相关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毫无
羞耻感。而在这种“庞大”的集体舞弊意识之下,那些恪守公平的孩子与家长自然而然
地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心理与现实冲击,这种冲击往往会让每一个良善的人都倍感难受与
尴尬。正如新闻中所讲述的那样,一位中学老师面对无奈的现状,只能教育孩子说:“
为了公平点,实在都抄的时候,你也得回头看看,别在那儿不动啊!”
根据鄙人过去没有人证、物证支持的个人生活感受,以前能够运作科场舞弊的绝非
寻常人家,托今日市场成长和科技进步的福,科场舞弊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了,已非“
帝王将相”专属了,虽然仍然面临着资金投入方面的经济门槛,但科场舞弊还是向民间
大大地开放了。对于这种“
D***s
发帖数: 5613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肃顺很牛啊
见识,学识都不错,可惜还是太狠了点,得罪人太多
让两宫太后给废了
具体事例就是借科场舞弊案杀了军机领班大臣(相当于现在有人借高考舞弊案把总理给
杀了),重用曾国藩,胡林翼,维护左宗棠
满清一代,科举考试舞弊现象很普遍,如果考官也牵涉在内(所谓通关节),往往就会
“兴大狱”,自上而下,死伤无数。顺、康两朝,天下初定,为警示、驯服汉族读书人
起见,惩治尤为严厉(估计和解放后的知识分子政策命意相同)。咸丰八年的科场案,
则以受刑官员级别之高创了纪录。这年,文渊阁大学士兼军机处领班大臣柏葰担任顺天
乡试主考官,考生罗鸿禩通过关系找到了柏葰的家人靳祥。柏葰年老,杂事都委托靳祥
办理。柏葰阅卷,将罗卷定为副榜。考试被录取,称为正榜,获得参加会试的资格;副
榜则入国子监肄业,不得参加会试。罗鸿禩乃委托靳祥从正榜内取出一卷,和己卷对调
。于是,罗卷进入了正榜。不过,正榜取中之卷,还要进行“磨勘”,也就是复审。此
案即在磨勘时暴露。罗卷文理一无可取,光错别字就有三百多,磨勘官一见大惊,但慑
于柏葰权位,不敢公开批驳,只是私下告诉了御史孟传金。御史的职责就是纠察,遂以
上奏。咸丰亲派太监到礼部取得罗卷,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雍正为何讨厌浙江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mallhill333 (hola),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雍正为何讨厌浙江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9 19:18:20 2013, 美东)
不是本人写的,要拍的找作者
来源:
http://zhangcheng.blog.caixin.com/archives/58852
雍正皇帝曾扬言:“朕补授官员,但观其言语明白,人才去得,即加擢用。”实际上,
雍正皇帝用人有明显的偏向,并非“言语明白”的人就能得到重用的。其中,雍正讨厌
浙江籍官员最为明显。
浙江德清县人许镇拟任江西南昌府知府,由吏部引见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他的履历片
*上批注:“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显然,这里的“浙江风习”是与“
明白”相反的一个词。雍正皇帝是讨厌“浙江风习”的。同样的意思,雍正用的更多的
是“浙江风气”,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浙江会稽县人,山东粮道鲁日华有幸受到雍正的夸奖:“好的,一点无浙江风气。”浙
江会稽县人,广州府同知马世枢“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1
历经坎坷之后,他面对青山绿水,说出了“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这
般高雅淡泊的话语。可他终究是生活在凡尘俗世之间,他的笔墨之中可以出世,可他本
人却要入世。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是每个书画家都要考虑的大事,哪怕是他唐伯虎,
也要为稻粱而谋。
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伯虎出生于苏州阊门。因为是寅年出生,所以名寅,字
伯虎,后世以唐伯虎而闻名于世。唐伯虎家中开了个小酒食店,少年时的他“居身屠沽
酤,鼓刀涤皿”,每日里不时还得帮洗碗碟,杀鸡鸭。天生才华难自抑,虽是小酒肆中
的小二郎,唐伯虎却能写就风流文章。
16岁时,唐伯虎与文徵明一起参加考试,文徵明未中,唐伯虎以第一名中秀才,“
四海惊讶之”。少年成名之后,唐伯虎未免轻狂。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对唐伯虎一直爱护
有加,不遗余力地予他以帮助。这样一个慈祥忠厚的长者,亦不时批评唐伯虎为人“轻
浮”。
至25岁时,唐伯虎家中遭遇变故,父母、妹妹及第一任妻子接连去世。唐伯虎家的
店铺无法营业,门户衰废,一片狼藉。为了生活,唐伯虎给人写墓志铭,赚些钱补贴家
用,同时准备乡试。依照科举制度,乡试前要经过提学考试,不通过者不得参加。提学
考试由监察... 阅读全帖
s**********3
发帖数: 227
12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雍正为何讨厌浙江人?
不是本人写的,要拍的找作者
来源:
http://zhangcheng.blog.caixin.com/archives/58852
雍正皇帝曾扬言:“朕补授官员,但观其言语明白,人才去得,即加擢用。”实际上,
雍正皇帝用人有明显的偏向,并非“言语明白”的人就能得到重用的。其中,雍正讨厌
浙江籍官员最为明显。
浙江德清县人许镇拟任江西南昌府知府,由吏部引见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他的履历片
*上批注:“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显然,这里的“浙江风习”是与“
明白”相反的一个词。雍正皇帝是讨厌“浙江风习”的。同样的意思,雍正用的更多的
是“浙江风气”,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浙江会稽县人,山东粮道鲁日华有幸受到雍正的夸奖:“好的,一点无浙江风气。”浙
江会稽县人,广州府同知马世枢“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着实去得,将
来可成器”;浙江海盐县人,广西柳州府知府钱元昌“人甚老成明白,将来可道员,不
似浙江人,好相貌,须参白”;浙江人,镇江府知府毛德琦“人去得,卓用的,人老成
,不似浙江人风气”。这些浙江籍官员得到雍正肯定和夸奖的原因,恰恰是“不似浙江
人”...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谈清代文字狱。
翻了一下戴逸的简明清史,戴老居然也在维民所止这事上出错了。查嗣庭出题这事是雍
正4年,查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
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
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的谕旨如下:
以命题讥讪,逮江西正主考、礼部左侍郎查嗣庭,交三法司治大逆不道罪。
上谕: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在朕前荐举,令其内廷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夏见
其语言诈伪,兼有狼狈之相,未之任。隆科多又复荐举,遂用为礼部侍郎。今岁典试江
西,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夫尧舜之世,敷奏以言,非以言举人乎!
查嗣庭以此命题,显与国家取士之道相背谬。三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
塞之矣”。更不知其何所谓。《易经》次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次题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去年正法之汪景祺文稿中,有《历代年号论》,指正字有
一止之象,引前代如正隆、正大、至正、正德、正统,凡在正字者皆非吉兆。夫人君纪
元,茗以字面分析,则如汉元封、...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1956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T: 近世守护新疆F4之一:左宗棠
作者:十年砍柴
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中华大地局势混乱、战祸频发,各派政治势力纷
争不已。而地处中国西北的新疆——这个陆地面积占中国1/6的广袤地区也受到波及,
曾一度面临着从中国版图分割出去的危机。有四位生长在南方的伟男子,他们的命运和
离其家乡数千公里的新疆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四人的作为,今天的新疆恐怕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
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感谢这四位天山守护者。
他们是:左宗棠、刘锦棠、魏光焘、杨增新。
左宗棠:引得春风度玉门
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勋。
尽管,直到光绪六年(1880年)五月,左宗棠才首次踏上新疆的土地。这一年,他为了给
盘踞在伊犁的沙俄侵略者以压力,率领大军,从肃州出发,抬榇(空棺材)出嘉峪关,以
示即使死在新疆也要收复伊犁的决心。
但左宗棠早在青壮年时期,就瞩目新疆,那时候他还是一位几次会试落第的举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月,初春的长沙城还寒意袭人,远处的岳麓山青葱如黛。城外湘
江的码头上停泊着一只官船,官船内一位已是风烛残年的大官,正在接见一位布衣书生。
老人是刚刚卸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书生则是已...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219
1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花开锦绣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道歉
傅大老爷越想越有道理,忍不住又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
傅五老爷有些狼狈。
早知如此,他当初就应该不顾颜面来商量俞阁老才是······他心中掠过一丝
后悔,但转念又安慰自己,就算是俞 家的长辈再怎么喜欢俞庭筠,俞敬修不喜欢,正
如俞敬修所说,娶了回来当个摆设,膝下空虚,俞家的长辈知道了实情,难道还能压着
牛喝水不成?到时候不仅会暗 暗嗔怪傅庭筠不会讨丈夫喜欢,还会赠下妾室,待妾室
生下了孩子,俞敬修再略一抬举,俞家的长也不能天天盯着俞敬修屋里的事,傅庭筠的
日子只会更难过,加上 他科举做弊,俞家的人知道恐怕会在心里瞧不起,傅家别说借
力了,彼此间不生出罅隙来就是好的了。还不如就此作罢,俞家的长辈想着两家曾经结
过亲,俞敬修再从中调停,对傅家自然多了几分亲昵之感。傅家若是有什么事,俞家再
出手相帮,在别人看来,俞家这是顾念着旧情,只会说两家有情有义,扯不到结党营私
上去,不管是于俞家还是傅家,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些,他挺直了腰杆,佯装不知的样子端起茶盅来喝了几口茶。
弟弟这样死不认错,傅大老爷只得暗暗地叹了口气,寻思着得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寄希望于母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秘闻: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考案
http://www.dzwww.com/dzwwc/200402280480.htm
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贿考案始末
文/刘书龙
鲁迅先生在其《呐喊·自序》一文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
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那
么,鲁迅先生是缘何“从小康而坠入困顿”的呢?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先生在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极为简略地提了
一句:“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
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
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除此之外,
在鲁迅先生的著作中,我们再也找不到关于这“一场很大的变故”的
任何记述。其实,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场“很大的变故”,是因发生于
1894年的其祖父周福清科场贿考案而引起的。对于这场当时轰动两江
及京城的科场贿考案,周作人在其《鲁迅先生的故家》、《鲁迅先生
的青年时代》及《知堂回想录》等著述中多有述及,但因贿考案发生
时,周作人年龄尚幼,故其记述多是根据自己晚年的回忆及传闻,与
事实真相多有出入。现笔者根据《光绪朝东华录》收有有关此案全部...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江南后来状元多的问题。
刚查到这个。族群、政治或地域人脉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而且有依据。
“随着战争的平息和军功的减少,众多的满族旗人家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功名成
为其入仕的主要途径,如嵩申家族。《清代科举家族》通过对八旗科举家族的履历和其
他史料的分析,考证了江苏、浙江省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由清初约35%下降到了清末的
约15%,这主要是因为八旗科举家族在清末的崛起对汉族科举家族形成了冲击。朝廷重
用满族科举家族的倾向也在逐步加强,满族军机大臣中科举出身者不少,如雍正时期的
大学士鄂尔泰、乾隆帝重用的大学士阿桂皆为举人出身,而嘉庆帝时的军机大臣那彦成
,道光帝时的耆英、穆彰阿皆为进士出身。”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16377378_d.html
评张杰《清代科举家族》
陈小锦
2007-05-17 20:05:41
《清代科举家族》,张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
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
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 阅读全帖
g*******2
发帖数: 1184
18
根本不是什么钱不钱的问题,
而是科场作弊.
按前清律,科场作弊,腰斩,弃市.
搞两个就行了.

22:
800
3
g*******0
发帖数: 3240
19
科场案,在封建时代是上不封顶.
当初一品位极人臣的宰相,因为给人开后门,
被咸丰皇帝在菜市口斩首了.
明朝的太祖科场案就更加不用说,
一案斩数百人.
S*********g
发帖数: 24893
20
也有人漏夜赶科场,辞官归故里,漏夜赶科场。
k********k
发帖数: 835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高情尤爱水云乡
大显示屏上绿色的字符正在翻滚,控制室内众人盯着变化的屏幕,其中一名黑色制服的
工作人员正在讲解,“在对这个线程发展的追踪过程中,出现的某个变化可能会引起系
统不稳定,但是不能确定是否应对原程序进行修改。这次会议要对该线程进行评估后决
定。”他说话的同时,画面切换到了实时画面。
两名青年人正矗立在一座峭壁危崖中的独木桥头,其中一人对另一个说到,“子瞻,敢
不敢走过独木桥下到那峭壁,题个记号?” 被称作子瞻的答到,“我可不敢!子厚,
还是你来吧。” 只见那位子厚稳稳地走过独木桥,用绳索系在峭壁的一棵树上,抓住
绳索的另一端荡下峭壁,手中抓笔,龙飞凤舞的题下'苏轼章惇来游'。然后攀缘而上,
解索上桥,面不改色回到子瞻身边。只见子瞻拍着子厚的肩膀说到,“子厚必能杀人.
” 子厚望着峭壁若有所思,"子瞻,你若能踏上那桥,便可知你我俱在梦中.” 画面定
格,控制室内众人沉默了一会儿,一名黑衣人说到,“目标处于不稳状态,回溯程序启
动干预。”
宋仁宗嘉祐二年,科举考试的最后时刻,章惇在号房内审视着墨迹未干的答卷,卷纸突
然微微抖动,有绿色的符号在黑色的字间闪动。章惇诧异地看着答卷,号房的门开了,
三... 阅读全帖
u***s
发帖数: 318
22
又是一年高考时,有考生的家长们此刻应该比学生还紧张吧。每到高考前,总会有一些
家长替自己的孩子着急,恨不得能替他们考试,真有那着急疯了的,就会跑去拜各种神
仙,祈求保佑。
2016年6月5日,赛武当泰山观举行中考高考祈福法会,恭请文昌帝君下界凡尘,为考生
祈福。
要说这“考前祈福”,确实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但是古人拜的神仙都有哪些?寓意究竟
如何?恐怕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只是盲目跟风吧。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也称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形成的主宰科举、功名、禄位的俗神
。据《宗教大辞典》介绍:“文昌帝君:道教神名。相传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
士子之守护神。该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追本溯源,文昌帝君应是‘文昌星神
’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结合而产生之神。”
历史上的文昌信仰和梓潼信仰源流久远,前者可上溯至先秦,后者源于东晋,至隋唐时
,民间对二者崇信十分兴盛。
文昌帝君一开始的信仰跟科举考试并没多大关系,但其与利禄却有一定联系。早在战国
时期,屈原在《楚辞·远游》中就写到:“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这里
的文昌,是指掌管行旅的星神,并配有众神及扈从随行左右,和后世掌... 阅读全帖
Z*****l
发帖数: 14069
23
金庸政治学之《书剑恩仇录》1——如无陈家洛,谁是总舵主?
一、如果没有陈家洛
一把手退下来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这是个问题。
在封建社会,皇帝自然是一把手,采用世袭制,若不是整个江山被人一窝端的话,
就总是自家人称孤道寡,但自家人也不见得一团和气,少不了争储夺位的事情发生,比
如康熙传位雍正,便成了千古谜团,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的烛影斧声也是一例。如果身
在官场,这事情就更复杂,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是退了,就涉及外调和内部提拔的问题,
而外调调谁,内部提拔又提拔谁,里面学问大了。
红花会是金庸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当中的正义团体,与朝廷对立,乾隆对其
也畏惧三分。如此庞大的组织,如此实力雄厚的帮派,在《书剑》一书开始时,也遭遇
了一次一把手的更迭。
不过作为与满清朝廷对立的大帮派,红花会的总舵主俨然小皇帝,于老舵主去世了
,就传位给义子陈家洛,而且陈家洛身世特殊,是乾隆的亲弟弟,又是天池怪侠的高徒
,加上于老舵主没有子嗣,总舵主的位置非他莫属。
但如果没有陈家洛这个人的话,又会是谁来做这个拥有七万人的大帮派的总舵主?
对于红花会这样一个大帮派来说,外调一把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陈家洛作为原总...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28
2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子夜歌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薛冰这名字。
那时我不过十二岁,父亲请来先生给我上课,经史子集样样从头学起。先生爱穿洗
得发白蓝布长袍,颌下微白长须,曾中过举,在本城颇有一些名望。比他的相貌更严肃
的,是他几乎从未离掌的一把薄竹戒尺。
我怕那戒尺。它有着清晰纹理。沉郁的黄,滑亮似涂过一层油脂。不知曾打过多少
学生掌心,如今又轮到了我。啪啪。疼的钻心,像一条小蛇,扭啊扭直扭到骨头里去。
先生打我,无非两条原因。有时他骂我“顽劣成性”,有时他长叹“朽木难雕”。
先生越对我失望,越盛赞薛冰。
那居然是个比我还要小半岁的女孩子。据先生说,半生来他教过的学生数不清,有
出息的也颇不少,但唯一没挨过戒尺的,就是薛冰。
先生就是从薛家来到我家的。那女孩天赋异秉,触类旁通,才不过跟了他三年光景
,诗已经比他做的好,篇篇文写出来让人拍案叫绝。三年,先生觞干罄尽,再没什么可
以传授了。
“可惜是个女子……”先生每每惋叹,“若是男儿,画堂折桂,指日可待!”
连父亲都好奇起来,打听是谁家女儿。
母亲含笑道:“瞧老爷这记性!咱们清江巷那处别业左边一家,不就姓薛?他们家
女孩儿,可不就叫薛冰?”
父亲道:“是了是了。没...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2729
25
来自主题: Jiangnan版 - 江南4大才子出炉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
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明朝苏州人,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
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
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因为生
病而去世。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
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
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
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
”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9279
26
来自主题: _Hope版 - 他是个渣男 他叫李叔同 (zz)
转发几个帖子
--------------------
1918年春,西子湖上雾气氤氲。
水天一色的灰蒙晨雾里,一南一北划来两艘木舟。
一男一女各立船头,一人着素朴僧衣,一人穿异域和服。
两艘船缓缓靠近,女子盯着那僧人凝视许久,开口道: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电影中的李叔同
僧人道:好。
女子含泪悲唤:叔同···
僧人答:请叫我弘一。
电影中李叔同的日本妻子
女子低头,沉默良久,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僧人答:爱,就是慈悲。
答闭,转身而去,再未回头。
从此,世间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师”。
这是电影《一轮明月》里的场景,镜头转过,已是一位僧人,竹杖芒鞋,跋山涉水,去
苦寻他心中的佛。
《一轮明月》剧照
加诸于李叔同身上的标签和头衔有很多:
文学上,他是享誉国际的词作家,一曲《送别》传颂至今
音乐上,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
绘画上,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是中国油画之鼻祖
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
书法上,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
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领风气之先
教育上,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大批著名...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2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最后一块净土也快沦陷了
科场案,搁大清,都是要杀头的。
p***e
发帖数: 3852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ichPerson (AD钙奶欢乐开怀),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靠!《中国不高兴》作者发财后立马办美国绿卡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3 13:33:12 2010, 美东)
发信人: jxmg (忠孝仁爱诚信礼义廉耻),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ZT)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液赶科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3 09:04:35 2010, 美东)
[转贴]《中国不高兴》作者发财后立马办美国绿卡
文章提交者:楚裔鸿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石铭:《中国不高兴》作者发财后立马办美国绿卡2010年06月11日 星期五 于 01:48:
53 · 石铭 发表在: 未分类
川剧中变脸的绝活,令人叹为观止,彰显艺术的魅力。但这样的功夫若放在真实生
活中,却叫人难以适应,尤其是前后两张脸谱相去较远的情况。
最近,我就因看到了这样的变脸情形而惊骇。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到北大讲演时,北大
j**n
发帖数: 13789
29
(前言:2007年十七大闭幕的时候,所有媒体都在讲习近平开始接班,惟有本文作
者强调,只有以文职身份出任第一军委副主席才是真正的接班,其它都是虚位,此一标
准始为各界所接受。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增补为军委副主席,许多人又开始大
讲习近平接班论,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为太子党接班而造势的五毛党,而另一部分人
,人云亦云,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或者说还不够了解我们的党史。在我们党的历史
上,叫副主席的历来下场都不够好,尤其是所谓的接班人。高岗、 刘少奇、林彪、华
国锋、赵紫阳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江泽民算是烧高香,但其家族的下场远未结束。
文章早已写好,压了一下,待到其他声音落定,再决定抛出,现在正是时机。)
(博讯 boxun.com)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逼人来。”这是隋炀帝杨广,弑父杀兄,夺得皇帝宝
座(军队最高指挥权)之后,以掩盖自己对最高专制集权的主观能动欲望的名句。

无独有偶,十七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未能如愿接班军委,事后江系太子党主动放风
,声称是因为习近平给中央写信“称自己尚不具备承担新工作的能力和条件”。十七届
五中全会,...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莫言:虚伪的教育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4320

不久前,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说“声讨”似乎
激烈了点,那就改成“讨论”吧。这场讨论,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可以说是义愤填
膺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而且,据说这些文章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
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
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
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
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
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总是含含糊糊地
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
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但读了那些受过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语文
的人写的文章,才知道...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3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 : 紫悦
太仓地方的蒋生,弱冠年纪就能文了。有回跟着一群商贾们乘船泛海,结果随着海浪飘
流至一处,那儿环山排列如屏风,河川澄澈若画图。一望无际,四围没有市镇、城郭,
只有数万株桃树,环绕着像是一所郡治似的。
当时正值仲春季节,香风飘拂,数万株桃花都含苞吐蕊,仿佛织锦的围屏、绣花的帷幄
一般,左右排列。蒋一见此景大喜,偕同马姓商人,挨着花径缓步进入。
忽然瞧见数十队小绣车,蜂拥而来。都是平民妇女的服饰但浓妆艳抹,美丑程度不一。
其中有一个女的,面凹塌耳,兔唇暴齿,可全身珠宝围绕、翠玉包裹,类似富贵人家女
儿。飘着丝巾、甩着衣袖,故作妖娆、娇媚的姿态。蒋生与马都失笑不已。
最后有一车,车上坐着个豆蔻年华的女郎,廉价的荆钗压住发鬓,身上只有得体的粗布
衣饰,而一种天然姿态,似天宫的玉蕊、仙界的琼英般散发,没有言词可以比喻。蒋生
心中诧异极了,与马俩尾随其后而行。
轮轴喧闹转动之间,风驰电掣,一会儿就驶至一个公署,这些车上的人纷纷下车而入。
蒋生一头雾水,实在搞不明白,询问当地土著说:“此地名为桃夭村。每当仲春,适龄
男女婚嫁之时,管辖此地的地方官,会先收录当年适龄的民间女子,以面目容貌定其等
第高下,...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c***s
发帖数: 70028
35
今年一月两人在香港逛街
演员陈浩民与湖南姑娘蒋丽莎7月11日在长沙民政局登记结婚。拥有35E巨胸、曾当过张柏芝“胸替”的蒋丽莎,比陈浩民年轻16岁。两人拍拖两年拉埋天窗,陈浩民更第一时间在微博大晒结婚证,港媒质疑两人急着结婚是因为蒋丽莎已经怀孕,据说蒋丽莎的好友也踢爆两人是奉子成婚。昨天,陈浩民通过媒体发布了真爱宣言,其中并未否认奉子成婚。
蒋丽莎的好友“王雯雯大老WEN”上月在微博询问:“谁有宝宝了?”当时蒋丽莎只post了gif档默认。与此同时,内地女主播姜雨辰在微博回应蒋丽莎,并踢爆说:“孕妇们的战斗力就是强!”前天晚上姜雨辰在微博回应陈浩民公布婚讯时又补了一句:“现在他们是一家三口啦!”足证蒋丽莎的确有孕。
陈浩民真爱宣言
这两天很多朋友给我满满的祝福,我都收到了,决定要结婚是我计划很久的事,今年7月11日我做到了。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温暖的家,这几年,每到一个剧组,我就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像家一样的温馨。7月11日是我跟我太太第一次见面认识的日子,因此我选择这一天作为我们踏入人生另一阶段的日子。我跟我太太是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的,她目前的职业是时装设计师,她是一位很温柔娴淑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北京时间12月30日凌晨,名为“HKChannel” 的微博发出消息,称现已“辞官”的陈志云一月将赴美游学,并清空了自己在TVB办公室的所有用品。另外,陈志云的接班人也浮出水面,以陈国强为首的内地财团自收购TVB后,传闻会空降“自己人”接任陈志云业务总经理位置,据悉,现任now101台副总裁的杜之克有可能升任此职。
陈志云(左)抱着大包小包物件离开电视城。
陈志云在车上向记者挥手道别。
杜之克。资料图片
陈志云“辞官”之后,关于他的下家问题最近一直传闻络绎不绝,甚至有消息称他将在内地重组《志云饭局》。但香港媒体传出的最新的消息是,他确定将于一月赴美国游学,连月来开始“清假”,同时为工作了十八年的办公室“清场”。前两晚,在电视城追访他在友人协助下“卷铺盖走人”,无官一身轻的陈总好开心,登车离开前说: “在公司都十八年,的确有不少私人物件,需要逐步处理。”陈志云经收拾后需带走的私人物品逾五十箱。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这次陈志云离职TVB后,公司内部两派分别为陈志云的“死敌”李宝安及乐易玲之争,两人各自引荐心腹上位。但以陈国强为首的内地财团自收购TVB后,传闻会空降“自己人”,接...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7
历史专家马渭源说,不同皇帝批复奏折不同,除了与奏折内容不同外,跟皇帝的个人文化程度和经历多少有关。“康熙好学,很多规制都是康熙时期定的。当时也没有规矩定怎样批阅奏折,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但因为事情处理比较多,所以批复奏折可能会相对简单一些。
你知道皇帝批阅奏折时都写些什么吗?近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在微博里晒出了一组被康熙批阅过的奏折,一句句朱批“知道了”,让网友直呼:大亮!穿越了吧?!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康熙曾把“以后”写成“已后”,原来皇帝也会写错别字。
记者采访后发现,展出的奏折上,康熙都有“朱批”,写着“知道了”的奏折还真不少!比如,康熙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江南科场弊案,展出的6件奏折,反映了曹寅将他了解的情况向康熙密报的过程,除了第5件奏折康熙做了较长的朱批,其他都是非常简洁的语言,两条写着“知道了”。
曹寅奏报米价,康熙朱批“知道了”;曹寅奏报刊刻全唐诗,康熙朱批“知道了”;曹寅复奏摹刻高旻寺碑文,康熙朱批“知道了”……记者数了一下,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展出的31件奏折中,有15件康熙都朱批“知道了”。
“皇帝朱批写‘知道了’一点也不奇怪。”专家说,这种口语化的说法早就有了,并不是现...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8
对于想做主持人这个行业的人来讲,央视绝对是一个向往之地,因为在这个舞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让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们。
既然是大平台,自然也会有人员流动,这个平台来无数人,也有许多人辞职离去。“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记忆里的名角们一个个退场,有人过得一般,有人意气风发,郎永淳就是其中的一位,从当年的医学生成为全国皆知的主持人,因没钱为妻子治病选择辞职,如今成了一家公司总裁
郎永淳1971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睢宁,1989年,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专业,毕业后,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学习。1995年进入央视,开始主持午间节目《新闻30分》,期间多次主持央视大型新闻专题类直播节目。2011年9月开始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担任主播。
2011年,郎永淳妻子吴萍罹患乳腺癌后,去美国休养,2014年初宣布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据多位央视员工爆料,郎永淳请辞央视的理由正是因为生病的妻子。据央视员工,电视评论人“导弹熊”透露:“按理说他这样量级的人是很难获准辞职的,但我听说他跟大领导辞职的理由是要给夫人治病,而央视目前给他的薪水,让他在应付巨额诊疗费用后,已经无法维持体面的生活。我还听说,大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9
对于想做主持人这个行业的人来讲,央视绝对是一个向往之地,因为在这个舞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让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们。既然是大平台,自然也会有人员流动,这个平台来无数人,也有许多人辞职离去。“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记忆里的名角们一个个退场,有人过得一般,有人意气风发,郎永淳就是其中的一位,从当年的医学生成为全国皆知的主持人,因没钱为妻子治病选择辞职,如今成了一家公司总裁。
很多观众都对郎永淳不陌生,因为他在央视当主持人都20年了,相继主持过《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法治在线》《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等央视王牌栏目,斯文儒雅的主持风格,被喜欢的观众称作是小清新主持人。
和很多央视主持人一样,郎永淳也是草根出身,喜欢读《平凡的世界》,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从小县城考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中医针灸专业,结果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却接连碰壁,很多医生都劝他不如换一份工作。
很幸运的是当时北京广播学院招收第二学位,郎永淳得知后,带着从家里拿的两千块钱,便到北京报名参加了考试。这个选择在以后的日子里看来是很正确的,因为不学播音主持他也进不了央视,更主要的是在北广上学期间,因为跟同学打赌,去跟学校的一位美...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0
这两年,随着主持人辞职的热潮,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个高光职业的关注。“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记忆中的名角一个个退场,有人失魂落魄,有人意气风发。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主持人给我们的青春年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内地的综艺节目刚刚展露萌芽之时,一个被誉为中国综艺节目史上里程碑栏目《开心100》的横空出世,打破了那个物质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的年代。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个节目曾经红极一时的主持人,当时知名度不亚于湖南台的何炅李湘,如果没有退出,她的知名度也不会逊于现在的谢娜。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为了爱,她选择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如今退居幕后被人遗忘,她就是庄序芃。
如果看过她的主持,或许会更习惯称呼她为“小庄”,这也是她最喜欢的代号。庄序芃出生于福建惠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因此养成了举止大方,十分有涵养的一个女孩。18岁的时候,庄序芃参加高考取得了一个优异的成绩,但她为了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放弃了更好的求学条件,选择离家比较近的福州大学。
毕业之后,庄序芃顺利的进入到当地的一家...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已经忘了是从哪一年开始,自己已不再庆祝“来美国N周年纪念日”了,大约是因为上学、工作,以及边工作边上学,这一页一页的人生经历逐渐进入快进模式,我只能用不去计算日子来假装自己依然青春。
我为自己做的另外一件事,是努力做一个粗人来避免内心过于敏感。由于目前为止两件事都做得不错,我得以粗糙而青春地活着。
然而某天,大学校友微信群里,几位热心同学讨论起组织入学N周年聚会,彻底打破了我的结界,因为他们明目张胆地写出了N的赋值——20。
是的,从我误入“21世纪新兴科学领域”,美漂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民工,20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切,都始于大二时的一张报纸。
1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理想,我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已经没了。
我的第一个理想是成为一个农民,那样我就可以在地里种玉米和土豆给自己吃。
第二个理想是成为一个歌星,因为我当时迷上了郭富城,只有和他成为同事才能有传绯闻的可能,可是后来我发现他喜欢网红并且很抠门,这个理想就算是破灭了吧。
再后来,身为一个学场浪子的我因至今也没想明白的神秘原因考上了北大,也没再有什么其他的理想。
我还能追求点什么呢?大学时,最向往的生活无非就是毕业了能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他是慈禧的老公,最命苦天子,靠纵欲才成功自杀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un Aug 13 09:32:00 2017,GMT)
在清朝10个皇帝里,咸丰可能属于倒数第二没存在感的,最没存在感的是他儿子同治,除了死于梅毒之外真是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
可是越了解咸丰越会觉得,他是最有故事的一个人,当然,主要是悲剧故事,最大的悲剧集中发生在1860年。让我们回到1860年,那一年是咸丰十年,慈禧只有25岁,还是懿妃,小同治刚刚四岁。
1860年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南面,太平天国占了半壁江山;
北面,沙俄对东北虎视眈眈,那可是大清龙兴之地;
中间,英法联军从海上打过来。
可以说,任何其中一股势力,对任何一个王朝,都是要命的,结果,咸丰都赶上啦。所以,一提到1860年,就觉得咸丰,真够悲催的,所谓真命天子,是真命苦的天子啊!
1.洋人来了,咸丰先跑了
1860年的时候,咸丰才30岁。所谓30而立,这个年纪,体力最好,智力最强,精力最旺盛,最想干点事,也确实有很多事可以干,事也太特么多了,还都是祸事。
每天一进办公室,...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43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609/9957.html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
。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
“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专
制体制和地方自治的民主体制打交涉的关键。如果不弄明白这个关键,中国传统政治是
无法理解的” 。在中国二千年来的地方政府层级变迁过程中,县级政区是最稳定的一
级基层政区。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到县级为止。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认为县衙以下处
于一种 “权力真空”状态。事实上,在县衙以下的基层社会,实际存在着三个非正式
的权力系统在运作:其一,是附属于县衙的职业化吏役群体。如清代州县吏役人数,大
县逾千,小县亦多至数百名 。其二,是里甲、保甲等乡级准政权组织中的乡约地保群
体。这一群体每县亦有数十至数百人不等 。其三,是由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吏
组成的乡绅群体。据张仲礼研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士绅总数巳达到100余万 ,平均每
县有六七百名...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彭小明:清华蒋南翔模式评述
2011清华百年校庆,借用人民大会堂为会场,党中央常委六人出席,给出了全国大学校
庆的最高规
格。还有一天举办蒋南翔(1913-1988)教育思想报告会。出任清华校长达十四年的蒋
南翔被誉为中
国最著名的教育家。除了文革中遭受猛烈冲击之外,蒋南翔一直受到党政喉舌的推崇和
褒奖,身后亦
备及哀荣。在风高浪险的中共文教系统中这样的高级干部相当比较少。原因在哪里?概
括地说,蒋南
翔身体力行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化教育系统。这套模式对于中国教育
到底意味着什
么?功过如何?
1. 院系调整的贯彻样板
1949年清华是否继承了原来清华的传统?按照梅贻琦校长“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
之谓也”说
法,应该说是。因为除了胡适和梅贻琦飞往台湾以外,重要教授都留在了北平,冯友兰
、吴晗、季羡
林、雷海宗、潘光旦、曾昭抡、叶企孙、黄万里……这样一流的人才阵容是足以担当清
华的传统和盛名
的。但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衰败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决策当然
是中共中央作
出的。实行者却是以蒋南翔为代表的一批党化知识干部。清华最为典型,从一所文理兼
顾,享誉世界
的综合性大学忽然被调...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f****s
发帖数: 276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四大恶人”比窦娥还要冤
1949年之后出生的人,都不曾见识过生活中真正的地主的横行霸道和凶狠残暴。但几十
年来,大家却都感觉地主们就象宣传所说的那样坏。之所以如此,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是我们从小到大长期所受一面倒的政治宣传所致。只要一提到“地主”,我们就会不由
自主、不约而同的想到至今仍在我们记忆中栩栩如生的刘文彩、黄世仁、南霸天和周扒
皮。他们是“地主阶级”的四个活教材,是我们心目中“地主”的化身。不过,从现今
已经披露出来的有限资料来看,这四个人物,无一不是假典型。
【1】四大地主中,唯一的真实人物是四川的刘文彩。1965年初,在大邑县刘文彩地主
庄园陈列馆,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用泥巴塑造了一组解放前农民向地主交租的群像,
这组以刘文彩爲原型名爲《收租院》的泥塑大大小小共114个,一个个栩栩如生,无言
地诉说着刘文彩当年所干的种种坏事与罪恶--从小斗放贷、大斗收租、私设地牢、草菅
人命,到喝人血、吃人奶……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上的刘文彩与作品中塑造出
来的刘文彩不是一回事。

1999年 11月,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笑蜀先生所著的《刘文彩真相》一书,该书澄
清了加在刘文彩身上的众多不实之词,为我...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47
其实要真是这么进谏过,一定是绝密,所以要是有人传出来,多半是无法证实真伪的。
如果你站在慈禧的地位上想,以肃老六这个人的行事方式,可能性极大。为了科场案杀
了间接相关的大学士柏葰,和鸦片战争中有名的耆英,手段毒辣,大家都防着他。所以
不得不信。
l*****i
发帖数: 20533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请教一个历史问题:关于李卫
捐官只是一个入仕的途径,他捐官是因为显然科场他考不上而已,又没有封荫。
a****a
发帖数: 5763
49
search 清朝科场舞弊
顺治雍正乾隆每朝都有
g*******g
发帖数: 431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ws (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康熙批奏折什么样?31个折子15个批"知道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4 23:43:50 2013, 美东)
历史专家马渭源说,不同皇帝批复奏折不同,除了与奏折内容不同外,跟皇帝的个人文化程度和经历多少有关。“康熙好学,很多规制都是康熙时期定的。当时也没有规矩定怎样批阅奏折,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但因为事情处理比较多,所以批复奏折可能会相对简单一些。
你知道皇帝批阅奏折时都写些什么吗?近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在微博里晒出了一组被康熙批阅过的奏折,一句句朱批“知道了”,让网友直呼:大亮!穿越了吧?!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康熙曾把“以后”写成“已后”,原来皇帝也会写错别字。
记者采访后发现,展出的奏折上,康熙都有“朱批”,写着“知道了”的奏折还真不少!比如,康熙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江南科场弊案,展出的6件奏折,反映了曹寅将他了解的情况向康熙密报的过程,除了第5件奏折康熙做了较长的朱批,其他都是非常简洁的语言,两条写着“知道了”。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