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科学杂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c
发帖数: 20445
1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图片入选英国杂志年度最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8日05:1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组照之一:工作人员抱着熊猫宝宝回基地(本组图片由华西都市
报记者吕甲摄)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组照之一:工作人员抱着熊猫宝宝回基地(本组
图片由华西都市报记者吕甲摄)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入选图片:工作人员准备给熊猫宝宝量体重 《饲养员乔装大熊
猫》入选图片:工作人员准备给熊猫宝宝量体重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组照之二:工作人员正在给熊猫宝宝做体检 《饲养员乔装大熊
猫》组照之二:工作人员正在给熊猫宝宝做体检
吕甲 吕甲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梳理回顾了2010年度全球12张最佳科学新闻图片,本
报摄影记者吕甲所拍摄的《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的图片位列其中,与小行星相撞事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以及狂风暴雨肆虐中美洲等新闻图片同获殊荣。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照片,是2010年度中国唯一入选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
评。《新科学家》杂志说:“照片中这个人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乔装打扮,专抓熊猫的恶
人,但其实他们却是这世上最热爱大熊...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组照之一:工作人员抱着熊猫宝宝回基地(本组图片由华西都市报记者吕甲摄)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入选图片:工作人员准备给熊猫宝宝量体重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组照之二:工作人员正在给熊猫宝宝做体检
吕甲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梳理回顾了2010年度全球12张最佳科学新闻图片,本报摄影记者吕甲所拍摄的《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的图片位列其中,与小行星相撞事件、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以及狂风暴雨肆虐中美洲等新闻图片同获殊荣。
《饲养员乔装大熊猫》照片,是2010年度中国唯一入选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新科学家》杂志说:“照片中这个人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乔装打扮,专抓熊猫的恶人,但其实他们却是这世上最热爱大熊猫的人。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来自卧龙‘核桃坪’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之所以穿成这样,是为了让正接受野化培养的大熊猫宝宝和人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近年来,本报摄影记者多次获得重量级摄影大奖。2008年,记者朱建国拍摄的《心手相连》登上《时代》封面,2008年记者杨涛的摄影作品《生死营救》,获得华赛突发新闻类单幅银奖。2007年,记者谭曦拍摄的《春熙刀客》,也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复评银... 阅读全帖
U**8
发帖数: 1921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tfmm (不是mm),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施一公研究组《科学》论文成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3 08:27:15 2015, 美东)
清华新闻网8月23日电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
(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
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
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文章发表后
,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菲利普·夏普(Phillip Allen Sharp):
施一公教授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里展示的剪接体及其反应活性中心的结构非
常振奋人心,这是RNA剪接领域的突破。我之前不确定我们是否真的能“看到”在活性
状态下的剪接体结构,因为构成它的蛋白和RNA是如此多样并复...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233
4
The Top 10 Everything of 2010
In 50 wide-ranging lists, TIME surveys the highs and lows, the good and
the bad, of the past 12 months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2035319_20348
40_2034813,00.html #ixzz17yPOZzGt
Top 10 Medical Breakthroughs
AIDS Drugs Lower the Risk of HIV Infection
Synthetic Cell
Blood Test for Alzheimer's
FDA Approves Botox for Migraines
Taking the Resuscitation Out of CPR
The FDA Restricts Avandia
Blood Test for Heart Attack
Predicting IVF Success
...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9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lilyliu (Lily),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施一公、饶毅再次联名投书《科学》 炮轰科技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2 15:38:42 2012, 美东)
[了望东方周刊]
施一公、饶毅两位生物学学者联合撰文“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这篇“檄文”
,以社论的形式,发表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因施一公、饶毅两位生物学学者联合撰文“炮轰”,又成焦点。
两人都有国外学术经历。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曾任美国普林
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也是该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饶毅现
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是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
授。
这篇“檄文”,是以社论的形式,发表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文章指出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并没有对中国的科研
起到应有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
...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SPR (SPR),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以科学的名义返老还童 血液抗衰老研究曙光乍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2 17:38:28 2014, 美东)
我们寻找不老泉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延长人类寿命,还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伦理学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科学家Amy Wagers指出,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肌肉失去了维持平衡
和再生的能力。她解释道:“我并不是说衰老是一种疾病,但衰老与一些特定疾病患病
率的升高有关联。”
Wagers和许多合作者已经证明,当将年轻老鼠的血液与年老鼠类的血液相互交融循环时
,令人震惊的生理学变化将会产生。许多因衰老而导致的机能下降例如肌肉萎缩、反应
迟钝、认知能力降低等都有所缓和甚至恢复到原先水平。
“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领域。Wagers和合作者据此相信血液中一定存在
某种物质能够引起如此惊人的改变。实际上,经过不懈研究,她和同事近期终于成功地
从“年轻”的血液中隔离出一种特殊的分子——生长分化因子11(...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9
7
[了望东方周刊]
施一公、饶毅两位生物学学者联合撰文“炮轰”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这篇“檄文”
,以社论的形式,发表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因施一公、饶毅两位生物学学者联合撰文“炮轰”,又成焦点。
两人都有国外学术经历。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曾任美国普林
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也是该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饶毅现
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是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
授。
这篇“檄文”,是以社论的形式,发表在9月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文章指出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并没有对中国的科研
起到应有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
的发展。
更为致命的是,尽管中国绝大多数研究人员经常嘲讽这种基金分配体制,但多数科研人
员又选择了接受它: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以及官员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两位学者缘何选择在这个时机发表此文?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又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如果不认识人,根本申请不到经费
美国杜克... 阅读全帖
t**m
发帖数: 158
8
清华新闻网8月23日电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
(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
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
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文章发表后
,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菲利普·夏普(Phillip Allen Sharp):
施一公教授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里展示的剪接体及其反应活性中心的结构非
常振奋人心,这是RNA剪接领域的突破。我之前不确定我们是否真的能“看到”在活性
状态下的剪接体结构,因为构成它的蛋白和RNA是如此多样并复杂。在这两篇文章里,
我们看到了冷冻电镜的技术、攻克难题的决心、以及创造性的想法,这三点对此次的成
功缺一不可。再次祝贺取得此次巨大的成果。
(因发现RNA剪接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
者,美国MIT生物系教授)
杰...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18304
9
楼主属于那种满脑子糨糊,但又喜欢胡思乱想的人。给楼主普及一点常识:
美国一般民众当中,信基督教的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80%。
根据《科学美国》杂志1999年9月份的杂志发表的报告:在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科学工
作者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大幅下降到了40%。
在优秀的(eminent)科学家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更是大幅下滑到了10%。
根据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发表的报告(Nature, 394(6691):313, 23
July 1998),美国科学院院士中,信“神”的比例更低,只有7%。
我在上面引用的这些数据,来源都是公信力和权威性很高的杂志。具体的期刊号我给出
来了。欢迎大家查证!
y********u
发帖数: 5
10
历数中国牛人科学家:顶级杂志发论文的将帅
<细胞>、<自然>、<科学>(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做科学的梦寐
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能在三大杂志上都发表论文,是牛人.
中国大陆产生了多少这样的牛人?搜索做老板发表的研究论文,只算通讯作者,不
算合作的,不算综述,不算他们做学生时候的.结果: 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
的,总共才三十人.
在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只有十一人,大都滞留在美国,这十一人,
在中国人圈里可以算帅才,在国际上不能算帅才,还只能算将才.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
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九人,五人在国内,这十九人,中国人里可以算将才.
王晓东一马当先,超出其他人许多,难怪大家服气.饶毅才华横溢,业余文史活跃,可
专业还在前十名,不愧才子名声.施一公最年轻,名列第二,算林彪吧.女的就庄晓薇,
袁均瑛二人.企业界的就IBM华生实验室周如鸿一人.北卡大学的张义是新秀,龄不小,最
近出名,毕业于野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Tallahasee 分校,靠自个干出名,牛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只有一人进入这前三十人名单,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其他院士
y********u
发帖数: 5
11
历数中国牛人科学家:顶级杂志发论文的将帅
<细胞>、<自然>、<科学>(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做科学的梦寐
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能在三大杂志上都发表论文,是牛人.
中国大陆产生了多少这样的牛人?搜索做老板发表的研究论文,只算通讯作者,不
算合作的,不算综述,不算他们做学生时候的.结果: 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
的,总共才三十人.
在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只有十一人,大都滞留在美国,这十一人,
在中国人圈里可以算帅才,在国际上不能算帅才,还只能算将才.
大家熟悉的王晓东,饶毅都在这十一人中.王晓东一马当先,超出其他人许多,难怪
大家服气.饶毅才华横溢,业余文史活跃,可专业还在前十名,不愧才子名声.施一公最
年轻,名列第二,算林彪吧.女的就庄晓薇,袁均瑛二人.北卡大学的张义是新秀,龄不小
,最近出名,毕业于野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Tallahasee 分校,靠自个干出名,牛气.
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九人,五人在国内,这十九人,中国人
里可以算将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只有一人进入这前三十人名单,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其他院
y********u
发帖数: 5
12
历数中国牛人科学家:顶级杂志发论文的将帅
<细胞>、<自然>、<科学>(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做科学的梦寐
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能在三大杂志上都发表论文,是牛人.
中国大陆产生了多少这样的牛人?搜索做老板发表的研究论文,只算通讯作者,不
算合作的,不算综述,不算他们做学生时候的.结果: 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
的,总共才三十人.
在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只有十一人,大都滞留在美国,这十一人,
在中国人圈里可以算帅才,在国际上不能算帅才,还只能算将才.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
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九人,五人在国内,这十九人,中国人里可以算将才.
王晓东一马当先,超出其他人许多,难怪大家服气.饶毅才华横溢,业余文史活跃,可专业
还在前十名,不愧才子名声.施一公最年轻,名列第二,算林彪吧.女的就庄晓薇, 袁均
瑛二人.企业界的就IBM华生实验室周如鸿一人.北卡大学的张义是新秀,龄不小,最近出
名,毕业于野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Tallahasee 分校,靠自个干出名,牛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只有一人进入这前三十人名单,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其他院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难题
去年爆发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一个月之内疫情严峻,迄今全球科学家对它的认识依
然有限。
瑞士生物技术公司SunRegen Healthcare AG首席科学官及共同创办人董宇红(Yuhong
Dong,音译)撰文提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难题。以下是全文内容。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突然爆发扩散到整个中国,并且震惊全球。这个新
型“病毒”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基本繁殖数R0高)以及高致死率特征,对人类构成前
所未有的巨大威胁。由于目前来自中国的信息有限,科学界对这个病毒的起源、人与人
之间传播持续时间,以及受感染者的临床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科学家最近
发表有关该病毒的研究论文,确定它的起源与自然界的基因重组无关以及从动物传播给
人类,但是仍有多项难题待进一步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似乎与自然重组无关
大多数论文指出,2019-nCoV与蝙蝠冠状病毒的相似度为88%,与SARS的冠状病毒的相似
度为79%,与MERS则仅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生物安全重点
实验室陆柔剑(Roujian Lu)2020年1月30日在《柳叶刀》期刊发表论文...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417
14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nston (stone king),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5 23:39:28 2011, 美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0485-1.shtm
谢晓亮简介:
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
哥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8年在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学化
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讲席教授。2011年5月当选美
国科学院院士。他还获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
会士、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和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
作为室温下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谢晓亮教授推动和带领了单分子研
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他是单分子酶学的...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417
15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nston (stone king),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5 23:39:28 2011, 美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0485-1.shtm
谢晓亮简介:
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
哥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8年在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学化
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讲席教授。2011年5月当选美
国科学院院士。他还获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
会士、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和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
作为室温下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谢晓亮教授推动和带领了单分子研
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他是单分子酶学的...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435
16
《自然》《科学》分别评出今年十大科学进展
(2003-12-19 10:26:36)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岁末年终,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科学》杂志分别评选出
2003年十大科学进展。
《自然》杂志评出的十大科学进展
1.美国“航海家”1号宇宙飞船飞离太阳系 它已经距我们135亿公里,相当于
地球与太阳间距离的90倍,它将到达最近的一颗恒星。
2.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化石被认为是现代智人最古老的祖先 生活在16万年前的两
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的头骨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
3.用分子创建了物质的凝聚态 科学家通过用激光冷却原子并用磁场将它们挤压在
一起,研究人员设法产生了宽松的分子键,分子因此坍塌成凝聚态。
4.老鼠的胚胎干细胞中产生出精、卵细胞 从雄性胚胎细胞培养液中生长出的精子
细胞能成功地让卵细胞受精,甚至可以从雌性和雄性细胞中培育出实验室卵细胞,将促进
生殖和克隆的研究。
5.长伽马射线爆发的起源被确定 天文学家见证了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并记录
了来自同一事件的伽马射线爆发。这些壮观的恒星现象证实,部分长伽马射
m**d
发帖数: 2144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潜科学
我还看过潜科学杂志,就是伪科学。
潜科学是相对于显科学而言的,潜科学和显科学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潜科学阶段对于任何科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潜科学是显科学的基础和起点。科学的发
展就是在潜科学和显科学互相影响、交替作用下前进的。 研究潜科学有利于科学发展
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有利于新学科创建和对新学科的扶持,有利于科学人才的发现和培
育。 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对潜科学的研究。西欧有"拼盘学会",美国有"史密
森学会"等,这些组织都注重对潜科学的研究,支持受压制的科学探索。我国是潜科学
的首创国家,出版了《潜科学》杂志,在国内外学术理论界有深刻影响。
K**********e
发帖数: 188
18
在《科学》上为中国说话的美国人
最近,在《科学》上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的自我批评,一篇是美国人为中国说话。
两者相辅相成,说明中国的自省,而美国人也不是一味不讲道理地贬低中国。
自省和自信
曾几何时,国内强调不能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不好。现在,虽然不这样强调,但也未完
全绝迹。
比如,2010年9月3日,施一公和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说了我国
科学经费分配在体制和文化上的
问题。在获得普遍的认同中,还有一种意见,说这是家丑外扬、甚至指责说是挟洋自重。
有这种观点可能是其他原因,也可能是自卑感没有消除,因为觉得外国人不一样,和他
们说话就是求他们。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和这些无关,我们在外国人面前没有自卑的感觉,所以一般讨论而
已,并不求助于他们。
我读《科学》三十多年。美国科学家民间团体主办的《科学》和英国民办公司出版的《
自然》一样,在科学论文以外也
报道科技界的新闻、政策、讨论等等。我和其他长期读者一样习以为常地读《科学》上
发表的各种不同观点。
我和施一公在国外做过十几年的老师,早已不觉得外国科学家高我们一等,而多年习惯
于平等交往外国教授。
我自己在国外期间至少两...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417
1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专访:谢晓亮的科学人生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0485-1.shtm
谢晓亮简介:
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
哥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8年在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工作。1999年受聘哈佛大学化
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正教授,2009年受聘哈佛Mallinckrodt讲席教授。2011年5月当选美
国科学院院士。他还获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
会士、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和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
作为室温下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谢晓亮教授推动和带领了单分子研
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他是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开创了活细胞中的单分子研究。他主
导研制的以快速拉曼散射为主的高灵敏、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
全新的方法。
2009年,谢晓亮获得美国能源部颁发的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奖。颁奖词写道
:“该奖是表彰谢晓亮教授在非线性拉...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057
20
我们寻找不老泉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延长人类寿命,还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伦理学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科学家Amy Wagers指出,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肌肉失去了维持平衡
和再生的能力。她解释道:“我并不是说衰老是一种疾病,但衰老与一些特定疾病患病
率的升高有关联。”
Wagers和许多合作者已经证明,当将年轻老鼠的血液与年老鼠类的血液相互交融循环时
,令人震惊的生理学变化将会产生。许多因衰老而导致的机能下降例如肌肉萎缩、反应
迟钝、认知能力降低等都有所缓和甚至恢复到原先水平。
“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领域。Wagers和合作者据此相信血液中一定存在
某种物质能够引起如此惊人的改变。实际上,经过不懈研究,她和同事近期终于成功地
从“年轻”的血液中隔离出一种特殊的分子——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这种分子
似乎能够使心脏、大脑血脉和骨骼肌的生理机能重新焕发活力,至少在动物身上是如此
。Wagers对研究团队说:“GDF11对心脏、骨骼肌和大脑来说是一座‘不老泉’,是使
器官恢复活力的有益蛋白质。”
1998年,世界上第一个人体胚胎干...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361
21
http://china.cnr.cn/yaowen/201108/t20110819_508388445.shtml
饶毅:参选院士已料到会落选 部分科学家对科学没兴趣
2011-08-19 07:42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两年增选一次的中国科学
院院士名单17日一经公布,314位候选人锐减为145位,淘汰过半,但还是因为一个人的
出局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他就是49岁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享誉海内外
的神经科学家,回国前已经是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
回国就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
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
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而他在博客中最新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落选如此牵动人心是
公众对科学公信力的质疑吗?院士又能否代表中国科学的最高境界?对此,饶毅接受了
中央台记者车丽的独家专访。
饶毅发布的“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一上午点击量就将近2万次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22
25个迄今为止不能回答的科学问题 25个为最重

文章来源: 科学杂志 于 2005-07-24 16:12:18
25个迄今为止不能回答的科学问题 25个为最重 科学杂志
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题等待我们去挖掘。但哪些是最重要的
未解之谜,我们距离找到答案还有多远?今年7月1日,在纪念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
年之际,科学家们总结出了125个迄今我们还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重中之重有25个。
宇宙篇:
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
来越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
——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
由尚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剩下的70%呢?天文学家认为那可能是暗能量——让宇
宙加速膨胀的力量。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远镜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
找到了,其意义肯定是宇宙级的。
2、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5年前,天文学家弗克·德雷克首次启动了探寻地外
l****o
发帖数: 2909
23
本文转自“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2014年1月刊。
欧盟、美国分别宣布“大脑计划”
入选理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后最宏大的研究项目。
大脑计划
2013年1月和4月,欧盟和美国分别宣布投入10亿欧元和38亿美元,启动大脑研究计
划。其中,欧盟的“人类大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旨在用巨型计算机模拟整
个人类大脑,而美国的“大脑活动图谱计划”(Brain Activity Map Project,或称
Brain Initiative)则着眼于研究大脑活动中的所有神经元,绘制详尽的神经回路图谱
,探索神经元、神经回路与大脑功能间的关系。
理解大脑的运转机制,是人类与科学面临的最伟大的挑战之一。两个宏观“大脑计
划”的推出,将极大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研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被誉为人类基因组
计划后最宏大的研究项目。“大脑计划”的成果奖有助于人类彻底理解大脑的运行方式
,进而阐明意识的发生、思维过程等一系列科学谜题,也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大脑疾病的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IPCC报告:全球变暖几百年内无可逆转
入选理由:IPCC报告首次明确指出,气候变暖将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4
中国电子对撞机发现4夸克物质 当选美国《物理》杂志2013年最重要成果
字号:小中大2014-01-06 11:25:22
更多
163
关键字 >> 中国基础研究夸克4夸克粒子4夸克物质北京谱仪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杂
志物理学美国物理学会
北京谱仪实验国际合作组(BESIII合作组)于2013年3月发现的四夸克物质Zc(3900)
,入选美国物理学会(APS)《物理》杂志评选的2013年国际物理学领域重要成果,并
在11个入选项目中位列第一。同时入选的还有中科大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果。
四夸克物质Zc(3900)内部结构示意图
四夸克物质Zc(3900)内部结构示意图
北京谱仪发现全新粒子
美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杂志2013年12月30日公布了2013年国际物理领域重要成果
,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的成果“发现四夸克物质”位列十一项进展之首。
该杂志网站称:“以前所有的实验都告诉我们,夸克总是两个或三个一起出现。今年夏
天,在中国的北京谱仪Ⅲ合作组和在日本的Belle合作组报道,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中
发现了一个‘神秘粒子’,其中含有四个夸克。虽然人们对这个被称为Zc(3900)...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623
25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3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577.shtm
独自发展还是合作研究
《科学》:美国天文物理学前途未卜
文章认为美天文物理学将在未来10年中被边缘化
从暗能量到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20世纪90年代铭刻着美国天文学家的光荣和辉煌。他
们说,借助于最先进的仪器,比如广域红外线巡天望远镜(WFIRST),他们仍然会保持
在暗能量等天文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但美国政府表示,这些仪器过于昂贵。与
此同时,一个被称为“欧几里德”的欧洲版暗能量探索计划正在制定之中。天文学家担
心:美国是否正在放弃它在天文物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
WFIRST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和能源部(DOE)建议的暗能量联合任务而制定。经过
10年的调查和辩论,2010年8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将WFIRST列为美国未来10年天文
学发展的最优先计划。该委员会认为,耗资16亿美元的WFIRST是提升黑洞研究和寻找太
阳系外行星的最佳途径,NASA应该在2020年前让这架望远镜升空。但是,最近出版的《...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7558
26
好死不如赖活着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3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577.shtm
独自发展还是合作研究
《科学》:美国天文物理学前途未卜
文章认为美天文物理学将在未来10年中被边缘化
从暗能量到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20世纪90年代铭刻着美国天文学家的光荣和辉煌。他
们说,借助于最先进的仪器,比如广域红外线巡天望远镜(WFIRST),他们仍然会保持
在暗能量等天文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但美国政府表示,这些仪器过于昂贵。与
此同时,一个被称为“欧几里德”的欧洲版暗能量探索计划正在制定之中。天文学家担
心:美国是否正在放弃它在天文物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
WFIRST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和能源部(DOE)建议的暗能量联合任务而制定。经过
10年的调查和辩论,2010年8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将WFIRST列为美国未来10年天文
学发展的最优先计划。该委员会认为,耗资16亿美元的WFIRST是提升黑洞研究和寻找太
阳系外行星的最佳途径,NASA应该在2020年前让这架望远镜升空。...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1982
27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有多少美国科学家信基督教?
一般认为,美国民众当中,信基督教的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80%。
根据《科学美国》杂志1999年9月份的杂志发表的报告:在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科学家
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大幅下降到了40%。
在优秀的(eminent)科学家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更是大幅下滑到了10%。
根据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发表的报告(Nature, 394(6691):313, 23
July 1998),美国科学院院士中,信“神”的比例更低,只有7%。
我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已经清楚地给出来了,欢迎大家自己查证!
q*******a
发帖数: 1982
2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有多少美国科学家信基督教?
一般认为,美国民众当中,信基督教的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80%。
根据《科学美国》杂志1999年9月份的杂志发表的报告:在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科学家
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大幅下降到了40%。
在优秀的(eminent)科学家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更是大幅下滑到了10%。
根据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发表的报告(Nature, 394(6691):313, 23
July 1998),美国科学院院士中,信“神”的比例更低,只有7%。
我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已经清楚地给出来了,欢迎大家自己查证!
R********n
发帖数: 3601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lexsung (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科学》重磅:确认!66%的癌症发生是因为 - 运气不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5 20:00:07 2017, 美东)
两年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家Cristian Tomasetti和癌症遗传学家Bert
Vogelste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
取决于「上帝掷骰子」。结果引发了一场争议风暴,他们也因此受到科学界大规模的批
评[1]。
两年来,这几位不服气的科学家从全球涵盖48亿人的69个国家收集海量数据,对32种癌
症类型的发病率和相关性进行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不再是环
境因素和遗传,而真的是因为运气不好[2]。
如今,他们带着实实在在的数据又回来了。就在今天,这一研究结果再次被刊登在《科
学》杂志上。

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数百万癌症患者,他们本来遵循着近乎完美的生活方式,他们没...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158
30
·方舟子·
国内媒体在宣传被评为“2004年十大杰出青年”的潘建伟博士时,除了声称他获得
2004年三项奖金高得惊人的“国际大奖”外(实际上是申请到三笔研究经费),都说他
的论文入选《自然》杂志物理学百年经典。例如“十大杰出青年”潘建伟事迹材料是这
么介绍的: “其论文迄今为止被他关于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交换的系列工作先后
于1997年底被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为97年度世界物理学的十大进展之一;
1998年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98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999年底,入选国家科
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并入选《自然》杂志百年以来物理学中21篇经典
性论文;”
这里说的获得如此多的国内外荣誉的“其论文”,指的是同一篇论文。新华社北京11月
21日电“科大教授潘建伟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说得更吓人,将之与爱因斯坦
相提并论: “1998年潘建伟与爱因斯坦等21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一道入选了《自
然》杂志物理学百年经典。”
实际上《自然》评的是21篇发表在《自然》上的物理论文,而不是“21位世界著名科学
家”。与潘建伟有关的这篇论文是:D. Bouwm... 阅读全帖
y********l
发帖数: 3970
31
《自然》杂志确认 中国科技一重大突破
信源:观察者网|编辑:2016-03-05|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服务使用须知]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创新,无疑是全国“两会”的热门关键词。就在前天,国际权威的《自然》杂志又确认
了一项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透露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据悉,包信和院士(现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和潘秀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煤
气化直接制烯烃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路线(简
称为F-T),他们摒弃了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创造性地直接采用煤
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纯化后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
选择性地一步...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3519
32
两年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家Cristian Tomasetti和癌症遗传学家Bert
Vogelste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
取决于「上帝掷骰子」。结果引发了一场争议风暴,他们也因此受到科学界大规模的批
评[1]。
两年来,这几位不服气的科学家从全球涵盖48亿人的69个国家收集海量数据,对32种癌
症类型的发病率和相关性进行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不再是环
境因素和遗传,而真的是因为运气不好[2]。
如今,他们带着实实在在的数据又回来了。就在今天,这一研究结果再次被刊登在《科
学》杂志上。

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数百万癌症患者,他们本来遵循着近乎完美的生活方式,他们没
有抽烟,没有不涂防晒霜就见太阳,他们吃健康的食物,还经常锻炼身体,可是癌症还
是发生了。
看来,我们以后再听说谁谁得了癌症,就不要再去指责他们抽烟、喝酒、熬夜吃泡面,
以及雾霾天不带口罩了,也许他们是真的不幸和倒霉。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发现。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的教科书一直以来将癌症的发生归因于两个主要因素:遗传和环境
因素。而只讲DN...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onhoax (NAS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科学》:食物改变大脑基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8 15:57:49 2014, 美东)
食物左右人的大脑思维,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例如吃大米和
吃面粉的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和欧洲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个人观念比较强,是独一的,自主的,奋发
的,自我奋斗的人。像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注意到的,这是一种奇特的观点。
其他国家的人都更愿意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他人相互依赖
,而不是独立于他人。在这样的社会里,你的目标就是去适应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而
不是特立独行。人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群体中的一员----大网中的丝线,而不是矗立在
前线的一名孤独骑士。美国人喜欢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日本人则说“枪打出头
鸟”。
这只是泛泛的说法,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并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E·尼斯贝特和他的同事发现,这种对独立和相互依赖的不同
...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onhoax (NAS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科学》:食物导致中国人大脑基因奇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8 15:57:49 2014, 美东)
食物左右人的大脑思维,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例如吃大米和
吃面粉的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和欧洲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个人观念比较强,是独一的,自主的,奋发
的,自我奋斗的人。像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注意到的,这是一种奇特的观点。
其他国家的人都更愿意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他人相互依赖
,而不是独立于他人。在这样的社会里,你的目标就是去适应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而
不是特立独行。人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群体中的一员----大网中的丝线,而不是矗立在
前线的一名孤独骑士。美国人喜欢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日本人则说“枪打出头
鸟”。
这只是泛泛的说法,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并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E·尼斯贝特和他的同事发现,这种对独立和相互依...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采访张首晟 - 在科学的局限之外
张首晟(Shou-Cheng Zhang),汉族,美国华裔科学家。祖籍江苏高邮,1963年生于上
海。2010年9月1日,“欧洲物理奖”在波兰华沙颁奖,华人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张首晟获此殊荣。因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理论预言和实
验观测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张首晟与4位欧美科学家共同荣获2010年“欧洲物理奖”,
他也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人科学家。“欧洲物理奖”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奖项,由欧
洲物理学会颁发。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科学的局限之外
=============
我已经祈祷了好久。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信仰见证。我相信,在更高的层次上,
科学与信仰是不对抗的。因为真理的法则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这是真理的尊严,这尊
严足以令我相信它有力量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使一切事物在统一的法则之下产
生秩序和关联。
所以,当一位美国学者用物理学定律来解释伦理学法则时,我一点也不觉得惊奇。
“整体大于局部”,“作用与反作用相等”,“轻可举重”,“光速不变”等等物
理学定律既描写了自然事实,又包含了自然事实背后更宽延的概念—法...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530
36
最近生物化学杂志(JBC)的两位副主编,Vincent C. Hascall和Richard W Hanson写
了一篇文章,“JBC on Journal
Ranking”,文章非常有意思,对于现在科学界一切跟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转
的潮流,算是浇上了一点冷水,
也表达了JBC这个百年老杂志的不满之情。
目前杂志的排名多采用总部在美国费城的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公司采纳的影响因子,这个概念最
早由Eugene Garfield提出来的,初衷是对科学界发表的文章根据发表的数量和引用率
进行一下排名,以便于公司对巨
量的科学信息进行管理,但之后这个“影响因子”影响巨大,是Eugene Garfield最初
没有想到的,一些大学把ISI文章多
少用来作为判定科学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可以决定一位科研人员的命运。
Eugene Garfield 1995年在一次演讲
中说(大意):“1955年,当我开始采纳这个影响因子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
个能引来这么大的争论。正如核
能一样,影响因子也是一把双刃剑,
m******x
发帖数: 918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科学》:食物改变大脑基因
食物左右人的大脑思维,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例如吃大米和
吃面粉的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和欧洲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个人观念比较强,是独一的,自主的,奋发
的,自我奋斗的人。像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注意到的,这是一种奇特的观点。
其他国家的人都更愿意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他人相互依赖
,而不是独立于他人。在这样的社会里,你的目标就是去适应和调整与他人的关系,而
不是特立独行。人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群体中的一员----大网中的丝线,而不是矗立在
前线的一名孤独骑士。美国人喜欢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日本人则说“枪打出头
鸟”。
这只是泛泛的说法,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并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E·尼斯贝特和他的同事发现,这种对独立和相互依赖的不同
价值取向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比如,美国人相对不太注意各种关系,而亚洲人却对这
些很在意。在看一幅上面画着一条大鱼游在一群鱼和一片海藻中的画像时,美国人会首
先记住中间的那条大鱼。这在他们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而日本人则会先看到整个背景
。他们还会对海藻和...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266
38
2008年1月份的《环球科学》杂志(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公布了2007年
全球科技领袖名单,这些研究人员和机构有能力在卫生保健、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为
人类做出非凡贡献。
从人工智能到飞行汽车,众多事例表明,对技术发展过分乐观,始终是职业观察家
和业余爱好者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然而,有时候,新的技术成就却又不负众望,甚至
超出了人们对它最疯狂的想象。
创新的真谛就在于开创前无古人的全新境界,在2007年全球科技领袖中,接近这一
境界者比比皆是。随便举个例子:一位研究者发明了一台仪器,测量液体体积时精度可
达1仄升(zeptoliter,毫微微微升,即10-21升)。
另一位创新者设计了一种方法,无须插上电源,即可给手机充电。你只须坐在餐桌
旁,几尺之外便有一只充电线圈藏在天花板内,不声不响地给你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充电
。还有一位富于想象的创新者,为治疗神秘的致死性朊病毒疾病(prion diseases,如
疯牛病和库鲁病)铺平了道路。
如果只是做一些枝节性工作,比如又推出一种可以调节5-羟色胺水平的抗抑郁药,
或者让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又有些许提升,那就远远没有发挥《科学美
Z**n
发帖数: 95
39
让我们重点列出一些华裔EE大师们的名字吧。出于对他们的敬仰,也许我们当中的某些
人就是曾经沿着这些华裔大师的足迹留洋过海的。
1. 厲鼎毅(Tingye Li,1931年7月7日-2012年12月27日),出生于中華民國江苏省南
京市,毕业于南非金山大学和西北大学,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美籍华人,为著
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厉
先生於1995年被选为美国光学会主席。1957年加入贝尔实验室,一直服务了41个春秋.
被誉为“光纤通信波分复用之父”。
2. 蔡少棠(Leon Ong Chua,1936年6月28日-),生於菲律賓,美國電機工程學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IEEE Fellow。他提出了憶阻器、
蔡氏電路和細胞式類神經網路(CNN)等理论。他被認為是非線性電路理論(nonlinear
-circuit theory)之父。在他预测憶阻器存在的三十七年后,在惠普公司由R.斯坦利&
#8226;威廉斯(R. Stanley Williams)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能工作的固态憶阻器。
注:蔡少棠 有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95
40
让我们重点列出一些华裔EE大师们的名字吧。出于对他们的敬仰,也许我们当中的某些
人就是曾经沿着这些华裔大师的足迹留洋过海的。
1. 厲鼎毅(Tingye Li,1931年7月7日-2012年12月27日),出生于中華民國江苏省南
京市,毕业于南非金山大学和西北大学,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國籍,美籍华人,为著
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厉
先生於1995年被选为美国光学会主席。1957年加入贝尔实验室,一直服务了41个春秋.
被誉为“光纤通信波分复用之父”。
2. 蔡少棠(Leon Ong Chua,1936年6月28日-),生於菲律賓,美國電機工程學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IEEE Fellow。他提出了憶阻器、
蔡氏電路和細胞式類神經網路(CNN)等理论。他被認為是非線性電路理論(nonlinear
-circuit theory)之父。在他预测憶阻器存在的三十七年后,在惠普公司由R.斯坦利&
#8226;威廉斯(R. Stanley Williams)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能工作的固态憶阻器。
注:蔡少棠 有位...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06
41
25个迄今为止不能回答的科学问题
消息来源:科学杂志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编辑:2005-07-24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题等待我们去挖掘。但哪些是
最重要的未解之谜,我们距离找到答案还有多远?今年7月1日,在纪念美国《科学》杂志
创刊125周年之际,科学家们总结出了125个迄今我们还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重中之重有
25个。
宇宙篇:
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来越
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
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由尚
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剩下的70%呢?天文学家认为那可能是暗能量——让宇宙加
速膨胀的力量。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远镜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
找到了,其意义肯定是宇宙级的。
2、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5年前,天文学家弗克·德雷克首次启动
a******g
发帖数: 13519
42
8人都曾在美国打拼十几年,并因为在哈佛大学“同一个楼道”里共事,而有了命运轨
迹的第一次交集,这也让他们彼此熟悉,磨合出作重大选择时的信任和默契。
而后,一人率先离职回国,触发连锁效应,另外7人接连离职回到中国,命运轨迹再次
交织——在中国,一起为科学事业耕耘!
即便是在经历最大“海归潮”的当下中国,这也是一个罕见的归国故事。
故事主角是8名青年科学家: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
任涛。在科学界这8人可能都称不上“鼎鼎大名”,但简单勾勒他们的人生轨迹就会发
现,他们所依赖的并非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式的“共进退”。
正如其中一位女科学家张欣所说,他们只是普通的8个归国留学人员,如果说有什么特
点的话,那就是“决定集体回国,相约到一处打拼”,优势是“相互之间不必再磨合”
,于是只念一个目标:认真踏实做好科研。
在讲究团队合作的大科学时代背景下,这种“集体式的回归”显得弥足可贵。因为他们
8人曾经的共同身份——哈佛大学博士后,以及现在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
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的所在地——合肥科学岛。
外人在形容他们的经历时,有了一个颇具武侠色彩的说法...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3
美国《科学》杂志 2010/11/05
本周新闻
科研伦理(道德规范)
来自中国的争议迟滞了美国的神经改道(临床)实验
中国的批评者挑战肖传国宣称的成功治疗脊柱裂患者
图片(略)
一个在中国历时五年的医学争斗波及到了密执根,那里已经延迟招收病人继续一项临床
实验。位于密执根州皇家橡树的威廉姆贝蒙特医院开展的这项实验目的在于通过手术将
脊柱裂患者的神经改道,从而使他们能控制自身的膀胱。主持实验研究的Kenneth
Peter 上周证实,该实验的资助机构美国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NIH)已经要求进
行重审。
这种神经改道手术的发明者、泌尿科医生肖传国宣称他的手术在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包括对110名脊柱裂患者手术后一年随访的数据显示了87%的成功率。但是,随之而来
的争议也同样惊人。
早些时候,警察指控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主任肖传国组织了对批评者中
的两个人实施街头袭击。被袭击致伤者是方是民,他以笔名方舟子经营新语丝网站,另
一位是记者方玄昌(与方是民无亲属关系),他曾经编辑发表过一些关于肖氏手术失败
病例患者的杂志文章。
肖(传国)以“寻衅滋事”罪被判5个半月拘役,他已经...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44
这杂志可以改名叫 《生物科学》或者《生化科学》,和其他科学基本没啥关系。
q*******a
发帖数: 1982
4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有多少美国科学家信基督教?
出处已经给你了啊!《科学美国》以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具体的
期刊号都给出来
了,欢迎你去查证!!!
j****u
发帖数: 1413
46
新闻请见: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331/
2012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骆利群、杨培东等220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
与作家当选院士。骆利群与杨培东是新科院士中仅有的两位华裔。巧合的是,他们都毕
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曾在该校获得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骆利群(81少/818校友),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
国科大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中国科大
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
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骆利群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6月,他在斯坦福大
学任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
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先后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神经元》《神经科学》《基因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坦福大
学Sloan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1221
47
能争夺到话语权最好,争夺不到就把它打翻。把它20分的杂志打到2分。
美国爹的几个杂志,JBC, 都是被从20分被打翻到不到5分的杂志。欧盟的 EMBO,癌症
,免疫,化学,已经全部打翻了美国同类行业杂志。
我国生化所把一个1分的杂志炒到了10分,这个才是话语权斗争的核心。
d*******g
发帖数: 8992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阴谋论者不相信科学!
要是看不懂报道的内容,那还是别传播病毒是人工编辑并从实验室泄露的谣言啦。
当然,对于独轮运,造谣是天赋人权!
----------------------
https://news.163.com/20/0206/19/F4NOA6MQ0001899N.html
武汉病毒所是疫情源头?石正丽:阴谋论者不相信科学
2020-02-06 19:24:55 来源: 澎湃新闻
举报
12728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更多
(原标题:武汉病毒所是疫情源头?无事实依据,学者呼吁不要凭空假设)
中国唯一的P4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在地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近日卷入了“新冠病毒源
头”风波。
该研究所的石正丽研究员率领的团队是蝙蝠病毒研究领域的权威,也是中国SARS(严重
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源头攻克团队。然而,随着疫情的进展,“实验室病毒泄漏
”、“人为制造新病毒”等流言开始笼罩在武汉病毒研究所及石正丽等人身上。
2月2日下午,石正丽在朋友圈回应:“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大自然给人类不文明生活习
惯的惩罚,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和实验室没有关系。”石正丽...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98
49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2017年,十大科学发现
2017年9月15日,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朝地球发出了最后一个信号,以高速冲向土星大
气层,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从启程、旅途、抵达到终章,在近20年的时间内,卡西尼号航行的距离超过49亿公里,
执行了超过250条的指令,产生了635GB的科学数据,以及拍摄了453048张图片。毫无疑
问,卡西尼号为我们探索太阳系,揭开土星的层层谜题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正如所有的科学故事一样,每一个伟大的谢幕都意味着新的开始。今年,我们在科学上
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但没有人因此而懈怠,因为每一次的成功都意
味着有更多的谜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揭开。
在2017年即将迎来它的谢幕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年科学中有哪些令人激动人心
的时刻:
1. 幽灵般的粒子
作为基本粒子之一的中微子,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征:它们像幽灵一般,几乎不与物质
发生反应!科学家为了捕捉它们的踪迹通常需要建造包含几万或数十万吨的探测材料的
巨大探测器,才能增加中微子和物质间的反应几率。然而,今年八月,美国橡树岭国家
实验室设计了一种可以随手携带,并且只有14.6公斤的小型中微子探测器,第一次捕捉
到了43年前... 阅读全帖
q*********8
发帖数: 224
50
科学之星的殒落:天生科学家茅广军跳楼自杀身亡
《科学》杂志介绍茅广军"天生就注定做科学家”。"聪明,刻苦,好学”是茅广军
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一致评价。他不长的人生履历写满了优秀:1989年宁波师范学院物
理系本科毕业后,先后攻读了南开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后来又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洪堡研究员和日本原子能研究所STA研究员。)
茅广军,1969年生。1989年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92年南开大学物理系硕士
研究生毕业,1995年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作
博士后,继而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任洪堡研究员、日本东海原子力研究所任STA研究员
,2001年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时年32岁。34岁提为博士生导师,36岁因考
评不合格下岗,同年跳楼自杀身亡。
一棵科学之星陨落了,它的微弱之光划破漫漫夜空!何等深沉的黑色夜空!刹那间
踪影俱无!2001年引进时,高能所张宗烨院士对他的评价是"在物理上具有坚实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作出了很有意义的成果”,被定为研究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