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发帖数: 2761 | 1 这厮简直是考据狂魔
====================================================
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将他镇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解开封
印,他才恢复自由,从此甘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五行山
是《西游记》的大关窍,到了这里师徒相认,西游记才算是正式开始。
那么这座五行山,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唐僧离开长安以后的路程。贞观十三年九月三日,唐僧西出长安,先到
白马寺暂歇,再至巩州城。这里吴承恩犯了一个写小说常犯的错误,巩州其实在唐代叫
渭州,一直到宋代才改名为巩州,所辖大致为今陇西临洮地区。
离开巩州城以后,唐僧来到河州卫。河州卫的历史沿革有案可查:秦代这里叫罕羌候邑
,西汉初建枹罕县,后改名金城郡。前凉始置河州,隋代河州改名枹罕郡。到了唐代,
复置河州,治所枹罕。到了今天,这里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唐僧在河州福原寺稍事休息,次日出发,走了数十里,抵达双叉岭。在这里,唐僧的侍
从被寅将军、牛处士、熊山君三只妖怪捉去,幸蒙太白金星化成老叟相救。《西游记》
原文里说“相随老叟径出了坑坎之中,走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四、治理黄河
黄河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当时叫河,或大河。
久远年代以前,黄河上下游不是连通的,距今一百万年以前的“黄河运动”,使黄河上
游切开积石峡流入临夏——兰州盆地,与下游贯通。距今十五万年的“共和运动”,使
黄河上游溯源侵蚀到龙羊峡以上,下游切开三门峡东流入海。
导水入海
黄河,是雍、豫、冀州泄洪的一条主河道。也是治水的主要工程。
按计划,治水从冀州开始。大禹时期的冀州相当于现在的山西全省、河南省黄河以北、
河北省西半部及内蒙古阴山以南,东及辽宁省的辽河以西的部分地区,这是《禹贡》所
指的王畿,即天子直接管理的地方。
东海有两个怪物,一个是天吴,一个是罔象,这两个怪物干扰治水,伤害好多治水工人
。禹请东海神禺虢降服了这两个怪物。
禺虢又叫他的手下应龙佐禹治水。应龙曾帮助黄帝击败蚩尤。他对水脉地脉了如指掌,
可以很容易划出开掘渠道的路线。
在青州和兖州一带,禹由王屋山开始疏导济水入黄河,向东进入荷泽。雍水至荷泽与沮
水(清水河)会后合入雷夏泽。再向东北和汶水相会,向北流,然后转向东流入大海。
在应龙的帮助下,在黄河下游兖州、青州和冀州一带共开挖了九条河道,排水入东海。
在这里禹凿...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216 | 3 很多盗墓贼都看中了地下墓的陪葬品从而去盗墓,尤其是帝王的陵墓更加吸引到盗墓贼
,所以帝王的陵墓和一些有权势的官人都会在自己的墓中设置一些作为对陵墓的防卫设
施,而现实的陵墓是否真的像小说中的存在有着这些暗器机关的呢,一起来看看古代地
下墓那些暗器机关都有哪些到底如何吧。
古代王墓为什么没有发现机关暗器
在一些盗墓小说,甚至古籍文献中,都记载了古墓中有种种防止盗墓的机关,如“伏弩
”、“涉毒”、“伏火”、“迷道”。其实,这种所谓的“机关”在考古发掘中从来没
有发现过,现实中也不可能存在,因为箭是金属,时间长了就锈蚀,无法使用。
在一些盗墓小说中还提到,很多盗墓贼一打开古墓,便发生大火,被烧死、烧伤。这种
所谓的“墓火”、“伏火”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的防盗设计。众所周知,墓里面埋藏有
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经长时间埋藏会产生一种可燃气体——沼气。盗墓者提灯而入,沼
气一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不过,墓内的沼气,的确具备了一定防盗功能。
因此,考古专家在考古时,到了打开墓门的关键时刻,要让可燃气体泄尽,而且坚决杜
绝现场有明火。
机弩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3650 | 4 原帖网址:http://www.ddove.com/htmldata/20080430/5c6c5b2bc7521296.html
盆景的流派及其风格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就传统的五大流
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
扬派、苏派、海派(其中扬苏海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他们巨则如浩浩大江,细则似
涓涓清溪,各具风格和特性。新的历史时期里,涌现出一些新的流派,以崭新的风采,
独特的创意,大有和传统五派一争天下之势。岭南派盆景及其风格
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上世纪末,特别
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
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30年代以后,
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
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
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5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
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
史书记载大禹治水在积石,结果现在在积石峡发现当年堰塞湖大洪水的遗迹。记载得太
准了。
塞湖 |
|
R*****I 发帖数: 262 | 6 改黄河回故道和疏浚峡谷河流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工程。后者在枯水期很容易施工,前
者在枯水期也是Mission Impossible。大禹再有本事,无论在哪里他也做不到改黄河回
故道。很可能他爹就是这么失败的。但疏浚河道,或挖引流河则是非常可行的。
大家都同意在积石施工很难,但禹贡上的积石又确实与现在积石峡的发现吻合,不能不
让人联想。事实上,积石峡正处在丝绸之路,离西安有大约800公里,算不上万里之外
的青藏高原。。。 |
|
发帖数: 1 | 7 纽约时间: 2017-07-13 05:18 AM
近200年来,许多科学家们发现了4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以及诺亚
方舟真实存在的证据。
【新唐人2017年07月13日讯】《圣经》中关于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记载几乎尽人皆知,
虽然许多人只把其当作神话传说,但近200年来,许多科学家们发现了4000年前黄河上
游地区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以及诺亚方舟真实存在的证据。
广告
在世界各个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对大洪水的水位描写和
时间描写几乎完全一致,持续时间可以统一在100到120天左右,而高峰期都维持在40天
左右。这场大规模的灾难毁灭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人类,使人类文明产生断层。
在中国,也有很多关于上古大洪水的记载。如《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
废,九州岛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中国人都说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据说就是以大洪水为分水岭的。上一期文明被大洪水
毁了,后5千年的文明是大洪水后发展起来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距今4千多年前,据考证他治理的河道就是大洪水后形成的。
近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约4000年...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487 | 8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3-07-25 09:50 责任编辑: 刘超
http://cul.china.com.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49/20130725/6c626d041e2f135aca012a.jpg
牛河梁神秘遗骨复原图(局部)。资料图片
地处辽宁朝阳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了整整1000年。在
牛河梁一座形如后世帝陵的积石大墓中,一位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骨不断引发后人猜想。
为何这具遗骨体现出的特征与传说中的黄帝神貌暗合?
黄帝身世之谜
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
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有云:“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蓟地在今燕山南麓,长城脚下。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即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重建“轩辕庙”,修缮“衣冠冢”,黄帝正式成为华夏
万民顶礼膜拜的人文始祖。谁知,游牧草原大漠之上,一度被视为“化外之民”的鲜卑
人、契丹人也不甘示弱,纷纷称自...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487 | 9 2013年07月12日 09:05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地处朝阳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上推了整整1000年!在
牛河梁一座形如后世帝陵的积石大墓中,一位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骨不断引发后人猜想。
为何这具遗骨体现出的所有特征均与传说中的黄帝神貌暗合?真正的“黄帝陵”到底在
哪里,陕西还是辽宁?
黄帝身世成为华夏历史上的最大悬谜
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年赴陕西拜祭黄帝陵的华人络绎不绝。但黄帝到
底有无其人?这个华夏历史上的最大悬谜,至今也没有解开。
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
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
帝之后于蓟。”蓟地在今燕山南麓,现长城脚下。这说明,黄帝不是传说中的神,而是
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
到了西汉,司马迁为修史书云游海内。在探寻中华文明的上古源头时,所遇之人几
乎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我们都是黄帝子孙,只是随地而处、习俗各异而已。于是,司马
迁在自己彪炳千秋的煌煌大作《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为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20570 | 10 这个积石恐怕这两本书都没讲对。
山海经的《海内西经》说,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
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淮南子•地形》:“河水
出昆侖東北陬,貫勃海,入禹導碣石山”。
这个勃海就是古人心目中的西海,积石山在西海的北面。
勃海到底在哪里有不少说法,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巨野泽。因为巨野泽确实吞吐过黄河。
在先秦时期也确实很大。这样海内所指,无非是山东及其周边这一带。
就算不是巨野泽,就算你把勃海放到青海湖去,这个积石山也不可能是这里的积石峡。
因为地理上还是对不上。
积石山比较靠谱的解释就是碣石山,如淮南子所说,在河北,黄河的古入海口附近。
再说了,夏禹时代,生产力那么底下,大禹不可能大老远跑到青海去搞那么大一个工程
的。
这篇文章是比较哗众取宠的,考古学来说,黄河下游大洪水的痕迹是很明显的。 |
|
s**********n 发帖数: 3199 | 11 挺喜欢李零,十分自负的大陆本位我喜欢,当然其他具体观点另说```又,他真喜欢用
"血流成河,泪流成河"啊,我也喜欢 lol
"血流成河,泪流成河,逝者如斯夫!"
呵呵,这几天读水经注读的目眩神驰,写黄河滴:
『余考群书,咸言河出昆仑,重源潜发,沦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书》曰:河自昆
仑,出于重野。谓此矣。径积石而为中国河,故成公子安《大河赋》曰:览百川之宏壮
,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出积石之嵯峨。』
哈哈,虽然黄河『重源潜发』被今日科学证实为错误的想象,背后投射出的先人对夏华
文明之源溯——『重源潜发』的想象还是可以玩味。顺赞径积石而为中国河,呵呵。
类似让人不多想也难的『投射』比比皆是。
比如写清水:
『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
震动山谷。』
又如写淇水:
(《山海经》曰:淇水出沮洳山。)『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
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磥砢,交积隍涧,倾澜渀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氛,暧若雾合。』
(固有大江大河若此,开始觉得唐人少辨华夷也情有可原,呵呵。)
然而江河之所以为大,便是纵有血泪滔天,悲声谒云,也终是一... 阅读全帖 |
|
j****m 发帖数: 213 | 12 一、尸毒
相信看过香港僵尸片的朋友都会对尸毒有着深刻的印象,染上尸毒的人不仅会皮肤溃烂,失去感觉,严重的还会浑身肌肉僵硬,变成活跳尸。据说这种东西只有用糯米、朱砂一类的物品才能去除,寻常药物对它根本没用。小说中也多次提到,盗墓者在进入古墓中时会带上许多防护用具,以防感染尸毒。
二、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
这些隐藏的巨石能将试图进入的盗墓者砸成肉酱。
三、在墓中储水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四、流沙防盗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五、墓中置“水银池”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
六、连环翻板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七、铁...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8613 | 13 http://minzu.people.com.cn/GB/165242/11330641.html
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何星亮
2010年04月09日15:13 来源:《中国民族报》
从中国少数民族的构成来看,大多是多元的,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其来源都不可能
是一元的。有些民族可能融合其他民族的成分多一些,有些民族则融合的少一些。
因战争、冲突引起不同民族的融合
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引起战败部族或部落分化,分别融入若干民族之中。如北方的
匈奴、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鹘等,都曾在蒙古大草原驰骋称雄,战乱不息。每
一次战争过后,胜利的民族往往融合了大量其他少数民族,失败的民族则四分五裂,融
入其他民族中。如汉武帝时,汉军征讨匈奴,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远遁。公元91年,汉
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
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
突厥人也一样,通过战争融合了大量的异族。如公元546年,突厥人乘铁勒人袭击
柔然人之际,打败了铁勒人,收编铁勒部众5万多人,开始壮大起来。又如克烈部(旧
译“怯烈”、“... 阅读全帖 |
|
h******x 发帖数: 10156 | 14
青海积石?你是怎么看出那里是青海积石的?那时候地貌跟现代大不一样 |
|
R*****I 发帖数: 262 | 15 可能在积石峡自然做了更多的工作,但积石峡其实离河套,天水地区不远,你可以看看
地图,而且在西羌至周的路线上。至于大禹怎么疏浚,得更多考察。他有可能只是发现
了问题的源头。不过埃及大金字塔也是5000年前建的,之后虽然埃及技术发展了,也没
有再建出更大的。但不能说因为埃及后来都建不出金字塔就说5000年前的埃及人也一定
建不成。
黄河水量非常大,已经改道的黄河怎么能疏浚几下就改回去?就是现在也没人有这个本
事。另外黄河北流故道是不经过山东的。 |
|
p***r 发帖数: 20570 | 16 大金字塔在尼罗河谷,没有后勤问题。你确定你知道青海那边自然环境有多恶劣?河套
在宁夏。
积石峡到银川600多公里,到天水将近500公里,这还是修了高速国道的距离。疏浚积石
峡在这种高原恶劣环境在4000年前属于玄幻范畴。从四川到山东,也不会跑青海去绕圈
。往北线是走汉中,然后关中。
至于海内地区疏浚,这个海内地区不只是现在行政区划的山东省。4000年前的黄河和现
在的黄河也完全是两码事儿。你要是质疑大禹在山东都没有能力治水,那他反而有能力
在万里
之外的青藏高原治水了?这玩意儿需要的是常识,碰巧这篇science paper缺乏最基本
的古史
常识。国内现在一帮人编故事搞high impact paper已经疯狂到这种地步,完全脱离了
正常
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常识。 |
|
p***r 发帖数: 20570 | 17 你就没看懂海内西经那段是怎么回事儿。这个说的是黄河入勃海,再出勃海的始末,勃
海,也就是西海,当然在海内西经的范围内,但是积石之山根本就不在西经的范围内。
再说了,大禹的时候,青海在他的版图内?证据呢?
你再去海外北经看看到底积石之山在哪里?怎么又出个积石山?难道有两个?
这个东西也不是我解的,我只是引用而已,但是人家的观点你是不容易驳倒的,因为你
根本没搞明白山海经的基本结构。 |
|
R*****I 发帖数: 262 | 18 关键是,在史记中,司马迁写了大禹“导河积石”的话,积石峡在现在青海境内,当时
要从中原走到那里非常难,司马迁应该也知道,他也应该怀疑过,可是他还是这么写了
。 |
|
w********9 发帖数: 8613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will2009 (daluob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7 14:18:42 2015, 美东)
http://minzu.people.com.cn/GB/165242/11330641.html
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何星亮
2010年04月09日15:13 来源:《中国民族报》
从中国少数民族的构成来看,大多是多元的,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其来源都不可能
是一元的。有些民族可能融合其他民族的成分多一些,有些民族则融合的少一些。
因战争、冲突引起不同民族的融合
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引起战败部族或部落分化,分别融入若干民族之中。如北方的
匈奴、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鹘等,都曾在蒙古大草原驰骋称雄,战乱不息。每
一次战争过后,胜利的民族往往融合了大量其他少数民族,失败的民族则四分五裂,融
入其他民族中。如汉武帝时,汉军征讨匈奴,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远遁。公元91年,汉
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科学》(Science)杂志日前刊载一篇研究论文,证实中国四千年前的大洪水及大禹
治水不是神话。
世界多个民族,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大洪水的传
说,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是发生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故事。
据说当时的洪水看上去像是“无止尽的滚滚开水”,凶猛的洪水摧毁黄河河道、古城的
街道和农田。一位伟大人物驯服洪水和恢复万物生机,使中华古文明得以延续,那个人
就是创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禹帝。
这种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使在科学很发达的今天仍是束手无策,没有治理方案。因此
对现代人来说,四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多数将之视为神话。
成为神话的原因是,历史学家找不到有关治水功效或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破坏的考古证据
,没有禹或夏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研究人员找到的只是后人根据世代流传的故事记
载下来的内容。
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刊载南京师范大学地质学家吴庆龙(Wu
Qinglong,音译)及其团队的研究论文,证实中国在大约公元前1900到2000年发生了大
洪水。
《科学》杂志副主编说:“这项研究扩大了我们对中华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科学》(Science)杂志日前刊载一篇研究论文,证实中国四千年前的大洪水及大禹
治水不是神话。
世界多个民族,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大洪水的传
说,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是发生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故事。
据说当时的洪水看上去像是“无止尽的滚滚开水”,凶猛的洪水摧毁黄河河道、古城的
街道和农田。一位伟大人物驯服洪水和恢复万物生机,使中华古文明得以延续,那个人
就是创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禹帝。
这种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使在科学很发达的今天仍是束手无策,没有治理方案。因此
对现代人来说,四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多数将之视为神话。
成为神话的原因是,历史学家找不到有关治水功效或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破坏的考古证据
,没有禹或夏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研究人员找到的只是后人根据世代流传的故事记
载下来的内容。
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刊载南京师范大学地质学家吴庆龙(Wu
Qinglong,音译)及其团队的研究论文,证实中国在大约公元前1900到2000年发生了大
洪水。
《科学》杂志副主编说:“这项研究扩大了我们对中华古...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22 中国的对外扩张史——复苏传统的尚武精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23:47:02 2011, 美东)
前言: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个勇于进取,不断扩张的民族,而绝非今天一大帮文艺腔的
中宣部官员们所说的“和合文化”。说中国人热爱和平,其实是一种悲哀。事实是,不
是中国人热爱和平,而是自从宋朝以后,由于屡屡被北方民族征服,作为中华主体的汉
族,被迫淡化了尚武精神,奴性越来越强;而执政的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
,则由于人数太少,和朝代后期被汉族同化,居然也逐渐忘记了尚武精神。
最后就是本来擅长扮猪吃老虎的中华民族,忘记了自己其实是龙的后代,真把自
己当成猪了。要不是日本全面侵华,只怕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彻底死掉了。毛泽东稍
稍的让中国人的尚武精神苏醒了一点,但是要苏醒到勇于对外扩张的程度,还需要我们
这一代人的艰苦努力。
===========================================================
中国的对外扩张史
炎黄吞并蚩尤与战国七雄拓边
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帝和炎帝合力吞并位于黄河下游的蚩尤的战争——涿...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名单包含全国592个贫困县,其中,包含中部省份217县,西部省份375县。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如下: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省 份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全国 592
中部 217
西部 375
民族八省区 232
河 北 39
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青龙县、大名县、魏县、临城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阜平县、唐县、涞源县、顺平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赤城县、崇礼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围场县、海兴县、盐山县、南皮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阜城县、(涿鹿县赵家蓬区)
山 西 35
娄烦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平顺县、壶关县、武乡县、右玉县、左权县、和顺县、平陆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汾西县、兴县、临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
内蒙古 31
武川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4 出租房里散发出恶臭,甚至还爬出了虫子,租客却不知所终,无奈之下,房东只好报警求助。
可当民警进入出租房时,竟发现里面躺卧着一具白骨化的尸体。
昨天下午,温州鹿城警方通报“6·7”朔门街故意杀人案侦破始末,经过近20天的侦查,犯罪嫌疑人侯某被警方依法刑拘。
案件回放
出租房内发现一具白骨
6月7日晚上8点多,家住温州市区朔门街的郑先生发现已经出租给别人的自家老屋里散发出一股死老鼠般的恶臭味,而租客马某已经多日不见踪影。
郑先生担心会出意外,向警方求助。
6月7日晚上9点,温州鹿城警方接到报警,民警进入出租房内发现里面竟躺卧着一具已经白骨化的尸体。现场还有留着一张B超单,上面显示死者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
经过刑侦部门现场勘查取证,确定死者为马某,今年32岁,甘肃积石山人。
随后,经过研判排查,警方发现16岁的安徽阜阳男子侯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6月26日下午,侯某在老家落网,其对涉嫌故意杀害马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据侯某交代,今年4月份,他在温州市区一处广场上溜冰时认识了马某,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因马某5月初怀孕一事发生纠纷,遂将她杀害。
目前,犯罪嫌疑人侯某已被警方依...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5 车軎、辖、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9日公布2014年考古成果,在陕西周原遗址发掘出一座埋有以往罕见青铜轮牙马车的车马坑。有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最为豪华的车,为西周车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该坑位于上述建筑基址南侧约50米处,坑長4.3米,寬3.2米,内埋一车,推测驾四马。局部清理发现车轮外一周之牙为青铜浇铸而成,分为四节,测算轮径约一米六。车軎、车辖、衡饰均镶嵌有绿松石,以往所罕见。
参与考古发掘的北京大学教授刘绪说,墓葬区发掘成果丰硕。共清理西周时期中小型竖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组,根据墓葬特征及随葬品组合判断,为一处殷遗民墓地。其中以M11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
该墓口长3.7、宽2米,墓口距离地表1.3米,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块,是一座非常罕见的西周积石墓。葬具为一椁两棺,外棺髹黑漆,而内棺髹红漆。墓室西侧发现头箱一个,随葬品即集中堆放在头箱中,其中包括铜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余件,器物特征表明该墓时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铜容器中包括圆鼎6、方鼎1、簋2、爵2、斝1、尊1、牛形尊1、觯1、卣1和斗1...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7 | 26
燕国、楚国、巴国等,封地都在周代,但燕人、楚人、巴人远在商代之前就已被
知道了,所以这一点并不矛盾。分封只是派去统治者,对部落人民并无大的影响。
从种族上来说,东夷、通古斯、北方民族、古亚细亚种等等,目前在探讨韩民族
的起源时学界对此也是争论不休的,究竟如何,尚无定论。
没错,想象力是丰富了一点,不过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 至於说到牵强附会,倒觉得有些攀不上了。
两唐书的《吐蕃传》在提到吐蕃的来源时有这样一段话:“南凉秃发乌孤之後傉
(音怒)檀之兄曰樊尼因国破於西秦乞伏炽磐,走投沮渠蒙逊,沮渠亡,踰积石,
遂抚有群羌云。”据今人考证,“吐蕃”之名来源於“大发”,本系发羌之一种
(或别部),与拓跋/秃发并无关系,之所以会有上面那样的说法,实是因为“
拓跋/秃发”与“吐蕃”读音相近,而秃发鲜卑又确实有一部分流入羌中(如土
谷浑等),唐宋离十六国已远,对吐蕃的了解也相当有限,时人不明究竟,遂产
生此种谬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牵强附会。
还有一个名字相同的例子,那就是:“西夏王族拓跋氏出自鲜卑拓跋氏”,对於
这个问题,学界争论了多年也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但要说 |
|
r****p 发帖数: 1854 | 27 首先祝贺booker当选斑竹,另外感谢伪币。在斑竹竞选过程中我基本保持沉默决不是装
清高,而是最近一个多月才开始大量灌水(因为换工作原因,业余时间比以前多),
在此之前我潜水多,冒泡少。更多时候是拜读各位大作,更多是关注文章内容而不是ID
名字,所以对ID名字印象不是很深刻。没有调查权,也就没有发言权。
另外感谢hinotori提供的“牛继马后”。我也就记得个大概“以牛代马”意思,不知道
是这样的一句谶语原文。这也反映了我这种业余历史爱好者,虽然“博闻广见”,但还
是基础不牢固。
再就是修改了一处笔误,杀死拓跋珪的是其儿子清河王拓跋绍。这里也有一个“灭清河
,斩万人”谶语在里面,由于偏离主题太多我就不八卦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股购。
还有一些直接的引文加了点注释。虽让相信史版大部分同学的水平都是比较高的, 但
还是觉得考虑周全些好,觉得太浅显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我会做到尽可能的多引用史
料原文, 不翻译成白话文,除了要加点自己的评论这种难以避免的情况。我的资料主
要是魏书,北史,以及宋书,南齐书的一部分。这可以说是研究南北朝历史的一个有利
的地方,双方各自修史随难免有互相诋毁之处,但...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28 你来好好见识一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3af350100b2la.html
工程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9年——2050年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交界的雅砻江干流,2005年开工,
2013年投产,总投资234亿元,坝高305米,为同类坝型中世界第一高坝。比美国胡佛大
坝高84米,发电量是其四倍多。(胡佛大坝曾被评为美国七大工程奇迹)
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
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万亿千瓦时,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已经开发和正在
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3亿千瓦,年发电量为5259亿千瓦时。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
这些资源,在原电力工业部主持下,经过数次规划,于1989年形成了现在的十二大水电
基地。这些基地的形成,既是我国水能资源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又体现了国家发展水
电的战略决策。十二大水电基地就是我国水电未来发展的一张蓝图。依据这张蓝图,按
照国家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去发展水电。
从我国能源构成的战略...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29 ☆─────────────────────────────────────☆
atong (atong) 于 (Thu Aug 25 23:41:43 2011, 美东) 提到:
纪登奎儿子揭河南溃坝巨祸邓小平难逃干系
----------------------------------------------------------------------------
----
《新史录》 2011-08-25 19:34:12
说明:目前海内外中文网站上流传一则报道:“世界上最惨绝人寰的人为灾难竟在
中国”,指的是1975年8月8日清晨,几场特大暴雨导致河南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
水库水位暴涨并崩溃,随即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了豫南地区石漫滩水库、宿鸭湖水
库等60座水库接连溃坝,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溃坝灾难。直接或间接导致十几
万人员死亡。
《新史录》记者石磊最近采访了当时具体负责指挥该事件的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的
儿子纪坡民。据纪坡民揭露,当时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并兼任解放军总
参谋长的邓小平是导致1975年8月8日河南板桥水库决堤的关键性人...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16 | 30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容许我先向您以及《民族艺术》杂志的同仁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贵刊的慷慨,拿出这么
大的篇幅连载本人的《山海经》研究论文,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廖:我们的刊物对于有创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历来就不吝惜篇幅,传播新知、推进学
术是学术刊物的使命嘛。好了,我们不用客套了。...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312 | 31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
,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
,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
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知
大业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
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虐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
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
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
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
,遂奋击,大破之。斋
太宗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
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
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
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32 李谨行一家子是辽东的地头蛇,天朝要打高句丽,自然少不了他们掺和。在太宗时候,
李谨行的哥哥李元正就领兵配合作战过。战力90以上的少年英雄李谨行虽然没有参加的
记录,但是他小时候开始就舞枪弄棒,从军很早,在我大唐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头
茁壮成长。666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终于挂掉了,几个儿子内讧,泉男生见争不过
,就投了我唐,军委主席李治陛下派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接应。李
谨行正式在战史上出场,跟薛仁贵一起当战略预备队。今后十年,李谨行都征战在东北
战场。
大家知道,天朝从隋朝开始就一直对高句丽垂涎欲滴。可惜高句丽仗着天时地利人和,
一面叫压灭跌,一面抗拒,就算两次皇帝亲征也未能成功推倒。这次他们的枭雄挂掉,
统治者内讧,出现高等级带路党,高句丽的好基友百济几年前己经歇菜,这么多年再被
我唐骚扰到经济基本破产,正是振雄风直插平壤的好时候。
于是当年年底,帝国金牌打手,英国公李绩领着一大帮子小弟浩浩荡荡出发去挑场子,
结果自然跟泰森打幼儿园小朋友差不多。事后论功行赏,李谨行升任右领军大将军。
站在棒子的角度上,新罗很精明,站在我唐角度上说,新罗很猥琐。前两年还一副忠心
... 阅读全帖 |
|
A****0 发帖数: 12393 | 33 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
国通。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犬儒主义见“犬儒学派”。,健武多智,稍并诸羌
,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或曰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二
子,曰樊尼,曰傉檀。傉檀嗣,为乞佛炽盘所灭。樊尼挈残部臣沮渠蒙逊,以为临松太
守。蒙逊灭,樊尼率兵西济河,逾积石,遂抚有群羌云。
阅笔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赞普妻曰末蒙。其官有大相曰论茝
,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都护一人,曰悉编掣逋;又有内大相曰
曩论掣逋,亦曰论莽热,副相曰曩论觅零逋,小相曰曩论充,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曰
喻寒波掣逋,副整事曰喻寒觅零逋,小整事曰喻寒波充:皆任国事,总号曰尚论掣逋突
瞿。地直京师西八千里,距鄯善五百里,胜兵数十万。国多霆、电、风、雹,积雪,盛
夏如中国春时,山谷常冰。地有寒疠,中人辄痞促而不害。其赞普居跋布川,或逻娑川
,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其卫候严,而牙甚隘。部人
处小拂庐,多老寿至百余岁者。衣率氈韦,以赭涂面为好。妇人辫发而萦之。其器屈木
而韦底,或氈...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4 是这个吧: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 边。安
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 北庭节
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 庭都护府
,兵二万人。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 门、黑离、
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 州之境,治凉
州,兵七万三千人。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 三受降城,安北
、单于二都护府,屯灵、夏、丰三州之境,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 百人。河东节度与
朔方掎角以御突厥,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 屯太原府忻、代、
岚三州之境,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 统经略、威武、清
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 檀、易、恒、定、
漠、沧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镇抚室 韦、靺鞨,统平卢、
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 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陇右节度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5 ☆─────────────────────────────────────☆
xiaonan (我是小囡,侬叫什么) 于 (Tue Jun 26 13:23:06 2012, 美东) 提到:
青藏高原那么恶劣的地理环境,钦陵这帮穿越者动不动就组织几十万吐蕃铁骑和唐军打
大会战。
铁从哪里来?
马从哪里来?
后勤从哪里来?
就算都是骑兵,在青藏高原能有多少机动力?
☆─────────────────────────────────────☆
Ranma (ranma 1/2) 于 (Tue Jun 26 13:24:47 2012, 美东) 提到:
吐蕃应该还有川西和滇北。
当然数字是搞笑的,文科生向来数字上爱拍脑袋
☆─────────────────────────────────────☆
xiaonan (我是小囡,侬叫什么) 于 (Tue Jun 26 13:31:28 2012, 美东) 提到:
而且吐蕃不但常年累月和唐过不去,还四处出击,天竺,大食,南诏,西域,除了早期
吞并的鲜卑后裔,连个靠谱的盟友都没有。
丫是怎么支持这几百年的牛查岁...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36 真实的鲧和禹父子治水的故事:
大约4000年前的某天, 黄河洪水猛, 大家在发愁如此这般经常洪水如何是好。 40岁
的鲧大叔突然站起来说, 这显然是掌控了黄河水源头的水神很不高兴所致, 我愿自告
奋勇去找到源头去祭拜那位水神, 有谁愿跟我去? 当下就有60个20来岁的小伙愿意跟
去, 其中就有鲧的儿子禹。
从中原一路沿着黄河往西走, 这路还真难走, 可一路上禹看着很多山上的水流入黄河
, 就怀疑老爹说的黄河源头是否存在, 要是很多小支流汇流成黄河, 这黄河源头到
哪儿找? 后来就公开向老爹说, 是很多小支流汇流成黄河, 根本不是水神在源头控
制水流,治水也只能靠疏导。 鲧开始很固执还骂禹, 一直走到青海积石, 鲧终于明
白了禹所说是对的。就在那里他们一行人才往回走。
回来在四川黄龙, 鲧一病不起而死, 同行病死累死被虎豹吃了的很多, 回中原时只
剩6人。
总的来说, 鲧和禹父子治水的故事, 效果有限, 但精神可佳,意义重大:
1, 第一次对黄河源头进行考察;
2, 第一次提出对河流进行经常性的疏导(所谓疏导, 在那时候也就清理些积底泥沙
草木)。
3, 大禹还把对河流疏导对全国进行了... 阅读全帖 |
|
|
R*****I 发帖数: 262 | 38 大禹治水要有水患才能成立,二里头位置原本不在黄河道上,应该没什么水患。古黄河
在孟津附近就北折往安阳,邯郸方向去了,当年的黄河是在北京天津附近入海的。一定
要有重大变故才能使黄河变道向东。这个大洪水的说法既有物证,又有史载,所以牛。
尚书。禹贡一直被认为是先秦人士托大禹之名写的,主要因为它描述了太多后人认为大
禹根本走不到的地方如积石(青海),岷江(四川)等。现在这个大洪水的数据显然给
这个古书的可信性增加了筹码。。。 |
|
R*****I 发帖数: 262 | 39 嘿嘿,黄河改道后还真可能有连续几十年的水患,每年都会涨水,然后如果积石那里再
时不时塌方一下。 |
|
p***r 发帖数: 20570 | 40 现代的积石峡和昆仑山都是后人附会尚书山海经而造的地名。积石山甚至都不止一处,
当真不得的。
从长安出发走丝绸之路也不路过那里。
四千年前的黄河和现在是两码事。那时候黄河出入巨野泽,后来的水泊梁山是古代巨野
泽的残余。
如果上游有巨大堰塞湖导柱洪峰,主要的洪水也是流入巨野泽被吞吐,多余部分溢出巨
野泽,为祸
海内。这部分水迟早会退去,回归北路黄河入渤海,大禹无非就是加速这个自然过程罢
了。这和后世
黄泛区,悬河这些概念都是两码事。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人群,技术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人口也不会太高。出土的东西远远不如龙山岳石。另外,古文献学里面,好几位大家
认为禹贡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还是山海经。 |
|
R*****I 发帖数: 262 | 41 《史记。河渠书》及《宋史。河渠。黄河上》对积石这个地方都有相对详细的描述,与
现在的位置很对,而且大家很一致。 |
|
m******a 发帖数: 476 | 42 积石的地名一直就有,符合的也很好,你这2货抱着自己歪解的山海经不放做什么。
一个疗程,赶紧的。 |
|
p***r 发帖数: 20570 | 43 你自己说话文明点儿。既然谈文史,就做个斯文人,说斯文话。说实话,你是真没搞懂
山海经的来龙去脉。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这句话的主语是河水,东北隅是后面传抄时候错了,应该是西北隅,指的昆仑之虚的西
北角,专家有很明确的讨论。所以这里讲的是河水出入勃海(巨野泽)的来龙去脉。也
就是西南方向进入勃海,然后出海外,向西,又向北,最后入禹所导积石山。这里说的
非常明确,积石山根本不在海内西部,而是出海外,在北面,也就是海外北部。所以会
在海外北经看到。
然后再看海外北经:博(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
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讨论中国西部的文献里谈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四川等等省
份,入东海。你不能说我在西部的文献里提到东海,东海就在中国的西部。这是完全拧
巴了。
山海经在这里是自洽的,积石山正是在海外北部,由这里注入北海,也就是今天的渤海。
最后,这些理论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转述而已。 我只所以一直回这些贴,就是因为
千百年来,对山海经的理解谬种流传,...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44 你来装斯文人了?拿了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曲解山海经的学说,你就牛逼哄哄地嘲笑古
人意淫,司马迁犯错。
你先是不承认海内西经里面写了积石山,我贴出海内西经原文打你的脸了,你又狂言海
内西经抄错了。你说抄错了就是抄错了,你把自己当上帝?你还知道羞耻吗?
其实你就是一个半文盲,连海内西经和海外北经都没看懂。
海内西经的原文是"入禹所导积石山",在积石山这个地方,大禹的动作是“导”--疏导
黄河。
海外北经的原文是"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在这里大禹的动作是“积”--堆积石头。
这是两个地方,大禹在两个地方做不同的工作。你个半文盲把企图把大禹堆积石头的地
方当成大禹疏导河流的地方,企图否认大禹真正疏导黄河的积石山在西部。 |
|
发帖数: 1 | 45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
|
|
G****r 发帖数: 5579 | 47 一个是到积石治水的大禹, 还有一个是在浙江绍兴治水的大禹。
其实两个大禹都是假的, 他们不过是生活在龙山文化和早商之间的人, 他们听说了流
传的山海经神话故事, 偷了几把青铜刀, 分别跑到青海和浙江, 趁着发洪水之际,
装神弄鬼冒充禹治水(号称大禹), 骗了当地还没听到过神话故事的人, 当上了部落
首领。 |
|
w*********g 发帖数: 30882 | 48 中国的对外扩张史
炎黄吞并蚩尤与战国七雄拓边
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帝和炎帝合力吞并位于黄河下游的蚩尤的战争——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
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
浅耕
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
代向
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传为中国远古时代,黄帝、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约
四五千年前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传说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黄帝族与炎帝
族经过融合,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
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则由东向西发展。两大部落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涿鹿之
野(即浊陆,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古河、济浊流充斥的广阔原野)展开长期争夺战。蚩尤
族勇猛剽悍,擅长角抵,联合巨人夸父部族与三苗部族,先驱逐炎帝,后又乘势北进涿鹿
(在今河北境),攻击黄帝族。传说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族)利用浓雾天气围
困黄帝族。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9 前言: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个勇于进取,不断扩张的民族,而绝非今天一大帮文艺腔的
中宣部官员们所说的“和合文化”。说中国人热爱和平,其实是一种悲哀。事实是,不
是中国人热爱和平,而是自从宋朝以后,由于屡屡被北方民族征服,作为中华主体的汉
族,被迫淡化了尚武精神,奴性越来越强;而执政的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
,则由于人数太少,和朝代后期被汉族同化,居然也逐渐忘记了尚武精神。
最后就是本来擅长扮猪吃老虎的中华民族,忘记了自己其实是龙的后代,真把自己当成猪了。要不是日本全面侵华,只怕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彻底死掉了。毛泽东稍稍的让中国人的尚武精神苏醒了一点,但是要苏醒到勇于对外扩张的程度,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艰苦努力。
===========================================================
中国的对外扩张史
炎黄吞并蚩尤与战国七雄拓边
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帝和炎帝合力吞并位于黄河下游的蚩尤的战争——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
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50 中国的对外扩张史——复苏传统的尚武精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23:47:02 2011, 美东)
前言: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个勇于进取,不断扩张的民族,而绝非今天一大帮文艺腔的
中宣部官员们所说的“和合文化”。说中国人热爱和平,其实是一种悲哀。事实是,不
是中国人热爱和平,而是自从宋朝以后,由于屡屡被北方民族征服,作为中华主体的汉
族,被迫淡化了尚武精神,奴性越来越强;而执政的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
,则由于人数太少,和朝代后期被汉族同化,居然也逐渐忘记了尚武精神。
最后就是本来擅长扮猪吃老虎的中华民族,忘记了自己其实是龙的后代,真把自
己当成猪了。要不是日本全面侵华,只怕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彻底死掉了。毛泽东稍
稍的让中国人的尚武精神苏醒了一点,但是要苏醒到勇于对外扩张的程度,还需要我们
这一代人的艰苦努力。
===========================================================
中国的对外扩张史
炎黄吞并蚩尤与战国七雄拓边
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帝和炎帝合力吞并位于黄河下游的蚩尤的战争——涿...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