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空不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H******3
发帖数: 169
1
发问:
我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想请教您:《心经》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单从字面
上看,这两句话好像是一个意思,但又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了,不知道它们在思想上
、修证上是不是有很大不同?
索达吉堪布:
“色不异空”,是指色法的本体是空性。关于这一点,理论上可用中观推理来抉择,窍
诀上可让一个开悟者对你直指。像禅宗的话,有些上师对弟子狠狠地打一打、敲一敲,
他马上就开悟了;像密宗的话,灌顶时依靠水晶的指点,也可以认识心的本性,在这个
时候,很容易明白色法其实不离空性。
“空不异色”,这里的“空”并不是不放东西、空空荡荡的一个地方,而是指远离四边
八戏的大空,也就是万法的本性。这种空性不离色法,所有的色法跟空性无二无别,此
境界只有大中观才可以描述,世间人或小乘宗根本无法触及。现在很多人在抉择空性时
,往往落入一个单空,比如碗里不存在东西,就认为这个碗是“空”的,但究竟实相若
只是单空,这种境界连我们的分别念都可以缘取,佛陀又怎么会说它不可思议?
因此,“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指色与空在本体上无二无别,心和外境只不过是我们
的迷乱显现。就像在做梦时一样,梦中虽有山河大地、苦乐感受,但这...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82
2
蕅益大师说:‘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那么这个就讲无相
的实相,从体上讲,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没有即相可寻。换一句
话说,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甚至于我们连
这个心都想不到,正是经论里面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可是
它的确有,它不是无,这个就是讲的本空义,本空不是无,这是诸
位一定要把它记住的。佛法里面讲的空,空不是无,空是有,不能
说它无。那么它起作用的时候,是‘具造百界千如’,十法界依正
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之物。我们今天讲大而宇宙,小而微尘,谁
造的呢?无相实相所造的。千如这是天台大师所说的,依照法华经
里面十如是;每一个法界皆有十如是,一法界具足十法界,所以十
法界总共是一百个法界,每一界里头都有十如是,百界千如,那么
这个就是讲整个的宇宙人生,都是它变现之物。所以‘不可言其
有’,虽然变现这一切相,森罗万象,不能说这个森罗万象是有,
为什么呢?它这个有是无中生有,有即同无,实在讲,有即是无,
心经上说得好啊!‘色即是空’,这个地方是色,有是色,色即是
空,这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的无相
实相与无不相的实相。
净空老法师开示
c***h
发帖数: 2262
3

应该先问, 要了解”空”做甚么呢?
了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做甚么?
我是觉得,没必要花心思。
f*******e
发帖数: 559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原始佛法的解释(以阿含经为主)
1. 普通的含义,比如空地,空闲,空中,等。
经文:
杂阿含经 288经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
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
2. 无常、无我的同义词。因为五蕴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是生灭法,所以是无我的
,苦的,和空的。
经文:
杂阿含经 1经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杂阿含经 104经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
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经 232经 云何名为世间空。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
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杂阿含经 567经 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
、非我所。是名空心三昧。
3. 非实有,假名施设。即众生通常认为的世间是真实的,你、我、他、众生是真实的
,但实际上五蕴世间是一直变化的,生灭的,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可得,你、
我、他、众生只是假名施设。
经文:
杂阿含经 273经 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
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5
佛教空性观
——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视频: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
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
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
掌声有请——
缘 起
今天,很高兴来到...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正确,并且
“舍利子,色异于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同样正确。
无常"生灭二性"这一状态,本身证明上面二句都是同时成立的!
这里的空,就是灭去的状态,而不必指的是涅磐。
即便是指涅磐:
涅磐,就小乘,就是断灭,灭去,即赞成”舍利子,色异于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
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涅磐,就大乘却是相反,就是不生不灭,如来藏八识之神我常见。赞成“舍利子,色不
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神我常见,离印度教的有
神论已经不远了,这是导致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
r****n
发帖数: 8253
7
3、 互斥互补缺一不可


★ 互斥性强调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的排斥性、对立性,互补性强调两种方式的统一性。
要完整认识波粒关系,互斥和互补是缺一不可的。互斥和互补二者并无哪个是根本的,
都同等重要。


★ 五蕴是粒,涅盘是波。五蕴是有,涅盘是空,空有二象,互斥互补


★ 因为互补性,”世间(五蕴)即涅盘,涅盘即世间(五蕴)”,即“空不异色,色不
异空”(大乘心经)


★ 因为互斥性,“世间(五蕴)非涅盘,涅盘非世间(五蕴)“,即”空异于色,色异
于空


★ 只强调互补性,忽视互斥性,必定陷入常见,这是大乘容易犯的错误。


★ 只强调互斥性,忽视互补性,必定陷入断见,这是小乘容易犯的错误。


★ 大乘过于强调“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强调五蕴和涅盘的统一性(互补性),但是
忽视了五蕴和涅盘的不相容性,这导致大乘容易走向神我常见。


★ 小乘过于强调“空异于色,色异于空”,强调五蕴和涅盘的不相容性(互斥性),但
是忽视了五蕴和涅盘的统一性,这导致小乘容易走向断灭见。


★ 互斥互补二者结合,才是真正完整的对五蕴涅盘关系的阐释,是真正的中道。...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8
借用量子力学的分析认识“空性”---索达吉堪布
倘若我们做不到像利根者那样很快开悟,花一些时间,用显宗的中观教理一点点分析、
研究,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只要你以推理的方式,懂得心的本体不是有,不是无,不是亦有亦无,也不是非有非无
,乃至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推得多了,到了一定时候,就会
认识空性的道理。诚如《心经》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过,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色怎么是空,空又怎么是色?”甚至有人解释:“空,是
色之外的空;色,是空之外的色,色和空完全分开……”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我建议你们知识分子,可以借助量子力学的分析,作类比推理。量子力学认为:物质是
可以不断细分的,分子、原子、夸克、亚夸克……我们暂以“夸克”作为物质的最小构
成单位。从瓶子的角度来说:瓶子的本体是不是夸克呢?是。那它是不是离开夸克之外
的瓶子呢?不是,它“不异”于夸克。再从夸克的角度看也是一样:组成瓶子的夸克,
就是瓶子,它不是离开瓶子之外的夸克。
如此从量子力学的分析中,也可以推出同样的结论:色不异夸克,夸克不异色,色即是
夸克,夸克即是色。这个推理很有借鉴性...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有人认为: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正确,并且
“舍利子,色异于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同样正确。
无常,仍有实在性,而不是空:虽无常,却非空。无常非幻生幻灭,梦幻是空的,无常
不是。

起。
W*********E
发帖数: 197
10
文:唐岐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行,贪瞋心行会相应邪见而不
自知;只要染著在贪瞋之下,就不可能契应「般若真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
以「诸法毕竟空」来掩饰自己贪欲心,说「贪欲」乃空无自性,一切行为「无罪无福」
之邪见。
《大智度论》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不积善根,不...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1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什么是“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Belief
标 题: 什么是“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1 22:09:53 2015, 美东)
在每天读到朋友们抄来抄去的至理名言中,有不少涉及到佛家的学说。看过了,觉得有
道理、有美感,随之赞一把、转发一下,束之高阁,然后就忘了。这些东西看得多了,
我们发现不但记不住,更难以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比如说,我们天天谈活在当下,却偏偏为明天忧心忡忡;我们口口声声说放下,却难免
在世俗的浊流中苦苦拼争;我们大讲仁爱慈悲,却无法平等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读者要是能弄清楚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了解一些“空”的道理,再去看浩繁的思想、艺
术和生活,定有更深刻的会意。你会发现众多说法,甚至不同宗教的教义,其实都有共
同的交汇点。你会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说,你甚至可以分辨它们是否大致合乎“
大义”。于是你将会从思想的汪洋中被解救出来:你不必受累于文字层次的“道”。直
接的受益是,你会多一些祥和、宽容、祝福和勇气。
下面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一下佛学的核心“...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什么是“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Belief
标 题: 什么是“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1 22:09:53 2015, 美东)
在每天读到朋友们抄来抄去的至理名言中,有不少涉及到佛家的学说。看过了,觉得有
道理、有美感,随之赞一把、转发一下,束之高阁,然后就忘了。这些东西看得多了,
我们发现不但记不住,更难以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比如说,我们天天谈活在当下,却偏偏为明天忧心忡忡;我们口口声声说放下,却难免
在世俗的浊流中苦苦拼争;我们大讲仁爱慈悲,却无法平等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读者要是能弄清楚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了解一些“空”的道理,再去看浩繁的思想、艺
术和生活,定有更深刻的会意。你会发现众多说法,甚至不同宗教的教义,其实都有共
同的交汇点。你会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说,你甚至可以分辨它们是否大致合乎“
大义”。于是你将会从思想的汪洋中被解救出来:你不必受累于文字层次的“道”。直
接的受益是,你会多一些祥和、宽容、祝福和勇气。
下面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一下佛学的核心“...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什么是“空”?
在每天读到朋友们抄来抄去的至理名言中,有不少涉及到佛家的学说。看过了,觉得有
道理、有美感,随之赞一把、转发一下,束之高阁,然后就忘了。这些东西看得多了,
我们发现不但记不住,更难以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比如说,我们天天谈活在当下,却偏偏为明天忧心忡忡;我们口口声声说放下,却难免
在世俗的浊流中苦苦拼争;我们大讲仁爱慈悲,却无法平等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读者要是能弄清楚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了解一些“空”的道理,再去看浩繁的思想、艺
术和生活,定有更深刻的会意。你会发现众多说法,甚至不同宗教的教义,其实都有共
同的交汇点。你会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那样说,你甚至可以分辨它们是否大致合乎“
大义”。于是你将会从思想的汪洋中被解救出来:你不必受累于文字层次的“道”。直
接的受益是,你会多一些祥和、宽容、祝福和勇气。
下面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一下佛学的核心“空”究竟是什么。
一、宇宙是什么?
宇宙就是我们通过感官(以及思维)所了解的世界。我们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
,从色、声、香、味、触各个方面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几乎构成了我们对宇宙
的全部感知。
因此身体各感官是我们关于宇宙知识的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4

当观自在菩萨得到深沉智慧的时候,
其身心是清净的,是没有贪爱不再”缘起”,不再有五取蕴的 (五蕴皆空)
不是我们这身心之外,还有另一个什么奇妙神秘的东西。
而是我们身心本身就可以这样清净没有贪爱污染的情况 (色不异空),
这奇妙神秘的东西,不外乎就是由我们这身心变清净了 (空不异色)。
我们的身心就可以修到这样清净没有贪爱污染的情况 (色即是空),
这清净没有贪爱污染的情况,就是从我们的身心修来的 (空即是色)。
我再解释一下我这么说背后的理由。
佛教思想大辞典说:
大乘、”小乘”两者都同证空理,同证无独立之自性
但”小乘”认为要”析离以致坏灭现实诸法,然后才证空理”
也就是,”小乘”把现实诸法与理想的空理分开,空理不能包容现实世界。
大乘则认为,”空理于现实诸法中证取。空理不离现实世界。”
我看来,大乘这么说也是很合理。
空理也好,涅盘也好,是在现实世界发生,在五蕴(不是五取蕴)身心上发生
证了空理也好,涅盘了也好,也一样要吃饭睡觉。
佛教思想大辞典这么说,是很客气的,说大小乘同证空理,
也可能初期大乘是如此...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5

不然,我整理一下,白话翻译,
看白话,其实也就没什么神秘了
当观自在菩萨得到深沉智慧的时候,
其身心是清净的,是没有贪爱 不再”缘起”,不再有五取蕴的 (五蕴皆空)
不是我们这身心之外,还有另一个什么奇妙神秘的东西。 而是我们身心本身就可以这
样清净没有贪爱污染的情况 (色不异空),
这奇妙神秘的东西,不外乎就是由我们这身心变清净了 (空不异色)。
我们的身心就可以修到这样清净没有贪爱污染的情况 (色即是空),
这清净没有贪爱污染的情况,就是从我们的身心修来的 (空即是色)。
我觉得,这些句型有点在模仿
杂阿含中-- 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的句型
a*******g
发帖数: 86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谈‘空即是色’-- 澹思居士著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567.htm
谈‘空即是色’
澹思居士著
去年七月间,林语堂先生在中副写过一篇‘色即是空’,曾经引起不少读者们的反感,
如台北的‘现代’,台中的‘菩提树’,菲律宾的‘大中华日报’等,均著文作过批评
。林先生是以喜笑怒骂皆文章的手笔,信手拈来,点出他自己心灵中的一点‘随感’就
好,并未尝诚意扣题著作。因是,也就不免疏忽了问题中的严肃意义。
以前林先生的标题是:‘论色即是空’,我现在的标题是:‘谈空即是色’。空即是色
与色即是空,这本是佛家哲学中的两句术语,在般若心经里,原本有几句这样的话:‘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中间的
四句,若泛论之,可以说,统括了整个佛教的思想问题。但若专门一点说,当然,它还
只是代表佛教般若一系的中心。这一系,产生在印度,成长也在印度。此与禅宗、华严
、天台不同。般若一系的思想,如果严格一点说,中国能够了解的,并没有几人。在中
国近两千年的佛学史上,被推出足以代表了解般若一系思想的学者人物,只有东晋的僧
肇,和隋末的吉藏。然而,他们的了解,是否就真
P****S
发帖数: 2286
17
我从来没说空时啥都没有呀。是你理解的。
经上不是已经说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g*******r
发帖数: 1414
18
我赞同周易和道学里的这个空
如果说成有共性,这个没有问题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不异色 色不异空
这个望文生义就不是共性的问题了。
不过我明白大家的说法,只是觉得这种有语病的句子不值得去弄什么高深莫测的解释,
这方面的共性特性老庄都讲得挺明白了。
w******o
发帖数: 442
19
哎,有理无证,一切空啊。
W*********E
发帖数: 197
20
既然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為啥作者說的奔常見而您所論又非斷見 ?
r****n
发帖数: 8253
21
2、波和粒互补,五蕴和涅盘互补。


★ 波和粒在更高层面是统一的,是物质或者意识,或者任何一个生命个体不可或缺的两
种存在方式,缺一不可,这就是互补。这个互补性由于是一种新的逻辑关系,并且在日
常生活当中无法找到,所以不是很容易理解。


★ 互补性决定的统一性,导致可以实现从粒到波的转化,也导致生命个体可以实现从生
灭相续的五蕴(粒性)到非生灭的涅盘(波性)的转化,此是解脱的内在根本原因。


★ 粒性存在的物质,可以转化为波性存在的物质,这种转化是粒子本身的特性,当外在
的意识停止对其观察时,它立刻转化为非空间性的抽象波性存在。


★ 波性存在的物质,可以转化为粒性存在的物质,这种转化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当外在的粒子性的意识对其施加观察,它立刻被动性的转化为粒子性存在而出现在现象
界。也就是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数学家冯诺依曼,已经给出了这方面的数学证明。物
质波函数必须要有意识的观察,才能坍塌掉而转化为粒子性存在。


★ 粒性存在的意识,可以转化为波性存在的抽象意识,当粒性的,现象性的识熄灭掉,
则立刻转化为抽象的波性存在意识。这就是禅修者在世证涅盘...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22
心经里面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觉得基本讲成等同的东西了
very confusing....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不是涅磐,空是苦的同义词
佛法里面的空是有多个含义的,在经藏(阿含经)里面大多数提到的“空”主要是形容
有为法的无常,无我,苦,因为其不牢固,无可依靠,所以是“空”。而在阿毗达摩论
藏,空则是涅槃的特性,因为其没有任何有为法,所以是“空”。
在大乘里面,空,空性更是涅槃的异名。心经里面的空不异色的空,就是指代涅槃的。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三十七品义第三十一(卷第十九)
复次,声闻、辟支佛法中,不说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诸法故。菩萨
法中,说世间即是涅槃,智慧深入诸法故。
如佛告须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
行、识;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
《大乘入楞伽经》也说“真如、空、实际,涅盘及法界,我说皆异名”
a***n
发帖数: 199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6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我见”的深刻剖析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0
☆─────────────────────────────────────☆
pattern (放手) 于 (Sat Nov 7 06:30:45 2009, 美东) 提到: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空不二
佛说:“十八界空无所有。”然而,却有喇嘛教徒与索徒们(索达吉的弟子们)认
为十八界法灭后,在空无所有的灭相境界里,说十八界法的作用还在、还能显现出来。
他们还由此发展出现空不二,再变化说为现空双运的理论,认为不管是缘起时还是相灭
时,一切法与此空无所有的境界其实无有差别,例如匿书(没有出版背景资料的《般若
锋兮金刚焰》一书)中说:“缘起是假立、虚幻的法,其实质正好是空性,又因为是空
性,才能产生出万法,故缘起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正在显现之时,外、内、中、
上、下都不存在,远离了四边八戏,也正是在这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它就
有显现。说没有,它能显,说有,它又是空性,这境界远远超出分别心所能了达的范围
,因此才说它是稀有法。”。
喇嘛们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的,因此是假立法、是虚幻的法;而一切
法灭后空无所有的实质,正好是空性,也因为有这个空性的缘故,才能产生出万法,是
故说一切缘起法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一切虚幻的法在显现时,去分析它们,结果
都无实体,因此都不存在,这就是空性,空性是远离四边八戏种种戏论的。也正是在这
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一切...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四)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34
在佛教的释迦牟尼佛所开示之许多经典当中,流传最广,而且大家也最有印象的,首推
《心经》这一部简短的经文。 《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是佛陀在
第二转法轮时期,讲述般若无分别智的大品和小品般若诸经六百多卷的浓缩版,短短两
百多字的经文当中,把一切法的根源,法界真相本心之体性,说明得清清楚楚。任何人
想要很快地知道佛陀说法四十年的精华,只要好好从《心经》中去了解这个本心的体性
,就可以事半功倍,在后续佛法更深入的研究或是修行中,能够快速而正确地抓到重点
,避免走冤枉路。
在《心经》的各种中文译本中,以唐朝玄奘菩萨的译文,总共两百六十个字,为大家最
熟悉的内容。我们就以这个版本,来说明《心经》中这个法界真相本心的体性。在还没
做详细说明之前,我们必须把这经文的前提叙述一下:整段经文之中完全没有出现「心
」这个字,但是因为这部经的名称为《心经》,因此所叙述的内容都是以这个法界真相
「本心」为对象在说明,这是《心经》的前提。
一、「五蕴皆空」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经文的一开始, 佛陀就说观自在(观世音)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观照到自己的五蕴
,也就是色、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佛教《心经》中的"心"是什麽心?

在佛教的 释迦牟尼佛所开示之许多经典当中,流传最广,而且大家也最有印象的,首
推《心经》这一部简短的经文。《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是 佛陀
在第二转法轮时期,讲述般若无分别智的大品和小品般若诸经六百多卷的浓缩版,短短
两百多字的经文当中,把一切法的根源,法界真相本心之体性,说明得清清楚楚。任何
人想要很快地知道 佛陀说法四十年的精华,只要好好从《心经》中去了解这个本心的
体性,就可以事半功倍,在後续佛法更深入的研究或是修行中,能够快速而正确地抓到
重点,避免走冤枉路。
在《心经》的各种中文译本中,以唐朝玄奘菩萨的译文,总共两百六十个字,为大家最
熟悉的内容。我们就以这个版本,来说明《心经》中这个法界真相本心的体性。在还没
做详细说明之前,我们必须把这经文的前提叙述一下:整段经文之中完全没有出现「心
」这个字,但是因为这部经的名称为《心经》,因此所叙述的内容都是以这个法界真相
「本心」为对象在说明,这是《心经》的前提。
一丶「五蕴皆空」及「色不异空丶空不异色丶色即是空丶空即是色」
在经文的一开始, 佛陀就说观自在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37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9
郭正鈴
其他佛教及佛学界人士为何无法正式回应萧平实的评论?
我是学佛之人,从小就对修行非常有兴趣。特别是「开悟」这一件事,从我高中的时候
就非常向往能让人开悟的修行。然而,由於当时对於何谓开悟连个基本的认识都没有,
被他人所误导,以致浪费了十年的光阴;而後在一个机缘之下,经由友人的介绍接触了
萧平实的书籍,才对「开悟」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才开始正确的佛法修行。
「开悟」从表面的语言文字上来看,似乎是简单的两个字,然而却有相当大的涵义。一
者开悟是进入佛法内门修行的重大关卡,二者要如何开(亦即方法丶程序为何)?三者
悟的标的为何?这三个主要意涵在萧平实的书上可以轻易地找到,在此我不一一详述。
纵观近代的台湾丶中国地区甚至全世界的佛教界,只有萧平实能对「开悟」做正确以及
全方位的诠释。有鉴於当初自己被误导而浪费了十年的青春,今日因此特别写了这一篇
文章;除了要告诉大家若想要开悟可以先从萧平实的书籍入手,另外还要告诉大家,其
实我们从经典之中就可以轻易搜寻到 释迦牟尼佛於二千五百多年前所告诉我们的,开
悟之标的即是「如来藏」。而文章之所以立这个题目,主要是在彰显无法出书正式回应
萧平实评论的佛...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
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
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
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
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3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f4jo.html
有兴趣者可加和尚坡主的新浪微博或去博客留言探讨修证体会。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讲 (by 和尚坡主)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特别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
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
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
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
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
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45
关于四重缘起的更多一些讲解:
摘自: 认识如来藏---谈锡永
其实这个四重缘起,在华严宗也有传承,可是他把四重缘起并列,当成是不同宗派的见
地,好像阿赖耶缘起是唯识宗的,华严宗是法界缘起等等,那就没有把四重缘起放在观
修的层次。
我们传的四重缘起,第一个叫作“业因缘起”,就是通常讲的因缘和合。这个是棉,是
纤维的组合,因缘和合而成,这个房子是砖瓦木石因缘和合而成。如果按宁玛派,这个
业因缘起我们是放在十二因缘来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识等等,宁玛派特别有
一个教法,就是龙钦巴尊者写的一篇论,里边讲到宁玛派如何修十二因缘,这就是业因
缘起的观修。可是我们不放在密法的范围里边,是学密法的前行。因为西藏的制度是这
样,先学显宗,显宗是按初转、二转及三转法轮来学,学完理论才进到学密法。
密法方面,我们从第二个缘起来修,叫“相依缘起”,相依缘起有点像唯识,就是心识
跟外境相依,外境是心识的变现,可是我们这个心识,没有外境就不能起功能,所以外
境依心识而变现,心识依外境而起用,彼此相依,所以称为相依缘起。
在观修方面,观一个坛城与一个本尊,这就是由心生起来的外境,这个外境其实就是心
的行相,由...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6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暂时写在这里,后面我要补充进我的文章里面。
在我所提出的观点里面,五蕴和涅槃的互斥互补性是一个核心。而这种互斥互补性似乎
也可以应用到大小乘关系上。
小乘思想的核心是空异于色,色异于空。
大乘思想的核心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这里的空,指代的是涅槃,而色,指代的是五蕴。
这反应了二者在处理涅槃和五蕴关系上的根本不同。前者因为坚持空异于色,于是有舍
弃五蕴的修行方法,而后者因为坚持空不异色,于是有不取涅槃,不离生死的修行方法。
这两种核心思想,实际却又正是实相的互斥互补的两面。
从这一角度来看,大乘的出现,似乎有着某种必要性,它弥补了小乘方面的缺失,因为
空异于色实际最终很容易导向断灭论,难以解决解脱的内在可能性问题。以现在小乘的
理论来看,尤其它认为在证涅槃下,是有五蕴的识去体验涅槃,涅槃成为一个和五蕴不
相关的客体,哪怕承认名色灭尽后还有涅槃,可是却还是断灭论。
而大乘在空不异色上发挥的更加过分,它将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完全置之不理,一味强
调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甚至发展到最后,所谓不取涅槃,不离世间成为解脱的终极,
还包括一大堆明显违背互斥性原则的诸如真如起用,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暂时写在这里,后面我要补充进我的文章里面。
在我所提出的观点里面,五蕴和涅槃的互斥互补性是一个核心。而这种互斥互补性似乎
也可以应用到大小乘关系上。
小乘思想的核心是空异于色,色异于空。
大乘思想的核心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这里的空,指代的是涅槃,而色,指代的是五蕴。
这反应了二者在处理涅槃和五蕴关系上的根本不同。前者因为坚持空异于色,于是有舍
弃五蕴的修行方法,而后者因为坚持空不异色,于是有不取涅槃,不离生死的修行方法。
这两种核心思想,实际却又正是实相的互斥互补的两面。
从这一角度来看,大乘的出现,似乎有着某种必要性,它弥补了小乘方面的缺失,因为
空异于色实际最终很容易导向断灭论,难以解决解脱的内在可能性问题。以现在小乘的
理论来看,尤其它认为在证涅槃下,是有五蕴的识去体验涅槃,涅槃成为一个和五蕴不
相关的客体,哪怕承认名色灭尽后还有涅槃,可是却还是断灭论。
而大乘在空不异色上发挥的更加过分,它将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完全置之不理,一味强
调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甚至发展到最后,所谓不取涅槃,不离世间成为解脱的终极,
还包括一大堆明显违背互斥性原则的诸如真如起用,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vnrm.html
修行是生命依仰佛法升华的过程,理性的看待生命,,破除在人间形成的观念,改变心灵对
于生命存在的目的,是精神层面对于修行的指导,我们称为”正思维”,这是修行者的道
路,是对于生命的规划,前进的方向,佛教中称为”正知见”,是修佛所遵从的“八正道”
的首要课题。
知见如果不去履行,就是学术,而不是修行,禅修,就是修行的行为,“八正道”中称
为“正定”,禅修分为不同的次第,对于修行在不同境界的人,有着不同的觉受,佛教
中统称为“四禅八定”,有“四禅定”和“四空定”的区别。
这里所讲的,是个人在实修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境界与次第差别,不去对应“四禅八定”
的觉受依据,仅仅是个人的体会。
(心经)中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
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
至无意识界。“
这就是禅定中一层境界,属于“空定”,但是还不是最终的涅槃觉悟,我...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5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明菩萨沙弥智旭述
----------------------------------------------------------------------------
----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生法太广。
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观心为易。是故大部六百余卷。既约佛法及众生法。广明般若。
今但直约心法显示般若。然大部虽广明佛法及众生法。未尝不即心法。今文虽直明心法
。未尝不具佛法及众生法。故得名为三无差别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虚明洞彻
。了了常知。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无过现未来形迹。即是观照般若。以吾人现前一念
介尔之心。炳现根身器界。乃至十界。假实国土。平等印持。不前不后。同时顿具。即
是文字般若。盖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一切诸境界。性无非文字。不但纸墨语言为文字也
。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所有知觉之性。及与境界之性。无分无剂。无能无所。无
是非是。统惟一法界体。即是实相般若。实相般若。非彼岸非此岸。达此现前一念之实
相。故生死即涅槃。名波罗蜜。观照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故
即惑成智。名波罗...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