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 发帖数: 29846 | 1 自2007年楼市崩盘以来,阳光地带(主要指美国的南部)及分散的低密度城市的衰落一
直被全国性媒体和空谈家们大肆宣传。这些夸夸其谈的家伙们认为美国的未来在于那些
紧凑、拥挤的城市(大部分位于沿海和北部)。但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似
乎加快向阳光地带密度不那么高的城市涌入。
对人口统计学家温德尔·考克斯(Wendell Cox)提供的人口数据(包括美国人口普查
局上周末发布的最近一年人口普查报告)进行的分析表明,自2000年以来,美国10个发
展最快的大都市几乎都位于阳光地带。自2000年起,北卡罗莱纳州罗利市都市统计区的
人口大幅增加了47.8%,在全美居民人口超过100万的52个都市圈里名列榜首。这一增长
率是52个都市圈整体12.7%增长率的三倍多。
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和拉斯维加斯的人口都增长了40%以上,在我们的人口增速榜上排
名第二和三位。排名前十的其他都市圈的人口都增长了至少25%,是全国平均值的两倍
。这与国内人口的迁移趋势和外国移民人口的增长情况高度吻合,这两项人口的增长同
样在这些城市中表现得最为强劲。
涵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最新数字也显示出阳光地带... 阅读全帖 |
|
l****z 发帖数: 29846 | 2 盖洛普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超过40%的纽约人说,如果他们有机会的话,他们将
离开该州。
《赫芬顿邮报》报导,在所有接受调查的50个州中,纽约州与新泽西州和麻萨诸塞州并
列第六位,有41%的居民说,如果有机会他们将搬去另一个州。
而占比例最高的是伊利诺伊州为50%,其次是康涅狄格州,为49% ,这两州分别排名
第1位和第2位。
盖洛普提出的衡量居民是否想迁出该州的问题是:“不管你是否会迁出,如果你有机会
,你想迁往另一个州,或者你宁愿留在你当前的州? ”
调查显示,蒙大拿州,夏威夷和缅因州的民众真的不希望搬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这三个
州拥有数量最少的想离开该州的居民,比例约占23%。
本次调查还列出了其他问题,例如,他们是否确实计划在未来12个月的某个时候搬离该
州?16%纽约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是他们的搬家理由:
工作/业务相关的: 15 %
家人/好友: 16 %
天气/地点: 8 %
生活/质量变化:5 %
学校相关: 6 %
生活成本: 21 %
税: 14 %
盖洛普民意测试自1930年开始,根据他的发明者,美国的统计学家乔治.盖洛普(
George Gallup)命名而成... 阅读全帖 |
|
x*****z 发帖数: 787 | 3 当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们在决定搬往何处去时,他们考虑的并不仅仅是诸如纽约(New
York)、华盛顿(Washington)和旧金山(San Francisco)这样的常见地点。根据新成立的
智库City Observatory周一(指10月20日——译注)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其它城市里,这
些宝贵的居民在当地人口中的比重甚至提升得更快,目前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比重
最大的城市包括丹佛(Denver)、圣迭戈(San Diego)、纳什维尔(Nashville)、盐湖城(
Salt Lake City)和俄勒冈州波特兰(Portland, Ore。)。
此外,随着年轻人在不断摈弃郊区、追寻都市生活,他们当中有更多人搬到了都市的中
心地带——即使在布法罗(Buffalo)、克利夫兰(Cleveland)这样经济低迷的地区也是如
此。即使这些居住区的总人口略有缩减,但就居住在距市中心3英里(约合4.8公里)范围
内、且年龄在25到34岁间的高学历人士而言,其人数已经比2000年时激增了37%。
有些城市的总人口数虽然有所下滑,但同时也在吸引年轻人才的进驻,比如匹兹堡(
Pittsburgh)和...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10729 | 4 金姬
一些美国人称新欧洲是“欧拉伯”——欧洲+阿拉伯。老欧洲一时难以承受移民这股新
鲜血液,各国同化政策的接连失败,使欧罗巴不得不接受多元化的命运。
法国街头的大火渐渐平息,这场骚乱却给整个欧洲敲响了警钟。英国国际事务皇家
学院的宝拉·苏巴齐认为,由于欧洲各国都存在就业率低和移民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
“类似法国的骚乱,可能几周后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或是荷兰的鹿
特丹爆发”。
在后殖民时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已经开始让欧洲“慢性自杀”。但老欧洲一时也难以
承受移民这股新鲜血液,各国同化政策的接连失败,使欧罗巴不得不接受多元化的命运。
梦游般走向种族隔离
如今,欧洲原有的白种人口繁殖缓慢,迅速老去。根据欧盟和联合国的数据,如果从现
在开始不再引入移民,到2050年,德国人口会从现有的8300万减至6300万
;意大利将从5700万降至4400万。与此同时,欧洲周边的北非和中东地区,人
口会翻一倍。
一些欧洲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移民的重要性。30多年前,最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在法国、
德国和英国展开。根据官方数据,法国是欧盟中拥有穆斯林最多(约500万)的国家
,巴黎的迪斯尼乐...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5 中新社休斯敦6月2日电美国最新公布的联邦数据显示,2015年全美死亡率为每10万人
729.5,自2005年以来首次上升。而去年美国的新生儿出生率却比之前一年下降了0.3%
,使得人口增长压力持续。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1日公布数据,2015年全美死亡率为每10万人729.5,
相比2014年的每10万人723.2有所上升。尽管上升比例不高,但过去10年间,美国的死
亡率一直在下降,因此去年出现的上升趋势格外引人注意。
报告指出,“我们观察到,本报告中的死亡原因,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肝病及
肝硬化、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帕金森病、败血症、自杀、谋杀、和枪支有关的
伤害,以及其他意外伤害和服药过量,均在2014年和2015年之间有所增加。”
《纽约时报》报道说,死亡率增高主要与用药过量、自杀和阿尔茨海默病比率升高
有关。其中白人死亡率和自杀比例都达到了30年内的新高。但其究竟意味着什么?NCHS
专家安德森(Robert Anderson)指出,“这是通常不会发生的死亡率上升,因此非常重
要。但究其意义,还需要更多数据,如果2016年持续上涨,我们将会有更多关注。”
美... 阅读全帖 |
|
w******z 发帖数: 1872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fia (Mofi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2016年美国大选,希拉里输在哪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7 13:28:13 2016, 美东)
第一是low energy,第二是媒体策略失当,第三是奥巴马猪队友,第四是用人不察。如
果你嫌太长懒得看,直接跳到第四条即可。第四条是最重要的。
1. low energy
这本来是唐老壮用来形容杰布布什的,用在希拉里身上同样合适。简单来说,就是希拉
里太“蔫”了。有体力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她说话慢条斯理,感觉像中学时
学习成绩优秀特别听老师话的乖乖女,但是没有个性,也没有那种每一代美国总统都有
的霸气和痞气。她体力不允许她像唐老壮那样一天三场拉励狂吼四五个小时,但是在她
有限的拉励上,也往往给人气压很低,压抑不痛快的感觉。相比之下,唐老壮从赢得提
名后马不停蹄地走遍全美,一天少则两场,多则三场拉励,每场狂吼一两个小时,然后
钻进私人飞机奔赴下一场。大选前一天他更是疯狂地做了五场拉励,奔行五州。而他拉
励的内容虽然简单粗暴,... 阅读全帖 |
|
w******z 发帖数: 1872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fia (Mofi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2016年美国大选,希拉里输在哪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7 13:28:13 2016, 美东)
第一是low energy,第二是媒体策略失当,第三是奥巴马猪队友,第四是用人不察。如
果你嫌太长懒得看,直接跳到第四条即可。第四条是最重要的。
1. low energy
这本来是唐老壮用来形容杰布布什的,用在希拉里身上同样合适。简单来说,就是希拉
里太“蔫”了。有体力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她说话慢条斯理,感觉像中学时
学习成绩优秀特别听老师话的乖乖女,但是没有个性,也没有那种每一代美国总统都有
的霸气和痞气。她体力不允许她像唐老壮那样一天三场拉励狂吼四五个小时,但是在她
有限的拉励上,也往往给人气压很低,压抑不痛快的感觉。相比之下,唐老壮从赢得提
名后马不停蹄地走遍全美,一天少则两场,多则三场拉励,每场狂吼一两个小时,然后
钻进私人飞机奔赴下一场。大选前一天他更是疯狂地做了五场拉励,奔行五州。而他拉
励的内容虽然简单粗暴,...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443 | 8 评论
1. 别把作弊想太傻,作弊连trump多年前的私房话都挖出来了,trump要真有啥,作弊
媒体不可能放过
2. 希拉里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作弊媒体视而不见
3. “大选前一天他更是疯狂地做了五场拉励,奔行五州” 再次证明trump是逆天改命
的主角
4. 面对希拉里这样的对手,trump依然赢的很艰难,可见美国并没有摆脱危机,trump
任重道远
作者:张树
第一是low energy,第二是媒体策略失当,第三是奥巴马猪队友,第四是用人不察。如
果你嫌太长懒得看,直接跳到第四条即可。第四条是最重要的。
1. low energy
这本来是唐老壮用来形容杰布布什的,用在希拉里身上同样合适。简单来说,就是希拉
里太“蔫”了。有体力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她说话慢条斯理,感觉像中学时
学习成绩优秀特别听老师话的乖乖女,但是没有个性,也没有那种每一代美国总统都有
的霸气和痞气。她体力不允许她像唐老壮那样一天三场拉励狂吼四五个小时,但是在她
有限的拉励上,也往往给人气压很低,压抑不痛快的感觉。相比之下,唐老壮从赢得提
名后马不停蹄地走遍全美,一天少则两场,多则三场拉励,每场狂吼一两个小... 阅读全帖 |
|
|
I********x 发帖数: 858 | 10 统计学家马上过来打你的脸,你一个sample size =1的结论什么都说明不了。 |
|
u***************r 发帖数: 11227 | 11 发信人: haohaohaoao(昊昊), 信区: USANews
标题: 越来越多美国年轻人选择单身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13 10:17:48 2017,GMT)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了单身生活,并没有配偶或伴侣。
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无配偶或浪漫伴侣的美国人在过去十年中的比例从39%上升
到42%。
数据显示,变化最明显的是35岁以下的美国人,其中每10名年轻美国人中,就有约六人
(61%)选择独居,而在经济大萧条之前的2007年,这一比例为56%。
人口统计学家指出,过去十年里婚姻和出生率急剧下降,这与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人们的
焦虑有关,人们在有意地避免生活改变所带来的责任。
皮尤研究所还发现,在过去十年中,美国的结婚率也持续下降,尽管与非配偶的浪漫伴
侣生活在一起的美国人数量有所增加,但变化率还不足以抵消这种差异。
该研究还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单身生活的总体增长是显著的。而随着婴儿潮
一代达到退休年龄,与配偶或伴侣生活的美国人会进一步向老年人倾斜,老年人的这一
比例应该会增加,因为年纪越大越可能结婚。
皮尤指出,美国离婚率也不... 阅读全帖 |
|
f**********n 发帖数: 29853 | 12 梦姑,俺给你讲一场逻辑课。
第一,“选择性“永远是主观认定,这世界上对“全面“没有任何客观标准。放到
本例子来讲,楼主给的文章是Obama时代的CDC作出的研究,无数非伪统计学家(aka,不
是梦姑之流)和两党政治斗争下发表的文章,你目前不可能找出比这个研究更加可靠的
结论。你那三个十年数字连狗屁都不如,你自己也明白。
第二,要指控楼主是故意选择性发布,举证责任在你。你能举出半点证据来,俺鸡鸡割
给你。
和俺不同,楼主一贯以来,几乎每篇文章都有根有据,思路极其严谨。而不是那种刚开
始的讨论还能基于数据,后面就是喊口号和打滚的货,aka,梦姑。 |
|
f**********n 发帖数: 29853 | 13 根据我的观察,很多生物统计学家有一些共通的缺点。
第一,人云亦云,只能追随几篇著名文章,依样画葫芦地写文章,毫无自己独创性。参
见梦姑转华邮文章,而无独立思考。
第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到可能性就是个P value。P value是啥,其实他也不知
道。参见梦姑三个十年,光盯着枪禁十年是某十年的一半,而忽略另外两个十年一个是
另外一个的一半。
第三,懒的说了。
俺最后澄清一下,生物统计学家里有很多出类拔萃的统计专家。但是可以肯定绝对没有
梦姑。 |
|
f**********n 发帖数: 29853 | 14 俺还以为是“脚下比较软”,想想也有道理,古时候没水泥路,站在泥地开枪的确有点
影响瞄准。
番薯仔加油,你比梦姑当统计学家有前途。 |
|
发帖数: 1 | 15 年轻夫妇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处理关系的方式非常不同,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结婚早
、离婚、再婚等等。X一代(尤其是千禧一代)对自己的婚姻更加挑剔,他们在年龄更大
的时候结婚,那时教育、职业和经济都步入正轨。美国的离婚率从2008年到2016年下降
了18%。
人口统计学家已经知道离婚率在下降,但是普通美国人并不知道。离婚率下降主要是由
于其他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年纪较大的人离婚的可能性较小,所以
也许成熟的婴儿潮一代足以解释这一趋势。
如今的婚姻比十年前更有可能持久。年轻人的变化尤其显著。如今年轻夫妇的特征表明
,未来几年离婚率将持续下降。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而那些结婚的人是最不可能离婚的人。婚姻越来越多地是一种地位
的成就,而不是人们随随便便就会做的事情。
许多更穷、受教育程度更低的美国人选择根本不结婚。他们住在一起,一起抚养孩子,
但决定不结婚。研究表明这些同居关系比以前更不稳定。
因此,对婚姻律师来说,离婚的减少不仅是坏消息,也是美国不平等鸿沟扩大的标志。
婚姻正在成为一种更持久、但更排外的制度。 |
|
f**********n 发帖数: 29853 | 16 恩,看到两边统计学家的区别了,反AA方的排除了校友,运动员和在校教授的娃们之后
,对亚裔的歧视更加凸显。
另外,哈佛方的统计学者的结论是,看不出来有歧视,而不是,看出来了没歧视。
新闻链接我不慎关了找不到了。。。。。。 |
|
|
f**********n 发帖数: 29853 | 18 明年春天。
一切的辩论到了最后都是观点,统计学家列出事实之后,就看法官怎么想了。
譬如,哈佛说我看不出来哪里歧视了,
SFFA说,扣掉运动员校友本校教授的娃,你就是非常明显的歧视了
哈佛说,怎么能扣掉呢?这是一个整体阿。
SFFA说,怎么能是一个整体呢?这三个总量很大的特殊种类里亚洲人很少阿,你加了这
么大的分母,就把对亚洲人的歧视稀释掉了。
所以到最后就是观点,这个诉讼的观点还就是左右区别的最基本观点,如何判断一个人
?是这个人的个体,还是这个人属于的某个团体?
用团体来判断的话,选择哪个团体?谁说了算? |
|
y******9 发帖数: 606 | 19 谢谢,还得给sffa捐钱
: 明年春天。
: 一切的辩论到了最后都是观点,统计学家列出事实之后,就看法官怎么想了。
: 譬如,哈佛说我看不出来哪里歧视了,
: SFFA说,扣掉运动员校友本校教授的娃,你就是非常明显的歧视了
: 哈佛说,怎么能扣掉呢?这是一个整体阿。
: SFFA说,怎么能是一个整体呢?这三个总量很大的特殊种类里亚洲人很少阿,你
加了这
: 么大的分母,就把对亚洲人的歧视稀释掉了。
: 所以到最后就是观点,这个诉讼的观点还就是左右区别的最基本观点,如何判断
一个人
: ?是这个人的个体,还是这个人属于的某个团体?
: 用团体来判断的话,选择哪个团体?谁说了算?
|
|
l*******u 发帖数: 2496 | 20 统计局: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打架”现象
中国财经网 2009年07月27日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统计局网站7月27日讯 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同样地,反映经济现象的各种统计指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
一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还很高,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一些经济
学家和统计学家甚至运用统计模型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如果
密切相关的指标数据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就有可能被认为是出现了数据“打架”现
象。
看一看近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统计数据,稍加比较,就可以发现,发达
国家数据“打架”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近期更是频繁出现。比如工业生产与用电量,再
如零售额与个人消费支出,还有工业生产和失业率等。
工业生产增长与用电量增长不一致。去年6月份和7月份,美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下降0.
1%和0.7%,而发电量同比却分别增长2.7%和2.3%;5月份工业生产增长0.2%,而发电量
却下降1.7%。今年1月份和3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环比分别下降2.7%和1.3%,而用电量
环比分别增长4 |
|
y*s 发帖数: 2868 | 21 统计学家,你好!
请把你的学术严谨的统计数据拿上来列列?
怎么又开始讨论个体了?不是外f的民族性吗?跑题了吧?哎
那也行,个体也行。你先讲讲我们国家培养你花了多少钱,至今为止你为我们民族作了
多少贡献吧。 |
|
B*V 发帖数: 3365 | 22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
目录!
目录
第一卷
"""""""""""""""""""""!
第一章第一卷的题旨
"""""""""""""#
第二章论原始社会
""""""""""""""#
第三章论最强者的权利
""""""""""""$
第四章论奴隶制
"""""""""""""""%
第五章论总需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
"""""!!
第六章论社会公约
"""""""""""""!#
第七章论主权者
""""""""""""""!$
第八章论社会状态
"""""""""""""!&
第九章论财产权
""""""""""""""!’
第二卷
""""""""""""""""""""##
第一章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
第二章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
第三章公意是否可能错误
""""""""""#$
第四章论主权权力的界限
""""""""""#&
第五章论生死权
""""""""""""""(!
第六章论法律
"""""""""""""""((
第七章论立法者
""""""""""""""(&
第八章论人民
"""""""""""""""
)!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康托罗维奇简介:茅于轼靠剽窃此人学术成果而成为“著名”经济学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9 21:42:23 2011, 美东)
1楼
列昂尼得·康托罗维奇1912年1月19日(俄历1月6日)生于圣彼得堡。父亲维塔利·莫
伊谢耶维奇·康托罗维奇Виталий Моисеевич Канторович
是一位医生,母亲名叫帕乌琳娜(波琳娜)·格利高里耶夫娜·扎克斯Паулин
а (Полина) Григорьевна Закс。
1926年,列昂尼得考入列宁格勒大学——这一年他14岁。1930年(18岁)从数学系
毕业,随后在母校读研究生。
1932年留校任教,1934年(22岁!)成为教授,1935年他未经论文答辩就被授予物
理-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列昂尼得·康托罗维奇结婚。他的妻子娜塔丽娅·伊利英娜是一位医生。他
俩生了一儿一女。
1938年列昂尼得·康托罗维奇为胶合板托拉斯解决了有效使用单板镟切机床、实现
最佳剪裁方...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540 | 24 到美国移民者不少,但是在美国爱说英语者不是很多,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来看,只有一小部分的美国移民者的英语不错,其中13%的移民从来不说英语。
对于到美国移民超过30年的移民者来说,其英语程度则好很多——63%的人能够较流利地说英语,只有6%的人完全不说英语。
人口统计学家Christine Gambino称:“一般来说,已到美国移民很长时间的人的英语口语会比移民来美国时间较短的人要好,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会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的英语口语要好。”
从报告中还发现,相较1980年代,现在美国移民的家庭在家中较少说英语。1980年,70%的移民家庭在家中说英语之外的语言,而现在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5%。
调查显示,4060万移民的年龄在5岁以上。
墨西哥裔是美国移民人口数量最多的族裔,占移民人口总数超过四分之一。调查显示29%的墨西哥裔的英语说得不好,18%称他们完全不会说英语。
而中国到美国移民中,只有9%的人在家说英语,30%的英语很好,21%的英语不好,还有11%的人不会说英语。而在家兼说英语和母语的中国移民只有30.4%的英语不错,另有61%的英语不好,或者根本不会说英语。 |
|
w*****s 发帖数: 387 | 25 分类广告和职业支持公司Adicio旗下的职业规划和薪酬信息网站CareerCast评估了美国从业人数最多(根据劳工部的数据)的200个职业。调查人员使用了一种公式,把各职业的收入和增长潜力纳入考量,评估了一系列因素,比如竞争激烈程度和公众接触数量(均被视为负面因素),包括爬行、弯腰和俯身在内的体力要求,以及有毒气体和噪音等工作环境。此外,他们还着眼于压力因素,比如工作要求的出差次数、截止期限以及人身风险,比如这些工作者或者他们的同事在工作时是不是有生命危险。CareerCast利用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再加上增长潜力来估算各职业的薪酬。以下是“最佳”职业榜,也就是评价最高的职业。
1. 精算师
收入:94,200美元
2. 听觉矫治专家
收入:71,100美元
3. 数学家
收入:102,200美元
4. 统计学家
收入:79,200美元
5. 生物医学工程师
收入:89,200美元
6. 数据科学家
收入:124,100美元
7. 牙科保健师
收入:71,100美元
8. 软件工程师
收入:93,100美元
9. 职业治疗师
收入:77,100美元
10. 计算机系统分析师
收入:81... 阅读全帖 |
|
|
M*****l 发帖数: 4478 | 27 这还用辟谣吗?女司机买保险便宜,这是fact。所有保险公司雇佣不同统计学家从不同
方面计算,怎么算都是给女司机上保险风险小。而且根据我坐同学、同事车体会,国男
开车比国女稳健,但白男开车不如白女(不说技术,单说稳健安全)。其他族裔样本小
不清楚,但一个黑女同学开得也很好。
媒体报道可能是因为个别女司机出事故的过程太奇葩。1000个男司机在路上追尾的新闻
价值也不如一个女司机踩错刹车把车开进河里。 |
|
G**Y 发帖数: 33224 | 28 刚看了一篇统计学家的讨论:
http://magazine.amstat.org/blog/2010/03/01/climatemar10/
虽然这几个作者都支持IPCC, 但是目前的证据确实很多地方都很不严格,字里行间其
实可以看出来,几个Statisticians还是觉得还是有很多要做的。
“
■2:01 PM: Peter Guttorp [Question 7 reply:] I have spent the last decade or
two promoting interest in statistical climatology, and trying to get
statisticians involved in IPCC. The history is interesting, but I don’t
have time to do it here. However, there is now for the first time a
statistician as vice chair of IPCC WG 1 (Francis Zwiers from Cana...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16 | 29 确实很多合作者对统计学家缺乏尊重,或者拿统计当成magic hat。
不知道当初怎么会被指定合作者。
事情搞成这样,系主任有责任。
也许这是为什么他宁愿把责任推到你身上。
要不这个合作者大牛或者学校领导?
如果能自己揽到一个类似级别的合作者,系主任还是会对你另眼相待的。
两人在一起最重要,如果老婆过得挺开心,还是不要轻言relocate。
happy wife, happy life
兄弟加油! |
|
T*******g 发帖数: 2322 | 30 加拿大在funding上有很强的共产主义倾向,有的学科在整个加拿大的人拿的钱都差不
多。而且funding的数额都很少。
拿统计来说,主要funding来源是NSERC(等于美国NSF)。刚毕业的统计PhD差不多能拿
20k CAD一年,最顶尖的统计学家也就40k CAD (比如Nancy Reid)。这些数据在NSERC网
站每年都公布。
当然资深教授肯定funding sources会多很多,不过我也知道很多很senior的人只拿
NSERC |
|
w**********t 发帖数: 334 | 31 如果前期数据比较充实,尽量考虑R01。12页的篇幅,毕竟能涵盖更多的内容。
准备R01的时候,除了一般需要注意的,像原创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之类,有一点要特
别注意,就是你的科研到底对群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点看似简单,
但常常做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对群体卫生和健康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
Study Section开会的时候,会被评审得比较严格。
比方说,有的proposal会声称自己的基因编辑技术会对新的癌症药物的发明会有贡献。
问题的是,从实验室到最终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间有着漫长的过程,有着剂量、药效和
副作用等等的综合考虑,不是拍拍脑袋大剌剌地可以贸然展望的。再比如,有的
proposal断然就说自己发现的某种immunological pathway会对艾滋病疫苗有贡献,但
这极有可能地忽视了任何艾滋病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可能遇到的巨大挑战。
这不是说,就一定要调低对群体卫生健康的展望。恰恰相反的是,要足够重视,还要能
引起评审的共鸣。在准备R01的时候,可以考虑咨询一些临床和公卫的专家、甚至是生
物统计学家的意见。在组织自己的科研团队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吝啬于这... 阅读全帖 |
|
e***y 发帖数: 1152 | 32 面试的是湾区高级统计学家职位(Sr. Statstician), 要求工业工程MS或Ph.D,我是后
者。面试官在英国,英国腔调,而且估计湾区办公室也有人在听(但是没有提问)。面试官是同组
的员工,级别未明。
面试官因为不是HR,沟通技巧貌似普通,说话很沉闷,也不知道要介绍些什么,所以不
停问我有什么问题。大体过程是我引导他介绍公司的一些情况,我再顺便推销一下自己的相关技能。
希望有好结果,求祝福。
另外,面试由猎头公司安排,没有面试官的contact,网站上也没有查到,如何写感谢信? |
|
G******i 发帖数: 5226 | 33 ☆─────────────────────────────────────☆
MadMoney88 (MadMoney88) 于 (Sat Jun 2 12:23:14 2012, 美东) 提到:
一般不怎么来这个版,没想到今天来看到一群码工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实在受不了一些
人一叶障目,不清楚真相就跟着颠倒事实。就是因为这些井底之蛙的言论,国内很多不
明状况的人才一直有错觉,似乎毕业后去大公司的才是最好的出路。首先,拿钱作为比
较工作的唯一标准就很偏激。其次,你们有多少人自己有过AP的经历,或是家人朋友是
AP,你们所述的AP信息有多少又是道听途说?
发这个帖子没别的意思(绝非BSO),就是想跟大家介绍一下一些相对少数的AP情况(
绝非那些混在3流teaching school的)。本人今年30,刚phd毕业没多久,目前在美东
一私立名校(top5)做AP,专业不是商学院中最热门的finance或accounting,起薪是
20W+每年,外加充足研究经费(平均每年美国内会议旅行5次左右,全球1-2次),无项
目申请压力,招phd学生全由学院出资fellowship。暑假... 阅读全帖 |
|
h*d 发帖数: 19309 | 34 SVM其实背后就是统计学方法的近似求解,不过ML很多做法还是超越了统计学范畴,附
一篇不代表个人观点的相关微博
@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基础知识:统计学和数据挖掘区别】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有着共同的目标:发现数据中
的结构。事实上,由于它们的目标相似,一些人(尤其是统计学家)认为数据挖掘是统
计学的分支。这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看法。因为数据挖掘还应用了其它领域的思想、工
具和方法,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例如数据库技术和机器学习 |
|
z****e 发帖数: 54598 | 35 最后一句话太有喜感了
还不至于
统计毕业的话,如果不经过专门的训练
自我觉悟出oop这些常用概念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当然有意识滴训练过java的统计学家是有些小猛
反过来,有意识滴训练过统计的程序猿也有些小猛
市场上比较需要撒
统计和it一样,都是技术,会用不会用很重要 |
|
z****e 发帖数: 54598 | 36 是滴,我有同感
column based的东西比较便于统计
所以我很喜欢用c*
比起来,doc-based的那几个就不太适合
做个统计费老大劲了
一点一点数过去,不知道数到什么时候去
统计学家你多说点,我最近需要扯蛋
目前处于扯不出蛋的状态,急需科普 |
|
b*******e 发帖数: 24532 | 37 http://www.eb1zone.org/t/big-data/3102
Translated by Google translate is a little bit awkward.
======================================================
数据领域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尽管企业雇主还没搞清楚到底应该招纳何种大数据人才,
他们还是在疯狂地招兵买马。如果你学了数据学,并且学得很好,那么在你毕业以后,
肯定会有一份工作等着你。
Anne:我恐怕要被一家大型投行裁员了(公司最近宣布要进行重组),我不想再去找另
一个华尔街的工作,而是想进入其它领域。传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要转行的话,尽量
去那些增长空间大的行业。我近来读到一些报道,说大数据的使用在企业界呈现激增之
势。我在想,进入那个领域有什么要求吗?
我有一些关于计量经济建模的工作经验,而且我在工作中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技
术,不过我既不是统计学家,也不是数学家或是软件专家。我还有机会吗?那些寻找大
数据人才的雇主需要我们具备哪些技能?——“我不是爱因斯坦”
“不是爱因斯坦”:有一点你...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23 | 38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84187-1-1.html
首先,用一个简单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幸存者偏差”。.1point3acres缃
65533;
二战期间,盟军需要对战斗机进行装甲加厚,以提高生还率,但由于军费有限,只能进
行局部升级。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个部位最关键,最值得把装甲加厚来抵御敌方炮火
呢?人们众口不一,最后一致决定采用统计调查的方式来解决,即:仔细检查每一驾战
斗机返回时受到的损伤程度,计算出飞机整体的受弹状况,然后根据大数据分析决定。
. 1point 3acres 璁哄潧
不久,统计数据很快出炉:盟军飞机普遍受弹最严重的地方是机翼,有的几乎被打成了
筛子。相反,受弹最轻的地方是驾驶舱及尾部发动机,许多飞机的驾驶舱甚至连擦伤都
没有。正当所有人拿着这份确凿无疑的报告准备给机翼加厚装甲时,一位统计学家(
Abraham Wald)阻拦了他们,同时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案:加厚驾驶舱与尾部。理
由非常简单:这两个位置中弹的飞机,都没有回来。换言之,它们是一份沉默的数据—
—“死人不会说话”。
最后,盟军...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14763 | 39 呵呵 这个笑话讲得8cuo 老汉喜欢的版本是 统计学家每次坐飞机都自带炸弹一枚 |
|
x*l 发帖数: 178 | 40 我看的书(Homebirth by Sheila Kizinger,书单里最后那本)里有详细的数据证明(p
.42-44),如果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在家生,其死亡率和最后的剖腹产率都比在医院生要
低。英国有个统计学家,当初给她的学生布置任务,想证明在医院生比在家里生要安全
,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这个的确是超出我们的常识的想像。
其实,我也很想自己咬断脐带,并把自己的胎盘做到饺子陷里吃掉。胎盘是很补的,动
物界这么做,肯定有其道理。另外,顺便提一下,现在有些美国妈妈选择自然生,她们
会要求脐带在自己停止跳动后,再被剪断。
我承认我是比较偏激的自然主义者。但是,我想,现在的医学界有很多不可信任的地方
,科研界本身也在不断推翻自己以前的论断。以前认为好的,后面又会被证明是错的。
但是,最后大家会回归到尊重自然。自己多知道一点信息,多知道另一种选择方法,应
该还是利多于弊,虽然你可以不相信。 |
|
d********1 发帖数: 3828 | 41 我看按你的意思,统计数据一文不值,统计学家都自杀算了。 |
|
t*******r 发帖数: 22634 | 42 统计学家说。。。统计理论告诉俺们,在这个世界上,对于急性子船夫而言,逆水行舟
发生的概率,差不多是 50% 。。。当然如果是懒人船夫,概率低一些,但也好不到哪
里去。。。 |
|
q****o 发帖数: 277 | 43 准不准自有统计学家社会学家来验证,跟你我信不信没关系。 |
|
Y********d 发帖数: 1478 | 44
统计模型的预测和自家个体之间的差别叫做error term。
个体的error term统计学家没法观察,只能假定大样本下平均下来为零。
但个体的error term每个父母自己可以观察,比如你家老二就抽到了一个positive
draw! |
|
d********r 发帖数: 3279 | 45 今日,我将要挑战人们讨论中国最根本的假设:也就是每个人都在说中国正在崛起,且
这是一个“中国世纪”。
要检视这个假设是否正确,从一些历史性的观点角度将有助于厘清此议题。所以,我将
要提供您们这过去四十年间的一小则世界历史故事,且我也将从我人生经验的角度来检
视。
我毕业于一九七三年。这是一个关键的一年,因为这是一个阿拉伯石油禁运与全球原油
市场动荡的年代。当我离开学校,我就知道我往后的日子将要为阿拉伯人工作。
之后,时间很快地到了一九八零年代晚期。我正在香港从事法律工作。我的公司替东京
银行处理了很多业务,我的许多伙伴搭上这波日本热。随后,彷佛日本即将接管这个世
界的局势正在成形。
而且,有许多证据显示这确实在发生。不到二百五十英亩的日本皇室皇宫,其价值超过
整个加州境内的资产;一九九零年的日本土地价值估计约超过地球其它地方的一半;在
东京上市的股票价值超过在纽约、法兰克福、伦敦、巴黎与多伦多等地股票市场的总和
;全球前十大银行与前四大证券公司皆为日本人所有。
当时的日本人恣意妄为,例如:从南极洲输入冰块,到处购买名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
讨论“日本人的世纪”的由来。
我对地缘政治并不感... 阅读全帖 |
|
z********6 发帖数: 852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zhaandong6 (查安东),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美国人平均寿命下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3 18:31:42 2010, 美东)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稍微下滑一个月,为
77.8岁,非裔人口的
平均寿命并无下滑,仍为76.8岁。
据《华盛顿邮报》报导,从全国卫生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每年的初
步分析来看,估计2008年出生的人平均能活77.8年,男性平均75.3岁、女性平均80.3岁
,比2007年出生
的平均寿命77.9岁低一点,这0.1的差距就等于一个月的寿命。
不过,非裔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并无下滑,仍为76.8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还达到历史新
高,为70.2岁,女性
则维持76.8岁。
负责这项调查的统计学家米尼诺(Arialdi Minino)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下滑的原因,也
不清楚这是否会成
为未来的趋势。
美国人的平均寿命自1975年就持续稳定成长,...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苏联解体的种族因素看从美国海归的截止时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7 16:44:38 2012, 美东)
从苏联解体的种族因素看从美国海归的截止时间
苏联解体 民族问题是决定因素 (2012-11-07 09:18:34)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苏联解体是因为民族问题作者:民社万岁
苏联1917年建立的时候,俄罗斯族占苏联人口的94%,到1991年解体的时候,已经下降
到50%。主体民族比例下降,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主体民族比例下降,有这么几个
原因。斯大林执政的时候,划分了130个民族,在划分民族过程中,有大量的俄罗斯族
被划成少数民族,因为划分民族,苏联的少数民族从6%变成18%。再就是俄罗斯族出生
率的下降,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它的生育文化是和东正教联系在一起的。苏共禁止了
东正教,这样俄罗斯族的生育文化就遭到破坏,不愿多生孩子。二战期间俄罗斯族的伤
亡大大多于少数民族,因为只有他们肯为苏联死战。这样...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98 | 48 来自马里兰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说,华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
之一,面临着一个“玻璃天花板”,无法实现与他们付出的努力相称的全部职业声望和
成功。
这份题为《华裔美国人肖像》(A Portrait of Chinese Americans)的报告说,华裔
美国人对教育和“人力投入”的回报“通常低于一般人群和非西班牙裔白人人群”。它
还说,平均起来,法律和医学领域华裔美国人专业人士的收入差不多比白人同行少44%。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广泛数据和独立的访谈,该研究提供了高度多样化的华裔美国人人
群的最全面和最新的概况。该研究是由马里兰大学的亚裔美国人研究项目开展的,得到
了亚洲太平洋裔美国人的全国性社区组织OCA的支持。该报告分析的是最新的数据,截
至2006年。
“和流行的观念相反,尽管华裔美国人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常常面临经济成功的额外
障碍,”该研究的研究组长、领导马里兰大学亚裔美国人研究项目的人口统计学家
Larry H. Shinagawa说。
“时间和努力工作对于让华裔美国人全面进入主流社会和专业圈子根本不够,”
Shinagawa表示。“我怀疑还有许多原因,诸如... 阅读全帖 |
|
P******o 发帖数: 505 | 49 撰文 | 郭孙伟(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所所长,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教授)
导言:本文的主人公从未在公开场合标榜过自己是一个爱国者,但其行动却明白无误地
表明他对祖国的一往深情。1940年,他博士毕业后,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
选择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携新婚妻子回到祖国。1949年1月他还向新中国的首任北京市长
叶剑英表示要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却在1950年3月选
择了离国出走。导致他离国出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背后是否有什么东
西值得今人思考?郭孙伟教授的文章首次详细披露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不能记住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桑塔雅那(George Santayana)
遗传学家与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是中国现
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国内出版但在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著书。绝大多数新中国
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
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未听说过这个人物。而在1950年的遗传学界,恐怕大多数人
都知道李景均。李景均先生的离国出走,在50年代初甚...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1379 | 50 最后这个结果是统计学家研究的. 不能排除个别分析师有点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