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维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共6页)
b**k
发帖数: 3563
1
可惜笑到最后的还是戴高乐啊
s******g
发帖数: 3530
2
感觉元首国进入四强的可能性更大啊
a***g
发帖数: 2402
3
记得82年点球德国赢了
s******g
发帖数: 3530
4
当年 元首在莫斯科城前也是天公不做美, 功亏一篑
难道历史要重演?
s******f
发帖数: 3984
5
元首怕冷不怕热
北非打得多high
C*********l
发帖数: 10248
6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维希政府宣布投降
re
b**k
发帖数: 3563
7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维希政府宣布投降
戴高乐在哪里?
C*********l
发帖数: 10248
8
来自主题: Soccer版 - 维希政府宣布投降
在地下室策划起义
a******e
发帖数: 6689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The Artist:声影传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lmStudies 俱乐部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FilmStudies
标 题: The Artist:声影传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8 06:49:43 2012, 美东)
今年的奥斯卡季有趣儿,竟有两部拼着比着向电影史致敬的作品。好莱坞的老马
丁(Martin Scorsese)用《雨果》(Hugo)向法国先驱电影艺术家乔治•梅里埃
(George Méliès)致敬;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Michel
Hazanavicius)则用《艺术家》(The Artist)向好莱坞片场与默片时代致敬。这敬来
敬去的,怎么也有一部该投奥斯卡的胃口,难怪双双提名。
我不喜欢《雨果》,因为它除了强大的技术效果和致敬心态外,在电影故事的构建
与完成上却十分粗糙。《艺术家》除了采取默片的视觉表现方式独树一帜外,情节本身
说来也乏善可陈,但与《雨果》不同的是它在小细节小桥段上的巧思妙想,种种视觉小
品时常看得人会心一笑。比如仰慕默片明星乔治•瓦伦丁的女演员佩皮... 阅读全帖
r****z
发帖数: 12020
10
文章来源: 网易 于 2014-10-17 21:47:30
海蒂·拉玛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的影星,她被誉为“好莱坞花瓶”。电影公司在
宣传中也往往突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甚至连费雯丽也因长得像她而倍感自
豪。
海蒂·拉玛1914年11月9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奥地利犹太人,当时的名字叫海德
维希·爱娃·玛丽亚·基斯勒(Hedwig Eva Maria Kiesler)。
海蒂·拉玛十几岁时迷上了表演,放弃选修的通信专业,跟随著名戏剧导演马克思·莱
因哈特(Max Reinhardt)到柏林学习表演。
最初她在影圈充当场记,凭着无以伦比的外表和表演欲,16岁的海蒂·拉玛就迎来了她
的第一部电影《街上的钱》。
最初她在影圈充当场记,凭着无以伦比的外表和表演欲,16岁的海蒂·拉玛就迎来了她
的第一部电影《街上的钱》。
1933年,《神魂颠倒》在捷克斯洛伐克首映,海蒂·拉玛成为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镜的明
星。在该片中,她绝美的面容和奔跑在树林中的曼妙胴体,在震惊观众之余也带来了铺
天盖地的非议。
这部影片当时被很多国家禁播,海蒂却一夜成名。 观众根本不注意她的演技,每到一
处,男人...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6122
1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6813&do=blog
[转载]扩频通讯之母Hedy Lamarr--最美丽的女发明家
已有 506 次阅读 2011-12-25 17:25 |个人分类:人物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
:手机移动 通讯 好莱坞 通信技术 全世界
Hedy Lamarr
海蒂·拉玛1914年11月9日 - 2000年1月19日,曾在30年代初,10多岁的她因为惊人的
美丽被一位美国导演发掘,从此便踏入好莱坞。作为出身显赫、与各国军方高层私交甚
好的好莱坞巨星,曾被誉为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她同时有另一项宝贵财富——为当
今大热的通信技术LAN 和 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永远留给并造福于后人。
曾几何时,这个身高5.7英尺、有着一双近乎完美面庞的海蒂小姐人就是好莱坞的花瓶
化身。因为被认为是花瓶,多数人忽略了她的聪明才智。“她有一个非常惊人的专利,
人们通常都想不到电影明星有什么头脑,但她确实有。”高通公司联合创始人富兰克林
·安东尼奥(Antonio Franklin)说。1997年,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45
12
顺手贴一下完整片单:
【主竞赛】
《锡尔斯玛利亚》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法国
《圣罗兰传》 贝特朗-波尼洛 法国
《冬眠》 努里-比格-锡兰 土耳其
《星图》 大卫-柯南伯格 加拿大
《两天一夜》 达内兄弟 比利时
《妈咪》 哈维尔-多兰 加拿大
《人质》 阿托姆-伊戈扬 加拿大
《再见语言》让-吕克-戈达尔 法国
《搜寻》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法国
《送乡人》 汤米-李-琼斯 美国
《第二扇窗》 河濑直美 日本
《透纳》 迈克-李 英国
《狐狸猎手》 贝尼特-米勒 美国
《吉米的舞厅》 肯-洛奇 英国
《奇迹》 爱丽丝-洛瓦赫 意大利
《Relatos salvajes》 Damián Szifron 阿根廷
《利维坦》 安德烈-萨金塞夫 俄罗斯
《群鸟之悲》 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 毛里塔尼亚
【特别展映】
《金钱之水》 Oussama Mohamed 叙利亚纪录片
《Maidan》 Sergei Loznitsa 乌克兰纪录片
《红色军队》 加布-波斯基 俄罗斯纪录片
《沙海漂流人》 大卫-米奇欧德 澳大利亚
《救世》 克里斯蒂安-莱沃 丹麦
《标靶》 尹鸿承 韩国
【一种关注...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柯老爹:《唯有思想可以流传》
下面的文字节选自柯布临终前一个月完成的一部手稿。
这是柯布的绝笔,文章读起来,又好似自传,
又如同一份精神的遗嘱,
一段总结一生经历的独白。

《唯有思想可以流传》
人,经历一生的岁月,
通过他的工作、努力以及与自我的抗争,逐渐积累起一些资本,一些个人的
战利品。
然而,
一个人穷其一生,他充满热情的探索,积累的资本,还有以痛苦的代价换来
的经验,这一切的一切终将不复存在。
死亡,生命不可违背的最严酷的律法,将终止所有的行动。
唯有劳动的结晶——思想——可以流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 就如同流水······
自青年时起,我便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事物的分量。首先是材料的重量和材料的强度
。继而是人:人的各种品质,人的忍耐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阻抗。我终生与它们相伴。
我提出大胆的解答,尝试材料荷载的极限······但要立得住,要立得稳!我接触
到行行色色的人,他们往往令我感到惊奇,时至今日依然如此。我认识、我接受、我观
望、我看到······历经风雨和阳光,想来自己不过是俗世中的一粒微尘。
如今... 阅读全帖
s**********0
发帖数: 2798
14
进百年战争的幕后真正原因是什么?中东现在的局面是如何产生的?巴勒斯坦是一块什
么样的地方?为什么主张向善的宗教最后衍生出最血腥最恐怖最暴力的行为?恐怖
分子和被袭击者的关系真的如大家所见吗?谁才是或者什么才是真正恶?本篇仅还
原一个真实。不代表任何观点。引申:国人是否有信仰,信仰是不是等于
信神、信教?如果没有?我们又为何有着共同的快乐、悲伤还有愤怒甚至
是敌人,为何几千年朝代更替也没有改变?望国人思索,望国人自强。
一、从犹太复国主义到中东战争的爆发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导致不久前美国“九一
一”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人们不禁要问:中东问题的起因是什么呢?
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
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现在被称为
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
几百年后,欧罗巴大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
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尽管犹太人曾举行多次武装起义,但均被罗马人镇压下
去,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们的国土与家...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55
15
中国老是吹嘘中国古代比西方富裕。其实这样说的人都忽视了普通中国人,中国的农民
。我读了两部西方人写的中国法制史,他们都谈到了一个案例,就是有两个人为了抢一
个麦穗互相斗殴而死,这汉学家的结论就是中国人非常贫穷。我完全赞同这个结论。我
家还是鱼米之乡,但是我小的时候我也记得我们家乡也有人为了捡路上的麦穗而吵架的。
我这个圣诞节期间跟一帮人聚会,都谈论中国富了。我当时就说你们都是坐而论道,当
你们谈中国富裕的时候,完全就忽视了几亿人,那些人你们可能从来没有记入到人类里
面去。很明显的是,你们知道中国的平均值是很低的,而且由于分配不公,还有水分,
贫穷人口多了去了。
印度有一个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的结论是饥荒的产生从来不是因为自然原因,是
因为社会结构出了问题。这是我20多年前看读书杂志的时候看的一篇介绍性文章的结论。
我觉得北朝鲜可能比中国当时还要糟糕一些,因为他们“饥荒”持续的时间更长。其实
北朝鲜如果不是中国撑着,我感觉他们已经崩溃了。就象明朝末年,天灾产生流寇,流
寇破坏生产,产生更多流寇,然后崩溃。北朝鲜的流寇就是镇压机器,这个社会的生产
力量估计已经被耗尽了。
可以看看下面我...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116
1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说说台湾问题
中华民国(台湾)是不是国家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得用自己的脑子想
国家的三要素:主权,领土和人民,只要三要素具备就是国家,和外国承认有个鸡巴关
系,
梵蒂冈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它没有领土和人民,就一个教堂和一群和尚,就不
是一个国家。
以色列,巴勒斯坦建国时没几个国家承认,可有主权,有领土,有人民,就是独立国家
被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和汪精卫政权,被纳粹德国扶持的维希法国,没有独立的主权,都
不是独立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有主权,本来1912建立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延续到台湾
有人民,2000多万人口在190多个国家中排名第50位
有领土,台,澎,金,马三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比比利时还大
台湾当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独立国家
历史角度看,台湾就是个偏安政权,
像宋失掉北方领土,被打到江南,叫南宋,是国家
晋经过五胡乱华,司马氏逃到南方,建立东晋,是国家
中华民国被苏俄扶持的共党叛乱推翻,大陆专制复辟,国民党携民国逃到台湾,当然是
国家
别扯什么联合国席位,外交承认这些细枝末节的玩意儿,联合国也就70多年的历史,外
交关系也就100多年的东西,大清国没有外国承认,没有联合国席位,不算国家了?
...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二战时基督教会就是法西斯的帮凶(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6 00:14:39 2011, 美东)
1870年,意大利终于统一,建立了一个世俗政权。这个承袭法国大革命民主、自由思想
的独立国家刚成立,便遭到罗马教皇的抵制。因为,按照民主、自由的观念,教会及罗
马教皇的命运便岌岌可危。从那一年开始,先后有五任教皇为了表达对自由、民主的抗
议,不踏出梵蒂冈一步达50年之久。由于教会的势力还很强大,独立后的意大利政府在
如何对待教会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教会和教皇也命悬一线,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
真正解救了教皇,这个人名叫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掌握了意大利政权后,建立了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法西斯政权。1929年,
墨索里尼同梵蒂冈签署了一个条约,允许梵蒂冈自建一个“国中之国”,今天梵蒂冈的
一切地位,都是墨索里尼的功劳。看看当时的教会与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之间是如何肉
麻地互相吹捧的。教皇庇护十一世称赞...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77
18
我的美术简史
Gaumont
十二岁上初一在印刷的粗糙的不能再粗糙的美术课本上看到火柴盒大小蒙克的呐喊,脑袋
嗡的一下,我的美术史元年开始。
中学时代几度尝试学画均以失败告终。
大学时代穷的只剩裤衩却有钱经常去美术馆看展。想得起来的有双年展,看到了基本功扎
实的毛焰的,画的漂亮又伤感的夏俊娜的,红袄绿裤的宫力龙的还有其他的有点名但画的
不怎么样的和还没有什么名但画的不错的。还有美第奇收藏展,路得维希啦,列维坦啦什
么的,罗丹的没有去因为人山人海的象是赶集。
还是因为穷所以在书店看了大量的画册。有的印的比包装纸还差有的还mmhh。喜欢上了莫
奈的色彩,夏加尔的奇幻,发现了真正的绘画天才但是短命的希勒,认真研究了我的启蒙
老师蒙克。这些画册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我在见识了天下武功之后发现了该怎么看画,书,
电影和听音乐的普适原理:去他妈的这派那派的,得看人。什么印不印象超不超现实的都
是扯淡,你得把这个人的东西从头看到尾才能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凡高的自
画像从老老实实的写实到最后干枯的象木乃伊的那幅才是他的艺术,他的历史。所以我喜
欢一气儿看完坏孩子菊次朗花火大佬座头市玩偶,一气儿读完
S*V
发帖数: 789
19
上一回我们说到德国在二战打响后的第一年四面出击而且捷报频传,丹麦、挪威、比利
时、荷兰、法国先后沦陷,好在英国在敦刻尔克一役中于仓惶中显示出沉稳的底蕴,成
功转移大队人马保存了有生力量。1940年6月22日,德法签署停战协议,地点嘛,特意
选在了一战结束时德法签订停战协议的地点,当年那节火车厢也从博物馆重新请出来,
一切都按1918年的剧本来,只不过这次双方角色互换了。在英吉利海峡对岸,丘吉尔
已经成为大英帝国的首相,而他上任后需要应对的就是法国战役中盟军的失败,并着手
准备大不列颠岛的布防。随着德法停战协定签署,法国维希政府与希特勒媾和,第三帝
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了,这也是战争走势从第一年德国的高歌猛进,向双方在西线
均衡对峙的形势转变的开始。这一年的夏天,两方面的空军开始了不列颠空战。此后的
几个月里大不列颠岛内空袭警报此起彼伏,伦敦上空战斗机轰炸机拉开架势,炮火轰鸣
声不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枣宜会战结束,宜昌落于日军之手,张自忠将军壮烈殉
国,而西南大后方已经暴露在日军的空军攻击半径之内,抗战局势十分严峻。
其实,在这些我们从历史课本中已经熟知的真刀真枪的对抗后面还藏着各种...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0
1870年,意大利终于统一,建立了一个世俗政权。这个承袭法国大革命民主、自由思想
的独立国家刚成立,便遭到罗马教皇的抵制。因为,按照民主、自由的观念,教会及罗
马教皇的命运便岌岌可危。从那一年开始,先后有五任教皇为了表达对自由、民主的抗
议,不踏出梵蒂冈一步达50年之久。由于教会的势力还很强大,独立后的意大利政府在
如何对待教会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教会和教皇也命悬一线,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
真正解救了教皇,这个人名叫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掌握了意大利政权后,建立了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法西斯政权。1929年,
墨索里尼同梵蒂冈签署了一个条约,允许梵蒂冈自建一个“国中之国”,今天梵蒂冈的
一切地位,都是墨索里尼的功劳。看看当时的教会与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之间是如何肉
麻地互相吹捧的。教皇庇护十一世称赞墨索里尼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人”。教廷的报纸
《罗马观察》称,“意大利又归还给了上帝,而上帝也归还给了意大利。”直接对教皇
个人宣誓效忠的耶稣会刊物《天主教文明》在1929年3 月声称,法西斯主义体现了“基
督教社会的复原”。1932年,教皇庇护十一世表示,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天主教极权
主...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宋美龄致廖承志公开信
承志世侄:
七月廿四日致经国函,已在报章阅及。经国主政,负有对我中华民国赓续之职责,故其
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乃是表达我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及中国国民党
浩然正气使之然也。
余阅及世侄电函,本可一笑置之。但念及五十六七年前事,世侄尚属稚年,此中真情肯
綮,殊多隔阂。余与令尊仲恺先生及令堂廖夫人,曩昔在广州大元帅府,得曾相识,嗣
后,我总理在平病况阽危,甫值悍匪孙美瑶在临城绑劫蓝钢车案后,津浦铁路中断,大
沽口并已封港,乃只得与大姊孔夫人绕道买棹先至青岛,由胶济路北上转平,时逢祁寒
,车厢既无暖气,又无膳食饮料,车上水喉均已冰冻,车到北平前门车站,周身既抖且
僵。离沪时即知途程艰难,甚至何时或可否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均难逆料,而所以赶往
者,乃与总理之感情,期能有所相助之处,更予二家姐孙夫人精神上之奥援,于此时期
中,在铁狮子胡同,与令堂朝夕相接,其足令余钦佩者,乃令堂对总理之三民主义,救
国宏图,娓娓道来,令余惊讶不已。盖我国民党党人,固知推翻满清,改革腐陈,大不
乏人,但一位从未浸受西方教育之中国女子而能了解西方传来之民主意识,在五十余年
前实所罕见...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471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美翻了:1945年上海罕见彩照曝光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A7%9F%E7%95%8C
以下是部分租界收回的时间表:
* 1917年,中国参加欧战协约国,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收回了汉口德租界、天津德
租界和天津奥租界。
* 1924年 苏联宣布放弃原俄国在华租界
* 1927年1月3日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 1927年1月10日 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租界
* 1929年11月11日 国民政府收回镇江英租界
* 1930年9月17日 国民政府收回厦门英租界
* 1931年1月15日 国民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
* 1931年9月24日 国民政府收回重庆日本租界
* 1943年3月30日,日本将杭州、苏州、汉口、天津四处日本租界交給汪精卫政权。应
汪精卫政府要求,日方向法国维希政府施压,迫使法国放弃在华租界。
*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收回所有的在华租界和租借地。自此租界
的历史在中国宣告结束。
* 199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香港的新界(以及香港岛及九龙)
c*********d
发帖数: 9770
23
原创 2018-02-11 李洁 大家 微信号ipress
功能介绍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今年2月8日深夜(日本按东京时间记为2月9日凌晨),是发生在我东北大地上的日俄战
争爆发114周年的日子。这场规模空前的恶战,一举改变东亚的地缘政治的格局,进而
深刻影响了中、日、俄三国的历史进程。挑起这场战争的,是不宣而战的日本帝国;但
导致两国走进战争深渊的,则是三代沙皇的东方政策,亦称“黄俄罗斯计划”。
“黄俄计划”,是一项欲把黄种人的生存空间变为俄国势力范围的长远规划。被圈进这
一长远规划里的,有中亚诸国,有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有与西伯利亚以东地区接壤
的蒙古和“满洲”,还有被日本人视若屏障的朝鲜半岛。
早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时代,在向西、向南拓展无望的前提下,
俄帝国开始了其向东发展的“东方政策”。为了专心经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俄国甚
至把170多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以每平方公里0.2美元的超低价卖给了美国——吞得太
多,他们实在消化不了啦!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东方政策”也被称为“黄俄罗斯计划”,亚历山大二世时代,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
瑷珲条约》与《北京...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24
来自主题: _FilmStudies版 - The Artist:声影传奇
今年的奥斯卡季有趣儿,竟有两部拼着比着向电影史致敬的作品。好莱坞的老马
丁(Martin Scorsese)用《雨果》(Hugo)向法国先驱电影艺术家乔治•梅里埃
(George Méliès)致敬;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Michel
Hazanavicius)则用《艺术家》(The Artist)向好莱坞片场与默片时代致敬。这敬来
敬去的,怎么也有一部该投奥斯卡的胃口,难怪双双提名。
我不喜欢《雨果》,因为它除了强大的技术效果和致敬心态外,在电影故事的构建
与完成上却十分粗糙。《艺术家》除了采取默片的视觉表现方式独树一帜外,情节本身
说来也乏善可陈,但与《雨果》不同的是它在小细节小桥段上的巧思妙想,种种视觉小
品时常看得人会心一笑。比如仰慕默片明星乔治•瓦伦丁的女演员佩皮偷偷潜入
乔治化妆室一节,佩皮抱着乔治挂在衣帽架上的西装外套花痴万分,干脆把一条胳膊伸
进袖管假扮乔治抱住自己,左挑右逗,女丑形态毕露,引得全场哈哈大笑。
当然电影安排最巧妙的还是对声音的处理。《艺术家》采取默片手法,除了背景音
乐并无他音效。但当默片明星乔治看不明影史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