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翁同和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d******a
发帖数: 32122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1. 因为和李鸿章关系不好,削减了海军军费
2. 袁世凯和康有为各自向光绪提交了变法计划。康有为那套纯属书呆子拍脑袋想出来
的,过于激进,根本不可行。袁世凯则是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结果翁同和把
康有为的推荐给了光绪,袁世凯的束之高阁了。
l********g
发帖数: 6760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翁同和是科举读书读傻了的代表。
左宗棠,袁世凯等才是人才。
c*****i
发帖数: 11737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他一点都不傻,直到康有为这种人不会对他的地位产生威胁,而袁世凯就不同了,光绪
要是宠信了袁世凯,那还有他翁同和什么事。
m**d
发帖数: 2144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翁帆的这个翁字取名取的好
翁同和什么意思?
j****c
发帖数: 19908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翁同龢是典型的文人相轻
b****e
发帖数: 985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继续向拥李派扔板砖

你这个同学啊,说别人“搞笑”之前最好先查查书confirm一下,免的闹笑话。
说到户部尚书,我猜你指的是以清廉著称的阎敬铭吧?他的户部尚书可没有被
撤,光绪11年(1875?)大学士左宗棠病逝,他的遗缺由阎敬铭接替,财政部长
升了副总理,财长就不当了,由翁同和接任,翁一直干到戊戌年被黜。
清流的领袖是李鸿藻,是当时南北党争的北派,而翁同和自沈桂芬殁后被奉为
南派的领袖,他不但不是清流的领袖,反而是清流的对头,后来和身为封疆的
张之洞水火不容。事实上,翁荣李枯(李鸿藻因治黄河不利被革职留任)就是清
流失势的标志。
你的这个比方也有些道理。翁是会计,李是部门经理。慈CEO禧老佛爷要用钱,
翁财务主任就是不批,于是李部门经理拍马屁,搞了个独立的花钱项目,帐目
不受财务部门监督,弄来的钱孝敬给老佛爷,当然自己也戴个帽子捞点回扣。
实际上翁是有名的正人君子,慈禧知道跟他根本没商量,所以才想出这个移花
接木的妙计,叫翁根本想管也无从管起,因为海军衙门不归户部管,银子直接
分摊给各省,以及“海防捐官”的收入,不经过户部,户部会计科目中也无园
工一条。光绪十四年过于园工的上谕上冠冕堂皇地说:“工料所
l*r
发帖数: 79569
7
继续整理八卦:
1. 话说刘海粟摆过一桌和事酒,请了六大(两圈著名三角恋)。俺就顺手调了刘海粟
的档案翻了翻。刘海粟的母亲洪淑宜,洪淑宜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洪亮吉(记得小时
候学过,中国的马尔萨斯哦,那一套中华书局基本丛书里面还有洪亮吉的集子),都是
世家啊。可惜老洪家有个不肖的曾孙:洪述祖。就是主谋刺杀宋教仁,后来被正法的那
位。这么数起来,刘海粟和洪述祖还算是远方姨表兄弟了。。。洪述祖的儿子洪深貌似
很有名,文盲俺就不清楚了,也有点晚近,就不冒犯了。。。
2. 再说陆小曼后来全靠翁瑞午照护,有人说翁瑞午才是大情圣哦。只可叹了翁瑞午的
结发妻子陈明騮。他两人同年同月生,两人的父亲是拜把子兄弟,因此指腹为婚,可叹
啊。翁瑞午说起来也是世家,吴江翁家不知道跟常熟翁氏(翁同和那一支),有没有关
系,这个待考。翁瑞午的父亲翁授祺,著名画家,桂林知府。按说其拜把子兄弟也不该
默默无闻。查了半天,网上只说是青浦知县,继续刨。。。历任青浦知县在光绪三十四
年(1908)年倒是有一位姓陈的,时间也对得上,多半是了,陈定远,却是浙江海盐人
氏,还是个附贡生,出身上似乎差了一点点;)。。。不过隔壁海宁陈
j*****n
发帖数: 20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读《慈禧全传》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资料极其丰富,高阳应该是阅读过大量的正史野史,加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
数都是载之于史册的,因此书中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有据可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灯下
捧卷,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记录晚清政治的纪...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三读《慈禧全传》
☆─────────────────────────────────────☆
jjseven (大杂院) 于 (Tue May 31 12:34:40 2011, 美东) 提到: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 阅读全帖
v**n
发帖数: 135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浙江江苏状元问题
1646年 顺治三年 傅以渐 1609年—1665年 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1647年 顺治四年 吕宫 1603年—1664年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1649年 顺治六年 刘子壮 1609年—1653年 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
1652年 顺治九年 (满榜状元) 麻勒吉 —1689年 满洲正黄旗人;
1652年 顺治九年 汉榜状元 邹忠倚1623年—1654年 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1655年 顺治十二年 (满榜状元) 图尔宸 — 满洲正白旗人;
1658年 顺治十五年 孙承恩 1619年—1659年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1659年 顺治十六年 徐元文 1634年—1691年 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马世俊 1609年—1666年 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1664年 康熙三年 严我斯 1629年—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
1667年 康熙六年 缪彤 1627年—1697年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
1670年 康熙九年 蔡启僔 1619年—1683年 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1673年 康熙十二年 韩菼 1637年—1704年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
... 阅读全帖
g*******2
发帖数: 1184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北洋舰队落后
这个不是.
你先查查李鸿章要求购买速射炮的折子一共有几个.
中国当时唯一的明白人就是李中堂了.
但是不管多少折子,
慈禧和翁同和就是不批.
但是一到打仗,翁同和还是著名的"爱国主战派".
当然打胜了,功劳是他的,
打败了罪过是汉奸李鸿章的.
w*********g
发帖数: 30882
12
出处: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
、“义”四个字来概括。
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孝”维系了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向上
延伸和扩展成为“忠”,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族,帝王就是头号大家长——不忠不孝是
十恶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诛之;
“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结党夺权争利,是
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
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人,
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忠”、“孝”、“仁”、“义”是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上下纵横互为支撑
,形成一个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意义、价值、伦理与道德的
体系。所以社会公德是不受重视的,自私自利衍生为团体、血缘和地域利益的亲疏,远
近,轻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亲是儒家这种文化的延伸;而强权就是真理,有权有钱就
有地位,只要有了地位,对于小人(劳动人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这不好说 慈溪和李鸿章绝对比跟翁同和铁的多,
翁同和是属于练叉腰肌三不沾清流党
j*****n
发帖数: 208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三读《慈禧全传》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资料极其丰富,高阳应该是阅读过大量的正史野史,加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
数都是载之于史册的,因此书中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有据可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灯下
捧卷,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记录晚清政治的纪...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5
甲午战争120年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
2014-01-29 07:45
作者:张飙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年
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年
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
中。
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120年前,中日两国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
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马关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把中
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日本凭借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迅速扩张军事
实力,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没落,日本崛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4年8月1日,是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宣战120年的日子。
120年后的今天,写下本文,权当捧一杯酒、捧一杯泪,祭奠当年为国捐躯的忠魂
,祭奠当年被残杀的冤魂,祭奠当年所有为中国奋斗过的人们。
祭奠仇恨,是为仇恨不再新生。
祭奠历史,是...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6
皇帝是被手下的太监们骗了钱了。
同样发生在光绪帝身上。御膳房的账单上每个鸡蛋2钱银子,光绪帝就以为鸡蛋是珍贵
的食物。有一次还御赐给翁同和吃。翁自然明白这里面的奥妙,但不能说破,只能支吾
敷衍过去。
-----------------
31.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人十分节俭,喜欢穿有补丁的衣服,但打个补丁却要花四两银子。
评价:这冤大头,自作自受。活该!
m********g
发帖数: 10469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3d6707fd5360cba1adb01.html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閈闳,将府邸打造得如此奢华,其非同寻常的财力不禁令人乍舌。
一八九八年,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
,在当年的百日维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
时期的梁启超,生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
忍饥相对”,“从事于著述以疗...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8
晚清的官员对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就是不了解,而且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这些都是基
督教,信奉上帝。到后来才明白了其中的区别,其实各个新教mission之间也存在着很
浓的竞争和矛盾,李提摩太和戴德生之间的矛盾是最好的例证。
李提摩太是第一个到山西救灾的新教传教士,曾国荃让他和天主教神父合作也是出于想
当然,认为他们都一样,都是信奉上帝的chrisian。 后来李提摩太和曾国荃的关系表
明,李提摩太更得曾国荃的信任,李提摩太能在山西建起山西大学堂,与晚清政府的关
系可见很好了。
李提摩太是晚清最著名的新教传教士,他自己的在华回忆录中文版已经出版,另外苏蕙
soothill写的有关他的传记,我个人认为比李提摩太的要真实一些。当然sootill也是
传教士,传教士给传教士作传,其中的bias很显然易见。这本传记的中文版本也出版了。
其实如果你能查一下曾国荃的日记(如果有的话),看看有关那一天关于李提摩太
的记载,会有很趣,估计会和Timothy Richard的纪录完全不同。Timothy的回忆录里对
李鸿章和翁同和会面的回忆,与李和翁的日记里的记录就很不同。

灾。
m******r
发帖数: 4351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再一点:李鸿章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被刺事件。
一开始日本漫天要价。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
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驻扎在上述地区的清朝军队要将一切军需用品交与日本军队
;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由日本军官治理;停战期间日本军队一切驻扎费用开支由清政府
负担等等。
而且日本谈判中伊藤博文此时隐藏了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既
成事实后,再逼李鸿章就范。
在这个形势下,即使李鸿章想卖国,也没法卖。但是李鸿章的遇刺改变了局势。
网上找到的说法是,凶手小山丰太郎不希望中日停战,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到底。但日
本政府想的是见好就收,因为实际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也耗尽了力量。它担心的是虎视
眈眈的西洋各国借机挑起对日本的战争,坐收渔翁之利。而刺杀事件等于是授人以柄。
而日方而言,此时受到列强的强烈舆论谴责,面临一场非常理亏的严重外交危机。陆奥
宗光最担心的是李鸿章拂袖而去,“再巧妙点借助欧洲几个强国干涉,则可能很容易使
我方对华要求不得不作出极大的让步”。而李鸿章最想要的是停战。心理大概是“我挨
一枪能换来停战,也算值”。所以双方达成妥协。其实日方据之前的让步也...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024
20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殂龋〈蛟斓萌绱松莼浞峭俺5牟屏Σ唤钊苏唷br />
一八九八年,
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在当年的百日维
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时期的梁启超,生
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忍饥相对”,“从
事于著述以疗饥”,一九一零年三月十日在上海办《国风报》时,尚需克服窘困,四处
筹措款项,才能开业。梁启超一九一二年回国后,没有经商,没...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1322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感慨一下沧海桑田

这其实一点也不怪异,正说明了岁月轮回。当年的翁同和,做了两代帝师,是教育外族
人,如今的翁家后人,也变卖家产为教育外族人出力,何其相似乃尔!
y*********o
发帖数: 700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感慨一下沧海桑田
翁瑞午好像不是翁同和的后代吧。。。。
j****c
发帖数: 19908
23
走向共和 里说是得罪了翁同和
f****r
发帖数: 511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有名的帝师有哪些?
我先说两个翁同和,王绍薪
R*I
发帖数: 1840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有名的帝师有哪些?
王沪宁勉强吧,汪道涵肯定算一个

我先说两个翁同和,王沪宁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7.56 - iPad Lite
e***z
发帖数: 7126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之恶,有一点大家忽略了
甲午战争前面,光绪和翁同和要赌,太后,中堂拦都拦不住,这个百度wiki随地都有定
论,
赌书之后不说踏实踏实,还要把战败的历史责任推到中堂和太后头上,说光绪断送江山
,有何不妥?
g******t
发帖数: 18158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比崇祯强多了吧

本文为转载,作者:李镇(同治帝主治御医,花翎二品顶戴食三品俸太医院左院判李德
立四世孙),文章原名:《同治究竟死于何病》。
同治帝载淳死于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年19岁。 其死因有三种
说法:一说死于天花,一说死于梅毒,还有人说死于疥疮的。比较有档案可稽的论证,
是近年《紫禁城》杂志社出版的《故宫轶事》中徐艺圃所写的《同治帝之死》。他从清
室档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查阅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载淳得病召御医李德
立、庄守和入宫请脉时起,直至十二月初五日载淳病死时止,前后共37天的脉案、处方
及106帖服药记录,肯定同治是死于天花无疑,而绝非死于梅毒或其他病症。台湾出版
的《玉座珠帘》一书,是一部传奇式的历史小说,作者高阳也查阅了大量有关档案史料
,参考了不少清宫轶事,取精去粕,编纂成书。他说同治是以借查园工之名,微服出游
,结果身染梅毒,走马牙疳,溃烂穿腮,梅疯入脑,不治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呢?照理分析,脉案是皇室档案记录,是官方文件,应无可非议。但
事实未必尽然。因为在某种条件下,由于某种不可公诸于世的原因,必须回避当时的真
实情况,有意识地弄虚作假,以掩盖... 阅读全帖
l*******h
发帖数: 307
28
楼主历史知识很贫乏。
相当然地穿越回去认为赔款是分期付。
事实上,
那时中国人根本不懂分期付款。
有外国银行提供这样的贷款也被拒绝了。
事实上,
老佛爷听从翁同和的建议,一笔付清。
如果中国人懂得分期付款,大概就不会有什么中共国了
R*******a
发帖数: 2463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好谈的,这些假简根本没有任何价值,现在的这批跳梁小丑自己心里
也很清楚,不久以后他们就是些joke
同位素鉴定判别些3000bc4000bc的东西可以,判别战国末期的东西就是个笑话,有500
年的置信区间还能算证据的话汉末晋初的伪物也是司马迁没看过的东西。
做伪在党妈窃国之前是专门的职业,窃国之后也不一定就失传。经籍常识告诉我们,从
汉代崇公羊斥左传开始形成的道统就是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决不低估作假者的
地位手段。李学勤等算什么玩艺?百年前阮元翁同和等偶玩金石都被学界群起而戳脊梁
,现在这些蟑螂蝇蜃不过是借些西人所谓考古的幌子苟活于世欺世盗名的杂碎。
kx
发帖数: 16384
30
鼓动慈禧不给李鸿章拨款的两代帝师翁同和是汉人
手握南洋舰队,遵从慈禧懿旨对北洋舰队见死不救的张之洞是汉人
被慈禧派去南京夺曾国藩权被刺杀的马新贻是汉人
被慈禧毒死的光绪还是满人皇帝呢
汪精卫,秦桧,出卖明朝的晋商,袁崇焕,渣良庸,都是汉人
so what
d******a
发帖数: 32122
31
跟翁同和的后代同居了30年然后要求和徐志摩合葬?陆小曼真无耻,比宋庆龄差多了
抛弃张幼仪而娶陆小曼,这脑子得多锈掉
g******t
发帖数: 18158
32
翁同和有后代?不是说他天阉吗

发帖数: 1
33
从王懿荣到孙诒让
——《契文举例》为中心的考察
前 言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研究走进学术界已经将近一百多年了。和中国几千年
历史的长河相比,一百多年的甲骨学史无疑是短暂的,但是它却加深并印证了我们对于
中国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甲骨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籍中绵绵
数千载有关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传说,变成了可资信赖的历史。而这一切
的开始,就不能不直接归功到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一个是甲
骨学的奠基者孙诒让。
首先介绍王懿荣。
王懿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福山人。
字濂生,又字正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甲骨
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根据《清史稿•王懿荣传
》中的记载:“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博学”。著有《天壤阁
杂记》、《续丛稿》、《各家藏金文目》等。其中,《续丛稿》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
铭文题跋约十篇。余外皆考证古泉学文章。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
字。据褚德彝《金石学录...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34
李鸿章怎么了
甲午战争,明明是慈禧借日本人之手打击李鸿章,翁同和根本就不想隐瞒这点
李鸿章搞完洋务,练完小站兵,北洋系直接就推翻了满清
要我说
李鸿章是推翻满清的民族英雄。倒是辫子戏里,满人一天到晚在骂李鸿章无能投降卖国。

样。
kx
发帖数: 1638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人与日本的勾结
1.帝师翁同和根本毫不讳言,公开炫耀甲午就是在借日本刀杀安徽人,你不承认也没有
用。
2.你这算是承认了吧。
3.同意你的意见,我也觉得满人这么就投靠了资助孙大炮推翻自己的日本人,逻辑上很
不通,但历史事实确实就是这么荒诞呐。

现了
d******a
发帖数: 3212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人与日本的勾结
翁同和算满人?
日俄战争中,满清在自身弱小的前提下做出的决策,从中国利益看是正确的
P******o
发帖数: 505
37
甲午战败,是李鸿章的失败。
是翁同和的胜利。
慈禧也乐见李鸿章失败。
l********g
发帖数: 6760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什么清流派一类的读书人,最鸡巴恶心,
都是些臭老九,就该往死里整。
c*****i
发帖数: 11737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就是嫉贤妒能
L*****G
发帖数: 12375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这个翁同和真不是个东西啊
这就对了,加速了满清的衰亡,好事。
y***u
发帖数: 7039
41
何新共济会研究资料:戊戌变法的幕后故事
2012-09-03
历史运动的发生,有内因,也有诱导因。
内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诱导因则对事件的发生,塑造某种似乎偶发的形态。
中国近现代史背后,始终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无形之手,通过对各种社会矛盾的诱导和激
发,暗中有计划地引导着必然事件的某种进程。目的是把中国纳入共济会所设计安排的
世界新秩序。
此前我们介绍过隐身于洪秀全、李鸿章和孙中山背后的共济会影子。
台湾现代共济会孙中山纪念会
近年国内外间有新资料发现。此再介绍一位隐身于戊戌变法幕后,暗中影响和引导着康
有为、李鸿章和光绪皇帝的英国共济会员李提摩太。
佩戴英国女王授予的马耳他骑士团勋章的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生平】
英国国教浸礼会传教士、共济会员、马耳他骑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
1919)生于英国南威尔斯,出身铁匠家庭。曾当过矿区小学教员。20岁时进入神学专科
学习,加入共济会。23岁加入伦敦浸礼会后,自愿到中国传教。
[新教浸礼会与共济会一直关系密切。直到现代仍然如此。1993年6月15日至17日的南
方浸礼大会(SBC)年会期间,承认"现在很多杰出的基... 阅读全帖
d**j
发帖数: 23329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调停中日争端zz
第89节:调停中日争端
总理衙门大会厅里,恭亲王满脸堆笑地说:"尊敬的英、美、法、德、俄各位使官,阁
下都是大清国的尊贵朋友,历年来为大清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斐之贡献!本大臣谨代表
大清国皇帝和皇太后,向诸位表示万分诚挚的感谢!"
在座的各国使节戴着白手套懒洋洋地拍了拍手心。
廷式感到非常愤怒,但他忍耐着。
恭亲王接着说:"诸位知道,中日两国于近几个月来发生了激烈战事,为避免人民生灵
涂炭,大清国稳定繁荣,及各国之在华利益,本大臣怀着和平之诚意,代表大清国政府
请各位大使出面调停中日争端。"
接着这些傲慢的外国使官开始发言。
廷式从翻释口中听到这些话,觉得虽然有些难听,但有些话还是有益的,连忙记录了下
来。
美国公使田贝提出:"今天,李鸿章中堂大人为何不来?在我们各国的眼里,他可是最
有份量的大清官员。他在中国很有威望,在国外也很有影响!是个大家一至公认的外交
家!我们和他打交道很愉快!"
翁同和不高兴地回答说:"正因为他使你们太愉快了,我们才不放心他和你们打交道呢
!"
恭亲王连忙说:"李鸿章大人今天身体欠佳,故不能出席,请各位贵宾谅解!"
美国公使接着说:"我们都是中立国,既然大清国...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慈禧太后fired光绪帝
另外李鸿章相当支持维新.
只不过康梁和翁同和相当不喜欢李鸿章而已.
有成见也有历史恩怨.
但是李鸿章在赴任广督到宫内庙辞的时候,
慈禧当面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说"如果说支持维新变法是康党,那我就是康党"
慈禧默默无语.
S******8
发帖数: 24594
44
翁同和之流就是爱国贼吧

国贼
y***u
发帖数: 7039
45
大清国没有不亡的道理
俄外交解密档案:李鸿章50万白银出卖大连军港
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夫在其呈给沙皇的奏折中说:“我们不
能甘心于这个事实:在太平洋上根本没有一个适宜及设备良好的港口以应我国舰队之需
。”他向沙皇介绍:“在辽东半岛东南岸,广阔的大连湾海湾中,有四个单独的良好港
湾:VictoriaBay、YunkBay、HandBay,以及OdinCove。上述四个港湾都宜于停泊吃水
二十二英尺,甚至吃水更深的船只,而且……大连湾是从来不冻的。……假使西伯利亚
铁路的主要动脉将吉林和沈阳以特别的铁路支线联接起来,那么大连湾和我国西伯利亚
干线的距离会比朝鲜的港口为近。”因此他建议:“我们应不失时机,让我国舰队占领
大连湾。”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奏折上亲批:“十分正确。”
然而,财政大臣塞·犹·维特却反对动武。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御前会议记录:“要
在太平洋上获得一个不冻港,可以通过财政方式来达到目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对日本的赔款业已到了偿付之期,李鸿章曾向俄国申请贷款。当
十二月十四日李鸿章再度向维特提出申请时,维特趁机提出了俄国提供贷款的条件:“
给东清...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923
46
楼上的,那是胡长清,不知道可以问百度吗,不要胡猜。
话说这字写的还真是不错,颇有前清末年厚黑光大体翁同和的风格
a***g
发帖数: 3377
47
这次台湾抗议的主力是台大清大社会学等文科院系。这个和当初64的时候的北大作家班
一样。文科的特点就是妙笔生花,耍笔杆子,卖嘴皮子。这些人说实话,什么都不是,
就是个文艺青年而已。
1895年来,我们的文科SB祸国殃民的例子很多,从翁同和,梁启超,李大钊,陈公博,
28个布尔什维克,到胡耀邦,阮铭,周孝正等,都是所谓开明派,普世派,公知,民主
派,等不一而足。而更朔上历史,从造谣生事的儒生,到,东林党,等本质都一样。
还是毛主席看得清楚,这些人就是臭老九。
a***g
发帖数: 3377
48

>>这个说不过去,李鸿章翁同和都是汉人,都是有实权的。
》》这个也反对。事实上清军的士兵个人军事素质不差。
》》这个或许是个原因。但是,也锻炼了一支劲旅
》》我不这么认为,军官才是主要原因
》》军官才是原因
a*****s
发帖数: 6799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哥和诸位缠轮说道说道
哥和诸位缠轮说道说道
Archers
首先说,哥本不想用“缠轮”这个名词,多少有点不那么中性。只是这个词崭新出炉,
哥也尝个鲜。哥这里先自惭一番,然后说正题。
啥是缠轮?比较有代表性就是那些为哈马斯喊冤叫屈的同志们。为啥要为哈马斯喊冤叫
屈?缠轮觉得哈马斯藏在民居里面向以色列发火箭炮是正义的行动,又或者缠轮们本也
不粉缠,只是以色列打击谁,他们就支持谁。伟大领袖教导我们,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
的敌人。那么自然也就可以推出,敌人的朋友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缠轮的敌人是谁
?是美帝,美帝的朋友是以色列,以色列的敌人是哈马斯,所以,缠轮的朋友就是哈马
斯了。至于哈马斯认不认缠轮这个朋友,缠轮大概是不在乎的了。
伟大领袖又教育我们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
。缠轮谨遵伟大领袖的教导并忠实执行,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于是就形成了拥护哈马
斯的别开生面的人间喜剧。
哈马斯号称绝不妥协,一定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最终在巴勒斯坦建立伊斯兰国。
说谁都会说,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难度,重要的是看看他做了什么。伟
大领袖发起大跃进运动,造成和平时期饿死了三千万人的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433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崔永元起的作用和宋鸿兵类似
想当年我大清国师翁同和还反对银行呢。
他是否当年就意识到了美犹货币战争的危害,
及时提醒了太后和亲王们,从而救国民于水火?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