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发帖数: 68152 | 1 人才储备库。不需要干实际工作,只要混年头。翰林院从庶吉士、编修、修撰、侍读、
侍讲、掌院一路走来,最后入阁拜相。共青团从县团委、市团委、省团委、团中央一路
升上去,转中央书记处、政治局,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爽 |
|
|
v**n 发帖数: 135 | 3 贴个状元榜,明朝的。
◆吳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祐,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
)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顯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
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觀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
),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
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張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
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陳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4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
|
e***r 发帖数: 34 | 5 TNND!
刚开始以为自己还年轻,体力好。企图徒步爬上这个高楼。走马观花到了第20页就投降了。之后就是100页翻一次。就这样,也看了一下午。
转贴了一些比较长的贴子。
=====================================================================
大过年的,给大家来个欢乐帖,顺便为这场大战助助兴。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口舌之争的输赢本就是很难评判的,然而当昨晚韩寒发
表了一篇《孤方请自赏》高调“认输”后,便有无数“裁判”开始宣布结果了,方粉自
然宣布方舟子胜,韩粉当然宣布韩寒胜,还有一些中立学者宣布韩寒输了,说是输在了
文章的风度上。
大体上看似乎韩寒略输一筹,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当今天方舟子《“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一文出炉后,绝大多数观战的外
围网民又开始犯晕了,纠结的问题无非两个——1、这笔战大戏到底结束没?2、如果结
束了,方韩二人到底谁赢了?
既然本帖标题是一个问句,本帖的内容也是由一个个问号组成,那我们不妨用一问
一答的方式来进行本帖吧,便于本人梳理,也便于大家理解。
好了,本人就正式开始了。
问题一:首...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87 | 7 《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荣光。这荣光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乾隆皇帝要一统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场厮杀转为文化清理,风云际会,纪晓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此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曾点评过许多学术典籍与名家诗歌,也撰写过家喻户晓的《阅微草堂笔记》,然而这些都无法与《四库全书》相媲美。《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荣光。这荣光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记载自己的奇遇
1724年,纪晓岚诞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庄。他的出生被附会了种种神奇之说: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出生;还有人说纪晓岚是火精转世:献县自五代时期就有驱赶火精的习俗,相传火精为女性,赤身出现在火光中。纪晓岚出生前一天,当地又发现了火精,人们敲打铜器来驱赶,火精闪入纪家,这时纪晓岚出生,耳垂有穿痕,脚白而尖,状若缠足,像极了火精;除了火精转世外,还有...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962 | 8 古代记述桂林地情的文献主要有:王歆编纂的《始安记》,唐代莫休符撰写的《桂林风
土记》,南宋范成大撰写的《桂海虞衡志》,宋朝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 十二卷
,明朝陈琏纂修的《桂林郡志》三十二卷,明朝张鸣凤撰写的《桂胜》十六卷、《桂故
》八卷,明朝魏浚撰写的《岭南琐记》二卷,清朝程可则撰修的《桂林 府志》,清朝
高熊征等编纂的《临桂县志》十卷,清朝胡虔、朱依真编纂的《临桂县志》三十二卷,
清朝黄泌、曹驯撰写的《临桂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1、吕调阳(1516~1580),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广西临桂人(今桂林城南文昌门外
文明路--安新洲一带)。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29年(1550)廷试一甲第二名(探
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次
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留京近30年,以廉正闻名
。与张居正合编《帝鉴图说》,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库楼记》、《勘定古田序
》、《奉国中尉约畲墓志铭》等碑。卒于桂林,葬北郊狮子岭。
2、蒋冕(1462~1532)明朝首辅、理学名臣。字敬之,广西全州人。成化十三年(
...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1985 | 9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东元年间的上京平原府都是举世无双的大都市。不算皇城和
宫城,上京内城有东三门西三门南四门北二门共计十二座城门;外城更有城门十七座水
门三座。外城也称国城,又名上都,也有人记曰天京。阖城周回六十二里另百七十五步
,内置二百一十八坊,东元十六年辛未登记在册的住户十四万九千余户,计二十六万五
千余口;除去京城所在的三个赤县,平原府另辖十四个畿县,共有住户十五万七千,口
二十七万六千,两相合并,京畿所在共计二十八万户五十四万口。赵制,公衙文书往来
,若非特指,则惯以“口”称“丁”,所以这份《辛未年平原府呈户部书》并没有录入
京畿各县的女口;同时,各县府在登记录册户籍时要根据雇佣或受雇佣的情况,把户籍
分为住浮两种,受雇佣的浮户户籍是另册编录,同样没有反映在《辛未年平原府呈户部
书》里。而根据大学士朱宣在前年写的一封信,《与绉府丞论本末书》中就有这样的话
,“今之浮户,佃他人之田而耕赁人之屋而居者,或胜主户”,“另观泉扬楚广各州,
其耗更甚,为天子耕者十不及三四,寄食于豪富者而为之农者十近六七”,明确指出失
地的浮户总数几乎是倍于住户。这样算下来,假如把女口连同另册的...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71 | 10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2013-11-17 20:00:42)下一个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作者:刘淇昆)
八国联军之战,是被华人歪曲或误解最严重的一段中国近代史。本人对这段历史一句话
的概括,就是本文的题目: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八国联军为什么进军北京? 两句话可以概括 (1) 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国正式宣战(这场
战争由清廷一手挑起),外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 威逼京城, 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2)
西方各国并无灭亡中国的打算;进军北京,除了向清廷施压之外,主要还是为了解救被
困京城、危在旦夕的各国外交官和传教士。
为行文方便,首先需要给这场战争起个名字。“八国联军”不能作为战争的名字。“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颠倒黑白,强奸历史,本人绝不采用。若遵循“甲午战争”的
命名法,这场战争应称“庚子战争”,因为战争发生在庚子年,由“庚子之乱”引起。
庚子之乱,乱自拳匪。“拳匪”是对义和团最准确的称呼,其首领(李来中、张德成、
曹福田等)及骨干是不折不扣的土匪、流氓、骗子。他们以反对外国传教、抵制洋货、
铲除洋人、二毛子(汉奸)为名,聚众闹事,为非作歹。...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6647 | 11 此时李登高暗暗有点后悔,也感到自己冲动了,他本意没想如此攻击李佑,谁知情绪上
头、话到嘴边控制不住就变成了这样。说出去的话,覆水难收。
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与李登高的关系不错,也有过一起伴驾南巡的经历,也有拉拢
李登高这个翰林后辈的打算,所以对李登高还算熟悉。他已经看出,李编修是想学李佑
那种言辞犀利、直言进谏的风格,但画虎不成反类犬。
李佑往往要想方设法占住理和道德高地,然后才会肆意汪洋的火力全开,而不是搞
纯粹的、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所以才能服人。歪理也是理,不服也得服。
而李登高这次火候和手段差的太远,真的错了!袁阁老判定道,不过心头又冒出莫
名其妙的快意。
他也早想那样破口大骂李佑了,不过碍于体面敢想不敢为,今天有人主动出面大骂
,站在旁边听起来还是挺爽快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啊,李登高若能冲上去扯着李佑厮打
,纠缠到满地翻滚,那才更好看。
想到这里,袁阁老发现这是个推波助澜的好机会。若这样揭短式的骂李佑,固然有
机会将李佑拖进浑水里,但自己也会得不偿失,所以要他亲自去骂,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此时有人一时想不开,突然杀出来代劳了,倒是可以... 阅读全帖 |
|
G********l 发帖数: 574 | 12 一 家庭、出身与学历
“和坤”是他的“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译成汉文应为“三纲之纲”之意,其乳名叫
“善宝”。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长
白山英额峪(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地区)。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鸾,很早就
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过着平时狩猎、耕作,战时出征作战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
哈纳,因作战英勇,为他家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他的父亲名叫常保,
也是八旗军武官出身,除了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外,还因为他的堂弟阿哈硕色
,在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在西北地区阵亡,追叙军功,他家又获赠了
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后来也由其承接下来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统”
(正二品)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军队中的“中将”级别的军官,这在当时也可以算是
个“高级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亲生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其继妻
是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和坤的妻子冯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学士
英廉的亲孙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传说中说和
坤家庭出身“低微”、“贫贱”、“少贫无...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3 这是明朝末年的一篇奇文。关于作者是谁有多种说法。一般说是魏忠贤的阉党制造出来
的。不过很多东林党人因为排名先后,比如认为自己应该在天罡星里面,而大打出手,
甚至朋友断交。
开山大元帅:
托塔天王 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 及时雨 大学士 叶向高
天罡星 玉麒麟 吏部尚书 赵南星
掌管机密军师二员:
天机星 智多星 缪昌期
天闲星 入云龙 左都御史 高攀龙
协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
地魁星 神机军师 礼部员外郎 顾大章
正先锋一员:
天杀星 黑旋风 吏科都给事中 魏大中
左右先锋二员:
天暗星 青面兽 浙江道御史 房可壮
地周星 跳涧虎 福建道御史 周宗建
马军五虎将五员:
天勇星 大刀手 左副都御史 杨涟
天雄星 豹子头 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
天猛星 霹雳火 大理寺少卿 惠世扬
天威星 双鞭将 太仆寺少卿 周朝瑞
天立星 双枪将 河南道御史 袁化中
马军八骠骑八员:
天英星 小李广 福建道御史 李应升
天捷星 没羽箭 陕西道御史 蒋允仪
天空星 急先锋 山东道御史 黄尊素
天退星 插翅虎 浙江道御史 夏之令
天究星 没遮拦 吏科给事中 刘宏化
天满星 美髯公 刑科...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4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
|
j****i 发帖数: 68152 | 15 读书,科举,中进士,点翰林,出将入相,是我等读书人的理想。真正做到的有以下几
位:
李四光,1927年薄命喊大学博士,38年翰林院修撰,49年御赐地址部尚书
钱学森,西太平洋大学博士,米国空军守备,56年翰林院编修,太祖赏二品总兵顶带
万钢,德国红包大学博士,03年翰林院庶吉士,御赐工部尚书
江绵恒,美國抓克虱大学博士,99年翰林院修撰,锦衣卫都指挥使 |
|
c*********d 发帖数: 9770 | 1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12036
如何反驳韩非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起点高,成就也大?例如名将之后也是名将~
古青
古青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我觉得题主对这句话的理解有问题,所以包括安林妹妹答的也有问题。
这句话本意不是说宰相,将军都是出身很低的人做的,而侧重强调只有在组织的基层干
过,了解组织最基本的单元是如何运作的人,走上最高管理岗位的时候才能有杰出的表
现。
宰相总理全国事务,只有在地方上处理过民政,钱粮,才能通晓行政体系的情弊,管理
国家事务才能切中肯綮。 而行伍出身的将军,更能了解普通士兵的心声,关心他们的
疾苦,士卒也乐于为之效死。
韩非子的时代就是个贵族政治为主的时代,他本人又是法家信徒,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
是反对贵族政治,主张人主选才不该看出身血统,而应该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善于从
基层发现,选拔有才能的人。
所以题主的理解恰好反了。那种名门出名宦,将门出将种的,历史上多如牛毛,举不胜
举,尤其是贵族垄断大部分权力的春秋战国时代。
编辑于 2015-12-21
姬轩亦
姬轩亦
先... 阅读全帖 |
|
k**********4 发帖数: 16092 | 17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春节,30岁的曾国藩一个人在京城,孤苦伶仃。他在给父母
的家书中不无心酸地写道:
“男今年过年,除用去会馆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银五十两。前日冀望外间或有炭资之赠
,今冬乃绝无此项。闻今年家中可尽完旧债,是男在外有负累,而家无负累,此最可喜
之事。”
这里的“男”,当然指的是曾国藩本人。当年冬天,曾国藩原本指望外地官员送点“炭
敬”之类,聊以过年。可是盼来盼去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曾国藩不得不借
了50两银子过年。
曾国藩于1838年参加会试,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从此
步入仕途。到1841年,曾国藩已经当了3年京官。3年京官当下来,曾国藩为什么不但没
有存下什么积蓄,反而穷得要向人借钱过年?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曾国藩作为一名级别不高的京官,俸禄的确很低。
1841年时,曾国藩任职翰林院检讨。翰林院检讨的级别为从七品,比“七品芝麻官”还
低。按照这个级别,曾国藩的俸禄标准为年俸45两银子、禄米45斛。这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山西巨富乔家大院请的佣人和长工,每年能拿到50两——100两银子工钱。这就
是说,曾国藩一个堂堂...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8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6/23/content_8422224.htm
2008年06月23日 10:52:48 来源:腾讯网
周简段 著 新星出版社 出版
近年,内地一些大酒店风行"满汉全席",一席菜肴达一百二十多样,体现了中华饮
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色。由此,想起清代乾隆年间大学者阮元与"满汉全席"
之关系。
阮元是江苏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他二十三岁时会试运捷,入
翰林院任编修。清代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才的机关,凡正途(科甲)出身的仕子,进入
翰林院乃日后飞黄腾达第一步。阮元少年得志,进翰林院没过几年便遇上了"翰詹大试"
。大考试题由乾隆亲自命题。题目为《眼镜》,限于押"他"字韵。这个诗题对那些泥古
不化的夫子们.显得非常生僻艰涩。因为眼镜在当时的清代并不普及,古人诗文中均未
提及,何况"他"字又是险韵,雪上加霜。而阮元诗作得最好,他的诗中有一联是"四目
何须此,重瞳不用他。"乾隆大为赞赏。原来乾隆此时虽年逾八旬,但仍耳聪目明,不
戴眼镜。阮元用"四目"、"重瞳"的典故来恭维他,意为乾 |
|
M******a 发帖数: 6723 | 19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6/23/content_8422224.htm
2008年06月23日 10:52:48 来源:腾讯网
周简段 著 新星出版社 出版
近年,内地一些大酒店风行"满汉全席",一席菜肴达一百二十多样,体现了中华饮
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色。由此,想起清代乾隆年间大学者阮元与"满汉全席"
之关系。
阮元是江苏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他二十三岁时会试运捷,入
翰林院任编修。清代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才的机关,凡正途(科甲)出身的仕子,进入
翰林院乃日后飞黄腾达第一步。阮元少年得志,进翰林院没过几年便遇上了"翰詹大试"
。大考试题由乾隆亲自命题。题目为《眼镜》,限于押"他"字韵。这个诗题对那些泥古
不化的夫子们.显得非常生僻艰涩。因为眼镜在当时的清代并不普及,古人诗文中均未
提及,何况"他"字又是险韵,雪上加霜。而阮元诗作得最好,他的诗中有一联是"四目
何须此,重瞳不用他。"乾隆大为赞赏。原来乾隆此时虽年逾八旬,但仍耳聪目明,不
戴眼镜。阮元用"四目"、"重瞳"的典故来恭维他,意为乾 |
|
s*********t 发帖数: 16647 | 20 文宣院新开后,工部在皇城东南角找了处院落,充当文宣院衙门所在地,和詹事府是邻
居。对新鲜出炉的李院使而言,最大的好处自然便是离家距离近了,不必动辄赶十七八
里路去国子监。现在只需从皇城西南角穿到东南角而已,所以他又恢复了乘轿。
真理报所属的监生主笔和工匠们都要从国子监转移到这里,以及那二十几万个铜活
字。这些活字让石祭酒很是心疼了半天,不过看在李佑为监生找出一条新出路的份上,
他就不向朝廷罗嗦了。
这期间还有一件喜事,朱放鹤终于升为正五品的礼部仪制司郎中了。一时间朱府也
是贺客盈门、纷至沓来,李佑想请放鹤先生酒宴也排不上,最后朱放鹤抽出时间在家里
开了一桌便宴,请李佑连夜上门饮酒,算是道贺。
此时天气渐暖,这桌便宴就摆在了后花园的亭中,天上朔月相照,暗夜里阵阵花香
袭人,倒也幽静雅致。
李佑举起酒杯道:“恭贺先生高升!”
朱放鹤饮尽杯中酒,却苦笑说:“自景和二年中了探花,至今才是五品,只与你相
当,你说这也很值得庆贺么?”
八年时间从七品做到五品,对于普通官员而言还算正常,甚至可以说不算慢,但对
于科举三鼎甲而言,就不太正常了,特别是与某...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1888 | 21 侍郎大人匆匆而来,不旋踵又匆匆而去,耽搁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虞侯司的这处公廨终
究不是寻常地方,前后两进院落六间正堂十二座厢房坐衙的官员也有三四十位。虽然明
天休沐,不少人已经悄悄地早退了,可因事逗留或者无处可去的也不在少数,常秀匆忙
来去,动静再小也惊动了不少人。只是常秀脸色太过阴沉,显然是带着一肚子的无明火
气,谁都不敢上前触霉头,只能呆望着他的萧瑟背影踽踽而去……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杨衡才从头晕目眩之中醒回过神。事情并非发生在他身上,但他
却感同身受一般。刚才的那一刻,恍惚间他好象又回到十多年前的那一天,那一刻天似
乎都塌了下来,周围昏暗一片,茫茫然溟溟然,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摸不着,仿佛天
地之间除了孑然一人之外,再无丝毫片物。什么十载寒窗什么鱼跃龙门,什么青云直上
彩云间,通通都都在瞬间化作烂柯梦,轻轻薄薄一纸公文,再高再远的雄心壮志,也要
在刹那间直化为过眼云烟……他无声地叹了口气,拖着软绵绵的腿脚,走过去拿起常秀
放下的那份公文,回过头望着田岫,嘴唇蠕动了好几下,最后什么话都没能说出来。
田岫抵靠着门扇,青白着面孔,仰着脸,眼睛失神地望着头顶上黑黝黝的几根房梁。
痛苦,屈...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22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3 明代国师龙文渊墓碑。张子平摄
怀化会同县城南的豆地冲有一座明代国师墓,至今仍有不少游人慕名前来凭吊。近日,会同县文物局正着手将此墓申报为省级文物。昨日,记者看到了这座国师墓。整座墓呈圆形,用火石砌筑,高约2米,直径3米,墓碑上刻有“奉旨钦赐翰林院侍读燕府纪善国师龙公讳文渊字公器号云轩之墓”等字。碑文显示,清嘉庆三年(1798年),龙文渊的后裔重修了此墓。
朱元璋封他为侍读学士 专教四皇子朱棣
据《会同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一名骑着高头白马的朝廷官员,在二十多名卫士的簇拥下,抬着一顶大红官轿,来到会同县城北门外庄坪的龙家大院。官员下马,毕恭毕敬地朝屋内喊道:“有请龙太师!”
官员所喊的龙太师就是龙文渊,字公器,号文轩,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生于会同县城。小时勤学,取秀才,中举人,后任陕西学官。不久,他进京考教,明太祖朱元璋封他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专教四皇子朱棣。
龙文渊忠于职守,要求严格,务使四皇子有所成就,但当时朱棣年幼,怠惰顽皮,龙文渊就责打了朱棣三板。朱棣又哭又骂地说:“我登基做了皇上后,必报这三板之恨。”龙文渊听后,气愤不过。他想:虽娃儿不知天命,但此地不能久留,恐异日性命不...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4 明代国师龙文渊墓碑。张子平摄
怀化会同县城南的豆地冲有一座明代国师墓,至今仍有不少游人慕名前来凭吊。近日,会同县文物局正着手将此墓申报为省级文物。昨日,记者看到了这座国师墓。整座墓呈圆形,用火石砌筑,高约2米,直径3米,墓碑上刻有“奉旨钦赐翰林院侍读燕府纪善国师龙公讳文渊字公器号云轩之墓”等字。碑文显示,清嘉庆三年(1798年),龙文渊的后裔重修了此墓。
朱元璋封他为侍读学士 专教四皇子朱棣
据《会同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一名骑着高头白马的朝廷官员,在二十多名卫士的簇拥下,抬着一顶大红官轿,来到会同县城北门外庄坪的龙家大院。官员下马,毕恭毕敬地朝屋内喊道:“有请龙太师!”
官员所喊的龙太师就是龙文渊,字公器,号文轩,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生于会同县城。小时勤学,取秀才,中举人,后任陕西学官。不久,他进京考教,明太祖朱元璋封他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专教四皇子朱棣。
龙文渊忠于职守,要求严格,务使四皇子有所成就,但当时朱棣年幼,怠惰顽皮,龙文渊就责打了朱棣三板。朱棣又哭又骂地说:“我登基做了皇上后,必报这三板之恨。”龙文渊听后,气愤不过。他想:虽娃儿不知天命,但此地不能久留,恐异日性命不...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25 【男】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
后大寿还有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女】 《太后懿旨选》出版发行。
【男】 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
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女】 久经考验的大清皇室忠诚战士、大清人民的优秀儿子张文襄公之洞逝世。
【男】 皇帝陛下接受新任三国公使递交的国书。
【女】 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公仆——常贝勒》。
【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言人就日本海军在东海阻拦我北洋水师正常航行一事
发表谈话。
【女】 全国农村稳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男】 朝鲜、越南、南掌领导人电贺太后诞辰。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女】 由翰林院编辑、龙兴书局出版的《太后懿旨选》,今天起在全国各地发行
。这本书收录了太后近年来的诏书共75篇。其中有部分篇目是以前未公开发布的。该书
全面阐述了我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为我朝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切换画面)礼部侍郎李鸿藻出席了发行仪式...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26 ☆─────────────────────────────────────☆
hairi (搞一个女机器人当情妇) 于 (Mon Oct 25 14:01:56 2010, 美东) 提到:
没有给第一是怕伊骄傲
绝对的重点栽培
☆─────────────────────────────────────☆
Teller (yy) 于 (Mon Oct 25 14:11:49 2010, 美东) 提到:
如夫人洗脚到底是曾国藩还是左宗棠?
☆─────────────────────────────────────☆
hairi (搞一个女机器人当情妇) 于 (Mon Oct 25 14:13:43 2010, 美东) 提到:
文正公国丧的时候暗地里取了小老婆
☆─────────────────────────────────────☆
Teller (yy) 于 (Mon Oct 25 14:16:09 2010, 美东) 提到:
那同进士出身呢?
☆─────────────────────────────────────☆
ves...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27 :《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1年4期第124~130页 作者:张宏杰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 点放在三个方面,一
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
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 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
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
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官员入仕所带来的直接 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在初始阶段通
常需要家族或他人的资助。但潜在收益却非常巨大,包括筹资能力的增长、陋规等巨额
灰色收入,以及干预地方事务所获报酬。不 过潜在收益的开掘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理
学修养、个人操守、个人及亲属的办事能力等,因此官员入仕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具
有极大的弹性空间。
关键词:曾国藩 士绅 官员收入 清代
作者简介: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晚 清重臣曾国藩自道光二十年初(1840)至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均供职于北京,
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七迁为兼属五部的侍郎,完整经历了京官生活的下 层、中层、
上层阶段,且日记、家...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3544 | 28 严嵩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號介溪,江西分宜人,明朝权臣。孝宗弘治十八年
(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八载,诗文峻洁
,声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
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
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
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
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
。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
殿大学士。
严嵩喜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
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
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
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钤山堂集》40卷。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会试刚考完,上海考生戴有祺的家里就给他送信了,
说他的母亲去世了,要他马上回去。虽然马上就要进行殿试了,但戴有祺也不敢停留,
立刻就启程回家了。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朝廷也是有优待的,等下一科考试时,就不用再考会试了,
可以直接参加殿试。
三年后,戴有祺重新回到了考场,发挥得不错,经考官们审阅,最后排在第二名。
而第一名名叫吴昺(音同“饼”),这个人后来没什么名气,但有个侄孙很有名,叫吴
敬梓,就是写《儒林外史》那位。接下来第三名杨中讷,浙江海盐人,第四名黄叔琳,
顺天(北京)大兴人……就按这个顺序给康熙送了上去。
康熙那个时候正在练习书法,对写字好的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感,而戴有祺就是
一个写字非常好看的,所以康熙一看到他的字,就把他提到了第一名。
主考官张玉书小心地说:“皇上,戴有祺的书法虽然漂亮,但吴昺的文章水平要更
胜一筹,您看看……”
张玉书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在15年前,同样是这位康熙皇帝,把探花彭定求
提拔成了状元,主考官说彭定求的字写的不好看,不适合当状元,结果被康熙训了一顿
:“这又不是书法比赛,你管他字好不好看干吗?那不成了以字取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罪惟录》八卦故事集
说是永乐时有个给事中叫陈谔,嗓门特别大,皇帝的耳膜质量不行,都快被震破了,于
是乎就饿了陈先生几日,心中暗想,这回陈先生该没气了吧。结果陈先生上朝言事,还
是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嗓门,皇帝没辙了。陈先生有回得罪了皇帝,皇帝把他埋到土里
,只露个头,过几天去看,陈居然还活着。原来埋他的时候他对看守说:“俺今日要被
那大缸子弄死了。”看守不明白,他就骂看守说:“童鞋,业务太不精熟了吧,你不知
道朝廷埋人都要用大缸装着的吗,这样死得才快啊?”看守这样做了,陈先生才保了一
条命。
苏州知府况钟是个威猛的人。他对手下那帮子贪官污吏进行大清洗运动,先明了他们的
罪状,然后找了大力士,把一贪吏扔到空中来颠杀之。结果,那小子命大,这么一扔没
死。况先生怒了,说:“扔高点就死了吗。再扔不死,就治你们的罪。”大力士马上奋
起神威,扔死了六人,横尸市中心黄金地段。
有个叫轩輗的童鞋特别廉洁。有一次出差,路上不小心掉水里了。轩先生没带换洗衣物
,就裹了一床被子去见官。当地的官员急忙买了衣服送他,但是廉洁的轩先生就是不接
受,还是裹着被子,等湿衣服烤干了,才穿上。
景泰中一个叫刘实的八成是火...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1672 | 31 昨天是一所相当于古代太学(明清两代国子监)学府的双甲子生日大庆。略有些尴尬的
是,国子监祭酒大人在庆典致辞中读错了一个常用字(和隔壁学府前校长顾公不识小篆
还是不一样)。于是,网路腾笑。
其实这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现代大学专业分得细,学者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
要求一个理科出身的祭酒,文史水平像清代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那样。有些常用字小时
候念错了,往往会一错到终老。即便数次查字典纠正,自我提醒下回不可再读错,可一
到某篇文章中碰到,很容易习惯性念错。
但是,网友们嘲讽,也不是居心叵测,或许是因为前不久有关国子监的公共事件处理生
硬,引起舆情发酵,公众对如此重大庆典有一种故意喝倒彩的心理。这也并不奇怪,上
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星去国子监演讲或演出,名头越响,可能遭遇到莘莘学子的喝
倒彩声音就越大。
谁叫你是国子监祭酒呢?如果普通学者念错一个字,大伙也就说一两句,笑两声就过了
,绝对不会刷屏。
学界地位越高的人,公众对其要求必然超过寻常人。这让我想起清末江西大才子文廷式
的际遇。
清光绪年间甲午(1894)詹翰大考(指清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清制,翰林院官员自
侍讲学士、侍读学士... 阅读全帖 |
|
w**********5 发帖数: 1741 | 32 1900 年董福祥正规军打使馆,慈禧问几时拿下?董说五天,结果两个月使馆依然挺立
。英使馆与翰林院邻居,董采用火攻点着翰林院大树,洋人没烧死反倒把翰林院藏的《
四库全书》和唯一的《永乐大典》副本点着了。最难看的场面出现了,洋人除了救火,
还拼命从书堆里抢救中国典籍。 |
|
M******a 发帖数: 6723 | 33 原创:吾鬼子六 历史研习社 历史研习社 微信号 mingqinghistory
功能介绍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
原创-No.1082
作者:鬼子六
审核:喵大大 编排/制图:划船不用桨
官员们的话能信吗?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官员们天生有种不信任感。在朝堂之上的三拜九叩,在公文里的忸
怩媚态,一转身可能就在策划着见不得人的事儿。他们高呼着冠冕堂皇的口号,食君之
禄,担君之忧,手握着的权柄,分分钟可能变成刺向龙座的匕首。
譬如清朝末年,一大批考中进士的人、身居要职的人,明明是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
却调转枪头成了“反体制”的中坚力量。大清亡了,不是亡于溥仪的不作为,而是亡于
当时体制内的人纷纷逃离。
在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绝对不忠于清朝;在地方,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
家宝、江苏巡抚程德全等人主动革命;各省咨议局,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就连清朝
辛苦编练出的新军,在高级军官中也有一大批叛清的人……
为何清末的既得利益者要来反清?让我们从几个人说起。
蔡元培的吃里扒外
比如说蔡元培,光绪十八年,25岁的蔡元培经... 阅读全帖 |
|
k**********6 发帖数: 24 | 34 张之洞,直隶南皮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其父张锳曾时为贵州兴义知府。张之
洞自幼即博闻多识,文才出众,14岁那年,他从贵州回原籍南皮应童子试,中秀才;在
两年后的顺天府乡试中,张之洞在诸多才俊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举人第一名(即“解
元”)。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中秀才并不算太难,但乡试一关最为难考,张之洞以16岁的年纪
得中解元,如果不是聪明过人的话,至少也是科场能手。按常理,张之洞应该再接再厉
,鲤跳龙门,但在之后的十年中,他却没有丝毫的斩获。个中的原因,一则是其父因病
去世,张之洞须按例守制;二则是23岁除服赴京会试时,又恰逢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
循例须回避不得应试。好在张之洞年纪并不算大,蹉跎十年终成正果,在同治二年(
1863年)的会试中,张之洞得中一甲第三名,时年不过27岁。
张之洞在会试前的复试中名列一等第一名,廷试中因其对策不中程式,主考官初拟列二
甲末,后阅卷大臣宝鋆力排众议,将之擢为二甲首。慈禧太后得知后,亲自阅看并点为
探花。经引见后,张之洞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一时间声名鹊起。据称,张之万在前一年
往河南奉差办事,临行前陛见慈禧太后请训,慈禧曾问汝弟张之洞颇...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ye520 (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Z大清国皇家电视台《新闻联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9 20:21:43 2011, 美东)
【男】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
后大寿还有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女】 《太后懿旨选》出版发行。
【男】 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
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女】 久经考验的大清皇室忠诚战士、大清人民的优秀儿子张文襄公之洞逝世。
【男】 皇帝陛下接受新任三国公使递交的国书。
【女】 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公仆——常贝勒》。
【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言人就日本海军在东海阻拦我北洋水师正常航行一事
发表谈话。
【女】 全国农村稳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男】 朝鲜、越南、南掌领导人电贺太后诞辰。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女】 由翰林院编辑、龙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历史上,“安史之乱”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中的恩怨是非,这里姑且不谈,只说有
个生前被唐明皇爱的死去活来,名字叫杨玉环的绝色美女却因为这场兵变而香消玉殒。
到了清朝,著名剧作家洪昇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大戏《长生殿》。这出戏好
评不断,堪称传世经典。哪料到,戏本创始人也是死于这出戏,还有个满腹经纶的赵执
信因为观看这出戏,锦绣前程灰飞烟灭。
赵执信祖籍是山东淄博。他年幼时,就机智敏捷,再加上家境殷实,教育方面跟得上,
已经能充分看出,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有这么个故事。他在学校读书时,附近有个小
女孩,日子过得艰辛。赵执信很可怜她,就时常偷摸着给予接济。他的老师觉得不妥,
男女之间怎么能这样呢,长久下去,成何体统?当下,老师送对联,“钻狗洞,偷樱桃
,不知是谁?
看到老师的出题,赵执信立刻明白什么意思,他原本心存善念,压根就没有任何其他的
想法。所以,不卑不亢的回敬老师,“跳龙门,折桂枝,那就是我”这下老师真的晕菜
。逢人就说,这孩子将来真的前途无量,这对联能看出来,真的是羞煞老夫,然后欲提
出辞职。赵执信平日对老师相当的敬重,闻听此言,急忙赔礼认错,方把事情平息下来
。老师也彻底...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63 | 37 就在商成教训段四的时候,南边的官道上又跑来几匹马。()
这回来的是真芗和几个兵部的官员。
真芗远远就望见了商成,下马以后却没有马上过来,而是先与坐在第二座官亭里的
那个柱国和几个将领打招呼叙谈了几句,然后才走到首亭里和商成见礼。
真芗在石桌坐下,问商成说“你怎么也来了?”
“我家里的人是跟着孙仲山一道来的。她们今天到京,我在这里接她们。”
真芗瞪大眼睛“哦”了一声,少停又是自嘲地一笑。嘿,他还以为商成是不懂朝廷
的制度,跑来迎接孙复和进京的燕山队伍。进京受阅的外地驻军只能驻扎在兵部指定的
京师外围军营;只有等到演武的前两三天,才能听从号令渐次移营近畿;演武毕,如有
天子恩许,或可在京城逗留二三日,不然当日就得退出近畿,旬内必须拔营归还建制……
听了真芗的话,商成没有言语,只是笑了笑。他带了几年的兵,就算身边没人专一
提醒,这点规矩还是明白的。
他问真芗“你跑来这里又是做什么?”
“我来迎接严固和临孝。”
“他们俩都到京了?”商成惊讶地问道。陇西提督严固就不说了,自己和他的私仇
公怨已经结到了天边,这辈子是别想化解。...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536 | 38 Climax is coming.
殿上群臣四十余人,人人都对李佑这个重返武英殿的年轻人有着深刻的印象。上一次李
佑在朝虽然不超过半年,但在朝争中却极其炫目耀眼,好似划过朝堂之上的流星一般。
有诗曰之:事了拂衣去,另刷功与名。
这次看到李大人为了检校佥都御使而再次上殿,诸卿感慨几分但也都明白,徐阁老
、彭阁老、以及与袁阁老同在一条船上的金阁老都是不待见李佑的人。正常的推选情况
下,他们必定推举焦士美和申鹤龄其中之一。
不过焦申二人突然双双退出,叫李佑成了文官推出的独苗候选人,肯定会给阁老们
造成片刻纠结。
徐、彭、金这些阁老与李佑有嫌隙,这是默认状况。如果他们打算反手夹正立场扶
持李佑,那必定要做出一些表达善意的举动,以免别人继续误解。
可是赵天官已经打算宣布要开始了,这几位阁老依旧没有任何示好言行。只能说明
一件事,徐、彭、金三阁老包括不在场的袁阁老将继续敌视李佑,不会给李佑任何推举
。表达出的潜台词是,宁与太后妥协,不与李佑议和。
现在这个情势就此发展下去,没人会觉得李佑能笑到最后,别看李佑似乎成了文官
铃选出来的独苗,好像非他莫属,其实没这么简单。
但内阁中,反李佑的是人多势众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1933 | 39 快到年底的时间是朝廷最闲的时候,闲得无聊时就要有点事情,譬如在冬至大朝后,弹
劾彭阁老的奏本骤然增多。具体罪状集中在两条,一是指使奸商构陷大臣,指的吕家状
告李佑的事情,二是包庇户部玩忽职守,酿成两淮盐案。
看似并不算太大的事情,但在朝廷中,一件事情总是可大可小的,顺了势就能大事
化小,逆了势就只能小事化大了。
八方风雪,铺天盖地,对于弹劾彭阁老的奏疏,天子没有为了息事宁人留中不发,
也没有为了维护宰辅尊严驳斥回去。而是一本又一本按照平常奏疏流程下发到内阁,就
比较耐人寻味了。
这个态度无异于告诉彭阁老,你已经不受欢迎了。不过彭阁老心理素质不错,还能
死撑不去。
朝廷上下便纷纷猜测,大势已去、四望皆敌、空前孤立、又不为天子所喜的彭阁老
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了,若能体面一些就是致仕乞休。
也有人戏言,除非彭阁老具有像李佑一般的神通,才能以奇诡偏锋破开困局。可惜
,连李佑都是他的死对头,更别说如今李大人连朝堂都进不来,纵然技痒也是有心无力
了。
世态炎凉对比是鲜明的,和彭阁老的冷境不同,另一边的白侍郎变得炙手可热,仿
佛新陈代谢迫在眉睫。
... 阅读全帖 |
|
n****l 发帖数: 6652 | 40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李大人苦口婆心劝朱部郎重新立志、阐述他作为大明宗室门面的重
要意义、分析他作为宗室文臣的独特地位、鼓励他当好朝廷内外的润滑油时,其它地方
也有各种各样的碰头会面,比如白侍郎府。
白侍郎宅第位于西安门外,距离大内西苑很近,乃是御赐所得,足以彰显天恩。但装饰
俭朴、花木稀疏,家奴也没几个,到访者无不感叹白大人虽然地位显贵,但真乃清贫之
人。
白侍郎确实也穷,连玉玲珑都只是看中了他翰林清流名号、相对不那么老的年纪和较为
远大的前途,才在一干追求者中答应委身的。说到私囊,当红名妓玉玲珑比白侍郎丰厚
得多,就像金姨娘的私房钱大部分时间都比李老爷富裕一样的道理。
白侍郎出身本来就是贫困农户,读书也是几房合伙供应的。他本人做官以来,历任翰林
院、詹事府,天子备位东宫时就是讲课老师,这都是顶极清贵却又极其清水、想灰色也
没多少灰色收入的官职。为了前途又要塑造清廉形象,不敢向天子索要太多赏赐。
不过如今白大人快熬出头了,已经成功的从词林坊局官跳转成六部高官,下一步只等着
入阁。所谓非翰林不入内阁,在翰林院、詹事府苦熬资历的清流们,不就为的今天么。
今夜齐聚白侍郎府上的,除了白大人这个主...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6647 | 41 李佑回到家中,连夜赶工出一份奏疏,着重阐述了办报的设想,强调了报纸的意义。当
然重点是请求朝廷将国子监办报厅分离出去并独立开衙,衙门名字可定为“文宣院”。
次日大朝后,他便将奏疏直接投到了会极门当值的文书房太监处,随同当日所有章
本一起送进了内阁。
很快,李大人的奏疏就在阁老手里传了一遍。今天政务上没大事急事,李佑闹独立
就是最大的一件了。无论如何在朝廷里开新衙门也不是小事,不由得众人不关注。
两三百年来,虽然朝廷各部、院、寺、监的设置偶有小变动,但大体上是保持稳定
的。最著名的一次变动,大概就是高宗皇帝新建了一个规模不小、烧钱烧到让户部咬牙
切齿的军器监。
其实李佑想开衙的心思,即使没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程度,那也差不多了。早
在他重回国子监办报厅时,就有人猜测李佑放着其他好职位不去,偏要去半死不活的办
报厅,大概就是打着开衙建府的心思。
还有更阴险的揣测是,李佑故意砸钱办私人报纸,就是为了将官报挤兑的办不下去
,他才好趁虚而入,攫取官报开衙的政治利益。放眼朝廷里,大小官员上千,真正的正
印堂上官也就二十来个。
对这个传言,李大人只觉...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1888 | 42 陈璞说她天天在兵部和谷实吵架,其实是她在夸大其辞。拢共她也只和谷实争过一次而
已。兵部把青州指挥衙门的粮饷转给了嘉州,谷实自然要帮着青州的燕轩做主追讨这笔
钱粮。可兵部是朝廷的衙门,户部划拨过来的款项每一笔都有确定的用途,就算兵部手
头上有点节余,也要留着应付不时之需。何况应付青州的款项是二十万缗,这么大的一
笔钱,兵部那点活钱哪里能够填补这么大的亏空?谷实不依不饶地讨要,兵部又确实是
无钱可支,兵部尚书曾敖被逼得焦头烂额,最后出了个烂主意:这笔钱粮就算是嘉州行
营向青州指挥衙门借贷的,等西南战事结束,连同利息一并从战场缴获还有战利品里扣
除……
“……曾敖当时就被谷鄱阳啐了一脸!”说起这件事,陈璞笑得趴在桌上吭哧了半天,
这才接上自己刚才的话,继续说道,“曾敖也是被谷鄱阳逼迫得乱了章法。他都不想一
想,青州的钱粮是谁家出的,又是谁都能够胡乱划拉的?嘉州战事是朝廷的开支,青州
指挥衙门却是宗室和几家望族筹集的粮饷,一边是公家的,一边是私人的,那能一样么
?”她停下话,捧起面前的热茶汤,目光幽幽地望着桌上的蜡烛,默了半晌才说道,“
段四六月从明州出海,到现在已经四个月了。从舟船下海到现在...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3 第三十五章 妻妾何解
马车车厢甲,叶昭问!”你丈夫作甚么的?唤作什么名字?
蓉儿苦着脸:“巡捕局巡捕,叶昭。”
这是前往国立小学的路上,小俩口自是在编造报名资料,初始叶昭叫蓉儿虚报为未
婚,可蓉儿这却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叶昭见小家伙坚决,只好妥协,蓉儿就变成了巡捕
太太。
“家住何处?”
“西关银河大街17号。”这是泰和号的地址。
叶昭满意的点点头,摇起折扇笑道:“记住,可不能露陷,不然人家这学校可办不
下去了。”
可不是,国公夫人、太后亲妹妹入学,哪个教师不得战战兢兢,又如何授业?
蓉儿愁眉苦脸的点点小脑袋。
国立一小在北城东大街,占地十余亩的大院子,里面有几排平房,本是某商号仓库
,提学使郭良俊亲自选定,重新粉刷装修后定为换址。
校园门墙件,停的马车倒是不少,骏马耀武扬威,奴仆舔胸叠肚,一个个架子大着
呢。
叶昭和蓉儿下马车,身边跟着侍女吉祥、亲兵十三、丁七妹,吉祥自然要伺候在蓉
儿身边陪读,十三和丁七妹这两位蓝旗卫中仅有的女卫士,也理所当然成为以后跟进跟
出保护国公夫人的侍卫。
丁七妹清清秀秀的,看起来极不起眼,却枪法精准下手狠辣,为报发匪杀父之仇女
扮男装在左江营混了半年余,累军...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4 第三十五章 妻妾何解
马车车厢甲,叶昭问!”你丈夫作甚么的?唤作什么名字?
蓉儿苦着脸:“巡捕局巡捕,叶昭。”
这是前往国立小学的路上,小俩口自是在编造报名资料,初始叶昭叫蓉儿虚报为未
婚,可蓉儿这却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叶昭见小家伙坚决,只好妥协,蓉儿就变成了巡捕
太太。
“家住何处?”
“西关银河大街17号。”这是泰和号的地址。
叶昭满意的点点头,摇起折扇笑道:“记住,可不能露陷,不然人家这学校可办不
下去了。”
可不是,国公夫人、太后亲妹妹入学,哪个教师不得战战兢兢,又如何授业?
蓉儿愁眉苦脸的点点小脑袋。
国立一小在北城东大街,占地十余亩的大院子,里面有几排平房,本是某商号仓库
,提学使郭良俊亲自选定,重新粉刷装修后定为换址。
校园门墙件,停的马车倒是不少,骏马耀武扬威,奴仆舔胸叠肚,一个个架子大着
呢。
叶昭和蓉儿下马车,身边跟着侍女吉祥、亲兵十三、丁七妹,吉祥自然要伺候在蓉
儿身边陪读,十三和丁七妹这两位蓝旗卫中仅有的女卫士,也理所当然成为以后跟进跟
出保护国公夫人的侍卫。
丁七妹清清秀秀的,看起来极不起眼,却枪法精准下手狠辣,为报发匪杀父之仇女
扮男装在左江营混了半年余,累军... 阅读全帖 |
|
q***1 发帖数: 219 | 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替
很快,傅庭筠就发生自己误会叶三掌柜了。
就在叶三掌柜来拜访她的第二天,在位四十一年的皇上驾崩了,原定于三日后举行
的庶吉士朝考暂不举行,依先帝遗嘱,庄王继承大统。
京都城外各寺观为大行皇帝造福冥中的击钟声响彻天地。
礼部会同内阁、翰林院官集议,向嗣皇帝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商量国丧的日期,
嗣皇帝登极的时间和礼仪,撰写即位诏书,为已故帝、后上尊谥,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
员及命妇着丧衣早晚两次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寻常百姓也都在门前挂上了白
帐和白灯笼,一时间,京都的白布、白灯笼都涨了价,甚至出现了有些商铺准备不足而
断货的情况。
史家胡同住的多是官宦人家,这种丧礼的气氛就更隆重了。
傅庭筠自然也不能免俗,吩咐郑三夫妻到街上买了白帐回来,又从库房里找了两个
旧灯笼出来,和阿森糊了白纸,挂在了门外。
郑三娘回来笑道:“大家都在说,还是四十几年前看见过梓宫发引了,大行皇帝出
殡时,要早点去占个位置!”
全然一副看热闹的心态。
傅庭筠失笑。
但也不过失笑而已。她更关心交给雨微的差事:“怎么?一直没有... 阅读全帖 |
|
q***1 发帖数: 219 | 46 第一百四十章 争吵
“谁生来就相互认识?”赵凌道,“傅大人也未免太拘泥这些细枝末节了!我来拜访傅
大人,傅大人不就认识我了!”他微微地笑,笑容温和中带着些许的洒脱,有着世家公
子般的恣意潇洒,可不知道为什么,傅庭筠总觉得他话中有话,笑容里也带着种说不出
来的讥刺味道。
“傅大人,今日沐休,想必隔壁的几位大人都会趁着这机会去西大街卖古玩的铺子
逛逛,”没等傅五老爷开口,他又道,“我们这样站在门口说话,不知道会不会挡了几
位大人的轿子?要不,我们进屋再说?”
傅五老爷略一犹豫,转身进了院子。
傅庭筀见了,神色有些慌张地跟父亲进了院子。
傅庭筠看了不由暗暗嘀咕。
不是说跟着什么德高望重的老翰林在读书吗?怎么连基本的待客礼仪都没学好!
心里想着,眼睛朝赵凌望去。
赵凌倒是神色平静,朝着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跟着他,然后潇潇洒洒地走了进去。
雨微想了想,细心地关上了大门。
傅五老爷站在院子中间,神色冷漠地望着赵凌,傅庭筀站在父亲身后,神色略显紧
张。
“你有什么话,就在这里话吧!”傅五老爷冷淡地道。一副说完了快走人的模...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7 第七章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洋务文化教育,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适
应洋务活动需要所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这种事业,既与清政府同外国资本
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活动有关,也与办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一切政治、
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洋务文化教育涉及面是比较广泛的,它培
养了包括翻译、外交、律例、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电报、矿务、冶炼、机
械制造、水陆军事等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于
洋务派在洋务活动实践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
的,是适应洋务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因此,虽有一些计划,但并无远景
规划和战略目标,因而基本上是被动的,尤其在洋务运动开始时是如此。
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通事(翻译)人才。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中
使用通事,并不是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更不是到1860年《北京条约》
签订后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那时的通事,主要是由于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等活动,和澳门一隅同洋人接触及传教士的活动等关系,而自发的出现和形
成的“通事”群。没有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只有在北方因与沙俄交往...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2 | 48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
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
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 |
|
k***g 发帖数: 7244 | 49 呵呵,也跟灌一把:)
先说说内阁和军机处,其实简单得比较权力大小挺困难的,清朝的军机处的权力基本上比
较稳定,但是明朝内阁的权力则时涨时落,因此只能分时期比较。先大致说说明朝内阁的
变化。
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设春夏秋冬四辅官,位在左右都督之下,尚书之上,但是不管政
本,权力并不大。后洪武十五年废辅官,仿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
士数人,官秩仅五品,为皇帝侍从顾问,无所掌印信,在翰林院履任支俸,此即内阁之滥
觞。此时,内阁的权力并不大。
明成祖即位,简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当直,参预机密重务。因文渊阁地处内
廷,阁臣又常侍皇帝於殿阁之下,故称内阁。其时,专理诏册和制诰,不置官属,不得专
制诸司,诸司章奏亦不通过内阁,一切章疏批答皆出自皇帝。比起太祖时,内阁的地位有
所提升,但是此时应该还不及清朝的军机处权重,军机处除了掌书谕旨外还有其他很多的
权力,譬如参赞军国机务,参赞重要政务及刑狱等,下面再介绍。
洪熙时,内阁权力渐重,可以条对皇帝提出的议题,大学士加官至师、保及尚书、侍郎。
自后,多以尚书、侍郎授殿阁大学士,六部也逐渐要禀受内阁奉旨而后施行。宣德和正统 |
|
t****u 发帖数: 8614 | 50 是不是相当于翰林院。
梁效成员,就是翰林院编修,庶吉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