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耆尼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s*******1
发帖数: 191
1
(我有带拼音和不带拼音的 EXCEL file 的楞严咒。有师兄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发给您
。)
宣化上人关于楞严咒的开示:“你一诵《楞严咒》,为什么妖魔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
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所以有人诵楞严咒
,就是补天地正气的不足。一个人唸楞严咒,就有一个人的力量;百人唸楞严咒,就有
百人的力量,这世界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所以多一点人唸楞严咒是好的。”
12天背下楞严咒!!! ——《楞严咒》背诵技巧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咒全称“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蓝无上神咒”
半年前,我在“佛吧”发这个分段和背诵方法的帖子后,一直有很多师兄要具体分段方
法和标准读音。刚好这两天有想法,“禅宗吧”就有师兄把这个老帖子又重新发了出来
,于是下定决心整理了关于《楞严咒》一个比较全面的帖子。方便大家看看。
信仰是坚定的信念,他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佛法重铸了我的灵魂
。我37岁,我中间也是近十年没有记忆过东西,大部分发心背诵的师兄年龄一般会比我
小,所以要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背诵下来。
宣化上人说:念诵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衹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br />
將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猩闯煞nbsp;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biàn)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迹(jī)。擎(q
íng)山持杵(chǔ)。徧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jiān)抱。求佛哀祐(yòu)。一心
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
第一會
(001)nā mó sà dá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七)
卷七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
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
。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
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
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若有
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
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
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
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
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282
4
乌鸡国你知道吗?那可是真实存在的千年古国。
西游路上,唐僧师徒曾抵达一个叫做乌鸡国的所在,因为梦见来诉冤的国王冤魂,说是
当年被妖怪在御花园里将他害死,而那怪更化成他的模样,霸占王位至今,王后与王子
都蒙在鼓里不知。于是素爱管闲事的孙悟空这便出手……
那么,乌鸡国是否纯属说书人的虚构,完全就是子虚乌有呢?那倒也不是,事实上真实
的乌鸡国曾为汉唐军事重镇,国史一直延续到元代,历史也可以说是相当漫长了呢?谦
虚点说,那也是个千年古国啊,虽然这国小点。
自然,乌鸡国只是一种俗称,在史册上,更常见的称呼是焉耆国。在佛经里的正名则叫
做阿耆尼国,据说婆罗门教的火神,就叫做阿耆尼。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梨俱吠陀》曾
言:(阿耆尼)于天界为太阳,于空界为雷电之火,于地界则为祭火。于诸神中,(阿
耆尼)与人类之关系最密切,能破除黑暗,烧尽不净,降魔除怪,亦被称为‘罗刹(恶
魔)之杀戮者’。
所以这阿耆尼国,其实与以上所讲的“火焰山”也颇有关联。而火盛之地,自然最缺的
也就是水。玄奘来到此处之际,就曾路过一个叫做阿父师的山泉。相传许多年之前曾有
商旅途经此地,水尽无处可取。有商人就责怪随行的僧人,说你怎么不...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443
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梦幻泡影》43
感谢蓝晶
感谢九星文化出版社
感谢船大
感谢小怪兽
第一章 摩罗·魔
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谢小玉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滋味。
当初来婆娑大陆的时候,谢小玉装扮成佛门弟子,身边跟着三位大巫,为的是寻找
不死秘药的药方;这一次他为的是寻找晋升天妖的捷径,同样不是孤身一人,身旁还有
舒。更有意思的是,此刻的情景和当初非常相似。
当初的谢小玉并非佛门弟子,却修练一身佛功;现在他已是天魔之体。差别在于现
在的他比当初的他强上很多,因此他没有当初那样的忐忑。
谢小玉赤足而行,没有飞,也没有用遁法,他在观察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这里是耶罗城,当初他就住在这里。
路边一群牛肆意乱闯,没人驱赶它们。
谢小玉小心地绕开牛群,它们现在成了神物。
路旁仍旧是那低矮破旧的茅屋,行走在路上的人也仍旧光头草履,有些人甚至光着
脚,同样骨瘦如柴,一切好像都和以前没什么两样。
突然,谢小玉看到前面的小巷里挤着一群人,他停了下来,探头看去。
小巷里有一座庙宇,那些人挤在这里是为了祈拜。
这是一座很小的庙宇,原本应该是一间民房,看来房子的主人皈依某位神灵,就将
自宅改建为庙宇,自己成了庙祝。
庙宇虽小,屋顶上却凝聚着一层薄薄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何新文史 发布时间
何新: 印度历史简表
点击:209 作者:何新 来源: 何新文史 发布时间:2018-01-29 10:32:26
http://www.kunlunce.com/d/file/llyj/fl11111111111/2018-01-29/b652caba935b92b5e1b0cbb00bd880bd.jpg
何新世界史杂记: 印度历史简表
【何新按语】
北印度地区(印度河地区及阿富汗、尼泊尔)是世界古文明的较早发育区之一。在4000
年前曾经独立发明过一种文字,摩亨殊达鲁文字(Mahenjodaro)。尼泊尔—北印地,
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之一的佛教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印度不是佛教国家。
佛教在印度历史中并没有占据过宗教的主导地位。佛教创始于尼泊尔。释迦牟尼佛
生前曾经到中印度的恒河地区传教。但佛教主要流行地区是在北部印度河的巴基斯坦、
阿富汗、尼泊尔以及西域(大乘)和东南亚(小乘)。
秦汉时期佛教自西域可能通过月氏人(白色人种、高加索人种)流传到中国,魏晋
隋唐时期成为中古中国人的主要宗教信仰。隋唐时代佛教通过中国流传日本和朝鲜半岛
。历史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弘传的先头部队
我们来谈佛法的传承,特别是宗们的传承。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兜率陀天下降到人间,是为了什么呢?《妙法莲华经》上说
到:【如来愍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历劫缠绕无有出期,
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妙法莲华
经?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也就是说,释迦如来怜悯此土众生,这里的众生有各种的根性,具有种种的贪欲,
有种种的善恶行为,心中有种种的忆想分别,这样下去,这些众生就算再经历长劫,也
还是被这一些无明缠绕,而没有解脱出离的时候。所以,佛陀为了这件大事因缘而出现
在世间。什么大事因缘呢?那就是要教授弟子出离三界本来清净无染的真如如来藏。如
来下生到人间,畅谈妙旨,演说宗门正义,更作种种的方便殊胜行,使得这儿的众生都
能够得到解脱,超越生死,早登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说,释迦如来下生人间最主要的
宗旨,就是为了教导众生找到自心真如如来藏,这就是宗门正义,就是如来下生的唯一
一件大事因缘。
可是我们前面说到,一位菩萨光是要具足对佛法、对真如如来藏的信心,也就是菩
萨的十信位要满足,要用上一劫、十劫乃至百劫、万劫不等的时间。所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5)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
从此西行至阿耆尼国阿父师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数丈。水自半而出。相传云。旧有
商侣数百在涂水尽。至此困乏不知所为。时众中有一僧。不裹行资依众乞活。众议曰。
是僧事佛。是故我曹供养。虽涉万里无所齎携。今我等熬然竟不忧念。宜共白之。僧曰
。汝等欲得水者。宜各礼佛受三归五戒。我为汝等登崖作水。众既危困咸从其命。受戒
讫。僧教曰。吾上崖后汝等当唤阿父师为我下水。任须多少言之。其去少时众人如教而
请。须臾水下充足。大众无不欢荷。师竟不来。众人上观已寂灭矣。大小悲号。依西域
法焚之。于坐处聚砖石为塔。塔今犹在。水亦不绝。行旅往来随众多少。下有细粗。若
无人时津液而已。法师与众宿于泉侧。明发又经银山。山甚高广。皆是银矿。西国银钱
所从出也。山西又逢群贼众与物而去。遂至王城所处川岸而宿。时同侣商胡数十。贪先
贸易夜中私发。前去十馀里。遇贼劫杀无一脱者。比法师等到。见其遗骸无复财产。深
伤歎焉。渐去遥见王都。阿耆尼王与诸臣来迎延入供养。其国先被高昌寇扰有恨不肯给
马。法师停一宿而过。前渡二大河。西履平川。行数百里入屈支国界(旧云龟兹讹也)
将近王都。王与群臣及大德僧木叉□多
r**m
发帖数: 1825
9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0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佛教为何出现在印度
释迦牟尼
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
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福德的圆满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
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
称为释迦牟尼。
何谓佛教
自从佛陀创始了教团之后,到目前为止,大致上分成两大系统,在世界各地传流下来。
南方的小乘系统,有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塞、寮国、越南等;北方的大乘系统,有
中国(包括藏传佛教)、朝鲜、日本等。它与世界性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
称为四大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最大特点,在于“无神”的教义。不论任何宗教,若
非崇拜多神的偶像,便是信奉一神的主宰;实际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同出
于一个根源,同属于一神信仰的宗教。唯独佛教,另树一帜,主张因缘与因果,否定神
的权威;因此,普通人以为,不信神的主宰,便会成为唯物的思想,站在佛教的立场,
既不偏向唯神论,也不走向唯物论,主张以合理的身心,促进个人以及协助他人的人格
之完成。谁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便是成了佛陀的人。佛陀将他自己成佛的经验和方法,
告诉他的...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6
12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4
怎么给删了?? 重贴。:-))
----------------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颜那亚和斯太基什么关系
补充一点拷贝:
西元前八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录下了古波斯人把所有的斯泰基人称作塞克人
(saca),斯泰基人的统治者被称为王族(Royal Scyths),斯泰基人自称为斯古吕他
人(Skolotoi)。而匈牙利语言学家奥斯娃得·切枚例若(Oswald Szemerenyi)通过
研究四种伊朗民族名称"Scythian-Skudra-Sogdian-Saka"证明斯泰基其实来源于一个古
老的印欧同源词,意思是“弓箭手”。
希罗多德还写到斯泰基人曾经居住在亚洲,但是在与同为塞人的马萨格他人的战争中失
败而离开故乡侵入辛梅利亚地区(Cimmeria,含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希
罗多德说:“马萨格他人在服饰和生活方式上跟斯泰基人类似。他们都以步兵或骑兵的
形式战斗,使用长枪和弓箭。不过他们最喜爱的武器是斧头。他们的手臂覆盖着黄金或
者黄铜。而他们的枪头、箭矢和斧头是用黄铜制造的;头盔、皮带和扣子是黄金做的。
马的防具是用黄铜做的,而缰绳和护头由黄金制造。他们从来不用铁或者银,因为他们
的国家不出产铁和银,却拥有大量的铜和金……每个马萨格他男人只有一个妻子,但所
有的妻子是共...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印度小伙在昆明的传统婚礼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5/10-19/573129.shtml#next
在昆明工作的印度小伙辛仁杰用热闹的印度传统婚礼,迎娶云南姑娘方晶。辛仁杰2008
年到昆明读博士,毕业后担任云南民族大学的外教。妻子方晶是一名旅游爱好者,2012
年去印度旅游时,认识辛仁杰。经过2年的恋爱,两人终结秦晋之好。辛仁杰说,中国
和印度文化底蕴深厚,婚礼礼仪文化截然不同。选择在昆明办印度婚礼,是想让更多中
国人了解印度的婚礼文化。同时来参加婚礼的很多都是从印度赶过来的亲朋好友,他们
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的氛围和文化。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10月17日,按印度习俗,婚礼前一天,新郎的亲朋好友在他的身上抹满姜黄。中新社
记者 刘冉阳 摄
10月18日,新郎父母做婚礼仪式前的准备。
10月18日,新娘的母亲向新郎送上祝福。
10月18日,中国爸爸和印度爸爸拥抱。
10月18日,新人进行绕火礼。
10月18日,新人在进行绕火礼,这是印度教婚礼当中重要的环节,新娘和新郎伴随着神
圣的吠陀经绕圣火七圈。每转一圈每许诺一个誓言,誓言在圣火面前牢不可破。在火神
阿...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8
1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梦幻泡影44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卖盟友
【第二章】——蛟龙一族
【第三章】——战争中
【第四章】——生机和死气
【第五章】——尊者
【第一章】——卖盟友
天空被火光映照得通红,地面上尘土飞扬,厮杀声震耳欲聋,惨呼和哀号不
绝于耳。
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不管是妖族还是鬼族都没有休息过,此刻已经临近子
时,仍旧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对这两个种族来说,夜晚不是什么问题,鬼族没有眼睛,但是能够感觉到光
和热,能够感觉到生命的气息,黑夜并不能阻挡这些;至于妖族,天生就能夜视,
夜晚是牠们捕猎的时间。更何况天空和地面熊熊燃烧的大火,将战场照得如同白
昼一般。
妖族士兵挥舞着兵刃,疯狂劈砍着僵尸和骸骨,牠们赤红着眼睛,浑身上下
散发着凌厉杀气,一边战斗,一边嚷嚷着。
「不是说步步为营吗?我怎么看不出有半点步步为营的意思?」
「我们已经前进了多远? 一千里还是两千里?」
「要打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到处是愤怒的抱怨声,但是妖族士兵的愤怒只能发泄在敌人身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我们要讲的题目是“一般人认为宇宙的创造者应该是谁?”或者说“一般人常所说的四
面佛又是指哪一位?”
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流传说:去泰国拜四面佛、向四面佛许愿,就可以心想事成,
但是一定要记得去还愿,否则就会遭受到可怕的后果报应。这种说法经过电视的演艺人
员与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现在社会上流传最夯的话题之一。这尊俗称四面佛
的神明,他位于曼谷市区最热闹的地点,也就是在这个erawan爱侣湾酒店旁边,刚好就
在bts地铁站旁,可以说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日夜都是人声鼎沸,是外国人与泰国人自
己必到之处。那么这一面四面佛究竟是指谁呢?其实他就是印度教中最高的创世主,就
是大梵天王braman;这一位神明他本身是初禅天的天主。在印度教中根本的经典,也就
是四部的《吠陀经》当中,他代表了最高的神明,他的名号brama也代表了这个法界宇
宙中的第一义谛,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代表一个众生或者一位神明;世间所有众生修行最
终极的目的,就是要与大梵天合而为一,或者说要回归到大梵的境界,这叫作梵我一如。
例如在最古老的《梨俱吠陀经》中说到,说这个大梵又叫作原人,也就是人之本
源;里面是这样子讲的:“原人布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1.
作者:煅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94059/answer/2300492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佛陀认为这些是邪命,详见: 

《巴利三藏·长部·梵网经·大戒·第一段》 

《巴利三藏·长部·沙门果经·大戒·第一段》 

《律藏·小品·小事篇》

……

还有一篇是佛陀针对在家人的开示,也不让研究这些,措辞十分严厉,大概是
说这样做是污秽居士,贱居士之类的,这些是不让研究这些的依据。
佛陀说:精进的一天就是幸运的一天。
我不认为是为了让我们随缘,而是算命本身对我们不好。
2.
作者:程昱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94059/answer/1421729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畜生明是邪命
《沙门果经》
佛陀继续对国王说:
“就如一些沙门、婆罗门,受用信施之食,他们依畜生明邪命过活。”
“畜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耆那教与佛教同属于新兴宗教思潮,强烈批判婆罗门教的新兴沙门集团。
耆那教也是初期佛教圣典记载的「六师」。
耆那教与佛教两者都无法摆脱印度教介入,但耆那教后来的发展仅限于印度,佛教则融
入更多异国文化的思想元素而被转型为世界宗教。
双方实际兴起与发展的时代重迭,宗教术语亦甚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构处甚多的情形
下,学界戏称两者为「姊妹教」。
佛耆两教教祖同样出身为剎帝利种姓(王族),彼此带领的教团亦在相同的社会基础与
环境成长与茁壮。
佛耆两教教理相似且宗教术语相同,教主的生涯与传记类似,共通的神话也不少。
佛教与耆那教皆称呼自己的宗教圣典为「阿含」,也同样以佛陀(觉悟者)、耆那(胜
者)、大雄(伟大的英雄)、如来、阿罗汉、世尊等词作为各自宗教究竟解脱之圣者的
称谓。
甚至西方学界在印度学研究的初期,将耆那教误解为佛教的一个支派。
耆那教的创始人为筏驮摩那,此人在初期佛教圣典被称为为「尼揵陀若提子」(
Nigantha Nataputta),沙门思潮中著名「六师」之一。与佛陀是同时代。
巴利语Nigantha是由Ni(离开)与Gantha(系缚)两字组成,意味着「已经解脱系缚者
」,至于巴...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萧平实邪见信徒们开口就错,在于无知的情况下祸乱佛陀正法律也就罢了,在别人
为了拨乱反正已经依法依律地指出其错解佛陀经律的情况下,不仅不觉羞耻,不思忏悔
,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贩卖自己的无知来诽谤他人,实乃无知者无畏,无耻之尤。此链
接内即可见萧平实邪见信徒们的种种无耻丑态: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27
“若人有信心恒生惭愧好学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学毗尼
藏。”(《律》)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
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出家人不得为在家讲比丘戒,在家人不得看出家
戒之类的谬论产生,并被以讹传讹地混入经律之中,以至于“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
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
“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大般涅槃经》)
在佛经中,佛陀多次为在家人如阿阇世王、外道迦叶等详细讲解比丘戒,比如《长
阿含经·佛说寂志果经》《长阿含经·沙门果经》(详细讲解比丘戒经文实在太长,从
略)等,特别是在...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6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四、结集三藏
(一)为正法久住
佛陀作为佛法的创觉者、觉行圆满的大智者,而成为僧团的当然领导者,引领具
足善根的众生走向解脱的彼岸。但色身无常,佛陀年届八十,也垂垂老矣。而佛陀千劫
难遇,他的涅槃,对无明众生来说,将是怎样沉痛的一件事!诸佛之法虽然是法尔常住
的,但五浊恶世中众生的业力也不可思议,“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当“相似
像法”出现于世间,诸比丘于佛、于法、于律、于随顺教、于诸梵行、于佛所称叹的,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佛法渐没。因此恶众生出现于世:非法言法,法言非
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乃至欲行诸恶,乐行诸恶,成就诸恶。[49]做为一个真正的
佛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呢?
但就是在佛陀涅槃之时,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如经中说:
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
。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迦叶闻已,怅然不悦。[
50]
这位闻佛涅槃觉得庆幸的释种比丘,《四分律》与《五分律》中也说是拔(跋)难陀
,《摩诃僧祗律》中说是摩诃罗,《善见律毗婆沙》中说是须跋陀罗摩诃罗,《十诵律
》则说是一个“顽愚...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9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30
清帝国在亚洲腹地
十八世纪发生了三个决定中国此后历史命运的变化。最为学术界注意的
是欧洲人的到来,并牢牢地在这里扎下了根。不过从长远观点来看,另外两
个变化可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其一是中华帝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其二是
中国汉人人口增加了一倍。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便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
的方向。
到了十九世纪初年,中国主权的有效控制范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
大,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开始发生质变的阶段。这种质变通常被
看做是“现代化”,这不仅是受到欧洲文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
是中国内部社会演化的结果。中国人口和领土的增大所造成的它本身社会经
济的发展过程,其力量不在外来压力之下,它们决定了中国向现代转变——
这种转变至今仍在继续中——的基础。
在 1800 年以前,清代历史的焦点集中在亚洲腹地,即集中在它的征服,
它的政治活动,以及一个幅员辽阔而文化迥异的地区被一个单一的、不断汉
化的中华帝国所吞并和消化的过程。在 1800 年以后,重心开始转向中国本土
和沿海。清代的亚洲腹地在十九世纪开始慢慢地被吸收入扩张中的中国版
图,并且开始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直到十九世纪六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1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与转基因的安全 ZZ
方舟子自己在国内发文, 多次一稿多投, 多次翻译外国译文,而不征求原作者意见,
品行并不好, 打假只打别人, 不照自己。
为转基因粮食做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完全一边倒。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维基主题:佛教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āda,梵文:sthaviravāda)又称作南传佛教、巴利语
佛教,与大乘佛教并列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属上座部分别说系大寺派传承,流
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锡兰时期
3 对外发展
4 基本教义
5 主要经典
6 南传菩萨道
7 僧俗关系
8 关于“小乘”称呼
9 注释
10 引用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转到中
国汉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地,属于北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
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
区,属于南传佛教。
在佛陀灭度之后百年,印度西部摩偷罗国的上座耶舍比丘,往东方毗舍离城,见当地的
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金钱。耶舍比丘认为此举非法,遂向民众宣说此为非
法,却令当地比丘大怒而赶他出城。耶舍比丘回西方动员其他大德比丘前往东方,跋耆
族比丘也动员,与西方比丘辩论戒律。结果有七百人集会,会中做出决议,认为东部...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3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中有独特魅力的25个女性
1. 亚比该(Abigail)的意思是:“她是喜乐”。亚比该表现了她的开朗,在任何场合都
带给人欢愉。这个女人是聪明俊美的人,她秀外慧中,才貌兼备,还很敬虔,她认识神
。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快乐的家庭里,但她仍旧洁身自守。有人称赞她,说:“她调和两
种品德,那对任何人都是极具价值的品德,尤其对男人更加重要,贤慧妻子的机智,与
良善妇女的敬虔。”
2. 以斯帖(Esther)名字的意思是“一颗星”、“好运气”。现代则称之为“希望之
星”、“欢乐之星”、“卓越之星”。对以斯帖的同胞而言,她就代表了这一切,因为
她从灭族边缘中把同胞拯救回来。她本来隐藏在监护人家里,同时也隐瞒籍贯宗族,后
来却成为赫赫有名的波斯王后。她被称许为一个有明智判断的女人,并且有着伟大的自
制力,肯为同胞甘冒一死,在君王威仪无比的金杖前屈身,结果不但救了同胞也救了自
己。她被称许为救国救民的伟大人物。
3. 底波拉(Deborah)名字的含义是“蜜蜂”。这是一位大无畏的爱国女英雄,在旧
约所有的妇女当中是突出的。她是一位女士师,常给百姓审理案件。她又是一位女战士
,鼓励士师巴拉推翻压迫者的辖制,拯救国家,甚至伴着巴拉率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事--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事,又称十事非法、十非事、十净、十事不合律制,指古代印度部派佛教时代,上座
部和大众部在戒律执行的辩论中,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的十件事情,其直接导致了佛教的
第一次分裂
目录
[隐藏]
* 1 缘起
* 2 十事
o 2.1 内容
* 3 辩论
* 4 影响
* 5 相关条目
* 6 参考文献
缘起
在佛陀灭度之后百年,印度西部摩偷罗国的上座耶舍比丘,往东方毗舍离城,见当地的
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金钱,认为非法,向民众宣说此为非法,却令当地比
丘大怒而赶他出城。耶舍比丘回西方,动员其他大德比丘前往东方,跋耆族比丘也动员
,与西方比丘辩论戒律,结果有七百人集会[1]。
十事
善见律毗婆沙 十诵律 四分律 五分律
1 盐净 1 盐净 7 得与盐共宿 1 盐姜合共宿净
2 二指净 2 指净 1 得二指抄食 2 两指抄食食净
3 聚落间净 3 近聚落净 2 得村间 4 越聚落食净
4 住处净 5 如是净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
直接证据说明,”有余涅盘”是三果或三果向,
看起来还提到三果圣者死了,不知还活着算不算,应该算”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是四果,不管死了没有。
”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看起来是境界上的差异(十结有没有解开),
不是阿罗汉死了没有。
(以下杂阿含与增ㄧ阿含,引自大正藏)
大正藏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二)
"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盘界。云何为二。有余涅盘界.无余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有余涅盘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谓名
为有余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无余涅盘界。于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
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
盘界。
此二涅盘界。当求方便。至无余涅盘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间接反驳 ”有余涅盘”是阿罗汉还活着,”无余涅盘”是阿罗汉死了。
有多处杂阿含经文,解释起来很憋忸。
1. ”有余涅盘”指活着时证阿罗汉果及”无余涅盘”指阿罗汉死亡
在阿含经文中的矛盾憋忸之处。
杂阿含740说的“谓现法智有余涅...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7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E*****m
发帖数: 25615
38
給基督教國家的一封信 (一)
你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耶穌是上帝之子,而且只有那些信仰耶穌的人才能得到救贖。
基督徒的你,相信這些命題不是因為這樣讓你自在,而是你相信這些命題是真實的。在
我指出這些信仰的問題之前,我先承認有許多事情是我們都同意的,比方說,我們同意
如果我們之中的一方是對的,那另一方就是錯的;聖經要不然是上帝的話,要不然就不
是;要不然耶穌提供了人類唯一通往救贖的道路(約翰14:60),要不然就是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同意真正的基督徒認為別的信仰都是錯的,而且是錯得很嚴重;要是基督教是
對的,而我還堅持不信,我應該會在地獄裡受煎熬;更糟糕的是,我已經說服了許多人
拒絕相信神,他們也會在永恆之火中哀嚎(馬太25:41);如果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是對的
話,我已經用最糟糕的方式虛擲誤用了我的生命,我對以上所述完全承認。我持續而且
公開的拒絕基督教的事實應該讓你相信我是多麼堅信你成為基督徒的理由是不適當的。
當然,也有基督徒既不同意我也不同意你,有些基督徒認為其他的信仰也是通往救贖的
正確方法,有些基督徒並不害怕地獄,有些不相信耶穌復活,這些基督徒通常自稱『宗
教自由派』或者『宗教溫...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食肉的看法
佛陀对食肉的看法
达摩悟陀长老着

简介
吃肉是一项很敏感的课题。世上有很多不同的言论,而每个都有可取之点,但未必每一个论点都是有智慧的。在这方面,我们姑且放下个人的观点而以豁达的态度去看一下佛陀的观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来是无所不知的。
我们需要引据佛经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佛在【增支部4.1801】里说,如果有僧人断言某某话是佛说的,那么我们必须把该僧人的话拿去与经藏和律藏对照一下。只要那些话的内容符合经藏、律藏里的记载,那么该僧人的言论即可被接受为佛陀的讲说。
另一个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引用那一部经典和律典呢?虽然佛教里不同宗派有其不同的阐释,但他们全都同意有四部汇集本是最早以及最有权威的佛说经典,它们就是长部、中部、相应部和增支部,以及几本小部。此外,这些早期书籍的内容都贯彻一致,充斥导向解脱的意味,而较迟流通的书籍却函蒇着矛盾的理论。
我们拿佛教所有不同宗派的律藏来互相比较,会发现南传佛教的律藏与其他宗派的律藏的内容其实是很相近。因此,我们将引用最早的佛经与南传律藏为我们讨论的起点。

(1)中部第55部经
这部经特别...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自由
☆─────────────────────────────────────☆
Yisu (yisnotme) 于 (Tue Jul 13 11:13:55 2010, 美东) 提到:
一点思考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说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听到的人就已经产生了厌恶。 是
说话的人不应该如此自由呢, 还是听的人不自由呢?自由是不是有条件的行为? 没有
条件的自由又是怎样的? 除了当皇上, 还能做些什么, 或是不做什么。
念佛, 吃斋, 杀人, 放火。 做是为了什么? 有利益? 不做又是为了什么? 不能
, 不愿, 没必要, 还是不敢?
如果解脱就是真自由, 看来思量的确不可得呀。。
☆─────────────────────────────────────☆
SeeU (See you) 于 (Tue Jul 13 12:32:49 2010, 美东) 提到:
解脱是心的自由。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自他主观愿望冲突的时候(「大声讲个痛快」vs.「不干扰别人
」)会认为自由受到限制。
阿罗汉成就无诤三昧的,心的自由不干扰别人。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较喜欢的阿含经的一段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次。仙
尼。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如所知说。复次。先尼。有一师
。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
仙尼。...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杂阿含105经就是明确反对离开五蕴有如来。如来藏就包括在本经所破斥的第二种「彼
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
反对「离蕴计我」的阿含经文很多,连大乘龙树的中论、月称的<入中论>都还用如本
经的「二十种观如来」不可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5.htm
杂阿含105经[正闻本173经/佛光本10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
「世尊!先一日时,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
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
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
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闍那毘罗胝子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遶,亦
如前者。
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
∶「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这就是你的知见错误的根本原因。非得认为必须有个什么东西在轮回,这就是导致你所
有知见错误的根本。说你错,不是想批判你,真的是想把你往正道上引,听不进去也是
没有办法了。
只要你认为有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轮回,即认为有个轮回的主体,不管这主体是变还是
不变,都会导致你有我执,或者说因为你有我执才会有这种知见。比如说,我们都知道
我们人的身体从出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在变化,1岁的时候和20岁肯定不一样,到了
60岁又不一样。我们接受这种变化,但是我们还是有我执,认为1岁的时候的那个“我
”和20岁的“我”以及到60岁的“我”是同一个“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根深
蒂固地认为有个主体在那里。所以只要你认为有个东西在轮回,你必然认为这是属于我
的,我要做功德,在这个东西上积累功德,然后这个东西可以轮回到好一点。这全部都
是我执。你思考修行解脱死后是什么状态,这又是变相的我执,你认为,“我”一定要
以某个状态(或者说“相”)“存在”,不然就会恐慌,害怕。害怕寂灭。你如果一定
要问是个什么状态,舍利弗尊者说过,一切“有”的寂灭,一切五蕴的灭尽就是解脱后
的状态。这个状态并不一定非要死后才有。解...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191
4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是神默示的么?
肆 圣经上豫言的应验证明是神的话
论到圣经的信用,完全根据在预言的准确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的经典,敢预言未来
必成的事情,恐怕预言不应验,失去信用,羞辱了著者的名誉,失去其为经典之价值。
但在圣经里,平均每四节中就有一处带着预言性质的话,并有一千多处独立的预言。预
言确实的应验,不但能证明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而且证明真神确实存在,更能证明除了
圣经以外,一切其他书籍与各种宗教之经典,皆是人所杜撰的。预言应验证明圣经是神
的话,比较神迹奇事更为确实有力。
若以神迹奇事证明有神,人们可以宣称:“圣经中的神迹奇事,未必一定确有其事。”
数千年前所行之神迹,现在当然无法证实有无,常常容易被人完全否认。但是数千年前
说出的预言,现今却能应验不爽,这就比神迹尤足令人深信了。当主耶稣在世传道的时
候,也曾多次以预言的应验作证,俾祂同时代的人可以接受。实在预言的应验,可算为
神迹中之最大者,且为长久有效者。别的证据可以假造,可以改变,可以遗失,但是预
言却不可能。矛盾的叙述能蒙蔽争点,感情、自私、欺诈的话语能摧毁证据;但是预言
之应验,有历史作事实的记录,足当现场的见证人。
过去许多年代,神怎样以那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杂阿含738经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38.htm
杂阿含740经
「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
-----------------------
现法智有余涅盘;及命终时;
-----------------------
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若不尔者,得生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
盘;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盘。」
The corresponding
南传:相应部46相应3经 reads
在当生之初期到达完全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完全智,则在死时到达完全智。...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40.htm
The meaning would be clear if you read both sutras together. They mean the
same thing using different phrasing.
杂阿含1221经
时,有尊者尼拘律想,...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9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悲咒持诵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ccultWisdom 俱乐部 】
发信人: Hermes99 (Hermes99), 信区: OccultWisdom
标 题: 大悲咒持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3 20:55:58 2010, 美东)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
持诵此咒须发大悲心。
欲求大悲水可先安置一杯净水在面前。念诵大悲咒时观想虚空中观世音菩萨,立莲花上
,为普救众生放大光明,光照净水,变成甘露。不求大悲水可以略去第八部分。
【一、于观世音菩萨圣像前,发如是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盘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