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联立方程
(共0页)
t****p
发帖数: 1504
1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解个联立方程
谁能解这个联立方程:
a=[A]+[AB]+[AC]+[ABC]
b=[B]+[AB]+[ABC]
c=[C]+[AC]+[ABC]
[AB]=K1*[A]*[B]
[AC]=K2*[A]*[C]
[ABC]=K3*[AC]*[B]
求[ABC],要求用a,b,c,K1,K2,K3表示。
主要是探讨在其余常数不变,a变化时,在何种情况下[ABC]减小。
此题有现实意义。
y****d
发帖数: 432
2
目录:
第01讲 第一章 绪论
第02讲 第二章 回归分析概述 一元线性单方程模型的参数估算
第03讲 第二章 多元线性单方程模型的参数估算 单方程模型的统计检验
第04讲 第二章 单方程模型的统计检验Ⅱ 区间估计 异方差性Ⅰ
第05讲 第二章 异方差性Ⅱ 序列相关性
第06讲 第二章 多重共线性 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第07讲 第三章 生产函数模型
第08讲 第三章 生产函数模型Ⅱ 需求函数模型
第09讲 第三章 需求函数模型Ⅱ 消费函数模型
第10讲 第四章 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和识别
第11讲 第四章 联立方程模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
第12讲 第四章 联立方程模型的系统估算方法 估算方法选择和模型检验
喜欢的朋友可以去我的签名档博客中免费下载~~~~
x******g
发帖数: 33885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吴敬琏是怎样变成老将的?
毛主席说知识分子是附在皮的毛。真正确。邓产党要吴敬琏当老将,他马上就从一个马
克思主义学者变成了鼓吹走资本主义的老将。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格和原则可言。各位将
军来看看下面乌有之乡的一篇文章,吴敬琏是怎样变成老将的:
现在我们来看吴敬琏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怎么说的。他说,“我觉得,企图用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百几十年前作出的个别论断来判断党的当前政策的是非,这本身就
是一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做法。而且这样做很容易陷入经院式注经解经的
‘引文战’而绝不可能得出切合现代社会实际的结论。”(吴敬琏:《关于社会主义的
再定义问题》,载《吴敬琏文集》上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0页)此文是他
在1997年5月即十五大前夕写给江泽民的一份意见书,文章对此也说得很清楚:“我们
建议十五大通过明确定义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本质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实行共同
富裕,而不是其他的思想,为我们的政策给出逻辑一贯的理论说明,以便营造使所有的
人和各种经济成份都奋发努力、共同缔造我国长期繁荣和政治稳定的局面。(同上,第
191页,黑体字为引者所加)显然,吴敬琏在这里提出的对社会主义的再定义,...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16
4
来自主题: Statistics版 - R软件高级课程班(计量经济学)
内容纲要:
第一篇 线性回归及其放宽假设条件模型
本篇共8讲。主要包括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蒙特卡罗模拟最小二乘
估计量的blue性质、邹至庄检验和递归最小二乘法比较、分段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法、
非线性回归线性化、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克服、岭回归、偏最小二乘估计、主成分估计
、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异方差的检验和克服、序列相关的检验和克
服。本篇每讲都提供了结合中国实际的案例分析。
第二篇:非线性优化和非线性回归估计
本篇共6讲。主要包括非线性无约束下优化、非线性约束下优化、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非线性极大似然估计法。并通过实际讲解如何选择初始值、如
何进行非线性模型检验等。充分透彻讲解r语言是作非线性模型的绝佳软件。本篇每讲
都提供了结合中国实际的案例分析。
第三篇:动态经济模型分析
本篇共3讲。主要包括分布滞后模型估计、滞后长度的选择、alomon多项式法、自回
归模型估计、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本篇每讲都提供了结合中国实际的案例分析。
第四篇:联立方程分析
本篇共2讲。主要包括联立方程的识别、联立
s*x
发帖数: 804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不涉密,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
刚从社科院回来,听到一些内部的技术性的消息,不涉密,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这件
事对上面的冲击可能不亚于中兴事件。
这次贸易战,美国想打压我们的决心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为什么动作这么猛烈呢,这背
后涉及到一系列经济学的创新,特别是基于AI的新型经济学研究范式。传统的经济学理
论是建立模型,调整参数,看输入输出。而现在美帝的经济学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
是利用AI和深度学习技术,来模拟经济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例如中国商务部),称作
“agent”。这种方法利用过去的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仿每一个agent的行为模式,进
行海量计算。每一个agent的行为都有一定概率性,将所有的概率进行叠加就是贸易战
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后果,就能判断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以及如何应对能够取得最优
效果。根据这项技术,可以像做兵棋推演一样对贸易战进行推演。
我也咨询了,目前我们国家政府机关甚至高校,都缺乏这一类的成体系的研究,大多经
济模拟还基于传统的大型经济联立方程、DSGE等,决策更是主要依靠人的经验。当然了
现阶段人的经验也不一定就不如AI,但是既然阿尔法狗能够赢柯洁,那么总有一天,基
于AI的政治经济决策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元朝為中國帶來了哪些科技?
给你个简体字版的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达到像元朝那样的居于世界领先集团之列的
水平或程度. 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甚至医学居
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彼时,领先于世界的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原因恐怕在于元朝的帝国有实力
征调大批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科学、技术精英前来中国。这些精英掌握着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大多是***教徒。这些***教徒和其他先前来华***一道,与中国
其他一些民族经过长时间的融合,遂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回。回回把阿拉伯与波斯
甚至希腊与罗马的天文、数学、化学、地理、医学、文学、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在
中国加以传播和介绍,其中尤以天文、数学等科技图书最多。
应该说这些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出现在元朝时期的中国,具有
特别的意义。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在传统上一贯推崇“学而优则仕”及“重文章轻科技
”的思想,例如缔造天府之国的李冰父子,远远无法与孔孟、朱熹等思想家或理学家,
以及苏轼之类的文学家相提并论。但是这种状况却在元朝却有所不同。
(1)、天文学
元朝的天文学具有浓厚的“吸收”色彩...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5518
7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临界回归模型的连续性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atist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TNEGIETNI (lovewisdom), 信区: Statistics
标 题: 临界回归模型的连续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4 19:04:31 2011, 美东)
Continuity of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我做了一个图来说明统计学中分段回归模型的连续性与数学中分段函数的连续性的区别。
说明一下:图中的临界点被假设并估计在X上(Threshold on X),它是在全样本空间
里进行迭代搜索(即每假设X的一个随机实测点为可能的临界点时就得到一对分段模型
,当样本量为n时,就有n对随机临界模型,每对临界模型都有一个合并的预测残差的
期望估计量)的基础上以分段模型的合并残差期望对全域模型的残差期望的相对改变为
权重而计算出来的X上的一个加权期望。所以,两个分段模型间不是exactly连
接在一起的。
我的问题是,这两个分段模型间是连续的还是离断的?为什么?(问题上站几个小时了
也没人愿意回答。还是让我自己回答好了:从统计的随机变异角度看,我们没法假设...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6
8
来自主题: Economics版 - Lucas1980这段话该怎么理解
我得理解:
小卢的观点是说那些复杂的试图完全拟合经济行为的模型并不能给我们认识经济行
为提供多少帮助,无论实证还是纯理论。这都是由于这些模型拘泥于细节,从而没有将重
要的因素抽象出来。
从数学上讲,L2空间的任何函数都可以被一个compact supported的无限可微的函数
所拟合(他们之间的距离渐进趋于0),并且这样的一个函数在一定条件下可微、可积。
因此小卢置疑这样的试图完全拟合周期曲线或者说想尽可能的囊括变量是否有助于我们认
识经济现实,是否有助于理论的改进。小卢坚持模型之所以成为模型,是供我们分离主要
变量,从而研究其行为模式,而不是为了拟合而拟合。
我想这也是80年代初复杂的联立方程被计量学界抛弃的原因:既不能提供更好的模
拟经济现实的能力,又因为过度复杂从而掩盖了真正重要的,需要被研究的方面。
其实挺佩服小卢的。不过感觉经济学家其实主要还是混饭吃的。经济现实过于复杂
了。







C******n
发帖数: 9204
9
来自主题: Economics版 - question on panel data / econometrics
内生性。。。联立方程,dynamic panel。不了解这个literature。
m****d
发帖数: 331
10
谢谢。 现在的问题是:
如果在两个联立方程中(两个未知数),存在变上限的一重积分和二重积分,如何解这
个方程组? 可以有解析解吗? 在matlab里,我只知道可以解定积分,如果是变上限的
积分,是不是用mathematica或者maple更容易一些呢?
M*********g
发帖数: 178
11
二:谁动了我的镜子?
世人评说美女,溢美之词从古至今不绝于耳,其实归根结底也无非是两点,其一曰容
貌,其二曰身材,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是传说中的stunning beauty.物理学也是一门极度崇
尚美感的科学,它的美也无非是两点,其一曰简洁,其二曰对称。两者一结合也是一种骇
人听闻的Beauty,典型的如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Maxwell equation)。有修过电磁
学的人大概都有同感,在经历过眼花缭乱的电学和磁学的公式以后,突然出现在末尾的麦
克斯韦方程简直给人一种惊艳如斯的感觉,简简单单几个朴素的联立方程竟然把整个电磁
学囊括其中。当然,很多人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美感的欣赏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确
切的说是局限在它的简洁美。这其中甚至包括它的创始者Maxwell本人。如果有人能从电
磁学读本中的麦克斯韦方程中看到更深刻的东西,譬如对称性,那么恭喜你,你实实在在
是有作物理学大师的潜力。
历史上就是有个人从方程中读出了关于对称性的另类东西,并且以此为突破口敲响了
统治数百年之久的牛顿力学的丧钟。那个人就是爱因斯坦,那篇突破性的文献就是《论运
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直接宣布了狭义相
T*******I
发帖数: 5138
12
来自主题: Statistics版 - 答水泡泡:陈立功是谁教出来的?
看来,你拒绝回答我的重要提问。那好,我的答案是:不可以。
我承认样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在工程设计之类的问题上,我们面
对的是确定性选择,例如机身流线型设计等。但在随机系统里,样条完全没有意义。
正如你所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原则是,随机系统里,随机事件不可假定。这是一
条不可跨越的思维红线。由于临界模型间的连续性不可被假定,于是,采用解联立方程
组估计结点的算法便彻底丧失意义,从而cross-validation也变得失去意义。
[sheepsheep (Oldy)在大作中提到:]
:“临界点可以不可以预先设定?模型间的连续性可以不可以预先设定?”
:这是你的问题。
:更具体来说,我是搞工程出身的,虽然数学学得比较浅显,但样条方面的
:应用比较多。
:在许多应用上,节点是需要事先确定,或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的。
:所以,问题必须跟实际情况相结合。脱离具体环境,有些问题其实不是
:问题。
T*******I
发帖数: 5138
13
来自主题: Statistics版 - 临界回归模型的连续性
Continuity of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我做了一个图来说明统计学中分段回归模型的连续性与数学中分段函数的连续性的区别。
说明一下:图中的临界点被假设并估计在X上(Threshold on X),它是在全样本空间
里进行迭代搜索(即每假设X的一个随机实测点为可能的临界点时就得到一对分段模型
,当样本量为n时,就有n对随机临界模型,每对临界模型都有一个合并的预测残差的
期望估计量)的基础上以分段模型的合并残差期望对全域模型的残差期望的相对改变为
权重而计算出来的X上的一个加权期望。所以,两个分段模型间不是exactly连
接在一起的。
我的问题是,这两个分段模型间是连续的还是离断的?为什么?(问题上站几个小时了
也没人愿意回答。还是让我自己回答好了:从统计的随机变异角度看,我们没法假设两
段模型间是连续的,两者间必有一个随机的连接变异存在,从而也就不能用解联立方程
的办法来估计临界点。为了知道两段模型是否连续,我们需要一个概率推断,即推断那
个随机的连接变异在本次抽样中作为随机误差发生的大小。这个变异在样本空间上发生
概率的大小可以用来估计其抽样误...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5138
14
来自主题: Statistics版 - 陈来错地方了
我对临界点的估计是在抽样的条件下为它定义了一个可测空间并有实测样本点作为假设
的临界点,然后为每个实测的可能临界点构建一个随机的权重测量,而这个权重的含义
就是这个点对临界关系的改变的贡献的大小。所以,有了随机变量,又有了特定意义的
权重,当然就有了加权的期望估计以及期望估计的抽样误差,从而就有了加权的可信区
间(初始计算出来的是一个以加权期望为对称的区间,但实际情形下很可能是一个非对
称的区间,因此需要以权重或密度之差进行调整)。
现行方法中基本都是在强制连续的假设下解联立方程的方式求解临界点。这样得到的临
界点是没有可信区间的,只能用bootstrap去构造一个。但这个区间一定是一个对称区
间。
q********g
发帖数: 10694
15
来自主题: _Molecular_Simulation版 - 过渡态、反应路径的计算方法及相关问题
Soberev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过渡态、反应路径的计算方法,并讨论相关问题。由于这类算法极
多,可以互相组合,限于精力不可能面面俱到展开,所以只介绍常用,或者实用价值有
限但有启发性的方法。文中图片来自相关文献,做了一定修改。由于本文作为帖子发布
,文中无法插入复杂公式,故文中尽量将公式转化为文字描述并加以解释,这样必然不
如公式形式严谨,而且过于复杂的公式只能略过,但我想这样做的好处是更易把握方法
的梗概,有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原文了解细节。对于Gaussian中可以实现的方法,文中
对其在Gaussian中的使用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能纠正一些网上流传的误区。虽然绝大
多数人不专门研究计算方法,其中很多方法也不会用到,但多了解一下对开阔思路是很
有好处的。
文中指的“反应”包括构象变化、异构化、单分子反应等任何涉及到过渡态的变化过程
。“反应物”与“产物”泛指这些过程的初态和末态。“优化”若未注明,...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