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胡也频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v********d
发帖数: 4413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吃狗肉没有人扯沛县?
那是不是沈从文炖了一锅狗肉给胡也频吃?狗肉壮阳嘛。
r*****3
发帖数: 6442
2
丁玲能和胡也频,冯雪峰三人同居,思想那是相当的超前。
现在能做的,五四青年早就玩过了,不信看看茅盾的蚀三部曲
X******2
发帖数: 5859
3
要做一个真正的文豪,还得去体验生活。
看看那些名流佳话,沈从文丁玲胡也频三人性福于西子湖畔;
成仿吾去杭州看望郁达夫,饭都不吃直奔青楼;革命理论家
秋白兄与杨之华,沈剑龙夫妇盖棉被纯聊天;五四新文化领
袖独秀兄曾经常光顾八大胡同,就是被困监狱身陷囹圄,仍
不忘狎妓,并写下不朽名篇《乳房賦》,大钊兄闻讯欣然写
下《屌賦》以和之,成千古绝唱。
i******e
发帖数: 91
4
来自主题: GunsAndGears版 - 完全悍匪手册
附近怎么发的。。。
本文资料收集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共57 页(国子制作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1 页
本文资料收集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共57 页(国子制作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2 页
枪火
作者:胡坚
书籍简介从南方都市报的“胡坚――枪炮玫瑰”专栏到后来网络上受到众多
网友狂热追捧的《完全匪徒手册》,直至《枪火》的最后问世,胡坚的这一系列解
剖犯罪、反恐以及军备的作品完成了最后一次蜕变。这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曾经在
网上刊载,流行之势不减,被众多网友追捧为《完全匪徒手册》,借着这股潮流,
也为满足这么多支持胡坚的朋友们的心愿,于是就把它整理成书进行出版,名之为
《枪火》。
当你捧着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盈灌着热
血和冲动的男人的世界。前所未有的解码犯罪,反恐以及军备,只要你是男人就不
可能不被这本书所震撼,因为胡坚而折服。但是,请记住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所
以为...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赵树理是49后的吧,丁玲比他老资格很多,五四后那一代,莎菲女士嘛。沈从文不有
篇记丁玲吗,很好看的,沈,胡也频,丁三个是好基友来着,当然后来胡和丁情侣了
丁玲同学当年算是进步青年心目中的时髦人物。投奔革命后才改变形象的嘛。
l*****f
发帖数: 13466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没错。这几段读来好熟悉,可能凌宇写的那本传记里也是这么写的,也可能是金介甫写
的那本里,还有他自己书信集里。个人肯定是倾向沈旁边人的回忆的。丁后来嫁的那位
年轻丈夫也是党内人士,回忆未必可信。沈写的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都非常好
看,他们三个年轻时候是真正好朋友,可惜丁后来完全被政治化了。不过这些卷入政治
的所谓文人也蛮颓的。49-51年是沈非常艰难的几年,49年自己深陷批判重围,
自杀未遂,51年六弟在镇反中被枪决,他自己决定妥协改造,下乡参加土改啥的。
wh
发帖数: 141625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在这个网页上找到沈从文全集和评论,包括沈的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和凌宇的
全本传记,真牛:
http://www.eywedu.com/shencongwen/
但是没有古代服饰研究,呵呵。回头读那几篇人物记。丁玲、冰心我都没怎么读过,
doha喜欢冰心,我更想读读。
他去青岛疗养是哪一年?那时候他也很失落。给你看《合肥四姐妹》后面的几段:
沈从文从医院回家,忧郁症有好转。康复很慢,音乐成为他的伴侣,普契尼和威尔第成
了他的医生。他说,“语言不容易直接浸入我头脑中,但一接触到好的音乐,就完全投
降认输,因为它是唯一用过程来说教,而不以是非说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师”。他常坐在
收音机旁,有时候音乐会使他落泪。
秋季开学时,北大取消了他的课程。1949年冬天,沈从文有了新的职务:在北京的历史
博物馆为文物贴标签。
沈从文和一群文化部的作家艺术家去青岛修养,埋怨他们对书对写作简直没有兴趣,每
天玩麻将。青岛的这些人和沈从文在湘西见到的人可不一样,那些沅河流域的水手和纤
夫、“吊脚楼”里的女子,他们“依然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却激起他写作的
情感。他一点也不喜欢青岛的这帮人,也没有任何想...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2198
8
沈从文传授了胡也频几招技巧,冯雪峰受不了了
他们都干了什么
s********e
发帖数: 182
9
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
1. 给袁世凯做小,能保障你衣食无忧,儿女成才;
2. 嫁给给柔石,胡也频这种穷书生做老婆,一生拮据,儿女也未必有出路。
你愿意选择哪一个?
c******e
发帖数: 746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顺口胡诌一绝句Re: 请教一对联
阿城路遥胡也频
庄周艾芜林海音
田间老舍白居易
莫言琼瑶谢冰心
l*****f
发帖数: 13466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红朝士林见闻录--1
记得沈从文只是私下说过丁长的不好,又乱的很?唉,老先生说说而已,以泄私愤,可
惜本来是挺好的朋友,就因为丁后来革命的很,越老越革命,成了真正马列老太太,还
对沈恶语相加,全然不顾当年沈对朋友义气,胡也频死后他冒危险送丁玲母子回乡,丁
被关起来时候沈奔走营救。。。
l*****f
发帖数: 13466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红朝士林见闻录--1
nodnod, 是胡也频拉她过去的. 对丁玲的好印象全来自记丁玲这些, hehe
b*g
发帖数: 644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故乡行(一)
故乡行(一)
故乡行(一)
1934年1月,沈从文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故乡。
月初,他收到家里的来信,说是母亲病重,看情形似将不起,很难熬过今冬。
母亲很想
再见上他一面,倘若这次不能回去,只怕再无见面机会;若能脱身时,望尽快作出
安排。
将身边的事略作交待,沈从文便匆匆启程。冒着隆冬的严寒,在路上走了将近
20天,
旧历腊月19日黄昏,他终于踏上了让他心跳眼热的凤凰东门桥头。
到家只有三天,沈从文便心如火焚。眼下的处境使他进退失据。——母亲已经
病入膏
肓,形销骨立,完全改变了旧时模样,成天大口大口咯血,生命已如一线游丝,朝
不保夕。
他愿意满足老辈人的愿望,守在母亲身边,为母亲送终,以尽人子之道;可是,在
邻省江
西,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日渐缩小,已有了战略转移的意图。相
邻几省风
声极严,这次返乡,一路上对外来行人盘查已经极严。而家乡的熟人,又都疑心沈
从文是
“共产党”。这不奇怪,他与胡也频、丁玲的关系,通过报纸作媒介,已尽人皆知
,不少人
还看过他抨击国民党政策的文章。在这种时候,一点犯共嫌疑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更严重的
是,他从亲
r********k
发帖数: 99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为了忘却的纪念 1931-2011 -- 鲁迅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
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
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2〕同
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3〕。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
有一篇林莽〔4〕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
“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和诗人彼得斐〔5〕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
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
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作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
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了捕。……”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
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
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2651
15
来自主题: Prose版 - 和母亲谈《围城》
丁玲
1949后反右前, 沈从文讲当年胡也频,丁玲, 他三人大被同眠一点都不忌讳。被人叮
上了。
丁玲的为人可参见杨绛的"洗澡"

刻薄
m****a
发帖数: 394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mimosa (马瘦毛长), 信区: Seattle
标 题: [zz]城市标签:济南 与湖光山色两不相见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Nov 17 23:35:16 2002) WWW-POST
济南是个什么地方?
是徐志摩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的罹难地;是丁玲与胡也频向青年学生与市民示范革命
恋爱的风流地;是瞿秋白告别老父亲开始《饿乡纪程》的出发地;是江青闹情变唐纳寻短
见的纠纷地;而写《济南的冬天》的老舍,正住在大明湖与千佛山之间……这是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的济南。它像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一样,是一个令人充满怀想、有过许多风花
雪月的地方。
但是,如今的济南,却是最适合粗枝大叶的人生长的地方。像所有迅速膨胀的省会城
市一样,相当比例的人口大都是近十几年间不断涌现的移民。面对着这大建筑工地般的省
会,像我这般不新不旧的居民,对它起伏的情节和微妙的细节,似乎已丧失了感受能力。
如果换成一个日日相处却没有感觉的人,那一定是到了该分手的时候了。但尽管如此,春
去秋来许多载,仍有无数朋友来的来,走的
V***6
发帖数: 333
17
source: sohu
丁人卜先生的大著还有一个重要贡献,是较全面的介绍了, 当时全国曾沸沸扬扬,直到毛
泽东长文批示的,张恺帆无为放粮和解散食堂的全过程。应该说这是一段有极高的历史
价值的事件, 半个世纪后研究它, 依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往大处说关系到中国向何处
去?因为半个世纪前所谓的张老K大闹无为城, 实际上是一次党内民主实施的极好范例

所谓“无为事件”据本书介绍:“1959年春天以来,身为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
的张恺帆同志, 不断得悉无为县共产风后的 “田园荒芜”、“灾情严重” 和 “民不
聊生” 的消息后, 于1959年7月4日到无为, 后因得悉一些难测风声, 于7月23日返回省
城。”这短短的20天, 张恺帆究竟在无为干了什么说了什么, 会掀起那样的滔天巨浪,
以至案惊中央,毛泽东龙颜大怒, 严词批示, 震惊中国!一个省一级的副职, 有那么大
的能量与胆量, 真的敢逆龙鳞,做出与中央大政方针相忤逆的惊人之举!他是未认清当
时的形势, 糊涂胆大一回呢, 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知是祸, 依然以 “虽千万人,
吾往矣” 的精神, 一往无前呢?
要先从张...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202
18
来自主题: HuNan版 - 转 湖湘子《湖南人文闲话》
湖南人文闲话
大约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京城西单一家湖南餐馆打牙祭,看到店堂壁上挂着几
幅名人书画,国画大师齐白石(湘潭人)的隶书横匾,突显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军旅书
法家李铎(澧陵人)先生书写的条幅,驻足留连,饶有兴味。湘东老乡李铎先生有过交
往,对他的条幅佳作印象很深,词句已记不得,内容是,讲他日思夜梦的,是潇湘的云
、雨、 风。那浓烈的乡愁从字里行间流淌,眼前的意象氛围,让你沉浸到那三湘四水
流云的山村,蒙蒙细雨润秀的田园,清风气爽的老家木屋,喷香的家乡菜饭,谁不馋涎
欲滴?
九十年代,在旧金山发现有个湖南同乡会,组织不那么严密,对旅居美国
的华人,不问原藉是否来自中国湖南,只要愿意入会的都欢迎,他们常常定期相聚,品
茶怀旧,凝聚乡情。可以看出,湖南人的抱团凝聚力,真是非同一般。更有甚者,有一
年春节晚会,由姜昆反串和李谷一合作演出花鼓戏《 刘海砍樵 》,过后不久,在人教
出版社编审、诗人熊承涤(桃江人)老师家里,与一个职级不大不小的老乡相遇,他梗
着脖子同我争辩,硬说姜昆是湖南人,拿来证明湖南出演艺人才。如果说,姜昆喜欢湖
南,对湖南情有独钟,多次... 阅读全帖
n*****h
发帖数: 212
19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文人笔下的上海-XV
上海的一日
龙应台
我以为我与上海相识是近两年的事;在此之前,我与这个城市没
有任何关联。
直到我去龙华看古寺,在一个秋天的午后。古寺旁据说是烈士公
墓,我从偏门进去。庭园空荡寂静,新植的小树在风里籁籁作响。淡
淡的晚午阳光射在石壁上,使石壁上的刻字泛着一层红晕。
蓦然看见柔石和胡也频几个人的名字,我怔怔然停下脚步。龙华
?我难道没听过“龙华”的名字吗?
1975年我留学美国。在图书馆里偶然读到一本美国学者关于龙华
事件的著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不受国民党控制的文字,但是也只
需要那么一次,国民党在我身上所灌输的整套政治神话系统全部崩溃
。二十三岁的我,在台湾严格的思想管制中长大,对左翼文学和历史
还没有任何理解,但是龙华事件对我所揭露的,一方面是国民党对异
议文人迫害之残酷,一方面是国民党对我这知识青年的有计划的欺骗
——我在台湾可不曾读过这段血淋淋的历史。那也是一个秋天的午后
,我合起书本望向窗外,窗外白杨树的叶子在风中千千万片翻动,片
片金黄耀眼,映着北美蓝得深邃的天空。我,再也不相信。
十年后,我回台湾写《野火集》。人们问我的政治“觉醒”始于
何时何地,我想想,说,“在美国,1
M******8
发帖数: 10589
20
http://www.wengewang.org
按:以下文字从美国女学者罗克珊·维特克《江青同志》一书第七章第 170-191页(
Comrade Chiang Ch'ing by Witke, Roxane, Publisher: Little, Brown and Co.
1977)节译,黎漓译,江上有奇峰校。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
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
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
剧开了新生面……
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一九四四年
江青给人们的延安印象是怎样的呢?如果没有上级机构的正式认可,很长时间内大概没
有哪一个中国人胆敢就
其公开发表任何言论。据人们所知,毛泽东从未作过这样的安排。有关江青的公开材料
只是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江青取得权力之后,某些“红卫兵”派系出版了一些简短的江青政治历史情况。江
青的真实形象绝大部分
只能在那些外国参观访问者撰写的报告中找到。这些访问报告始于延安的岁月。访问者
的身份绝大多数是新闻
记者或外交使节。这些...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历史资料:李大钊供词
http://hx.cnd.org/?p=149063
历史资料:李大钊供词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
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
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要角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
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1927年被捕后遭张作霖处决。
1927年4月6日,京师警察厅派出三百余人,突袭了苏俄使馆军营,李大钊等人显然在没
有预防的情况下遭到逮捕。军警共获取七卡车文件档案,里面有大量苏联政府和共产国
际对中国各派别的联系证据和指令。后张作霖找人翻译编成《苏联阴谋文证汇编》,主
要是“军事秘密之侦探”和“苏俄在华所用经费”两项。其中有:照译1927年1月30日
军事会议案笔录;照译苏俄利用冯玉祥计划文报告;照译1927年3月13日军事会议案笔
录;北京苏联大使馆会计处致广东军事顾问加伦函……
张作霖认为取得了杀李大钊的理由:一、在南北战争期间,李参与了军事谍报工作;二
、李与苏联政府勾结参与中国内战的证据;三、李和冯玉祥国民军的秘密关系;四、李
作为... 阅读全帖
X******2
发帖数: 5859
22
来自主题: _Hope版 - xoxo这个人绝对是凤凰男。
什么叫我这么厉害?
这还有高下之分吗?老夫是因为资源的原因比较集中而已。
不矛盾的或者说沈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沈是有大爱之人。
不是传说当时沈,丁玲,还有另一位可能是胡也频,三人
同居同被而眠吗。
a**u
发帖数: 3802
23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哈哈哈,我觉得这篇更bh的是跟丁玲有关的一些人等啊,都是我毛听说过的异常有趣的
八卦啊
胡也频好可怜……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