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发帖数: 2230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0:27:26 2013, 美东)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巧妙
地运用此法深刻剖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一】
释迦牟尼佛说诸法皆是因缘而起,而因缘境况则取决于发心(动机)。
所以,首先,我必须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
从我自己开始,作为这次课程的讲授者,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心。
身为这些教法的传递者,提供这些讯息的人
作为老师或是传播这些教法的媒介,我的发心,如果可能的话,应当是完全基于菩提心。
至少,应当是出于为了利益他人的善心。
作为老师,我不应当为了广纳门徒而阐述这...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欲望是苦 (正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6 19:43:42 2013, 美东)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5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6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7 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
华智仁波切 著
一、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因此,
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当步入陈设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里,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
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
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欲乐信: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
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阿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
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
——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它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
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8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
|
h********7 发帖数: 54 | 9 出离:出离心 放下 死亡 暇满人身
出离心
有个弟子跟我说不喜欢无常,有轮回就有无常,不喜欢无常就应该努力寻求解脱。
大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还需要继续从事世间的工作,但不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把从
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缺少这份出离心无法脱离痛苦。
希求今生美满、升官发财,来世投生善趣接着享福,以这种求人天福报的心持戒、
修行,无论怎样努力勤奋也不是解脱、究竟证悟的因。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出离心,在一开始就能纯粹地为了解脱而学佛,大多数人的起
点没有这么高。很多人刚入佛门时,是因为遇到了难事,求佛菩萨帮忙,要不就是求福
报,求平安,希望这辈子能少点磨难多点快乐。出离心要一步步地培养。
有多少人真的认为轮回不值得留恋呢?有人或许会想:是呀,轮回很可恶,的确应
该像上师说的那样寻求解脱出离轮回,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这辈子不会再生病,夫妻恩
爱,子女乖巧……一切称心如意,再也没有烦心事。至于下辈子,肯定更好,从一开始
就没完没了地享福,因为摆脱轮回了嘛。如果这就是你追求的“解脱”,恐怕没有比这
更真实的轮回。
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多好
的人...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8550 | 10 这个故事,我认为,是想说 给与/舍弃的力量。给与/舍弃,比索取,力量大N倍。
老龜,给与/舍弃有24顆夜明珠的龜殼,成龍
老和尚,给与/舍弃寶貝錫杖,騰雲飛走
叫化子,给与/舍弃了如何积攒多一点粮的问题,成了富豪
而他们,原先都被自己限制住了,不知道给与/舍弃,没法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
|
k*****c 发帖数: 1670 | 11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感谢船兄
【第一章】——逃出
【第二章】—剑典
【第三章】——丹
【第四章】—炼丹
【第五章】——真相
【第一章】——逃出
狂风席卷,乌云滚动。
一声长鸣划破天际,并不刺耳也不洪亮,却充满穿透力,任何声音都无法将
其掩盖,反而被它压下去。
片刻,其他声音全都消失,只剩下这声长鸣。
与此同时,一道巨大的爪影骤然出现。
这是一只枯瘦的鸟爪,前面三趾,后面一趾,爪尖细长而尖锐,四趾纤细,
绝对不是鹰隼的爪子,而是燕雀一类飞禽的爪子。
四周重重大阵并不能阻挡这道巨大的爪影,它强行闯入进来,更可怕的是,
这一爪破空而至事先没有丝毫征兆。
换成以前的谢小玉绝对躲不过这一击,幸好他炼化一颗妖丹,得到一种了不
起的天赋神通。此刻他眼前的一切一闪一闪的,那只巨大的爪子一停一顿,落下
的速度变得异常缓慢。
谢小玉可以清楚第看到巨爪上的细节,甚至能够看清楚爪尖上的流光和爪趾
上重迭的鳞片。
谢小玉拚命想从爪下逃生,他的眼睛能捕捉到动作,脑子也来得及反应,可是
身体却成为累赘,就彷佛铁铸般,而且关节部位全都生锈,动起来慢得要死,让
他心急如焚。
好在谢小玉并不需要做太大的动作,想逃开只需要转...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12 有人看过这篇文章么: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可是又不敢说出来。家人及身边
的人都没有在修行,我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也不知道何处可找到正确的方法。在缺乏老
师及经书的引导下,我也只能独自摸索。
一... 阅读全帖 |
|
r******3 发帖数: 586 | 13 这人太厉害了,我第一次看到,而且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谢谢rainbowcc的转帖,我单独列出主题
------------------------------
年少修行忆事
作者:无名氏
我在台湾出生,出生的时候,佛陀已经入灭了近二千五百年。小时候,我有时会带
着一种惶恐的心情靠近镜子,望着镜中人,摸摸脸,揑揑身体,问自己:「这是谁?」
我甚至于闭起眼睛,注意呼吸几分钟,努力的想自己「生从何来」,然而答案依然没有
浮现,我总有懊恼的感觉。那时,我觉得大部份的人,每天活着,活得那么的老神在在
,竟然都不会想要出离一再循环的生死牢狱(rodha, Vism.495),实在不可思议。隐隐
约约之中,我似乎已在寻根,寻找一条能够「终结生死」(ni-rodha﹐灭,无牢狱(之灾
) )的理路。
在我七岁左右的时候,就由父亲的口中得知,印度曾经有一位释迦牟尼佛,因为体
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的苦,于是透过修行而悟道(脱离生死轮回)。佛陀的修行故
事,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可说是记忆犹新,这让我更加的肯定──确实是有个
「出脱生死之道」;那时,我生起了想要修行的心意...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4
你懂什么叫做色即是空?
所谓的色即是空,只有在涅槃界才有意义,对于轮回界来说,高喊色即是空就是大邪见。
色法是无常,苦和无我的,是要舍弃的。
“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诸比丘!眼应舍弃,色应舍弃,眼识应舍弃,眼触应舍弃,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
、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应舍弃”
空色不是所谓不二,而是互斥互补的关系。
就轮回界来说,空色不可能不二,而一定是互相排斥,正是因为互斥性,所以才无我,
所以才要灭苦,才要舍五蕴才能有涅槃。
就涅槃界来说,空色确实具有不二性,但是这是甚深法义。是建立在空色互斥的基础上。
错解空色不二,将五蕴大粪当成空性,整天吃大粪,不舍大粪,还以为解脱,是为可笑。 |
|
P******n 发帖数: 329 | 15 法师:尊者您好!我对南传佛教很感兴趣,知道她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保持了佛陀
在世时的风貌。但是,我们对南传佛教一直以来的“保守”态度却难以接受。
尊者:如何保守呢?
法师:比如你们不会考虑来到汉地后作些变通吗?例如你们所穿的衣服,可否考虑
在里面也穿着咱们汉传的大褂呢?
尊者:对于我们来说,比库所穿的袈裟必须符合戒律的规定,要按一定的尺寸进行
割截、缝制、染色等,否则是犯戒的。
法师:但佛陀不是也说过“随方毗尼”吗?
尊者:什么是“随方毗尼”?
法师:佛陀规定比丘们应该根据各地的风土民情对戒律进行取舍变通。假如佛所制
定的戒律与当地的风土习俗不合,则不可用。又虽然不是佛所制定的戒律,但在当地必
须遵行的,则必须遵行。[1]
尊者:上座部佛教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而且,据唐代到印度、南海(今东南亚)等
地求法学律达25年之久的义净大师认为这段律文在翻译上有问题。[2]
法师:那佛陀应该说过“小小戒可舍”吧!
尊者:是的,佛陀确实说过!
法师:那对一些小小戒就不用那么执着了。
尊者:佛陀说的这句话原文...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发信人: fsbd190504 (flo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9 04:17:48 2012, 美东)
我觉得这样, 也许有错, 参考就好。
仔细观察自己,
正因为,我们脑中误认为一切是常的,是永恒的,脑袋才可能下令--苦乐
你捡到钱,你高兴的那一剎那,是因为你的脑中认为这袋钱本就永恒不属于你,
然而,又遇到地上这袋钱,脑袋又开始认为这钱永恒属于你的,
比你以前的常的认知,更好了。
于是 -- 太棒了, 脑袋下令 -- 高兴。
脑袋一直会认为这也常,那也常。
亲人死去,
以前你的脑袋认为永远不会失去他,常,
现在,你的脑中那一剎那,认为永远失去他,常。
事情的发生,总是与脑袋某种有利于自己的常的认知不同,脑袋才下令--痛苦。
如果还没有确定会不会死,脑袋就不会下令 -- 痛苦。
如果有个天堂,还没有完全失去,只是去另一个地方,
脑袋在犹豫该不该下令痛苦,那也没那么痛苦。
当你高兴 痛苦那一剎那,脑中都先认为有个前面背景是常,
现在这个事件,又是常,永恒不变的,
万一与前面的 自认为的...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7 勤奋修行
因此我讲了自己的经验和修行的几个故事。我没有那么多外在知识,也没有彻底研究经
文。藉着实践与探索,我自然学到了。每次欲喜升起,我就观察它,看它把心引向哪里
。它所做的,不过是把你拖向苦。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观照自己的心,直到逐渐
培养了意识与理解,直到亲眼目睹了法。但是你必须完全有诚意,下决心去做。
你要是真想修行,必须下决心不要繁殖思想、不要想太多。你要是开始禅定时执意要有
什么体验、想达到什么境界,最好停下来。你开始经历一点宁静,就想: “这就是吗?
” “我达到了吗?” 那你就休息一下,把所有理论知识收起来放进盒子里、收到一边
去。不要拿来讨论。在禅定中升起的知识,不是那一类的。它是全新的一类。当你经历
一点真正的洞见时,它与理论是不同的。比方说,你把 “贪”字写在纸上时,它与心
里经历的贪是不同的。“怒”也一样。文字是一回事,真的在心里发生时,你来不及读
什么,直接就在心里体验过了。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书面上的理论是对的,但是佛法必须直指内心(opanayiko)。你必
须把它化为内在的东西。如果你不化为内在,不会真正获得理解与洞见、不会亲证真相
。我年轻时也那样...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8 金厄瓦罗珠加参尊者出生于扎南康地的杰氏家族,该家族为世代相传的天赐僧侣贵族种
姓。其父名为杰·秋加,母亲名为拉本,在水马年(公元1402年)的一个吉日良辰,尊
者幼小的生命伴随着各种瑞相顺利诞生。
由于宿世长期修道的习气已经成熟,尊者于出生之初,即已显示出对世间的极大厌离。
强烈的出离心时刻激励着他的相续,故对其他世间繁冗琐事一概不予过问,仅仅一心一
意地思维佛法。
当他7岁的时候,就割爱辞亲,于金厄瓦·仁钦根噶罗珠前舍俗出家,取名罗珠加参吉
祥贤。成为佛门僧众之一员后,即如护眼目般谨守别解脱戒的各条界限。并先后在克哲
杰大师、罗珠法王等众多超凡入圣的上师前系统完整地听授了五部大论。之后,便闲云
野鹤般地浪迹于卫藏各大寺院,以深邃的智慧、无碍的辩才而享誉各方,成为名噪一时
的游学辩论者。
20岁时,由大堪布云丹仁钦担任亲教师,尊者在数量具全的清净僧众中受近圆戒。之后
,便犹如上座部大迦叶尊者重现于世般地严格持守戒律。
其后,尊者又不辞辛劳地投奔于玛卓坊地方驰名天下的大成就者——坚华加措瓦尊者座
前,以全副身心如理如法地依止,并完整地恭聆了至尊宗喀巴大师的各种显密窍诀。
在此其间,文殊菩...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9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20 驳何新:薄熙来不是政治项羽 - 相晓冬 - 草根网
1
何新不是思想家,也不是政治家,只能说是一个有思想主张、有政治倾向的学者。
他善于考据历史,胜过了研究现实,他对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于信息社会带来的精神生产方式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他也认识不到信息时代给人类
带来的正是精神的共 产主义,认识不到网络文化大革命的出现,甚至由于其个人曾遭
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对文革怀着天然的恶感。
在哲学上,何新对于辩证法的理解,并没有沿着马克思主义将辩证法上升为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高度,而是倒退回到了辩证逻辑的层次上,回到了语言分析的层次上。
何新的辩证法,不但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反而回到了黑格尔时代,甚
至回到了古希腊时代,而纯粹成为了语言技术。
哲学必须从时代的发展中、从具体科学的进步中、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吸取营
养,这便是沉迷于故纸堆的何新难以在辩证法上产生新建树的原因。
可以说,他连毛泽东“一分为二”的矛盾辩证法都没有继承,更不可能发现“合二
为一”的系统辩证法。尽管上个世纪的老何曾经叱咤风云,但在21世纪的今天,何新的
思想已经开始落后于 时代了,应该让位于...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1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22 | 22 对于楼主所提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所有信神之人的共同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到
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呢?什么样的爱才是神所要的呢?以往自己也不清楚,直
到看到全能神的神话诗歌《纯真无暇的爱》“‘爱’指纯真无瑕的感情,用心来爱,用
心去感觉,用心去体贴;‘爱’里没有条件,没有隔阂,没有距离;‘爱’里没有猜疑
,‘爱’里没有欺骗,没有交易,没有狡诈;‘爱’里没有选择,‘爱’里没有任何掺
杂。
1 你们有这样的爱,就不会欺骗、不会埋怨,就不会背叛、不会悖逆、不会索取,就
不求得什么,就不求得多少,有爱就会甘心奉献。
2 你们有这样的爱,就会甘心受苦、与神配合,就会为神舍弃所有,为神舍弃家庭、
舍弃前途,就会为神舍弃青春,为神舍弃自己的婚姻,否则你们的爱就不是爱而是欺骗
、是背叛!”摘自《话在肉身显现·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在神话里才明白,我们
要达到能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就要摆对我们信神的存心目的,对神没有任何
的交易、没有欺骗,能心甘情愿的去满足神,这样我们才能蒙神称许,愿所有的弟兄姊
妹都能蒙神称许,阿门! |
|
c*******g 发帖数: 22 | 23 对于楼主所提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所有信神之人的共同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到
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呢?什么样的爱才是神所要的呢?以往自己也不清楚,直
到看到全能神的神话诗歌《纯真无暇的爱》“‘爱’指纯真无瑕的感情,用心来爱,用
心去感觉,用心去体贴;‘爱’里没有条件,没有隔阂,没有距离;‘爱’里没有猜疑
,‘爱’里没有欺骗,没有交易,没有狡诈;‘爱’里没有选择,‘爱’里没有任何掺
杂。
1 你们有这样的爱,就不会欺骗、不会埋怨,就不会背叛、不会悖逆、不会索取,就
不求得什么,就不求得多少,有爱就会甘心奉献。
2 你们有这样的爱,就会甘心受苦、与神配合,就会为神舍弃所有,为神舍弃家庭、
舍弃前途,就会为神舍弃青春,为神舍弃自己的婚姻,否则你们的爱就不是爱而是欺骗
、是背叛!”摘自《话在肉身显现·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在神话里才明白,我们
要达到能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就要摆对我们信神的存心目的,对神没有任何
的交易、没有欺骗,能心甘情愿的去满足神,这样我们才能蒙神称许,愿所有的弟兄姊
妹都能蒙神称许,阿门! |
|
l*****k 发帖数: 1059 | 24 【第一章】收获
【第二章】善报
【第三章】杀妖
【第四章】另一个应劫之人
【第五章】阴谋
一堆纳物袋被胡乱扔在一起,看起来有三、四百只之多。
这并不奇怪,进来的人都做足准备,唯恐带的东西太少,所以每个人都会带
上三五只纳物袋。不过此刻众人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正中央放着的三张金光
灿灿的符篆。
「眞够狠的。」郑阳河看着这些金色符篆,感到一阵恐惧。
他当然认得这些东西。
它们名为「玄冥都箓破空符」,用途很简单,就是制造一场空间紊乱。在外
面的话用处不大,顶多是让挪移类的法术失效,但是在天门里面使用情况就不同
了。这里到处都是空间裂缝,原本就不稳定,稍微有点紊乱,那些空间裂缝就会
裂开,届时他们手里就算有保命灵符,也未必能保住性命。
可笑的是,这显然是为谢小玉准备,但他偏偏是这群人里唯一不怕这招的人。
就算整个空间崩塌,他也可以遁入虚空,然后移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郑师兄,你还打算和这些人相安无事吗?」林纡在一旁问道。
一开始他心里就充满矛盾,以他和洛文清的交情,他实在不想置身事外,加
上他是七眞中最小的一个,很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但是来之前他偏偏和郑阳
河商量好要共同行动,郑阳河不想...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059 | 25 【第六十六话】——探子和试探
【第六十七话】——娜迦
【第六十八话】——海盗的执着
【第六十九话】——你来我往
【第七十话】——“正义”的力量
第六十六话 探子和试探
海水被船头劈开,雪白的浪花朝着两边翻卷着,身后的风帆被海风吹得鼓鼓的。
一个三十多岁,但是看上去很成熟,甚至有些饱经风霜的男子站在船头,他
满脸络腮胡,眼角周围全都是皱纹,那是常年在海上航行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
此刻他拿着一副望远镜朝着远处眺望。
望远镜中,一座海岛清晰可见。
那是天堂岛,才短短半个月,这座岛屿已经变得快要认不出来。
此刻的天堂岛是一片大工地,原来那些乱七八糟的房子全都被推倒,拆出来
的木料、砖块、瓦片之类的东西高高地堆在一旁,放在一起的还有很多是从外面
运来的建筑材料,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平整土地和打地基。
船长看了片刻,又把目光转到其他地方。
除了那片大工地,岛上最显眼的就是纵横交错的栅栏,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
整座山脚下连同岛上唯一的湖泊都被栏杆包围起来,东南侧的港口也有一排栏
杆,港口通往工地的方向同样亦有一排栏杆,半山腰上还有一排... 阅读全帖 |
|
f*****n 发帖数: 12752 | 26 750 上岸
“追杀你们的是谁?”
沉默半晌,张小强还是不忍心将这些人舍弃,即使他的心已经磨练的犹如铁石,不
管再怎么变,他张小强还留有一丝人性,眼前的几十条性命都在他一念之间,他能找出
无数的理由离开,比方说就算他留下了,单靠一人之力也无法改变海形成的弱肉强食,
哪怕他将这些人安顿好了,也不能保证自己离开了,这些人不会被别的进化者吞并,他
也无法杀掉整个海的进化者,不说外面的进化者能力千奇百怪,就他所遇到的进化者都
有不少能轻易杀掉他的,古斯,濯明月,还有那个小城里不知名的女子,这些人都比他
强不少,他以前运气不错,不代表运气会一直这样好,万一出现意外,杨可儿岂不是没
了指望?
可是这些能够说服任何人的理由都不能说服张小强的本心,他就是他,即使他杀人
如麻,心硬如铁,只要他还是一个人,留有一丝人味儿,他就始终不能舍弃眼前这些人
,哪怕他们跟他一点关系没有,张小强的询问没有人敢回应,他们深深滴低下头,其中
一个带着破旧眼镜的男人低声说道:
“我们只是一群贱民,在长江任何人都能杀掉我们,最开始我们有二十六只木排想
要过江,如今只剩下这么多人,封锁长江是整个海心照不...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27 第一章 才能与废物
“路平,起床上课。”
“再睡五分钟。”
“给我起来!”
哗!阳光洒下,照遍路平全身。
“啊!!!”惊叫声顿时响彻云霄,将路平的睡意彻底击碎,之后已是苏唐摔门而
出的怒吼:“什么条件啊你玩裸睡?!”
“祼睡还需要什么条件啊?”路平嘟囔着,总算起来。这一站到地上,狭小的房间
顿时显得更加拥挤。路平一边随手拿过床头的衣物穿戴,一边注视着被苏唐怒摔过的那
道破门。
嘎吱,嘎吱,破门颤巍巍地摇晃着,路平一脸不忍地闭上了眼。
咣……
门到底还是直接坠了下来,可怜地倚在了墙上。
“真是个怪力女。”路平感叹着,却根本没去理会那门,上衣搭到肩上,就这么赤
着上身,推开窗户一跃翻出。
天空蔚蓝,阳光灿烂,小屋的窗外是一片花圃,散发着阵阵芬芳。路平走在这片芬
芳之中,东张西望,终于眼前一亮。
“在这里了!”路平兴高采烈地走上前,弯腰拾起了浇灌花圃的水管,毫不客气地
朝自己洒来。
引自峡峰湖的冰凉山泉让路平一阵清爽,驱走了最后一丝睡意。就这样洗漱了一番
后,路平随手把水管扔到了一旁,一声尖叫,再...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有种种不同,有的共外道,有的究竟解脱。
* 不思惟一切相,无相心三昧止住的无相心解脱,是共外道。对于相的生起之因-贪嗔痴-还没断除。
* 漏尽的比丘,舍弃贪嗔痴,为未来不生之法。于无相心解脱中,这个不动心解脱为第一。
依相应部注解,舍弃贪嗔痴,是由于现观无常、苦、无我。
【南传相应部】第41相应7经
尔时,尊者牛达多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中。
二 时,质多居士来诣尊者牛达多住处,礼拜尊者,坐于一面。
三 尊者牛达多言坐于一方之质多居士曰∶『居士!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此等诸法是意义有别?抑名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唯名辞有别耶?』
四 『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有其事由。大德!又或依于事由,谓此等诸法意义为一,唯有名辞各别,而有其事由。
五 然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何者为其事由耶?
大德!于此有比丘,以与慈俱起之心,满于一方而住,同于第二、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情况下、一切具有之世界,与慈俱起,广大远行无量而无怨念,...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 比丘,应如是问:
水、地、火、风于何处不坚住?
长、短、细、粗、净、不浮于何处不坚住?
名与色于何处灭尽无余耶?
有此解答:
不可见无量之识,于一切处舍弃2。
则于如是之处所,水、地、火、风不坚住。
于此处,长、短、细、粗、净、不净亦然。
于此处,名与色灭尽无余。
由识之灭,此[一切]之灭也。’”】
2 日译版paham谓不明其义,从觉音注而译为“偏通”。这样和前文连起来“偏通”甚难
解其
意义。依据水野博士之巴利辞典,paham就是Pajahati的PPr,pajahati是舍离
或舍弃
之义,而译为一切处舍去较妥当。
==================================
这一段是台湾元亨寺版翻译,不可见,无量,一切处都正确翻译了,却错误翻译了pabh
am。
注意,...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0 显然具有同一性!只是这同一性,不是靠一个恒常不变的本体去维持的,而是一种抽象
的数学关系而已
=====================
再用电子跃迁的现象来举例,
t1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1,t2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2,t3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3。A1,
A2和A3的电子是不同的跃迁。
A1,A2,和A3的电子,看起来是不同的电子,因为A1电子其空间位置上已经消失掉了,
A2电子是空间位置上新出现的。但是A1,A2和A3这三个电子是完全不同的电子吗?完全不
对,因为数学方程显示这三个不同位置的电子,有密切的数学关系,可以根据A1电子的
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预言出A2电子的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量子力学里面是概率性的
),所以可以认为这三个不同的电子,其实是“同一”的,这个同一,不是实体的同一
,而是数学关系上的内在一致性。这几个不同状态的电子,区别于其他的电子B,电子C
,电子D。数学上绝对不能根据电子A1去预言电子B1的物理属性,因为他们是各自独立不
同的数学关系。
并没有一个连续性存在(恒常)的电子A一直在空间上并且去支配影响(主宰性)其他电
子(无我),电子A...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1 显然具有同一性!只是这同一性,不是靠一个恒常不变的本体去维持的,而是一种抽象
的数学关系而已
=====================
再用电子跃迁的现象来举例,
t1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1,t2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2,t3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3。A1,
A2和A3的电子是不同的跃迁。
A1,A2,和A3的电子,看起来是不同的电子,因为A1电子其空间位置上已经消失掉了,
A2电子是空间位置上新出现的。但是A1,A2和A3这三个电子是完全不同的电子吗?完全不
对,因为数学方程显示这三个不同位置的电子,有密切的数学关系,可以根据A1电子的
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预言出A2电子的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量子力学里面是概率性的
),所以可以认为这三个不同的电子,其实是“同一”的,这个同一,不是实体的同一
,而是数学关系上的内在一致性。这几个不同状态的电子,区别于其他的电子B,电子C
,电子D。数学上绝对不能根据电子A1去预言电子B1的物理属性,因为他们是各自独立不
同的数学关系。
并没有一个连续性存在(恒常)的电子A一直在空间上并且去支配影响(主宰性)其他电
子(无我),电子A... 阅读全帖 |
|
h********7 发帖数: 54 | 32 皈依:皈依 戒杀茹素 祈祷 善良
皈依
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安立了八万四千法门,毫不夸张地说,所有
众生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方法,而如法皈依是开启一切正法之门,是修持
这些佛法的前提。
皈依是誓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佛法僧三宝修学正法。当一个人真正从内
心生起皈依三宝的善念时,这一定是往昔行持过很多善业的显现。
有人认为“佛祖心中留”就可以,没必要非皈依不可。心中有佛很好,也是往昔积
累诸多善业的显现,但这还不够。皈依是寻求三宝的加持,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不
寻求皈依,就像掉进大海的人不主动寻求救护,无法获得三宝究竟的加持。
有些修法一定要有传承才能修持,没皈依的人不能得到传法和灌顶,即使求到也不
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皈依以后再求法,这才如理如法。
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曾说:皈依的戒体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基础。
不具备皈依戒,其他的戒体都无法得到,所以也不能修持相应的法门。佛法包括教法和
证法,不实际修持无法实现解脱轮回。
阿底峡尊者是印藏公认的持教大德,也是在藏地开创佛法后弘期的领袖。他到藏地
后,在法会上几乎首先都是宣讲皈依,被称为“皈依班智...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3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4 达真堪布开示:
在修行的道路上,如果跟恶友、恶知识在一起,贪嗔痴三毒会越来越增长,影响
自己的闻思修行,因此要远离他们。若是方便或有条件,最好暂时身远离;假如没有这
个缘分,实在无法离开,就要心远离。心远离就是说心不随他动,能够把握自己。这个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要这样做。比如说在一个家里,或在一个单位里暂时不能分开
,就尽量把握自己的心,不受他的影响,不随他动。他令你起贪心、起嗔恨心的时候,
你尽量地去对治,不要让自己起这些烦恼,这也是远离。
我们是大乘行者,不能舍弃众生。如果我们离开他们,算不算舍弃众生?不算。因
为你现在没有能力感化他们、转变他们,这个时候最好先把握自己,暂时远离。远离的
时候,我们不能舍弃他们。暂时因缘不具足,教化不了,转变不了他,但是心里要发誓
发愿:等自己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要感化他、转变他。你有这样的想法,就不是舍弃
他。暂时你没有能力直接转变他,但是你已经发愿了,这样就跟他结上善缘了,这也是
对他的一种摄受。我们现在是在因地,发愿很重要,将来我们成佛的时候,他们就能成
为我们的眷属,然后我们就能教化他们、度化他们了。所以处处要结善缘、种善根,不
能舍弃...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5 《二规教言论》讲记(三)[略讲]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二规教言论》。
无食空腹之痛苦,等同无誉之意苦,
何人若有名誉德,彼之财食如泉涌。
“无食空腹之痛苦,等同无誉之意苦”:没有吃没有穿,这些是身体上的痛苦;没
有名誉,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这些是心灵上的痛苦。其实,有钱没钱,有家没家都是痛
苦的。凡夫都有强烈的欲望,都有很多的所求,才有这些求不得苦。有些遭受身体上的
痛苦,有些遭受心灵上的痛苦。
看起来没有吃的、穿的,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的人,比如乞丐、残疾人等,
我们会觉得他们很可怜、很痛苦,实际上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更痛苦。因为他们追求的是
名誉,他们所感受的是心灵上的痛苦。其实,追求财富、追求名利等等,越有越觉得穷
。我们这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有很多钱财,生活条件也是比较不错的,但反而越
吝啬、越觉得穷。
我有一个表哥,我们两个从小很要好,他以前什么也没有的时候特别大方,经常招
待别人,去外边吃饭都是他付钱。后来做买卖赚钱了,特别有钱,这个时候反而舍不得
了,甚至舍不得为自己花。
其实人...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6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跟众生交往的时候,要保持适度。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对他们有怨恨。所谓
不能过度亲密,是指不能以贪爱心去接触。所谓不能有怨恨,是指不能舍弃众生。
我们应该以慈心和悲心跟他们接触,保持适度。放下一切众生是智慧,不放弃一个
众生是慈悲。既不是贪爱,也不是舍弃。
若是有智慧,就没有贪爱了。所谓智慧,是指无我、空性的智慧。你若证悟了无我
,证悟了空性,就没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也就没有我执我爱了。没有我执我爱,就没
有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就没有所谓的贪爱。有智慧就没有贪爱,不贪爱世间,不
贪爱亲友。
若是没有贪爱,会不会远离众生,舍弃众生啊?不会。不放弃一个众生,这是慈悲
心,有慈悲心还能舍弃众生吗?所谓慈悲心,是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
安乐。只要有慈悲心,就不会舍弃众生。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该既能“放下一切”,又能“不放弃一切”。不能放弃,
但是要放下自私,放下贪欲。自私和贪欲是一种狭隘的心。
我们之所以会处处生烦恼,处处遇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胸太狭隘了。如果你
能把心量打开,把整个法界视为自己的家...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37 达真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罪业的四种情况
无论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都有四种情况:有堕罪,即有罪业;无堕罪,即无罪
业;有堕罪之形象,即形象上有罪业,实际上没有罪业;无堕罪之形象,即形象上无罪
业,实际上有罪业。
(一)自性罪的四种情况
比如杀生。以嗔恨心、贪心杀生,是有堕罪。以利他心、悲心而杀生,是有堕罪之
形象,实际上是没有罪业的。比如大悲商主杀了短矛黑人,他不仅没有罪过,甚至圆满
了无数劫的资粮。以悲心杀生是无堕罪。你有能力杀害他,并且能利益他、帮助他,能
避免他下地狱,避免他六道轮回,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杀他,这是无堕罪之形象。
比如偷盗。为了自己,以贪心偷盗是有堕罪;为了利益他人、帮助他人而去偷盗,
就是有堕罪之形象,实际上是一种功德。
比如说妄语,为了欺骗他人、伤害他人而说妄语,是有堕罪。为了利益他人,利益
众生,保护自他的生命或保护三宝的财产而说妄语,是有堕罪之形象,实际上没有罪业
,是一种功德。以悲心或善心,善意地说妄语,是无堕罪。若有这样的利益,有这样的
方便,你却不去说,是无堕罪之形象。
比如说恶语,以嗔恨心,为了恼害对方而说恶语,是有堕罪;以利他心,为了利益
他、帮助...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39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8271 | 40 最近身边的很多的朋友都在向我抱怨,在面对和伴侣的亲密关系的时候总是感觉到有一
些无能为力。你事事都为他考虑的周详唯恐他有一丝不爽,你为他卑躬屈膝事无巨细的
承担起生活的责任,纵然你为对方做尽了千千万万的事,而在对方眼里却都是对于你的
不满和责难。于是你一边妥协一边抗拒,一边付出一边毁灭,在这循环往复间爱终于从
一种甜蜜变成了一种得不偿失的折磨。你不停的找寻又不停的放弃,你不停的期待又不
停的落空,在辗转反侧的岁月里,我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开始发现,原来爱根本就没有什
么公平可言。固然你拥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固然你拥有聪明绝顶的智慧,固然你享有一
切世人所瞩目的荣耀,而在爱情里面你依然是卑微的。而你千般万般的好在你的爱人面
前也同样显得微不足道。他爱你的时候,就是爱了,没有一个轮廓和界限,你的坏也如
此的迷人和绚烂;他不爱你的时候,就是不爱了,没有一丝缘由和退让,你的好也是一
种折磨和忍受。然后你开始歇斯底里,你开始把这一切你无法应对的都推卸给宿命的不
公平。你既不忍离去又不愿去面对,回忆过去的甜蜜期待着未来的美好逃避当下的责任
。可是亲爱的,有些时候爱情只是一个人的事,你的种种感受都源自于你... 阅读全帖 |
|
n*********0 发帖数: 925 | 41 http://www.glorypress.com/devotional/FaithAndLifeOneYearBook.asp?bid=1
不计代价
经文: 「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
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廿二16~18)
从这几节的圣经里,我们知道:凡照着上帝的要求,将我们心中最宝贵的那件
东西献给上帝的,上帝仍要将那件东西还给我们,并且加上千倍。亚伯拉罕因着上帝的
命令,甘心舍弃他的独子,那时,他对于孩子的生命和成人的希望,都同时消失了;他
高贵的种族,也将从此绝代了。但是结果怎样呢?不但孩子归还了他,他的子孙竟多得
如星沙一般;并且到了指定的日期,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出世在这个家族里。
这正是上帝对待祂每一个孩子的方法。当我们为祂舍弃富贵选择贫穷的时候,
祂就给我们富贵。当我们为祂舍弃一个丰裕的职位时,祂就给我们一个梦想不到更丰裕
的职位。我们为祂舍弃一切甜蜜的希望,看自己是死了的时候,祂就给我们更丰盛的生
命、更希罕的欢乐。我们越多为祂牺牲,就越多得到基督;直到像亚伯 |
|
y****w 发帖数: 39 | 42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43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44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b******8 发帖数: 141 | 45 赞同,
保罗从起初就是一个特别崇拜地位,权势的惟利是图的卑鄙小人,如果他在跟随主耶稣后
悔改了,以往的罪一笔勾销,但是他最终却能说让神给他冠冕,并且说:“他活着就是基
督,他死了对人也有益处,”
他跟神谈条件,搞交易,要好处,高举自己,自封他是基督,让人都崇拜他,以他作工为
资本,这不还是惟利是图的卑鄙小人吗?这样的人能是爱神的人吗?能是主忠心的仆人
吗?
什么是真实的爱?什么是纯真无瑕的爱?
我们听听全能神是怎么说:
‘爱’指纯真无瑕的感情,用心来爱,用心去感觉,用心去体贴;‘爱’里没有条件,
没有
隔阂,没有距离;‘爱’里没有猜疑,“爱”里没有欺骗,没有交易,没有狡诈;‘爱
’里
没有选择,‘爱’里没有任何掺杂。
你们有这样的爱,就不会欺骗、不会埋怨,就不会背叛、不会悖逆、不会索取,就
不求
得什么,就不求得多少,有爱就会甘心奉献。
你们有这样的爱,就会甘心受苦、与神配合,就会为神舍弃所有,为神舍弃家庭、舍
弃前
途,就会为神舍弃青春,为神舍弃自己的婚姻,否则你们的爱就不是爱而是欺骗、是背
叛!”
摘自《话在肉身显现(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这才是真实的爱,犹如主耶稣对...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1.天堂之结构
天堂由下往上分为三大层就是欲界天、色界天以及无色界天.
欲界天. 俗话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那就是欲界的境界了,因为有男女欲的贪
爱以及对香尘、味尘的贪爱,欲界中就有了男女性的差别,也需要不同种类的抟食等饮
食才能存活.
欲界天又分为六个层次: 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
自在天.
色界天. 超过欲界天后再往上则是色界天,因为已经离开了欲界欲,所以就没有男女
的差别了,色界天以禅悦为食所以也没有抟食的饮食,因此色界天没有香尘及味尘当然
也就没有鼻识与舌识,因为在色界天中味觉和嗅觉都用不上了。而色界天是有初禅乃至
四禅的禅定证量的有情所生的天,色界天包括有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四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及四禅之上色界之顶的五净居天(无
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称为五不还天,是证得不还果以上与四
禅证量之声闻人以及菩萨所生之处),共计有十八天.
无色界天, 也就是四空天,那是修证四禅之上的“四空定”者舍报后... 阅读全帖 |
|
p****t 发帖数: 11416 | 47 您的位置★桑桑学院 PLUS >>动漫评论>>小室的动漫评论>>>心中的
痛
《剑风传奇》的感悟-心中的痛
“坠入因果律的王子呀,我们这些罪人的福王,请献出对于您而
言,最重要的东西,你的半身,你的血和肉,你心的一部分,作为地
狱的祭品。”
祭品的名称是“鹰之团”的所有团员和-----卡兹。
从死神手中逃出的卡兹,背负着烙印,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除魔之
旅,追杀那个他曾经无限敬仰,无比崇拜,但是现在却又舍弃了整个
人类的那个男人--格里弗斯。
看完雪鹰小姐关于“剑风传奇”的介绍,掩卷而思,心中是满满
的化不开的苦涩。放不下的是那个舍弃了整个人类,舍弃了对于他而
言犹如半身般存在的卡兹,而成为了“神之手”的格里弗斯;忘不掉
的是他舍弃这一切时的悲哀和绝望。一个人到了怎样的地步,陷入了
怎样的绝望,才会放弃对于他而言,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呢?要知道
,献给地狱的祭品,必须是那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无可替代的存在才
行!
“是背叛!!!”(好友乔乔如此强烈的说)“所谓《剑风》,
说的就是背叛的故事:卡兹误杀养父,是对他抚养之情的背叛;格毕
特对养子挥起长剑,是对心中温情的背叛;格里佛斯想要创立的新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