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发帖数: 808 | 1 我想佛陀的教法可能是让我们出离我们的欲望吧,
但是应该是有次第,有方法,不会是压着牛头吃草的形式吧?
毕竟佛陀当初自己是放弃苦行的。。。,走四圣谛的路线而成就。 |
|
|
w********4 发帖数: 264 | 3 不明白啊 。。你觉得不美妙
但是我父母觉得很美妙呢 |
|
|
B**M 发帖数: 74 | 5 如果您的目的是为了修行,禅宗有个公案:磨砖作镜,说的是一个人如果道理没有搞清
楚、没有开悟,只是用死命折磨身体的方法来修行,往往事倍功半,搞不好还会出大问
题。主人公马祖道一禅师年轻时天天死命地打坐,心却不明白,被后来成为他师父的南
岳怀让大师看到了,便见机施教,问他:“你天天坐禅是图什么呢?”道一回答说:“
图作佛。”怀让为了启发他,就拿了一块砖头在道一庵前的石头上磨起来,磨给他看,
道一问他:“你磨砖做什么呢?”怀让说:“我要做一面镜子。”道一很奇怪:“砖怎
么能磨成镜子呢?”怀让便反问:“磨砖既然不能成为镜子,你打坐又怎么能成佛呢?
”并且开导他:“好比牛车不走,你是该打车呢,还是打牛?”你是要学坐禅、还是学
作佛呢?身体是车,心就是牛,心若没有开悟,猛折磨身体是没用的。 |
|
|
|
m***r 发帖数: 21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armaceutical 讨论区 】
发信人: miler (苦行者), 信区: Pharmaceutical
标 题: Biotech Sr. Research Associate Opportunity in Seattle, WA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7 19:41:45 2010, 美东)
The following is the job detail, if interested, send me your CV and we can
work from there, thanks!
PURPOSE:
Primary role i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biopharmaceutical
discovery laboratory. Incumbents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research
experiments and data integrity, as assigned by management. Incumbents must
be |
|
s***n 发帖数: 821 | 9 或者我们旅行
从城市走到城市
从山岗走到山岗
从河流走到河流
从海湾走到海湾
或者我们流浪
持着苦行者的钵儿
乞讨
或者我们流泪
为刹那间的觉醒
为上辈子
为下辈子
为净土
为不能悟的痴
或者我们回去吧
到最初的地方
到最先开始的地方
到梦醒之前的地方
发现,发掘
月亮上的金子
或者我们把所有的房子都连起来
下雨的时候,就不需要走在雨里
或者我们走到雨里
做一条长生不老的鱼
从云朵走向云朵
从天空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海洋
从海洋走向天空
或者我们沉默
一句话也不说
注视或者注释
星空或者眼睛
或者我们变化
成亘古的化石
成水晶或者黄铜
或者我们转世
作一棵野草
悄无声息地生灭于
辽阔的碧野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1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13 这位尼师有好几个道场。好像在北京也建立了断食(她称为密食)道场。北京附近的可
以去体验一下。
这位尼师的刻苦精进,让人很钦服。
http://www.fudelin.com/Index.htm
(一)百魔不退
我的奶奶已经离开我们有七年多了,每当回想起她老人家对我的教育和指点,好
象昨天一样记忆如新,历历在目。我的奶奶是多么伟大,多么高尚,象蜡烛一样燃烧自
己,照亮别人,象水一样能容纳万物,净化人身。水往低处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她老人家吃尽了千辛万苦,不图名不图利。顶着风浪长,经历许许多多风风雨雨,这真
是踏平坎坷成大道,奶奶修行的经历是最坎坷、最艰难,是一般变通人不能对比的。她
老人家云游四海,普度了不计其数的众生,她真是不图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出苦海。
我的奶奶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在六岁时失去了父亲,家里面还有一个八岁的
哥哥、十岁的姐姐,外祖太领着她们艰难度日,这真是度日如年,到了冬天穿不上棉衣
,听奶奶说自己到十二岁才穿上棉裤,吃不饱、穿不暖,她们娘几个相依为命,过着十
分艰难困苦的生活。奶奶到了二十一岁和爷爷成亲,我们郑家大人多,一共...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14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124 | 15 “您看一下,这就是那个位面上生存的一些生命。”说着,布拉特把魔法纸递给了
传奇法师。那张纸上手绘了十几只异兽的样子。
苏海伦接过魔法纸,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双眼忽然瞪圆,盯着其中一个不起眼的
小生物,失声道:“石男!”
“石男?那是什么?”布拉特显得一头雾水。
“没什么,一件小事。”苏海伦强作镇定,但谁都看得出来,石男绝不是件小事。
布拉特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物,立刻抹去一切不适宜的表情,堆起笑容说:“那
这么说,您是愿意和我一起去探索那个位面了?”
出乎布拉特意料,传奇法师抚着自己的肚子,沉吟不语,显得十分挣扎纠结。
布拉特眼皮一跳,痛下决心,说:“如果您肯答应,那么这次探索所有的收获,您
可以获得六成!另外可以先挑一件东西!”
这个条件显然让传奇法师大为心动, 终于点头。很显然,她的目标就是对着石男
去的,整个谈判过程中,目光就没有离开过那个和土元素生物类似的小东西。
布拉特长出一口气,笑道:“您可以先准备一下,三天后我们再出发。”
“不必,今晚就可以走了。”
布拉特欢畅地笑着,这种好事,当然要一口答应下来。否则的话苏海伦向来以随心
所欲闻名,说不定过一会就变卦了。
深夜,深蓝的上...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6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
|
c****x 发帖数: 6601 | 17 http://m.gamer.com.tw/home/creationDetail.php?sn=2416475
陈真(医师):本名陈兴正,台湾台南人,台湾知名精神科医师、
党外运动人士、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哲学系博士生,曾受国民党迫害,
民进党初期人士,但在1998-1999年间逐渐不认同民进党的理念而离去,
曾在《台湾立报》连载〈哈巴狗电台〉专栏。
论坛连结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4月17日
(中央社记者林淑媛华盛顿16日专电)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包道格今天表示,
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能帮助台湾服务业进一步打进大陆市场的服贸协议不好?
包道格强调,前总统李登辉与陈水扁的时代,禁止比较老旧科技业登陆,但反而提供中
国大陆赶上台湾先进科技产业的机会。同样的,台湾服务业在大陆市场具有领先优势,
如果台湾不积极参与,大陆服务业会变得更有竞争力与更有主导性,将威胁台湾市场地
位。
华府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今天举办台湾关系法35年研讨会,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
办事处处长包道格(Douglas Paal)在会后接受记者访问时强调,他知道这次因两岸服
务贸易协议引发的反服贸学运,...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8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19 相應部2相應1經/迦葉經第一(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迦葉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
,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迦葉天子對世尊這麼說:
「世尊!你說明了比丘,但無對比丘的教誡。」
「那樣的話,迦葉!就請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這就是迦葉天子所說,大師認可。
那時,迦葉天子心想:
「大師認可我了。」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被我證得的這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
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
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得喜悅的世代
來說,此處是難見...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20 相應部2相應1經/迦葉經第一(天子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迦葉天子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
,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迦葉天子對世尊這麼說:
「世尊!你說明了比丘,但無對比丘的教誡。」
「那樣的話,迦葉!就請你[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應該學善語,與沙門的訓練,
單獨的座位與在偏僻的地方,以及心寂靜的。」
這就是迦葉天子所說,大師認可。
那時,迦葉天子心想:
「大師認可我了。」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被我證得的這個法是甚深的、難見的、難覺的、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
微妙的、被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
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得喜悅的世代
來說,此處是難見...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1 《共产党的秘密起源》第二章
帖子由 admin » 2012-09-07 14:46
在鲁利安卡巴拉出现的前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遭到很多迫害,甚至被屠杀。生
活在恐惧和困难中的犹太人强烈地希望弥赛亚的到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回到自己的
家园。鲁利安卡巴拉的弥赛亚学说很快被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接受,而且犹太社区普遍相
信弥赛亚不久就要来临。于是,犹太人对弥赛亚出现了强烈的期盼,希望加快恕罪,早
些结束流亡的苦难。
在犹太教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弥赛亚,其中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犹太教出现了一次历
史上规模最大的狂热的弥赛亚运动,从中东、欧洲、非洲,席卷了全世界的数百万犹太
人,在弥赛亚运动高潮的时候,绝大多数犹太人都相信弥赛亚来了,在弥赛亚运动的中
心、土耳其首都,几乎所有犹太人都相信,但是最后“弥赛亚”在土耳其国王的死亡威
胁下叛教,皈依了伊斯兰教,变成了假弥赛亚。人们的心情从狂热的期望一下跌到极度
的失望,甚至愤怒,于是造成了宗教灾难,而且假弥赛亚运动进一步演变成了崇拜魔鬼
撒旦的宗教异端邪说,后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但是对这些近代历史,我们中国
人几乎一无所知。
犹太人遭...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22 印度教簡論
要簡論印度教的思想,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印度的宗教歷史,無論是上層的婆羅
門階級、君王,或是尋常百姓,多數印度人對神學的討論和思考都有興趣,也因此形成
了形形色色的各類思想,因此本文僅就一些主要思想予以探討,最後並以基督信仰立場
予以回應。
種姓制度
構成印度的人種極多,除了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之外,還有許多外來的侵入者,其中最有
影響力的就是亞利安人。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就逐漸形成了四種姓的階級制度,這四種
姓包含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也就是僧侶、武士、庶民、賤民四種姓。
實質上現階段印度的種性制度,除了部份的婆羅門階級之外,其他人已不再用舊有的三
種姓階級來分野。取而代之的,是按職業等級所區分的階級制度。因此有的職業被視為
較高等級,但有的職業則受到輕視,甚至某些職業是被視為有污染的,例如與殺生有關
的職業﹙狩獵者﹑漁夫等﹚;與處理死者屍體相關的職業﹙屍體搬運工等﹚;與處理人
身上排泄物的職業﹙洗衣、理髮、掃廁所、產婆﹚;皮革業﹙因與聖牛有關﹚。
事實上從事這類被視為污染職業的人,是一種被稱為“阿丘得”的人,他們是那些女性
婆羅門和男性首陀羅所生孩子的後代,他...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3 耆那教尊奉尊者大雄(Mahavira)笩駄摩那为第24代祖师(Tirthankar),也是最后一位祖
师。根据耆那哲学所述,所有的祖师都是人类。但是,他们已经通过禅定训练和自我实
现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他们就是耆那(jina)即胜者、「生命痛苦的征服者」,
。在汉译佛典中称耆那教为尼干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
第24代祖师大雄,实际上也算是创教教主,于公元前599年延生在古印度距吠舍离(
Vesali)45公里的贡得村,其父母属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贝拿勒斯一个小王国的君主。
他家庭富裕,生活奢华。大雄婚后生有一女,但他并不感到幸福,他父亲死后,当他大
约30岁时便立志出家苦行,寻找解脱不幸的宗教途径。
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苦行修炼,长达12年之久。当他苦修到13个年头时,终于在吠耶
婆达东北建皮耶村的一棵沙罗树下觉悟成道,时年42岁。大雄成道后,先后组织教团,
宣传教义,进行宗教改革活动,长达30多年,他于公元前527年死于巴瓦,终年72岁。
耆那教中不存在作为宇宙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的概念。另外,神为了降伏恶魔而投
胎成人的想法在耆那教中也不被接受。认为世...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24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属
信仰佛教的人,必须先了解,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
帝,或所谓上帝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切
实做去,便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的神迹,但那不
是佛陀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佛陀的完美人格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佛陀以人
间的肉身,完成无上的佛果,正是以身示范,鼓励有志学佛的人们,及时以此人间的肉
身,追求无上的佛果。
佛陀既有肉身,所以他是实际上的历史人物。唯其由于古代的印度,不重视历史年代的
记录,故对释迦佛陀,确切的生灭年月,不易追查。但在佛典的记载方面以及碑记方面
,对于佛陀的年代,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根据近世学者的考证结果,已认定佛陀降生
于公元前五百六十年顷,入灭于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世。
佛陀的出生地,即是现在尼泊尔境内的毕拍罗婆地方,是在北纬二十度三十七分,东经
八十三度八分之处。他自己的国家名为迦毗罗卫,当时的北印度,已经没有统一性的大
王国,在中印度方面,与迦毗罗卫城邦邻近的,以憍萨罗国的国力最强大,到了佛陀的
晚年,迦毗罗卫即被它征服,后来又由...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5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6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27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学佛人一定要看)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
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此在决定依止之前,一定要小心
抉择观察避免被邪师所骗。
邪师多是打着佛陀正法的旗号,现与正法相似的形象,其言语行为极具迷惑性,对经论
了解不多的初学佛者最易上当。那么,邪师通常有哪些表现呢?
其一,喜好浮夸:有一类邪师常让弟子编写资料,将自己吹嘘成“法王”,“活佛”“
金刚上师”“大伏藏师”,“大禅师”等,逢人便发,如世间推销做广告一般。与人相
处,不论对方根基如何,千篇一律总会将话题引到自己是某某大师转世,某某活佛与自
己关系如何密切,某某社会名流是自己弟子等方面。真正的法王,活佛,伏藏师等决不
会以此为标榜,反而会故意隐瞒自己的功德,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障碍修行。例如藏
地大德华智仁波切宁玛派传承祖师,却经常自称“老狗”“疯狗”,以隐藏行迹证量。
另外,善知识即使为令弟子生起信心而透露自身功德,也是随缘而说,且是在弟子已经
依止后,而非在初见时。
其二,不具传承:传承是指至自己的上师,每一代皆依正法修持,而对心性...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292 | 28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
|
|
s*******w 发帖数: 2257 | 30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31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32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在恒
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世这
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法,
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所
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一定
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中国
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本土
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产生
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不
记载历史。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迦利陀娑(Kalidasa),他在印度诗
坛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但是印度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迦利陀娑是什么时代的人
。学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说他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最晚的认为他是公元
后六世纪的人,前...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4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5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6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7 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
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
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
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
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
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39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40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2 中部26经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们!
我这么想∶『这位阿拉勒-葛拉么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之类者
,让我第一个教导阿拉勒-葛拉么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诸天来
见我后,这么说∶『大德!阿拉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而我的智与见生起∶『阿拉
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比丘们!我这么想∶『阿拉勒-葛拉么是大损失者,因为,如
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这位巫大葛-辣么之子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
之类者,让我第一个教导巫大葛-辣么之子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
,诸天来见我后,这么说∶『大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而我的智与见生
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比丘们!我这么想∶『巫大葛-辣么之子是大损
失者,因为,如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那]群五比丘们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3 佛教与印度教
——摘自“佛教天地”网站
印度教的简介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信仰不同
业报轮回思想
修行解脱思想
佛教对印度教的影响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
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
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
“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
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
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
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
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
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4 业力
目录
字词信息
业力概念
业力论
业力介绍
印度教业力观
佛教的业力观展开
编辑本段
字词信息
基本信息
业
梵文: ??????
英文: Karma
古代中文:羯磨
现代中文:业
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
解释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
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
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
用语。)
编辑本段
业力概念
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
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
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
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编辑本段
业力论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5 第二章 定的进展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30 点击:149
第二章定的进展
行道与通达
在此,从最初开始专注到某个禅那的近行定生起为止,这中间的修定过程称为「行道」
。从近行定到安止定为止,这中间的智慧称为「通达」。《清净道论.第三章.第15段
》在这里,我们主要可以认知到修定的两个阶段:从预备定到近行定是一个阶段,从近
行定到安
止定是另一个阶段。从预备定到近行定这中间的修定过程,我们称为「行道」;从证得
近行定之后到证得安止定这中间的智慧,我们称为「通达」。在本书的第一级当中,我
们注重在「行道」的培育;在第二级当中,我们注重在「通达」的培育。先谈「行道」
的培育。修定通常分成三个步骤:一、前行。二、正行。三、结行。
一、前行
前行(修定之前的准备工作)――放松与放下。如果修行者还没有完成破除障碍等前行
就努力修行,那么他的行道是艰难的(苦行道)。《清净道论.第三章.第16段》修定
之前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帮助修定时顺利稳定。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好前行的工作,修定就成功了一半。在《增支部.六法集.第24经》,...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提婆达多破僧,所标榜的,主要是「五法」,广律中都有说到,『四分律』叙述得最明
白。提婆达多以为∶「如来常称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
,少欲知足乐出离者∶尽形寿乞食,尽形寿著粪扫衣,尽形寿露坐,尽形寿不食酥盐,
尽形寿不食鱼及肉」(『四分律』卷四)。这是与头陀行相近的;头陀行值得称赞,这
五法可说更严格。于佛法缺少正见的,会迷迷糊糊的跟著走,还自以为了不起呢!
但所说的五法,各律传说也略有不同,惟『毘尼母经』(四)与『四分律』完全一致。
兹列表如下∶
(『四分律』)(『十诵律』)(『南传律』)(『五分律』)
常乞食─────受乞食────常乞食────常乞食
粪扫衣─────受衲衣────粪扫衣
常露坐─────受露坐────树下坐────八月露坐·四月住草庵
┌───不食酥乳
不食酥盐──────────────┤
└───不食盐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有关菩萨示现八相成
道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也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而了解八相成道的道理也可
以让我们知道,最后身菩萨在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一些法相,因此可以远离,凡夫可
以即身成佛的错误知见与躁进,以及衍生的种种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能够即身成佛的
,就只有最后身之妙觉菩萨;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法义。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 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
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
胎、出家、成佛、转法轮、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
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
,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三贤
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慧解脱功德,配合神通
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三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
中,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49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1) 你想不到的曲折 (2) 离位难归 (3) 错位了 (4) 孙悟空的困惑
(1)你想不到的曲折
猪八戒是懂得,人死了只能在阴司里去搜寻魂灵,所以他就刁难孙悟空,因为他知道孙
悟空办不到嘛。唐三藏不懂得这些道理,他只是信邪风,借机干坏事,纯粹是属于被猪
八戒利用了还觉得自己很威风。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老猪其实水平比唐僧高,唐僧真傻。
但是,从前面的故事中,我们竟然知道,这国王的鬼魂,竟然不入阴间、不在下界,当
然这不能怪老猪不知道,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嘛。哪听说过修行人,都快圆满了又犯下弥
天大罪,给削去了成果的?
所以,要真是让老孙去阴间找阎王去索取这国王的阴魂,恐怕老孙把阎罗殿拆光、挖地
三尺、翻遍十八层地狱、追到九幽之外,也找不到乌鸡国国王的阴魂。人家根本就不在
下面嘛。
也幸亏老猪刁难猴哥,不然猴哥去了阴间,还真要丢人现眼了。看来,老猪是坏心办了
好事,唐僧是因为想使坏被人利用干了好事。如果老孙去了阴间找不到,可能最终也...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50 古月禅师(1843—1919)是福州清末民初一代的隐修僧,也是一个成就者,俗姓朱,名
救宦,字圆朗,号降龙,法号古月。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五日出生(1843年),系
福建省闽清县六都朱厝人,一说为闽清县六都葛坡乡人。
古月禅师,幼年聪颖,少时在古田县水口镇做缝纫工,手足勤快,为人诚实,心地善良
,助人为乐,稍有积攒,尽助乡亲,众人敬慕。
年十八持斋,清同治四年(1865年),救宦22岁, 决意出家为僧,临行前他召集所有
的债务人,当众收回他们的债券,付之一炬。并散尽财产,分赠亲戚乡党,然后前往福
州鼓山涌泉寺为僧,法号古月,亲近善知 识,学规矩,研经论,在丛林打好基础后,
就上鼓山白云洞隐修,当时居住于城门胪下村的清末翰林学士郑锡光在游山时结识了古
月,言谈之下,彼此友善。郑氏遂 欲馈赠金银与新衣等物资,古月和尚都拒绝不受,
只愿意穿着破衲衣,吃粗饭,终日在山洞中趺坐参禅。留心参究,得悟心要。
虚 云大和尚在鼓山涌泉寺修行期间,时常向古月禅师请教,《虚云和尚年谱》记道:
“时山中有古月禅师,为众中苦行第一。时与深谈。既而自思。……古德苦行。有 如
此者,我何人斯,敢弗效法?乃辞去...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