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英科学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h
发帖数: 441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vilEngineer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jeffh (Jeffh),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英科学家:大西洋正酝酿更大海啸 百万将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4 14:50:30 2011, 美东)
麦圭尔预测,下一次灾难触发的“扳机”将是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帕尔马岛的别
哈火山
(Cumbre Vieja)。别哈火山的喷发间歇通常在20到200年之间,且1971年至今还没有
喷发过。
麦圭尔和他的研究小组推断,别哈火山的下一次喷发可能会移动一块12英里长的、不稳
定的岩层撞击
海床,引发1英里高的巨浪。目前,这块岩石已在逐渐地下滑。麦圭尔说,“火山喷发
时,它将像是在
90秒内断裂一样” ,所引发的海啸将以每小时500英里的速度,在6小时内到达英国,
海浪将高达33
英尺。“与在印度洋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海浪差不多规模”。
据计算,“帕尔马海啸”将在9到12小时后到达北美,165英尺的海浪将把美国东部
海岸夷为平
地。波士顿、纽约和迈阿密将被毁灭,加勒比海群岛将被淹没……
麦圭尔本人是火山...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vilEngineer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jeffh (Jeffh),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英科学家:大西洋正酝酿更大海啸 百万将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4 14:50:30 2011, 美东)
麦圭尔预测,下一次灾难触发的“扳机”将是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帕尔马岛的别
哈火山
(Cumbre Vieja)。别哈火山的喷发间歇通常在20到200年之间,且1971年至今还没有
喷发过。
麦圭尔和他的研究小组推断,别哈火山的下一次喷发可能会移动一块12英里长的、不稳
定的岩层撞击
海床,引发1英里高的巨浪。目前,这块岩石已在逐渐地下滑。麦圭尔说,“火山喷发
时,它将像是在
90秒内断裂一样” ,所引发的海啸将以每小时500英里的速度,在6小时内到达英国,
海浪将高达33
英尺。“与在印度洋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海浪差不多规模”。
据计算,“帕尔马海啸”将在9到12小时后到达北美,165英尺的海浪将把美国东部
海岸夷为平
地。波士顿、纽约和迈阿密将被毁灭,加勒比海群岛将被淹没……
麦圭尔本人是火山...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ivilEngineer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jeffh (Jeffh), 信区: CivilEngineering
标 题: 英科学家:大西洋正酝酿更大海啸 百万将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4 14:50:30 2011, 美东)
麦圭尔预测,下一次灾难触发的“扳机”将是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帕尔马岛的别
哈火山
(Cumbre Vieja)。别哈火山的喷发间歇通常在20到200年之间,且1971年至今还没有
喷发过。
麦圭尔和他的研究小组推断,别哈火山的下一次喷发可能会移动一块12英里长的、不稳
定的岩层撞击
海床,引发1英里高的巨浪。目前,这块岩石已在逐渐地下滑。麦圭尔说,“火山喷发
时,它将像是在
90秒内断裂一样” ,所引发的海啸将以每小时500英里的速度,在6小时内到达英国,
海浪将高达33
英尺。“与在印度洋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海浪差不多规模”。
据计算,“帕尔马海啸”将在9到12小时后到达北美,165英尺的海浪将把美国东部
海岸夷为平
地。波士顿、纽约和迈阿密将被毁灭,加勒比海群岛将被淹没……
麦圭尔本人是火山...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07
4
这个啥原理?
英科学家发明神奇干水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干水”这个名词似乎很新鲜,而且听
起来有些自相矛
盾。不过,英国利物浦大学科学家近日确实已研制出神奇的“干水”。
许多人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他们只知道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等,那么“干水”
又是什么性质的
水呢?这种物质有些像糖粉,它将能够让化学物质的利用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干水
”的每一个粒子
都包含一个水滴,这个水滴周围包裹着一层沙质硅膜。所以说,所谓的“干水”,其95
%的成份其实仍
然是“湿水”。
科学家相信,“干水”可以用来吸收和捕捉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从而可以部分解决
全球变暖问题。
实验显示,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干水”的效率要比普通水高出三倍。实验还证明,
“干水”可以用来
存储甲烷,并能够充分利用天然气潜在的能量。
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第240届国际会议上,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本-
卡特博士介绍
了他对“干水”的研究成果。卡特介绍说,“没有任何其他事物能够与它相比。我们有
望看到‘干水’在
未来产生一场革命。”
卡特研究团队还演示了“干水”的另一项应用,那就是利用“干水”作为一种催化
f*1
发帖数: 837
5
副标题:马甲领跑中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9/283268.shtm
英科学家绘制全球41个国家女性“平均脸”
全球不同地区人的相貌各有差异,而同一地区则又有共同指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理
学家收集全球41个国家或地区数千张女士照片,通过计算机程序将每张照片加叠,最终
绘制出各国女性的“平均相貌”。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9日报道,此次实验采用了19世纪80年代人类学家高尔顿首创
的“合成肖像法”,将多张肖像重叠得出一个“平均相貌”。研究者以参与实验者的眼
睛为重点,分析其外表吸引力。
分析称,此次实验没有采用大量轮廓不清的照片,只是在重叠照片前,用计算机简单调
整了各人的五官形状;大部分国家女士头发呈深啡色,这是因为在照片重叠过程中,金
发易被深色头发淡化。
不过,研究者绘制的结果图显示大部分女性均有无瑕肌肤和大眼睛,看起来全是20岁出
头的年轻模样,因此这项研究也被指脱离现实。(原标题:英科学家绘制全球41个国家
女性“平均脸”(图))
s****y
发帖数: 500
6
核心提示:英国科学家称不久后能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出能制造精子的干细胞,从而实
现单性别生育。由于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通过这种方式产子只能生下女儿。
重庆晚报4月14日报道 英国科学家13日在《繁殖:配偶子生物学》杂志上公布了一项前沿
性研究结果,称不久后也许能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出能制造精子的干细胞,从而实现单
性别生育,因为他们此前已从男子的骨髓组织中成功提取并且培育出了精子细胞。不过,
由于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通过这种方式产子只能生下女儿。
不育男性将摆脱烦恼
这项研究的牵头人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卡里姆·纳耶里纳。他在文章中介绍说,研究
者已经从男性骨髓组织中提取了能制造功能完整的精子细胞的干细胞。如此一来,那些长
期受不育症困扰的男性将可能从此摆脱烦恼,而那些女同性恋者也可以不需要借助男人而
拥有自己的孩子。
同时,这一结果也表明,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干细胞,使其分化成精子细胞也是有可能
的。不过,由于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女性若利用自造的精子细胞产子只能生下女儿。
还需要试验3到5年
纳耶里纳称,这项最新研究推动了单性别生育目标的实现。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为进行这
一实验
o***s
发帖数: 42149
7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加的夫大学钱德拉·维克拉马辛(ChandraWickramasinghe)教授公开表示,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居地球的外星人,他说有新研究可以“压倒性”地支持这项人类起源于地球之外地方的观点。
英国科学家维克拉马辛称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居来的外星人。
这位天体生物学者表示,第一批的“生命种子”是从38亿年前到达地球的,这些来自外太空的微生物随着彗星来到地球,然后不断成倍地繁殖进化并最终形成人类生命。他的这些发现发表在剑桥大学《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生命体的起源都和跟随彗星到地球的外星生物有关。当时彗星撞击地球后,这些微生物开始扎根生长。
维克拉马辛教授肯定地说:“证据表明,我们都是外星人,并且我们拥有共同的宇宙血统。每当有新的行星系统形成时,部分微生物又随着彗星前往其他星球,之后在那个星球上繁殖、进化,因此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命体都只是整个大宇宙系统巨大链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维克拉马辛教授还认为,生命体在数十亿年前从一颗行星到达另一颗行星,整个迁居并繁殖的过程历时亿万年之久。但是目前仍无法解释在这一理论下
a*******r
发帖数: 7558
8
天体生物学现在就一大忽悠学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加的夫大学钱德拉·维克拉马辛(
ChandraWickramasinghe)教授公开表示,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居地球的外星人,他说有
新研究可以“压倒性”地支持这项人类起源于地球之外地方的观点。
英国科学家维克拉马辛称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居来的外星人。
这位天体生物学者表示,第一批的“生命种子”是从38亿年前到达地球的,这些来自外
太空的微生物随着彗星来到地球,然后不断成倍地繁殖进化并最终形成人类生命。他的
这些发现发表在剑桥大学《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及地球上的
所有其他生命体的起源都和跟随彗星到地球的外星生物有关。当时彗星撞击地球后,这
些微生物开始扎根生长。
维克拉马辛教授肯定地说:“证据表明,我们都是外星人,并且我们拥有共同的宇宙血
统。每当有新的行星系统形成时,部分微生物又随着彗星前往其他星球,之后在那个星
球上繁殖、进化,因此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命体都只是整个大宇宙系统巨大链条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维克拉马辛教授还认为,生命体在数十亿年前从一颗行星到达另一颗行星,整个迁居并
繁殖
d*********o
发帖数: 6388
9
http://discovery.163.com/12/0509/11/812GCQ1N000125LI.html
核心提示:到底是什么导致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生活在中生代的食草类恐龙排出大量甲烷气体,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到底是什么导致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生活在中生代的食草类恐龙排出大量甲烷气体,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英国《独立报》8日报道说,英国利物浦约翰·穆尔斯大学的戴夫威尔金森博士及其同事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在距今约1.5亿年前,地球上分布着大量蜥脚类恐龙,它们是食草类巨型恐龙,食物在它们腹中经微生物作用后产生甲烷气体,这些气体随放屁或打嗝排出体外,对地球气候造成重要影响。相比二氧化碳,甲烷更易引起温室效应。因此,大量恐龙排放的甲烷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估算,当时所有恐龙排放的甲烷量约为每年5.2亿吨,而目前全球包括母牛、山羊和长颈鹿等在内的所有反刍类动物每年排放的甲烷量在4500万吨到9000万吨之间。此外,以往的研究也表明,中生代地球的...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10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Headline/31297766.html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加的夫大学钱德拉·维克拉马辛(
ChandraWickramasinghe)教授公开表示,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居地球的外星人,他说有
新研究可以“压倒性”地支持这项人类起源于地球之外地方的观点。

英国科学家维克拉马辛称人类都是从外太空移居来的外星人。
这位天体生物学者表示,第一批的“生命种子”是从38亿年前到达地球的,这些来自外
太空的微生物随着彗星来到地球,然后不断成倍地繁殖进化并最终形成人类生命。他的
这些发现发表在剑桥大学《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及地球上的
所有其他生命体的起源都和跟随彗星到地球的外星生物有关。当时彗星撞击地球后,这
些微生物开始扎根生长。
维克拉马辛教授肯定地说:“证据表明,我们都是外星人,并且我们拥有共同的宇宙血
统。每当有新的行星系统形成时,部分微生物又随着彗星前往其他星球,之后在那个星
球上繁殖、进化,因此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命体都只是整个大宇宙系统巨大链条
中的一个组成部
v***y
发帖数: 7583
11
☆─────────────────────────────────────☆
SaySay (冰淇淋公主) 于 (Fri Apr 13 23:15:19 2007) 提到:
核心提示:英国科学家称不久后能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出能制造精子的干细胞,从而实
现单性别生育。由于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通过这种方式产子只能生下女儿。
重庆晚报4月14日报道 英国科学家13日在《繁殖:配偶子生物学》杂志上公布了一项前沿
性研究结果,称不久后也许能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出能制造精子的干细胞,从而实现单
性别生育,因为他们此前已从男子的骨髓组织中成功提取并且培育出了精子细胞。不过,
由于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通过这种方式产子只能生下女儿。
不育男性将摆脱烦恼
这项研究的牵头人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卡里姆·纳耶里纳。他在文章中介绍说,研究
者已经从男性骨髓组织中提取了能制造功能完整的精子细胞的干细胞。如此一来,那些长
期受不育症困扰的男性将可能从此摆脱烦恼,而那些女同性恋者也可以不需要借助男人而
拥有自己的孩子。
同时,这一结果也表明,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干细胞,使其分化成精子细胞也是有可能
s*****t
发帖数: 1994
12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加
的夫大学教授钱德拉·威克拉马辛赫得出惊人论断,人类不过是从外太空迁居地球的外
星人。这位科学家表示,新研究得出的发现能够压倒性地支持人类起源于地球以外区域
的观点。
身为天体生物学家的威克拉马辛赫指出,第一批“生命种子”在38亿年前从太空驾
临我们的地球。外太空的微生物搭乘彗星来到地球,而后不断繁殖进化并最终促成人类
的产生。他发现的证据显示,人类以及地球上其它所有生命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搭乘彗星
前往地球的外星生物。在彗星撞击地球之后,它们开始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生根发芽。威
克拉马辛赫发现的证据刊登在剑桥大学《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他说:“是的,我们都是外星人,拥有共同的宇宙血统。每一次有新的行星系统形
成,一些幸存的微生物便搭乘彗星前往其它星球,而后在这颗星球上繁殖进化。我们只
是宇宙中一个巨大链条的组成部分。相关证据无情地指向这个方向。”
威克拉马辛赫认为,生命体在数十亿年内从一颗行星迁居到另一颗行星。彗星在撞
击行星的同时也把活物质送入太空。在此之后,一些幸存者开始迁居新的行星,整个过
程历时亿万年之
s*****t
发帖数: 1994
13
逐级放大,这显示了科学家是如何锁定这颗恒星的。发现超大质量恒星的位置就位于第
三幅图的右下角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最近发现一颗也许是
迄今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其质量比太阳大数百倍。这颗恒星名为R136a1,目前估计其
质量为太阳的320倍。并且由于这颗恒星剧烈燃烧,其发出的光芒比太阳强烈1000万倍。
这颗恒星的质量比先前已知的任何一颗都要大上两倍,但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
太空物理学家保罗·克洛泽(Paul Crowther)却说这颗恒星已经远远没有它当初那么大
了。 “这和人不一样,恒星自身剧烈燃烧,随着时间推移大量损失质量”,克洛泽教
授说。“R136a1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这意味着它经历了剧烈的质量损失。相比起早期年
代,它已经损失了五分之一的质量,这相当于50个太阳质量。”他说,“由于此类巨型
恒星非常罕见,我不认为这一纪录会在近期内被改写。”
这颗巨型恒星是蜘蛛星云中一个星团内的成员。蜘蛛星云位于大麦哲伦星系中,而
大麦哲伦星系是非常靠近银河系的一个古老星系,两者之间相距仅有16光年左右。这颗
恒星是克洛泽及其小组发现的几颗巨型恒星之一,
c*o
发帖数: 15
14
英国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该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操控摩擦力让极小物体
悬浮的方法。这一发现将导致微型机械的设计发生彻底变革。
据法新社报道,英国的物理学家称,通过操控所谓的“卡西米尔力”,他们能够制
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悬浮效应”。
“卡西米尔力”能够通过量子效应将物体粘在一起。1948年,“卡西米尔力”
被发现。1997年,物理学家首次对它进行了测定。壁虎之所以能粘在物体表面,其
中就有“卡西米尔力”的作用。
如今,英国科学家声称,他们能够逆转“卡西米尔力”,让真空中的物体相互排斥
而非相互吸引。
来自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教授乌尔夫·伦哈特在8月份出版的《新物理学周刊》上发
表文章说:“在纳米世界里,‘卡西米尔力’是摩擦的最根本原因,特别是在某些微型
的电动机械系统中;如果能够操控这一力量,就能使微型机械或纳米机械的运动更加平
滑,让摩擦力变小,甚至完全消失。”
他还补充说:“要想减少纳米世界的摩擦力,将自然界的相互吸引力转变为相互排
斥将是最终方法。这样一来,部分微型机械将会悬浮,而非粘在一起。”
r********n
发帖数: 149
15
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家威廉萨瑟兰为主的30名科学家
列举了未来25大环境威胁,值得关注。其中最危险的隐患包括:人造生命和生物模拟仿
生机器人,它们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入侵物种,影响生态系统;对生物燃料和食物需求的
增加,可能造成动物栖息地减少;气候变迁、海平面上升、火灾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爆
发等因素,将导致野生动植物灭绝;海洋“施肥(加入铁屑)”以及部署阳光防护镜的实
验等因素、以及有毒的纳米材料也存在环境隐患。
萨瑟兰表示,他们集体行动是为了让研究人员在这些因素成为政治和社会问题之前,能
有机会来评估环境威胁。参与这项研究的马特沃克表示,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警惕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英国生态学学会的《应用生态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对转基因农作物和生物燃料的争论。科学家们认为,生物燃
料会增加食物价格,危及食物安全,欧盟因为草率地支持生物燃料而备受批评。萨瑟兰
表示,未来生物燃料的供应正在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彻底的环境评估还得实行。
有些威胁可能更加不可预测,比如仿生机器人和人造微生物。如果这些人工智能释放到
野外,将是未来新的
i*****s
发帖数: 15215
16
环球时报记者 葛元芬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8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大象拥有
4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能帮助它们在非洲丛林中生存下来。
很多人误以为,有着灰色皮肤、悲伤眼神,慢慢迈着沉重步履的大象的性格就是忧
郁的。但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最大的陆生动物其实有4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领导者、“温
柔巨人”、调皮捣蛋者和辛勤工作者。每种类型都能帮助这种巨型哺乳动物在恶劣的环
境中生存下来,这在动物王国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英国斯特灵大学的行为心理学家菲
利斯·李说:“我们发现这些特性在成功组建家庭以及应对威胁和困境等方面起到了关
键作用。”
据报道,与其他动物不同,象群中的领导者通过丰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领
导者;调皮捣蛋者一般都是年轻的大象;温柔的大象喜欢与其他大象爱抚和摩擦;辛勤
工作者帮助照顾群体里的小象,并且能平静应对威胁。
s*****n
发帖数: 1636
17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使用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眼睛细胞(如上图)。该项
研究被看做培育替代组织来修复受损或病变器官的一个实际步骤,有望为失明患者带来
光明。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老鼠视网膜取出两种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
前者主要是将来自眼睛的信息传输至大脑,而后者是为神经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然后
,让细胞通过打印机喷头,看看打印出的细胞是否还存活。
据悉,研究人员使用的打印机喷头不到1毫米,因此有大量细胞因为沉积在喷墨液
底部无法被“打印”出来,造成了损失。幸运的是,尽管经过高速喷射被弹出,被“打
印”出的柔弱细胞膜仍旧存活着,而且很健康地在培养器中生长。
有望治疗失明症
报道称,这是3D打印技术首次成功打印出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这个突破可以
引领在人类视网膜中发现大量细胞的人工组织移植,帮助治疗失明症。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为剑桥大学约翰范吉斯特脑部修复中心的基斯·马丁教授和
芭芭拉·罗伯博士表示,科学家们希望有一天能为患有变性眼疾的人培养出视网膜组织
。他们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很多失明症的特点是视网膜中神经细胞的缺失,视网膜是
一个精心组织结构,细胞之间的连...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213
18
☆─────────────────────────────────────☆
Rainyboy (Rainyboy) 于 (Wed Jan 30 23:05:08 2013, 美东) 提到: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3/01/29/c29xu-archive/
北京——(中国知名物理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许良英,2013年1月28日在北京海
淀医院去世,享年93岁。——编注)第一次遭到清洗时,许良英37岁,是一名很有前途
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是一名共产党老地下党员。他不得不和妻子离婚,
离开自己的儿子,搬到母亲乡下的农场。
30年后,在当局对1989年民主运动的镇压中,许良英因心脏病发作而躲过了牢狱之灾,
或是更严重的命运。
按图放大
Du B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物理学家许良英。宣传册是为他曾试图举办的一次民主讨论会准备的。
从上到下依次是:1935年,15岁学生时期的许良英;1949年,许良英和女友、也是后来
的妻子王来棣(左);1978年,爱因斯坦学者许良英。
Top, ...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36
19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3/01/29/c29xu-archive/
北京——(中国知名物理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许良英,2013年1月28日在北京海
淀医院去世,享年93岁。——编注)第一次遭到清洗时,许良英37岁,是一名很有前途
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是一名共产党老地下党员。他不得不和妻子离婚,
离开自己的儿子,搬到母亲乡下的农场。
30年后,在当局对1989年民主运动的镇压中,许良英因心脏病发作而躲过了牢狱之灾,
或是更严重的命运。
按图放大
Du B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物理学家许良英。宣传册是为他曾试图举办的一次民主讨论会准备的。
从上到下依次是:1935年,15岁学生时期的许良英;1949年,许良英和女友、也是后来
的妻子王来棣(左);1978年,爱因斯坦学者许良英。
Top, Catherine Henriette/AFP--Getty Images
上图:1989年,许良英与士兵和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下图:1997年,许良英和导师、中
国原子弹之父王淦昌(右)。
按图放大
Du...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20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7/0310/c1007-29135176.html
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 我国科学家开启“再造生命”新纪元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赵永新)大姑娘出嫁——头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国际顶级
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的形式同时刊发了中国科学家的4篇研究长文!
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大基因分别完成的这4篇长文,介绍了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
与化学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化
学合成——要知道,酿酒酵母总共有16条染色体,此前国际同行奋斗多年才发现了一条。
在合成染色体的过程中,他们还突破了生物合成方面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比如:突破
合成型基因组导致细胞失活的难题,设计构建染色体成环疾病模型,开发长染色体分级
组装策略,证明人工设计合成的基因组具有可增加、可删减的灵活性,等等。这些技术
将帮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学研究和相关实际应用中大显身手,其价值不可估量。
国内外同行指出,这是继合成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开启人类“设
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
参与...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1
2016-09-09 郭孙伟 科学春秋 微信号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科学春秋》是《知识分子》旗下的科学史平台,由刘钝、张大庆、王扬宗三位学者共
同主编,聚焦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历史,旁及相关的思想和文化议题。推崇秉笔直书的
良史传统,追求通古今、汇中西、融文理的境界。敬请关注。
►李景均先生(1912-2003)。来源:genetics.org
导言:
本文的主人公从未在公开场合标榜过自己是一个爱国者,但其行动却明白无误
地表明他对祖国的一往深情。1940年,他博士毕业后,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
,选择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携新婚妻子回到祖国。1949年1月他还向新中国的首任北京市
长叶剑英表示要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却在1950年3月选择了离国出走。
导致他离国出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背后是否有什么东西值得
今人思考?郭孙伟教授的文章首次详细披露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撰文 | 郭孙伟(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所所长,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教授)
责编 |...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314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关于许良英刘宾雁和我联署的那封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4 20:27:25 2010, 美东)
·方励之·
最近一周,好像有什么人死了,突然又有人问起,1986年底许良英,刘宾雁和我联名的
一封关于“反右”的信。特别问到那封信后来是如何“被告密”的。有关那封信的历史
,十多年前我就详细写了一文。现在再发表,作为回答。不过,该文不包括“被告密”
,现在我也不能附加“被告密”,因为,我有承诺。
1987年夏,钱临照教授告我,不要再提“被告密”的事了,因为与他同宗的教授向他表
示,恳请大家(学术圈子)不要再提了“那件事了”,似乎已有歉意。我当即答应了钱
临照先生,保证不再谈论“那件事了”。
我之所以立即答应钱临照先生,因为钱先生有恩于我的第一件事,恰是“告密”之逆—
—知情不报,蒙混过关。
1960年春夏,我开始向“中国物理学报”(Acta Physica Sinica)投寄论文。初秋,在
北京玉泉路中国科技大学教学大楼西翼一个没有人...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3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美华裔科学家如何看间谍冤案
12月8日,美国检方向纽约州联邦法院提起刑事诉讼,以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罪指控一名曾为IBM公司工作的华人工程师。尽管具体情况尚不明朗,嫌疑人的华人身份却遭媒体炒作。今年以来,几起“间谍案”让生活在美国的华裔科研人员格外受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两起案件最终都被证明是“冤案”。虽然当事华人摆脱了官司,但案件带给他们以及其他华裔科学家的阴影是抹不掉的。有美国媒体称,有关起诉已经吓坏了许多华裔科学家,令他们担心,任何与中国的合作都会招致怀疑。但也有美国资深华裔学者表示,屡见不鲜的华裔“间谍案”并没有让大家“很紧张”,但华裔科学家必须深入理解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特别要注意“瓜田李下”原则。
华裔科学家被吓坏了?
“一位来自中国、在防火墙技术方面颇有造诣的29岁美国大学教授,回中国参加学术活动,顺便与母校师长和国内同学进行交流,结果被认为涉嫌情报交换,回美国时签证被拒。后经一年申诉再次获得签证,但到美国后因一年未能到校上课,工作合约被解除。没了工作,无法缴房贷,房子被抵押拍卖,带着两个孩子的他和没有工作的妻子生活陷入绝境,最后不得不回国。”
这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当事者是加州州立大学一名华... 阅读全帖
h****a
发帖数: 580
24
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二(7日)宣布,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获得2008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都在基本粒子夸克的研究上
有突出成就。
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1921年出生,现就职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恩里
科·费米学院,他在自发对称破缺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结果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
定理。他首先把凝聚态物理方法运用于粒子物理理论。
日本科学家小林诚(Makoto Kobayashi)1944年出生,现就职于日本筑波高能加速器研
究社。另一位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1940年出生,就职于日本京
都大学理论物理汤川研究所。
现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
子,粒子与反粒子在质量等方面相同,但在电荷等方面相反,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
放出能量。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科学家并未在现今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
1973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夸克
的反应衰变速率不同。他们还预言存在6种
R******y
发帖数: 236
25
来自主题: ZJU版 - 许良英 1920 — 2013
许良英1920年5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市张家渡村。抗日战争期间,带着科学救国的理
想,进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学习。因显露物理方面才能,深得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教
授的欣赏。但是面对黑暗,他的心从科学更转向了反专制,求自由的政治活动。为了寻
找共产党,1942年毕业时,婉拒王淦昌教授要他留校任教的邀请,离开了浙大,急得爱
才心切的王教授登报寻他。1945年他返回浙大任物理系任教。他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任中共浙江大学支部书记。在轰动全国的“于子三事件”中,作为中共地下党
的负责人,他发起领导了浙大学生罢课、教授罢教等行动,引爆了“反对非法逮捕、反
对特务暴行、反对屠杀青年”的全国性学生运动(遍及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许多
城市)。1949年解放前,他任中共杭州青委委员兼大专区委书记。49年5月解放后,任
杭州团市委学生部部长,与时任杭州团市委组织部部长的乔石同事。
1952年他被调入中国科学院,为中科院的组建工作作出重要贡献。1952年任《科学通报
》编辑室主任。1957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创建时,与于光远共同
担任负责人。1958年因为反对反右运动,...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794
26
上篇:历史背景篇
法国与英国,这两个欧洲强国作为一对冤家继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崛起之后几乎同时
走上世界舞台。两国自建立民族国家起就开始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长期较量。从百
年战争到反路易十四战争,从七年战争到反拿破仑战争,法英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
断,理还乱。正像历史巨人戴高乐将军所总结的那样,英国的成功就是法国的失败,英
国的获益就是法国的受损。因此本篇把英法两国在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外交斗争和外交战
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符合欧洲近代大国崛起和外交斗争历史的真实进程。
与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的国家力量和声望开始于大航海时代不同,在西罗马帝国崩溃
后,法国和英国在欧洲有着较长时期并且较为清晰的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其国家力量的
强盛并不仅仅依赖于海外殖民与商业势力的突然扩张与爆发。相比葡萄牙、西班牙与荷
兰,法英两国的国家实力更为强盛、均衡和全面,大国历史教训和国际政治经验更为丰
富,因此它们留在世界大国舞台上的时间比前三个国家长得多。法英两国到今天虽然国
势已衰,但是根本没有主动走下世界权力舞台的意思。法英两国在大国崛起进程中之所
以特别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爆发的一场政治...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0248
27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闻背景:最近5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
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
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
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
·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
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
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2... 阅读全帖
J**Z
发帖数: 88
28
中国科学家日前宣布获得“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核动力堆中燃烧后
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大大提高了核燃料利用率。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也引发外国
媒体强烈关注。有媒体表示,此举将极大促进中国的核能工业发展,令中国有望在2030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子能制造商。
英报称新技术展中国核能“雄心”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说,中国科学家已掌握重新加工废弃铀的关键技术这一信息
将大大促进中国欲在核能方面实现全球第一的“雄心”。报道说此举将有利于国内核能
工业的发展,它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可能同时是核能建设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爆发
”阶段。报道称,由于能源需求量巨大和对污染的关注程度增高,中国核能发电能力计
划在未来10年内增加10倍,到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子能制造商。
印度亚洲通讯社称,尽管中国不是第一个自主开发出再处理设施的国家,法国、英
国和印度都已开始这方面的操作,但是这一技术对中国来讲“意义非凡”。报道说,目
前中国主要依赖煤矿提供能源,最新技术可能帮助其推进核电计划。
还有很多媒体表示中国获得这一技术有望在中国推进绿色能源。法新社说,这一突
破将成为中... 阅读全帖
h****a
发帖数: 580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发信人: hpanda (panda),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三名日本(裔)科学家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08:56:24 2008)
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二(7日)宣布,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获得2008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都在基本粒子夸克的研究上
有突出成就。
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1921年出生,现就职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恩里
科·费米学院,他在自发对称破缺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结果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
定理。他首先把凝聚态物理方法运用于粒子物理理论。
日本科学家小林诚(Makoto Kobayashi)1944年出生,现就职于日本筑波高能加速器研
究社。另一位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1940年出生,就职于日本京
都大学理论物理汤川研究所。
现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
子,粒子与反粒子在质量等方面相同
f****2
发帖数: 311
30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英女失明后用天目看东西 难倒科学家(图)
许灵
英国女子坎宁(左)在失明后能用天目看东西。
【人民报消息】据《周日邮报》(Sunday Post)报导,现年47岁的英国苏格兰女子坎
宁(Melina Canning)在20年前罹患中风差点丧命,而且这场病导致她失明,再也无法
看见东西,生活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坎宁在医院待了4个月,光是维生设备就使用了几个星期。而她的女儿当时只有2岁。
尽管生活变成一片漆黑,但奇怪的是,在住院期间坎宁开始能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有一
次,她看到床边的桌子上有个绿色的袋子,就问身边的亲人袋子中有什么,这让他们感
到相当惊讶。
坎宁说,她也能看到人的轮廓和动作,但看不清他们的脸部和表情。
这不禁让坎宁怀疑自己是否没有全盲,于是她求助于医生,但医生诊断的结果仍为「失
明」。对于她看见的绿色袋子,他们认为这是她自己的想象,再猜测其颜色而已。
坎宁不认同医生的荒谬说法,于是她又去求助眼科专家戈登·杜顿(Gordon Dutton)
,想了解自己为什么失明了还可以感知到眼前的事物。
其实,这是非常容易解释的,因为人天生就有「第三只眼」,也就是天目,但人身处物
质世界之中...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32
来自主题: CivilEngineering版 - 地震是重大利好 (转载)
麦圭尔预测,下一次灾难触发的“扳机”将是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帕尔马岛的别
哈火山
(Cumbre Vieja)。别哈火山的喷发间歇通常在20到200年之间,且1971年至今还没有
喷发过。
麦圭尔和他的研究小组推断,别哈火山的下一次喷发可能会移动一块12英里长的、不稳
定的岩层撞击
海床,引发1英里高的巨浪。目前,这块岩石已在逐渐地下滑。麦圭尔说,“火山喷发
时,它将像是在
90秒内断裂一样” ,所引发的海啸将以每小时500英里的速度,在6小时内到达英国,
海浪将高达33
英尺。“与在印度洋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海浪差不多规模”。
据计算,“帕尔马海啸”将在9到12小时后到达北美,165英尺的海浪将把美国东部
海岸夷为平
地。波士顿、纽约和迈阿密将被毁灭,加勒比海群岛将被淹没……
麦圭尔本人是火山学家,曾写过一本名为《世界末日指南:你永远也不想知道的一
切》的书。书
中预言了另一个可怕的灾难:东京有可能重复发生在1923年的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
自然灾害——
造成14.3万人死亡、摧毁东京和横滨的8.3级地震。“那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
的。”麦圭尔保
守地估计损失将在1.8万亿至... 阅读全帖
T*********l
发帖数: 298
33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点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
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
为“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
John B. Gurdon,1933年出生于英国的Dippenhall。1960年他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他于1972年加入剑桥大学,成为细胞生物学教授。目前
他供职于剑桥Gurdon研究所。
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87年他从神户大学获得MD。在转向基础
研究之前,他曾受训为整形外科医生。1993年他从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曾供
职于美国旧金山Gladstone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目前他于日本
京都大学担任教授。
+++++
我们的老乡俞君英,从2007-2011年果断地大量出现在国内媒体。这次好像国内和国外
的媒体都不提了。。。然后回国头去查看2007年起媒体对她的报道,微笑不语。
“俞君英回老家那晚,我也婉转地请她以后尽可能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她大概是想...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解密:建国初惊动了最高层的科学家出走事件(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4 09:01:47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30388
撰文 | 郭孙伟(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所所长,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教授)
导言:本文的主人公从未在公开场合标榜过自己是一个爱国者,但其行动却明白无误地
表明他对祖国的一往深情。1940年,他博士毕业后,放弃在美国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
选择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携新婚妻子回到祖国。1949年1月他还向新中国的首任北京市长
叶剑英表示要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却在1950年3月选
择了离国出走。导致他离国出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背后是否有什么东
西值得今人思考?郭孙伟教授的文章首次详细披露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不能记住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桑塔雅那(George Santayana)
遗传学家与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5
钱学森与蒋英 资料图
科学与音乐美丽二重唱
——记钱学森蒋英相濡以沫的一生
昨天中午,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静寂,北京传来消息,“钱学森夫人蒋英于11时在301医院逝世”。蒋英走完了95年不平凡的人生。
去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开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专程莅沪。原先在春天时,永刚曾对我们说,母亲身体允许的话,争取一起来参加。然而,那次盛会,蒋英没有与会,隐约感到她身体欠佳。
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大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声……
蒋英和钱学森于1947年在上海结婚,在一起相处了62年。他们的相识、相恋有着传奇色彩。
蒋英之父乃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为知交。早年两家过从甚密。儿时,钱学森和蒋英玩耍时,共唱一曲《燕双飞》,殊料,这一唱,竟成为他们相伴一生的衷曲。
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哇!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6
钱学森夫人蒋英于2012年2月5日上午11时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昨天中午,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静寂,北京传来消息,“钱学森夫人蒋英于11时在301医院逝世”。蒋英走完了95年不平凡的人生。
去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开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专程莅沪。原先在春天时,永刚曾对我们说,母亲身体允许的话,争取一起来参加。然而,那次盛会,蒋英没有与会,隐约感到她身体欠佳。
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大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声……
蒋英和钱学森于1947年在上海结婚,在一起相处了62年。他们的相识、相恋有着传奇色彩。
蒋英之父乃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为知交。早年两家过从甚密。儿时,钱学森和蒋英玩耍时,共唱一曲《燕双飞》,殊料,这一唱,竟成为他们相伴一生的衷曲。
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哇!钱学森妈妈答应... 阅读全帖
p*****k
发帖数: 587
37
科学与音乐美丽二重唱
----记钱学森蒋英相濡以沫的一生
昨天中午,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静寂,北京传来消息,“钱学森夫人蒋英于11
时在301医院逝世”。蒋英走完了95年不平凡的人生。
去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开馆,钱学森
之子钱永刚专程莅沪。原先在春天时,永刚曾对我们说,母亲身体允许的话,争取一起
来参加。然而,那次盛会,蒋英没有与会,隐约感到她身体欠佳。
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大
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声……
蒋英和钱学森于1947年在上海结婚,在一起相处了62年。他们的相识、相恋有着传奇色
彩。
蒋英之父乃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为知交。早年两家过从甚密。儿时
,钱学森和蒋英玩耍时,共唱一曲《燕双飞》,殊料,这一唱,竟成为他们相伴一生的
衷曲。
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
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哇!
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 阅读全帖
y*z
发帖数: 3244
38
英媒称,假如有朝一日科学家们成功地从皮肤中培育出精子,不育症的治疗方法将会发
生革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5日报道,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给成千上万的男性带来了
希望,其中包括那些曾经在童年时代罹患过癌症的幸存者们,他们极度渴望能拥有自己
的孩子。
报道称,约有七分之一的夫妇在生育方面有困难,而且尽管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不育是
一种女性问题,其实男性和女性同样可能存在问题。
而且,尽管试管婴儿技术能够帮助一些人,许多人仍被告知,对于他们的情况现代医学
无能为力。
报道称,人体中精子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和漫长,因此在实验室中再造精子曾经被认为
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获得了某些成功,但是中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最深
入和最富有前景的进步。
这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不仅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小鼠精子——他们还利用
这些精子令卵子受精,并且最终迎来了鼠崽的出生。
据《细胞——肝细胞》杂志报道,重要的是,这些鼠崽不仅非常健康,而且繁育了自己
的后代。
报道称,这个研究团队先提取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能力的空白细
胞,从而为身体创造出了一个“修复工具箱”。...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361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os (刀丝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英媒称中国不再是科研新星:高质量研究已成常态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5 06:35:41 2016, 美东)
8月3日报道 近日,在四川一处海拔4410米的山顶,中国科学家开始建设“高海拔宇宙
线观测站”(LHAASO),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
装置。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日报道,科学家打算修建一个容积超过北京“水立方”两
倍的水池,希望捕获来自遥远深空的神秘粒子,借此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证明爱
因斯坦的宇宙理论有错误。
报道称,英国著名科学刊物《自然》每四年评选一次全球科研“新星”,列出那些在科
研领域迅速崛起的国家。最新榜单上有印度、波兰和沙特阿拉伯,但中国首次“落选”
了。
《自然》杂志表示,“中国在高质量研究产出方面的突出增长已经成为常态,所以我们
不再将中国视为新星”。
中国拥有崭新的科研设施与全球最庞大的科研队伍,正在科学领域开拓自己的天地。一
些领域的中国科学家已经超越了海外同... 阅读全帖
z**h
发帖数: 382
40
钱学森夫人蒋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11:19 解放网-解放日报
蒋英资料图片 蒋英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任持平
昨天中午,一阵紧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静寂,北京传来消息,“钱学森夫人蒋英
于11时在301医院逝世”。蒋英走完了95年不平凡的人生。
去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开馆,钱
学森之子钱永刚专程莅沪。原先在春天时,永刚曾对我们说,母亲身体允许的话,争取
一起来参加。然而,那次盛会,蒋英没有与会,隐约感到她身体欠佳。
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
,大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
声……
蒋英和钱学森于1947年在上海结婚,在一起相处了62年。他们的相识、相恋有着传
奇色彩。
蒋英之父乃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为知交。早年两家过从甚密。
儿时,钱学森和蒋英玩耍时,共唱一曲《燕双飞》,殊料,这一唱,竟成为他们相伴一
生的衷曲。
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 阅读全帖
R******k
发帖数: 4756
41
2月5日,蒋英因病离世,享年92岁。一时间,她的名字又登上了各大网站的搜索热词榜
,“比赵雅芝更美”仍然是网友们给出的最多的评语。她和钱学森的爱情也成了热议话
题。62年的婚姻,他们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她成就了他的梦想,却一直与他并肩而立。
兄妹缘变娃娃亲
蒋英与钱学森的传奇,要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说起。
蒋百里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31岁时因壮志难酬,举枪自杀未遂,受伤后,竞意外爱上
悉心照顾自己的日本护士佐藤屋登。当这位研究对日战略的著名中国将领,宣布要娶日
本女人为妻时,震惊了当时的整个中国。而在这之前,他还有过一段包办婚姻。这对异
国情侣依然冲破藩篱终成眷属。佐藤屋登为蒋百里生育了5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钱学森的父亲钱钧夫和蒋百里是同窗好友,他除了羡慕蒋百里的不羁与洒脱,膝下只有
一子的他,更羡慕蒋百里有那么多可爱的女儿。他请求蒋百里,把三女儿蒋英过继到钱
家。被章士钊评价为“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的蒋百里,对这样不合常理
的请求竞一笑而允。
1923年,两家正式摆了一桌酒席,4岁的蒋英被接到钱家,12岁的钱学森多了一个妹妹
。但没多久,蒋百里又反悔了,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 阅读全帖
R******k
发帖数: 4756
42
2月5日,蒋英因病离世,享年92岁。一时间,她的名字又登上了各大网站的搜索热词榜
,“比赵雅芝更美”仍然是网友们给出的最多的评语。她和钱学森的爱情也成了热议话
题。62年的婚姻,他们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她成就了他的梦想,却一直与他并肩而立。
兄妹缘变娃娃亲
蒋英与钱学森的传奇,要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说起。
蒋百里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31岁时因壮志难酬,举枪自杀未遂,受伤后,竞意外爱上
悉心照顾自己的日本护士佐藤屋登。当这位研究对日战略的著名中国将领,宣布要娶日
本女人为妻时,震惊了当时的整个中国。而在这之前,他还有过一段包办婚姻。这对异
国情侣依然冲破藩篱终成眷属。佐藤屋登为蒋百里生育了5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钱学森的父亲钱钧夫和蒋百里是同窗好友,他除了羡慕蒋百里的不羁与洒脱,膝下只有
一子的他,更羡慕蒋百里有那么多可爱的女儿。他请求蒋百里,把三女儿蒋英过继到钱
家。被章士钊评价为“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的蒋百里,对这样不合常理
的请求竞一笑而允。
1923年,两家正式摆了一桌酒席,4岁的蒋英被接到钱家,12岁的钱学森多了一个妹妹
。但没多久,蒋百里又反悔了,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28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Hu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xingxingxixi (星光),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明星拍一部戏收入是科学家干一辈子,如何吸引年轻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4 03:52:06 2018, 美东)
实话说,毛时代的学生,第一人生目标是当科学家,实在当不上才干别的,现在则反过
来,学生的人生目标第一是当官,其次是当老板,再次是当明星,实在不行都不一定想
当科学家。
以前科技界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才涌现出马伟明、杨伟、潘建伟等等一批科技精
英,那以前为什么中国学生如此渴望当科学家呢?是因为科学家收入高吗?不是,那个
年代的人收入普遍都不高,贫富差距也不明显,当科学家的目的不可能是冲着钱去的。
主要是科学家的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如果把社会比作金字塔的话,科学家绝对是塔
尖的一员,你说大家能不争着干吗?政策引导的结果啊!自改革开放后,科学家的社会
地位像跳楼一样下坠,首先是收入待遇被其它行业远远的甩开,政治上也不见多得什么
,这么说吧!一个炒菜的厨师,或者是一个司机大佬,收入都比科学家强,谁还抢着去
干...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4
我国驻英使馆批驳有关中国研究生窃取情报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4日04:3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伦敦4月3日电(记者 魏群)4月3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中国
驻英使馆及3封读者来信,对该报上周有关“中国在英研究生窃取情报”的报道进行批
驳。
3月27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刊文说,曾发明无袋真空吸尘器的英国科学家
詹姆斯•戴森称,他有证据表明,中国在英研究生窃取英科技机密,甚至在英大
学电脑内植入木马病毒,以确保他们回国后还能继续获取情报。
戴森说,用英国纳税人的钱资助外国学生在英学习科技、工程等专业是帮助自己竞
争者的“疯狂之举”。
该报道还引用“英国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的话说,该组织认识到“确有外国学生
窃取情报的情况,正在认真对待”。而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大卫•维利茨也对该
报说,外国在英留学生不应窃取科技情报,他将认真研究戴森的证据。
由于该报道对中国在英留学生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引起中国驻英使馆高度重视。
4月3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了中国使馆信函,信中说,该报的相关报道令人震惊
。文章...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0683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双江的确和蒋英恋爱了
蒋英对双江说:“李同学,你音量不够,而且高音上不去,还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发
声方法。”
接着,蒋英开始示范如何从自己的丹田提气。
双江说:“蒋老师,你帮我找丹田吧!“
蒋英把右手放在双江丹田部位,双江马上用双手抓住蒋英的右手,向丹田下方移动。双
江能够感觉到蒋英在这一瞬间右手,肩膀,和躯体都开始颤动......(此处省略500字)
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时间已经很晚了。蒋英写了一首新歌,她弹三角钢琴,让双江练唱
。不知不觉,过了半夜12点。双江一看挂钟,慌张地说:”英英,过12点了,我住的学
生宿舍锁门了!“
蒋英说:”双江,你如果累了就在隔壁休息室躺几个小时。反正你们宿舍早上5点就开
门了,你上午又没有课,正好补觉。“
双江来到隔壁房间,里面有很大一张桌子。双江就坐在桌子边把头趴下,一会儿就打起
呼噜了。蒋英站在旁边看着双江,有点后悔。我们知道蒋英作为系主任,同时又是国家
功勋科学家的夫人,在学校有很不错的一套房子,但她不敢晚上把双江带回家,怕别人
议论。但现在让双江就这样把头趴在桌子上睡,毕竟很不舒服啊。蒋英不知道怎么办好
。她就找了一把椅子,坐在双江旁边看着双江。她觉得双江很帅,轮...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1799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ki 讨论区 】
发信人: qmc (qmc), 信区: Ski
标 题: 钱学森夫人 - 蒋英阿姨印象 (文/冰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0 13:56:52 2012, 美东)
蒋英阿姨印象
文/冰蓝
2月5日开了一下午的会,会后又和两位好友小聚夜聊,到家很晚了,倒头便睡。
第二天下了班,打开电脑,收到来自多伦多的好友晓梅的电邮,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
醒目的加粗的黑体字:钱学森夫人蒋英女士逝世;第二行是一个链接(介绍蒋英女士的
生平文章);第三行写道:想起小时候许多事。
Sherbrook大道上雪花纷飞,思绪随着扑面而来的鹅毛大雪飘至上个世纪的70年
代初。那时,我时常独自一人,偶尔和一栋楼之隔的晓梅或者两楼之隔的红琳相遇,走
出白天腰别手枪夜间手持长枪的军人24小时站岗的大院围墙,去墙外不远的地方上小学
。春季的早晨,我的身后响起了一阵摩托车的声音,低沉的声音由远及近,还未等我反
映过来,摩托车已经呼啸而过,一位女郎的背影,头裹白色纱巾,身着青灰色的风衣。
那身影像速滑运动员在前方向右拐去大院的东门,一...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115
47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转载] 科学家仍是怪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BullWolf 所发表 】
科学家仍是怪人
【多维新闻】【综合外电报道】据英国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年轻人不再把科
学家看成是可以摧毁人类文明的危险人物,但在他们的心目中,科学家仍然是
闷蛋、工作狂和「怪人」的同义词,形象仍然欠佳,并不讨好。
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ofBath)心理学系对二百五十名十五至十七岁的少年
进行调查发现,深入青少年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并非那些穿著白色衣物工作
和进行重要研究的科技菁英,而是被偏见地定型为花费太多时间在实验室内的
「危险怪人」。
「科学家多富有」不过,与七十年代的科学家形象相比,当下的科学家形象
已有所改善。现今的青少年认为科学家不单富有,他们的工作也很有回报和挑
战性。
在英国心理学会周二於伦敦举行的会议上,负责该项调查的巴斯大学教授希
斯特说:「在二十年前,人们对科学抱有疑虑,认为科学家会发明一些可以摧
毁世界的东西。」但随著大众科学书籍的普及,以及愈来愈多科学家上电视,
都有助改变公众对科学的印象。
据她说,这些改变已反映在电影上,当中的科学家已变得较为接近现实。例

发帖数: 1
48
据联合国统计,近三个世纪300位杰出的科学家中,不信神的仅有20位,明确信神的有
242位,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牛顿、爱迪生、发现X光的伦琴,以及伏特、安培、欧姆、
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等。20世纪英、美、法三国科学家中,有90%以上信神,甚至世
界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家全部都信神。
时至今日,在众多信神的著名科学家眼中,科学和信仰并不彼此排斥。这里仅仅摘录数
例,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哈佛神经科学家艾本‧亚历山大(Eben Alexander)博士
艾本‧亚历山大博士在个人网站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只有当我们不再
被宗教和科学教条所局限时,人类才会在认识上有所突破。这些教条局限了我们理解精
神领域是真实物质存在的能力。”
亚历山大博士担任专业神经外科医生已近30年,其间曾在哈佛医学院任职。他曾认为濒
死经验(NDE)是大脑受压迫而产生的幻想。而他的亲身经历使他从怀疑论者转向了承
认有神存在。
在2012年出版的《纽约时报》畅销书《天堂的证据》(Proof of Heaven)一著中,他
回溯了重症昏迷中进入身后世界的经历。亚历山大博士不再否认来世的存在。...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17993
49
蒋英阿姨印象
文/冰蓝
2月5日开了一下午的会,会后又和两位好友小聚夜聊,到家很晚了,倒头便睡。
第二天下了班,打开电脑,收到来自多伦多的好友晓梅的电邮,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
醒目的加粗的黑体字:钱学森夫人蒋英女士逝世;第二行是一个链接(介绍蒋英女士的
生平文章);第三行写道:想起小时候许多事。
Sherbrook大道上雪花纷飞,思绪随着扑面而来的鹅毛大雪飘至上个世纪的70年
代初。那时,我时常独自一人,偶尔和一栋楼之隔的晓梅或者两楼之隔的红琳相遇,走
出白天腰别手枪夜间手持长枪的军人24小时站岗的大院围墙,去墙外不远的地方上小学
。春季的早晨,我的身后响起了一阵摩托车的声音,低沉的声音由远及近,还未等我反
映过来,摩托车已经呼啸而过,一位女郎的背影,头裹白色纱巾,身着青灰色的风衣。
那身影像速滑运动员在前方向右拐去大院的东门,一缕乌黑的鬓发和风衣的下摆随风飘
扬。那个年代,摩托车只在电影里看到过,再就是见过警察和军人骑摩托车,很少在生
活中见到什么人骑摩托车,更何况还是个女子,而且那摩托的声音是低沉的,那车是大
型的是给男人骑的。一阵风掠过的她是谁?她是干什么...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