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范晔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m******r
发帖数: 435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范晔之死
范晔自己也这么认为。他拿了孔熙先的钱,又因为二个人关系好,碍于情面,就帮他个
忙,写些文案。孔熙先则是看中了范晔的文笔和名气,将来刘义康上台可以借用。
范晔很有才气,对自己的文笔很自负,狂得不得了。清代考据名家王鸣盛写《十七史商
榷》中有〈范蔚宗以谋反诛〉,为范晔翻案。先抄书:
「今读其书,贵德义,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褒党锢则推崇李
杜,宰相多无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惟尊独行,立言若是,其人可知。犯上
作乱,必不为也。」
「计范蔚宗性轻躁不谨,与妄人孔熙先往还,是其罪耳,决不当有谋反者也。然则蔚宗
特知情不举,乃竟以为乱首之人,何哉?蔚宗善弹瑟琶,文帝欲闻,终不肯,其耿介如
此。...想平日恃才傲物,憎疾者多,共相倾陷。」
帝遣使诘问晔,晔犹隐拒;熙先闻之,笑曰:“凡处分、符檄、书疏,皆范所造,云何
于今方作如此抵蹋邪?”帝以晔墨迹示之,乃具陈本末。
说冤也有点冤,主要还是交友不慎,不该帮得忙也帮。
m******r
发帖数: 435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范晔之死
自己把自己早早搞死了,弄得后汉书还差不少没写完。品行不咋样,自己这边花天酒地
,老妈那边遭罪不管。
摘自资治通鉴:
============================================
晔有隽才,而薄情浅行,数犯名教,为士流所鄙。性躁竞,自谓才用不尽,常怏怏不得
志。吏部尚书何尚之言于帝曰:“范晔志趋异常,请出为广州刺史;若在内衅成,不得
不加钺,钺亟行,非国家之美也。”帝曰:“始诛刘湛,复迁范晔,人将谓卿等不能容
才,朕信受谗言;但共知其如此,无能为害也。”
初,鲁国孔熙先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为员外散骑侍郎崐,不为时所知,
愤愤不得志。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赃获罪,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救解得免。及义康迁
豫章,熙先密怀报效。且以为天文、图谶,帝必以非道晏驾,由骨肉相残;江州应出天
子。以范晔志意不满,欲引与同谋,而熙先素不为晔所重。太子中舍人谢综,晔之甥也
,熙先倾身事之,综引熙先与晔相识。
熙先家饶于财,数与晔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晔既利其财,又爱其文艺,由是情好
款洽。熙先乃从容说晔曰:“大将军英断聪敏,人神攸属,失职南垂,天下愤怨。小人
受先君遗命
S********8
发帖数: 4466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范晔之死
后汉书还是比较延续司马迁的风格的吧,对史论很看重,的确称得上“贵德义,抑势利
,进处士,黜奸雄”;
不过,范晔似乎文人的妾妇心态很重,子所以交友不慎也缘于此吧,孟子说的大丈夫的
那些品质一个没有,对妻小和母亲迥然不同的态度也很奇怪,很不儒家阿
M****e
发帖数: 310
4
这一篇献给我爱的两个河北美女:范晔, 庞盼盼。
我关注河北籍体操运动员已经有年头了。2000年的时候,出了个董芳霄,悉尼奥运会上
她自由操出色的弹跳和空翻实在让我吃了一惊。 那个年代的体操评分是不太注重空翻
的高度和质量的。 董芳霄的风采转瞬即逝,再听到她时,居然已经股骨头坏死在唐山
家里养伤。常常想,如果芳霄的弹跳拿到现在的新的AB打分制度,她绝对是在自由操有
拿金牌的实力的。
之后就是2003年世界杯上一鸣惊人的范晔(保定)。 第一次参加世界级比赛,就用她
的优美精准的动作拿了平衡木金牌。那时候小晔还小,一副黄毛丫头的样子。笑起来也
是没心没肺的。当时有采访,她说她热爱体操,要尽其所能延长体操的寿命。这和很多
拿了金牌就退役的运动员形成鲜明对比。在2003年的时候,她就告诉沙桐“我要练到08
年。”当时我一边为她的志气高兴,一边觉得她怎么能挑战自然规律呢?
范晔03年的冠军套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NQ_Uu-3mU
有人开始预测她会在雅典续写刘璇悉尼的辉煌。然而事与愿违,不止范晔,整个中国队
雅典铩羽而归。同时小晔也进入了一个低潮。
M****e
发帖数: 310
5
看这么多老乡看,加张照片。
从左到右:庞盼盼,董芳霄,范晔。

08
P********6
发帖数: 709
6
林彪事件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 了很深远的影响。这
个事情从1971年9月开始,当时的中国官方就已经发布一些文件,提供对林彪事件的解
释。有关这个事件更详细全面的档案,到今天还没有 开放。关于三叉戟飞机是自己下
来的还是被打下来的,有无穷的疑问,但是我既不知情也不清楚,有待于将来材料对外
开放以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我希望对林彪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考察,一个再探索,从历史的一个比较长的时段
来看林彪事件。我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时林彪为什么要出山?毛泽东为什么要他出 山
?等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林彪事件从一个比较纵深的角度来谈,它反映着当年的中
国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反映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方向,不仅仅是一 个林彪个
人命运的问题。
文革初期,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毛是有反复有思考的
。毛以后和斯诺在1970年有一个解释, 毛说我在1965年1月制定二十三条的时候就已经
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政治上必须把刘少奇搞掉。1965年到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在倒刘
这个问题上是一 层一层地剥笋子,毛在1966年6月10日和越南的胡志明主席谈话的时候
...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高华深入骨髓分析林彪事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发信人: Portfolio6 ($)^^大虫晚成^^(, 信区: NJU
标 题: 高华深入骨髓分析林彪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6 16:03:14 2013, 美东)
林彪事件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 了很深远的影响。这
个事情从1971年9月开始,当时的中国官方就已经发布一些文件,提供对林彪事件的解
释。有关这个事件更详细全面的档案,到今天还没有 开放。关于三叉戟飞机是自己下
来的还是被打下来的,有无穷的疑问,但是我既不知情也不清楚,有待于将来材料对外
开放以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我希望对林彪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考察,一个再探索,从历史的一个比较长的时段
来看林彪事件。我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时林彪为什么要出山?毛泽东为什么要他出 山
?等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林彪事件从一个比较纵深的角度来谈,它反映着当年的中
国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反映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方向,不仅仅是一 个林彪个
人命运的问题。
文革初期,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毛是有反复有思考的
。毛以后和斯诺...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高华谈林彪(二)
林彪出山,通过整人向毛表忠心
时来运转。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突然被毛泽东任命为中央副主
席,新的排名是毛刘周朱陈林邓,林彪还在邓小平之前,进入到第六号人物。
林彪马上以实际行动向毛主席献上一颗红心。这个献红心就是三天以后军委开
会,林彪发言带头批判刘伯承。我们知道,1958年批判军队中的教条主义,这
里很复杂,彭德怀在里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主要定调子的就是林彪,
他当了副主席第三天就在这个会议上公开亮相了,亮相以后就是歌颂毛主席的
军事思想,没有点名,实际上就是批判刘伯承教条主义的“照搬苏军”的建军
思想。刚刚提拔,马上表态,通过打刘伯承,献上一颗忠心。
林彪是不是很淡泊呢?我认为他并不是淡泊。特别是在毛泽东的三年困难
时期,林彪丧失了一个爱国军人的思想,昧着良心说话,为毛泽东保驾护航,
立下第一等功劳。刚才说他批判军队中的教条主义,首先开炮,紧接着是庐山
会议,被毛主席当作救星,召到山上,面对面地指责彭德怀,给彭德怀戴上一
个最厉害的帽子:野心家伪君子冯玉祥式的人物。林彪出手非常厉害讲话非常
尖刻,而且在其后北京召开的林彪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个别的军事将... 阅读全帖
r****5
发帖数: 95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高华谈林彪(二)
林彪出山,通过整人向毛表忠心
时来运转。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突然被毛泽东任命为中央副主
席,新的排名是毛刘周朱陈林邓,林彪还在邓小平之前,进入到第六号人物。
林彪马上以实际行动向毛主席献上一颗红心。这个献红心就是三天以后军委开
会,林彪发言带头批判刘伯承。我们知道,1958年批判军队中的教条主义,这
里很复杂,彭德怀在里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主要定调子的就是林彪,
他当了副主席第三天就在这个会议上公开亮相了,亮相以后就是歌颂毛主席的
军事思想,没有点名,实际上就是批判刘伯承教条主义的“照搬苏军”的建军
思想。刚刚提拔,马上表态,通过打刘伯承,献上一颗忠心。
林彪是不是很淡泊呢?我认为他并不是淡泊。特别是在毛泽东的三年困难
时期,林彪丧失了一个爱国军人的思想,昧着良心说话,为毛泽东保驾护航,
立下第一等功劳。刚才说他批判军队中的教条主义,首先开炮,紧接着是庐山
会议,被毛主席当作救星,召到山上,面对面地指责彭德怀,给彭德怀戴上一
个最厉害的帽子:野心家伪君子冯玉祥式的人物。林彪出手非常厉害讲话非常
尖刻,而且在其后北京召开的林彪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个别的军事将...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308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恩,是南史范晔传,我觉得写的很有趣味,懒的手打,想google copy,找不到啊,哎
,今天录入一下
"上有白团扇甚佳,送晔令书出诗赋美句。晔受旨援笔而书曰:‘去白日之昭昭(火旁
),袭长夜之悠悠。’上循览凄然。
晔本谓入狱便死,而上穷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
...
及将诣市,晔在最前,于狱门顾谓综曰:‘次第当以位邪?‘。。。晔既食,又苦劝综
,综曰:’此异疾笃,何事强饭。‘晔家人悉至市,监刑司问曰:'须相见不?’晔问综
曰:‘家人已来,幸得相见,将不暂别?’综曰:‘别与不别,亦何所存,来必当号泣
,正足乱人意。’晔曰:‘号泣何关人,向见道边亲故相瞻望,吾意欲相见。’于是呼
前晔妻先抚其子,回骂晔曰:‘。。。’晔乾笑,云罪至而已。晔所生母对泣曰:‘。
。。’仍以手击晔颈及颊。晔妻云:‘罪人,阿家莫忆莫念。’妹及妾来别,晔乃罪泣
流涟。”
"
哈哈,觉得范晔真是妙人,不忘求生,对亲故,尤其应对妻母vs妹妾态度的差别,真是
,哎。。。
最后还有范晔儿子么,照应徽钦么。。。
“晔别曰:’汝嗔我邪?‘’蔼曰:‘今日何缘复嗔,但父子同死,不能不悲耳。’”
范蔼也是妙人啊,范晔也算活够了,...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1169
11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
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
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
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1。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共
同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
度,其中有些文章对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
料,「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其基本结论在1979年后仍旧维持了下来,若干论断确实
有疑点。本文的看法是:历史研究强调客观公正,研究者对当年涉案人员亲属的材料要
有分析和鉴别;对林彪事件需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尤其应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
素,以及这个事件所反映的50年代后国家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一 林彪出山是完全被逼的吗?
文革之初,毛选中林彪做他的「接班人」是和废黜刘少奇同步进行的。刘少奇原是毛的
接班梯队的第一号人选,1970年12月18日,毛对斯诺(Edgar Snow)说,在1965年1月
制定〈二十三条〉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林立衡大义灭亲的真实原因
作者:高华
林立衡为甚么会大义灭亲?和其母亲叶群关系长期不好应是主要原因,林立衡虽然知道
九届二中全会以后,其父的地位日益滑落,但是更对叶群揽权、长期封锁林彪有很深的
不满;加之她生性善良、单纯,不知政治的凶险,也不懂历史,却公主脾气,自以为是
,尽管受到林彪的影响,林立衡对毛有看法,但还是对毛存有很深的迷信,以为父亲最
多就是像朱德那样,被毛冷遇。上述种种,促使林立衡作出向中央告发的举动。本文摘
自第97期《二十一世纪》,作者高华,原题为《革命政治的变异和退化:“林彪事件”
的再考察》。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
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
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
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这些文章和资料的共同
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其中有些文章对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料
,“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早在60年代初,林彪就提醒自己
作者: 高华
早在60年代初,林彪就提醒自己,对毛要奉行“三不”和“三要”:“1,不干扰人之
决心(免己负责),2,不批评(免争领导之嫌),3,不报坏消息(去影射之嫌)”;
“要响应,要表扬,要报好消息”,“明知不是理,事急且相随”。叶群记录的林彪的
一次谈话说道:“万般皆下品,唯有利益高”,“离开利益,一切看不清,是千条万条
中的第一条”。“要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要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
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要亦步亦趋
,得一人而得天下”。林彪的笔记还写道:“何为当代伟大人物?一号利益的代表者(
应声虫)”,“谁不讲假话,谁就得垮台,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林彪还告戒自己:
勿忘“古策”——“主先臣后,切勿臣先抢先”,也就是决不先出头,“毛主席怎么说
,我就怎么做”。
1966年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林彪在大连休养,是毛泽东让秘书打电话并由空军司令员
吴法宪陪同,才在8月6日回到北京。从表面看,林不愿出山,是毛一再要求,林才出山
的。但是毛看得很清楚,林彪几年来的行为并不是“老僧入定,四大皆空”。林彪住人
民大会堂浙江厅,见毛泽...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A (Dead or Aliv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华:革命政治的变异和退化--“林彪事件”再考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5 17:21:45 2012, 美东)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中国政府不久就发布了〈1971〉57号文件等一些相
关材料,对此事件加以解释,但是基本的档案至今仍未开放,而多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
对此事件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近年来更有一些反思性文章问世,当年和林彪事件有涉
的一些相关人员及其家属,也以不同形式披露了若干口述材料1。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共
同特点是:修正了官方对「九一三事件」的解释框架,对该事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
度,其中有些文章对林彪抱有强烈的同情。对此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当年下发的官方材
料,「四人帮」曾经参与其事,其基本结论在1979年后仍旧维持了下来,若干论断确实
有疑点。本文的看法是:历史研究强调客观公正,研究者对当年涉案人员亲属的材料要
有分析和鉴别;对林彪事件需从一个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尤其应考察林彪事件的体制因
素,以...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5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z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术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
2011-08-03 15:06 看历史
李杨
地下不断“挺身而出”的证物,揭示了蔡伦之前的造纸术,一次又一次地颠覆着千
余年来的“历史定论”。
直到今天,对蔡伦造纸说,仍然有着不同的表述。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11年5月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纸的故事》,延
续传统提法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被认为是典型的技术发明,它的发明者
是东汉的蔡伦。”
然而,当下正在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
历史》,则使用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说法。书中写道,“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
,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
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那么,蔡伦到底是纸的发明人,还是改进者?
■ “纸”墨官司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公元121年)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
记载。
《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鹧鸪天(2000-2002)
据《荆州记》载,南朝宋人陆凯和范晔是好朋友。一次范晔因公到了北方,陆凯思念他
,写了一首诗寄给范晔,并奉上一枝梅花。诗是这样写的: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一枝春,是指梅花;陇头人,指范晔。古乐府有《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
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而此时范晔正好在北方,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陆凯用“折梅”把南国的春天带到北方,赠给好友。折花赠远以表示情谊这是古来习俗
,梅花不仅开得早,而且象征友谊的纯洁坚贞。因吴歌《西洲曲》中的女子有“折梅寄
江北”之举以示爱情,所以“折梅”有时又表示情人的爱。读时要仔细分析。
f****i
发帖数: 9419
18
古代"屠城"小考
《晋书五行志》详细记载了攻城方怎么用望云气的方法判别哪些城容易攻下,将城上云
气分为“坚城之气”和“屠城之气”,并指出对于城上有“屠城之气”者,“其城营皆
可屠”。这里所说的“屠城”和“可屠”,显然不是指屠杀,而是针对“破城”和“可
以破城”而言。无独有偶,〈旧唐书五行志〉也记载了这么一套方法,通过望云气来预
言城池能否攻下,诸如“城上气如灰,城可屠”云云。
把容易攻下的城称为“可屠”的在史书中并非五行志独有,例如〈魏书邢峦传〉记载了
邢峦的奏章,称自己平蜀,前军才到梓潼,就有百姓来归附,“新化之民,翻然怀惠”,
前去涪城,信心满满,“旦夕可屠”;类似还有〈旧唐书王思政传〉,王思政守城,在
城中偃旗息鼓,攻城方“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这里的“一战可屠”
,实际和我们常说的“一鼓可破”差不多。
“屠城”用做“破城”有其历史渊源,〈史记正义〉注刘贾“屠城父”,称“屠谓多所
诛杀也”,杀伤很大即称“屠”,这和今义常指的战后滥杀有所不同。而〈后汉书〉作
者范晔进一步在〈汉书高帝纪〉注“屠沛”一条指明“克城多所诛杀也,故称屠”。原
先是多所诛杀称"屠",后来则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大教授如何为林彪讲三国
2016-11-09 刘统 南方周末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一名出类拔萃的谋士,他随曹操征战十余载,为曹
操出了许多好点子。可惜英年早逝,时仅38岁。而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
重臣,掌管禁旅,参与机要。他后来因参与谋反而被判杀头罪。两位古人的权
位与林彪相似,一正一反,一成一败。毛泽东以古喻今,用意不言自明。”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14年底,北京大学历史系田余庆教授逝世后,弟子和朋友们纷纷撰文表示哀悼,回顾
昔日的
受教和交往。我不是田门子弟,又自愧脱离古代史学界多年,不好意思参与这些活动。
但是回
想起来,我与田先生曾有过一次对话,似可为先生的人生经历增添一些花絮。
那是2002年春节前,我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工作。我当时的兴趣是研究林彪
。图书
馆中保存的一些史料引起我的兴趣,就是林彪、叶群夫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聘请一
些历史
学者为他们讲授中国古代史。
1 林彪苦读史书
林彪怎么会对历史典籍感兴趣?这要从1958年说起。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却选择了退隐
,在养
病中观察形势。他发现跟上毛泽东思路很不容易。因为毛泽东博览群书,...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308
2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谢谢,几时翻宋书留意下。
啊。。。谢、范两位,都不了解,断章取义这么读读,我觉得谢颇有风度,有点世表士
范的味道,奈何作贼?但怎样芝兰玉树总归阶庭中人;对比之下范晔可真是妙人,才真
是望若神仙,哈哈,我好喜欢范晔阿。。。记得这位仁兄面黑不足六尺?初读下有点像
刘伶,不过感觉比刘强多啦。。。他也不算亏了。。。
魏晋“贤媛”们,哈哈,哎,不过我总站错队,同情在野,不喜执政。。。是以范晔阿
姊这件事情我不大感冒底~~附会一个态度"相反"的: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
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
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小谢太背了。。。
c*****1
发帖数: 3240
21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Wed Jun 29 22:11:21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看了无知的人转东西,俺正好有兴趣就顺便说说这个争议中的曹操徐州屠城吧。
俺先把讨论的史料都转过来,然后再分析。
三国志武帝本纪:
1、(初平)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
贼及於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
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
,太祖还军定陶。
(谦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
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2、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
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裴松之注: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
太守应劭送家诣兗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
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849
22
——四十年后话林彪
作者:周晋  
今年九月十三日,是林彪「叛国投敌,折戟沉沙」于外蒙古茫茫戈壁上的温都尔汗四十
周年,那一年是「十年文革」的第五年。

不论当年和今天的人们从何种角度评论「林彪事件」,「林彪事件」都是文革由「
盛」至衰的转折点和标志着文革彻底失败的里程碑。「林彪事件」后的文革已名存实亡
,只是因为毛太祖尚未驾崩而迟迟无法收场,习惯上被后人冠以「十年文革」而已。

林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寥寥可数的几个至今不能获得平反的中共重量级人
物。四十年来,虽然中共官方对林彪的负面评价逐步降温,但「林彪事件」仍然是一个
官方无形划出的研究和噤声禁区。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网络盛行以来,中国民间乃至外国媒体对林彪和「林彪事
件」的研究和论述从日渐增多直到汗牛充栋。目前网络上充斥着的为林彪喊冤的文章,
以及官方有关林彪的出版物,都没有全面客观地评价林彪在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曾起过
的极为负面的作用,都忘了林彪是毛泽东能够发动「文革」的一文一武哼哈二将之一(
「文将」自然是毛夫人江青)。没有林彪在六十年代前六年间对毛的鼎力相助──在九
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发动一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晋:四十年后话林彪
文革的转折点和失败的里程碑
今年九月十三日,是林彪“叛国投敌,折戟沉沙”于外蒙古茫茫戈壁上的温都尔汗四十
周年。对当年沉浸在文革狂热中的亿万中国人而言,事先毫无征兆下突然爆发的“林彪
事件”对他们信仰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绝不亚于遭受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核劫难;
当年生活在厚厚“竹幕”以外的人们,包括CIA最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得知林彪“
外逃”的座机坠毁于温都尔汗后,无不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
不论当年和今天的人们从何种角度看待和评论“林彪事件”,于文革第五年爆发的“林
彪事件”都是文革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和标志着文革彻底失败的里程碑。此后的文革
已名存实亡,只是因为毛太祖尚在人世而迟迟无法收场,习惯上被后人冠以“十年文革
”而已。
不能平反的重量级人物,文革的哼哈二将之一
曾经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统帅”林彪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寥寥无
几的几个至今仍不能获得平反的中共重量级人物。四十年来,虽然中国官方对林彪的负
面评价逐步降温,也不再否认林彪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他为中共打天下立下的赫赫战功,
但“林彪事件”仍然是一个官方无形划出的研究和噤声禁区。官方至今仍然恪守四十年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4
毛泽东打倒刘少奇 打着反政变的旗帜搞政变
大中小2016-01-27 20:44:54
多维历史
中共中央的516通知和林彪5月18日讲话,奠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文化大革命的
目标是打倒刘少奇,而刘少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按
照宪法程序产生的国家元首。绕开宪法,绕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军队支持的群众运
动废黜国家元首,这本身就是一场政变。毛泽东和林彪是打着反政变的旗帜搞政变。本
文摘自《红太阳的陨落》,作者辛子陵,书作坊出版。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
在1966年4月杭州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彭真、罗瑞卿、陆定
一、杨尚昆问题,被扩大进来的人都有表决权。毛是想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力
、关锋、戚本禹等“左”派干将弄到会上示威。刘少奇强调党内人事变动必须经中央全
会通过。如召开中央全会,毛泽东不一定能取得多数的支持。毛觉察到这一点,所以坚
持不开中央全会。不让各中央局、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参加。毛紧紧抓住林彪,抓住军队
,决心必要时“枪指挥党”挽回颓势。抓军队主要是拉林彪,建立毛林联盟,以压住政
治局常委、政治局...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5
2013-09-19 22:51:53
下载连接:
http://media.soundofhope.org/audio01/2013/9/19/091913_344newepo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的<名刊话坛>节目,我是李心如。
震惊中外的所谓“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对中国人而言,其震撼力,被形容为“原
子弹爆炸”。林彪曾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中共党章,被称作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可是,一夜之间竟成了“叛国投敌”的敌人,人们大惑不解的同时,也第一次从文
革的狂热中冷却下来,开始了深深的思考。如今42年过去了,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只
是谜团,还有启示。
心如:李大卫先生,您好!
李大卫:心如好。听众朋友好!
心如:上个星期五,也就是9月13号,是林彪叛逃坠机,也就是林彪“九.一三”事件
42周年。网络上人们对林彪,特别是对林彪坠机事件热议纷纷,《新纪元》344期也发
表了相关文章,题目是《林彪事件42周年回顾从“接班人”到“陪葬品”》,李大卫先
生,您可不可以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对于林彪还有林彪的叛逃和坠机
是如何解读的呢。
李大卫:说起...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26

可以参考这段故事:
一九六九年四月召开的中共「九大」,毛将林作为钦定接班人的地位正式写进中共党章
,这在共产党乃至世界上所有其他政党的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当时毛林两人
的关系密切到何种程度。可如此密切的关系,为什么会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又突然
变成了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恶劣关系呢?
最近有史料披露:中共「九大」后,毛泽东曾送了《郭嘉传》和《范晔传》两本书
给林彪。郭嘉是曹操的得力谋士,曹操曾多次表明自己百年后要把儿子托付给郭嘉。而
范晔也是辅佐太子的谋士,却因谋反被杀。毛泽东显然是暗示刚刚被列为「接班人」的
林彪做郭嘉,不做范晔,但这个毛泽东心目中并非林彪的「太子」是谁?
胡乔木在修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谈话和官伟勋所著《
我所知道的叶群》中均提到:中共「九大」后,毛泽东打破从不看望下属的先例,曾带
着张春桥专程到苏州看望林彪。在谈话中毛泽东问林彪:我年纪大了,你身体又不好,
你以后准备把班交给谁?见林彪不吭声,毛又追问:你看小张(指张春桥)(接班)怎
么样?这颇为突然的提问弄得林彪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林彪竭尽全力帮助毛泽东打倒
了刘少奇,还不惜得罪了...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0445
27
刘群琳:桑兰阴影难抹去 一直想离开国家队(图)

搜狐体育讯 即将出征亚运会,中国体操队也进入了封闭备战时期,11月14日下午5
点,体操队在训练馆里进行了亚运会前最后一次公开训练课。在训练场边,记者看到中
国队体操女队教练刘群琳。现在中国体操女队发展势头良好,而且刚刚在世锦赛上实现
了中国体操53年来的梦想,夺得了女团的冠军,但是刘群琳却语出惊人:“其实我一直
想离开国家队,不想继续带队训练。”
面对诧异的记者,刘群琳长叹一声说:“当年我是桑兰的主教练,她出意外给我带
来很大的打击。
本来一个非常优秀的体操选手,却不得不告别赛场。我的心里非常难受,一直无法释怀
,怎么忘都无法忘记。当时一直想离开国家队教练席的位置,因为一看到其他选手,我
就会想起桑兰,就会很悲伤。”
刘裙琳看着训练场上的队员们,距离亚运会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整个体操馆弥漫
着战前的紧张的气氛。看着训练场上,体操女队的张楠、程菲(程菲新闻,程菲说吧)、
庞盼盼、周卓茹、何宁、韩冰和范晔(范晔新闻,范晔说吧),他们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
行着细致的训练,细致到每一个跳步,每一个腾跃,每一次落地。
回忆起桑兰受伤的岁月,刘群...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2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鹧鸪天(2000-2002)
楼上的兄弟姐妹已经把俺要说的说完了。
杨公子也曾经专门论过“折梅”,容许俺掉下书袋:
○寄梅事
寄梅事始见於《说苑》:“越使诸发云:‘岂有一枝梅,可寄国
君者乎?’”又诗话载南北朝范晔与陆凯相善凯在江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与晔,且赠一霅云云。按晔为江南人。陆凯字智君,代北人。当
是范寄陆耳,岂在长安,安得梅花寄晔乎?
又:
○东阁官梅
杜工部《和裴迪登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云:“东阁官
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按逊传无扬州事,而逊集亦无《扬州
梅花诗》,但有《早梅》诗云:“菟园标节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
路发,映雪凝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应知早飘落,故逐上
春来。”杜公以裴迪逢早梅而作诗,故用何逊比之。又以却月凌风,
皆扬州台观名耳。所谓东阁官梅者,乃新津之地也,非扬州有东阁也。
宋世有妄人,假东坡名作杜诗注一卷刻之,一时争尚杜诗,而坡公名
重天下,人争传之,而不知其伪也。其注此诗云:“逊作扬州法曹,
廨舍有梅一株,逊吟咏其下。後居洛思之,因请再任,及抵扬州,梅
花盛开,相对知识化终日。”按何逊未尝为扬州法曹,是时南北分裂,
逊为梁臣,何得复居洛阳?洛阳乃魏地也,既居魏
M******8
发帖数: 10589
29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765501&boardid=1&read=1
万里如虎 于 2011/9/13 0:46:0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林彪事件是原子弹,也是一团谜
在美国的9.11十周年之际,全球纪念。而在中国已经发生整整40年的“9.13”事件,它
对中国的震动,被外界喻为中国的9.11。它不仅使文革神话破灭,也被当作是当代国史
最大悬谜。1971年9月13日凌晨两点,一架载有林彪一行9人的三叉戟专机坠落于蒙古的
温都尔汗。在文革中,没有哪件事比得上林彪事件更具爆炸性: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
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副统帅,党章上写明的接班人,竟然叛国投敌,甚至还妄图谋害毛
主席!还有那份571工程纪要,对毛泽东的批判之尖锐,超过此前所有公开发表的文字
。它给当时中国朝野上下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和震撼,不亚于一颗原子弹。
然而,林彪事件是原子弹,也是一团谜。有关林彪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当年
官方的说辞有很多破绽。至于在1980年审判四人帮时,硬把林彪和四人帮捆在一起,更
是贻笑大方。最荒谬的是,官方一方面指控林彪在文...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0
远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75年抵达元上都之前一千多年,曾有一个罗马商
团经丝绸之路沙漠路线来到黄河流域,惊动了东汉洛阳宫廷。这是欧洲与中国有据可考
的首次直接交往。范晔的《后汉书》和古罗马推罗城地理学家马林(Marinus of Tyre)
的《地理学导论》,都著录了古罗马人这次神秘的中国之行。《后汉书》的记述极其简
略,《地理学导论》虽然较详细,但经历代辗转抄录,不无鲁鱼亥豕之讹。特别是帕米
尔东西许多地理名词系西域本地语言名称,和其他古希腊罗马地志及汉文史籍有关中亚
和中国地理的记载往往大相径庭,至今不能完全落实。这就为研究罗马商人此次中国之
行的史学工作者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首先,罗马商人来华的确切年代中外史籍记载不一,难以肯定。
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公元85--165年)曾著《地理志》一书,
书中详述自幼发拉底河口,经美索不达米亚、米地亚、爱克巴塔那(阿蛮)、帕提亚(安
息)、赫克桐及罗斯(和椟),马嘉那、安梯俄齐亚(木鹿)、巴克特拉(大夏)、石塔,进
入中国的路线和方位。这是西方古典...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裴松之注的曹操徐州“屠城”
曹操第一次征徐州是193年,
陈寿死于297年--104年后,
范晔死于445年--252年后.
按这个看,范晔同学的记载不靠谱的概率很大

辎重
秋,
乱,
能克
杀之
、睢
,无
E******u
发帖数: 392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五胡乱华十六国差不多结束了,下面进入南北朝。
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元嘉十三年(436年):宋司徒义康杀檀道济并其子、心腹(“自坏
万里长城”)。魏伐燕,燕王弘帅龙城之众奔高丽,北燕亡。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
十四年(437年):魏封吐谷浑王慕利延为西平王,镇西大将军。魏使董琬等至乌孙,
西域十六国自是每岁贡于魏。北凉入贡于魏。
十五年(438年)高句丽王杀燕王弘并其子孙。宋帝立“四学”(何尚之--玄学;何承
天—史学;谢元—文学; 雷次宗—儒学)。
十六年(439年):魏主力排众议,伐北凉。九月,姑臧城溃,牧键请降;酒泉、张掖
、武威皆平,北凉亡。柔然敕连可汗乘虚入寇平城,不利,还。秃发保周据张掖,叛魏
。凉州多名士,魏以礼用之。崔浩、高允、张伟等作《魏历》。杨难当还仇池。五胡十
六国(十九国)时代基本结束。
十七年(440年):宋司徒义康专总朝政,刘湛附之,与殷景仁有隙。十月,宋帝收刘
湛,诛其党,徙义康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召见殷景仁。魏平秃发保周,沮渠无讳降
魏。
十八年(441年):正月,魏以沮渠无讳为凉州牧。四月,魏伐无讳,击酒泉,杀沮渠
天周。氐王杨难当寇蜀。宋刘真道...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五胡乱华十六国差不多结束了,下面进入南北朝。
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元嘉十三年(436年):宋司徒义康杀檀道济并其子、心腹(“自坏
万里长城”)。魏伐燕,燕王弘帅龙城之众奔高丽,北燕亡。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
十四年(437年):魏封吐谷浑王慕利延为西平王,镇西大将军。魏使董琬等至乌孙,
西域十六国自是每岁贡于魏。北凉入贡于魏。
十五年(438年)高句丽王杀燕王弘并其子孙。宋帝立“四学”(何尚之--玄学;何承
天—史学;谢元—文学; 雷次宗—儒学)。
十六年(439年):魏主力排众议,伐北凉。九月,姑臧城溃,牧键请降;酒泉、张掖
、武威皆平,北凉亡。柔然敕连可汗乘虚入寇平城,不利,还。秃发保周据张掖,叛魏
。凉州多名士,魏以礼用之。崔浩、高允、张伟等作《魏历》。杨难当还仇池。五胡十
六国(十九国)时代基本结束。
十七年(440年):宋司徒义康专总朝政,刘湛附之,与殷景仁有隙。十月,宋帝收刘
湛,诛其党,徙义康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召见殷景仁。魏平秃发保周,沮渠无讳降
魏。
十八年(441年):正月,魏以沮渠无讳为凉州牧。四月,魏伐无讳,击酒泉,杀沮渠
天周。氐王杨难当寇蜀。宋刘真道... 阅读全帖
q*********9
发帖数: 1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快看独白下的传统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了解中国,帮助非中国人棗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
鬼子棗别再误解中国。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为什么?中国太难了解了。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在世界古国中,
它是唯一香火不断的金身。巴比伦古国、埃及古国,早就亡于波斯;印度古国,早就亡
于回回。只有中国寿比南山,没有间断。没有间断,就有累积。有累积,就愈累积愈多
,就愈难了解。
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山顶洞人”起算
,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
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
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都查
得出来的记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
来的记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
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面前,他告诉博罗:“自
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
,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14763
35
高鼻深目!=金发碧眼
历史上,汉人对发色,其次眼色敏感,肤色都再再再再次。估计是为了排除tan的影响。
Facial profiles很少提到,也许是不好量化,也许汉人在混血前本来就高鼻深目。至
少汉代选太子,是一定要隆准的。实际上,高祖就外号隆准公.
当然,太屎公提到刘家,一向含沙射影,《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
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明里说高祖是龙种,实际上是骂他野种.所以接下来这句"高祖为人隆准",很可能是
JB老翘着,见谁都随时随地"朕射你无罪".
但范晔《后汉书光武本纪》也说九世孙“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那就有说服力
了.就算刘秀是装的或者范晔纯MP,那也说明,汉人的标准,鼻子一定得高。
l*****e
发帖数: 163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阴丽华嫁刘秀的年龄在两汉确实不寻常,《汉代婚丧礼俗考》里收录的婚龄里,如果不
是二婚,阴丽华算最大的了。
范晔的后汉书大体上以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做参考,后汉书成书于南北朝,这个问题
如果东观汉记有避讳的话,范晔也无从考证
o**********e
发帖数: 18403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3 21:12:43 2016, 美东)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告密的大诗人
莲悦
人为什么要告密?那也许是因为,人性是脆弱的,只有在相对宽裕的环境中才会生长得
高贵,而在逼仄的环境中,人性的恶往往曝露无遗。
公元420年,权臣刘裕杀掉司马家族的两任皇帝,从东晋王朝手中接过权柄,成功建立
自己的刘宋王朝,历史遂进入南北朝时期,政治的黑暗超出了个体的想象。从刘宋王朝
第三任皇帝文帝刘义隆杀掉自己的弟弟刘义康开始,我们的历史开启了一个手足相残、
亲亲互害的极盛时期。
刘宋时代有太子刘劭弑杀父亲文帝刘义隆;刘骏起兵,杀掉哥哥刘劭、刘浚,成为武帝
;明帝刘彧尽诛哥哥刘骏二十八个儿子,同时干掉了自己几个弟弟……
到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南齐,这种残酷的政治屠杀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善,仍是一条政治
历史主线。在这些血腥的屠杀中,被裹挟牵连进去的官员、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诗人——谢朓,便生活在政治屠杀极为惨烈的南齐明帝萧鸾和
东昏侯萧宝卷的时代。
谢朓,字玄晖,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之家。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
乌衣巷》中所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
门望族王家和谢家,谢朓就是谢家之人。
谢朓家世既贵,又好学多才...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39
谈到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大家一定会想到制造出“地动仪”的张衡。可近日,张
衡发明的“地动仪”却成了“众矢之的”。专栏作家陶短房在微博上称,我们现在看到
的做工精巧的地动仪,其实并非张衡所造,而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后汉书》的文字
记载仿造的,仿造后的地动仪只是件精巧的摆设,对地震其实毫无感知,真正的地动仪
早已消失将近2000年。
“打假斗士”方舟子所言更绝,他在博客中直接怀疑,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实也根
本无法报告地震,《后汉书》的记载有造假之嫌。一时间,本来让国人无比自豪的地动
仪,成了网友竞相讽刺的对象。
疑问:成书时间相距300年
11月28日,一位叫作“闫涛”的网友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
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王振铎(考古学家)根据古书描写
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
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此事顿时引起许多网友的
热议。
记者查阅史料后发现,地震仪诞生于公元132年,几十年后莫名消失,至今无踪,不
见于任何出土文物和流传文物中。而直到公元432年...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赵,参与长平之战,归秦后又与白起一起被杀。司马蘄有孙司马昌,昌子毋怿,毋
怿子喜,喜子谈,谈子迁。
司马谈仕汉,为汉武帝太史。元封元年,汉武封禅泰山,司马谈没有跟随,“发愤而卒
”。此时司马迁刚奉天子使而归来;他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广为游历,到...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172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直没搞懂老毛为啥要整彭
林的威望比彭高,只是那时没掌权而已。林的山头势力最大,也没怎么得罪过人,战功
显赫,党内威望也极高,八大政治局委员排名仅次于毛刘周朱陈邓,比彭德怀高多了。
林虽然建国后韬光养晦,但毛了解林,知道他的韬光养晦是装的,一有机会还是不会放
过。
毛66年还亲自让林读两套书,《郭嘉传》和《范晔传》。
毛看人实在太牛逼,整个一个穿越人士,直接预测了林未来的两个平行宇宙。如果病死
了,那就是郭嘉;结果没病死,林就成了范晔,全家完蛋。
w******z
发帖数: 1872
42
我党历史上, 有过十次著名的路线斗争, 后来老邓改开以后, 慢慢就不提路线斗争
了, 但是其实很明显是路线斗争, 比如薄熙来的唱红打黑
我党到目前为止,有没有二十次以上的路线斗争啊?
中共的十次路线斗争
第一次路线斗争: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陈独秀是党的缔造者之一,被选为党的总书记并连任五届。陈独秀发表《资产阶级革命
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革命,并认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应该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与此相适
应,在斗争方式上,他主张采取以“游行示威”为主要的斗争方式。 1927年4月,陈独
秀和汪精卫发表《宣言》,主张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6月,陈独秀
解散纠察队,正式承认国民党对革命的领导地位,要求工农武装要服从政府的管理与训
练。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受到普遍的怀疑和批判,党内对他的批评日趋激烈。1929年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指责陈独秀为 “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陈独秀仍然坚
持己见。随后,王明在《红旗》上发表《论陈独秀》一文,称陈独秀为“无产阶级叛徒
”、“自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一篇读罢头飞雪
来源:书摘 作者:陈晋 时间:2017-12-25
170 0 伟人毛泽东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
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
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
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对学问家来说,读书
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则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
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文 | 陈晋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310
44
来自主题: Olympics版 - 大家来看体操美女吧。
第一章从左到右。林莉 王湉湉 范晔 张育菲 康欣 张楠 李娅 古筝
第三章是周卓如,辽宁队的,后来到北京队的。周端带过她。06世锦赛团体的
第九章从左到右周卓如,张楠,老太太,李娅,程菲,何宁,范晔。他们一打扮都万人迷
M****e
发帖数: 310
45
来自主题: Olympics版 - 大家来看体操美女吧。
11:睢璐和肖莎
12:盼盼,范晔和菲。后面的是睢璐肖莎
菲跳舞比较雷...
13:范晔,林莉,张育菲,康欣,李娅,古筝(她下面是幼齿小如),菲
14:李亚
15,是依林,我都没仔细看到
16,楠
17,盼

第11张 那个肖莎边上的是谁啊 真不认识了
第12张 盼盼那是真漂亮啊~~一姐跳舞都跳的表情那么霸气。。。那是什么节目来着
?同一首歌??
第13张 波哥给点评一下吧
第14张 唉~是李娅吗?她没胖之前可真漂亮啊
第15张 某年在陆导家吃年夜饭 后面那个回眸偷看的是杨10吗?应该是07年春节吧?
第16张 楠姐越来越有女人味了
第17张 唉~盼盼真是越看越漂亮
o**********e
发帖数: 1840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3 21:12:43 2016, 美东)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7
班氏在两汉相当耀眼。汉书作者班固,在汉书最后的叙传里,详细讲述了家族历史。班
氏出自楚国芈姓,令尹子文斗穀於菟之后。子文是楚国公族,若敖氏之后。"楚子與若
敖氏戰于皋滸"(左传),楚子,也就是当时的楚庄王灭若敖氏,族中斗伯比随母亲勋
国女逃回勋国,后与勋国国君之女私通,生子,勋国夫人命令将此子丢弃在云梦泽,而
有母虎乳之。故名之"穀於菟",后来的楚国令尹子文。子文有子曰斗班,后秦灭楚,
斗班一系有后裔北迁晋代之间,以祖先名为姓氏,为班氏之祖。按班固的说法,有班壹,
避地於樓煩,致馬、牛、羊數千群。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孝惠、高後時,以財雄邊
,出入弋獵,旌旗鼓吹,年百餘歲,以壽終,故北方多以「壹」為字者。
这是北方班氏兴盛之始,在河西一代成为显赫大族。四代孙班况,举孝廉,女儿即汉成
帝班婕妤。班况三子伯,斿,稚俱有才华,王莽与班氏兄弟自幼交好,呼班斿为兄,以
班稚为弟。但是班氏谨慎,未在新朝显赫,故亦未获罪。后汉书范晔做班彪,班固,班
超传。班稚生彪,彪生固与超,还有一女班昭。班彪在西汉末年乱中避地河西,投靠窦
融,"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閒"。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以汉书这历代...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8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赵,参与长平之战,归秦后又与白起一起被杀。司马蘄有孙司马昌,昌子毋怿,毋
怿子喜,喜子谈,谈子迁。
司马谈仕汉,为汉武帝太史。元封元年,汉武封禅泰山,司马谈没有跟随,“发愤而卒
”。此时司马迁刚奉天子使而归来;他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广为游历,到处
探访,会稽,沅湘,齐鲁,都留下足迹。归来而出仕,又奉命西至巴蜀,远达昆明始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自20岁到30岁左右,就是这样度过。这个经历与很多后
来读书人类似,尤其让人想到杜甫的经历。
元封元年,汉武已为帝30年。由此推测,司马迁生年大致在汉武继位前后,与霍去病年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9
嗯,这是后汉书补记的八卦。昭君正经故事,我觉得还是以班固汉书为依据,虽然简单
乏味。范晔一则在此提到王昭君是顺带,一则当时关于昭君传说已经很多了,西京杂记
里就有,所以范晔很可能是参考了笔记杂谈写的。况且元帝纪,竟宁元年正月赐昭君为
阏氏,五月元帝就因病去世了。应该不会这么好色如此。昭君的名字,元帝诏书说:待
诏掖庭王樯,匈奴传说王牆字昭君,后汉书昭君字嫱,这个我觉得还是汉书更可靠,不
过嫱/樯也未必是名字。参考王政君,她只记了此名,她有兄名禁,字稚君。所以当时
女子小名可能未必为人知,而以字行。
嫁新单于那就是所谓入乡随俗,连和亲的宗室女比如乌孙公主解忧公主也是如此。
l*****f
发帖数: 13466
5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找南史范晔传就可以了吧
范晔我觉得他太太骂他的话不错。。。。他卷入政变而陪上性命实在是有点糊涂,南朝
这种事实在是不少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