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莆仙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s****4
发帖数: 154
1
不论内容是什么,这种标题本身就让人讨厌
o**4
发帖数: 35028
F*******u
发帖数: 49
3
昆曲的代表剧目怎么也不能是《十五贯》和《红霞》啊。
《綄纱记》是第一出,《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都比上两出更有代表性。
《十五贯》是所谓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作用,真不能算大代表。
sorry,闲的慌,来歪下楼。
e*r
发帖数: 1121
4
re一个。
小时候跟姥姥长大电视总看戏曲节目。各地什么戏都看。那时候最喜欢越剧黄梅戏,因
为故事性强,演员都很漂亮,唱的更接近歌曲。京剧里最喜欢看武行,打得热闹,最怕
老旦。因为缺少年轻演员,京剧里很多小生花旦都是年级很大的人办的,非常不喜欢。
川剧和粤剧感觉比较吵。等长大了,越发觉得京剧好听好看,不管是音律还是唱词都很
考究,身段扮相也都是很注重,折子戏的故事背景历史性也强,比地方戏强很多。不是
说地方戏不好,但是地方戏毕竟有些局限,和给皇上京城大员们看的京剧的质量不在一
个档次上。另外,我觉得京剧样板戏也挺好的,加紧了交响乐的因素,音乐性很强,不
过唱腔上少了点多样性。
e*r
发帖数: 1121
5
回一个,小时候听昆曲,心里琢么怎么这些人逅着个嗓子唱啊,大姑娘小媳妇都这样。
年级大了再听,觉得别有一番韵味。
p********f
发帖数: 787
6
上海滑稽戏天下第一,宇宙第N。

化.
l******o
发帖数: 1864
7
看过这个之后,我觉得昆曲最好听最美,但是我也没找到比这个更好的昆曲。我觉得昆
曲好,但是后继无人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NB4j42nEs4
b*********g
发帖数: 1172
8
是啊,各地方戏都有喜欢的人。京剧强加给大家标榜为国粹,正是强权和抹杀地方文化
的做法
r*****8
发帖数: 2560
9
http://baike.baidu.com/view/479861.html
闽语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次方言:(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2)以厦
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3)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
闽中方言;(5)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其中又以闽南方言影响为最。
n****4
发帖数: 12553
10
“一”的方言读法:
粤语:yat
客家话:yit、rit、
湘语:yí
潮州话:zêk、ik、êk
吴语:yih、yiq
赣语:yí
闽南语:it、tsit、ji
莆仙语:ih5
关中话:yi、yao
河湟话:yɿ、yao(表示普通话里 zi ci si、zhi chi shi里的“舌尖元音”)
西南官话:yi、yao
河南话:yi、yao
云南话:yì、yao
汉语上古雅言拟音:qlig、iet、ʔjit
汉语中古广韵音:yit
藏语:ji
日语吴音:iqi
日语汉音:icu
韩语:il
越南语:nhất
英文:One
德语:eins
法语:un,une

发帖数: 1
11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引发人们对唐朝兴衰的思考。剧中有一段,安禄山
攻破长安后在宫殿里观看乐师演奏。因为广平王李俶冒充乐师奏错了音符,安禄山要杀
他,危急关头,一位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乐师为了保护李俶挺身而出,指着安禄山破口大
骂,被安禄山的手下拖下去处斩。
其实,这个乐师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就是唐玄宗最为欣赏的宫廷乐师之一雷海青。
不过,史籍上的记载,比电视剧的情节更惨烈。雷海青被杀,终结了其传奇的一生,而
随之终结的还有唐玄宗的音乐传奇。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音乐方面
,颇有建树,不仅创作了多部大型乐曲,还成立了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大力促进了
汉族音乐的发展。
乐师雷海青死后成“戏神”
雷海青,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乡村。因其出生时,嘴巴
周围皮肤乌黑,家人以为不祥,便丢弃在路边。这时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那里,见襁褓
中的婴儿嗷嗷直叫,有一只毛蟹正爬在嘴唇边,用涎沫喂他,戏班便将他带走,代为抚
养。由于婴儿头顶戴的帽子上绣有一个“雷”字,后取名“雷海青”。小海青每天同艺
人们一起生活,读书写字,弹琴唱戏。到十八岁时,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会弹奏各... 阅读全帖
z********u
发帖数: 536
1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新年征文]从立春吃春饼说起
今年的春节和立春节气只隔一天,刚吃完新年的饺子又要吃立春的春饼,想到中国的传
统节日习俗大多和吃有些关系。
正月初一:
北方人过春节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南方人吃年糕是希望生活水平步步高。
正月初五:
老家的习俗正月初五放鞭炮驱走晦气之后也吃饺子庆祝破五。
正月十五:
元宵节也是上元日,据史料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据说从宋代就开始了。原本同样重要的
中元日七月十五和下元日十月十五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清明: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踏青郊游之外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民间还有禁火寒食的
习俗。
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纪念屈原吃粽子更是家喻户晓,连韩国人都很嫉妒我们有这么久远的文化传统。
立夏:
立夏节气的关于吃的习俗更是五花把门: 我的老家是吃鸡蛋糕,不吃就要苦夏,我不
知道具体的来历。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风俗,闽南
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赣东北有吃“立夏馃”的习惯,杭俗立
夏日食乌米饭和乌饭糕。徽州城乡均有吃苎叶馃,鸡蛋,蚕豆,豌豆及用秤“称人”的
风俗。扬州人有吃五香茶叶蛋、吃七家茶、不坐门槛、称体重等预防疾病之举。上海郊
县农民取麦粉和...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13
http://myweb.ncku.edu.tw/~ydtsai/taiwanese/minhak.htm
基因研究已確認(中國 人民网—漢族南北血緣其實不同),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
百越民族的後代。他們先被漢人武力征服,然後漢化,再認敵人為祖,自認漢人。也就
是百越人亡國又亡族,被異族殖民統治兩千年而不自知,即使體質、面貌的差異清楚可
見(華北人仍有82%漢代漢人血統,且胡漢本同源)。日本人對台灣人的皇民化因時間
不夠長而失敗了,但漢人對中國南方人的〝漢民化〞(漢奴化)則是史上滅族最成功的
典範。
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漢化的百越族,
漢武帝滅閩越時福建已有超過百萬人–2002
(摘錄<台灣人的族源>)
現在(2002年)仍經常有人說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但最近十多年來,國際遺傳學界已
確認中國南、北方人(大致以長江為界)分屬南、北蒙古人種,故〝華人〞是同文不同
種(可參考1994年Cavalli-Sforza等著的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日、韓、滿、蒙、回、藏才是漢人(以下專指華北人種)的近親,南方人是語言與
文化被消滅...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6501
14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五月麦螺香致远 (zz)
新浪网友:蝈蝈
离乡良久,每年时至春夏之交,眼见街头贩卖荔枝,娇红欲滴,便回想物产丰饶,
土特产尤多的莆仙故土,"兴化桂圆、荔枝","华亭橄榄","度尾文旦柚",特具地方风
味,名闻遐迩。莆田城区旧时称"荔城",便因盛产荔枝而得名,如今仍有千年历史的"宋
家香"荔枝树,每年结果,蔚为奇观。春夏季节,木兰溪两岸枇杷熟透,荔枝垂珠,龙眼
飘香,漫步走 进林间,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未曾入唇便自垂涎欲滴。尤为难忘的是家乡
的"炒麦螺",美滋滋的鲜猛可口,自诩其味之佳,皇家似亦难觅,可惜在北方没有这种
美味,只有炒田螺。无奈下,我有时也拿冯京当马良,偶寄乡思。
莆田风味饮食来自民间,扎根乡土,是先民就地取材因地而异对饮食文化的创造。
以小吃为基础,经过历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探索追求,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由
小到大,由简单到繁复,方衍化成今日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大菜"。而"炒麦螺"就是这
样一种美味小吃,它的出现和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联系在一起。
在莆田民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日节",有"初一糕、初二粽、
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日"的习俗,即初一吃碗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麦螺
a**y
发帖数: 6501
15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莆仙戏
莆仙戏是福建省古老剧种之一,原名撔“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
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
地市,也曾到过马来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华桥聚居的东南亚国家演出,深受海
外华侨的欢迎。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表演古
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
,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
莆仙戏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
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
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
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
《琴挑》、《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剧目比较著名。剧种的著
名剧作家有陈仁鉴
a**y
发帖数: 6501
16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莆仙戏
莆仙戏是福建省古老剧种之一,原名撔“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
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
地市,也曾到过马来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华桥聚居的东南亚国家演出,深受海
外华侨的欢迎。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表演古
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
,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
莆仙戏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
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
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
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
《琴挑》、《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剧目比较著名。剧种的著
名剧作家有陈仁鉴...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6501
17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莆仙掌故轶闻 (强烈推荐!!)
九仙传奇
何氏九仙的故事在仙游流传很广。仙游有许多地名都与九仙有关。
相传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但除了老大额中间有
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全是瞎子。有一年九兄弟随父亲到江西临川淮南王刘安家作客。
晚饭后,他们听到父亲和刘安在堂上窃窃私语,得知刘安要谋反。他们苦苦劝告父亲不
要同刘安合谋,其父不听。
九兄弟只好背着父亲连夜逃走,历尽千辛万难,来到了仙游海滨。时值深秋,枫叶
流丹,他们采枫叶,折枫枝,在山坡上盖起了一座亭子,当晚就在亭里过夜。后来这地
方就叫“枫亭”。
翌日黎明时分,九兄弟离开枫亭,往北继续走去,傍晚时分,来到一座山岗。那里
古木参天,清溪蜿蜒。兄弟们来到溪边,捧起清凉的水,连喝几口。谁知,水珠沾上眼
睛,顿时感到有点亮光;再洗几下,眼睛全部睁开了,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看得一
清二楚。后来这条溪叫“仙水溪”,他们停留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仙水村。旧时,人们还
在溪边修建了一座“洗睛亭”。
何氏九兄弟重见光明后,高高兴兴地爬上山顶,决定在那里安家。他们忙着伐木搭
架,一夜工夫,就把寮子搭起来了。第二天早晨,兄弟们开始生火烧饭。这时,有几个
樵夫上山砍柴,
p*l
发帖数: 241
18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聚会2
大家入座后就有人提议得先做个自我介绍什么的。
先从我这开始,然后我师兄,hahawawa,greenolive。。。不过我记性不好,这么多名字
听一遍很多就忘掉了。不知道其他人能记住多少。倒是ID和人很快就都对上号了。还有两
个没有ID的福建人,一个是小草的LD,另外一个是YALE的PP学生。听她说起来好象她爸妈
都是我老乡,不过她就不是了,莆仙话都说不来。
然后大家就开始瞎聊天了。我说小草LD你长得很象谁谁谁啊,原来在厦大的,你认识么;
zxye说pyl我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似的,很眼熟啊,我说没想起来吧,咱什么时候会有
交集呢。。。对了大家还一致鼓励MilkTea去念JD,说毕业了不愁没事做,我们这些人以
后的绿卡就靠你了,我们老家那么多人的偷渡也都指望你了。。。还有deadsea号称是含
羞草,可是一点也不害羞啊,还挺能说话的,怎么网上就见有几个帖子。zxye自暴自己经
常上网,可是就是不发言,我刚才给check了一下,上站一千多次,就发了一篇文章,这
个潜水性能也太好了吧。
k******3
发帖数: 25
19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福建莆田抢救戏剧——莆仙戏
新华社福州6月11日电《草鞋公逐子》、《千里送》、《龙女弄》3部古老的莆仙戏折子戏
,近日在老艺人朱石凤等人的指导下,历经3个多月彩排,被莆田鲤声剧团再次搬上舞台。
这是福建省莆田市抢救莆仙戏传统剧目的一次成功尝试。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流行于福建莆阳、仙游、惠安、永
春、永泰、福清等地,以其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由于历史迁延,加
上后续人才匮乏,不少剧目濒临失传。据了解,仙游县现在能够演唱这种戏的只有不到10
名老艺人,他们平均年龄已达80岁。
为保护莆仙戏,今年初以来,莆田市开始筹建莆仙戏剧院,加强莆仙戏艺术人才培养
,并选择优秀戏剧团进行调演。
莆田市还依托仙游鲤声剧团对莆仙戏传统剧目遗存进行重新搜集整理。今年4月开始,
莆田文化部门专门邀请朱石凤、许秀莺、傅任山等老艺人,对仙游鲤声剧团青年演员进行
辅导,并对宋元时期就存世的一些折子戏传统剧目重新整理、排练。
看到3部古老的莆仙戏折子戏被重新搬上舞台,今年已83岁高龄的老艺人朱石凤十分激
动。他表示,将与其他几位老艺人一起,把《刘志远》、《杀狗记》、《荆钗记
k******3
发帖数: 25
20
本报讯 从本月开始,海内外的莆仙戏戏迷,只要通过莆田市著名的莆仙戏专业艺术表演
团体鲤声剧团开设的专门网站(www.xlisheng.com),便可以轻松自如了解莆仙戏剧的历
史现状,同时还可以欣赏你喜欢的莆仙戏精彩片断。据了解,把莆仙戏这一传统的艺术与
现代网络技术相联结,这既是莆田市推广莆仙戏的一项举措,也是该市积极申办世界文化
遗产的重要步骤之一。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
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也是福建省主要地方戏剧,它源于唐代的“百戏”,至今,莆仙戏
的部分曲牌,其名目、音韵、词格与唐、宋大曲和宋词调相同,因此有“南戏活化石”的
美誉。建国以来,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后演出的《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
与乞丐》等传统剧目,同时创作了《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等剧目,在
全国都引起广泛影响。莆仙戏在国内外拥有许多戏迷,该戏除了流行于莆田、仙游二县以
外,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的群众也十分喜爱,在台湾、东南亚等莆田海
外乡亲共有67万人,他们更是把莆仙戏当作联系乡情乡谊的纽带,每次回乡都表达加强莆
仙戏
k******3
发帖数: 25
21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福建概説
福建
历史:因境内的闽江而简称闽。省会福州。春秋属越,战国归楚。秦设闽中郡,汉属扬
州会稽郡。唐归江南道,后取所辖5州中前两州首字得名“福建”为政区。宋设福建路,
元归江浙行中书省,后改福建行中书省。明依元制,清初始设福建省。
地理: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经115°50'-120°47',北纬23°30'-28°19'。
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大部为山地、丘陵,仅东南沿海漳、厦
、莆仙一带为平原。
行政: 辖1地区、8地级市、15县级市、46县。
风味肴馔: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以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著称。重视
甜、酸、咸、香。多以红米酿造的“红糟”调味,且有扛糟、烩糟、爆糟、炸糟之分,成
为闽菜的特点。福建多产海味,如琅岐岛的鳟、河鳗,长乐的竹暇,樟港的海蚌等,故闽
菜多用海鲜。大菜“佛跳墙”闻名全国。
地方文艺:梨园戏为中国古老剧种之一,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莆仙戏更有千余
年历史,流行于莆田、仙游、福清等地,表演形式古老,有些舞台动作具有傀儡的特点。
泉州、漳州被誉为"木偶戏的故乡",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形象生动
s******g
发帖数: 2230
22
5 闽菜: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
系。以闽东和闽南风味为代表
(1) 闽东风味:以福州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闽东地区。
闽东菜有"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
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显示了四大鲜明特征:一为刀工巧妙,寓趣于味
,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比较有名的菜肴如炒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无
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最有名的如佛跳墙。三为调味奇特,别是一方。闽东菜的调
味,偏于甜、酸、淡,喜加糖醋,如比较有名的荔枝肉、醉排骨等菜,都是酸酸甜甜的
。这种饮食习惯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善用糖,用甜去腥腻;巧用醋,酸甜
可口;味偏清淡,则可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而享有盛
名。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 五碗代表:太
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扁肉燕。
(2) 闽南风味:以厦门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和广东菜系中的潮
汕风味较近。
闽南菜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佐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菜酱、芥末酱等调料。
闽南菜的代
s******g
发帖数: 2230
23
没有俺熟悉的。

5 闽菜: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
系。以闽东和闽南风味为代表
(1) 闽东风味:以福州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闽东地区。
闽东菜有"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
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显示了四大鲜明特征:一为刀工巧妙,寓趣于味
,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比较有名的菜肴如炒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无
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最有名的如佛跳墙。三为调味奇特,别是一方。闽东菜的调
味,偏于甜、酸、淡,喜加糖醋,如比较有名的荔枝肉、醉排骨等菜,都是酸酸甜甜的
。这种饮食习惯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善用糖,用甜去腥腻;巧用醋,酸甜
可口;味偏清淡,则可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而享有盛
名。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 五碗代表:太
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扁肉燕。
(2) 闽南风味:以厦门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和广东菜系中的潮
汕风味较近。
闽南菜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佐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菜酱、芥末酱等
a******m
发帖数: 29
24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转天涯贴:关于泉州港事件
事件经过:2012年3月31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公告称:从4月1日起,福建省内原
湄州港港区、原泉州港港区以及莆田港合并整合为“湄洲湾港”,更名后,素有千年“
刺桐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路起点”的泉州港就被无声无息安放到名不见
经传的“湄州港”属下了。当任的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长陈德金为莆田人。此举引起了泉
人的义愤。
4月5日,泉州、厦门等地相继爆发群众自发游行,抗议福建省交通厅的无知举动,
要求“还我泉州港”。腾信、新浪、南方周末、哈尔滨日报等媒体大幅报导了此事件。
泉州籍知名企业家、社会名流、演艺界明星、历史学者、泉州驻外商会、泉州交警、国
立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均对福建交交通厅如此荒唐举动表示谴责:力挺“归还泉州港
”。
4月6日,泉州市区众多市民自发组织“捍卫泉州港”活动。下午6时,来自泉州市
区、下属南安、惠安、晋江、永春等县市区的爱国爱乡人土汇集到泉州酒店(原泉州市
委市政府指定的接待酒店)进行“捍卫泉州港”活动,被早已部署的数十警力驱逐。7
时30分,众爱国爱乡人士转站中山路,并通过即时QQ、微博联系,被冲散的人群得新汇
聚,从中山路钟楼,沿东街—南俊路—文化...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1978
25
帮你科普纠错一下
潮州话是闽南语的支系,跟莆仙话没什么直接联系。南洋的潮州话跟福建话(漳泉腔)
通话率/混合率非常高
k********k
发帖数: 5617
26
http://myweb.ncku.edu.tw/~ydtsai/taiwanese/minhak.htm
基因研究已確認(中國 人民网—漢族南北血緣其實不同),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
百越民族的後代。他們先被漢人武力征服,然後漢化,再認敵人為祖,自認漢人。也就
是百越人亡國又亡族,被異族殖民統治兩千年而不自知,即使體質、面貌的差異清楚可
見(華北人仍有82%漢代漢人血統,且胡漢本同源)。日本人對台灣人的皇民化因時間
不夠長而失敗了,但漢人對中國南方人的〝漢民化〞(漢奴化)則是史上滅族最成功的
典範。
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漢化的百越族,
漢武帝滅閩越時福建已有超過百萬人–2002
(摘錄<台灣人的族源>)
現在(2002年)仍經常有人說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但最近十多年來,國際遺傳學界已
確認中國南、北方人(大致以長江為界)分屬南、北蒙古人種,故〝華人〞是同文不同
種(可參考1994年Cavalli-Sforza等著的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日、韓、滿、蒙、回、藏才是漢人(以下專指華北人種)的近親,南方人是語言與
文化被消滅...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7
http://myweb.ncku.edu.tw/~ydtsai/taiwanese/minhak.htm
基因研究已確認(中國 人民网—漢族南北血緣其實不同),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
百越民族的後代。他們先被漢人武力征服,然後漢化,再認敵人為祖,自認漢人。也就
是百越人亡國又亡族,被異族殖民統治兩千年而不自知,即使體質、面貌的差異清楚可
見(華北人仍有82%漢代漢人血統,且胡漢本同源)。日本人對台灣人的皇民化因時間
不夠長而失敗了,但漢人對中國南方人的〝漢民化〞(漢奴化)則是史上滅族最成功的
典範。
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漢化的百越族,
漢武帝滅閩越時福建已有超過百萬人–2002
(摘錄<台灣人的族源>)
現在(2002年)仍經常有人說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但最近十多年來,國際遺傳學界已
確認中國南、北方人(大致以長江為界)分屬南、北蒙古人種,故〝華人〞是同文不同
種(可參考1994年Cavalli-Sforza等著的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日、韓、滿、蒙、回、藏才是漢人(以下專指華北人種)的近親,南方人是語言與
文化被消滅...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8
http://myweb.ncku.edu.tw/~ydtsai/taiwanese/minhak.htm
基因研究已確認(中國 人民网—漢族南北血緣其實不同),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
百越民族的後代。他們先被漢人武力征服,然後漢化,再認敵人為祖,自認漢人。也就
是百越人亡國又亡族,被異族殖民統治兩千年而不自知,即使體質、面貌的差異清楚可
見(華北人仍有82%漢代漢人血統,且胡漢本同源)。日本人對台灣人的皇民化因時間
不夠長而失敗了,但漢人對中國南方人的〝漢民化〞(漢奴化)則是史上滅族最成功的
典範。
福建、廣東、客家人都是漢化的百越族,
漢武帝滅閩越時福建已有超過百萬人–2002
(摘錄<台灣人的族源>)
現在(2002年)仍經常有人說台灣與中國同文同種,但最近十多年來,國際遺傳學界已
確認中國南、北方人(大致以長江為界)分屬南、北蒙古人種,故〝華人〞是同文不同
種(可參考1994年Cavalli-Sforza等著的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日、韓、滿、蒙、回、藏才是漢人(以下專指華北人種)的近親,南方人是語言與
文化被消滅...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