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蒋梦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http://3qz.blogchina.com/2152394.html
2001年10月的某一天,欧美同学会院内热闹非凡,为了庆祝北大华亿影视公司老总的四
十大寿,京城各界名流跑来献艺。听到主持人说,下面请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讲话。
我从最后一排移到了前排–毕业十五年了,除了在学校见过丁石孙外,这位陈章良将是
我见到的第二位校长。
一位身着西装的中年汉子,三步两步跃上台阶,站在麦克风前,以略带闽南味的口音大
呼小叫:“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各位尊敬的来宾:我是董总的哥们儿,但
是我到这里,不仅代表哥们,还代表北大,我给董总带来了一件礼物。”说到这里,他
向下面挥了挥手,两个马弁类的人物将一个大花篮抬到他的身边。“请各位猜一猜,这
个花篮里装的是什么?”
下面的人放下碗筷,纷纷站起来,伸长脖子,端详那花篮。看着人们疑惑的眼神,发呆
的表情,陈副校长面有得色,指戳着花篮,继续卖关子–“各位,你们谁能猜出来,这
个花篮里装的是什么?”台下嗡嗡嗡嗡,议论、说笑、插科打诨响成一片。一位剃了光
头、戴着墨镜的影视大腕嚷嚷:“这丫挺的怎么尽说废话呀!花篮里装的是什么那还用
猜吗!花篮里装...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2
日前北大前校长周其凤发表演讲时大批中国人很可悲,再次遭到炮轰,而周其凤此前谄
媚李克强、周强的照片又被翻出,周也被称为是北大史上最具“笑果”的“笑长”。
5月11日,北大前校长周其凤在家乡湖南长沙演讲时又一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现
在有一部分国民很可悲,可以骂自己的娘,但却不可以骂美国。”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煳涂,
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
教育是一塌煳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据悉,周其凤此番高论有所指,指的就是当年“骂”美国教育遭致的网络围攻。3年过
去,他始终解不开心头这个结,故借此机会以卸任北大校长的身份予以回击,权当出口
恶气。从这点看,老周小鸡肚肠,看不出有什么大家风范。
要说周其凤这个人,应该是北大史上最具“笑果”的“笑长”。2013年,周其凤在两会
中向周强祝贺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献媚表情照片在网络疯传,遭到民间“围剿”,
视其为“奴才”。而在之前周其凤因为陪同李克强视...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3
惨案发生后,北京各高校和大学校长、教授纷纷谴责政府。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
、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万人公祭大会。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会
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
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他说到这里竟潸然涕下,引得“全场学生
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
强大的民意压力也启动了半死的国会和司法,曾被讥为“花瓶”的国会也破天荒地召集
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
取证并发表正式档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官兵
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条之重大嫌疑。”由此可见,中国还多少
有些议会政治和司法独立。最后,政府国务院总辞职,颁布“抚恤令”。
尽管如此,也没有最终保住民心尽失的政权。因为,对于一个政府来说,一旦向徒手的
青年学生与平民百姓开了枪,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
的法治界限。正如《为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书》中所言:屠杀学生和平民的政府
,“同情、信用与期望之损失是无可估量,也无法挽救...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
本报讯(记者 雷嘉 董鑫)北大的学术委员会有学生代表加入,清华禁止教职工未经
批准在校外兼职。昨天,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北大、清华等9所高校的章程,两所国内最
高学府有了“宪章”性质的自主管理规程。记者了解到,目前所有985高校的章程都已
完成核准程序,教育部将陆续发布。
《章程》对一所高校的意义就相当于宪法之于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年初出台《高
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明确依章程自主管理是高校的法定权利。去年11月底,人
大等6所高校的章程首批出炉。按照计划,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985高校应该于今年
6月前完成章程制定,包括地方高校在内的全国所有高校要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从已经
公布的人大等校章程,到刚核准的北大、清华章程,985高校的章程都突出了“政校分
开”、“去行政化”的精髓。
北大——“师生共治”成为章程灵魂
根据《北京大学章程》的规定,学校将设监察委员会,对校长负责,独立行使监察
职权。学生也将有机会参与监察委员会,行使检查学校人员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调查处
理学校人员违反校纪行为、维护学校人员相关权益的职权。除此之外,在北大校务委员
会和学术委员会的组成中都会有学生代表。
...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5
中安在线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我国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但是不少教育科研行业从业者认为,如今的教育科研体
制行政色彩太浓,束缚了活力。近日,在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代表们提
出了许多建议,希望高校校长不要更换太频繁、对高校人才的评估不能过于数字化、简
单化。
中科院院士刘忠范:
大学校长更换得太频繁
在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上,科技教育行业简政放权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九三
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纳米科技中心主任
,中科院院士刘忠范第一个谈起了教育体制的简政放权问题。刘忠范认为,如果不从机
制体制上做出改变的话,很难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但现在,政府对科技教育界的干预
还是太多,不利于释放创造力。
“国家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十几二十年前开始实施‘211工程’计划、‘985工程’
计划,,最近又开始实施‘2011计划’,应该说客观上带来了许多好处。”刘忠范说,
但是建设一流大学不是隔一个时期就搞一个花样繁多的做法,每一个“工程”“计划”
,全国大学都要参与,涉及到很多评审、评估,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北大官场启示录
2017-01-19 谢宁 学术那些事儿 学术那些事儿
学术那些事儿 微信号 ldriji
功能介绍 不论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也不分欧美名校或中国土博,学术这一特殊身份把
我们联系在一起。当然,本号也不在意本硕博,是否学院派,只要对学术感兴趣,一概
欢迎。
编者按前几天的推文《朱善璐、季羡林以及厉以宁等北大权贵的那些事》比较受读者欢
迎,今天再次精选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阅读。
谢宁,北大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
珍的秘书。
“北大特别强调其政府官方的背景,这样就把京师大学堂和一些更早的由外国人或民间
创办的学校区分开来,似乎是要说明北大才是和政府关系最密切、最正规的大学。以此
思想为主导,北大的百年校庆就不仅是北大自己的事情,而且应该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
政府行为,应该由政府出面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主办。”
文|谢宁
----------------------------------------------------------------------------
----
任彦申
我认识任彦申的时间比较早。...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218
7
清华校史、西南联大校史乃至中国学术界,梅贻琦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名字。
梅贻琦不爱讲话,所以有个外号,叫“寡言君子”。他是清华学生,后来考上庚款生出
国留学,回国后就在清华任教。
作为教育家的梅贻琦鼓励学生勤恳学习,并不希望他们去谈口号,谈政治,但学生不听
取他的建议,被抓了,他去保释,劝解,再被抓,他再去谈判,去保释,学生组织的激
进活动,他不禁止,不参与,不干涉。
西南联大成立,联大的校务委员会有三个人,除了梅贻琦,还有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
校长张伯苓。
尽管论资历论年纪,梅贻琦是排末位的,但实际主政联大的还是梅贻琦。梅校长主管联
大不是因为雷厉风行有主见,而是很少发表主见,只有一句“吾从众”,所以当时有一
句打油诗,讲梅贻琦的口头禅: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1949年撤退台湾,蒋介石派飞机来接各位学者,第一批中,有胡适等人,没有梅贻琦。
他拿着行李等待,依然宠辱不惊。
电影里,梅贻琦是祖峰扮演的,形神兼备,相似度高达99%。
祖峰老师扮演的梅贻琦曾劝说陈楚生扮演的学生吴岭澜转系。这个学生的英文和国文几
乎满分,物理却拿了个不及格。
这种偏...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8
民国有大师吗,知识分子真的都是善的吗
分享到:
时间:2018-01-22 11:37
•来源: 察网
•作者: 吴鹏飞
•浏览:1200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要么就是全盘西化的鼓吹者,要么是民族文化的怀疑者,要
么是悲观失望者,要么是传统文化的殉道者,要么是象牙塔里的自我欣赏着,只有不到
百分之一的人,保有一种民族与文化的自信,决心与人民站在一起,浴火重生,实现民
族的伟大独立和复兴。
民国有大师吗,知识分子真的都是善的吗
近来出了一部影片叫《无问西东》,我看过后,感觉它不是无问西东,它是很问西东,
或者干脆就是崇西贬东。这个东字,有东方的含义,有东方阵营意思形态的含义,有泽
东先生时代的含义。
影片的主题,是宣扬从北洋时期、民国时期发端、成型并传承的知识分子的真善美,到
建国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扭曲、坚守的四个貌似感人的故事。关于这部在思想上、
艺术上都等而下之的影片,我会写专文再加评论。
今天的文章,我只想指出一个事实。人类历史从来就不是大知识分子主导、推动和创造
...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580
9
新兵中大量死亡的准确数字绝不可能得知。一份官方材料承认,战争期间丧失了
1867283名新兵。(国防部所属战史局局长1978年7月根据《抗战史料丛编初集》第293
页,向我提供的信息。)遗憾的是,没有对这个数字按死亡和逃跑的项目加以分析。国
民政府的坚决支持者和蒋介石的一位知己蒋梦麟根据秘密文件估计,至少有1400万新兵
在抵达他们的部队之前死亡。这一数字太大了,难以置信,可能是140万
M******8
发帖数: 10589
10
2018-05-04 12:00PM
这几天,北大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五月四日的百二十周年校庆。今年是双甲子,从传统
纪年的角度说,还是一个重要的庆祝年份。百年校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又过
去了二十年,真是时光催人老。不过,百年校庆时学界的气氛还是比较宽松,如今却是
如此压抑,对北大校庆的纪念活动,尤其是如何在这个时刻回顾历史,反思过往,并树
立此后的学术与教育目标等,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忽然有些好奇,在北大的第一个甲子纪念,即1958年校庆的时候,学校举办了怎样的纪
念活动?检索了网上的一些资讯,都语焉不详,只看到当年由北京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
印出了一本名为《北京大学六十周年》(初稿)的小册子,印制很简陋,并注明是非卖
品。想来那个时期,头一年发起的反右运动还气焰正盛,知识份子面临着各种批判和厄
运,与此同时大跃进等激进的政经举措已经风起云涌,坑灰未冷,大难不断,北大内部
恐怕也没有多少心思在那样的气氛下还欢喜而隆重地去为学校“做寿”,虽然是一甲子
的大日子。
那个时候,在北大的人们,还有多少能够想到海峡对岸的台湾,北大的先校长胡适——
不,他的校长职务从来就没有被罢免过——...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11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胡适先生谈两岸“和平发展”
大家知道,大陆出版的书籍很多是删改过的。随着逐渐开放,又有网友把不少书被删改
的部分在网上发布了出来。《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这本书,也是这样。
大陆版的此书,被删掉的有这样一段话:4月8日 星期六 今天先生谈起“蒋梦麟寄来
一本他很赏识的小说,是一位女作家的作品。我也看了,仿佛是写共产党的罪恶,共产
党的罪恶不是亲身经历过还是写不出的。她是一个妇女,没有能像姜贵写得深刻。我没
有多信;往往有人会把我的信件作为宣传的工具。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163946/
请注意,胡先生在这里提到了,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具有很强的伪装性。没有亲身受过
他迫害的人,是认识不到的。
这些年来,国民党为了一党之私,不断做着美化共产党的工作,使得台湾人民对于中共
的认识,日益模糊起来。早就把胡先生说过的,这样必须遵守的常识,抛到九霄云外了。
一旦规范荡然,就会谬论横行。台湾在对中共的基本判断,已毫无共识的情况下,才居
然会让与匪合作、“和平发展”的痴心梦想,成为了台湾的主流民意。更要命的是,现
在社会发展的速度,可再也不会象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时候,能撑那么久了... 阅读全帖
E*V
发帖数: 17544
12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归来,司徒雷登!(ZT)
在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雷德、燕京大学老校友们和杭州市民的注视下,阔别中国60年的司
徒雷登,再度回到了中国杭州。11月17日,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
山安贤园,安眠于青山苍翠的怀抱之中。墓碑上简简单单写着:“司徒雷登,1876—
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司徒雷登先生总说西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这里
就是他的故乡。今天,他总算回家了。”杭州燕京大学校友代表姚林杰老先生说。
长久以来,他的教育家生涯被人们遗忘,仅仅以“披着羊皮的狼”的虚伪形象停留在中
学语文课本里。如今,他再一次划过人们的视野。
司徒雷登,一个在中国现代史被书写为“声名不佳”的人,一个虔诚的传教士,一个生
活中西文化边缘里的人,如何在个人意愿和宗教所需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
之间,取得平衡并融合美好理想和现实困难?
(一)
这是1936年6月24日。
北平西郊的燕京大学里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正在进行。开幕前,年轻而英气
的学生向那位鹤颜的外国老翁献上了一副中国传统刺绣,此时,全场观众起立,向他三
鞠躬。
多年后,这个老翁回忆起此情此景,仍然激动不已。那是他——司徒雷登的六十大寿。
不...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0
13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的网友就好奇了,热爱百度并不是个坏事啊,起码可以说明某人
喜欢研究学问知识。但是,我们现在网络上经常用的热词“百度”可都是带有贬意的,
意思是指;自己本身并不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只是热衷于在百度网站里搜索各方
面的词条以后拿来作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籍此在论坛上夸夸其谈,舞文弄墨。这就
很容易陷入泥古不化,教条主义的泥潭,并显示出某人的肤浅与猥琐,而我们这里谈到
的新杂元老岭南明月就是如此之辈。
什么是百度呢?百度公司自己的介绍说:“百度(Nasdaq简称: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
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
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注意;执著追求四个字,这四个字本来是正面的意义,同时也表明了百度公司也向外界
承认,自己的百度所可给与的解答也并都是完全正确的,还需要去追求。但是,某些贾
名钓誉之徒就偏偏执著的相信于百度,那么,执著作追求对于岭南等辈那可就是反面的
意义了。
如果一个人不学...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8160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JTU 讨论区 】
发信人: sceptre (sceptre), 信区: SJTU
标 题: 上海交通大学公开招聘人文学院院长公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4 14:09:47 2007)
上海交通大学公开招聘人文学院院长公告
——(2007年7月30日-2007年9月30日)
为了加快人文学院发展,促进人文学科繁荣,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经研究决定,上海
交通大学公开招聘人文学院院长,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报名应聘。
在上海交通大学111年的历史上,曾有唐文治、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主理校政,培养出
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蒋梦麟、马衡、洪深、朱屺瞻、邹韬奋等众多人文学科杰出人
物。
秉承悠远深厚的历史文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正在以建设国内外一流人文学院为
目标,继往开来,全力开创教学科研各项工作新局面。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整体发展战略,人文学院在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学
任务,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起点大学文化建设的同时,力求经过5~10年的努力
O****o
发帖数: 502
15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转载] 连战北大演讲(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eStrait 讨论区 】
【 原文由 laoshan 所发表 】
逝者已,来者俱,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结论。我认为我
们的愿景要回到自由的思想,发源地,今天北大我们再谈
一谈。这就是多元与包容,这就是互助与双赢,这就是现
状的维护与和平的坚持。
(一)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网络资讯的时代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时
代,何况我们本身就有多元的基础,少数的基层、不同的
政治主张等等,这样多元的社会一定要有包容,就好象蔡
元培先生所讲的包容。怎么样来了解有没有包容呢?检验
有没有包容,很简单,理性地沟通,相互地尊重,取代所
谓激情的谩骂跟批判,这就是包容,很简单。
蒋梦麟先生也是北大的校长,他讲所谓那些背后拖着长辫
子的保皇党和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互
相笑虐,那就是包容,北大的分析。
(二)
第二我要讲互助和双赢。各位都知道,今天这个市场的经
济已经逐渐的在那里整合两岸经济的资源,不但是两岸,
事实上今天市场经济的作为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趋势里面已
经席卷了全球,自由的经济就是这样的一个趋势,但是在
自由经济的体制之下如何维护和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这是最
重要的事情。
j******n
发帖数: 21641
16
Yale的呢, 看
谁是北大最优秀的学生?
--某人写的
谁是北大最优秀的毕业生?
——有感于北大校长与耶鲁校长的对话
二零零四年一月七日,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播出了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和耶鲁
大学校长莱文的对话。北大和耶鲁两所大学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的两所一流的名校,在这
次对话中,两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和价值标准的分歧表露无遗,而背后则是两国高等教育
的现实水准和教育目标的根本性的差异。
一九四九年以来,主政者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方面出现了若干严重的偏差
。五十年代初,在毛泽东的亲自干预下,迅速关闭、合并或改造了数十所教会大学和私
立大学,党委直接进驻大学成为“太上皇”,民国以来已经形成的大学的学术独立和思
想自由受到巨大伤害。此后多次政治运动均从大学开始发动,社会学、法学、遗传学等
学科遭遇灭顶之灾。作为“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北京大学,因为当年慢待了当年在图书
馆打工的临时工毛泽东,更是受到重点整治。在五十年代初,北大传统中民主与科学的
血脉几乎被连根拔起——北大校长马寅初因“人口论”而遭受批判即是一个典型。“文
革”肇始,北大成为毛泽东随心所欲使用的一枚棋子...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钱穆书法之“谜” (转载)
我本来以为是在香港写的,因为那位老人说是结束教职、离开香港之前钱穆写给他的。
看你说的我又去研究了一番,的确前一幅字的落款的意思是在美国送的噢。我回头再问
问他。钱穆在回忆录里说,在纽黑文碰到吴纳孙(鹿桥,《未央歌》的作者),在旧金
山碰到张君劢、蒋梦麟、张充和傅汉思夫妇,在西雅图碰到萧公权、陈世骧、夏济安等
。看这些名人八卦很有意思。不过我从新亚得到的答案是从落款形式来的,不是指别的
人。新亚其实也是猜测;我本来也想向懂行的人求证一下。
e*******c
发帖数: 2133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钱穆书法之“谜” (转载)
原来张君劢 蒋梦麟彼时在旧金山那里...西雅图那时候也快成为汉学中心了,一大部分
就赖萧公之力,当然还有魏复古。后来一些比较出名的学者,如黄俊杰,汪荣祖等皆出
自其门下
还有一八卦,之前黄庚教授讲座说的,听说萧公权的儿子在西雅图做房地产发财了...
S***E
发帖数: 1977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4书单]《留学生活》
《留学生活》,周作人等作,张耀宗等编,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8月1版2印本。
这书是三联的“中学生图书馆”中的一本,是和套书一起买回来的。所以买之前根本
不知道是什么书。
读了以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三联书店说得明白,在2012年看见中国
新一代留学大潮兴起,所以搜罗旧文,从留学先贤的回忆录里面撷取关于留学生活的片
段,一共找到25篇文章,编成了这本书。文章作者的留学生活早至1906年的周作人,晚
到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宋明炜,整整跨越了100年。书编辑起来应该说难度不大,属
于剪刀浆糊就能干的活。
三联的本意,大概是想在留学大潮里从老留小留的兜里分一杯羹,这从编者前言就可
以看出来。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江城准备考研之前,就买了中国大学生杂志编的考研励
志书里面寻找正能量。那本书和这本《留学生活》走的一样的路子。 遗憾的是我看本
书没达到这个目标。原因如下。
一是作者的选取。三联编书,总脱不了它的“文化味”。如果说在休闲书上说文化味
是好事,在这里就有点束手束脚。书里面的前辈先贤,大多离现在时代已远。首先在时
代上就隔膜着。而这本书的前辈先贤还大多是在欧美名校里面读到Ph...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4334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给《无问西东》打个分吧?
崔中实同志/蒋梦麟器宇不凡 +2
那个沈老师追求自我 +2
静坐听雨那个段子不错 +2
黄晓明们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下搞出核武器 +3
那个明明长着中国人脸装逼说英语的空军长官,好像是个米华,-2
奶茶婊现身,这货出来代表清华 -4
烂俗三角恋+照顾低端人口的桶装鸡汤 - 1
累计 2 分。
wh
发帖数: 141625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给《无问西东》打个分吧?
我都没注意到蒋梦麟。梅贻琦说实话演得有点装,可能因为戏份太少,人物展开不了。
沈老师是哪个?章子怡的中学语文老师?
奶茶是谁啊……章子怡?
s******n
发帖数: 518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杜威、罗素、泰戈尔访华及其不同际遇
作者:胡俊修 唐媛媛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7日 14版)
杜威访华讲学时,与中国学人合影。
泰戈尔访华时,与徐志摩、林徽因合影。
罗素访华讲学离开中国前,和中国学人合影。
近代中国外遭列强觊觎压迫,内受军阀专制反动统治,加之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
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探索国家出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期冀用民主、科学来唤醒国
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世界名哲杜威、罗素、泰戈尔(当时又译作太戈尔、泰
谷尔等)先后应邀访华,被知识界寄予了改造中国社会、开出救世良方的厚望。“无论
自觉与否,名哲讲学不仅开拓了国人的视野,而且事实上也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并构成
了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郑师渠:《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学界对他们访华的个案关注较多,但比较研究却
很鲜见,对比审视三人访华的不同际遇,或许对于考察当时中国思想界的风云际会富有
启发意义。
杜威、罗素、泰戈尔访华万众瞩目
1919年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到日本游历讲学,其中国弟子胡适、陶行
知得知此事立即协商邀约其...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764
2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耶诞节会变成第二个佛诞节吗
王达三的个人空间
http://blog.huanqiu.com/?82843
红袍耶诞老人在以红色为吉祥色的中国找到了热情的粉丝,“耶诞节”成为中国最为流
行的文化景观之一。有些中国人自信地认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和同
化的能力,所以“耶诞节”早晚会变成第二个“佛诞节”——一个人们不加注意甚至早
已忘却具体日期的中国民俗节日,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但笔者认为
,这种可能性就像鸡蛋变成鸭蛋的可能性一样微乎其微。
首先,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体系,彼此之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互适性
。中国历史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同源”或“三教合一”的声音不绝于耳,孔子、老子
和释迦牟尼共处一庙同为信众膜拜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文化和耶教文化则分属东西文
化体系,彼此之间调适的余地比较小。自耶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信众能否参拜孔子和
祭祀祖先一直就是个大问题,时至今日都未能予以很好的解决。
其次,佛教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国力强盛、文化自信的东汉时期,佛教中国化同样
是在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包容的隋唐时期。耶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则是在中国国力衰微的
晚清时期,且如蒋梦麟先生所
t******o
发帖数: 2792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美文欣赏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
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
,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
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
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
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
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
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
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
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
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
毕业学生二千余人,
r****y
发帖数: 26819
25
林贤治的那篇如下:
也谈五四、鲁迅与胡适──给李慎之先生的信
李慎之先生:
拜读过《中国的道路》,以及近年来先生的一些大作,得知先生如此高龄,
仍在社会思想领域里作艰难的探索和启蒙工作,实深感佩!
顷接今年第五期《书屋》杂志,即将先生给舒芜先生的信读完,文中谈五四,
谈启蒙,谈鲁迅与胡适,结合个人经验道来,尤足启发来者。先生的论题均是大
问题,其中有些我亦曾思考过,与先生颇出入,今不揣谫陋写出就教于先生;因
先生是公开刊布的,故不另付邮,权当公开信发表。冒渎之处,乞希鉴谅。
一、首先是五四精神,抑或从“个性解放”说起。
我同意先生说的“个性解放”是五四精神的一个部分,五四运动作为一个精
神运动来看,前前后后确乎有著更为丰富的意义,但是,它无疑是最基本的部分。
什么叫“个性解放”呢?蒋梦麟写过一篇《个性主义与个人主义》,称个性解放
为个性主义,其实与个人主义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前者多表现在文化教育方面,
后者则表现在社会国家方面,都是以个人价值为本位的。这是“以平民主义为标
准之个人主义”,要旨是“国家社会有戕贼个人者,个人将以推翻而重组之”。
对此,五四的代表人物是有共识的。陈独秀在比较
j*******7
发帖数: 6300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前言
五四运动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早就有人关注。1921年5月5日中华续行委办会在
上海举行第九次年会时就重点讨论了新文化(新思潮)运动与中国基督教的关系。在会
上,刘廷芳、毕来思、柴约翰、罗运炎分别作了《新文化运动中宣教师的责任》、《中
国新思潮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的新思潮》、《新思潮和基督教》的演讲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影响作了阐发。但此时五四运动对基督教的
深远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所以他们的研究尚不完全。
之后对此问题研究比较全面的是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京华印书局
,1927)。笔者仅见转引的资料和观点,未见全书。还有王治心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
基督教史纲》一书的第二十章,主要介绍了非基运动和本色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对此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基督教
在大陆的迅猛传播,学者对又开始关注此问题,港台和大陆都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香
港李志刚先生写了《五四运动与中国基督教复兴之探讨》一文(收在《百年烟云、沧海
一粟:近代中国基督教文化掠影》一书中,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台湾...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648
27
张凯律师 || 清华已往,唯有西东
Original 2018-01-30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无问西东》是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拍的献礼片。
它记录着清华大学作为几代人的名校,思想和精神的传承。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本是清华的校歌,也表达着清华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
1
传说中的校训
相传,清华大学原来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无文字考据,但此流传甚广。
之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他的校训是:“又红又专”、“听话出活”……。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原相传的十六字的校训,变为了八字校训确立下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该校训一直延续到如今。
何以清华大学会有相传的十六字校?
那没有刻在石头上的“校训 “:“独立精神,思想自由”,何以被口口相传?
2
大师云集的清华
《无问西东》里,我们看到的,正是在“独立精神,思想自由”之下的清华。
那是何等辉煌、炫目。
清华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非大楼也,是大师也。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清华,也真的成了大师风云际会的地方。
影片里,我们看到了的清华人是: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
、冯友...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801
28
1927年,国民政府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命名了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
(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
从1927第三中山大学成立到1936年竺可桢接任校长之前的十年间,浙江大学经历了四位
校长的治理。
其中首任第三中山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为蒋梦麟先生,他于1908年赴美国留学,
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30年7月任浙大校长。
s*******w
发帖数: 2257
29
【校庆特稿】回望百年峥嵘史,守望南开新起点
Written by 裴悦,
Views 76
2015-10-16
南开学校源自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字范孙)开办的严氏家馆。1904年,严氏家馆
和王氏家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校舍仍在严宅。是年冬,校名改为“私立敬业
中学堂”。1905年,又改为“私立第一中学堂”。1906年,津绅郑菊如将天津西南水闸
旁十余亩空地捐助学校。因此地位于德国人汉纳根开设的大广地皮公司界内,德国人不
肯相让,后经交涉,遂将郑氏所捐之地换成电车公司旁一块空地。这片空地位于天津城
西南的开洼地带,有“南开洼”之称。1907年秋,学校由严宅迁入新校舍,校名因所在
地名之故,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这也是南开系列学校均以“南开”为校名的由来。
“南开”二字,沉淀了历史与情怀,悠悠九十六载岁月,历经风雨。在南开的历史上,
几次搬迁尤为引人注目,回顾历史,每一次的搬迁都为南开带来新的跨越与发展。
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政府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有赖
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本着“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学校规模一直较小
,19...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0
【校庆特稿】回望百年峥嵘史,守望南开新起点
Written by 裴悦,
Views 76
2015-10-16
南开学校源自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字范孙)开办的严氏家馆。1904年,严氏家馆
和王氏家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校舍仍在严宅。是年冬,校名改为“私立敬业
中学堂”。1905年,又改为“私立第一中学堂”。1906年,津绅郑菊如将天津西南水闸
旁十余亩空地捐助学校。因此地位于德国人汉纳根开设的大广地皮公司界内,德国人不
肯相让,后经交涉,遂将郑氏所捐之地换成电车公司旁一块空地。这片空地位于天津城
西南的开洼地带,有“南开洼”之称。1907年秋,学校由严宅迁入新校舍,校名因所在
地名之故,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这也是南开系列学校均以“南开”为校名的由来。
“南开”二字,沉淀了历史与情怀,悠悠九十六载岁月,历经风雨。在南开的历史上,
几次搬迁尤为引人注目,回顾历史,每一次的搬迁都为南开带来新的跨越与发展。
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政府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有赖
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本着“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学校规模一直较小
,19...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民国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张伯苓先生
送交者: 董胜今 2016年03月16日15:25:01
今年是张伯苓先生的诞辰140周年,为了缅怀他的成就和业绩,特地为文纪念这位民国
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家,当推蔡元培先生和张伯苓先生。他们两人各擅胜场,各有千
秋,蔡先生名气更大,而张伯苓先生业绩更多。张校长(我们对他的亲切称呼)创办的
南开中学出了两任现代的中国总理,就是周恩来和温家宝。
张校长天津人,1876年出生。1895年毕业于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为总教习的北洋水师学
堂。当时正是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张校长痛感国家腐败积弱,决心从事教育救国。1904
年,在前贵州学政严修的帮助下,在天津创办了私立学堂,后来改名南开学校。1919年
创办南开大学。以后接着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南开经济研究所,南开应用化学
研究所。1936年,他有鉴于日寇侵华已经不可避免,率先在重庆沙坪坝购置土地,创办
渝南中学,随后改名重庆南开中学。张校长先后担任各校长凡40多年。
抗战开始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内迁到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由
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担任校委常委。但张校长长...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759
32
来自主题: PKU版 - 是真精神自风流
2000年05月17日
是真精神自风流
□郑 勇
  探究北大精神,或曰传统,似乎一直是北大人未能释怀的话题与
情结,从蒋梦麟的《北大之精神》(1923),到四年后马寅初的同题
演讲,再到北大九十周年校庆之际出版的《精神的魅力》,都不约而
同地拈出“精神”这个关键词。在这样的文本序列中,陈平原先生的
《北大精神及其他》不是第一个,自然也不会是最后的盖棺论定。说
到这本书,不可不提两年前作者的另一本书《老北大的故事》。虽然
二书一谈“故事”,一论“精神”,似乎各有侧重,但把它们并置等
观,不难看出“故事
E**e
发帖数: 199
33
作者应该先反思自己及其同类人把老校长胡适先生的劝告都扔一边了
1920年《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与蒋梦麟合写)
1925年《爱国运动与求学》
1935年《为学生运动进一言》、《再论学生运动》、《告北平各大学同学书》
x******g
发帖数: 91
34
西南联大哪里需要北大校训啊?
目前关于这句话的主要史料是一张小纸条,跟清华南开的放在一块
估计是为了拟联大校训,于是征集三校校训
蒋梦麟想咱也不能没有啊,就随便填了一个交稿
d**********u
发帖数: 4124
35
☆─────────────────────────────────────☆
cyhcyh (otter) 于 (Wed Dec 16 22:20:22 2009, 美东) 提到:
转载--北大人在美国反思北大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442026&r=0
☆─────────────────────────────────────☆
breeziness (breeziness) 于 (Thu Dec 17 13:16:54 2009, 美东) 提到:
"北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总是以调侃批评为主;而清华、科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
,总是以赞美为主。"
出清华西门往前走500米, 嗯
☆─────────────────────────────────────☆
Benbenxu (悠悠) 于 (Thu Dec 17 13:18:56 2009, 美东) 提到:
咋了?
看美女?

☆─────────────────────────────────────☆
Eule (猫)...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478307&boardid=1&read=1
闵维方先生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据北大的
官方网站介绍,闵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1983年国家公派
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1984年、1985年先后获得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和组织社会学硕
士学位。1987年获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教育管理与决策)。1987—1988年在美国
得克萨斯大学从事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并兼任该校校长助理。
1988年回国受聘至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任教。”(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网站:闵
维方网页)。按说,闵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出国的一批人,加之毕业于美国名校,并
且专攻教育管理,由他来担任北大领导可谓名至实归。不过,近来耳闻目睹一些他的言
论,使我开始怀疑他到底是不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
我的怀疑起因于闵书记今年七月上旬在中央电视台上为北大的人事改革搞宣传。电视节
目我没有看到,但整个节目的文本却见诸报端。(佚名:闵维方在央视《对话》谈北大
人事改革)。这篇文...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启之:北大琐记--知识分子的蜕变:从梁效到避孕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 10:01:35 2014, 美东)
http://3qz.blogchina.com/2152394.html
2001年10月的某一天,欧美同学会院内热闹非凡,为了庆祝北大华亿影视公司老总的四
十大寿,京城各界名流跑来献艺。听到主持人说,下面请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讲话。
我从最后一排移到了前排–毕业十五年了,除了在学校见过丁石孙外,这位陈章良将是
我见到的第二位校长。
一位身着西装的中年汉子,三步两步跃上台阶,站在麦克风前,以略带闽南味的口音大
呼小叫:“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各位尊敬的来宾:我是董总的哥们儿,但
是我到这里,不仅代表哥们,还代表北大,我给董总带来了一件礼物。”说到这里,他
向下面挥了挥手,两个马弁类的人物将一个大花篮抬到他的身边。“请各位猜一猜,这
个花篮里装的是什么?”
下面的人放下碗筷,纷纷站起来,伸长脖子,端详那...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北大向何处去?——何芳川
大约在1990年代初期,我在党委办公室不时会见到一位个子比较高、头发比较白而稀疏
的人,后来我知道他是历史系主任何芳川。何芳川找郝斌的时候比较多,郝斌是历史系
出身的。后来我和何芳川也熟悉了,他进来后看到我,有时会来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并大
声说:谢老师好!何芳川当时应该有五十几岁了,又是教授、系主任,我只是个30岁左
右的小秘书,受他如此大礼,实在是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我没有多想,以为这只是他的
一种风格。后来何芳川当了副校长,在办公楼见到他的机会更多了,他对人还是很热情
,但似乎不再行鞠躬礼了。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前,在湖北主编《今日名流》杂志的同学曾楚风找到我,他们准备
出一期北大百年校庆的纪念专刊,要组织一批文章。他们听说何芳川的父亲何兹全老先
生,何芳川本人以及他的女儿祖孙三代都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觉得很有新闻价值,想
请何芳川就此写一篇文章。我到何芳川的办公室向他说了这个意思,他还是一如既往地
热情,当即表示同意,并强调说自己是很会写文章的,但也说了他时间很紧张、非常忙
的话。此前我知道何芳川曾是梁效班子的成员,对梁效的评价是另一回事,其班子成员
都...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来自主题: PKU版 - 北大官场启示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官场启示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23:54:33 2017, 美东)
2017-01-19 谢宁 学术那些事儿 学术那些事儿
学术那些事儿 微信号 ldriji
功能介绍 不论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也不分欧美名校或中国土博,学术这一特殊身份把
我们联系在一起。当然,本号也不在意本硕博,是否学院派,只要对学术感兴趣,一概
欢迎。
编者按前几天的推文《朱善璐、季羡林以及厉以宁等北大权贵的那些事》比较受读者欢
迎,今天再次精选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阅读。
谢宁,北大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
珍的秘书。
“北大特别强调其政府官方的背景,这样就把京师大学堂和一些更早的由外国人或民间
创办的学校区分开来,似乎是要说明北大才是和政府关系最密切、最正规的大学。以此
思想为主导,北大的百年校庆就不仅是北大自己的事情,而且应该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
政府行为,应...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来自主题: PKU版 - 北大官场启示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官场启示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1 23:54:33 2017, 美东)
2017-01-19 谢宁 学术那些事儿 学术那些事儿
学术那些事儿 微信号 ldriji
功能介绍 不论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也不分欧美名校或中国土博,学术这一特殊身份把
我们联系在一起。当然,本号也不在意本硕博,是否学院派,只要对学术感兴趣,一概
欢迎。
编者按前几天的推文《朱善璐、季羡林以及厉以宁等北大权贵的那些事》比较受读者欢
迎,今天再次精选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阅读。
谢宁,北大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
珍的秘书。
“北大特别强调其政府官方的背景,这样就把京师大学堂和一些更早的由外国人或民间
创办的学校区分开来,似乎是要说明北大才是和政府关系最密切、最正规的大学。以此
思想为主导,北大的百年校庆就不仅是北大自己的事情,而且应该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
政府行为,应...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970
41
上海交通大学公开招聘人文学院院长公告
——(2007年7月30日-2007年9月30日)
为了加快人文学院发展,促进人文学科繁荣,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经研究决定,上海
交通大学公开招聘人文学院院长,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报名应聘。
在上海交通大学111年的历史上,曾有唐文治、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主理校政,培养出
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蒋梦麟、马衡、洪深、朱屺瞻、邹韬奋等众多人文学科杰出人
物。
秉承悠远深厚的历史文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正在以建设国内外一流人文学院为
目标,继往开来,全力开创教学科研各项工作新局面。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整体发展战略,人文学院在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学
任务,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起点大学文化建设的同时,力求经过5~10年的努力,建
成若干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有自身特色的人文基础学科平台,组织起若干基础扎实、结
构合理、影响广泛的人文学科学术梯队,整体进入“985”大学人文学院第一方阵,成为国
家人文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
为此,提出应聘人文学院院长人选的基本条
c***n
发帖数: 2232
42
来自主题: THU版 - 清华档案管里钱老的信件
http://www.sjtu.edu.cn/newsnet/shownews.php?id=23287
钱学森让辞交大校长始末
1947年夏秋之际,声势浩大的交大爱国学生运动使学校陷入校长人选危机之中。5月中
旬,交通大学近3000名学生,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停办航海、轮机两科,在中共交大总
支领导下发起波澜壮阔的护校运动,自行开火车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抗议,迫使政
府当局基本同意了学生们的各项要求。下旬,交大学生又和全国学生一起投入到反内战
、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中,成为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吴保丰校长对学生
运动表示同情,暗中予以一定支持,并用自己的汽车护送学运领袖安全离校。国民党政
府当局对轰轰烈烈的交大学运大为恼火,蒋介石亲召吴保丰去南京,训斥其镇压不力,
无能治校,责令立即辞去校长职务。
吴保丰被迫于7月离校后,交大校长一职几经反复,无人接任。开始,教育部有意
让时任交通大学校友会理事长的茅以升继任校长,负责处理护校运动及五三○大逮捕后
的善后事宜。茅以升没有同意。接着,交大校友会向教育部推荐蒋梦麟、凌鸿勋、茅以
升三位校友,请就三人中选任一人为交大校长。不过,三人
c***n
发帖数: 2232
43
来自主题: THU版 - 钱学森让辞交大校长始末
钱学森让辞交大校长始末
http://www.sjtu.edu.cn/newsnet/shownews.php?id=23287
1947年夏秋之际,声势浩大的交大爱国学生运动使学校陷入校长人选危机之中。5月中
旬,交通大学近3000名学生,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停办航海、轮机两科,在中共交大总
支领导下发起波澜壮阔的护校运动,自行开火车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抗议,迫使政
府当局基本同意了学生们的各项要求。下旬,交大学生又和全国学生一起投入到反内战
、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中,成为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吴保丰校长对学生
运动表示同情,暗中予以一定支持,并用自己的汽车护送学运领袖安全离校。国民党政
府当局对轰轰烈烈的交大学运大为恼火,蒋介石亲召吴保丰去南京,训斥其镇压不力,
无能治校,责令立即辞去校长职务。
吴保丰被迫于7月离校后,交大校长一职几经反复,无人接任。开始,教育部有意
让时任交通大学校友会理事长的茅以升继任校长,负责处理护校运动及五三○大逮捕后
的善后事宜。茅以升没有同意。接着,交大校友会向教育部推荐蒋梦麟、凌鸿勋、茅以
升三位校友,请就三人中选任一人为交大校长。不过,三人
l**j
发帖数: 55
44
细数百年春秋---中国名校大起底
北洋水师覆灭同年(1895年),西式高等教育蹒跚进入中国。如
今的大陆资深名校,多有在炮声中西迁南徙、因政权更迭或城市兴
衰而起落离合的经历。一部多难的民族史,留给中国高校人的是沉
重的使命感与深刻的遗憾,当然也不乏激越与高昂。
京城双峰
清华自1911年庚款建校始,即被寄以培养中国领导人的使命;1925
年清华设大学院,旋升格为大学,海龟派云集,国学研究院四大导
师名震遐迩。1931年,梅贻琦走马上任,清华进入了全盛期,共设
文理工法农5个学院。抗战时期,清华与北大、南开在昆明合组西南
联大,梅贻琦是联大主席,清华在各方面占压倒优势。相反,北大
自五·四运动后屡遭当局猜忌,经费常无着落。北洋政府垮台后,
北大也险被拆分,几近亡校;之后全赖蒋梦麟校长(1930~1945年)
苦心维持。所幸还都京师后,胡适、傅斯年倾注心力,将北大再造为
真正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北大搬出天安门附近的沙滩红楼,迁址
西郊燕园,尽并燕京、清华文理科。同年,清华取代交大成为工科老
大。文革期间,两校卷入政治暴风雪中,各自的笔杆子曾以“梁效”
为名合写大批判书,武斗中还曾涌
s******e
发帖数: 285
45
来自主题: ZJU版 - 杭州人帮帮忙
章、林纾、陈叔通、马叙伦、蒋梦麟、钱家治、郁达夫、徐志摩、潘天寿、沈尹默、金
庸、华君武、吴茀之、程裕淇、丁舜年、徐志强、刘吉、蒋筑英、张启楣、孙优贤、潘
公凯、黄亚洲、胡祖光
hehe,all hang si
W****A
发帖数: 143
46
阅读次数:339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7-05-21 13:34:02
惟学无际
——写在浙江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

走进浙江大学校史陈列室,犹如笼罩着历史长空,群星璀璨,互相辉映,
一幅长10米的巨型油画,仿佛使我们穿行于110年的时间隧道,感受到深深的震
撼。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画家徐方毕全身之功完成的力作。画面上充满沧桑感的
底色,从晚清到当代99位各具形象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迎面走来,有的能一眼
明辨,他们是:林启、陈独秀、陈布雷、蒋梦麟、竺可桢、马一浮、邵飘萍、
李政道、谈家桢、苏步青、王淦昌、钱三强……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与一所
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的身后,一条河流贯穿了杭州、建德、泰和、宜山
、遵义、湄潭,最后汇入东海,消失在茫茫的天际。油画正中有一块“国立浙
江大学”的校碑。碑文中跳出了四个大字——惟学无际。

A.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
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浙江大学校歌(作者马一浮)

西湖畔,白堤旁,有着西泠印社和林社
z*****i
发帖数: 941
47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刘老师
朋友在聚会中带来一位忘年之交,八十几岁的女前辈,早年任教於天津外语学院,精
通中、英、法、俄四国语言,受过传统文化的洗礼,风度、涵养都令人侧目。朋友
说她博闻强记、对部分中国近代史娓娓道来,宛如口述历史。
原来此人竟为刘大白之幼女。刘大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健将,他的新诗曾出现
在我们小学五年级的课本里,有人诗性一发,当场背了那首西湖秋泛,这恐怕大出
刘老师意外,想刘大白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更何况他的诗,即使还有人知
晓,应该也不是我们这些小辈吧。刘老师亦必是惜缘的,从她口中,我才真正具体
化了刘大白、夏丏尊、丰子恺、蒋梦麟、白马湖、春晖中学、杭州一师的历史印象。
唐君毅有一本书叫做论中华民族的花果飘零,在今天,这个异乡,庆祝著他国的国
庆,却结识了一位中国文化典传的故人新友。称故人因心灵交流实非今日始,谓新
友因生命难得跨越时空而新交错。这个城市远处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正惹的烽火
冲天,垂手边我却见证了一古老文化百年来挣扎遗留下的花果飘零。当诗从口中流
畅地吟出,众人陶醉在诗意与火花中的一瞬间,优雅的刘老师的双眼竟泪光一闪,她
随手抹去不经意的、来自西湖的、厚敦敦软玻璃般的水珠
f****m
发帖数: 7469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时代超过2亿人饿死 全文转贴
炮匪之烂远超历代
杜君立的《民国十八年年馑》,文章写道:“进入群雄争霸的民国时期以后,饥荒已经
如影随形成了中国人的家常便饭。当时中国人口出生率极高,一对夫妻动辄生七八个孩
子,但人口却不见增长,原因是婴儿死亡率奇高,生的多死的多,死的多又必须生的多
。在如此恶性循环中,人命如蚁。据出生在中国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估计,1949年
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如此估计,民国时代曾经饿死过2亿以上
人口。……1920-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1000多万人,灾民3000万……1928-1930
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 600万
人。……民国24年,四川发生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都是灾区,受灾人口大约3700余万
。四川省赈委会主席尹仲锡将一张人吃人的照片亲自交给蒋介石……1946和1947南方大
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蒋梦麟先生曾抗战时期担任中国红
十字会长。他在《新潮》一书中写道: ‘以我当时估计,在八年抗战期内,未入军队
而死亡的壮丁,其数不下一千四百万人
http://www...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t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02:56:52 2014, 美东)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图)
文章来源: 史海钩沉 于 2014-05-08 20:30: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3677 次)
2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7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两度前往天安门探望绝食学子。季羡
林门生、作家张曼菱在《季羡林——追念与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羡林坐在三轮车上,
高扬“一级教授季羡林”白幅,学生蹬车前行。另外,他还与荣毅仁联手为广场学子滋
补身体。当局开枪镇压后,季羡林不改其道。任何会议不发言,一发言就是:“别问我
,问我就是爱国民主运动。”某日,季只身坐上出租车到海淀公安局去投案自首。他说
,“我是北大教授季羡林,我两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是受我指使。把我和他们关...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国藩本传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