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蔡叔度
(共0页)
r****m
发帖数: 1264
1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百家姓典故)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关于蔡氏的姓氏来源,历来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而肯定的记载,
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
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祭,古
通用。”
《性纂》上也指出:“周、蔡叔度既死,其子曰胡,续封,是为
蔡仲,后因氏焉。”
另外,还有一项明代的归震川《华亭蔡氏新谱序》,把蔡氏的来
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该序文是这样记载的:“蔡之先出于周文王
,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
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土,复封之蔡,尚书,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
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
灭于楚。”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
在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
时候,其他被野心勃勃的楚国所夺,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有
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又动脑筋到蔡国
的头上,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迁徙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
的地方。不过,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却仍然不能使楚国“感动”
m********1
发帖数: 368
2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時設立三監(管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行八),次康叔封(行九)。武王封管、蔡而周公不預,以諸弟中周公最賢,武王引之助治國政,統籌大局,故不出封在外也。”
“其他如魯、燕、齊諸國,始封皆在成周之南。”
“今河南有魯山縣。詩閟宮:「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許、鄭密邇,亦在河南。「燕」字本作「郾」,今河南有郾縣,與召陵密邇,當是召公初封之地。齊爲周之外戚,國語:「齊、許、申、呂由大姜」,許、申、呂三國皆在今河南境,則齊之初封,亦應與三國近。或本即是呂,故太公稱呂望,丁公稱呂伋。後乃分封於齊。”
…………
“周公親自東征,殺管叔。定亂,乃重定封國。
一、魯:魯公子伯禽伐淮夷、徐戎,遂封於魯。
二、齊:封太公子丁公於齊。自有魯、齊之新封,周人勢力始越殷而東達海濱。
三、衛:封康叔於衛,得殷民七族。自此殷朝自盤庚以來歷八世十二君垂三百年之河北根據地,始拱手而讓之周人治下。
四、宋:封微子啓於宋。周人尚不能...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3
三监起兵,以勤王、清君侧为名,可知周公权势必大
周公东征,既平三监,则军政大权尽掌,更无旁人与争
近年发周公墓地,可见其制比天子
亦为一证
楼上兄台谓周公尝称王号,虽无实证,
而以周公之权势,或无王名,实有王权
成王若诚欲削其权势,则当远封周公
封而不就,以子代往,乃知周公之权未损
以余之见,齐鲁燕始封之时,天下初定。周国力未强,恐不能威服东夷
故而,初时分封多在关中、中原之地。而地狭国多,所封之地必小
三监之乱既定,周立国已稳,正可开疆辟土,威服四夷
故重封齐鲁燕于东夷,其邑当数倍于先时之地
三公有大功于东征,增益其邑,以为嘉奖,当在情理之中
或曰,比时东夷之地尚为蛮荒,其地随广,而不及中原富庶
却不知,周公、太公皆古今罕有之战略家
旁人获选中原而舍东夷
周公、太公则不然
东周之际,齐鲁燕皆为大国,可见先贤之深谋远虑矣

錢穆先生《國史大綱》曰:
“武王滅紂以後,並不能將殷人勢力徹底鏟除,因此仍封紂子祿父(即武庚)於殷,同
時設立三監(管
叔、霍叔、蔡叔),以監督武庚之近旁。”
“武王行二,次管叔鮮(行三),次周公旦(行四),次蔡叔度(行五),又次霍叔處
(行八),次康叔
封(行九)...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3519
4
第七章 天命
阴不胜阳,导致四时失序,气候反常,谷稼不熟,饥馑蔓延。饥荒不但没有引起人
们足够的警惕,反而加剧了各国的争夺。或者说,不是不知道原因,然则万国并竞,不
进则退。当时的情形,就好像身处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众人不是想着如何合力堵漏补
缺,同舟共济,而是争先恐后抢拆船板,好争取在船沉后多一丝存活的机会。
从这里,再往北走数千里,便是这个世界的最北端。那是一个寒冷到难以想象的地
方。在那里,没有一丝人声,没有生命的迹象,只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千万年的积雪层
层叠压而成的玄冰,冰雪之下,便是永恒的冻土和寒冷的海洋。一年之中,半年为冥夜
,半年为纯阳。然而,正是这阴寒到诡异的地方,却成为数千年后大国相争的目标。
我们一直以为天圆地方。但在未来,人们发现,其实大地浑圆如鸡子,南辕北辙,
亦可殊途同归。以致这极北之地,反成为通往东西方最便捷的通道。谁占据此地,就等
于控制了别国的后门。早先因为严寒所阻,无法利用。而当未来气候变暖,海冰解冻,
航道大开,那片本来绝无生存可能的酷寒绝域,一下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之那极北
之地,其下埋藏着大量能制造出光和热的物质,那是驱动后世文明运转最重要的宝...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
father (炎黄太郎) 于 (Mon May 23 13:50:57 2011, 美东) 提到:
鲁国,周公旦的后代
燕国,召公奭的后代
魏国,据说是毕公高的后代
管国,蔡国,也就是姬(管)叔鲜,(姬)蔡叔度的国家
曹国,姬叔振铎
成国,姬叔武
霍国,姬叔处
卫国
滕国,姬叔绣
晋国,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国,姬姓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
虞国,姬姓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虢国,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
这是我抄的,燕国,魏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夫差原来是姓姬?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May 23 13:55:54 2011, 美东) 提到:
郑应该也是姬姓。
吴显然是姬姓。是周文王伯伯的后人。

☆─────────────────────────────────────☆
fingerling54 (黑暗虎鲸) 于 (Mon May 23...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鲁国,周公旦的后代
燕国,召公奭的后代
魏国,据说是毕公高的后代
管国,蔡国,也就是姬(管)叔鲜,(姬)蔡叔度的国家
曹国,姬叔振铎
成国,姬叔武
霍国,姬叔处
卫国
滕国,姬叔绣
晋国,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国,姬姓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
虞国,姬姓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虢国,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
这是我抄的,燕国,魏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夫差原来是姓姬?
p*l
发帖数: 241
7
帮你考考古:)
蔡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四,在台湾排名第九。蔡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
黄帝的裔孙周武王姬发,在灭商立周以后,封父亲文王姬昌的第五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
弟弟叔度在蔡,建立了蔡国,叔度被称为蔡叔。后来,蔡叔参与了反对周公的叛乱,兵败
后遭到放逐,异死他乡。蔡叔的儿子胡,因为为人正直,并且没有参与叛乱,后来被周成
王重新封到蔡,被称为蔡仲。春秋时期,蔡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就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从此姓蔡、姓曾。春秋时期,蔡姓主要是在他的发源地周围,即河南,安徽一带发展,
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到了陕西,山西,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汉代,蔡姓开始在江苏
,浙江发展,但仍然以河南为发展中心,至汉末,已经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宁夏,甘肃
等地。唐初,蔡姓开始移居福建,后来又有人迁入广东。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随行的
将领中有姓蔡的,成为最早踏上台湾的蔡姓人。蔡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杞县,济阳,江东
,上虞,温县,五原,陈留,高平,石门,龙溪,赤岭,广州,宁化,梅州等。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在得姓之初,主要是
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
c*****1
发帖数: 324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虢国史漫谈(转载)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52年中国十大名校(zt)
1952年中国十大名校院系调整方案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
科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
也比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
的情况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各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
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
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药学系并入上海
第一医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1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74621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
科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
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
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
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
,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
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2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
,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
今仍有参考价值。
周人取名崇尚质朴
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
,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
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
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
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
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
”,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姜嫄”)给他取的。传说姜原有一次在野外踩了巨
人的足迹,随后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她认为不吉利,便把男孩丢弃在一条窄巷
,却发现路过的牛马都避开不踩他,于是她想把男孩放在人烟稀少的山林,结果发现山
林里也有很多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他丢在结了冰的沟渠上,但还没离开,就有大鸟
飞过来,用翅膀把孩子保护起来。姜原此时觉得这孩子很...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