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行住坐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共5页)
f*******e
发帖数: 5594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一篇文章--自戒的技能
我想这篇文章主要是说,对修行的人如何应对日常的行住坐卧,即随时能够保持正念,
正定。其中提到四种食,就是一般人为了生存所追求的目标。
i****n
发帖数: 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
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
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
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
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
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
。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
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
正的重要。
就知见讲来,有很多不同的知见,今天我们就藉《禅》刊这篇文章——《禅和密的
关系》,扼要地和大家讲一讲:禅宗与密宗的见地如何,修的方法是否相同,证的结果
是不是一样。在佛法五种知见外有一种凡夫见,凡夫见就是着一切事物都是实有,一切
东西都实实在在有。所以向外追取、求得、贪得无厌,因而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是
凡夫知...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1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
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
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
。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
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明心见性。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所以,一心想求得最高最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
。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
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
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
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意根,是六根之一,属于肉体、器官、色
识,是属于心
意根是无法消灭,除非砍掉脑袋
就像眼根是无法消除,除非挖掉眼睛
这个没听过有这种修法
阿含中,阿罗汉(e.g.佛陀)都还很正常,如正常人一般行住坐卧
你对阿罗汉要如何修,想错了。
w*******w
发帖数: 2051
5
请问这段说的难道不是圣女的妈因为女儿供奉修福脱离了地狱之灾? 她妈邪见,讥毁
三宝受了啥报应?连带这无间地狱里一同受苦的一切罪人,也在这同一天里解脱了地狱
之苦,升到善道里受乐了。 这不叫鸡犬升天?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
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
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
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
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
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
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
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
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
,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
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6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游戏]自渡.传歌
"修宜重行,于一切行住坐卧时,无一不用凛觉,在佛堂修持者曰修坐,修坐只
一时,而修行在时时。"
http://www.mitbbs.ca/article_t/Wisdom/31663779.html
---
佛.印心
凛然一觉醒,
如若做大梦。
此乃心中心,
自觉到天明!
t******g
发帖数: 17520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心文 ; 应该远离恶友吗
“修”应该是无时不刻的
平时行住坐卧有身念处止观禅
大便也算, 我没有开始, 最多是focus在我的动作上
心念有心念的修法
你要是没有自我设定了“最好”的概念,
怎么会有 “没有最好的标准” 这种结论?
B**M
发帖数: 74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
修行要诀
(一)定宗旨
一、学佛宗旨,首在开智慧,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苦海、了生死。生死又分为
二,一了分段生死轮回,不再混入,二了变易生死,开般若明达生死,本不可得,不受
世出世一切苦厄。
二、所谓成佛,即是成大智慧,梵语为般若波罗蜜。以般若方可度登彼岸也。是以
开智慧,乃成佛唯一法门,舍此别无二法。
三、学佛贵在自求自修、自除苦恼、自开智慧、自成佛。求佛只如问路求医,走路
吃药,还在自己。所以佛学考据,只如地图和药方,与本病不相干也。学佛者,是学与
佛无二,同一无烦恼,清净自在,不是变个佛。
四、学佛目的在断一切苦,得究竟乐。而得究竟乐者,只在开智慧;开智慧在定,
得定在坐,坐在法。宗旨目的既定,中途方不疑退,此生必可成就,不问你修净土禅宗
密法,都要同此宗旨,同此目的。
(二)明修义
一、明本来,本来不用修,因冤枉而入病,要恢复本来,方叫做修,否则叫做建造
,不叫修理。
二、修心与修理物品不同,当云复,言复其本来也。物品之修理赖他,心之修复还
赖乎自心,以妄心复妄心,至心不可得,光明自在为止。
三、修心虽赖乎法,但教法中用于一时,取舍予夺在我,以明心见性为体,起一切
妙法为用。...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
"修宜重行,于一切行住坐卧时,无一不用凛觉,在佛堂修持者曰修坐,修坐只
一时,而修行在时时。"
---
佛.印心
凛然一觉醒,
如若做大梦。
此乃心中心,
自觉到天明!
B**M
发帖数: 7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分类
大圆满法网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想解脱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首先要发慈悲心。发慈悲心就是从内心里下
决心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当这两种想法
特别强烈的时候才能发出来菩提心。之前都是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发的,实际上并没有
发出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如果不报答这个恩德,
以后还要继续互相伤害、互相结怨。只有报答他们的恩德了,我们才可以解脱,才可以
成佛,才可以不再互相讨债还债了。我们特别地想报答这个恩德,然后从内心里下决心
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叫慈心;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叫
悲心。这两者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那么怎样才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怎样才能拔除一切众生痛苦?那个时候,为了救
度一切众生发誓发愿要成佛的念头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叫发菩提心。所以在慈悲心的基
础上才能有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1)从心力分
从心力的角度来讲,菩提心可以分为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像舟子一样的发心和像牧
童...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事如云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一群孩子用沙子建房子、修建筑,不小心碰倒了,孩子们就很伤心。其实,这有什
么啊?倒塌了就倒塌了,被风刮没了就没了呗,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是那些幼稚的小孩
子,却很伤心痛苦。
在智者的眼中,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孩子。若稍微有人赞叹,就很高兴;若稍微有人
诽谤,就很伤心;若稍微被人喜欢,就很得意;若稍微被人讨厌,就闷闷不乐;若稍微
得到了一点利益,就得意忘形;若稍微遭受一点灾难,就执着不已……
其实,只要是在世间,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大家都差不多,都在六
道中轮回,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互相还看不起谁、看不惯谁啊?只要是凡夫,只要在六
道中轮回,都一样在轮回的牢狱里痛苦着,被贪嗔痴等烦恼紧紧地束缚着,所以没必要
互相攀比、互相看不起。
当失去了所谓的名声、荣耀时,很多人既伤心又难过,甚至因绝望而走进绝路。真
是愚痴到了极点!这些没有就没有了呗,本来就是无常的,本来就是虚假的。作为修行
人,就要明白这些真相。一旦没有了,我们不动心;一旦有了,我们也不动心。无论何
时,内心都如如不动,没有什么可烦的,也没有什么可伤心哭泣的。若是因此而伤心绝
望,就像那些儿童一样,...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zt)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zhdcjjqs.php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索达吉堪布 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缘 起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名藏汉僧俗,朝拜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清
凉圣境。
朝山期间,我与慈诚罗珠恭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等藏地流传甚广的佛学论著翻译成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
们费尽了周折,特别是对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们更是一窍不通。但上师之
命难越,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咬紧牙关坚持,翻阅了大量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
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所
结下的殊胜不解之缘。
五台山向来以自然风光神奇旖旎、名胜古刹鳞次栉比而著称。放眼四周,千山竞秀;俯
视谷底,万壑争流。既有云蒸霞蔚的东台,繁花似锦的南台,明月皎洁的西台,一览群
山的北台,巨石如星的中台,也有淙淙欢跃、南北穿流的清水河,更有集五台之殊胜为
一体的黛螺顶,以及堪称五台山标志的塔院...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36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惨, 双盘无能

你是该闭嘴了,以免误导他人。
业障,之业在于无明,障则在于喜好,并不在于腿。修在于行住坐卧,禅亦不在坐,去
业需破无明,除障在于无我,并非跏趺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
a*******2
发帖数: 465
15
本帖最后由 悦音海螺888 于 2015-6-3 09:46 编辑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一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往生法。我们所用的《
阿弥陀佛修法仪轨》中,除了一些前行和后行部分,还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
内容,这属于密宗的修法,此外还有每天都在念的“极乐愿文”。
《极乐愿文》有很多种,现在我们念的是乔美仁波切所著的《极乐愿文》。这个《
极乐愿文》是非常殊胜的,现在藏地每个寺院,每个修行人都在念。乔美仁波切是一位
非常殊胜、具德的上师,他的发心也非常清净,他所造的《极乐愿文》也有不共的加持
力。在藏地,大家都对《极乐愿文》有信心,我们也要对《极乐愿文》有具足的信心。
虽然它只是个愿文,但是包含了往生四因。显宗里主要讲的是往生四因,若是要往
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四个因(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具备了,就能够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若是这四个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四因主要是佛在
《阿弥陀经》里讲的。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6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佛陀的教法,有以下明显的特色,不会轻易改变。
1目标(解脱、灭苦、贪嗔痴永尽)、
2纲领(四圣谛)、
3次第成果(四果、依次解开十结)
4修行方法的范围(戒定慧,也就是八正道)
5慧上具体修行方法(内观、现观、如实知见)、
6内观的对象(缘起法(含五蕴六入处,即自己整个身心的运作))、
7内观时待发觉的现象(无常、空、无我 (也就是身心实相))、
8内观一堆五蕴,一堆空无我,要干嘛?
(是培养的解脱动力:出离心,也就是味、患、离。离苦的power。也就是断贪爱、断我
的power
9所有一切内观努力,初步都指向这个目标。)
10内观较具体的方式(四念处、七觉支)
其他,有各种调整的方式或补充(四正勤、五根、五力等)
虽然有以上大原则,但佛陀在阿含中没有说禅修的细节步骤
也许是佛陀认为每个人程度不同,情况各异,细节可以各有差异吧?
因此历代祖师会提出各种较具体的方法,清净道论、大圆满、大小止观六妙门等等
都可以参考。不因人废言,认为他是大乘就排斥一无是处。
在此之下,各禅师也会有自己的心得,认为怎么教,习者比较能接受。
有先修定,也有先修观,或者观定...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占用时间的修行方法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作为一个修行人,内心应该时时不放逸,做任何事情,包括吃喝拉撒,都应该有意
义。
比如吃饭。若是以贪嗔痴的心态吃饭,就是造业的;尽管没有以贪嗔痴等烦恼的心
态吃饭,但若是在放逸的状态下吃饭,也是无意义的。“怎么能是无意义的呢?我吃饭
了就不饿,不吃饭就饿,这就是吃饭的意义嘛!”这不叫意义。
所谓有意义,是指要变成修行,要变成暂时或究竟快乐的因。也就是说,吃饭时也
要提起正念,先把饮食做供养,然后当加持品吃。你供养的时候已经忆念佛菩萨的功德
了,同时也生起了信心,有信心就有加持,所以这个饮食里就有力量,就有加持了。把
它当加持品吃,这样能治病,也能消业。尤其是在家修行人,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修行
。也许你工作很忙,但是饭肯定还要吃的吧?吃饭也可以变成修行啊,也可以消业啊!
念一转就消业了。
现在很多人都担心食品不健康。这个时候,如果你内心健康、心里清净的话,这些
饮食自然就变得清净了,能治病,能消业,还能积福。这样吃饭多有意义啊!行住坐卧
、吃喝拉撒都一样,都可以变成修行。
大家总是说自己忙,没有时间修行。其实,若内心不放逸、不散乱的话,就能做到
任何时...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9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6日)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主要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让
自己的心变得清净,是佛教,是佛法。佛法的核心主要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行一切
善。如果想学佛,想解脱,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第一,不杀生。不仅不杀生,还要保护自他的生命。不直接或间接杀害任何一个众
生的生命叫断恶;爱护自他的生命(动物、非人)叫行善。
第二,不偷盗。不偷、抢、骗属于他人的财物,叫断恶;行持布施,尽量帮助他人
,叫行善。
第三,不邪淫。不邪******断恶,受持戒律叫行善。戒律有在家的戒律,也有出家
的戒律。
这三种主要是身所造作的,所以称为身三业。
第四,不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这是断恶。说实话,这叫行善。
第五,不恶语,不恶口骂人,叫断恶。说好听的话,让对方生欢喜心,让对方开心
,叫行善。
第六,不挑拨离间,叫断恶。他人之间有怨恨、矛盾,自己力所能及地去...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咒語的力量從何處產生 ?
Z.T.
佛典故事里面有特别提到陀罗尼这三个字,所以有必要让大家了解陀罗尼的义理,所以
有旁征博引了一 下。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的,菩萨要具有四种的妙陀罗尼—
—也就是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 的
咒陀罗尼。这些每一个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
些都是菩萨所独有的。
讲到菩萨咒陀罗尼,弥勒菩萨说:“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
令彼章句悉皆神验无所唐捐。 请大家特别注意的,就是说菩萨会宣说这样的章句,透
过自己的定力与神通的力量,然后令这些章句能够在有情对方在持诵这些章句的时候,
有所神验。这个之所以能够神验,其实是菩萨宣说这个章句的菩萨他的力量,而不是说
这些章句的本身有它不可思议的写法,或是不可思议的读音。因 为往往有许多人都误
会了,他们认为咒语都有一些神奇的力量,所以有一些人就迷信说,宇宙间有某一些声
音是最神圣的,那些声音只要发出来的话,就有一些神奇的效应出来,这个是有一些人
迷信的结果。但是我们在 弥勒菩萨这一段的开示里面,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说真
正的这个咒陀罗尼,它之所以神验,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区别披着羊皮的狼?
正法與邪法的邪字,是指"不正確"的意思,層面很廣,深細的例子,如以下公案,一般人不
但分辦不出,可能也沒興趣探討,如果是如喇嘛的男女淫欲双修,那已是等而下之了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卧轮禅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禅修,则是加深系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禅」。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禅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藏,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禅寻觅自心 – 如来藏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禅
」的标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
注参禅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于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
自己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2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请问上师,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如何摄念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安宁?
 仁波切:若是想摄念自心,让自己安宁,就得有禅定的功夫,这样才能够时时刻
刻去关照自己的心,去安住自己的心。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禅定的功夫,那就不可能。很
多人都会讲大道理,但是有没有真正的明白?没有!能不能真正做到?更不可能。若是
想真正明白,仅仅通过分析研究也不行,最后还是要通过修行才能明白。若是想真正做
到,那是更难的,都是有过程的。
a*******2
发帖数: 465
23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请问上师,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如何摄念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安宁?
 仁波切:若是想摄念自心,让自己安宁,就得有禅定的功夫,这样才能够时时刻
刻去关照自己的心,去安住自己的心。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禅定的功夫,那就不可能。很
多人都会讲大道理,但是有没有真正的明白?没有!能不能真正做到?更不可能。若是
想真正明白,仅仅通过分析研究也不行,最后还是要通过修行才能明白。若是想真正做
到,那是更难的,都是有过程的。
f*******8
发帖数: 3612
24

我同意安慰还是很重要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是在没有发现江湖的时候,
相濡以沫还是能给人带来温暖的。
这个关系要处理好其实非常要技术,中庸难得。
人天福报就是相濡以沫,出世才能相忘于江湖。
在这个世上人情的可贵和难以挣脱就是一个矛盾。
是,五蕴非我。道理上人们肯定承认,
就是被骗、被牵时难以自拔。
比如, 佛说,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估计通常人们就会产生的问题: 不信我的意信什么?
要马克思哲学来讲,把我的意否定了,那我还有什么?没了。这是后话了。
这个比喻很不错。
静而后能虑,同意。
同意,我有个体会,就像学钓鱼看鱼漂一样,
新手在风浪里看鱼漂,肯定看不明白是不是有鱼在吃钩,
只能先从风平浪静的环境学习观察。
只有老手才能在大浪中不断飘摇的动静中还能辨别出哪些动静是
鱼吃钩引起的。
只有修很好了,才能在生活中随时辨别各种心理现象。这就行住坐卧都是禅了。
(原来钓鱼,现在早就戒了,不过在静的过程体会道理是一样的)
你观到什么,按说认真谈的话,是应该详细谈的,但是最近没时间,以后再说。
祝好。
p*******y
发帖数: 782
25
禅宗四祖 方寸论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
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
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
,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悉虑,
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
乐无尤,故名为佛。
(法融)师(问)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答)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师(问)曰:既不许观行,於境起时,如何对治?
祖(答)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
徧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復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吾受璨大师教法门,今付
於汝。(录自《景德傅灯录》卷四、大正五一·二二七上—中)
对严识 四祖道信(信纪五八O——六五一)在中国禅宗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己动手,改造家里的风水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
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之中。
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
肮脏的角落。于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
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此结论一出,举世哗然。有不置可否的,有豁然开朗的。越来越多的人,从公司总裁到
家庭主妇,纷纷成为“扫除力”的拥趸。一位失恋女孩天天以泪洗面,她读了《扫除力
》后,把家中衣橱里不用的东西整理出整整14袋垃圾,一口气处理掉!令她惊讶的是:
随着密不透风的衣橱恢复整洁,她抑郁的心情似乎也轻松了许多。
著名的日本京瓷公司曾一度经营不善,员工纷纷离职,总裁稻盛和夫先生非常困惑。闲
极无聊,他于是每天在工厂里独自做清洁,刷厕所、割杂草。一段时间之后,他突然顿
悟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并且改变了经营理念,从而令京瓷公司蓬勃发展起来。
扫除力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的确,扫除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
生智慧。通过打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在中国
,打扫的...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行者的择友标准
达真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佛子行三十七颂》里讲: “远离恶友佛子行”,远离恶友很重要。跟恶友在一起,
就容易造恶业。要么杀生、偷盗、邪淫,要么说离间语、妄语、恶语、绮语,要么生贪
心、嗔心、害心、邪见。有些人原本是很清净的,后来跟恶友接触得频繁了,经常说佛
、上师、同修道友的过患,邪知邪见就变得特别重。如果你有定力就不会受影响,如果
没有定力就要远离,不要跟他在一起。
与之相反的,是亲近善友。跟他在一起时,自己的身口意会变得清净,变得调柔;跟他
在一起,自己会变得很有善根,很慈悲,很有智慧。
怎样观察一个人是否是善友呢?
首先要观察这个人的品性,是否正直、稳重、善良。
正直
是无论何时都能换位思考。不是我们开法会时吹的东玛那样,一头粗、一头细,要求别
人的时候一套一套的,落在自己身上一点都不行。对自己是如此的,对别人也是如此的
,不能太自私。
稳重
主要指信念坚定,不轻意相信他人。无论是对法,对上师,还是对朋友都不能轻意相信
。一个智者肯定会通过智慧观察,观察好了,确定了“这个法对了,这个上师对了,我
要依止这个上师,我要学这个法”,自己知道这是正确的,就不能再变了。如果变了,
就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呵呵 我的经历在版上说过一些。就不说给你听了。我行住坐卧都参究内心。
k***y
发帖数: 6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2016.10.19
几年前我和伙伴公开论了一回清海师父111个伟大在哪里?
当下闲着等天父正式启动史诗般的素食城和平计划,清海师父让我们每天继续探讨研习
清海师父教理,那我们再玩一回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一、为什么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1.因为这星球除了我和伙伴再没有第二拨人敢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西湖总部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西湖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无上师电视台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无上师电视台人不
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国外组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国外组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110个小中心联络人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全球110
个小中心联络人不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中国大陆还有第二拨清海师父弟子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们不敢
、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打坐冠军来义小龙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不敢、...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2016.10.19
几年前我和伙伴公开论了一回清海师父111个伟大在哪里?
当下闲着等天父正式启动史诗般的素食城和平计划,清海师父让我们每天继续探讨研习
清海师父教理,那我们再玩一回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一、为什么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1.因为这星球除了我和伙伴再没有第二拨人敢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西湖总部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西湖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无上师电视台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无上师电视台人不
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国外组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国外组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110个小中心联络人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全球110
个小中心联络人不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中国大陆还有第二拨清海师父弟子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们不敢
、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打坐冠军来义小龙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不敢、...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2016.10.19
几年前我和伙伴公开论了一回清海师父111个伟大在哪里?
当下闲着等天父正式启动史诗般的素食城和平计划,清海师父让我们每天继续探讨研习
清海师父教理,那我们再玩一回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一、为什么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1.因为这星球除了我和伙伴再没有第二拨人敢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西湖总部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西湖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无上师电视台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无上师电视台人不
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国外组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国外组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110个小中心联络人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全球110
个小中心联络人不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中国大陆还有第二拨清海师父弟子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们不敢
、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打坐冠军来义小龙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不敢、...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论清海师父125个伟大
2016.10.19
几年前我和伙伴公开论了一回清海师父111个伟大在哪里?
当下闲着等天父正式启动史诗般的素食城和平计划,清海师父让我们每天继续探讨研习
清海师父教理,那我们再玩一回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一、为什么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1.因为这星球除了我和伙伴再没有第二拨人敢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西湖总部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西湖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无上师电视台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无上师电视台人不
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国外组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国外组人不敢、也玩不了
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110个小中心联络人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您全球110
个小中心联络人不敢、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中国大陆还有第二拨清海师父弟子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们不敢
、也玩不了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

您全球打坐冠军来义小龙敢站出来公开论清海师父伟大在哪里吗?你不敢、...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是谁
清海师父说:任何灵魂都是师父、是上帝、是佛,绝对不会弄错,只不过要多花一点时
间来了解成佛的状况。(造化的大戏 69)
清海师父说:你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头脑,告诉它你就是师父,告诉它该想些什么、该做
些什么、该怎么感受,并且下令给头脑知道你是在哪个等级。当你可以做得到时,你就
知道你是自己的师父了。事实上你们都已经是师父了,只是很难说服自己而已,所以还
是要下功夫。(问答精选 132)
清海师父说人生的目的
师父说:人生的目的——成为在世佛(九册第9篇文章 人生的目的)
师父说:生而为人的正确意义,是为了成为在世佛。每个人都是在世佛,你们为什么不
能明白这一点呢?(九册第9篇文章 人生的目的)
师父说:所有灵魂下来这边的目的;他们来到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是为了要认识上帝
,这样才可以比较出有上帝和没有上帝、缺少上帝的境 界差异何在。(所有灵魂目的
相同《是为了要认识上帝》)
师父说:灵魂来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上帝,在找回她之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
灵魂快乐。(真我的本质107  )
师父说: 我们生出来在这个世界,是为了要知道我们的本性、要知道上帝、要记得我
们的佛性,不是...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深妙禅偈
(二)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
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
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
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
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
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
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的报偿与转变
“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
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著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
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
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
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
苦报。民间也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开示:【阎
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大宝积经
》卷96)众生之所以下堕到地狱中,受到极为悲惨的苦痛,都是因为自己过去造作了极
为重大的恶业;阎王也不过就是统计这个下堕地狱的罪人一生所造恶业重轻多寡,依著
因果律则,判定他所该受的惩罚;一切都是自己行为招感的业报,没有人能故意入罪于
他,也没有人能代他受罪;这就是佛教所主张的法界必然的业报法则。
在这法则中,业不但是众生受生取得色身的因缘,而万事万物也都从业因而生。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一声真的罪灭河沙吗?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许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裡也许会产生有两个疑问:一者,
我们真的造作了如河裡面的沙那麽多的罪业吗?二者,真的只要念佛一声,就可以把所
有的罪业都消除了吗?
《华严经》中 佛曾开示︰众生无始劫以来所作的恶业,如果有所谓的体积或者形状的
话,那麽即使是十方虚空那麽大的空间,也装不下我们过去所作的恶业。《地藏菩萨本
愿经》裡面说:「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停地在
造作身口意业,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世带来许多的习气,这一世又养成许多新的习气,这些累世以来的习
气对我们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譬如与众生互动时,在过去的业因的催化之下,随
着这些习气现行,再加上许多的助缘,当生起了一个念头,就顺着过去世所累积的深重
习气而继续生起各式各样不同的心念;若是碰上逆境、逆缘,便生起贪瞋痴种种的烦恼
而造作各式各样的罪业。从起心动念头开始就已经成就了无量的业行,。这也就是《地
藏经》中所说讲的「举心动念无非是罪」的原因!。
一个善恶念可以和许多的众生结下善恶缘,一个恶善念则可以和许多的众生结下恶善缘
。当我们心口如一、诚心念佛一声的时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一声真的罪灭河沙吗?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许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裡也许会产生有两个疑问:一者,
我们真的造作了如河裡面的沙那麽多的罪业吗?二者,真的只要念佛一声,就可以把所
有的罪业都消除了吗?
《华严经》中 佛曾开示︰众生无始劫以来所作的恶业,如果有所谓的体积或者形状的
话,那麽即使是十方虚空那麽大的空间,也装不下我们过去所作的恶业。《地藏菩萨本
愿经》裡面说:「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停地在
造作身口意业,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世带来许多的习气,这一世又养成许多新的习气,这些累世以来的习
气对我们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譬如与众生互动时,在过去的业因的催化之下,随
着这些习气现行,再加上许多的助缘,当生起了一个念头,就顺着过去世所累积的深重
习气而继续生起各式各样不同的心念;若是碰上逆境、逆缘,便生起贪瞋痴种种的烦恼
而造作各式各样的罪业。从起心动念头开始就已经成就了无量的业行,。这也就是《地
藏经》中所说讲的「举心动念无非是罪」的原因!。
一个善恶念可以和许多的众生结下善恶缘,一个恶善念则可以和许多的众生结下恶善缘
。当我们心口如一、诚心念佛一声的时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师与僧宝
说法授人,令修佛法,如是之人名为法师。传授佛法之师,则有在家出家之别,是
故法师一词,不单指出家弘传佛法之师,亦泛指在家弘传佛法之居士。
分两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第二点,说法之师有出家人、在
家人之分,不单单是指出家人。
第一点,说法之师名为法师。佛在《杂阿含经》卷一这么开示:【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
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
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解释如下:【佛告比丘:“说得好啊!说得好啊!你今天想要知道如来所说法师的
真实道理吗?”佛告比丘:“对于色阴这件事,应该向人这样解说——色阴是会令人厌
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的寂静;能够为人解说色
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同样的道理,能够为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会令人厌恶的,所以应该要远离它,应该把它灭尽,灭尽之后,归于究竟寂静;能够为
人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虚妄不实的人,名为‘法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与出胎
对我们来说,阿含圣教属于小乘法,它是属于声闻道以及缘觉道,又称为二乘菩提
。在这个里面,有留传下阿含部的经典以及《四阿含》。不论南传、北传的经典都是一
样,都指出 佛陀说有常住不灭之法,而且这常住不灭之法是超越小乘者所能领略和想
像的。
所以,在经典有说到,像焰摩迦他是一个比丘,他有一天产生一个想法,他认为阿
罗汉本身应该是灭尽以后入涅槃,入涅槃就灭掉三界一切诸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应
该所有的法都不存在了。可是,他后来受到众比丘们的斥责,而且众比丘们要他放弃这
个想法,但是说不赢他,这位比丘也不愿意接受大家劝解。所以,最后舍利弗尊者只好
出面,说这个见解是不对的。也就是说,涅槃本身是二乘者所不能领略、所不能了解的
,而且涅槃里面有真实、清凉、不变异,就是永远不动,在涅槃法住里面。
因此,我们就要谈到:到底四圣谛以及缘起法里面,所要谈的究竟道理是什么?其
中四圣谛在经典里面有说到,所谓四圣谛就是不离如。也就是说,从古印度开始就有个
法,他们认为就是如;如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就是像这样,所以阿罗汉所证的时候叫作
“知如真”。所以,以中文来看的话就会觉得,你知道这个法就好,为什么一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到地定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
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
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
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
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
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
,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
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
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
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
种修。
“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减损财物的布施
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
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中说:【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
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 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
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经文中
,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
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
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
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
也会因此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就是第一种眼施的果报。
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
我们不应该用皱眉嫌恶的表情面貌来面对,而应该要时常面带笑容。能够这样布施的人
,当他舍寿之后,在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容貌端正;并且在未来成佛时,会得到真金色
光,这就是第二种和颜悦色施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成了阿那含。接下来四果,就是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
首先我们就要略谈初果,初果所断的是什么?初果所断就是我见(身见)、疑见、
戒禁取见。其中我见也叫作身见,也就是说这个断我见,它是观察五阴十八界里面的识
阴不是真实我,既然不是真实我,他就把它断除。然后他也观察欲界这个色身,也是虚
妄的,也不是真实我;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把(欲界)我见身见断了。所以如果有人主
张:“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己,要掌
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见没有断;如果他称为他已经证菩提,那就是大妄语。既然
把我见身见都断除了,他对这个就不怀疑,疑见就断了(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
)。因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还是存在,所以就没有断疑。就是因为他已接受了
,就把疑见断了;因为断了,然后他去观察诸方大师:这位大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这
位大师有没有断身见?他一一如实的了知以后,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说他很清楚这大
师...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783
47
来自主题: Xibei版 - 呆呆
佛性遍有,众生与佛不二,坐禅寓于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卧、担水挑柴,吃肉吃菜,
都是禅。 这是谁说的?
F*I
发帖数: 2896
48
10、车前子1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上节课我们讲到瓜蒌这味药,凡肺气上逆,胸中有痰浊咳不干净的可用瓜蒌,大便
干燥难通,引起胸闷的也可以用瓜蒌。
学好一味药,不在于你背诵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当然背诵
功夫是入门的基石,是你楼层的地基,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读古籍,要燃起恭敬,真诚心,有一分恭敬,你就有一分进步;有十分恭敬,
你就有十分进步。
所以四书五经上说,敬胜百邪。
恭敬者,容易进步!
为什么我们要深入讲解《药性赋》呢?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金元时代的作品,认为它只是中医初学入门的启蒙书,就等闲视
之。
很多时候你学一样东西,不在于你选哪一部典籍,而看你如何用心。
我们发现有些民间草医郎中,就读通中医基础理论加上中药学方剂学,就在当地看
病,门庭若市。
而很多正规学堂学院出来的,学了四大经典,还坐拥图书馆,古籍万卷,结果出来
还是把中医放了,还是挑不起中医的担子。
看来读什么书重要,但你用什么心才是更重要的。
无所用心的话,天天对着四大经典也难以开悟,凡事善用其心,拿本《药性赋》,
你可以把医门打开,登堂入室。
一言之初,灿若晨星。
一义之发,坚如磐石。...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9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四念处修行(ZT)
四念处观行的修法:
一、身念处:
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说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者对于行、住、坐、卧,一举一动,内心对这些行动,要了了分明。
我们凡夫俗子,心念粗,行时不知行,坐时不知坐,打个比方说:刚才站起来时,
你哪一只脚先走?刚才你走进庙宇时,哪一只脚先踏进来,你知道吗?在修身念处时,
我们要知道身体在做些什么?我们的心念很微细,不容易观察到,而这四念处中,身体
的行动最粗,最容易感受到。修身念处时,不作任何事物,每天从行、住、坐、卧中去
观察。经过一段时日,对于自己行住坐卧的身体行动就会很清楚,了了分明。
接下来对于自己在看东西,吃饭,穿衣等动作,要保持一心。所谓的一心就是刚才
我的心想这样,现在我的心也是这样。修身念处的人要一心的观察身体的行为。不只是
这样,他更应该坐禅。坐禅时身体不动,呼吸是最粗的动作,最容易观察到它。我们观
察呼出吸入的气息,它的长短,是呼出的气息长,还是吸入的气息长?是呼出的气息短
,还是吸入的气息短?它们是冷或是暖的等等,都要用心觉察它。我们更要观察气息入
体内,出来有进去,对呼吸要了了觉知。观行、住、坐、卧及出入息
i******s
发帖数: 566
50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学问答类编(通问第一之一) (zt)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