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袁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
v******a
发帖数: 45075
1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秦淮八艳--侠骨芳心顾眉生
顾眉生即顾媚,是南京上元人,据《板桥杂记》载:“顾媚字眉生,又名眉,号横波,晚
号善持君,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须,弓变纤小,腰肢轻亚。通文史,
善画兰,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可见她不但有着仕女的娉婷娇
姿,更具文才艺技。
著名文人余怀与顾眉情谊甚笃;后顾与刘芳约为夫妇,不久她背约嫁给了早已降清的
“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定山作妾,刘因此而以身殉情。龚得顾媚甚宠爱,号曰“善特”
,后以顾为亚妻,受为一品封典。龚时为清廷礼部尚书,在京师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
客求龚诗书画时,皆由顾媚代笔,顾声名才气愈盛。顾氏曾多镒利用龚的政治地位,对抗
清志士慷慨解囊。
1657年龚携顾媚重游金陵,寓秦淮河畔大油坊巷市隐园。有一天她向正在写诗的龚说
,她在文德桥遇到了身著和尚衣服的阎尔梅,龚暗吃一惊,原来净本是沛县举人,清兵南
下时他在徐州劝史可法率军北上山东阻击;这几年他到处鼓吹反清复明,为清廷追缉。正
在讲着,阎尔梅逃进了市隐园中村堂,此时四周已被清军乌黑在顾媚机智的庇护下,终掩
阎脱险。所以大才子袁枚赞之曰 :“礼贤爱士,侠内峻嶒”。
1664年深秋,顾媚在北京铁
c*********1
发帖数: 4623
2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
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
、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
》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
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
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
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
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
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
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侧那,清明应景《三生有幸》
赞。强赞表姐啊,现在如何了?圆泽李源的转世故事我以前还写过,杭州天竺山后有块
三生石。林清玄也写过黄庭坚的转世故事,说他前生已经读了很多书,所以后来的袁枚
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父亲这么一个儿子。早在上海解放初期,祖父就在大学任教,后经历不少波折,直至八
十年初才过上平坦的日子。彼时他老两口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也许是我表姐的降生给家中的悲伤稍微图润了一些彩色,祖父的悲伤听说没有来的那么
汹涌。后从我父辈那里得知,从两岁起,祖父就对表姐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严厉,三岁
识字,四岁便要每日咏读诗歌,上学前就可以写得一手毛笔字。而且祖父监督功课时恩
威并施,遇到表姐贪玩时更加毫不手软,古人用戒尺,他老人家用木质直尺,经常打得
连大姑都流泪。相反对于我与表妹,他一直和蔼以待,就算
,对外孙女如此严厉,对孙子孙女倒是疼爱有加。
,但是早已被父母间接洗脑多日,都有逗老人开心的小聪明。于是我们一个要当宇航员
,一个要当医生。老爷子笑眯眯的不置可否,于是转头问表姐。表姐当时已经小学三年
级,比我们高出一头,听到问题,不紧不慢的说:我要作卖豆腐的。话音未落,屋内鸦
雀无声,大家都知道老爷子要发作了。
叔...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
来自主题: Xibei版 - 三访天竺三生石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访天竺三生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0 00:56:56 2013, 美东)
补充三生石的典故和碑文:
三生石来源于佛家故事。在杭州灵隐下天竺法镜寺右侧后而的山坳里,走过一片茶园,
数户人家,由山脚往上走几步,就看到右手边的几丛乱石中的三生石。三生石是一块状
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内侧很不显眼
。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东坡居士之《僧圆泽传》,使三生石名扬四海,千古
不衰。
唐代袁郊作《甘泽谣》,其中有一篇《圆观》,实为故事觞源。其后北宋朝时,苏东坡
删略袁郊旧篇,又写成《僧圆泽传》一文,故事大致未变,只是将主人公圆观改为了圆
泽。这是成语“三生有幸”的故事来源。
三生石的故事大意是:唐时李源与僧人圆泽相友善。一日二人相约同游蜀中峨眉山,圆
泽主张从长安走斜谷路,而李源则坚持从荆州走水路前往。圆泽拗不过李源,于是两人
走荆州水路。当二人走到南浦时,遇到一个怀孕三年却没有生育的女子。圆泽大哭...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449
5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黄酒的历史zt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
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
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连
黄酒等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
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
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
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之所以闻名于
海内外,主要在于其优良的品质。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
,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
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
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
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
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
z**n
发帖数: 22303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androgen (androgen),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故乡田园风物杂记(上)(原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2 03:12:38 2012, 美东)
故乡田园风物杂记(上)
去国十年有余,心中每每挂念的是家乡田园里的土产。虽每一两年都有机会回国,但总
是错过时令。作为版上的常客,看各位种花种菜,热热闹闹,不免羡慕。便随便记下一
些对家乡蔬菜瓜果的记忆, 以慰思乡之情和肚子里的馋虫。
蚕豆,得名大概是因为出在蚕时,也就是江南采桑养蚕的时节,大概就是4-5月间吧。
蚕豆一般是秋冬下种,第二年春天开花结果。因其能过冬,所以在上海一带又叫“寒豆
”。蚕豆的花很特别,白色而有黑斑。沪剧里有唱词:“蚕豆花开黑良心”便是一个很
形象的比喻。蚕豆有很多品种,本地人偏爱本地品种,便把外来品种称为“客豆”。客
豆大,每荚有三粒,豆皮白。本地豆小,豆皮青,每荚只有两粒。蚕豆最好吃当然是在
最幼嫩的时候,也就在豆子刚长到小指尖大小,豆上脐痕还是绿的时候。这时候的蚕豆
的豆皮几乎跟豆瓣一样嫩,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7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三访天竺三生石
补充三生石的典故和碑文:
三生石来源于佛家故事。在杭州灵隐下天竺法镜寺右侧后而的山坳里,走过一片茶园,
数户人家,由山脚往上走几步,就看到右手边的几丛乱石中的三生石。三生石是一块状
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内侧很不显眼
。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东坡居士之《僧圆泽传》,使三生石名扬四海,千古
不衰。
唐代袁郊作《甘泽谣》,其中有一篇《圆观》,实为故事觞源。其后北宋朝时,苏东坡
删略袁郊旧篇,又写成《僧圆泽传》一文,故事大致未变,只是将主人公圆观改为了圆
泽。这是成语“三生有幸”的故事来源。
三生石的故事大意是:唐时李源与僧人圆泽相友善。一日二人相约同游蜀中峨眉山,圆
泽主张从长安走斜谷路,而李源则坚持从荆州走水路前往。圆泽拗不过李源,于是两人
走荆州水路。当二人走到南浦时,遇到一个怀孕三年却没有生育的女子。圆泽大哭说这
女子之所以三年不育,正是要等他前来投胎;他不想走荆州水路,正是想避开,如今遇
上了便不能避开了。李源很后悔,但也没有办法。圆泽三天后就死了,临终前与李源相
约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于杭州天竺寺外再相见。十三年后李源如期赴约,中秋月...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三访天竺三生石
哪几个星座啊,为啥觉得是专门干这个的?哈哈。我对袁枚那两句诗很心有戚戚,读书
越多越觉少,这时真希望学问能遗传叠加。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China版 - 三说《苔》这首诗
最近,在国内迅速窜红一首五绝《苔》,那是清朝大才子袁枚的作品。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刚读这首诗,眼前一亮,高声叫好。 人微志大,立意高远,充满了自立自勉
向上向高的正能量。
转头一想,纳闷了,这么一首好诗为什么以前不大众? 窦疑顿生。
问题出在哪儿呢? 必有缘故。
有人看到过苔花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苔藓植物实属低等生物,不会开花没有果实,只靠孢子繁殖后代。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首诗提到的苔花,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不符合常识。
如果为一个不现实的志向奋斗,你说会有意义吗?
因此,中国文人还是很识货的。以往从未有人提起这首《苔》,由于它的意思
虽佳但有大大的缺陷。
据而言之,这首诗完全不必要如此大力宣传。
假如知道了真相,谁还会一个永远不可能的梦想而努力呢?
假若奋斗了努力了,但最后还是井中捞月一场空,那还不是命中注定?
我们需要激励大家,激励学生,但这首《苔》不合适!
有人说:苔的孢子像花,诗人的诗没错。
我没说诗人的诗有错但有缺陷。对诗人来说,是花像花都不重要。但后人以此诗来让孩
子励志,我再说一遍:不合适!
像花毕竟不是花,先天不足,...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7788
10
来自主题: SUDA版 - [合集] 苏州菜概述 王光武
☆─────────────────────────────────────☆
GUSU (唐寅) 于 (Tue Apr 27 20:18:03 2010, 美东) 提到:
天堂何状,似不可知。于是人们在大地上寻觅着尽善尽美的地方——终于找到了“苏杭
”,以为人间天
堂。单说苏州这座天堂,春秋筑城,乃吴国国都,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唐称江南雄州,
明清时为江苏
巡抚驻地,今称苏州市。在其广阔的地域内,江湖横陈,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风淳
厚,商贾云
集,雅士争趋,有着说不完的才人轶事,道不尽的吴趋佳话。其间小桥.深巷.园林.胜
迹.鱼米.丝
绸.工艺.书画.吴歈.评弹,无不令人神往.赞叹.而独具特色的天堂美食,则以其悠久的
历史.广博
的取料.精巧的烹制.高雅的调味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领域里的一方瑰宝

笔者在研究苏州菜时,深感其“鱼文化”的突出位置,本概述即以此为重点,兼及苏州
菜的一般特
点。
我们知道,苏州开始建城,就和鱼联系在一起。公元前514年,吴王僚因嗜食“炙鱼”
,披甲赴宴,丧
生失国。公子光赖专诸藏剑于炙鱼,刺杀王僚而完成宫廷政变,登吴王位(即阖闾)...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1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曹家档案史料之十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记得以前看有人写的红评,说是前80回里写吃的,多彩多姿;后40回由于续书的人经历
有限,写好吃的不过饺子。。。。哈哈
这个袁枚当官的时候也贪赃,估计他家吃的比较好啊。。。。呵呵
M******8
发帖数: 8425
1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读《李太白全集》
1
2010-03-11 14:29
我读书,小说也好,诗集也好,有个毛病;就是随便翻开一页,随便找一行开始读。如
果这样可以读下去,那么这本书就还好了。
小说这样读的,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都没问题;诗集因为不是连续故事,所以
多数诗集都可以,不过最好的当属《李太白全集》,《王右丞集笺注》之类的。随便翻
开一页,读到一句都有可观;印象中比较差的是白居易袁枚等等的集子。尤其是白居易
的,翻开一页不行,再翻,再翻,好容易才能找到一篇两篇亮眼的。
每次读前人诗集,往往感慨于未编年之作;而这本《李太白全集》则是清人所编,未分
年代,按诗体排的;然而想到即使青莲作品也不免多散佚者,何况其余,每每想到这些
,就不由“一场消黯”。
2
2010-03-11 15:10
这本《李太白全集》是清代王琦作注的,中华书局出版。无论从封面还是排版都是我喜
欢的类型,简单明了,内容信实。书中除了诗歌外,还包括古赋8首,补遗附录序跋等
等,蔚为可观。
青莲七绝固然是好的,与牧之的参照起来,青莲得其“逸”,牧之得其“清”。其实这
两人放在一起看很好玩:青莲仿佛凡尘之谪仙,牧之好比俗世佳公子;青莲多用 “金
M******8
发帖数: 8425
1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没人灌水?我来挖个坑
写诗可能不需要科学精神,评诗稍微要点科学精神比较好,否则“文人相轻”的局面会
屡屡出现。。。。
至少诗歌评论应该是在发展变化(这点应该能看出来王国维就比袁枚进化了那么点点)
。。。。当然发展变化不一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我这是在暂时做点探索,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晰。。。。也许成功,更多的是失败,不过
也无所谓嘛。。。
最近我们除了讨论诗歌评论诗歌体系,还讨论过一点点诗歌语言。
我们都觉得旧体诗应该引入现代词汇,然而引入现代词汇而不损伤诗意却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尽量搜索了网络诗词,包括各个有名网站的;然后进行讨论——发现,我们只能
说某首诗引入新词后诗意未失,而不能给出一个稍微量化一点的操作方法
大家都还在继续思考,继续切磋。。。。。所以丽狼mm你的意见也非常重要,事实上每
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
M******8
发帖数: 8425
1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沈祖棻《涉江词》
甭提那郊岛二位了。。。。作诗,闲情逸致而已,都似他们似的,苦着脸,跟要命的差
使似的,犯的着嘛。。。。
袁枚标榜的“性灵”蛮扯淡的;不错,诗歌乃性情之物,可是学养陶冶底蕴还是蛮重要
的,有性灵不见得有“诗”。
l*****f
发帖数: 13466
1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是身留是心留
我觉得杨慎比袁酷多了
他那一辈子比起来袁枚只有叹为观止的份
明朝那帮人都挺酷的。。。
M******8
发帖数: 8425
1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Re: 沔水诗话 (转载)
这个“老太太”恰恰反映了主流社会价值观啊,老太太之所以威风,不是因为她是女人
,而是因为她处在母亲和婆婆的位置。
说起来,袁才子算是明清比较开明的文人,你看看他自己的诗话随笔什么的,对于女人
的态度。记得他说审过一个案子,一个女的被告斯通还是啥的,当时他看到那个女子写
的求情诗,觉得她不可能有才华作出来,让她现作一个,那女子就现作一首,然后他就
从宽处理了。
有个老婆婆,孙女和自己的外甥还是啥的商量私奔,被官府拿获;袁枚看了不忍心,不
过那老婆婆坚决不要孙女了,后来那女子不知被卖到啥地方去了。等等。。。。
再比如那个风尘女子,在朱熹手下差点没给整死,她说“似被东风误”,还是岳飞的孙
子嚼着何必那么苛刻,就把她放了。。。。。
M******8
发帖数: 8425
1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随笔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MMJJ2008 (宅洋葱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随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9 21:17:33 2009, 美东)
在俺看来,杨公子(杨慎)诗话似读书笔记,又似长者教人。一事一典,无不耐心注明
。而甚少批评,或者说甚少提出自己主旨。而在某处好不容易才点明“温柔敦厚”四字
,俺看到时,不禁要泪奔,急死俺了,半日才言明。娓娓道来,则又似良友。真温柔人
儿。
袁才子(袁枚)则任气使兴,生怕人家不知他如何作想,开篇就议论“古英雄未遇时常
无大志”,到处宣传性啊灵的,还常常自负护花云云。惹人莞尔。
然而杨公子虽然温柔,仍要低眉于古今第一温柔人:况公子周颐。作词话多赞语少讽词
。记刘改之焚化身美人之古琴,评曰“改之宜先自焚其稿”,笑翻。改之直回他重色轻
友可也,哈哈。"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吾
苍茫独立於寂寞无人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自沉冥杳霭中来",有境界。
静庵自谓“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一个“拈”字多少自得。
陈廷焯著白雨
M******8
发帖数: 8425
1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随笔
跟袁枚比,他算温油滴。。。。当然比不上况周颐。。。哈哈

坏廖
M******8
发帖数: 8425
19
你看,我叫过曹公子,杨公子,况公子什么的,
杜甫就是杜老头,
韩愈就是糟老头韩,
袁枚就是袁才子,
王阳明就是王夫子。。。。
grinnn
M******8
发帖数: 8425
20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那是他有钱。。。袁枚说的可没那么多,“余三十年前,选妾姑苏,所需花封甚轻;今
动至数金”,他到没具体说花了几百。。。
M******8
发帖数: 8425
2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恩他后来说“香亭《过吴门》云: “传闻近日选花枝,百两缠头费莫支。争及当年吴
市好,一钱便许看西施。””。
@@@@,,,,,,
俺嚼着“数金”在袁枚看来已经算是贵的,如果1两金子等于10两白银,那100两左右买
个妾就算贵了。。。估计一般花不了那么多吧。。。。
l*****9
发帖数: 2009
2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阅微草堂笔记》
又读一遍,叹一句,我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袁枚,觉得这个人太轻薄,现在看嘛,他总算有嘛
说嘛,不装做深情款款的样子,唉
M******8
发帖数: 8425
2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找到以前的点评(1)
哈哈,跟个风:
『随园诗话』:八四 宝意先生:“恩同花上露,留得不多时。”万柘坡:“相逢似春
雪,一夜不能留。”元微之:“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三诗意味相似。
【某评】:都只一般般
『随园诗话』:八五 (前略)《日暮》云:“鸟声隔屋山初暗,灯影当窗纸未温。”
【某评】:犹觉浅
『随园诗话』:予有句云:“开卷古人都在眼,闭门晴雨不关心”。
【某评】:这调调不错
『升庵诗话』:人日梅诗 李君玉《人日梅花》诗:“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媚韶
光。玉鳞寂寂飞斜月,素手亭亭对夕阳。”亦有思致。“玉鳞寂寂飞斜
月”,真奇句也,“暗香浮动”恐未可比。
【某评】:非也
『升庵诗话』:山谷诗 黄山谷诗可嗤鄙处极多,其尤无义理者,莫如“双鬟女弟如桃
李,早年归我第二雏”之句,称子妇之颜色於诗句(下略)
【某评】:哈哈,袁枚等人倒只是说他写诗晦涩不通,这可好,直说其无德
『升庵诗话』:王维“秦川一半夕阳开”,在乐府名《相府莲》,讹为《想夫怜》(下
略)
【某评】:想女婿想疯了
『升庵诗话』: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为《梁州歌》(下略)
【某评】:不是《凉州歌》?
『升庵诗话』:三罗诗 晚唐江东三罗,罗隐
M******8
发帖数: 8425
2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梦久已忘身是蝶
1
常常在想,如果柳七和黄景仁在傍晚,人来人往的街头相遇,该是何等热闹:
“哟,仲则这是上哪儿去啊?来一杯?”刚从酒吧出来的柳七晃晃手里的啤酒瓶冲黄景
仁搭讪。
“唔,七哥有啥推荐么?听说街对面新来一妞,点正,同去?”
于是二人同去。
于是酒腻脂香中,柳七说“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黄景仁嗤了他一下:“明灯锦
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哥我当年遇到过更好的”。。。。。
终于酒残歌阑,淡月晓风,柳七思绪绵绵,“哪堪屈指,暗想从前”,那些“未名未禄
”的日子,流连于“绮陌红楼”之后,剩下的都是“临水登山”时“憔悴长萦绊”之“
名利”未遂的感叹。向来嫌弃柳七罗嗦的黄景仁,回他道:“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
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那些近乎龌龊的不堪往事于是被岁月反复提炼,腌臜的薄幸的酒臭的落魄的都渐渐随风
消散,“深情的”“风流的”“文采的”(如果有的话)却慢慢被沉积被放大;乃至终
于后世人忘掉了酒痕,渐渐从字里行间寻求共鸣,将自己一点点代入前人的辞藻中,选
择性地记住那些美好的一面。名利不遂,想象前人亦是如此;酒色风流,倒是一脉相传
;怀才不遇,千秋惟我与前辈一般...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2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收到了
这是我当时写的鈮潦〖氢壂目录:
2010-03-30 19:22
写个目录。
1 唐
1.1 杜牧 (完成)
1.2 李白(完成)
1.3 杜甫(完成)
1.4 王维(完成)
1.5 商隐(待填)
1.6 高适(待填)
1.7 岑参(待填)
1.8 刘长卿(待填)
1.9 陈子昂(待填)
2 汉魏六朝
2.1 子建(连载中)
2.2 建安余子
2.3 二谢
2.4 南朝
3 风
4 隋五代
5 两宋
5.1 淮海
5.2 稼轩
6 元明清
6.1 袁枚
6.2 龚自珍
e***e
发帖数: 3872
26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本来……
是在吃鸭蛋的时候看见了这篇汪曾祺的文字,想转来,读到
论袁枚的地方觉得有意思,很反映小户人家和小资之间的区别
于是索性先转了袁文的前面三个部分,按照他论吃的精细作风
手工的逐个排了版,也整好休息脑筋,偶实在是看书累乐:(
差点忘乐,从清韵转来的,http://www.qingyun.com/column/yinshi.htm
那里这个网页的装帧很飘飘的说;p
s***n
发帖数: 821
27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批评与创作
我从小阅读古今的笔记批评,见古人之语,大多犀利警人,对恶俗不雅的极尽
讥讽批评。远的不说,较近代的如袁枚的随园诗话,钱钟书的管锥编,莫不
如此。虽然或许有失厚道(其中称得上骂人,人身攻击的话亦不少见),却起
到了正风气,辨俗雅的作用。尽管时光流驶,中国古代几乎任何一个时代都能
够大量的保持水准极高,风味雅正的文艺创作,不能说不得益于严厉的批评。
近几十年来,文人作者,社会地位日益地下。为稻粱谋,文人学士之间互捧臭
脚依然成风,致使风气日下,道德日坏。批评界之能皎然不群者,王小波,李
敖。可惜前者早死,后者被目为怪胎。所以,文品日低,辱人贱行者层出不穷。
谈到BBS,前几年,风流犹在,文风雅正,尚有几个才情很好的作者。到这两年,
各人兴尽自去,论坛被几个趣味不高的连载写手弄得贫乏无味面目可憎。一有人
做任何批评,则被庸人们唾星淹没。而且略有见识的几个人也都事不关己,无心
明辩。
导致的结果有以下几点:
1 这些不得中肯批评的写作者,长此以往,永不超生
2 这个BBS的文艺板块全部脑死亡,堕入万劫不复之地,除非再来什么新鲜血液
3 旨在这里交流提高的严肃的文学爱好者们也反受其害,旨趣降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