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被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以下轉個帖,對禪門及大乘經教有興趣的大德們先參究參究,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话说惠能大师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三更时分进入了方丈室。五祖便以袈裟遮围。不令
其他人看见, 开始为惠能大师解说金刚经。说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 惠能言下
大悟, 发现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向五祖提出心得报告: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
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这时候知道六祖己经破参
悟了本性。便向惠能说: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以上是佛弟子耳熟能詳的六祖壇經片段,我們看到了惠能大师悟了个那个自性, 和他老
人家说返个自性的体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和唯识学有那门子
的关系 ?
末学於此来做个文字连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入楞伽经》︰「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
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
于涅槃。…」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後第六识丶第七识丶
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
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後第八丶第七丶第六识,
以及眼识丶耳识丶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爲色界四禅天人鼻丶舌二
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种种的说法丶论法的聚会,以及一切的身
口意行。所以,如果没有眼耳身意识丶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六个识,就不能够具足色
界天的一切境界。
再来则是无色界天境界,必须要有意识安住在无色界天境界当中,才有无色界天境界现
前,才能够有无色界的有情。然而,意识在这四天已经极爲微细,是意识细心;乃至到
了非想非非想天,意识更加微细,已经是极细心。但是都不离第七识意根,如果离了第
七识意根的话,意识就无法现起。又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执持无色界天的业种,就是
异熟种,也不会有有情能在无色界天出生,领纳无色界天的境界。因此,无色界天也不
能够离於六丶七丶八识而有,要依六丶七丶八识现行运作,才能够有无色界天有情以及
无色界天的境界。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八识心王,...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识与识阴六识

接下来谈的是缘觉的人无我智。缘觉主要观察十二因缘,进而断尽我见、我执、我
所执成为辟支佛而入无余涅槃。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
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如是集成一大苦蕴。”(《毘婆尸佛经》卷一)但是要观察十二因缘前,一定要先观
察十因缘,否则容易堕入断灭空中,有无穷的过失存在。
有关十因缘的经文开示如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
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
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
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
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
,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杂阿含经》卷十二)
解释如下:【我曾听到 世尊这样的开示:一时,佛在舍卫...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关于通识教育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一篇讨论通识教育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870458/,有一种奇怪的不安感。我本人曾经是通识教育的崇尚者,在一个没有原典课程(Great Books Program)的学校里,自行组织出了一个跨专业的原典学习计划,用大约超过毕业所需学分一倍的课程量在正常的课业之间或者以外塞入了一些西方人文/科学经典课程。我不敢说对于西方的经典和传统我有多么高深的了解:实际上,我得很羞愧地承认,大部分课程内容我都已经忘却了。不过不管怎么说,或多或少我都算是一个近乎极端的通识教育地参与者。毕业两年后再回顾这一段过去,唯一能够总结我所有感受的形容词只有一个:不安。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想描述一下这种不安。我从未学习过任何教育实践或者理论的课程。我的批评有可能是来自于通识教育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来自于我自身的失败。我不想特意把矛头指准什么大的或者小的目标。就当作是一篇半回忆半评述的感慨吧。
注:才发现匆匆写着自己都忘了。这里的通识教育指的是上文中极端的通识教育,比方
说大学四年都贯彻一个原典课程(Greet Books Program),而并非...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7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十二支中的识,是一期生命的开始。有些经典,从识支说起。这因为,推求现实的身心活动,到达识的结生相续阶段,已到了生死业报识的核心。后代唯识学者,以异熟的阿赖耶识为中心,来说明生死杂染的一切,可说是吻合佛意的。「缘」此结生的「识」,就「有名色」支的生起。名是心理的,色是生理(物理)的。由于识的结生,身心就开始发展。照经上说∶不但因识而有名色,也因名色而有识。这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身心活动,是要依于有取识(唯识学中叫作阿陀那识)的摄取而存在。反之,也因为身心的活动,有取识才能存在。正像没有领袖,就不可能有群众的组织活动;如没有群众,领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在十二缘起支中,著重在识缘名色。应解说为∶名色是精血和合以后,还是肉团的阶段。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0/yinshun10-07.html
菩提道次第广论
识者,经说六识身,然此中主要,如许\阿赖耶者,则为阿赖耶,如不许\者,则为意识。
此复若愚,从不善业起苦苦果,造作增长诸不善业,此业习气所熏,现法之识者,是因位识。由依此识,未来世中于恶趣处结生之识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9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因为祂心体中还含藏著流转生死的习气种子,所
以还不能说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强说众生的阿陀那识就是真心,那么众生在证得阿陀
那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断除祂所含藏的七识心相应的染污习气种子,就不能转变
成佛地真如所依理体的真心无垢识,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还不能说祂就是真心。
但是,如果离开这个阿陀那识,或者否定了这个阿陀那识,而想要另外再找一个真心的
话,却又永远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另外一个真心了;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祂究竟是真心
呢?或者不是真心呢?这个道理真的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很难让众生真的理
解「阿陀那识非真、亦非不真」的道理;...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入门看什么
以上连接很深奥,为响应现代人事事求快的精神,八识心王简介如下,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
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
诸法思量该取该捨、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
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
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
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
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
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1

:这个是对的,阿含经也正是这样说的。
阿含经基本上都会在后段的经文明确补充后半段,名色的生起,而有识的生起
这与之说识的生起,而有名色的生起,是很不相同的
前者指束芦相依喻,后者意为,识生名色
于识
头。
:心生色法,这个是来自于《论》,“由于识升起,所以名色升起”,这个则是完全的来
自经藏。
只能说是来自于论藏,不是经藏。而且还要先了解论藏是什么时候才出现,
如果人们相信是佛陀在天上讲的,那么我在这里就不辩论了,
没有办法与一种信仰做辩论,对于信仰尊重就好
色法是以识的生起为依赖条件,识是一个“缘”,而且是必须的条件。
这个和唯识是有区别的,因为它只是六识,而不需要第七和第八识。
::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
给了
他自
:这里的心和识是同一个。识的产生,不是无因生,也是缘生,行缘识。
禅师把“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中的前一个识与后一个识是分开定义的,
后一个识的内涵不是前一个识的内涵,
禅师说前一个识,是心,心所
说后一个识,是指六识
它们在禅师的论述里面不是同一个
法友可以再看一篇禅师的论述,也有可能是我理解错误
另外,禅师已经说...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12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深密经》 阿賴耶识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
执为我。】
此偈的意思如下:【阿陀那识的体性是很深妙、深奥的,而且是很微细的心,不容易找
得到祂;这个阿陀那识所含藏著的一切万法的种子,犹如瀑流一般不停地流注而产生了
万法;这个阿陀那识的深妙法,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我释迦牟尼佛在凡夫之中是不演
说这个法的,即使是在那些不证阿陀那识的不懂般若的人之中,在这些愚人之中,我也
是不为他们宣说这个深妙法的;因为这些凡夫没有深妙的般若智慧,如果我释迦牟尼佛
为他们开示演说这个阿陀那识深妙的法,他们都将会因为还没有亲证的缘故,而作错误
的分别与思惟,这样一来,恐怕他们就会误将第八识阿陀那识误认作是第六意识的我,
将会因此而诽谤这个阿陀那识胜妙法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4
空识区对北京或是个双输局面
来源: 虎落平原 于 2013-11-30 09:16:00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
已被阅读:131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虎落平原] 在 2013-11-30 09:20:4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
或论坛管理删除.
中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做法,对北京来说已迅速演变成一个双输的局面。一方面
,它对中国已成为一个外交灾难。另一方面,它可能引发一个北京必须承担所有责任的
军事危机,或者暴露出作为区域强国的中国是“纸老虎”,没有维护空识区的能力。
防空识别区并不是对领土的宣示,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
了空识区。
然而,中国宣布的空识区似乎是有意引起争论。首先,它同三个亚洲邻国的已设立的空
识区及有争议的尖阁诸岛/钓鱼岛重叠,看来几乎完全是有意(及没有必要)的挑衅做
法。此外,中国要求进入空识区的民航机也必须事先通知,即使它们只是经过而无意进
入中国国家领土领空。其他空识区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最后,中国...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15
香港的通识教育为什么变成了公知教育
字号:小中大
2014-11-07 08:06:55
更多
425
关键字 >> 香港通识课占中香港通识课通识教育香港教育话语权批判思维Omena K占领
中环
11月3日,观察者网一篇《批斗同学,这事发生在香港中学课堂》中提到,近来“占中
”运动期间有教师给学生强加政治思想,宣传仇警,甚至连幼稚园孩子都不放过,引起
社会哗然。这并不是“占中”才开始的事了,香港教育界素有亲西方的恋殖传统,“教
协”就是这股势力的马前卒。这几年,中学课程改革所新增的“通识科”,又给各种政
治思想撕开了一个“占领课室”的缺口。
通识课下价值观的崩塌
2012年末时,我曾去一所中学当课后通识补习班导师,结果只教了两课就被炒鱿鱼,后
来在《星岛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识奇遇记》。我觉得颇能够说明问题,所以把文章全
篇引录:
早阵子有朋友介绍我去一所中学做“通识课评论题训练班”的导师,我不知怎的,一点
都没有想过自己根本没碰过香港的通识课,只因听着有趣,就立即“lur饭应”(按:
吐饭回应)。其实我也不算不懂,那时我心想,毕竟指导过一些国际文凭IB(国际预科
证书课程)同学的知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2278
16
唯识与西哲唯心 济群法师
摘自《解深密经》讲记·导论
中西方哲学派系纷繁,门户众多,向来人们把它归纳为二类:一是唯心,二是唯物。这两种思想的区别在哪里呢?简单地说,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根本起源,或者说对第一因的看法不同吧!有人认为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是物质,由物质派生意识,这种思想属于唯物论。如古希腊泰勒斯,以水为万物本源,认为水是不变的本体,能生万物;阿那克西美尼则主张气为万物始基;恩培多克勒提出水、火、土、气四根;印度小乘佛教以四大极微等物质元素,作为万物之因。与唯物论相反,认为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是精神,如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的表象,贝克莱的存在就被感知等,提倡意识派生物质,意识决定物质,这种思想属于唯心论。
佛教是宗教,但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它有着丰富的哲理,因此很多人又认为它是哲学。哲学有唯心与唯物的不同,这样一来,有人不免要问,佛教是唯心,抑是唯物呢?从唯识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佛教显然接近于唯心,但这种唯心与西哲所说的唯心又不一样,简略而言,有四点不同:
一、心物都不是常恒不变的。佛教无论讲心,或者讲物,认为都是因缘所生。比如说到心,必须具备四缘才能生起:一因缘,是心的种子;二所缘缘,即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17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七识】
(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见末那识条。
[佛学大词典]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
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
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
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
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特伽罗
(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
、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
S**U
发帖数: 7025
18
佛说十二支缘起,「名色缘识生,识缘名色生」,南北传阿含经文略有出入,南北传论师对识与名色的解读也不同。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88.htm
对于识与名色的关系,北传杂阿含用三芦立于空地比喻,南传相应部用两把芦苇辗转相依而站立比喻。不管三芦还是两把芦苇,经文都是把识、名、色看成不同的,才说辗转相依。
北传杂阿含288经
「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
复问∶
「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
答言∶
「尊者舍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缘]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絺罗∶
「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
「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南传相应部12相应67经
「拘絺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亦如《成唯识论》註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
开演。(《大正藏》31卷)】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
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
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
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
,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愚人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
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
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
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
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愚人,开演阿陀那
识的极妙正理。】
===
亦如真谛三藏所造《决定藏论》,开宗明义即说:【五识地,《心地经》言:「阿罗耶
识普为种本。」云何知有?此是如来藏说,故《解节经》偈云:「盛识普种本,深细流
如溢;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八识,九识
這個問題您以前也題過,
===
《佛说不增不减经》
「是故舍利弗,不离眾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
。」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眾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
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眾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餘之七识
;由是凡夫执为所作能作内我。」
佛 在诸经教中不断开示第八识, 也就是阿赖耶识。
再举证世亲菩萨另一段开示: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2:「大眾部中名根本识。如
树依根者,谓根本识为一切识根本因故;譬如树根茎等总因,若离其根,茎等无有。阿
赖耶识名根本识,当知亦尔。」
根本识第八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 在教上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
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
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改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
三、究竟地名为无垢识---真如。
一体三名。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
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故《华严经》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譬
如真如是佛境界。」
依以上, 佛教开示识只有八个, 并没有九个,十个. 而為什麼...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深密经》 阿賴耶识
亦如《成唯识论》註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
开演。(《大正藏》31卷)】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
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
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
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
,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愚人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
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
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
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
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愚人,开演阿陀那
识的极妙正理。】
===
亦如真谛三藏所造《决定藏论》,开宗明义即说:【五识地,《心地经》言:「阿罗耶
识普为种本。」云何知有?此是如来藏说,故《解节经》偈云:「盛识普种本,深细流
如溢;不...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2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一 缘起
(第一碟)这一讲为大家准备的题目是《唯识初阶》,副标题是《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
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讨论》。要学习唯识,首先就应对唯识学的历史作一简单的
介绍。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一位大菩萨出世,他就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
有个同胞兄弟叫世亲菩萨。此兄弟二人在印度共同开创了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1、法相学,2、唯识学,3、瑜伽学。依瑜伽行派的观点,从法相而言
,法即是相,相即是法。所以自法观之,一切诸法无不是法、无不是相,所以称为法相
。从唯识来讲,以识观之,所有的法,皆是唯识。法是识所生,相是识所变,所以从识
的角度来讲,一切法皆是识,故名唯识。要证得法相和唯识的真实相,在瑜伽行派认为
,皆要通过修行瑜伽行来实现。在瑜伽行派的内容里面,主要分成以上三个部分。而瑜
伽行派的开创者无著、世亲二菩萨,他们所依据的圣典,主要是依据慈氏菩萨所说的《
瑜伽师地论》。传统的说法认为,如《成唯识论》中说,唯识学的圣典依据为六经十一
论。{六经指:1、
a*******g
发帖数: 867
23
那么,在此我们也举出经典的依据,来证明唯识的意义。如《解深密经•分别瑜
伽品》讲:“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大意是说,识所缘的境相,是唯识的,唯识
所现的。所以说识所缘唯识,一定是指Vijñapti。《成唯识论》讲:“唯识言
有深意趣,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
真如。”这里面包括哪些内容?一切有情各有八识,指的是八识心王。六位心所,指遍
行心所,别境心所,善心所,烦恼心所、随烦恼心所、不定心所共六位五十一个心所法
。所变相见,{指八识心王、心所,各自所变现的见相二分}指色法,这个色法是《百法
》中所说的“二所现影故”,是心王和心所所变现的影像,是心王和心所的对境,它一
定是严格按照心王和心所的对境来谈这个色法的,在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佛法
里面所讲的色法和普通意义上所讲的物质,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回事。而在我们平时的
认识中间,很多人在唯识的时候,什么叫色法呢?色法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物质。完全
不相当于,因为我们所讲的物质完全是在唯物论意义上来谈的,它是离开认识之外,独
立的客观的实有的这样的存在。但是唯识里面所
S**U
发帖数: 7025
24
林生茂居士口译
因此,佛所说的教法,也是相对应于众生。一开始,佛陀所说的是相对于外相的修持;
在外相的修持上,主要便是藉助于戒律 方面的 教授。至于主要的外相修持,也就是行
为上的修持方法。
尔后,佛陀则进一步的讲演了内相的修持。关于内相上的修持,则是进一步的开示相关
于诸佛的清净佛土、极乐净土等等。
是以,佛陀开示了∶倘若行善做好,来生就会投生到这般的清净净土当中,或,因为如
此的善行,所以会有很好的来生;再如,如果做不好、造恶业,来生就会堕至三恶道,
将会受至各种不圆满的各式痛苦等等。
到了最后,佛陀则开示∶一切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自心;因为外在的行为、
举止,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修心」才是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对「自心上的
观照」。
因此,佛陀在密相──密的修持上,最主要的就是开示密乘、金刚乘的各种修持法门。
同时也提及∶在修行当中,依止金刚乘的教法修持,能够非常迅速的证得修行的果位。
如果是依著显乘修持( 此处所讲的是经部如中观的见地),那么,证得果位的力量,以
及时间、速度,就较为缓慢,不似修持金刚乘的法门般快速。尽管在开示上,有著时间
快慢的区别,但是并不意味...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北传经文,名是五蕴中的四蕴;南传经文,名是心所。
杂阿含298经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而,比丘们!什么是识?有这六类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比丘们!这被称为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98.htm
s********h
发帖数: 93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七八九识
参考参考 :
此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
一般学人有的再把它分为第八识、第九识、第十识者,其实皆是在说同是一心体,惟依
断惑之差别而施设八九十识三名,同是第八识,并非有三个识也。是故此心虽有多名
,实则唯是一心也。由有此心故,广生世间出世间八万四千法门,让有情在 器世间能
修証佛法--証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或造作善恶业而轮回三界不已。
然而在诸经诸论并未提起九, 十个识的正理,反而是谓:
于修除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分段生死种子的能藏、所藏、执藏性),而将阿赖耶识改
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或称为第九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仍是第八识心体);于修
除烦恼障种子随眠、所知障随眠后,异熟识改名为无垢识、白净识(或称第十识,只改
其名不改其体,仍是同一第八识心体).
因此,所谓八九十识,只是在断除二障的不同阶位中,所施设的不同名称而已,其实仍
是同一识(因地名为阿赖耶识、果地名为佛地真如无垢识)。
P/S :就好像小女孩,成长后就是小姐,结婚生子后是妈妈。
G**W
发帖数: 1865
28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因为祂心体中还含藏著流转生死的习气种子,所
以还不能说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强说众生的阿陀那识就是真心,那么众生在证得阿陀
那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断除祂所含藏的七识心相应的染污习气种子,就不能转变
成佛地真如所依理体的真心无垢识,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还不能说祂就是真心。
但是,如果离开这个阿陀那识,或者否定了这个阿陀那识,而想要另外再找一个真心的
话,却又永远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另外一个真心了;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祂究竟是真心
呢?或者不是真心呢?
这个道理真的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很难让众生真的理
解「阿陀那识非真、亦非不真」的道理;因为那些还没有证得阿陀那识的众生,听...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41
29
这句偈后两句是破凡夫的“无明根本”,那就是“知见立知,为无明本”。怎么破呢?前
面有两句叫作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之所以说“妄”,不过是不得已为了烘托这么一个“真”,然而这么一说,(一执着这
个言说相),“妄”和“真”就都变成了“妄”了,所以后面就说,可见这样连所谓的
真都是假的,你六根所见到的东西还能是“真”的吗?
所以以下这句偈就说了:用执着言说以及六根来感知/体会出来的“真”一定不是诸法
实相,然而这样直接说出来会令很多人迷惑,所以常常不直接这样演说。
这句话和“道可道,非常道”有点类似,那就是能够用言语道出来的“道”,一定不是
真常的“道”。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是的
嗯…不太明白你的”根本”意思
我只是认为: 辗转相依,只是确定了身心内容就是五蕴
由老死、生、有、取、爱…. 一路上来,都找到所缘(缘起),
所以就会一路往上探索,看还有没有新的东西
但”识、名色”就不是这样了,变成互依,在探索”所缘”上,没有新的东西了
这到底算不算你说的”根本” ? : )
但我可不认为缘起是由”识”开始发动
你的”第一义”,是指五蕴运作的第一个发动吗?
如果是,那我也认为五取蕴运作的第一个发动不是”识”,而是”行”
以上这个,我只是解释”齐识而返”其实就是”识与名色”互依 : 互为所缘、互为缘起
但是上述那段里面,我没解释也没提到”识”上面为何还有一个”行”
“识”上面当然有个”行”,我一点也不否认
只是……明明就说”识与名色”互依、互为所缘,那不就是缘起到此为止的意思吗? 怎
么又来个”行”?…..
这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我提过,可能没说清楚
好的,我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说清楚一些
举个类似的例子
“触、受”,是不是该到此为止?
“触”而不产生”受” ok
“触”而产生”受” 不ok
好了,不再探究了吗?
不 不,这中间还有更细的东...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3
三、唯识学的系统
从佛说《解深密经》、《楞伽经》的内容到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世亲菩萨的
《唯识三十颂》、十大论师的《成唯识论》,是有系统的,内容是一层接一层。
唯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说明:
什么叫唯识?唯识的内容如何?
唯识不是否定一切色法,它是色不离心,境不离识,它不象一般的哲学、科学把心
与物分开,它不是这样讲的。唯识,有心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境不离心,色不离识。
但是色与境,是虚妄的、幻化的,梦幻泡影,应该认识心的主要,心的能动性,在修行
方面,就需要净化心灵,目的是达到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证大菩提,消灭无明烦恼
,就证大涅槃。大菩提、大涅槃,其中心思想是不舍众生,它的修学是有次序,有阶梯
的。所以,唯识者,唯即一切外境离不开心识,有识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外境是虚妄
的,要改变外境,以心为主,心能转化一切,心是主要的因,这即是唯识的意义或者宗
旨。
现在讲什么西洋唯心论、唯物论,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都有。佛家所讲的
“唯识”,恰恰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说到唯识唯心,有人认为是空虚的,不是那回事
,它是个综合观点,看问题是综合的,不偏于哪方面,但要抓住根本。它的教义,细分
J******s
发帖数: 753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
姚南强
神泰《理门述记》曾说:“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其实因明就
其教义背景,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中观相关,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
背景的陈那因明和汉传因明与主要以中观义为教旨的中观应成派和藏传因明二者在旨趣
上的区别。
一、 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汉传因明承续了陈那前期的因明著作与天主《入论》的“八门二益”框架,是以立破论
辩为内容的,知识论内容在其中只是论辩立破能否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已。陈那《理门论
》将其称之为“立具”,现量与以量是构成能立的资具,这是指逻辑推理和论辩立破中
,作为前提、根据的命题有一个是否可靠的论识论前提。因此,八门中尽管真现量、真
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占其一半,但从结构上却是为前四门真似立破服务的。在篇幅上
也体现了这样的定位,如天主《入论》二千一百多字中只有不到二百字是讲现、比量的
。窥基的《大疏》的八卷本,量论只在第八卷中约1/3。唐代诸疏中,专讲量论的,迄
今只见慧沼的《二量章》,学界还质题是伪作。而在法称因明中则不同,法称《释量论
》中把陈那《集量论》中的一个归敬颂专门扩展成为一个“成量品”,把因明化归内明
,把因明定...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5

在禅师的论证里面,基本上他讲了两种识,名,色的关系
在第一种识,色,名的关系中,讲识是心,名为心所,色指心依色法
心,心所生起,然后心依色法生起,
在第二种识,色,名的关系中,讲识,不同与心,而是六识,
色,不是心依色法,而是指六净色
然后说什么呢?
说六净色生起,六识生起
所以第二个色(六净色)不同与第一个色(心依色法),
生起的是第二个识,也不是第一个识的定义,心。
等于是“A缘B,C缘D”
只是介绍A与B关系
然后再介绍C与D的关系
所以禅师论述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并不是束芦相依的关系
束芦相依喻在经文中是用来解释“识缘名色”与“名色缘识”
讲识与名色两者的[相互]关系,名色成就识,识成就名色
两者相依相持,相互牵缠
如果论与经有相左的,个人会选择走杂阿含和相应部的共说路线
并且认为如果先读论,容易用论的角度去看经,感觉是对读经的一种杂染
站在经的立场去读经比较好,读完之后,有时间与精力可以再去核对论的思想
这样比较保险
f*******8
发帖数: 361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识与识阴六识

谢谢,后来看他们写的,也确实是等同的,这是名词问题。
确实8识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名称。
就像一个王五,一会儿叫南方人,一会儿叫男人,一会儿又叫高个子一样,都是一个人。
八识能不能破,我觉得是能破的,终究是万物同一体,不一不二。
我理解,所有的识,包括八识都是根本无明所生,除去八识并不是断灭,
然后才有不生不灭,寂灭为乐。不过我也没资格水平说太多。
从引用的阿含经里,10/12因缘故事中,第一次所止以及第二次所破的识,
看不出是指的两个识,从连贯性来看,更应该是指同一个识。
(他们因为害怕断灭见,所以认定是两种不同的识,那是他们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即使破了八识也不断灭)
猜测的好处是引起兴趣,如果不把猜测当成知道,或许害处不大?
(不过,说实在,到底破(灭)第八识是什么意思?我都不知道,
如果强行类比破第七识,那么破七识还稍微能体会,就是破除一个迷惑,
这个迷惑就是把非我当成我)
但是破八识是什么意思、什么境界 、什么感觉?所以说了也是白说。
意,
识就
,说
k*******p
发帖数: 8821
37
今天,在很多人心里,马识途老人无疑是一名作家。他自上世纪60年代正式开始文学创
作,近60年笔耕不辍,共出版了小说、诗歌、散文20多部500余万字。姜文执导的电影
《让子弹飞》就改编自马识途作品《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
2018年,10月10日,《马识途文集》北京首发式暨马识途书法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
举办。老人从成都乘高铁来到北京。作为中国作家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嘉宾们自然要
称赞肯定马识途老人在文学上的成绩。但老人却更坚持自己是一名职业革命家。
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的采访中,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作为革命者的初心和使命。
和鲁迅希望医学救国的志向相似,1936年,马识途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他
想学习制造弹药,走工业救国之路。但目睹毕业后的学长们不是当买办就是进机关做“
文抄公”,马识途很快明白,不彻底改变中国,工业救国只是一场美梦。在中央大学读
书期间,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马识途入党的那天,介绍人钱瑛翻开了两本书。一本书里有马克思的照片,一本书
里有党旗的图案。钱瑛将两本书立在桌上,把一张写着入党誓词的纸递到马识途手中,
让马识途对着马克思的照片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香港通识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何亮亮:香港通识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2019-07-18 00:38 环球时报 何亮亮
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9-07/15159060.html
在香港近期一系列暴力事件中,青少年参与者为数不少。香港教育普及,青年一代
没有文盲,只是教育程度不同。那么,为何这些受过教育的青少年会冲在骚乱和暴力事
件的第一线,甚至冲击警察呢?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董建华日前在讲话中说,在他
任内开始推动的通识教育落于失败,是造成现在年轻一代出问题的重要原因,现在需要
想办法予以改善。
2009年香港的“三三四”新高中学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取代原有
的“三二二三”学制。伴随新高中教改而来的,是首次被列为必修科的通识教育。通识
教育成为与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并列的必修必考科目。
按照香港教育当局的设计,通识教育科旨在透过探究各类议题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基
础,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触觉。有关国情的方面,教育局的说明是:回归后的香港,一方
面在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生活方式上继续发展成为国际都会;另一方面则努力摸索作为中
国的特别行政区的新角色。与此同时,国...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39

目瞪口呆。
你别侮辱我的禅宗师父了。
如果行蕴属7识是常识,那为什么百度和google两大搜索引擎仅仅能检索出说想蕴是6识,
满嘴放炮的所谓圣一法师。
另外,你根本就不懂行蕴,想蕴是什么
受蕴,想蕴,行蕴这三个全部是“心所”(意思是属于心的),是伴随着心识一起生起
的。他们负责协助心来全面的识知目标。这个心就是识,就是识蕴。
识是主人,是国王,叫做心王,也叫做心,而随从就是心所,其中任何的识生起,必然
伴随七个心所,受心所,想心所,触心所,思心所,作意心所。。。叫做遍一切心所,
有的识生起,还有其他心所,比如寻,伺心所。这些心所,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蕴,受
心所属于受蕴,想心所属于想蕴,作意心所,寻心所,伺心所属于行蕴。意思也就是任何
心识的升起,必然伴随着其他的受蕴,想蕴,行蕴,但绝对不能说识就是想蕴,想蕴就是识。
无论六识,七识,八识。
哦,对你来说,我又是背书了,我肯定不懂。
老大,哪怕我是背书,但能不能看看我这上面说的都是意思是什么,他们可是佛法的基
本常识啊。
了解上面你就知道把7识说成是行蕴,想蕴是多么荒唐可笑,就好像说国王就是大臣,
大臣就是国王,他们怎能是同一个东西?
r****n
发帖数: 825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原文:比丘!若離色、受、想、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
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
翻译:比丘们!如果说,离开色、受、想、行而有识的安住处,那是无法理解,也无法
经验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
以上这段经文,是对大乘7识和8识的一个很好的否定。这里的识就是五蕴中的识蕴,就
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识,对应的是阿毗达摩中的心法,也就
是citta,"心法"依据性质的不同总共有89种心,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阿毗达摩将“意
识”这个第六识根据所属地(比喻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以及所缘(心识的对
象)的不同做了细分,分出了了欲界心,色界心,无色界心,贪俱心,嗔相应心,愚痴
心等。
任何的识,都是刹那生灭的,而且是生灭最快的,根据义注的说法,在一弹指间,或一
眨眼间,就已经有几万亿个心生灭过去了,而且每一个心识剎那都有心和许多心所同时
执行各种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识本身是生灭的,而由于我们定力的微弱,无法观察的
仔细,那么我们在打坐中就会错误的以为有个恒常的东西在作用,于是造成了有人以为
有所谓不
a*******g
发帖数: 867
41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四 辨说识义差别
第一八识之识Vijñāna与唯识之识Vijñapti
我们首先要了解唯识学中所讲的“识”这个概念,在唯识学的圣典之中,在佛法的语境
之中,到底是怎样使用它的,我们想通过对此概念的分析,运用词源学的分析、研究方
法,对于“识”在梵文原义中是如何使用的,来了解佛法中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它
是什么样的意义。
在梵文中说到识的概念时候,实际上有两个单词,一是Vijñāna,一是Vij&
ntilde;apti。Vijñāna和Vijñapti这两个单词,使我们看到至少在词
形上它们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单词玄奘大师都把它翻译成“识”。所以,现在有些学者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认为玄奘大师对此问题没搞清楚,把两个不同的概念都翻译成了
识。但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给大家说明的是,玄奘大师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可以通
过之后的分析使大家得到了解。因为玄奘法师在翻译的时候,他了解这两个词的差别,
他把Vij&nt
a*******g
发帖数: 867
42
十 缘起的唯识与唯识的缘起
第一建立唯识的缘起观
所以在这个地方,唯识是什么样的唯识呢?是缘起的唯识,所以自唯识而观一切皆唯识
,自缘起而观一切皆缘起,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所以无不是缘起。从唯识来讲,一切
法都是唯识,无不是唯识。那么,缘起是什么样的缘起?缘起是唯识的缘起。所以你一
定要有一个这样的整体观念。这是我们建立唯识中道观,必须要了解的一个观点,是我
们学习佛法要去建立的一个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了解缘起,为什
么缘起是唯识的缘起呢?我们了解到,这个地方所讲的缘起不是讲外因缘的缘起。不是
讲一个事物如桌子、板凳它是怎么组成的,这样子从生成论的角度,然后去追溯它的因
缘这样的缘起。而是要说明这个地方的缘起是要说明八不中道的,是不生不灭、不断不
常、不来不出、不一不异的,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说明无生的缘起,无自性的缘起,
它是没有实在的生灭和实在的自性,通过这个来显示缘起。所以,这个缘起是内因缘的
缘起。如果说这个事物是根据那样的条件产生的,这样来讲缘起法的话,那唯物主义也
是缘起法,唯物主义就是佛法,当然不是。因此,唯物主义讲事物是根据一定条件而产
生的,这会得
w*********r
发帖数: 219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唯识学的实践
了解了唯识与三性,可以说已经基本把唯识学的理论框架概括了,可是唯识学不单
是一门理论,更是一个实践体系。
现在佛教内部流行一个趋势,就是强调实修而贬低理论,好像只要谁重视理论就说
明他没有修行似的。持这观点的人其实是既不懂理论又不懂修行。佛教的经典看似浩如
烟海,可是都是教人如何修行。这就好象一个人要爬山游览,如果仅把地图研究了一遍
就觉得够了,不用爬山了,实际上一路风光一点也没见到,这样的纸上谈兵固然是不可
取的,但是,若走另一个极端,不看地图就匆匆上路,费劲不说,要是走上叉路,甚至
误入险途,岂不冤枉!两全其美的办法,先仔细看了地图,再揣着地图上路,因为仅靠
看地图的初期印象毕竟还是模糊,带着地图,边走边印证,越走越明了,登至顶峰,扔
掉地图,众山一览,岂不美哉!
我们凡夫的错误执着根深蒂固,心性又顽劣,如果不能首先说服自己,不能深切地
认同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不可能落实到修行实践上。缺乏明晰的理论思维,仅靠
体验或是情感的信,认识肯定很模糊,信心就不会坚定,稍遇挫折就会动摇,难怪竟然
有一些佛弟子跟着法轮功跑了。信佛不是相信佛的法力无边、有求必应,而是相信佛所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1.html
略由三相,应知建立缘起差别∶一、从前际中际得生;二、从中际后际得生;三、于中际生已随转,及趣清净。
此中云何从其前际中际得生,及于中际生已随转?谓如有一,宿非聪慧,无明为缘,造作增长罪、福、不动,身、语、意业,由此为缘,随业行识,乃至命终随转不绝,能为后世续生识因。如是展转,有内、外爱,识生果时,能为助伴,现前而起。既命终已,由前际因,于现在世自体得生,生已渐次,于母腹中,因识为缘续生果识,随转不绝,任持所有羯逻蓝等名色分位;后后殊胜,始从胎藏乃至衰老。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根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无间灭等,说名为名。随其所应,能与六识作所依止,识依彼故,乃至命终数数随转。又五色根,根依大种,根处大种所生诸色,及诸余名,由彼执持所有根等,堕在相续流转不绝。此二总名随转依止,由是故言∶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于现在世,犹如束芦相依而转,乃至寿住。如是名为从其前际,中际缘起诸行得生;于其中际,生已随转。...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又怎么会是一种识?连佛经里面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都敢随意篡改内涵,真是够有“魄力
”。

我何时说过涅盘是五蕴的识?任何五蕴的识,当然是无明所生,而涅盘绝对不会是五蕴
的识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而涅盘的识,是无为法。

涅盘是彼岸,是清凉地,是寂静,殊胜,是微妙,而之所以有这些特性,就是因为涅盘
本身是具有信息识别能力的,这种信息识别能力,就是一种“识”,只是和五蕴的识的
特性是不同的。五蕴的识,其信息识别能力是独占式的,破坏式的,它会破坏信息原有
的态,造成“信息”的“坍塌”,进而造成现象的生灭,造成轮回。但二者本质都是一
种信息识别能力。

如果涅盘没有任何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功用,那就是彻底的毫无意义的死物。无余涅盘
就变成永死,而并非佛陀所说的“不死”。

我引用的两段经文,佛陀就是明确将涅盘形容为识,但加了限定词,是不可见的识。突
出其抽象性。以便和五蕴的识区别开。

佛经上所说的识,几乎都是形容的五蕴的识,是有为法,它是无常,苦的。

而且涅盘的识,其特性,由于超越凡夫经验,凡夫很难理解,所以一般很少提。

另外这种特性,是绝无可能在还有五蕴的状况下有功用的,更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
发信人: bdbd (kakal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6 06:47:11 2013, 美东)
我也不能,那太快了,
修到心念处应该是可以观察到各种微细的心念起伏
说”我”之前,是”想”,
没有”想”不会有句子产生,不会有”我”这个字。
“想”之前有行,推动你这样想那样想,持续想下去。然后完成”想”。
放慢来是可以观察到,但在我看来,没意义。
就是要快,你还观察得到,那才有意义。
(你试试 什模都放慢,连想东西也放慢,想到什么不要说出口,
那么,在说第一个字之前,你试知道你在”想”,这样的心念)
其实我看多数人,可能甚至是修行人,连较粗造的”受”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都观
察不清楚,
无法随时观察清楚,其实是没用的。
常会漏掉一下没观察到,就是有漏,烦恼就会漏进来,就是没用,就是破功了。
快速心念起伏能全面观察清楚的不漏的,不多。
要能做到,我目前所知,他要先走对路,正见够,修行方法无误
并且用功,对缘起法已经观察很彻底,也就是四念处七觉支已经很纯熟,
这种人,要去看看南传找找看。
有些...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47
"根本不存在一个常住不坏的“识”入胎,这才是萧邪独创“入胎识”为魔法名词的关
键所在"
"真大乘法中唯有识阴、六识,至像法时,于相似伪大乘法中才流变而出子虚乌有的“
第八识”,一干眼盲者于此装模作样地自娱自乐,广造伪经谬论以证必有此龟毛“识”
,苦苦争论龟毛长短、黑白等妄想法不休不息,或真或妄、或常无常,云山雾罩、众说
纷纭,真笑煞人也。
生灭“第八识”尚且是龟毛妄想法,萧邪等辈所错认之不坏“第八识”则更增悖谬
,荒唐无稽不可言喻!
第一,铁的事实:四部《阿含经》中根本没有“第八识”。
萧邪师徒无论如何旁征博引地诡辩,也无论编造何等理由对悲智予以诽谤、贬损,
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四部《阿含经》中任何与“识”相关者,皆非第八识,第八识唯
存于萧邪妄想中。狡辩,纯属栽赃佛陀,却无法改变事实!

第二,正本清源:真大乘法中唯有无常之识阴、六识。
真大乘法中唯有无常之识阴、六识,且诸所有识皆无常、非我。
"
哈哈 乍办?上面这些话是不是“佛教界”的“共识”?
G**W
发帖数: 1865
48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
、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
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经文
接著开示:
《大乘密严经》卷3:
「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没有什麼研究,大家侃侃
===
大正藏《杂阿含》298经
「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
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為名色。」
五蕴(色,受,想,行,识)中之"受想行识"四蕴為名,色蕴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
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
,所以叫做色。
因缘法里面的两种因缘法,十因缘法与十二因缘法. 两门所说的识其实是不一样的识。
两种因缘法里面所说的识支,十因缘法中的识是指第八识,十二因缘法中的识是指六识。
===
所以, 识蕴和识缘名色里的识支是个什么关系 ? 这要看是对+因缘法或者是对十二因
缘法来说.
c***h
发帖数: 226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Ya “知道”
“识”的出现 是先有”行”
眼行 耳行 身行 意行 都是行
当这个”行”是因为贪爱 例如 贪看漂亮女生英俊男生
被污染的“识”就产生 (身心有事件发生 “识”一定是第一个产生或说知道、觉察
)
被污染”行” 一定第一个产生被污染的”识” 识攀附而生
众里寻他(她) 眼里看不见别人 只看见帅哥美女
识缘名色 被污染的名色(包含之后的身心、之后整个五取蕴(包含色受想行识) )
是基于前面被污染的行、识
名、色、识 如三只芦苇互依 贪爱互相滋长
被污染的”识”一直滋长长大
被污染的名、色 也一样一直长大 也就是贪爱一直长大
名色缘识 “识”攀附有贪爱被污染的身心(色受想行) 滋长而生 四识住
反过来 识缘名色 识又影响之后整个身心(色受想行识)
上述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