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见多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维识有共同点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1:23:52 2010, 北京)
唯识是错误的。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
它把阿赖耶识作为了一个制造的本体。从而违背了缘起法和诸法无我。使得佛法变成了
唯心论,后期又演变成一切唯心造的邪见,甚至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造出来的,这都是
胡扯八道。这使得佛法又被偷梁换柱成了婆罗门的梵我不二。
测量本身就是佛法说的“识”,不是观察测量制造出了粒子性,而是对“系统”的观察
测量导致系统从波函数状态变成了粒子性状态。
这里的观察测量就是一个条件,也就是佛法说的“缘”。
而观察本身也是生灭的,也是缘起的,它不是什么真心,不是什么本心本觉。也不是解
脱的终极。
灭除观察才是解脱的终极。
意识的测量行为停止后,将是无生无灭的涅槃状态,轮回界变成了涅槃界。
在涅槃状态下,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粒子性”,粒子性实际就是五蕴。它包括物质的粒
子状态(色法)以及意识的粒子状
r****n
发帖数: 8253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维识有共同点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1:23:52 2010, 北京)
唯识是错误的。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
它把阿赖耶识作为了一个制造的本体。从而违背了缘起法和诸法无我。使得佛法变成了
唯心论,后期又演变成一切唯心造的邪见,甚至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造出来的,这都是
胡扯八道。这使得佛法又被偷梁换柱成了婆罗门的梵我不二。
测量本身就是佛法说的“识”,不是观察测量制造出了粒子性,而是对“系统”的观察
测量导致系统从波函数状态变成了粒子性状态。
这里的观察测量就是一个条件,也就是佛法说的“缘”。
而观察本身也是生灭的,也是缘起的,它不是什么真心,不是什么本心本觉。也不是解
脱的终极。
灭除观察才是解脱的终极。
意识的测量行为停止后,将是无生无灭的涅槃状态,轮回界变成了涅槃界。
在涅槃状态下,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粒子性”,粒子性实际就是五蕴。它包括物质的粒
子状态(色法)以及意识的粒子状
S****e
发帖数: 172
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我想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在文中“最大的假设”中撇清了。佛教理论
并不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物的真实性,但是它用一种很严格的要求来对待概念,
这一点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分辨。
“效能”,按我的理解,是能够产生确定因果的能量。比如你用真正的火去
接近一张纸它就会燃烧起来,但是你大脑中对火的想象则不会。
唯识中讲的虚无并非一无所有的意思,而是作为概念对象没有恒定的对应物
的意思。我不认为它讲的是Matrix那种虚幻的意思,象是没有效能的。如果
象是有效能的,比如说如果我在Matrix吃什么药就可以提高记忆力,或者两
个人在虚拟的空间里做爱就可以产生快感,还会生孩子,生出来的孩子一样
可以做这些事情,那么我们讨论象和外物的区别就毫无意义。
关于“识”有没有做手脚,“识”肯定是做了手脚的。但是识在某些方面
还是诚实的。就是我在原文里说的,人不会把两件分离的东西看做一件,
也不会把一件东西看做两件。俗语云:“眼见为实”。科学告诉我们,眼
见未必为实。只有把思辨和识结合起来,只有把主动的创造和被动的观测
结合起来,才能认识世界。
r****n
发帖数: 8253
4
唯识是错误的。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
它把阿赖耶识作为了一个制造的本体。从而违背了缘起法和诸法无我。使得佛法变成了
唯心论,后期又演变成一切唯心造的邪见,甚至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造出来的,这都是
胡扯八道。这使得佛法又被偷梁换柱成了婆罗门的梵我不二。
测量本身就是佛法说的“识”,不是观察测量制造出了粒子性,而是对“系统”的观察
测量导致系统从波函数状态变成了粒子性状态。
这里的观察测量就是一个条件,也就是佛法说的“缘”。
而观察本身也是生灭的,也是缘起的,它不是什么真心,不是什么本心本觉。也不是解
脱的终极。
灭除观察才是解脱的终极。
意识的测量行为停止后,将是无生无灭的涅槃状态,轮回界变成了涅槃界。
在涅槃状态下,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粒子性”,粒子性实际就是五蕴。它包括物质的粒
子状态(色法)以及意识的粒子状态(名法)。
同样,在轮回状态下,也不会表现出任何的“涅槃性”,什么诸法本无生灭,这都是自
欺欺人。世间和涅槃是完全不兼容的,而不是龙树胡扯的什么世间涅槃不二。
佛陀不断强调,涅槃是五蕴寂灭,佛陀不断在说,五蕴在燃烧,就是要让人明白五蕴是
没有意义的,是苦的。
r****n
发帖数: 8253
5
如果结合量子力学,就很容易破除唯识的邪见。
尽管量子力学认为观察测量导致粒子性,看起来似乎和唯识的万法唯识一致,但是量子
力学
的观察和唯识有本质的区别。
唯识认为阿赖耶识是种子,是能藏,所藏。可是量子力学则根本没有这种东西。量子力
学的测量更不可能和什么能藏所藏有联系。
而原始佛法的认识论,则和量子力学有高度的相似性。
只是量子力学不讨论意识的量子性,并缺乏对意识的准确定义,极力的避开它。而佛法
重点在于认识意识。
佛法里面也有对意识的定义,具有参考意义。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起信论 - 种种邪见和对治
这几段正是纠正普遍对如来藏的误解的. 对如来藏, 应该去正确理解. 而不能一见如来
藏几个字, 就说是梵我外道的思想. 要区别如来藏和梵我的区别, 而不是简单的等同他
们.
在这一点上, 你的老师印顺法师也说的明白:
这是他在大乘起信讲义中说到的.
第三节 义──大乘 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
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
果故。
先明大义。众生心,何以称为大?这大「义」「有三种」:即体大、相大、用大。
三大都依众生心而安立,故众生心有大义。「一」、众生心的「体大」:指「一切法」
的「真如」性说;这是遍一切的无二无别的;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
如为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
减」,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
圆满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
如有增有减,即不圆满,不平等,即不能说是大了。「二」、众生心的「相大」,即「
如来藏」。如来藏,可从二方面说。从众生位说...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修观
玄奘法师翻了很多唯识经论,但似乎没有把唯识修观的传承带回来,也就不知道唯识具
体的修观经验。在摄大乘论与瑜伽论中,对修唯识观曾提出简要的方法∶
『摄大乘论』
由何云何而得悟入?由闻熏习种类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有见意言;由四寻思,谓由名
、义、自性、差别假立寻思;及由四种如实遍智,谓由名、事、自性、差别假立如实遍
智,如是皆同不可得故。以诸菩萨如是如实为入唯识勤修加行,即于似文似义意言,推
求文名唯是意言,推求依此文名之义亦唯意言,推求名义自性差别唯是假立。若时证得
唯有意言,尔时证知若名,若义,自性,差别皆是假立,自性差别义相无故,同不可得
。由四寻思及由四种如实遍智,于此似文似义意言,便能悟入唯有识性。
r****r
发帖数: 75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47033.html
======================================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
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
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土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
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
,不断强调突破物质限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以出离轮回为根本,以涅槃
为取向的原始佛法,也就是大乘污蔑的小乘佛法(小乘在印度是很粗俗的恶语,指低劣
的意思)则受到大乘的歧视,斥责为焦芽败种,甚至在...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受想行识根本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
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
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
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受阴非虚妄。不必多说。
******************************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想者,心相也。说酢其实是想酢的反映,与下文思蹋互应,都是思想活动。这个
貌似真实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想阴不是从想的对象生起来的,也不是从能想的感官这
里生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密宗以“无执”的空乐明觉知心为空性心
《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释义:本觉第八识体性‘恒而不审’,从无始劫以来,从来不见光明、不见虚空、
不闻声尘、不觉照诸法、不观照自我、不了别六尘境,如 世尊开示的涅槃妙心,是实
相无相,面对六尘境,祂可说如盲如痴,没有六尘中的分别性,祂无法觉知光明与虚空
之境,当下从不觉照自己﹔唯有第六识才能见闻觉知外六尘境,因为第六识体性‘审而
不恒’。……当找到不了知六尘境的第八识、开悟明心证得根本无分别智时,验证祂确
实不于六尘境具有分别性;但第八识的了别性不在六尘境上,祂了知前七识的心行,前
七识想什么,都瞒不了祂。”这段经文的开示,若不能心领神会,契合无二,就不是禅
宗的开悟明心,应重新再参。
i****1
发帖数: 84
11
近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相比于前两季,这一次的拍摄被网友认为诟病不少,最近一期片中在太湖寻找花鲈以应和“莼鲈之思”的典故,但在画面中将大口黑鲈(美国加州鲈)当成花鲈引发争议。
太湖花鲈成名在1700年前。西晋文学家张翰不满权贵争斗,推说思念家乡的花鲈,为此弃官,返回千里外的故里。这个‘莼鲈之思’的故事,成了历代文人洁身自好的精神寄托。”典故中的鲈鱼指的应该是“松江鲈”,而画面上放的却是近些年才引进国内的大口黑鲈。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他认为典故中的鲈鱼到底是哪一种值得斟酌,但是与我们如今常在餐桌上看到的大口黑鲈完全不是一回事。
复原典故中“金齑玉脍”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世说新语·识鉴》中的一段话演变成“莼鲈之思”的典故,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舌尖上的中国3》第三集中的画家、园林设计专家叶放乐于从典籍中搜寻传奇美食,做了一个诠释文人荟萃的文会宴,其中便有“金齑玉脍”这道菜。
纪录片中描绘了叶...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50662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海上佛相:静安寺打造“都市新性感”,玉佛寺识否文化为何物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3 15:44:01 2011, 美东)
发信人: wh (wh), 信区: Shanghai
标 题: 海上佛相:静安寺打造“都市新性感”,玉佛寺识否文化为何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3 15:42:52 2011, 美东)
回国从机场打的到酒店,途经某寺,但见门前粗金柱,门后大金塔,重重庙顶均镀重金
,一片金碧辉煌,耀眼夺目。惊问司机此为何地,司机说就是静安寺啊。我说不记得以
前这么金灿灿,司机说是近几年翻修的,静安寺可谓黄金滚滚,红尘滚滚。说得我大感
好奇,酒店恰好就在静安寺隔壁,放下行李就来拜山门。
逛了一圈,果然好玩。静安寺地处市中心,周围现代大厦林立,本属寻常;好玩的是紧
贴寺庙的楼群广告。庄严庙檐下突现青春美女的大幅彩照,头上大书“都市新性感”,
是隔壁购物中心的广告;巍峨庙顶旁紧挨着一对对俊男倩女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agua 讨论区 】
发信人: CostoBU (我踏月色而来), 信区: bagua
标 题: 平生最识诗书味:黄老邪最欣赏的一位词人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8 11:54:55 2011, 美东)
http://hi.baidu.com/007855/blog/item/a6aad61bab290d1d8718bf52.h
话题要从黄蓉第一次以女装见郭靖说起:
突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郭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
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
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转开了头,缓缓退开几步。那少女把船摇到岸边
,叫道:“郭哥哥,上船来吧!”郭靖猛吃一惊,转过头来,只见那少女笑靥生春,衣
襟在风中轻轻飘动。
郭靖如痴似梦,双手揉了揉眼睛。那少女笑道:“怎么?不认识我啦?”郭靖听
她声音,依稀便是黄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三大宗教优劣之我见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观点,而我尤其认为我们该比较一下西
方或现代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这种观点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如果我们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开始看到自己片面观点的局限
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同。西方社会有许多地位显赫的人要么是佛教徒,
要么是佛教的赞同者。这一点最清楚地表现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的自传中,他谈
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这让人吃惊,而且毫
无心理准备,不曾想现代科学之父竟会做出这样的评论。
 
然而,如果我们看看当代的西方社会,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是佛教徒,那
里又有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佛教徒。待会儿我们将探讨西方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西方与这里的情况的差异。
 
在欧洲,总的来说,对于佛教的看法是:佛教是非常先进、非常理性和非常复杂的。所
以,当我来到新加坡,发现这里的许多人认为佛教是过时的、非理性和与封建迷信过从
甚密的宗教时,着实使我大吃一惊。这种态度是阻挠人们了解佛教的两种态度...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15
哨遍[1]·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2],但有的差使无推故[3],这差使不寻俗[4]。一壁厢纳草
也根[5],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6]。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7],今日还乡
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8],赵忙郎抱着酒胡芦[9]。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
[10],畅好是妆么大户[11]。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12],胡踢蹬吹笛擂鼓[13]。见一颩人马到庄
门[14],匹头里几面旗舒[15]。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16],一面旗红曲连
打着个毕月乌[17]。一面旗鸡学舞[18],一面旗狗生双翅[19],一面旗蛇缠葫芦
[20]。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21],甜瓜苦瓜黄金镀[22],明晃晃马镫枪尖上
挑[23],白雪雪鹅毛扇上铺[24]。这些个乔人物[25],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
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26],车前八个天曹判
[27],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28],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
那大汉挪身着手扶[29]。猛可里抬头觑[30]...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善哉 善哉
SeeU Psoliton 两位法友善思考,善说法
再次佩服
“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
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
无为法 不可以 有为法 论之。
只论 无常 苦 无我
可做 苦与苦灭 论之。
佛陀说 我所说的法,只有苦与苦的熄灭。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为何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是恶邪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1 14:21:18 2012, 美东)
是。这是理解「无我」的一个关鉴。
经文的说法,是∶漏尽阿罗汉,如实见法,不可施设(有我),只能说「诸苦永尽」。
经文∶
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
...
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
对于主张离五蕴有「心」或「我」的,经文也反对。
复问∶
「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
「不也,尊者舍利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麼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麼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麼累,只管喫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麼是什麼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麼在轮
回,我们怎麼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麼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麼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
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
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果说熄灭了五阴就是“更无所有”,这叫...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你不要一听我说“心识”就乱跳,淡定点,我见你说“心向”也没跳过,对吧。这是
个方向问题,见我上面转的WaiChi专门对我说的帖子,他的意思很清楚: 即要通过念
佛号,使“心识、心、心行、心向”显影。再说一遍,这是他08年专门回复我的帖子

你这种乱跳的态度,其实不利于你学习。你现在不怎么有决心念佛号,心向心行说得
一溜一溜的。我其实挺担心你在意识里打滚。WaiChi当年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坐中
意识告诉你,你观得很清楚,怎么办?”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问题也同样送给你。

yuuli
g**1
发帖数: 10330
20
中纪委机关报评张馨予嫁军人:慧眼识英雄
2018-08-07 10:07:45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举报
4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更多
(原标题:【方圆谈】慧眼识英雄,为军嫂们点赞)
中纪委机关报评张馨予嫁军人:慧眼识英雄
“你守卫国家,我守护着你。”
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7日报道 女明星张馨予8月5日在个人微博公布了自己的婚讯,成为
一名光荣的军嫂,受到网友热赞。
张馨予丈夫何捷是来自武警部队的反恐精英,被战友评价为“岭南有悍虎,敌闻皆丧胆
”。在大家的印象中,嫁给军人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张馨予为什么会选择军人?她
在微博中给出了答案——“只有一个原因:嫁给他,嫁给爱情。”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说句实在话,我
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军人的品质,是担当,是扛责任,是为爱牺牲所有
。但也因此,嫁给军人,不论对于什么行业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也需要
极大的勇气和担当。所以,要为所有慧眼识英雄的军嫂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从古至今,军婚里都藏着爱情最苦最累的样子。比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哈哈!原来如此!
请看:
----------------------
【五蕴】
(术语)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为阴,又译为众,新译为蕴
。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
有为法自性。作有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
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
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一、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
物质。二、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三、想蕴,对境而
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四、行蕴,其他对境关于嗔贪等善恶一切之
心之作用也。五、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以一有
情征之,则色蕴之一即身,他四蕴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
性上各为一种特别之作用,故名之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略
云心所),识之一者为心之自性,故名之为心王。盖五蕴为身心之二
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有情,从五蕴而成,如无色界无身之有情,自
四蕴(除色蕴)而成也。毗婆尸佛经上曰:‘五蕴幻身,四相迁变。
’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
蕉,识为幻法。’
--------------
a*******g
发帖数: 867
22
六 远离戏论如实观察
第一明一切存在即认识本身
最后,我们来作一个总结,就是通过佛法的学习,是要将“存在”向“认识现象本身”
来进行还原,而这样的认识也将主导我们的修行方法。这个修行方法在《阿含经》里面
,乃至在大乘《般若》、以至大乘瑜伽行派里面,都是共同的方法。你的认识,你的思
维模式,你的思想,你所持的见地,就决定了你所要依从的修行方法,所以这一点实在
是太重要了。你不通过这样的行持,是没有办法到达彼岸的。道理在什么呢?在于行道
之中。如果这个路我们不去走的话,它是不是路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个道之所以能够
成为所行之道,又要首先依于正见来进行抉择。所以,这就非常重要。通过上面的学习
,我们做一个总结,就是佛法在谈到存在的时候,是依于认识现象来进行讨论的,所以
我们要把对于存在真相的探索,进一步还原到认识现象本身这个层面。所以唯识学沿着
《阿含经》所开辟出来的路径,经由初期大乘所讲的“唯心”思想,如刚才所讲:“三
界所有,唯识一心。”通过这个“唯心”的思想,最终我们把这个心作更加具体的分析
,在这个心的层面里,到底有些什么认识内容,即是眼等八识,所以依于Vijñ
āna
Y**u
发帖数: 5466
23
☆─────────────────────────────────────☆
qx02 (sted) 于 (Sun Jun 26 19:05:28 2011, 美东) 提到:
非常高兴。。
兴奋之余,开创了 一个小组,叫 唯识禅。。。 另立门派,称为祖师。。。
尽管后续修行 没有,也不是很高深,但从 “当下悟”的角度,也大概可以和文献中记
载的效果一样了。。。
☆─────────────────────────────────────☆
Yisu (大头教主) 于 (Mon Jun 27 09:28:55 2011, 美东) 提到:
法师这么快就升级成祖师拉 :)
☆─────────────────────────────────────☆
qx02 (sted) 于 (Mon Jun 27 12:57:52 2011, 美东) 提到:
??/ 其实 我。。。 蓄谋以久 快点 升级 成 活菩萨。。。 XX世哲布尊巴丹。。。法
王。。。李师傅。。。。
ps 你丫 没事 别他妈删人贴。。
很傻比。。。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中观 --- 南怀瑾
唯识与中观 --- 南怀瑾
第02章
那么我们晓得,第一要了解玄奘法师为什么把八识分成四个部分来作偈子呢?这个就是
学唯识首先要了解的。唯识学认为一个人、普通的人成佛,普通的人、凡夫的心,结果
成佛,不像别的宗派说,把人——譬如说我们普通人都听到禅宗是空的,或者说学佛是
空的,空了就成佛,这个观念很错误的。空了就成佛啊?是什么人的见解?是我们一般
人自己下的注解,不是佛说的注解。佛经上很少找到说“空了就是佛”,没有这个话。
这是一般人自己对佛学错误的见解相传。况且你还空不了,没有修空了的。
那么怎么样能够空?这个空这个问题,依逻辑来讲,什么叫做空?空有很多种啊。譬如
说这个虚空也是空的。譬如讲,我们现在拿唯物的思想来讲,一个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
了,没有了就是空的。人死了,死了就死了,死了就没有这个人。那么这种这样叫做空
吗?这个空在佛学叫做“断见”,断掉了,这个东西没有就没有了。所以空有很多种。
拿般若经来讲,空,一直连下来有十八个空。你说“空了就是佛”,哪一个空啊?拿我
们来讲,空间也是个空。理性观念上对于这个东西没有了也是个空。没有了是绝对否定
了。没有这东西就是没有。
那么拿我们...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净空法师谈 - 阿赖耶识是什麼?
『那真正是世间最究竟、最圆满的心理学』
佛法讲是八识。八识是怎麼回事情?要说起来就很费事,相宗的典籍最富,说得很清
楚,那真正是世间最究竟、最圆满的心理学,我们略略的了解它的性质就得受用。阿赖
耶含藏习气种子,你经歷的事情会记住,那什麼原因?你所经歷的事情,阿赖耶是个仓
库,是个资料室,全部都在资料室列成档案,无量劫来你起心动念都有档案,在你阿赖
耶识裡 头含藏著,有的时候年代久了,自己都不记得,可是档案在那裡是清清楚楚。
起心动念,阿赖耶识裡头都已经做成档案,比电脑可靠,电脑电源断了它就没有,阿赖
耶识永远不断,这是我们要晓得。你知道之后你会寒毛直竖,真严重!以為自己动一个
恶念别人不知道,你错了,你那个档案实在是清清楚楚,怎麼抹都抹不掉。
我们 的麻烦,是随著我们的妄想,阿赖耶累积一些恶习气,还不随善习气,若随善习
气,你将来生人天,享人天福报。这个「习」真的是恶多善少,我们从百法裡面可以看
得很清楚,善心 所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恶比善多,恶的力量比善
的力量强大。荀子主张性恶,有道理!四大烦恼常相随 ,都是由於严重错误的执著;
第...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
,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
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
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
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
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f*******e
发帖数: 5594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无所谓了?

一个
种。
G**W
发帖数: 186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f*******e
发帖数: 5594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无所谓了?

一个
种。
gi
发帖数: 496
31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识礼、谦让与爱心
礼仪和爱心——表里如一。
对孩子基本礼节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人人都懂得宜仪表得体,忌蓬头垢面,这是
礼仪方面的“硬件”。可是,当今有的父母不太注重孩子的礼仪言语,即“软件”方面
的培养。不少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开脱说:我的孩子心肠好,就是见了人不爱说话;等等
。这都是不恰当的。试问,自己的孩子将来在学校、在社会上立足,没有和人打交道谁
能知道他(她)心肠好还是不好呢?见面打招呼、向长辈请安问好都应该是孩子从小就
要受到的基本训练。为人处世、立身社会,不知礼节预先已输。
有礼貌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会得到长辈的喜爱,受同学、老师的欢迎;找工作
容易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占据优势;工作后更容易得到同事、上司的帮助,有更多的
升迁机会。
教育孩子待人要热情、实在。热情不够时会给人敷衍和冷漠的感觉,过分热情时会
使别人不自在。所以,热情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把实在体现出来。
有客人来访时,可教导孩子和客人见礼,还可鼓励孩子和客人很有分寸地交谈几句
。这对孩子非常有好处。客人走时,要让孩子和客人道别,并一起和父母送客人离开。
有时,孩子们会被父母的朋友...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7110
3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周天 桫椤城 BY碎石
第32节:巴国。姬山。坠毁的绞杀号浮空舟。(3)
矢茵道:"没什么……你先告诉我,这么匆忙要到哪里去?"
枢劫道:"石柱倒塌的那晚,我曾见到北面天空似有异象,如果真有灾难降临,就
得赶在它发作前解决,单靠祭祀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所以我打算去看看。"
矢茵拍手道:"正好啊!跟我们村息息相关,我也要去。"枢劫笑道:"那可不行,
说不定会有危险的。乖乖回去吧,小丫头!"
矢茵正色道:"我不是小丫头了!反正我要跟着你,你别想一个人跑掉……"她紧紧
抓住枢劫的手臂道:"你说过你要我的,你想反悔?"
枢劫愣了片刻,道:"我说过这样的话吗……哎呀!"矢茵狠狠掐了他一把,快步跑
到前面,叫道:"快走,别罗嗦了!"
枢劫叹了口气,慢吞吞跟在她后面,心中不住盘算该怎样劝她回去。
两人沿着独鼎峰山脊走着,周围到处是参天大树,太阳从左首照过来,在林间投下
一道道的光束。矢茵开始还在前面,走啊走的,又跑到枢劫身后跟着。她看着他的身体
在光束中穿行,忽明忽暗,心中只觉一阵阵温暖。虽然到此刻她还不敢相信昨晚枢劫说
的"我需要你"是真是假,但能跟在他后面,就说不出的满足得意。枢劫...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3
百曰筑基
《心印经》云:“回风混合,百曰功灵。”总之立基百日,方有真光。如子辈尚是目光
,非神火也,非性光也,非慧智炬烛也。回之百日,则精气自足,真阳自生,水中自有
真火。以此持行,自然交媾,自然结胎,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而婴儿已成矣。若略作
意,便是外道。
百日立基,非百日也。一日立基,非一日也。一息立基,非呼吸之谓也。息者,自心也
,自心为息。元神也,元气也,元精也。升降离合,悉从心起。有无虚实,咸在念中。
一息一生持,何止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
百曰只在得力,昼间得力,夜中受用;夜中得力,昼间受用。
百日立基,玉旨耳。上真言语,无不与人身应。真师言语,无不与学人应。此是玄中玄
,不可解者也。见性乃知,所以学人必求真师授记,任性发出,一一皆验。
第十章 性光识光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
?但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
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
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
任眼一照去,不及
a**u
发帖数: 810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不下地狱的方法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16 11:50:50 2010, 美东) 提到:
我知道一个不下地狱的方法
《甘地传》中一段。一个印度教徒对甘地说,我要下地狱了。在宗教仇杀时,我杀了一
个穆斯林小孩,把他的脑袋活活撞碎,因为他们杀了我的儿子。甘地说:我知道一个不
下地狱的方法,找一个父母双亡的小男孩,只是要确认他是穆斯林。把他当做自己的儿
子一样养大,并且要把他还养成一个穆斯林。那人哭着跪倒。
http://bbs.cnffi.com/viewthread.php?tid=41044&extra=page%3D1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16 12:38:03 2010, 美东) 提到:

这是外道的业力论,不是佛法的。
佛法的业力理论,是只要作恶必然会有恶报,善恶不能相抵,不是说做了恶以后再做点
好事,那么恶就免了,没有这么简单。
业力法则是很死板的东西...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是。这是理解「无我」的一个关鉴。
经文的说法,是∶漏尽阿罗汉,如实见法,不可施设(有我),只能说「诸苦永尽」。
经文∶
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
...
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
对于主张离五蕴有「心」或「我」的,经文也反对。
复问∶
「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
「不也,尊者舍利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104.htm
i********7
发帖数: 808
36
杂阿含经57:
“。。。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
根据这篇经文,[行],指的是我见。
j********p
发帖数: 9680
37
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
《佛藏经》中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
”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
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
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
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
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
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
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
。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
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
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8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9
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
济群法师问(6):
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教各宗
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中观宗
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大乘显
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见,又
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索达吉堪布答:
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
行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
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
四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
对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
位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
因为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解开”身见”结?
慧见烦恼诸过患 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一偈颂讲了欲求解脱者首先应当破我的原因。由于一切烦恼与过患的根本,是萨迦耶
见,所以要远离烦恼和过患,则必须要破萨迦耶见,而“我”又是萨迦耶见的所境,因
此要破萨迦耶见,首先应当要破我。
什么是萨迦耶见呢?萨迦耶见是一种妄计我与我所为行相的染污慧。
什么是烦恼与过患呢?烦恼就是贪嗔痴等,过患生老病死等。
三界所摄的这一切烦恼与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这一根子”上所引生的,这也是通过瑜
伽师的智慧所见而如实抉择的。
佛经中说:“萨迦耶见为根本,萨迦耶见为因,萨迦耶见为集。”乃至在没有破除萨迦
耶见之间,以萨迦耶见就能够生起种种的烦恼和业,由业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
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以萨迦耶见为因,以萨迦耶见为集而产生的。
为什么说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呢?因为由萨迦耶见执著五蕴是我之后,就会分判自他
的差别,这样有自他的分别之后,对于适合自己的方面起贪著心,对于违逆自己的他品
起嗔恚心,缘我而起高举心,这就是贪、嗔、慢;执著我是恒常或是断灭,这就是边见
;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为第一殊胜,这就是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解开”身见”结?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21:27:2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解开”身见”结?
初果要解开”身见”结,这就是”无我”了吗?
也就是,从此以后彻底”无我”吗?
请大家帮我厘清。
☆─────────────────────────────────────☆
fsbd190504 (flow) 于 (Fri Sep 28 21:47:45 2012, 美东) 提到:
什麼是有身見?
誤將所見的五蘊身、心現象,理解為[恆常、自在的]「我」(atta),這種錯誤的見解
,就是“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此巴利語彙是由“sa-"、
“kāya"、“diṭṭhi"三者複合而成。接頭詞“sa-",有「可見的」、
「存在的」之義涵;“kāya"意指「聚集」、「蘊」、「身」;“diṭṭ
hi",則是指「邪見」、「錯誤的見解」。當“sa-"與“kāya"結合構成“sakk...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2
密宗的不共正见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而且...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3
索达吉堪布

问(6):在佛教的八正道中,是以正见为首,这也说明了正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佛
教各宗派的修行都有各自的指导正见:如声闻乘的无常见和无我见;唯识宗的唯识见;
中观宗的性空见。密宗的修行有独立的体系和不共的修法,那么在知见上,是否也有着
大乘显教之外的不共正见呢?或者说,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
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答:一般说来,八正道中的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前行
时必须具有正见,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四念住、四正断、四
神足;暖位、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五力相对应;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修道才对
应着八正道。因此,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对位
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显密的看法并无多少差别。
佛教中的声闻乘、唯识宗、中观宗以及密宗,在各自的见解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正因为
见解不同,故各宗派在修行的具体方法上才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密宗来说,它不
仅非常强调,...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591
44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网战入门——识人篇
注册一个id,端起一杯清茶,准备好去灌水了吗?且慢,容鄙人细细
分说一下网上的险恶。本文仅供刚进入bbs大染缸的新id参考,敬请
各位资深战将补充、修改。本文所谓识人,只是要找出对你胃口的id,
并不涉及找出人的真实身份,那个叫人肉,触及底线滴,以后进阶教
程里面再提。
如果说在网络上有一句话是绝对真理的话,那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一个
id后面隐藏着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就跟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罪
一样一样的。刚来灌水、或者很多在浅水区灌水已久的人,常常会有
一个梦幻的想法,“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理想”,错!大错
特错!在深水区灌水第一要紧的就是不能以己度人。识人首先就是要
认识到别的id一定跟你不同,或者灌水目的、或者行事为人、或者观
点理念。总之,没有一个id是相同的,马甲除外。
网络上的人形形色色,最多的当然是以版会友、重信息交流分享的常
见id,同时也有各种其他不同类型的id,在此稍作列举,作为识人的
基本知识:
专门在网上以踩人为乐的,
希望得到别人attention的,
喜欢搅各种浑水的,
有意要抹黑特定对象的,
有网络水军,
当然还有买卖旧货、门票、做生意的无数。(此...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336
4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愿识诗书礼易,俯仰不愧天地
什么是经典?
上下五千年无边,梦回大唐仍看见的遗留诗篇;纵横九万里无言,一曲长歌可听到
的拨动和弦;轮回千秋世无形,泛黄宣纸能呈现的文墨句点。
愿识诗书礼易,经典浸润人生——拥有音乐神童,怎能不识角羽宫商?建起高楼大
厦,怎能不容公德牌坊?穿上西装革履,又怎能丢失自己衣裳?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品读经典必将写出大写的人生。经典让人不必慌
张失措,只需从容开卷便可以安放一颗躁动的心灵。被经典所熏陶的人生,必然没有寒
暄与打扰,独自神游于字里行间的刀光剑影、风雪飘飞。静观艺术美妙,此时人生感叹
都展现眼前。
也许是李太白一声长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太过豪迈飞扬,也许
是杜少陵啼血沉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太过悲恸哀沉,也许是白文公娓娓叙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太过萧索清寒——我看到了古人的睿智超脱。
蓦然回首间青山隐隐、白水迢迢,诗词教人淡看人生沉浮细微,在历史的长河中蹁
跹生辉。服章之美称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岁月依旧沧桑,但先祖留下的经典文字与
我们同在。这种经典给予我们箴言,何尝不使人生具有个性?
平沙落雁间楚汉战场仍十面埋伏,使我听见汉宫秋...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唯识论★护法等菩萨造
成唯识论
护法等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藏经瑜珈部
成唯识论后序
吴兴沈玄明撰
原夫。觉海澄玄。涵万流而浚宗极。神几阐妙。被众象而凝至真。朗慧日而
镜六幽。泄慈云而清八宇。演一音而悬解。逸三乘以遐骛。体陈如之半器。津有
有于鹿园。照善现之满机。绎空空于鹫岭。虽绝尘于常断。讵遗筌于有空。显无
上之灵宗。凝中道于兹教。逮金河灭景。派淳源而不追。玉牒霏华。绪浇风而竞
扇。于是二十八见迷。桑雁于五天。一十六师乱。云牛于四主。半千将圣。兹惟
世亲寔贤劫之应真。晦生知以提化。飞光毓彩诞映资灵。曜常明于八蕴。藻初情
于六足。秀谈芝于俱舍。摽说有之余宗。摄玄波于大乘。贲研空之至理。化方升
而照极。湛冲一于斯颂。唯识三十偈者。世亲归根之遗制也。理韬渊海。泛浮境
于荣河。义郁烟飙。丽虹章于玄圃。言含万象。字苞千训。妙旨天逸。邃彩星
华。幽绪未宣。冥神绝境。孤明敛映。秘思潜津。后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菩萨。韫
玄珠于八藏。耸层构于四围。宅照二
c***s
发帖数: 3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根,六尘,六识?
请教各位大德,尤其WaiChi兄和greenplant姐(姐听起来有点奇怪,暂且这样吧)
可否解释一下,什麽是 根,尘,识?在佛法里面是什麽意思,
然什麽又是 六根,六尘,六识? 都代表什麽?什麽是六根互转?
跟轮回有什麽关系? 也许我听过也看过,可是还是有疑惑,烦劳大家
再细细讲解一下,谢谢!
为什麽greenplant姐在“我的故事”(见9343)中说,
>观是观察的意思,为了了解观是怎样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接受和
>诠释来自我们周围的世界的信息的.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是如何工作的.比如说,象"看见一枝红笔",WaiChi引导我观察这个看的过程的每一部分:
>从我们的眼睛和一个物体相遇处到我的头脑"知道"真是一枝"红""笔".我小心回忆我
>所知道的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并与WaiChi所解释的加以比较.我发现了我的一些
>错误概念,并以清楚解释的经验来纠正.最后,我发现根本没有六根存在... 我还了解
^^^^^^^^^^^^^^^^^^^
W****i
发帖数: 565
48

哇塞,你太厉害了, Anicca不是接受Anicca是 "我"(7识) Anicca, 而只接受Anicca是
他Waichi.
又一法理穿帮. 3d....3d.. :)
即确实更愿意相信自我歪曲经典的我见.
欲”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的Anicca (Runsun)说:
结合对自己的观察认识,我基本确定我最近时间的突破和转变
其实是已证须陀洹果,也就是阿罗汉之初果.
Anicca (Runsun): 123456识是存在的, 大乘之7识是不存在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44665_3.html
Anicca (Runsun)行骗证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30599_0.html
a*******g
发帖数: 867
49
2 盲童困境喻
为什么凡夫的前六识不能认识真相?只说明一个问题,在凡夫前六识中缺乏认识真实的
正确途径、方法和维度。谈到维度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举例说明,我经常喜欢举这个
例子,把它称之为“盲童困境”,我们在此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小孩,生来双目失明
,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五颜六色的世界。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去认识颜色的世界呢?如果
有个很善巧的老师想要告诉这个盲童,希望他能了解颜色的世界。这位老师告诉他,什
么是白色?比如说白板是白色的。盲童摸到冷冰冰、硬硬的白板,然后说道,我知道什
么是白色,就是冷冰冰、硬硬的。这个认识肯定不对。老师通过种种表示,也不可能让
这个盲童认识颜色,这中间有个巨大的困境,也就是说这个盲童它要认识这个世界,因
为认识维度的缺失,因此对于颜色的世界它是没有变法亲切了知、真实了知的。当然,
你可以使他间接了知,或者说你有足够的聪明智慧,你可以构建一个关于颜色的语言逻
辑体系。如说:什么是白色?白色就像白板的颜色,或白墙的颜色,虽然摸起来都是冷
的、硬的,但是冰冷和硬并不是白色……。你可以把这些道理都教给他,他可以把这些
都背下来,他可以说的和你一点不差,从某个角度来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