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觉妄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n
发帖数: 66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
黄念祖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的人,你修啊,修一
劫。你要真能入了观音耳根法门,那就是圆修啊。你修一天等于不明白的人修一劫,所
以日劫相倍,大家实修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还须读诵大乘,希望能解第一义谛。要能解
悟的话,你就成为圆人,你圆修一天等于其他的人修一劫。这也就是我愿意来作一些供
养的基本原因。
观音耳根圆通章在《首楞严经》,这个经的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
行首楞严...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
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的人,你修啊,修一
劫。你要真能入了观音耳根法门,那就是圆修啊。你修一天等于不明白的人修一劫,所
以日劫相倍,大家实修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还须读诵大乘,希望能解第一义谛。要能解
悟的话,你就成为圆人,你圆修一天等于其他的人修一劫。这也就是我愿意来作一些供
养的基本原因。
观音耳根圆通章在《首楞严经》,这个经的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
行首楞严经》(大家称《楞...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辩经在佛教中起什么作用?
藏传考格西,考五部论。其中的《入中论 第六菩提心现前地》就有中观破唯识。看得
懂这一段辩论,可以说大致理解中观、唯识要义。看不懂很正常。
《入中论 第六地》
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
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
此下三颂总出唯识宗。唯识宗云∶六地菩萨所圆满之般若,即是通达唯识真实性。唯识
真实性,即是离能取识无所取境,离所取境无能取心,三界生死唯识所变。
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
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如海本无波,然有生无量波涛功能,因风鼓动则生波涛。从含藏一切种子之阿赖耶识,
因业力风之鼓动,有前七识生起,亦犹如是。以无实所缘境,七识唯由自种子功能生,
非依境生,故名唯识。「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楞伽经」,俱如是说。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
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
依他起自性,实无异体能取所取,为现似能取所取所依之因。无外所取自能生起,体是
实有,为假所依故;非戏论境,非言说戏论所缘故。
无外境心有何喻?若答如梦当思择,
若时我说梦无心,尔时汝喻即非有。
初句此宗征问∶汝说无外境可有内心,此无境心,以何为喻?汝若答云∶如梦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空粉碎 大地沉落
要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议题是:禅宗就是禅定吗?
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多人却是误会了,以
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
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是透过参禅的方法,
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实
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世
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宗
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内
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
,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
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诸
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五)
卷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
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
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
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
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
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
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
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
。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1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在家中運用基督的教導(ZZ)
还有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第一章 概说佛法与邪见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各位同修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首先要谢谢许老师,为这一场演说,让他忙了很久;也谢谢他在正法的弘传和护持
上的付出。再来要谢谢我们道场主人汤师兄、吴师姐,这样无私无我的奉献,使得这个
地方能够成就很多人。最后还要谢谢诸位对正法的护持信受,再加上用功的修行。这些
都值得我们感谢,所以,预先在这里跟大家道谢。阿弥陀佛!
今天要讲的是「邪见与佛法」。许老师提供了好多个题目给我,后来我就选了这个题目
;因为邪见是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所以讲「邪见与佛法」来做一个辨正。今天要讲的
「邪见与佛法」,它的子题是「当今台湾之邪说外道及佛弟子应有之认识」,我们先来
谈佛法,然后再来谈邪见。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
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13
以下录音资料来自于2006年6月16日,时恒阳庵常住众祈请慈法法师解答有关般舟
行法中的问题,以令大家以正知见来指导行法,并在行法中证实正知见。
(1)行般舟时,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对这种回答应怎么认
识?对于般舟行法中的苦应该怎么认识?
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
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
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执皆由妄
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
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
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
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
感觉很苦,眼见苦、实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谁是我 (zhu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2k59.html
现在开始讲“寂灭法的次第”。
这九个问题,是欧阳当时找到我之后,留给我的。两年给我一个问题。他说,这些问题
是当时的那个“我”留给他的。这九个问题,实际上都很简单。现在看,除了最后一个
问题,虽然已经证到了,但是“寂灭海”无法以文字语言去说。可以通过一切问题体现
寂灭实地,一切问题里面都包含它,都可以彰显他,这个就是“寂照圆觉”。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谁是我?谁构成的我?构成的我又是谁?我从何处来,归往何处
去?
很像是“禅宗”里面的禅机一样。我是谁?谁是我?这个“我”,从最根本上说,是你
的“真性”被觉性蒙蔽,法性束缚,妄想蒙蔽真性,被三界业力“妄想”感召,进入三
界之后,被三界的最根本的“妄想”,这种“存在幻觉”,把“真性”给限制在“存在
”的“有”之中。但是,真性又通过“存在感”这种限制、这种妄想,体现出来了祂的
真性“生命力”来,这种生命力就是三界众生最早的意识-----阿赖耶识。所以,三界
的最高层,就是非想非非想的境界,祂什么都没有,没有“想”的波动,没有想的“意
”,...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6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就是禅定吗?
禅宗就是禅定吗?其实禅宗不是禅定,禅宗与禅定两者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很
多人却是误会了,以为禅宗就是禅定。如果以为禅宗就是禅定,那误会就非常大,禅宗
实证的内容也不是禅定所证的内容,并且禅宗的悟入也不是透过禅定的方法而悟入,而
是透过参禅的方法,最后一念相应而悟入。
我们先从实证的内容来说:禅宗所实证的内涵不是禅定的内容。因为一般禅定的
实证内容是属于三界境界,例如四禅八定的世间有为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内容只是通于
世间法而已;因为禅定的实证内涵乃是意识境界,是与世间共,也与外道共。但是,禅
宗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
内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
藏,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
、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
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第八识真心,而不是七转识的妄心。佛陀及
诸大菩萨,常常会依于不同的根器众生,或依于不同层面,来用种种不同的名称,来称
述这个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取缘有
咬文嚼字一下哈:
你的取不是十二支中的取,
你说的有也不是十二支中的有啊。
你看,那个取缘有,都在生以前,而我取与我不取,都在生以后。生了以后用心,大有
学问。请看楞严说法:
***************************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
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
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
,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
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
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
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
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
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9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六)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
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
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
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
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
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
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
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
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百度百科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
"但在学大乘中,如果是从逻辑起步,那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大乘理论说世间一切皆为虚
妄,那么这就从根本上产生了一个悖论。因为,我们的身、心(妄心)本身就也是虚妄
的,不论我们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都是无明的。那么,这样的无明妄心,怎么可
能理解佛法的正确呢?为什么不是基督教、道教,而一定是佛法是正确的呢?如果妄心
有正确判断、取舍的能力,那么这个妄心还是无明吗?"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其实不光你有这个疑问, 很多人都有此问, 在大乘经典中菩
萨们还问过很多遍。 你如果真的愿意去了解, 不少经典里都有回答。 像圆觉经,
涅盘经等。
基本上, 你的疑问在于这个妄心怎么能够有有正确判断、取舍的能力。 那么在阿含中
经典强调五蕴熄灭的重要, 是离苦之道。 同样的道理, 你读阿含用的正是五蕴, 这
个五蕴又是怎么把自己给熄灭的? 回到大乘, 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并不是说没有
见闻觉知的作用。 注意虚妄不是说没有, 而是不真实。 虚妄是因为无明, 那无明
又从哪里来? 阿含中有讲吗? 如果真的要抛根问底地逻辑下去, 你觉的仅研究阿含
就够了吗? 不管是阿含还是大乘, 都是善用假的来对治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5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
上已经谈到心真如门的部分,谈到真如跟五阴十八界,祂不是两个法,不是一也不
是异,就是论文所说的非一相、非异相。这一集节目当中,我们要继续探讨 马鸣菩萨
对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的法义。在这论文当中,菩萨有以下的开示,在《大乘起
信论》的卷上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
,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眞心常恒
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
(《大乘起信论》卷1)
首先来探讨为何论文当中说这心真如立为空?论文中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
不能触,故立为空。”这在说明这心真如祂是一个空性,这心体不是众生所知的色法,
不是物质的法,所以祂无形无色,更没有方位处所可言。那么众生希望去找到这个心眞
如如来藏,他想要从烦恼、妄想、妄念的出生源头去找到这个心真如,这是因为经论当
中常会说到妄想、妄念是由这个心真如所出生;那他就想,既然妄想、妄念由祂所生,
那我就从妄想、妄念的源头去追,就一定可以找到祂。但是 马鸣菩萨论文当中说到:
这心真如是“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2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5 精校版
第一章
阳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身上,空气仿佛凝滞了,没有一丝微风。虽然是仲
春天气,董超与薛霸却走得汗流浃背,两人只拽了根哨棒,行李、包裹都挂在林冲的木
枷上。
“贼厮鸟!”薛霸恶狠狠道:“莫若就在此地结果了他!也少走后面几千里的路。”
“噤声!”董超压低声音道:“昨晚你施计策拿开水给他烫脚,这厮的眉毛也不挑
一下,滚开的水烫上去,脚背不见半点红!你还瞧不出林教头这一身的好功夫?”
薛霸急道:“老董!咱们拿了钱的!你若是打退堂鼓,太尉府那钱可是好白拿的?”
“偏是你急!”董超拉着薛霸又堕后几步,远远瞧着林冲的背影道:“这厮功夫扎
手,等闲制不住他。若是用强,怕是坏了我二人的性命。”
薛霸悄声道:“依你之见?”
董超从袖中摸出一根竹管,然后拿出腰间的水囊,拔开塞子,把竹管的蜡封揭开,
将里面的粉末倒进去。
“这是我花了一个银铢才买来的,饶是大罗金仙,只要吃下去,一时三刻也要筋酥
骨软……”
忽然旁边呼喇一声,把两人唬了一跳,仔细看时,却是一只野鸡从林间拍着翅膀飞
出。
薛霸眼明手快,抄起哨棒将那只野鸡打下来。两人对视一眼,董超提着野鸡的两只
翅膀朝前跑去,口中嚷道:“林教头好口福!...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9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五教止观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5
Bless。
下面不是说qxdren, 而是借题发挥一下。hehe
---------------------------------------------
我觉得世俗的文化里,人们分不清忏悔和内疚,造成很大伤害。
忏悔是好的,忏悔的本质是,认识一个错误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什么是正确,
然后就按正确的做就是了。
而内疚是:也知道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叫做错,更没有用心探讨什么叫对,
结果既没改正原来的错误,又加了一段自我惩罚的程序。
【忏】(术语)梵语忏摩Ks!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
【悔】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
用编程序作比喻,
一个程序错了,忏悔。
忏,就是debug, 发现问题。
悔,就是探讨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从新编程序,就这么办了。
比如,编个加法器,别人都是3+6=9, 自己的加法器是3+6=10。
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对了。以后3+6总是等于9就对了。这是忏悔的正解。
而内疚是,每次别人输入3+6,自己输出还是10,没改过来,但是又加了一段自我
谴责或客气的程序。
计算器输出10以后,又加一句,不好意思,我这个计算器不太准。我不好。
或者,再多加几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
qx02 (sted) 于 (Tue Dec 20 02:49:23 2011, 美东) 提到: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钟书荣:张朝阳的弟弟果义法师
当代高僧果义大师,是搜狐总裁张朝阳的弟弟,也是我的方外好友。今年暑假期间
,我专程去法门寺看望了他。
从广元坐了一夜的夜行车,7月12日早晨6点到达宝鸡市,从火车站穿城而过,到达
宝鸡汽车南站后,正好有一班开往乾县经过法门寺的班车,我坐上了这趟班车。9点40
分我来到了想往已久的国际佛教圣地法门寺,果义法师已在山门前等候我多时了。一见
面,我们合十问询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直径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单间
寮房,用太白山上的雪水煮茶款待。多少回在梦中我看到他纯净的笑容,听到他轻柔的
话语,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多少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1.
2000年,我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之前,我曾连续两年
参加了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冬季禅七,腿子练得有点功夫。夏令营期间,我和北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再见了
☆─────────────────────────────────────☆
robbin (robbin) 于 (Sun Apr 1 22:27:15 2012, 美东) 提到:
我在这个版时间的确太长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以后不会来了。各位保重。
☆─────────────────────────────────────☆
bdbd (kakali) 于 (Sun Apr 1 22:30:01 2012, 美东) 提到:
你是兴奋过度啦。太不稳定啦。 你老人家厮杀疆场多年,怎么突然这么患得患失起来
啦。
☆─────────────────────────────────────☆
cutegg (东郭皇叔T身) 于 (Sun Apr 1 22:38:05 2012, 美东) 提到:
别把自己憋坏了. 想来就来.不好意思就批个MJ来也行.
☆─────────────────────────────────────☆
humanoid (landlord) 于 (Sun Apr 1 22:43:36 2012, 美东) 提到:
你...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8
应该是“迷”造成的。读《首楞严经》也许有帮助理解。
摘了文殊菩萨的部分评点。这二十五成道方便包括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和观音菩萨的耳根
圆通。
http://bookgb.bfnn.org/article_09.htm,王治平居士的译解:
正文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
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译文 于是如来告诉文殊师利法王子,你现在观察这二十五位无学位的众大菩萨及阿罗
汉等,各人说他们最初成道的方便,都说是修习的是真实圆通。他们所修习的,其实并
没有优劣前后等差别。
解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致,如千径九逵,同会王城,就是俗谚说的‘条条大路通罗
马’圣性本来平等,惑习各人不同,摄化不专一道,对症即为良药,易入便为妙门,其
闻岂有优劣前后。
正文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
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译文 我现在想使阿难开悟,这二十五种行门中,哪一种行门?适宜于他采用,同时在
我人灭以后,此界的众生,要想进入菩萨乘,求得无上的妙道,采取哪一种方便行门...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39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基
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若
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种体
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露,
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亦无
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法门
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不过让人倍感诧异的却是,不信仰佛教的人或者信奉外道的人士对佛法反而不怎么攻击
,恰恰是佛门内部的一些自立山头之人动辄就以佛教的权威面孔自居,时不时就要从自
宗的立场、观点、利益出发,对别的教派、别的宗门大加贬斥。要么评论别宗为魔说,
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比如
有些净土宗人斥责禅宗、华严宗为痴人妄说;更有相当多的汉地佛教徒因理解不了密宗
的见解与行为从而对藏传佛教频频发难……在这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如是什么?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
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
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1 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如不变,这真实不变的法性,说名真如。2
真如即是如来藏,如释印顺于《胜鬘经讲记》说:“‘如来藏’,约自性说。如,
即真如,即一切法自性。”3
释印顺又于《大乘起信论讲记》说:尽十方,穷三世,一切的一切,无不以真如为
体。众生的心体,即此真如“平等”性。真如是大的,心体当然也是大的。“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真如法性,在众生分中并没有缺少,成了佛也不会增多。大,有圆满
的意义,不多也不少。不增不减,无欠无余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4
注1 印顺主讲,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新竹县),1998.
1 初版,页7。
注2 印顺主讲,演培?妙钦?文慧记录,《摄大乘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台北市)
,1992.2 修订一版,页269。
注3 同注 1,页248。...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为, 但世人从不明心,
只因从无自己独立之真心"决定", 所有之决定皆因因缘六根六尘能所相对而生,
因缘又时刻万变, 决定亦时刻变迁, 因心既决定而显觉性, 因觉性故能"觉"最
初之决定, 又以"觉"执取自我喜欢之决定(第七识-我执)...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都是活鬼,不是活佛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23 10:26:28 2010, 美东) 提到:
——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
。词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一些魔鬼,我以前遇到的多了,西方人都还不知道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中
国人信鬼信神的,才有这些,这是时间久了,天地间奇奇怪怪的事情自然多得很。“我
灭度后末法之中”: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槃之后,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多此妖邪”
:这些妖邪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就不相信。这世界我们没
有看见的事情多得很,要完全等到我们亲眼看见,一生也看不完的。因为一生看不完那
么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多此妖邪炽盛世间”:就像火似的
在这世界上把所有的人都烧死了;这一些不认识妖魔鬼怪的人,就都跟妖魔鬼怪跑了,
这就好像火那么厉害,把这些个人都烧坏了。“潜匿奸欺”:“潜”就是潜伏、潜藏起
来。“匿”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4章 南宗分灯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能念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WWW-POST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为, 但世人从不明心,
只因从无自己独立之真心"决定", 所有之决定皆因因缘六根六尘能所相对而生,
因缘又时刻万变, 决定亦时刻变迁, 因心既决定而显觉性, 因觉性故能"觉"最
初之决定, 又以"觉"执取自我喜欢之决定...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0 23:20:58 2010,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第七章“必然联系”的观念
第一节
数学较人事科学有一种大优点,它所以有优点,正在于它的各个观念是
可感的、明白的、确定的,它们的最小差异也可以立刻被我们所觉察,而且
同一的名词总是表示同一的观念,并没有歧义或变化。卵形从不会被人认为
是圆形,双曲线从不会被人认为是椭圆形。等边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的界
线,比善、恶、是、非的界线要精确。在几何中,我们如果给一个名词下了
定义,而人心便会在一切情节下用那个定义来代替被定义的那个名词。我们
纵然不用任何定义,而物象自己仍会呈现干我们的感官,并且由此可以稳定
地、明白地为我们所了解。不过人心中各种较精细的情趣,理解中各种较精
细的作用,情感中各种较精细的激动,本身虽然都是实在清晰的,但是当我
们借反省来观察它们时,那它们就很容易逃掉我们的注意。而且我们在需要
考察原始对象时,我们也无法唤回它们。因此,在我们的推论中就逐渐发生
了歧义:相似的对象就容易被我们认为是相同的。结果就使我们的结论远离
开我们的前提。
但是一个人仍然可以妥当地说,我们如果在适当的观点下来考究这些科
学,那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差不多可以互相平衡,并且使它们处于平等的地位。
人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修行"的正见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Mar 31 12:48:36 2012, 美东) 提到:
      古往今来很多学佛行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修行二
字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产生过一些疑惑和误解。许多人把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以及
专门干这几种事的所谓闭关当做修行的正行,更有甚者将此执着为自己的修行。而将道
场的利众行为诸如出坡、打杂、做饭以及现代的办理网站、博客等事,视作利益别人。
殊不知才生此见,已落入人我执和法执。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修法都是下手方便
。想得少分相应都需要于日常历练中破除我执。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自他不隔于毫端。
惟因我辈众生惯于自利,所以利他为对治。禅宗有语:“不破本参不入关,不到重关不
住山。”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禅宗分三关:初关见性破本参,即破人我执和法执。重
关保任即破俱生我执。末后牢关破俱生法执。除在重关初期的保期需闭关,以保护你刚
刚才生起的的菩提心。重关中后期的任运更是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破掉八识田中翻起
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给继续战斗的几位同学
谢谢你的回答。
还是先说阿含经。无明是十二因缘之始,这个五蕴世间一直都是这样,没有开始,没有
结束。这就像一个圆环,你找不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涅磐是这个十二因缘链条的断裂
,是五蕴相续的熄灭。注意这里不是五蕴的本身的熄灭,而是五蕴法流的熄灭,佛陀比
喻说是断无常火。五蕴本身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实有(亦不是实无),是无常、无我
的。那么这个五蕴中的识具有分别、判断的能力。因为它是真实的,所以在发现世间的
无常、无我的实相以后,才有可能去趋向涅磐。
再说大乘。无明是真心变成妄心的原因,“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所以这里有一个起始的问题。有起始就有终结,所以,离幻得真,通过修行又恢复到
圆觉妙心。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还是我前贴的问题,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当然有空我会参考你说的佛经)。原因
是,“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判断,而我如
果现在是用无明妄心,虽然这个妄心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这些见闻觉知可能都是错的
,这也包括我对“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些话的理解。那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善用,
在一个不真实的见闻觉知的作用下,能得到吗?是否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禅不是禅定
般若禅不是禅定(一)

从古以来呢,就经常有人以为自己证得禅定,这样子就叫做开悟,因此当他证得禅
定的时候,他就以开悟者自居,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现象。那么到了现代这个末法时代
,这种情形越来越普遍,以证得禅定就认为是开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追求境界、以证
得定境为证悟的人却反过头来毁谤:“证得无所得、无境界的无生忍,不是真正的开悟
。”以定境这样的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毁谤正法,其实是违背了了义经典的圣教量,
这样的行为已经成就了地狱的重罪。
那么想想看:一个人在这一辈子呢,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的善因,却得到了未来
世地狱重罪的果报,想想看!他们是不是很可怜呢?平实导师以悲心的缘故,特地在《
生命实相之辨正》一书当中,为这一类的人概要的说明:现在的学佛人“以定为禅”的
各种层次,提供学佛人省察思惟。若这些人能够虚心接受,然后去比对圣教量,再作深
入的思惟整理,自己知道错处,然后重头再参,这样子才有机会可以远离地狱重罪。
我们接下来是要讲解“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但是在讲解这十种层次以前,我们
先来说明:般若禅与禅定所证的境界有什么不同。先让各位了解以后,就知道以定为禅
为什么...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5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达摩祖师血脉论
达摩祖师血脉论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
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
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
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
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
不得。除此心外,觅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
,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
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
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