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解放军出版社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P**5
发帖数: 7467
1
杨迪的回忆录,涉及毛岸英的部分,感觉都是阴阳怪气。
这书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的,解放军系统明显对毛岸英不满啊。
虎将军给评论一下,这书算我军正史吗?
^ 杨迪.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实情况 第2版. 北京: 解放军出版
社. 2003年7月: 337–338. ISBN 7506535629.
^ 杨迪.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实情况 第3版. 北京: 解放军出版
社. 2008年9月: 309–310. ISBN 9787506556927
P**5
发帖数: 7467
2
不,跟军委没关系。
我觉着解放军出版社的老九编辑,吃过老毛的亏,借机爆料报复。跟新华社杨继绳一个
路子。
s***a
发帖数: 2141
3
黄文治:徐向前、徐立清1958年关于鄂豫皖苏区史的“绝密”谈话
2009年7月份,我本人曾有幸参加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一届近代史暑期班,培训期间
也曾借此机会去湖北省档案馆寻访鄂豫皖苏区史的一些未刊档案及资料,记得当时自己
的确收集到一些手头未有的东西,比如有关鄂豫皖苏区史的六篇《郑位三谈话录》等珍
贵资料,这些东西不但能查阅而且还能复制出来。但也有遗憾的地方,比如当我抽调《
徐向前同志谈话记录---鄂豫皖三省党史调查情况》这份档案时,管理人员给我的答复
却是,这份档案文件是“绝密”文件,因此不能同意查阅。虽然当时自己也反复说明来
意并通过管理人员向其馆长请示,亦未得到满意解决,最后只得悻悻然离开。
时隔一年之后的2010年暑假,经麻城党史办李敏老师帮助,我有幸到麻城党史办去查阅
鄂豫皖苏区史的资料。记得当时李敏老师听说我要去查资料,帮我准备了很多东西。李
老师这辈子基本上都是无怨无悔地扎根于深入调查、研究地方史、党史等第一手资料,
应该说她是中国当代真正的地方精英。在她的帮助下,我有幸翻阅了党史办库房里所有
书籍与资料,然而更加幸运的是,其间我发现了徐向前元帅有关鄂豫皖苏区史的“绝密...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4
发信人: sociliyi (李毅),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自力更生 建立世界军事强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 12:11:41 2012, 美东)
中文推荐阅读
相关文献;
1.张明庆主编,《军事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2.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17卷20册,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3.饶胜文,《布局天下》,解放军出版社,2006。
4.王树增,《解放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军事科学院,《抗美缓朝战争史》(一、二、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6.王树增,《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7.张嵩山,《解密上甘岭》,北京出版社,2010。
8.刘成军、刘源主编,《新中国国防和军队60年》,人民出版社,2009。
9.张万年主编,《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0.熊光楷,《国际战略与新军事变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黄宏主编,《世界新军事变革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12.陈勇、姚有志主编,《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创新》,...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自力更生 建立世界军事强国
中文推荐阅读
相关文献;
1.张明庆主编,《军事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2.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17卷20册,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3.饶胜文,《布局天下》,解放军出版社,2006。
4.王树增,《解放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军事科学院,《抗美缓朝战争史》(一、二、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6.王树增,《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7.张嵩山,《解密上甘岭》,北京出版社,2010。
8.刘成军、刘源主编,《新中国国防和军队60年》,人民出版社,2009。
9.张万年主编,《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0.熊光楷,《国际战略与新军事变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黄宏主编,《世界新军事变革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12.陈勇、姚有志主编,《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创新》,解放军出版社,2004。
13.许和震主编,《作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解放军出版社,2004。
14.编委会,《未来之王:天军及其武器装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15.蔡风震等,《空天战场与中国空...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6
延安“性”事很有特色,及时行乐是应该的。及至女性知识分子开始涌入,延安的婚恋
花絮增多:自由恋爱、组织分配、历尽坎坷、第三者插足、爱上老外,三姐妹嫁三兄弟
的“三刘嫁三王”,各有各的戏,各有各的故事。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6
期,
作者裴毅然,原题为《延安婚恋故事》。
高岗在西安看到省委领导逛妓院深感诧异
延安“性”事很有特色。南方十年闹红,提着脑袋闹革命,牺牲之事经常发生,不
可能对部属在情恋方面约束过紧。1933年5月18日,陶铸在上海亭子间被捕,下了南京
大狱。其妻曾志(1911~1998)在闽东任临时特委组织部长,同时相好于宣传部长叶飞
(后为上将、福建省委书记)、游击队长任铁峰,遭组织处分,“当时我思想不通,为
什么要我负主要责任?!只因为我是女人吗?我并没有去招惹他们,但我承认在这个问
题上确实有小资产阶级浪漫情调,我认为恋爱是我的权利……我对叶飞是有好感的……
当时,我与他们两人关系较好,工作之余较常来往……陶铸来信说,他被判处无期徒刑
,恢复自由遥遥无期。而那时我才23岁,我是共产党员、职业革命者,为革命随时都要
做出牺牲;同时也早将‘三从四德’、贞节牌坊那...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2015-09-16 刘家驹光冕传媒
198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描写辽沈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由于涉及
肯定林彪功绩、强制动员参军、长春围城饿死大量平民等敏感内容,该书出版后激怒高
层,彭真、王震、杨尚昆等人大发雷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急令全军批判《雪
白血红》的“反动性”。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争回
忆录的长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决定
,让我来担负这一写作任务。”两年前,解放军出版社要我写林彪传遭到封杀,冤情未
了,现在又来了个牛犊闯禁区。我知道,这是解放军出版社另出的新招,以为只写...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延安时期的性与爱
1934年1月,高岗因奸污妇女受到严厉处分,但他仍每到一处都找女人。中央红军到延
安后,他见党内一些高干与自己“同好”,自然不但不收勒自羁,还有所发展。上海财
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裴毅然,参考诸多史料以及当事人回忆录,撰文《延安情恋》,披
露中共在延安时期高层之间的两性轶事。
革命+恋爱
延安“性”事很有特色。南方十年闹红,提着脑袋闹革命,牺牲之事经常发生,不可能
对部属在情恋方面约束过紧。1933年5月18日,陶铸在上海亭子间被捕,下了南京大狱
。其妻曾志(1911~1998)在闽东任临时特委组织部长,同时相好于宣传部长叶飞(后
为上将、福建省委书记)、游击队长任铁峰,遭组织处分,“当时我思想不通,为什么
要我负主要责任?!只因为我是女人吗?我并没有去招惹他们,但我承认在这个问题上
确实有小资产阶级浪漫情调,我认为恋爱是我的权利……我对叶飞是有好感的……当时
,我与他们两人关系较好,工作之余较常来往……陶铸来信说,他被判处无期徒刑,恢
复自由遥遥无期。而那时我才23岁,我是共产党员、职业革命者,为革命随时都要做出
牺牲;同时也早将‘三从四德’、贞节牌坊那种封建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19:51:18 2015, 美东)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2015-09-16 刘家驹光冕传媒
198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描写辽沈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由于涉及
肯定林彪功绩、强制动员参军、长春围城饿死大量平民等敏感内容,该书出版后激怒高
层,彭真、王震、杨尚昆等人大发雷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急令全军批判《雪
白血红》的“反动性”。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HuNing (只是一个读书人),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刘家驹:《雪白血红》蒙难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0 23:32:36 2014, 美东)
http://www.fyjs.cn/thread-1086867-1-1.html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
颂扬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
留给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
争回忆录的长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
决定,让我来担负这一写作任务。”
两年前,解放军出版社要我写林彪传遭到封杀,冤情未了,现在又来了个牛犊闯...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186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高岗揭发周恩来用茅台洗脚
史料汇集:
红军将士的茅台酒情结(节录) -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红军将士的茅台酒情结(节录)
《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贵州省博物馆编1983年出版
)记载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1964年12月谈话:
记得到了仁怀,主席开玩笑说:“到产酒的地方了,要喝酒的赶快喝。”主席的马
夫老于用个长竹筒把中间打通以后装酒,抬着走,就像机关枪,这次数他带的酒最多。
那时到仁怀,群众没有怎样走,因此可以大量的买到酒。主席还跟我们谈到为什么茅台
酒有名的道理。
《朱德和康克清》(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载:
进入土城,果然见到商店里摆满一缸缸的茅台酒,正在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红军指
挥员们,还愁没法好好庆贺一番呢,这下可好了。
进城之后,后勤供给部门的同志已经和店主、厂家办好手续,抬来了酒。人们纷纷
拿出小搪瓷碗、漱口缸,舀出甘醇清香的茅台酒,咕咚咕咚地喝起来,连下酒的菜也不
要。有些人还聚拢在一起划起拳来。拳令都是现编的:“一定胜利”、“双抢兵倒大霉
”等等,像过年一样热闹。
朱德尽管军务繁忙,仍然抽空到战士中间去热闹一番。他举起碗向干部战士祝贺、
问...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804
12
转一篇有关《雪白血红》的,不算完全对应这个主题,但是很相关的
http://www.sohu.com/a/75464540_119909
刘家驹:《雪白血红》蒙难记
2016-05-15 04:22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了
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争回
忆录的长卷, 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决定
,让我来担负这一写作任务。”两年前,解放军出版社要我写林彪传遭到封杀,冤情未
了,现在又来了个牛犊闯禁区。我知道,这是解放军出版社另出的新招,以为只写军事
斗争, 远离政治事件就不会引火烧身。我对张正隆说:“有冠冕堂皇的官方出面,您的
采访绝对通行无阻,不需要来找我。”张说:“是我们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2017-10-11律师观点微信号sz_ldh_lawyer
功能介绍
以律师的角度观察世界
20世纪80年代末,《雪白血红》为林彪评功摆好激怒杨尚昆王震等军方高层,军方抓捕
了编辑与作者。之后,军委领导们感觉国际舆论对己不利,不得不作出改弦更张的决定
。杨白冰借机宣布:“《雪白血红》一书有严重政治错误,但我们还是准备解除对作者
张正隆、编辑马成翼的监禁。”但遭到64军政委的怒斥。本文摘自2015年第10期《炎黄
春秋》,作者刘家驹,原题为《〈雪白血红〉蒙难记》。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争回
忆录的长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决定
,让我来担负这一写...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雪白血红》作者编辑入狱始末
刘家驹 新语丝财经周刊 新语丝财经周刊 微信号 xysweek
功能介绍
心似猛虎,细嗅蔷薇,我们立志做中国最好的人文生活类财经周刊!
作者:刘家驹;原题:《刘家驹:<雪白血红>蒙难记》原载《往事》第一百一十八期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出刊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争回
忆录的长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决定
,让我来担负这一写作任务。”两年前,解放军出版社要我写林彪传遭到封杀,冤情未
了,现在又来了个牛犊闯禁区。我知道,这是解放军出版社另出的新招,以为只写军事
斗争,远离政治事件就不会引火烧身。我对张正隆说:“有冠冕堂皇的官方出面,您的
采访绝对...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46
1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刘家驹:《雪白血红》蒙难记
http://www.fyjs.cn/thread-1086867-1-1.html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
颂扬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
留给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
争回忆录的长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
决定,让我来担负这一写作任务。”
两年前,解放军出版社要我写林彪传遭到封杀,冤情未了,现在又来了个牛犊闯禁
区。我知道,这是解放军出版社另出的新招,以为只写军事斗争, 远离政治事件就不会
引火烧身。我对张正隆说:“有冠冕堂皇的官方出面,您的采访绝对通行无阻,不需要
来找我。”
张说:“是我们部长的主意,说你能打通关节。”
沈阳军区文化部部长是我的老战友,他知道我采写林彪传受挫,手...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雪白血红》作者编辑入狱始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3 03:30:16 2017, 美东)
2017-10-11律师观点微信号sz_ldh_lawyer
功能介绍
以律师的角度观察世界
20世纪80年代末,《雪白血红》为林彪评功摆好激怒杨尚昆王震等军方高层,军方抓捕
了编辑与作者。之后,军委领导们感觉国际舆论对己不利,不得不作出改弦更张的决定
。杨白冰借机宣布:“《雪白血红》一书有严重政治错误,但我们还是准备解除对作者
张正隆、编辑马成翼的监禁。”但遭到64军政委的怒斥。本文摘自2015年第10期《炎黄
春秋》,作者刘家驹,原题为《〈雪白血红〉蒙难记》。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8
谁的桥?谁的路?——《“朱毛”不是石达开——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节选
谁的桥?谁的路?
一、铁索桥是一座古老的桥
在进入泸定桥当年的战斗场景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座著名的桥作先作一些深入了
解。
今天的泸定桥,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其实,即使红军没来过这座桥,它也绝对是个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
此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位于泸定县城的西侧,横跨大渡河,东
桥头与西城门相衔接。桥的两侧山峦起伏,高崖夹峙,一水中流,河水咆哮奔腾,宛如
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桥身全长101.67米,宽2.67米,是用13根粗铁索由东岸拉到西岸
构成的。9根铁索作底索,两侧各有两根作桥栏。桥面横铺木板,以通行人。
当时,大渡河上千里的河道,这是唯一的桥梁。也是连接四川腹地和康藏高原的咽
喉要道——“号称川康第一大桥”。关于建桥的成因、办法、结构以及管理与维修,文
荣普先生曾作过相当详尽地考据与陈述——
㈠关于建桥成因。
文荣普先生认为首先与茶马互市的发展有关:“明代以后,打箭炉(康定)发展起
来,四川西部的茶叶源源不断地从打箭炉一线运入西藏。深切在二郎山和贡嘎山之间的
大渡河,水流湍急,入...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皖南事变真相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童志强:皖南事变发生原因新探
2010年4月,笔者应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邀,自费赴台作访问学者,得以有
机会查阅蒋介石大溪档案等有关资料,此行收获颇丰,看到不少未经删改的与新四军和
皖南事变有关的档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一国之中3种政权(国、共、伪)4种军队(
国、共、日、伪)并存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复杂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诸国所罕
见。尽管国共两党结束了10年血拼,第二次合作携手共同抗日,但由于貌合神离、各有
所图,一个想借手合作溶解对方,一个想通过抗战壮大自己,由此决定了在合作抗日的
过程中大小磨擦不断发生。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当局容不得新四军在华
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但是蒋介石、顾祝同、上官云相为什么在1941年1月6日这一天下
令发动事变,则与皖南新四军的决策失误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试从两岸史料综合研究分
析着手,对皖南事变发生原因作一些新的探索,以就正于方家。文内所有资料引文,凡
两岸共有者,均用大陆出版物作注释,以方便大陆读者查阅。
国民党确有制裁...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20
对生理现象的无知,与几乎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很多离开父母、逆家庭的革命女青年都
是稀里煳涂地怀了孕。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后,才去医院
检查,知道自己已经是准妈妈了。营养的不足,使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对此
体会最深的应当是贺子珍。萨苏撰写,发表于《史客1202》上的《延安女性深受怀孕之
苦》一文,讲述了延安性解放时期,女性受的苦与痛。
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解放运动,
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
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这场革命从来不提
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
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这些男女学生白天走上街头巷尾
或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晚上回来却是又唱又闹,疯疯癫癫的。夜间男女也不
分,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深更半夜还吵吵闹闹的。……他们以为现在解放了,男女平
等了,男女也可以不分了。”
这种极端行为很快就被革命组织制止了。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ben (小奔),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延安性解放:男女关系很随便 女人深受怀孕之苦(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9 14:43:05 2013, 美东)
对生理现象的无知,与几乎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很多离开父母、逆家庭的革命女青年都
是稀里煳涂地怀了孕。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后,才去医院
检查,知道自己已经是准妈妈了。营养的不足,使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对此
体会最深的应当是贺子珍。萨苏撰写,发表于《史客1202》上的《延安女性深受怀孕之
苦》一文,讲述了延安性解放时期,女性受的苦与痛。
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解放运动,
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
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这场革命从来不提
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
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2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
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
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
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
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大
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
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
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
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
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
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501
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4
真有毛泽东指责张国焘分裂中央的密电吗?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4月01日16:25:3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叶剑英饱览历史风云,“一生唯谨慎”,有自己行事的逻辑和风格。不过,他终究
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之谜:那就是据说他看到并密报给毛泽东,导致两大红军主
力分裂的那份密电,究竟有,还是没有?
老高按:前几天去一位朋友家参加party,主人心细,请的都是与武汉有点瓜葛的
朋友,让大家能有更多语言,虽然主人夫妇俩,倒是都与武汉并无关联。
也巧,这几位朋友,除了我,都算是“官二代”,有的资格还甚老,其中一位的父
亲,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元帅等人的老部下,曾经在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军总司令
部参谋部某局局长,负责红军电台报务工作。中共建政之后,他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也
在“文革”中饱受折磨。他虽然于20年前去世,但因为他在长征时的职责,成为后来“
张国焘密电”这一长征中著名公案的当事人之一,时常在有关党史文章中被人提起。
这段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混合编成了左路军与右
路军。是北上还是南下,张国焘与毛泽东争论不休。张国焘给陈昌浩发了一份密电,命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王朔看袁腾飞

孤证不立,除了杨迪的《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解放军出版社)之外,还有另一
本书,也是解放军出版社,两位作者都是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第二作者(也是最后
一位作者)杨凤安还是毛岸英之死的目击者。
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
作者: 王天成 / 杨凤安
ISBN: 9787506538411
页数: 522
定价: 28.00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0-8
http://news.163.com/06/0323/15/2CTJT5A700011MTG.html
毛岸英之死
毛岸英是在1950年10月23日入朝的,其正式身份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秘书兼翻
译。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的11月25日,毛岸英就牺牲了。
当时,美国空军常派上千架飞机整天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已经先后换了4个地方。
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开会,决定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
岗位。24日晚上,彭总搬进了防空洞,在与邓华副司令和洪学智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战况
后,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询问前线情况。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
m***7
发帖数: 4207
26
我觉得你有点逗了,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解放军出版社不是法院,他们不能也不应该
对杨迪说的东西否定.杨迪革命时,他们还是液体呢.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credit在于,他们不会出版反TG的书的。因此你总强调杨迪的
credit有问题,不如直接和解放军出版社联系。看能不能搞个批判之类的。
杨迪的credit有问题是诛心论。一般来说,和爱搞诛心论的人不必辩论。因为对方关心
的是你的立场和动机问题。
t**********t
发帖数: 12071
27
建议大家看看SPK的分析。事实上东线的大量冻伤是一系列的问题,很难说某个人要负
主要责任。
+++++++++++++++++++++++++++++++++++++++++++
既然谈论的是后勤供应问题,那么应该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否则难免纸上谈兵之嫌。军
事物资供应,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不可能采取就地分发的形式,必须是分级前送的,
这是常识。这样就不仅仅是物资是否充足有准备的问题,还涉及到运输能力、计划分配
能力的问题。比如,即使是寒区作战,棉衣也不是最紧要的供应物资。作战物资的供应
,首先要保障是给养和弹药。而这两项都是每日在消耗,每日都必须优先前运的物资。
既要保证给养弹药,又要保证保暖御寒,这就涉及到运输能力问题。而在运输能力不敷
分配的时候,显然只能有重点地保障。否则,战场上穿上了棉衣却没有子弹,岂非更加
糟糕?又比如,寒区作战,并不是每人发一件棉衣那么简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物资。
以志愿军的军需标准来说,个人除棉衣外,至少还应该有棉皮鞋、棉胶鞋、大衣(哨兵
应配皮大衣)、棉绒帽、棉手套、棉被(前方连以下发毯子)等等[1]。全套发放,又
涉及运力问题。那么是否每人发件棉衣就能...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28
既然谈论的是后勤供应问题,那么应该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否则难免纸上谈兵之嫌。军
事物资供应,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不可能采取就地分发的形式,必须是分级前送的,
这是常识。这样就不仅仅是物资是否充足有准备的问题,还涉及到运输能力、计划分配
能力的问题。比如,即使是寒区作战,棉衣也不是最紧要的供应物资。作战物资的供应
,首先要保障是给养和弹药。而这两项都是每日在消耗,每日都必须优先前运的物资。
既要保证给养弹药,又要保证保暖御寒,这就涉及到运输能力问题。而在运输能力不敷
分配的时候,显然只能有重点地保障。否则,战场上穿上了棉衣却没有子弹,岂非更加
糟糕?又比如,寒区作战,并不是每人发一件棉衣那么简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物资。
以志愿军的军需标准来说,个人除棉衣外,至少还应该有棉皮鞋、棉胶鞋、大衣(哨兵
应配皮大衣)、棉绒帽、棉手套、棉被(前方连以下发毯子)等等[1]。全套发放,又
涉及运力问题。那么是否每人发件棉衣就能解决主要问题呢?也不尽然。在东北军区第
一届后勤会议上,二十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二万五千伤员,冻伤
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约一万五千人。原因则是部队"除棉衣发齐外,棉...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长征“密电”问题的来龙去脉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
来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
666页)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
样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
害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
第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
斗争”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
参与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30
冬装这事儿很复杂。下面转一个SPK的老帖子:
既然谈论的是后勤供应问题,那么应该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否则难免纸上谈兵之嫌。军
事物资供应,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不可能采取就地分发的形式,必须是分级前送的,
这是常识。这样就不仅仅是物资是否充足有准备的问题,还涉及到运输能力、计划分配
能力的问题。比如,即使是寒区作战,棉衣也不是最紧要的供应物资。作战物资的供应
,首先要保障是给养和弹药。而这两项都是每日在消耗,每日都必须优先前运的物资。
既要保证给养弹药,又要保证保暖御寒,这就涉及到运输能力问题。而在运输能力不敷
分配的时候,显然只能有重点地保障。否则,战场上穿上了棉衣却没有子弹,岂非更加
糟糕?又比如,寒区作战,并不是每人发一件棉衣那么简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物资。
以志愿军的军需标准来说,个人除棉衣外,至少还应该有棉皮鞋、棉胶鞋、大衣(哨兵
应配皮大衣)、棉绒帽、棉手套、棉被(前方连以下发毯子)等等[1]。全套发放,又
涉及运力问题。那么是否每人发件棉衣就能解决主要问题呢?也不尽然。在东北军区第
一届后勤会议上,二十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二万五千伤员,冻伤
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这次严寒看朝鲜战争
SPK的全文在此:
既然谈论的是后勤供应问题,那么应该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否则难免纸上谈兵之嫌。军
事物资供应,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不可能采取就地分发的形式,必须是分级前送的,
这是常识。这样就不仅仅是物资是否充足有准备的问题,还涉及到运输能力、计划分配
能力的问题。比如,即使是寒区作战,棉衣也不是最紧要的供应物资。作战物资的供应
,首先要保障是给养和弹药。而这两项都是每日在消耗,每日都必须优先前运的物资。
既要保证给养弹药,又要保证保暖御寒,这就涉及到运输能力问题。而在运输能力不敷
分配的时候,显然只能有重点地保障。否则,战场上穿上了棉衣却没有子弹,岂非更加
糟糕?又比如,寒区作战,并不是每人发一件棉衣那么简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物资。
以志愿军的军需标准来说,个人除棉衣外,至少还应该有棉皮鞋、棉胶鞋、大衣(哨兵
应配皮大衣)、棉绒帽、棉手套、棉被(前方连以下发毯子)等等[1]。全套发放,又
涉及运力问题。那么是否每人发件棉衣就能解决主要问题呢?也不尽然。在东北军区第
一届后勤会议上,二十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二万五千伤员,冻伤
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约一万五千人。原因则是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2
大陆民众对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不符合生理学常识的质疑引发官媒口诛笔伐。
官媒对质疑者扣上“诋毁邱少云”、“亵渎英雄”的大帽子。但对“邱少云”质疑的素
材恰恰来自官方媒体。
署名“庐山别墅”的网友在论坛上张贴了人民网对邱少云报导中多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立即遭到官方的删除。本文借鉴这篇被封杀的帖文,整理出人民网等中共官媒关于“邱
少云”报导中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十四个疑点。
众所周知,对于已经发生的同一件事,如果出现多种不同描述,其中只有一种描述可能
是真的,其它描述必是谎言或谣言,甚至都是假的。
本文从中共官方报导中整理出十四大疑点,“火烧”之真伪由读者自己判断。
一、有多少士兵参加了潜伏?
二、邱少云面对的敌军是谁?
三、敌我力量对比如何?
四、我军主阵地距离敌军391高地多远?邱少云距敌军阵地多远?
五、燃烧弹是如何打到邱少云身边的?
六、火是从邱少云头部还是脚部开始燃烧?
七、邱少云身边有没有水沟?
八、邱少云执行什么任务?有没有带武器?
九、邱少云在火中真的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吗?
十、邱少云的遗体是战斗一结束就运回了,还是几天后找回来的?
十一、邱少云必须活活烧死潜伏部队...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3577
33

.....................................
http://www.aboluowang.com/2011/1224/229987.html
毛泽东黑心暗害红四方面军主力
【阿波罗新闻网 2011-12-24 讯】
作者:锺波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说:
{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
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破产。[1]}
在《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说:“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在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
的。”[2]
这是两个有绝然差异的表述。有一真,必然有一假。我来做去伪存真的考证工作。
在毛泽东文章“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后面,1951年版《毛泽东选集》与1991年版
《毛泽东选集》的注释大相径庭。先请看1951年版注释:
“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
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
、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
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4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5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火烧邱少云”十四大疑点全部来自官方媒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 22:36:29 2015, 美东)
大陆民众对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不符合生理学常识的质疑引发官媒口诛笔伐。
官媒对质疑者扣上“诋毁邱少云”、“亵渎英雄”的大帽子。但对“邱少云”质疑的素
材恰恰来自官方媒体。
署名“庐山别墅”的网友在论坛上张贴了人民网对邱少云报导中多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立即遭到官方的删除。本文借鉴这篇被封杀的帖文,整理出人民网等中共官媒关于“邱
少云”报导中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十四个疑点。
众所周知,对于已经发生的同一件事,如果出现多种不同描述,其中只有一种描述可能
是真的,其它描述必是谎言或谣言,甚至都是假的。
本文从中共官方报导中整理出十四大疑点,“火烧”之真伪由读者自己判断。
一、有多少士兵参加了潜伏?
二、邱少云面对的敌军是谁?
三、敌我力量对比如何?
四、我军主阵地距离敌军391高地多远?邱少云距敌军阵地多远?
五、... 阅读全帖
q***s
发帖数: 2243
37
【多维新闻】为纪念抗美援朝和毛岸英牺牲60周年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正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毛岸英遗孀刘思齐通过媒体表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死得太惨,炒饭暴露是无稽之谈。【相关新闻:中国央视高调宣传毛泽东父子】
《北京晚报》10月31日以整版篇幅报道对刘思齐的专访。年届八旬的刘思齐在专访中说
,“毛岸英死在汽油弹底下,是被活活烧死的,当时发现他遗体的同志告诉我,他全身
的衣服都烧掉了,只有腿上的一块呢子还在……”。刘思齐说,有同事告诉她,网上有
人说毛岸英(牺牲)是因为做鸡蛋炒饭而暴露目标的, “这些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
言论让我非常难受,因为我……我就想到,一个烈士献出他生命的时候只有28岁,他在
献出自己生命前,遭受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他是活活烧死的,除了古
代的凌迟,没有再痛苦的了。”
刘思齐质问,网上究竟是什么人,可以对这样一个烈士说出那种话来?他们的心得是多
么冷酷?鸡蛋炒饭!朝鲜战场那么艰苦,哪里来的鸡蛋,哪里来的大米,那时候他们吃
的是没有破壳的高粱米,排出来还是一粒粒的。
在专访中,刘思齐还提到,毛岸英活着的时候给她的印象太深了,他太坎...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88岁老人收到53年前刘伯承来信
88岁老人收到53年前刘伯承来信
扬子晚报
88岁的丁芒出示刘伯承元帅的亲笔信。
丁芒
1925年出生在江苏南通,1946年参加新四军。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
散文家、书法家。先后出版诗集、散文集、散文诗集、诗论集、书法集40余部。
丁芒老先生今年88岁,住在南京市玄武区高楼门。今年3月份,丁先生突然接到一
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宿迁市史志办主任杨学军。杨学军告诉丁先生,解放军出版社原社
长朱冬生整理出版社下属《星火燎原》编辑部的文件档案时,发现了53年前,刘伯承元
帅写给丁先生的亲笔信。4月初,丁先生收到了杨学军寄来的彩色复印件。 扬子晚报
记者 肖 雷
元帅的亲笔信
刘伯承在信中尊称编辑为“您”
昨天下午3点钟,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丁先生家中。88岁高龄的丁先生先将刘伯承元
帅的亲笔信复印件拿给记者。
刘伯承元帅在信中写道:“丁芒同志:回忆长征一文,您出力太多。其中关于事例
原则问题,必须请军委常委诸同志审核才有把握。我看了您最后稿。我仅为干部团渡金
沙江,增加两句说明史实。余无意见。致以敬礼!刘伯承 九月三十日。”通篇信件为
刘元帅毛笔书写,字体顿挫有力。从复印件看,原件纸张已...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9
88岁的丁芒出示刘伯承元帅的亲笔信。
丁芒
1925年出生在江苏南通,1946年参加新四军。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先后出版诗集、散文集、散文诗集、诗论集、书法集40余部。
丁芒老先生今年88岁,住在南京市玄武区高楼门。今年3月份,丁先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宿迁市史志办主任杨学军。杨学军告诉丁先生,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朱冬生整理出版社下属《星火燎原》编辑部的文件档案时,发现了53年前,刘伯承元帅写给丁先生的亲笔信。4月初,丁先生收到了杨学军寄来的彩色复印件。扬子晚报记者 肖 雷
元帅的亲笔信
刘伯承在信中尊称编辑为“您”
昨天下午3点钟,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丁先生家中。88岁高龄的丁先生先将刘伯承元帅的亲笔信复印件拿给记者。
刘伯承元帅在信中写道:“丁芒同志:回忆长征一文,您出力太多。其中关于事例原则问题,必须请军委常委诸同志审核才有把握。我看了您最后稿。我仅为干部团渡金沙江,增加两句说明史实。余无意见。致以敬礼!刘伯承 九月三十日。”通篇信件为刘元帅毛笔书写,字体顿挫有力。从复印件看,原件纸张已经发黄。
看完信件,记者颇为感慨:刘伯承身为共和国元帅,给一位编...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40
该书是2003年底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跟双石的数大致是同一时期(相差也就是几个
月)。里面提到上甘岭战役,采用的数字是1万1。作者徐焰大校是国防大学战史专家。
请李奇威解释一下徐焰的数字。这里提供几个选项:
A 双石接触的密级更高
B 解放军出版社不权威
C 李中将没有给徐大校背书
D 徐焰撒谎
E ELSE
c***h
发帖数: 1862
41
平型关大捷:毛泽东捷报宣称“将敌万余击溃,俘虏千余人”。
毛泽东亲自指示:把平型关战斗结果吹成“将敌万余击溃,击毙甚多,俘虏千余人,汽
车八十余辆,坦克五辆,炮三门,炮弹三千发”(参考文献[45])
1937年11月20日由中共中央所属的抗战出版社发行的《第八路军》一书是这样报导的:
“二十五号那天,敌人著名的板垣师团的第十和二十二联队,进入平型关战毕,我军俘
获敌人一千余人,敌伤亡在五千以上,我军又夺得坦克车、装甲车及马车共七十四辆
。”
80年代前的内地史书,将歼敌数字再改为三千人。普遍的描述是:“九月二十五日,天
色微明,日军进攻平型关的兵力部属已隐约可见。这时板垣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约四
千人,一百余辆汽车,两百余辆大车,走入我们的伏击圈内,大约五时半光景,战斗开
始了。在这次战斗中,歼灭日军三千多,毁汽车一百多辆,大车二百辆,缴获九三式野
炮一门,轻重机枪二十多挺,步枪一千多支,掷弹筒二十多个,战马五十三匹,日币三
十万元,棉大衣一万五千多件,其余军用食品无数。单是日本大衣,就够一一五师每人
一件。我军伤亡近千人。”
90年代中期后,歼敌数字改为一千人:“此役一一五师共击毙日...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88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年自然灾害的照片
丁抒:从“大跃进”到大饥荒
来源 :博讯网
一、 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祸
一九八四年,有几位学者在英文《人口与发展通讯》上著文指出:“一九五八年至
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馑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1)对这一点,当代严肃
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问题是,它的来龙去脉如何?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大跃进期间中国饿死了多少人?
  毛泽东在世时,一直嫁祸于老天爷,将那场深重的灾难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
”。如今,当年的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终于说出了真话:“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和
一九五九年‘反右倾’后的继续‘跃进’,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的。”
(2)前《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也说:“国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象完全是我们
党造成的。”(3)另一位中共党内有识之士、一九五九年时任毛泽东兼职秘书的李锐
则评述道:“高举‘三面红旗’,高指标,瞎指挥,一平二调,造成国民经济大破坏,
饿死成千万人,这是中外古今历史上承平之世绝无仅有之事。”(4)
  由于毛泽东在世时,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阅读全帖
m***7
发帖数: 4207
43
哪怕全中国都不对TG忠心了,余下最后一个忠心的部门就得是军队了.
解放军出版社不是法院,他们不能也不应该对杨迪说的东西否定.杨迪革命时,他们还是
液体呢.
但解放军出版社会对出版的东西政治把关的.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版本没有此说.
因为编辑删除一些东西太正常了.
能再版,也就说明政治无问题,经济有利益.所以那说又放进去了.以杨迪这么大岁数,又
以前写了那么我
m***7
发帖数: 4207
44
这问题提的挺好的。首先我得说,第一版删鸡蛋是我的推测。理由是什么时候,都是原
手稿比能出版的东西多。解放军出版社很可能是考虑政治影响删的。杨迪岁数那么大,
还没事再补写机会很小了。
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给加进去了。可能性很小。理由,这人可是解放军出版社的。他和毛
岸英有仇?再次,杨迪书里面对毛岸英不敬的地方不止这一处。
r****2
发帖数: 470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qlnus (dd),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刘思齐:毛岸英死得太惨 炒饭暴露是胡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7 13:41:19 2010, 美东)
【多维新闻】为纪念抗美援朝和毛岸英牺牲60周年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正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毛岸英遗孀刘思齐通过媒体表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死得太惨,炒饭暴露是无稽之谈。【相关新闻:中国央视高调宣传毛泽东父子】
《北京晚报》10月31日以整版篇幅报道对刘思齐的专访。年届八旬的刘思齐在专访中说
,“毛岸英死在汽油弹底下,是被活活烧死的,当时发现他遗体的同志告诉我,他全身
的衣服都烧掉了,只有腿上的一块呢子还在……”。刘思齐说,有同事告诉她,网上有
人说毛岸英(牺牲)是因为做鸡蛋炒饭而暴露目标的, “这些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
言论让我非常难受,因为我……我就想到,一个烈士献出他生命的时候只有28岁,他在
献出自己生命前,遭受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他是活活烧死的,除了古
代的凌迟,没有再痛苦的了。”
刘思齐... 阅读全帖
p**p
发帖数: 10318
46
当然你也可以说沈志华也是史学家的一家之言,问题是,你看看人家用的什么材料证明
自己的观点的。——————
[1]对这四个学派的介绍可见:Kim Hakjoon,North Korean Leader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ong Kong
,1996.1。
[2] 见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载《中共党史研究》
1996年第6期、1997年第1期。
[3] 有关的国外研究论著有:Д.Волкогонов, Следует Ли
Этого Бояться?, Огонёк, 1993г. No.26; А.Торкуно
в, Е.Уфимцев, Корейская Проблема: Новый Вз
гляд,Москва,1995г; E.Bajanov, Assessing the Politics of the
Korean War 1949-51,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fer fo...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7
送交者:LuZhiShen2011年03月02日10:38:41于[史地人物]
在30年代初期,全国各个红色根据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肃反。赣西南苏区肃清AB团时,
屠杀7万多红军。红20军被中央红军大部队包围聚歼,副排长以上的700多名干部被集体
杀戮。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时杀人如麻,使苏区的30个区委中,只有一个还能勉强
维持工作。鄂豫皖苏区进行的肃反使有些地方的村苏维埃主席换一任杀一任,一年内换
了四、五任。红25军原有1万2千人,43天的肃反过后仅剩下了6千人,而红4军排以上的
干部基本被杀光。湘鄂西苏区的肃反使5万多红军减员为4千人,杀得只剩下5个党员,
没有士兵愿意提干当班长,更不敢入党。曾中生、邝继勋、刘铁超、肖大鹏、曾炳春、
李明瑞、段德昌、万涛、许继慎、朱勉之、季振同、刘士奇、刘志丹等等,这些军级以
上的高级将领自三十年代初就永远的从中共党史上消失了。他们不是死在国民党的手里
,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可以说,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高级干部,远没有共产党自
己杀的多。
【毛泽东的中央苏区肃反】
据萧克将军回忆录记载,中央苏区肃反累计屠杀了10万红军。国民党在中央红军长征前
...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反感集体智慧的结晶的说法
毛泽东思想果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吗?
在中国有不少人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毛泽东思想果真是集体智
慧的结晶吗?真要是这样,我倒要向持这种意见的人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当毛泽东书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等这些文章从而指出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谁是中国共
产党人的敌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哪里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又要争取哪些人支持的时
候,其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哪里呢?他们都在干嘛?
当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路”等等这些观点从而指出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的时候,其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有
哪一个支持他了?此时,他们不是教条的主张走苏联那种城市暴动、城市起义的道路,
就是讥笑毛泽东为逃跑主义,或者是质疑毛泽东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甚至还为此而
撤消了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
当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人民军队”这个概念,主张废除雇佣军的做法,提出不能走纯军
事路线,提出“军事服从于政治,军事服务于政治”,提出“军队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等等主张从而指出我党的建军路线...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解放军文艺》原副总编:“九一三”事件中林彪无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9 13:14:03 2013, 美东)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13-03/08/content_778883
http://www.sznews.com 2013-03-08 09:16 深圳新闻网
刘家驹:我不甘心碰壁,几年功夫,通过搜集知情人的眼见耳闻,获取了大量可信的史
实,证明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是无罪的。
核心提示:刘家驹:我不甘心碰壁,几年功夫,通过搜集知情人的眼见耳闻,获取
了大量可信的史实,证明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是无罪的。林彪在我心目中已不再是
一个十恶不赦谋害毛泽东的罪魁祸首;“林彪反革命集团”根本不存在;《五七一工程
纪要》证明了林立果的“小舰队”是一帮对中国前途很有先见之明的人。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13年第3期,作者:刘家驹,原题:我写林彪传的遭遇
编者按:本文作者原...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冈村宁次与共军代表会谈
---------------------------------
就在七大召开期间,华中局还对日军作出的试探性接触作了回应,派人直接与日军在华
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进行了会谈.
---------------------------------
http://www.zgdsw.org.cn/GB/218997/219021/14817935.html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
试论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沦陷区的战略
王志刚
2011年06月03日10:42
试论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沦陷区的战略
王志刚
2011年06月03日10:42
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以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为重点的解放沦陷区的战略
。日本投降前后,这一战略曾经在全局范围内付诸实施,但是又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
迅速进行了大的调整。这一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也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个非常值
得关注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战略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1]
本文即试图就这个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一、解放沦陷区战略的提出和初步规划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重点一直...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