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解放军文艺
首页 1 2 3 (共3页)
C***U
发帖数: 652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ele1986 (lel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既然国母这么火,那我就再BSO一下国母的素颜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6 21:33:49 2013, 美东)
时间:05年
地点:赞比亚
05年去赞比亚UN实习,正巧赶上解放军文艺团访问,包括国母,蔡国庆,阎维文,谭晶
等一群。正巧赶上那天晚上在场没啥人愿意拉下脸来去当翻译,于是不要脸的我义务为
国母以及大会当了2天的翻译。BSO一下,我就不要看了,在非洲呆了2个月发福的快没
人形了。
下次有机会见国母的同学给2个小建议: 1 国母痛恨买卖象牙。 2 国母特别爱吃油梨+
白糖,亲眼所见一顿干掉3个。。。
R*******d
发帖数: 13640
2
《红色娘子军》“练兵舞”令尼克松“眼花缭乱”
革命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201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迎来首演50周年。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
晚会节目《英雄组歌》的第一部分,选取该剧片段《练兵舞》和主题曲《万泉河水》,
使这部经典舞剧再度走进观众的视线。
中芭曾一度改名为“工农兵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记得,上一次宏大的演出还是“文革”
时期。中央芭蕾舞团改名为“工农兵芭蕾舞团”下乡演出,地点在沂水县。观众达四万
多。他们就着大山坡搭起土台子作舞台。演出时,黑压压的人头满山坡。演出结束后,
李承祥问一位老大娘:“看到脚尖了吗?”大娘回答:“什么脚尖啊,连个头尖都没看
到”。更让李承祥记忆深刻的,是《红色娘子军》演出时观众最少的那一次。那是1964
年10月8日,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饰演老四的万琪武第一个出场亮相。他站到舞台上,
眼睛刚往下看,一眼就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手里拿着一支烟,燃烧的烟卷映得毛主席
脸上一片红光。万琪武回到后台,立刻告诉大家,毛主席来了。后台一片欢腾。高兴啊!
大家没想到的是,更高兴的事...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3640
3
《红色娘子军》“练兵舞”令尼克松“眼花缭乱”
革命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201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迎来首演50周年。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
晚会节目《英雄组歌》的第一部分,选取该剧片段《练兵舞》和主题曲《万泉河水》,
使这部经典舞剧再度走进观众的视线。
中芭曾一度改名为“工农兵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记得,上一次宏大的演出还是“文革”
时期。中央芭蕾舞团改名为“工农兵芭蕾舞团”下乡演出,地点在沂水县。观众达四万
多。他们就着大山坡搭起土台子作舞台。演出时,黑压压的人头满山坡。演出结束后,
李承祥问一位老大娘:“看到脚尖了吗?”大娘回答:“什么脚尖啊,连个头尖都没看
到”。更让李承祥记忆深刻的,是《红色娘子军》演出时观众最少的那一次。那是1964
年10月8日,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饰演老四的万琪武第一个出场亮相。他站到舞台上,
眼睛刚往下看,一眼就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手里拿着一支烟,燃烧的烟卷映得毛主席
脸上一片红光。万琪武回到后台,立刻告诉大家,毛主席来了。后台一片欢腾。高兴啊!
大家没想到的是,更高兴的事...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
发信人: wep (买不到鸡蛋了!),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中央芭蕾舞团:冯远征夫妇利用媒体颠倒黑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3 10:39:03 2018, 美东)
哪有这么简单,搞的好像全是梁信一个人的功劳似的。
------------------------------
这两天,中央芭蕾舞团跟冯远征就《红色娘子军》的版权撕得热闹,但是双方关于芭蕾
舞剧改编自梁信编剧的电影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不过很多网友倒是提到了另一个疑
问,“红色娘子军”这样的集体记忆,版权是否应该属于梁信一人?
于是我动手查了一下,发现这水还有点深……就作为贡献给观网社区的第一帖吧。
1958年,梁信4昼夜就写出《红色娘子军》
1960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其编剧主要由梁信老先生一人完成,这一点应当是
没有异议的。
2011年,87岁高龄的梁信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他说,《红
色娘子军》的创作直接取材于娘子军老战士的口述。
报道原文如下:
接到转业漠河的命令后,梁信……心情郁闷的他想起了自己原来战斗过的地方——海南
的琼崖。…...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5
不知道她啥时候写的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
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
医、军医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
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开始共
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
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
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
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
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
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
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6
不知道她啥时候写的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
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
医、军医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
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开始共
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
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
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
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
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
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
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5909
7
一共十篇。
初步感觉水平不高。
而且题材令人郁闷。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城乡简史》 范小青 《山花》 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何 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7da8b01013ua1.html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人民文学》 200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程绍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9cb6a0101grol.html
《白水青菜》 潘向黎 《作家》 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吕海琛
http://chencelery.pixnet.net/blog/post/161496383
《将军的部队》 李 浩 《朔方》 200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张学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7916501015z38.html
《明惠的圣诞》 邵 丽 《十月》 2004年第6期 责任编辑:赵兰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1c5890101ezuk.html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5909
8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城乡简史》 范小青 《山花》 2006年第1期  责任编辑:何 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7da8b01013ua1.html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人民文学》 200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程绍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9cb6a0101grol.html
《白水青菜》 潘向黎 《作家》 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吕海琛
http://chencelery.pixnet.net/blog/post/161496383
《将军的部队》 李 浩 《朔方》 200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张学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7916501015z38.html
《明惠的圣诞》 邵 丽 《十月》 2004年第6期 责任编辑:赵兰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1c5890101ezuk.html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伴宴》 鲁 敏 《中国作家·文学》 2009年第...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1701
9
睡鼠主持说应该贴一下唱词,其实精华区里有,不过歌曲链接坏了,重贴一个,斑斑们
不用给包子了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红色样板戏《沙家浜》吧,这段《芦苇疗养院》是沪剧《芦荡火种》
选段,而沪剧《芦荡火种》是京剧《沙家浜》的前身。
以下文字转载自下面的链接:
http://www.zhcchina.com/asp/Article.asp?ArticleId=4955
沪剧《芦荡火种》一书,上海文化出版社196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1.8万册
,字数6.9万字,封面标注: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
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一书,北京京剧一团集体改编,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
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年第1版,1968年6月第4次印刷,字数4.3万字,印数94万册至
274万册,可见该书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另一种版本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北
京京剧团集体改编,1970年5月演出本),人民出版社1970年9月第1版,彩色封面,未
注印数。
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这其中还有一段领袖、作家和战士联手打造艺术精品的
佳话。1958年二、三月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编剧文牧受电影《...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3640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Mexico 讨论区 】
发信人: Rosefield (Rosenhof), 信区: NewMexico
标 题: 【春晚经典】《红色娘子军》“练兵舞” 令尼克松“眼花缭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00:58:33 2015, 美东)
《红色娘子军》“练兵舞”令尼克松“眼花缭乱”
革命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201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迎来首演50周年。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
晚会节目《英雄组歌》的第一部分,选取该剧片段《练兵舞》和主题曲《万泉河水》,
使这部经典舞剧再度走进观众的视线。
中芭曾一度改名为“工农兵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记得,上一次宏大的演出还是“文革”
时期。中央芭蕾舞团改名为“工农兵芭蕾舞团”下乡演出,地点在沂水县。观众达四万
多。他们就着大山坡搭起土台子作舞台。演出时,黑压压的人头满山坡。演出结束后,
李承祥问一位老大娘:“看到脚尖了吗?”大娘回答:“什么脚尖啊,连个头尖都没看
到”。更让李承祥记忆深刻的,是《红色娘子军》演出时观众最...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yiming2008 (一铭),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真实的周扒皮是个厚道人:土改时被打死(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7 15:59:14 2010, 美东)
2010-11-26 博讯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271289&d=1290843433
1951年,土改中,农民斗地主。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土
改运动开始,一直持续到1952年。
1947年,黄店屯村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这年6月,共产党打回来,村子“二次解放”
了;第二是工作队进村,发动大伙搞土改,“平分了土地”;第三则是,村里的大户—
—老周家的户主周春富死了。
黄店屯村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的复县(今瓦房店市)。东北光复不久,八路军接收了伪
满政权,1945年10月,复县民主政府成立,黄店屯村也随之“解放了”。可没想到,一
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又打进来。又过了半年,辽东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反攻胜利,黄店屯
又...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傅作义部下军官"起义"后的情况 zt
傅作义部下军官"起义"后的情况
新华社资深记者,曾经的“右派”戴煌,在清河农场劳改时,同犯中有一个叫陈德和的
人。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曾担任过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工兵团团长。
1949 年1月,陈率他的工兵团全体官员跟随傅作义和平起义。起义后,工兵团随着所有
的起义部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他与许多军官奉命集中学习。学习了一个时期,“上 面
”有人说为了更好提高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全部划入北京市劳改系统,“边学习边劳动
”。这样,他们稀里糊涂成了没有被判刑也没有被劳教的“留场就业人员 ”。他们明
白,这是没有法律文书的变相劳改,所谓的“既往不咎”,不过是骗人的空话。
戴煌在劳动中“闪了腰”,“受了风”,无法劳动,多亏陈德和耐心为他治疗。每天晚
上烧炕,陈都为戴烧热一块砖头,用湿毛巾和湿布包包好,防在戴的腰背下,再把戴的
被子掖好,让戴全身闷得热如水洗,来驱赶寒气。同时教戴作面部八段锦,每天自我按
摩,以利康复和防病。
——以上是戴煌在《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中》的回忆
***
“ 有一个叫王锦泉的犯人,此人是原绥远省人,是傅作义部队的一个连长,罪名是历
史反革命。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和...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1288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shanhu (我代表党和人民处决你!),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谁嫁给毛泽东谁生不如死,而且死得惨不忍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8 06:04:52 2012, 美东)
毛泽东的第一个老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她叫罗大秀,嫁给毛泽东后的结局很惨。
跟毛泽东结婚三年后就死了。结婚时毛泽东还是个14 岁男孩,而罗大秀已经18岁发育
成熟的女人了。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三年。详细 的描述看《毛泽东自传》,解放军文艺
出版社,2001年9月版。“毛家与罗家是亲戚,可谓门当户对。因此,罗家与毛家结为
秦晋之好。1907年,毛罗两家选择了良辰吉日。两家老人“合八字” 、“订庚”、“
择吉”、“发轿”、“拜堂 “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完成了旧时结婚的所有仪式。
毛泽东与罗氏就在这看似热闹非凡的传统婚礼中,被撮合在一起了。罗氏虽然比毛泽东
大4岁,但她毕竟是明媒正娶来的,是毛家的长媳,得到了族人的认可。1910年2月,罗
氏病故,毛泽东也就找借口离家出走了。毛氏族谱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把杨氏...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1566
14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s****l
发帖数: 10462
15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不错,这几个都秒甩北美爱抚完几条街。不过小留耐甩些。
s*********g
发帖数: 149
16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bucuo
o******1
发帖数: 12177
17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三十个团啊,估计全军坦克团也就这个数……。
c******r
发帖数: 3778
18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秒杀成都小姐,山东小姐
w***u
发帖数: 17713
19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一个这样的妹子至少顶5辆坦克吧
O**o
发帖数: 2071
20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漂亮。戴帽子的最漂亮。
x****o
发帖数: 21566
21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5辆??5辆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那是成本
50辆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l*****o
发帖数: 19235
22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你说的啥型号的?不同型号差价可老大。
别人拿五辆奔驰,你出50辆夏利,看看哪个选你
g********r
发帖数: 4248
23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晕,
今晚睡哪个好呢?
f*****n
发帖数: 12752
24
来自主题: Joke版 - 解放军文艺战线, 不少啊
ls都太不专业了
求科普各制服
r****y
发帖数: 26819
2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王朔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等  待
1978年第11期《解放军文艺》
这是发生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的事了。那时,妈妈管我可严了,一步都不让我多走
,一下班就赶忙回家看我在做些什么功课,做完了没有,房间打扫了没有。如果在跳皮
筋或者和女同学们说笑呢,她准会板着脸叫道:“小丽,回家!”根本不管人家正玩在
兴头上。要是我不在家,那她可就急啦,首先拨遍小本上的所有电话号码,然后,到她
所认识的我的女同学家挨门挨户地问,直到把我从欢笑的人堆中拉出才罢休。回家后,
还要一个劲地训斥我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光知道玩。妈妈这套管理办法,我真是烦死
了。
别人家的孩子,最盼星期天,好痛快玩玩;我却最讨厌星期天。每逢这一天,妈妈就有
全天的时间看着我,她让我坐在她旁边,复习上周的功课,连哥哥和我说几句话,她也
要唠叨几句:“不要影响妹妹。”我觉得我简直是世界上最苦闷的人。
“五一”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们全家照例坐在屋里看电视。又是《平原作战
》,也不知放过多少遍了。妈妈安详地打着毛衣,爸爸在看《参考消息》,哥哥则在剪
指甲,谁也没看电视。我瞧他们还挺自在,便坐不住了,对爸爸说:“爸爸,我出去凉
快凉快。”爸爸还未答话,妈妈
j******n
发帖数: 21641
2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教授的情调(转载)
我也曾经是“文青”
──动模范。比如发表在《诗刊》的这首── 谁不知道他打草打得最多,谁不知道他
下夜下得最勤,他放牧的是全队最好的马群。 但,即便是只能表现“革命的主题”,
也总还是希望能写得文学一点,不要“太不像诗”。比如发表在《新疆文艺》的这首─
─ 停了,天上云;藏了,林中鸦。兔子冻硬了耳朵,狐狸冻掉了尾巴。就连天地间仅
存的一点水气哟,也变成霜花朵朵,挂满枝枝丫丫。 这跟当时通篇标语口号的“文革
作品”比,也还是有点味道。也许,正是因为这点“味道”,我的作品很是被一些编辑
欣赏,比如《新疆文艺》的郑兴富。郑兴富先生是新疆大多数青年诗人的恩师。许多人
,比如杨牧,比如章德益,比如我,都是他发现、指导、栽培、推出的。那时,我们大
多在社会的最底层,比如在兵团的农场当农工(体面的说法叫“军垦战士”)。我们的
领导,有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等等,谁都能管你。能见到团长、
政委,就算通了天。跟自治区党报党刊的编辑交往?想都不要想! 然而我们这些“文
青”,却几乎人人都在郑兴富先生家吃过住过,受到过他们夫妇最盛情的款待。他们那
不大的家,简直就是文青们的“联络站”和“接待...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27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列宁与卡尔梅克蒙古人
文/满 琳
1997年6月我应邀访问了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见其首都爱利斯塔市中心广场
上,政府大厦前,高高耸立着列宁的雕像。陪同的朋友告诉我:“列宁的祖母是卡尔梅克
人!”我特别吃惊。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居然与自己有这么密切的源缘关系,心
情多么激动啊!
为了慎重起见,我请友人查查记载这事实的文字根据。卡尔梅克大学校长柏尔勒科夫同志
从他们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1969年莫斯科出版的《列宁传记》,并给我复印了有关列宁的
出生及家族部分章节。果然不错。回国以后,我又查阅了一系列关于记载列宁家世的中俄
文书籍,从蛛丝蚂迹到再清楚不过的证据,摆在眼前了。
197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列宁传》,转译苏联1936年外国工人出版社英
译本,其中第一章讲到列宁妹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对列宁有如下的描写,请留心其外貌
、发音特征。
“在体格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极像他父亲。他承继了他父亲的身材、高颧骨、脸型、
蒙古型的眼角、略为向上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他有他父亲的言谈气质和同样诚恳感人的
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甚至继承了他父亲发r时轻微的喉音。”
1997年5月解放军文艺出
j********b
发帖数: 565
28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29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46
3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刘家驹:《雪白血红》蒙难记
http://www.fyjs.cn/thread-1086867-1-1.html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
颂扬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
留给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来京找我,说:“总政批准撰写解放战
争回忆录的长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沈阳军区分工撰写辽沈战役,军区文化部研究
决定,让我来担负这一写作任务。”
两年前,解放军出版社要我写林彪传遭到封杀,冤情未了,现在又来了个牛犊闯禁
区。我知道,这是解放军出版社另出的新招,以为只写军事斗争, 远离政治事件就不会
引火烧身。我对张正隆说:“有冠冕堂皇的官方出面,您的采访绝对通行无阻,不需要
来找我。”
张说:“是我们部长的主意,说你能打通关节。”
沈阳军区文化部部长是我的老战友,他知道我采写林彪传受挫,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灌水]九一三事件四十三周年(有内容添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2 22:11:56 2014, 美东)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0353866&boardid=1
[灌水]九一三事件四十三周年(有内容添加)
老牧 于 2014-9-13 0:18:2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九一三事件】
四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人总是要死的,也得死出个章法来;军事家玩政治,为什
么就不能悠着点玩?再牛B的家伙,摔下去也会很痛啊。【林彪,1971年9月13日摔死在
蒙古温度尔汗;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完
【编辑添加】
【共识网《问学》】
刘家驹:林彪与“九一三”之谜
43年前的9月1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被写入党章的“毛主席接班人
”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乘坐一架256号“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机场强
行起飞,凌...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omaocong (linyu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鲜为人知 解放军报老编辑:往日军旅“性”见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6 09:36:20 2014, 美东)
战斗部队对男女之事的管理更是严格,授受不亲成了戒律。在城市,霓虹灯下的哨兵们
拒绝女人身上散发的香风,硬要说那是资产阶级腐蚀军人的毒雾。执勤战士要是多看了
女人几眼,在晚上的班务会上,准会受到大家的严厉批评。本文作者刘家驹,1931年出
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副连长、副队长、副处长,《解放军报》编辑,
《解放军文艺》副组长,《炎黄春秋》副主编。

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成立,城市的社会秩序由我当时
服役的12军实施军事管制。
工商业很快得到恢复,山城的风貌依然花团锦簇,香风习习。从山沟沟里走来的老军们
,一见重庆的女娃儿标致,心旌摇荡,物欲泛起,纷纷打发了小脚的,不识字的,脸上
有皱纹的老妻,换得年轻貌美有文化的新妇。一时间,老干携少艾,双双出入商店、戏
院、...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omaocong (linyu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鲜为人知 解放军报老编辑:往日军旅“性”见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6 09:36:20 2014, 美东)
战斗部队对男女之事的管理更是严格,授受不亲成了戒律。在城市,霓虹灯下的哨兵们
拒绝女人身上散发的香风,硬要说那是资产阶级腐蚀军人的毒雾。执勤战士要是多看了
女人几眼,在晚上的班务会上,准会受到大家的严厉批评。本文作者刘家驹,1931年出
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副连长、副队长、副处长,《解放军报》编辑,
《解放军文艺》副组长,《炎黄春秋》副主编。

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成立,城市的社会秩序由我当时
服役的12军实施军事管制。
工商业很快得到恢复,山城的风貌依然花团锦簇,香风习习。从山沟沟里走来的老军们
,一见重庆的女娃儿标致,心旌摇荡,物欲泛起,纷纷打发了小脚的,不识字的,脸上
有皱纹的老妻,换得年轻貌美有文化的新妇。一时间,老干携少艾,双双出入商店、戏
院、...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60年代文革初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写真
2014年10月14日10:15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
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
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图为1966年北京。
大、中学校的学生率先起来“造修正主义的反”。在很短的时间里,由学生成立的“红
卫兵”组织蜂拥而起,到处揪斗学校领导和教师,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这场运动很
快从党内推向社会,社会动乱开始出现……本组图展示的是,文革初期时中国人的面貌
。1967年北京街头大批判专栏。
1967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红卫兵。胡武功
1967年福建福州一身戎装打扮的红小兵。赖祖铭
1966年吉林辽源老矿工上忆苦思甜课。朱宪民
1966年山西沁源,为山民看病的中医。
1966年广东高州。
1966年上海住院病人。鹏翔供
1967年太原。
1967年广东深圳农民和军人一同吃“忆苦饭”。袁家骅
1966年福建建宁农场饲养员在采集猪饲料。
1966年西安水库游泳。胡武功
1967年太原五一广场的红卫兵组织“红联站”在游行
1966年河南洛阳全家人一齐学习《毛主席语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19:51:18 2015, 美东)
惊动全球的文字狱:《雪白血红》蒙难记
2015-09-16 刘家驹光冕传媒
198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描写辽沈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由于涉及
肯定林彪功绩、强制动员参军、长春围城饿死大量平民等敏感内容,该书出版后激怒高
层,彭真、王震、杨尚昆等人大发雷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急令全军批判《雪
白血红》的“反动性”。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地把这场鲜为人知的“大波”记录下来,留给
历史并供公众评说。
年轻人勇闯禁区写林彪
1988年初夏的一天,沈阳军区的作者张正隆...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雪白血红》作者编辑入狱始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3 03:30:16 2017, 美东)
2017-10-11律师观点微信号sz_ldh_lawyer
功能介绍
以律师的角度观察世界
20世纪80年代末,《雪白血红》为林彪评功摆好激怒杨尚昆王震等军方高层,军方抓捕
了编辑与作者。之后,军委领导们感觉国际舆论对己不利,不得不作出改弦更张的决定
。杨白冰借机宣布:“《雪白血红》一书有严重政治错误,但我们还是准备解除对作者
张正隆、编辑马成翼的监禁。”但遭到64军政委的怒斥。本文摘自2015年第10期《炎黄
春秋》,作者刘家驹,原题为《〈雪白血红〉蒙难记》。
1989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该书颂扬
了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从弱到强的巨大胜利,由于真实地表现了指挥这场战争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军内外以及部分领导人中引起轩然大波。
我作为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如实...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37
来自主题: _ZST版 - 王朔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rodney (gotoAndPlay(0)),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王朔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6 18:08:01 2007), 转信
等  待
1978年第11期《解放军文艺》
这是发生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的事了。那时,妈妈管我可严了,一步都不让我多走
,一下班就赶忙回家看我在做些什么功课,做完了没有,房间打扫了没有。如果在跳皮
筋或者和女同学们说笑呢,她准会板着脸叫道:“小丽,回家!”根本不管人家正玩在
兴头上。要是我不在家,那她可就急啦,首先拨遍小本上的所有电话号码,然后,到她
所认识的我的女同学家挨门挨户地问,直到把我从欢笑的人堆中拉出才罢休。回家后,
还要一个劲地训斥我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光知道玩。妈妈这套管理办法,我真是烦死
了。
别人家的孩子,最盼星期天,好痛快玩玩;我却最讨厌星期天。每逢这一天,妈妈就有
全天的时间看着我,她让我坐在她旁边,复习上周的功课,连哥哥和我说几句话,她也
要唠叨几句:“不要影响妹妹。”我觉得我简直是世界上最苦闷
首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