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诏谕
1 (共1页)
d**e
发帖数: 2420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钓鱼岛岛主 盛宣怀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63997.html
捧读此谕,深感其中疑点很多,经对该谕进行多方考证后,终经认定此件系后人所伪造
。理由如下:
一、从盛宣怀当时所任职衔看。文件中称盛宣怀为太常寺正卿。我们知道,太常寺是清
代掌管坛庙祭祀礼仪的机关,其主管官称“卿”,副职称“少卿”,有清一代从未有过
称“正卿”这一官衔。盛宣怀不可能是正卿,也从担任过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
下简称一史馆“存有盛宣怀的履历单,其中这样记载:”十八年五月,奉旨补直隶海关
道."其中并无关于盛宣怀担任太常寺卿的记载,他是到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才补授太常寺
少卿,其后从未担任太常寺卿。在《清史稿。盛宣怀传》中有“光绪十八年补太常寺少
卿”之说,这仅是《清史稿》一书中若干错误之一,实不足以为据。
二、从文件所用质料看。所刊文章介绍说:“该上谕为绢质,古铜色素地,长约七十厘
米,宽约四十厘米。”而一史馆所藏历代皇帝之上谕及朱谕,均系写在普通白折纸上,
从未发现有写在绢帛上的诏谕。
三、从文件中所用印玺看。在一史馆所存档案中,没有见过用皇太后印玺颁布的诏谕。
按清制,只能用现存于...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83
2
宿景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中日两国诸多文献和文件都清楚显示,钓鱼岛本为中国领土,因甲午战争失利而被
日本占领。这些岛屿连同台湾一同被割让给日本,但随着二战结束,钓鱼岛与台湾一道
,恢复1895年之前的法律地位,重新归属中国。只是由于二战结束后,钓鱼岛被美军占
领,直到1972年,美国违反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报》,将冲绳与钓鱼岛一并交
给日本管辖。当时,海峡两岸都曾对美国的这一行为提出抗议,而日本就是据此,宣称
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百余年前,在琉球归属问题上,中国同日本之间发生过激烈冲突。中国虽因力不胜
,却阐明了道德大义。今日中日钓鱼岛之争,是百余年前中日琉球之争的继续。这一争
端,远远超出一隅之地的界限,实乃公理与强权之战。
近代中日两国冲突的起始
近代中日之争起于琉球。琉球本为一古国,早在隋代便与中国有所交往。《隋书》
云:“琉球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可至。”隋大业三年三月,炀帝令羽
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琉球国,掠一人而还。大业七年,炀帝派武贲郎将陈稜等,
泛海击琉球国。日本史书对此事也有记载: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时(公元607年),日本
派遣小野妹...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0
3
旧贴一篇,不过,管他是满是汉,都是民族英雄.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湖南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
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
?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
宗棠”
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
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各省:追
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
晚,福
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
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
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
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
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
赏穿
g*******0
发帖数: 5
4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之死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之死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74岁的湘人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
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
这大厦还能维持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
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
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
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
,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
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
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
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
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
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 阅读全帖
h***p
发帖数: 8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左宗棠之死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
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
能维持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
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
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
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霹雷,东南角城墙
,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
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
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一个时代强音走向终
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
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
i***l
发帖数: 9994
7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
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
能维持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
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
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
派发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霹雷,东南角城墙
,顿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
乃天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
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一个时代强音走向终
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
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左宗棠之死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左宗棠之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18:23:08 2016, 美东)
左宗棠之死
作者: 冯伟林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
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
大厦还能维持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
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
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
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
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
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左宗棠:晚清最后一棵顶梁柱
左宗棠:晚清最后一棵顶梁柱
分享到:
时间:2017-10-15 10:57
•来源: 察网
•作者: 凌云健笔
•浏览:839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收复新疆的战争没有退路。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决胜负,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
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左宗棠
引以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在追求和捍卫战争精神,实际上也是在
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
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左宗棠:晚清最后一棵顶梁柱
一、左宗棠之死:留下大好河山
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湖南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
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
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
棠” 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
圣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7544
10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民族英雄左宗堂(Z)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湖南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
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大厦还能维持多
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
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
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
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
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
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
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
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
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
衔的左
w****2
发帖数: 12072
11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左宗棠之死
左宗棠之死
作者: 冯伟林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
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这
大厦还能维持多久?
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
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
节也不参加行礼。但态是要表的,要不然还会有谁去为朝廷卖命呢?于是诏谕立即派发
各省: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
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
意,要毁我长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
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
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
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
衔的左宗...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31686
12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请斩秦桧书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2 (laiq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请斩秦桧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7 15:33:11 2009, 美东)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
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
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
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
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
虏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
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眼,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
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
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
t****g
发帖数: 343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史》中的日本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history/msqztyz/ms322.html
日本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改日本,以近东海日出而名也。地环海,惟东北
限大山,有五畿、七道、三岛,共一百十五州,统五百八十七郡。其小国数十,皆
服属焉。国小者百里,大不过五百里。户小者千,多不过一二万。国主世以王为姓,
群臣亦世官。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事具前史。惟元世祖数遣使赵良弼招之
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帅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
至,终元世未相通也。
明兴,高皇帝即位,方国珍、张士诚相继诛服。诸豪亡命,往往纠岛人入寇山
东滨海州县。洪武二年三月,帝遣行人杨载诏谕其国,且诘以入寇之故,谓:“宜
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倘必为寇盗,即命将徂征耳,王其图之。”日本王良怀
不奉命,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建沿海郡。
三年三月又遣莱州府同知赵秩责让之,泛海至析木崖,入其境,守关者拒弗纳。
秩以书抵良怀,良怀延秩入。谕以中国威德,而诏书有责其不臣语。良怀曰:“吾
国虽处扶桑东,未尝不慕中国。惟蒙古与
t******o
发帖数: 2792
14
wiki上:
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在诏书中,弘
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
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2]意图
令南明和清朝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到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山海关为界也太扯了吧,死要面子到这个境界,就是纯粹找抽了。
a****e
发帖数: 9589
15
史上最冤李鸿章:生前背黑锅 死后被拖尸
送交者: 鬼少爷
文章摘自:《重读晚清六十年》
常说时世造英雄,其实时世也造替罪羊的!
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冤的替罪羊当数李鸿章。大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
大清实际权力的老太后,这是从所有权方面来讲的。当然,没有所有权的人,也不是没
有卖国的念头,但那仅限于谋求执政的在野者。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笼统地说:北洋政府的执政者也有民族意
识,也不想卖国,可是内政又逼着他们都得卖国,因为他们需要外援。大体说来,在朝
者付出的代价较低,因为他需要的外援相对少;在野者付出的代价较高,为了上台,不
惜把卖国的支票开得更大些。
澳籍华人学者雪珥在他的《绝版甲午》中直接点名说:“那导致袁世凯被万民唾骂的‘
二十一条’,很多条款之前早就和南方的革命党人达成了共识,只是革命党一直没有机
会掌握政权,未及付诸实现而已。”
幸好,李鸿章跟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没有司马昭之心。否则他完全可以做些交易,拉些
外援,从两广自立开始,过把帝王瘾也不是不可能!
大清国是谁的?大家可别跟我说,大清是所有大清国民的。做奴才不能这么自作多情!
龚自珍的儿子带领...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715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zz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月关
内容比较杂乱,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看。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
酉,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
后逼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
个情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
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
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照办。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
部史书)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6%9C%9D%E4%B8%8E%E5%90%
文成公主
唐军松州之战胜利后,唐太宗决定安抚吐蕃,把一个远房侄女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640年秋,松赞干布派了他的宰相禄东赞携带黄金和珠宝贡品到长安,再次要求和亲
。作为回应,唐太宗册封了一个宗室的女儿为文成公主,准备让她嫁给松赞干布。由于
禄东赞给唐太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决定把还琅邪公主[註 1]的孙女段氏,嫁给禄东
赞做妻子。禄东赞婉言拒绝了,说他已经有了一个妻子,而且在他的国王没有娶亲之前
自己先娶亲,是不适宜的。
641年春天,唐太宗派他的堂弟江夏王李道宗,陪同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当他
们抵达吐蕃后,据说松赞干布非常高兴,他对李道宗使用女婿对岳父的礼仪。他为文成
公主建立了一个宫殿和在见公主时该穿汉服。据说,当时的吐蕃人有一个文成公主讨厌
的习俗:人们会在脸上涂上红色,松赞干布为她的缘故禁止了这一习俗。
松州之战,虽然唐军击退了吐蕃军,但是唐朝也见识到了吐蕃的力量。此后唐太宗在位
期间,唐朝与吐蕃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贞观二十一年(647年),...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8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Sun Nov 18 18:04:08 2012, 美东) 提到: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写到苏定方一千破八万吐蕃军,当时就很疑惑,西域人一向以彪悍
出名,区区一千人如何打败八万人呢?而且唐朝方面完全无记录,可能吗?
这两天有个机会网上找了找,除了几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提到吐蕃这些文献外,根本无人
提及。这样的惊天发现难道竟然只有一、二人知晓?于是翻了翻历史资料,发现自从文
成公主于640年和亲到吐蕃后,直到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二、三十多年基本无战事。
而苏定方生于592年,死于667年,终年76岁。纵使大唐与吐蕃在660-670年有几个不为
人知的大仗,苏定方已经是七十岁了,能一千破八万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
不探寻一下苏定方的一些英雄事迹。
苏定方本是隋朝末期诸侯窦建德的干将, 李家父子打败窦建德之后,他回家隐居。直
到唐太宗登基,苏定方才得启用。公元627年突厥首领颉利跟他弟弟内斗(颉利娶了隋
朝公主,自视为隋朝继承人),苏定方随着名将李靖出...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 - 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
这要诏谕臣下还不反了?今天语体教之类的人话也不可以登人民日报吧
K*****2
发帖数: 930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成宗征八百媳妇国
 元成宗坐稳帝位后,几年无大事。大德四年底(公元1301年),身在云南的行省左
丞刘深好利生事,上奏道:“世祖以神武混壹海内,功盖万世。皇帝继位以来,未有武
功以彰显神武天资,西南夷有八百媳妇国未奉大元正朔,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征之。”
铁穆耳(元成宗)像虽然御史中丞董士选等人认为刘深出兵是“以有用之民而取无
用之地”,可丞相完泽支持这一建议,元成宗本也想“开边”弄出件大功青史留名,因
而“用兵
意甚坚”,谁劝也没有用。于是,大德五年正月,元廷发钞近十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
兵。
这“八百媳妇”国,位于今天的泰国清迈与缅甸掸邦一带地区,其土王有妻八百多
,各统一寨,所以号称“八百媳妇”。听上去挺美的,八百个妃子比元帝还多,实际上
是深山老林蛮荒之地上小土皇上的自娱自乐,想必那些“媳妇”们个个手脚粗大,绝非
貌美如花。
刘深率大兵自云南出发,“取道顺元,远冒烟瘴,未战,士卒死者已十七八。”顺
元即今天的贵州贵阳,元军数万,连“八百媳妇”黑牙都没见着一个,已经因疾疫和行
军危路摔死等原因死掉百分之七八十。同时,刘深又驱民夫负粮食辎重辗转于西南热带
丛林,“死者亦数十万人”,一时间中外骚然。...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71
21
汉哀帝刘欣是在刘氏宗室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幸运坐了天下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
以他也就并不十分在乎和珍惜。在逐渐削弱了王氏家族势力,祖母傅氏和母系丁氏手握
重权以后,年方二十出头的他也学着伯父刘骜的样子,开始潇洒走一回了,开始玩了,
而且玩得更新鲜更刺激更投入。
建平二年(前5年)的一个清晨,汉哀帝刘欣在近侍宦官们的簇拥下,抬脚刚要步出殿
门,猛地发现站在殿檐下传漏报时的少年,长相清秀俊朗,气质温婉动人。皇上盯着美
少年定睛看了好一会儿,深深被他的相貌吸引住了,感觉似曾相识,招呼少年上前问道
:你是朕做太子时的舍人(僮仆)董贤吧?少年面露怯色,细声细语回皇上话:正是奴
才董贤。
两个青年男子的这一面,赛过世上任何一对异性男女的电光火石,相互迸发出异乎寻常
的爱慕。随后天子刘欣没事就叫董贤来陪他聊天,官拜黄门郎,升迁驸马都尉侍中,一
日胜似一日地亲近宠幸,俩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同性热恋。
董贤是个天才的男宠,面如傅粉女郎,性情柔婉似水,擅施妩媚的技巧讨取天子的欢心
,很快两人便如胶似漆须臾难舍。缱绻往来了十天半月,天子就心疼上了,给董贤放了
一两天假,让他歇息歇息。如此千载难逢的受天子垂... 阅读全帖
m******w
发帖数: 284
22
明崇祯十年即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诏谕: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 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1636年皇太极继承元玉玺,为了承继大元之大统,改国名为“大清”,蒙古语“Daicing”,意为“战士”,中文音译为“代青”或“大清”。满清是直接传承自蒙元的,是14世纪蒙古元帝国的延续。
满洲人的别称叫“红缨蒙古”或“戴红缨的蒙古人”,属蒙古的一支,满洲人说蒙古话,写蒙古字,穿蒙古服饰。努尔哈赤六世祖名叫蒙哥帖木儿,即蒙古语“永恒的钢铁”。努尔哈赤的尊号Sure Beile(淑勒贝勒)和Kundulen Han(昆都仑汗)均为蒙古语。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赐号为“达尔汗巴图鲁” (蒙古语“荣誉的勇士”),异母弟巴雅喇,赐号为卓里克图(蒙古语“果敢” ),另一异母弟穆尔哈齐,赐号为“青巴图鲁” (蒙古语“忠诚的勇士” )。 努尔哈赤还用蒙古语给儿子、外孙起名。皇太极及其兄代善、莽古尔泰等人之名就是蒙古语。
满洲与蒙古...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23
揭密:1404年郑和舰队驶入日本濑户内海陈兵兵库港与足利义满签定中日“勘合贸易条
约”即“永乐条约”
明成祖即位后,准备派郑和下西洋,就在郑和积极筹备下西洋时,却发生了严重的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事。为了巩固边防和自己的统治,明成祖决定立即派人去
日本进行政治交涉。这一任务就落到郑和身上。郑和在朱棣夺权过程中跟随朱棣多建奇
功,深得朱棣赏识。郑和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人马东渡扶桑。
当时东渡日本也是很艰巨的,唐朝高僧鉴真六次才东渡成功,足以说明其艰难。郑
和奉命于永乐二年四月(1404年5月)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启航东渡,出使日本,同
时携行的还有一支官兵人数众多,配备了火炮的强大楼船舰队,郑和后来七下西洋所倚
恃的就是楼船舰队。舰队抵达日本濑户内海,列阵兵库港外,郑和率众在兵库港登陆,
他代表中国明朝向日本政府发布立即剿灭侵掠中国沿海的日本肇事者的政府照会,并且
指出日本政府必须在规定的期限之内,严格按照会谈内容办事,不得违背。此前二十四
年,洪武十三年(1380年)一月,因御史中丞涂节、中书省吏商暠等向朱元璋告发胡惟
庸密谋勾结日本造反,朱元璋处死胡惟庸等人,下令断绝与日本的...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919
24
秦麻子和容闳交换了惊异和不能理解的眼神----太突然了。
哀悼东王的人群里此刻起了骚乱,钟汉满眼的泪,他撕裂了自己的袍子,用手挖着
柱子下带着东王血的泥土扬到自己那鲜艳地红头巾上。然后他站起来,在跪了一地的人
群蜿蜒经过,在东王府门口,一把揪住一个军官模样的人,他大吼着:“我认得你,你
是北王的人,你们北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为什么杀东王?”
那人本来摁着刀把,但看到钟汉伤心欲绝的样子终是没把刀拔出来,他把脸扭到一
边。避开那双泪眼,小声道:“这是命令,我也不知道。”
“你们想造反”
“你们北王是谋逆”
“天啊。你们怎么敢对劝慰师(圣灵)做这样的事?你们都要下地狱”
人群骚动起来,和北王士兵开始互相推搡起来,守卫抽出来了刀,但对面拥戴东王
的士兵也纷纷抽刀,一时间,这条街上杀声四起,好像顷刻间鲜血就要染红这个灰色的
城市了。
“士兵是北王地?他不是在城外打仗吗?内讧了我靠他们还杀不杀清妖了?”秦麻
子目瞪口呆,总算猜到昨夜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事情了。
但这时奇变再生。
三个穿着黄缎子的侍卫官,骑着高头大马冲了过...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25
给螨虫们上点你们爷爷的干货,别乱叫叫错了。
黄太鸡曾诏谕: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
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
,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P**5
发帖数: 3422
26
洪武六年,遣翰林待制王祎等赍诏谕梁王,久留不遣,卒遇害。八年复遣湖广行省参政
吴云往,中途为梁使所害。十四年,征南将军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师至云南城,梁王
赴滇池死,定其地。
元朝灭亡十来年了, 云南的蒙古梁王,拒绝归附。 朱元璋派了30万大军攻云南,梁王
自杀了。 云南从此变成了一个汉族省。
王宝宝, 半汉半鞑, 坚决不投降大明, 退到草原去了。 朱元璋最佩服的好汉。
w*********n
发帖数: 1975
27
郑氏世代海盗,吃喝用度基本靠海上打劫辅以捕捞,只是把台湾作为一个歇脚的军事基
地/航海母舰,并不依靠台湾物质补养军需。他们最初占领的地方也就是台南市(注意
不是台南县)那么点地方。闽人大规模入台,开发台湾是康熙灭郑明政权之后的事了。
本来康熙也要放弃台湾的,后来有人说弃守台湾,不是难免而是极可能出现第二个郑氏
政权,因为跟随郑氏入台的闽人已经开发经营土地20年,不派兵镇守,他们就会自立为
王。于是清朝廷该弃守未开发,为移民开发台湾,康熙诏谕:60年免赋税,这样才有大
批闽南人渡海入台
Z**********g
发帖数: 14173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国史学家吕思勉,为何在教科书中贬低岳飞、为秦桧鸣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7 19:43:24 2017, 美东)
2017-05-07 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图注:据宋史学者邓广铭考证,岳飞最著名的战绩“朱仙镇大捷”确非史实
吕思勉“贬岳崇秦"风波始末
文|谌旭彬
在今天,如果有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岳飞和秦桧:
“岳飞只郾城打了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抗金)战绩,都是莫须有的,最可笑的
,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的追逐”、“我说秦桧一定
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
赖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
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①
会引发怎样的舆论争议呢?
在1923年,商务印书馆真的出版了这样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书...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29
岳飞身世之谜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 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也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 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时候,什么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还说是铁证如山,永远不许翻案呢,后来老毛一翘辫子,就全成了诬蔑不实之词了。那秦桧是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比张春桥姚文元的水平可高多了,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 “莫须有” 的千古笑话来?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态度比较温和,毛泽 东即将腿翘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讥笑说:“隔靴搔...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0
明清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政策
明清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没有什么一贯的、稳定的政策,完全根据其统治的需
要而定,时而利用,时而限制,时而打击。元末明初的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沐英等
穆斯林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军中的著名将领,他们跟随朱元璋南征北
战,出生人死,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因此,明朝统治者一方面对穆斯林给予一些优惠政
策,如对甘肃部分穆斯林免税,把西北部分穆斯林迁到较富庶的华北、江南一带,吸收
个别上层人物到朝廷任职,派郑和(1371~1435年)七下西洋。明统治者试图利用伊斯兰
教为其统治服务,希望伊斯兰教能按其意图去“导引善类”、“敬天事上”、“益效忠
诚”。为此,明太祖曾作出姿态御书百字,言不由衷地赞美穆罕默德,赞美伊斯兰教,
称为“百字赞”。“百字赞”说:“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自西域,授圣
天经,三十部册,曾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祜,
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露天
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转引自刘智《天方典礼》
卷一)。... 阅读全帖
v****o
发帖数: 978
31
一、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原因及其备战
日本经过将近半个世界的割据战乱后,首先由织田信长,接着由丰臣秀吉完成全国
政治上的统一。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深知各大领主如德
川家康等对他的服从是不坚定的。在长期割据环境中养成的好勇狠斗的武士,其领土欲
是贪得无厌的。而且在统一全国进程里的领地重新分配中,丰臣秀吉所得的直辖领地并
不占有绝对优势,只要德川家康等一些大武士联合起来,他将处于劣势。因此,丰臣秀
吉不愿意看到这些大领主处于安宁状态。他希望把大领主在统一过程中所积蓄起来的人
力物力,引向能够消耗其实力的战争中去。这样,既可使这些领主将其对领地的欲望投
入到这场战争中去,而不在已形成的国内局势中制造麻烦,同时,又可在战争中消耗他
们的实力,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丰臣秀吉物色了朝鲜,作为制造这样一场战争的
目标。
此外,丰臣秀吉选中朝鲜作为发动战争的目标,还有其他的原因。在日本统一后,
迅速发展的商业资本与丰臣秀吉结合的很紧密,丰臣秀吉的经费筹措,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商人。所以,商业资本要求向外发展,特别是有倭寇经验的九州、博多、山口、界等
地的商人,要求发展中...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2
七王之乱
中国西汉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亚夫等率军历时三个月平定以吴王刘濞
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叛乱的战争。汉景帝即位后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
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
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叛乱而杀晁错,
向七国“谢罪”,但七国仍然进攻不止。于是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
年平定叛乱。
七王之乱 - 历史背景
七王之乱汉高祖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以镇抚天下。后来诸王封地实
际成了独立王国,与汉廷的矛盾日益激化。汉文帝用贾谊策,将一些诸侯国分小。汉景
帝时又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将诸侯王的部分封地收归朝廷管辖。由此触发了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
汉景帝即位后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
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
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叛乱而杀晁错,向七国“谢罪”,但七国仍然进
攻不止。于是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乱。...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俞大猷
俞大猷(1504-1580)汉族,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今洛江
区河市镇)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然而,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
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
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明兵部侍郎后任户刑
二部尚书)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
“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
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明史·戚继光传》把戚继光
与俞大猷比较,说戚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
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五代。俞大猷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
亲友资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学不辍。五岁时即在家乡河市入塾读书,拜几位当
地名士习文。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其遗址即今泉州侨中),与邓城、汤克宽等
读书于清...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5421
34
“一名男子宣读一份文件,将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之一的薄熙来停职,其妻子将因涉嫌谋杀被立案调查。"
秘书念的是什么? 奉天承运皇帝诏谕?
c*********y
发帖数: 53
35
来源: 杨☜♥☞桦的日志
虽然本人平时也会写一点小文章,运气好了出出书什么的,但各位注意:作者系天津的
翟文喆老师:http://www.renren.com/247533971/profile
1、哈利是学什么专业的?
霍格沃茨是所魔法学校,当然是学“魔法”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魔法”到底是什
么呢?
众所周知,霍格沃茨包括四大学院,哈利三人组所在的学院叫做“格莱芬多”,那么什
么是格莱芬多呢?

影片里,每个魔法学院的学生,着装上都有自己学院的徽标,格莱芬多学院的学生,衣
服上,帽子上都有一个“格莱芬多”,这个词的词根是gryffin,音译为“格里芬”,
格里芬是中世纪传说中的神兽,具体形象是一只长翅膀的狮子,因此在很多中世纪文学
和游戏中,也翻译成“狮鹫兽”。
大家能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到格里芬吗?
如果你在右下角找到的话,还应该顺便看看上面的几个字:inns of court / school
of law.,可以简单的翻译成“律师学院”。
凡是英国人都能看懂,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原型就是英国法律界著名的“四大律
师学院”:林肯、格雷、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6
郑和十万大军下东洋 招抚日本国平定倭寇
原标题: 明朝郑和下东洋:征服日本?
作者:用心沟通
郑和,(1371年-1433年),原名马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
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
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
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
,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
保太监。
郑和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
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
慧与才识。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
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
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37
(转载:这篇文章不错)
哪里来的大老虎?尽是领导人亲信
中国历朝历代反腐“打老虎”的故事层出不穷,而老虎却从未濒危,反而越来越大,越
来越凶。《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6期刊文《谁是大老虎?》称,任何一只大老虎的
养成必有玄机——尽是皇帝身边人,大老虎的死亡同样也有规律——不作死就不会死。
老虎本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因其凶猛而常常与有极大危险、且难于对付的事物相联
系。
从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到蒋经国拿着
尚方宝剑来到上海,放出话来“只打老虎,不拍苍蝇”,再到“三反五反”运动中成批
地揪出危害国家利益的大小老虎。“老虎”逐渐从一种猫科动物,沦为反动派、敌人、
不法奸商、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如同老和尚教育小和尚要当心“老虎”危害自己的修行一样,任何统治者必然要不
遗余力地打击危害自身统治、损害国家利益的“老虎”,尤其是能威胁根本、盘根错节
的“大老虎”。可奇怪的是,历朝历代“打老虎”的故事层出不穷,而老虎却从未濒危
,反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凶。
历史上的“大老虎”没有一个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没有一个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任何一只大老虎的养成必有其历史机遇...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8
中国藩属国
▪ 朝鲜
▪ 琉球
▪ 越南
▪ 苏禄 (菲律宾一部分)
▪ 缅甸
▪ 南掌(老挝)
▪ 暹罗(泰国)
▪ 浩罕(乌兹别克斯坦)
▪ 阿富汗
▪ 尼泊尔
▪ 兰芳共和国(加里曼丹岛)
藩属国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
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名义上拥有主权,实际
上在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西方帝国主义大国并受其控制的国家, 在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占有许多殖民地[1] 的同时,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时
让一些落后国家在政治上、形式上维持独立,但在金融、外交上从属[2] 于自己。
目录
1国家形式
2中国与西方区别
3中国藩属国
▪ 朝鲜
▪ 琉球
▪ 越南
▪ 苏禄
▪ 缅甸
▪ 南掌
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2017-05-07 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图注:据宋史学者邓广铭考证,岳飞最著名的战绩“朱仙镇大捷”确非史实
吕思勉“贬岳崇秦"风波始末
文|谌旭彬
在今天,如果有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岳飞和秦桧:
“岳飞只郾城打了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抗金)战绩,都是莫须有的,最可笑的
,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的追逐”、“我说秦桧一定
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看得出挞
赖这个人,可用手段对付,是他眼力过人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
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①
会引发怎样的舆论争议呢?
在1923年,商务印书馆真的出版了这样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书名叫做《白话中国史》
,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前引这两段对岳飞、秦桧的描述,正是来自该书。
吕书中,就岳飞和秦桧的问题,有5点结论:
1、南宋初年,军事实力没有办法跟金国抗衡。大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其部队
都是群盗纠合,“既未训练,又无纪律,全靠不住”,平定盗寇尚可,遇到金兵,...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108
40
满族的主体是胡里改人,在元末明初,他们南迁到今图们江流域,在明代又西迁建州(
今吉林附近),明代册封之为建州卫,因而称建州女真,以后逐步迁到坊州、婆猪江、
苏子河等地居住,形成了建州六部。满洲虽有时也称为女真,但他们本非女真,因此皇
太极曾诏谕:“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
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
,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这表明了满族的
主体是满洲、建州、胡里改,不是女真,因此不能认为是由金代女真人为主体形成了满
族。但是满族在经过满洲国阶段初步形成之后,几十年间逐步并吞了扈伦四部:经过此
次大融合,东北女真族的大部分都融入满族之中,仅居住在北疆地区以后由蒙古科尔沁
献出的锡伯族未融入满族之中。
作者:荆光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77194/answer/606500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g*****a
发帖数: 1112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左宗棠:晚清最后一棵顶梁柱
就在慈禧太后下达诏谕后的一个夜晚,福州暴雨倾盆,忽听一声劈雷,东南角城墙,顿
时被撕裂一个几丈宽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无恙。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
意,要毁我长城。
................... 是刘慈欣笔下的球状闪电么 ???

发帖数: 1
42
兵临城下,宋朝皇帝已经投降元兵了,传国玉玺也早上缴了,诏谕各地守将放弃抵抗。
后来的两个皇帝都是僭越的。
奈何土鳖国在宋亡1000年前造反精神就深入草民骨髓,于是有了猪爸爸,重建了华夏正
统。猪爸爸的子孙虽然能力不行,至少也死社稷了。
后来又有了先主席及其战友们,在国家沦陷于沐猴而冠的泥轰脚下的危难时刻,吃糠咽
菜,宁死不屈,终于再造中华。
鳖国牛逼不在于历史未断,而在于藕断丝连,断了能续。
f****e
发帖数: 24964
43
你个扯比,你毛明明是汉人内乱
干掉满洲朝满洲国倭寇恢复中华的都是民国

:兵临城下,宋朝皇帝已经投降元兵了,传国玉玺也早上缴了,诏谕各地守将放弃抵抗
。后来的两个皇帝都是僭越的。
t****t
发帖数: 203
44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咸丰帝奕(5)
第三,帝后势力。就是6岁的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他们虽
是孤儿寡母,在帝制时代却是皇权的核心。咸丰在临终之前,特制“御赏”、“同道堂”
两颗印章,作为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就是说,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俟皇太后、
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二印,以为凭信”。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
,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结束)。将“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收掌;而
将“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载淳收掌,因载淳年幼,“同道堂”章实际上是由其生母懿贵妃
掌管。咸丰
的旨意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
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专权的局面。皇后钮祜禄
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实权在八大臣之上,因为她们均有对于八大臣所决策军政大事不
予盖章的大公主(恭亲王长女)、大阿哥(同治帝)《荷亭晚钓图》否决权。显然,如果
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不加盖“御赏”和“同道堂”这两颗起、讫之章,那么
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是发不出“诏书”和“谕旨”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之议决均不能生效。
相反,由内臣拟旨而不经过顾
w*****e
发帖数: 748
4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韩寒和方舟子这事有大阴谋
本来以为这两人或两方打仗,方舟子这边应该更像理科生,韩寒那边更像文科生。稍微
知道点两人的,谁不是这么以为的。但现实大大颠倒啊,倒韩这边的文章通常是文笔上
佳文风辛辣,但是逻辑上狗屁不通。顶韩这边的文章可读性比较差一些,但是逻辑清晰
得多。这事照阴谋论来看,肯定有大大的阴谋。
用阴谋论的话,首先看受益者,方舟子显然是第一受益人。本来方舟子的人气大多在学
术教育领域,但与韩寒一番大战,成功的将人气扩散到了文学娱乐领域,更旺的人气可
以使他的言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显然对打假斗士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方舟子的受益是
长效的,那这段时间短期受益的是谁? 农历新年刚过,新一年的两院院士、特聘教授
人才什么的又开始了,天朝吏部大肆宣扬人才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当然泥沙俱下
其中难免有假,打假力度过大会打击人才报国的积极性。所以适当转移注意力,同时长
期增加打假行为的话语权,既能协调人才政策,又增加了监督力度,一举两得,受益无
穷。
所以阴谋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天朝礼部诏谕方舟子,找个合适对象折腾一下。至于韩寒
父子,目前来看是受害者,是否直接参与阴谋还不好说,经此一事曝光率大增,并且获
得了大批娱乐圈...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563
4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请欣赏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
六世达赖的死因,成了一个永远的迷。
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
传说三,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
风流过完余生。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密传”《琵琶音》的说法。“于火猪年当法王(即仓央
嘉措)25岁时,被请往内地。”“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
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我(仓央嘉措)恳求道:‘您
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仓
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
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
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腾格
里沙漠中的承庆寺(六世达赖的圆寂地)、昭化寺(法体停放地)和贺兰山广宗寺(真
身舍利存入处)就见证了六世达赖这一段生命历程。
...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563
4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请欣赏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
六世达赖的死因,成了一个永远的迷。
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
传说三,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
风流过完余生。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密传”《琵琶音》的说法。“于火猪年当法王(即仓央
嘉措)25岁时,被请往内地。”“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
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我(仓央嘉措)恳求道:‘您
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仓
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
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
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腾格
里沙漠中的承庆寺(六世达赖的圆寂地)、昭化寺(法体停放地)和贺兰山广宗寺(真
身舍利存入处)就见证了六世达赖这一段生命历程。
...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8
大学教材破斥西藏密宗——喇嘛教!
关于西藏密宗的源头--印度密宗,本质是外道法,请看看的国内
研究印度密宗的学者的观点。这些学者也许没有实修佛法的体证,
但是,通过比对各种宗教的演化所得的研究成果,还是很有参考价
值的。《中国佛教简史》中对印度密宗的研究结论。
《中国佛教简史》 郭朋 著 1993年6月版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
这部书是由周一良主编的“大学历史丛书” ,是列入国家教委教材编
选规划的大学教材。在这部大学教材中,涉及古印度密教部分摘录
如下:
1,印度佛教,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密教思想,大
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佛教到了晚期,为了自身的生存,
不能不吸收一些婆罗门教的东西,例如祭祀万能、火的崇拜、太阳
──“大日”崇拜,等等,来“补充”自己;另一方面,日益腐化的僧侣
生活,也须要吸收一些婆罗门教的东西,例如“双身法”──“欢喜佛”之
类纵欲、淫秽的东西,来装扮自己。所以说,密教不是别的,而是
佛梵──佛教与婆罗门教混合的产物。(《中国佛教简史》272-27
3页)
2,北宋时期,印度佛教已到晚期,当时在印度流行的主要是佛梵
混合、宗教变种的密教。
密...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349
4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风满楼诗社之玉人来
龙旗猎猎阙门开,
甲仗森森列陛台。
诏谕飞传呈秀女,
联协结镇玉人来。
Y*********i
发帖数: 349
50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Re: 风满楼诗社之玉人来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YuanShihKai (项城袁慰亭),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风满楼诗社之玉人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8 23:12:24 2010, 美东)
龙旗猎猎阙门开,
甲仗森森列陛台。
诏谕飞传呈秀女,
联协结镇玉人来。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