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 发帖数: 10589 | 1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生的《红楼》——
红楼你响过五四的钟声
你啊是新诗摇篮旁的心
为什么今天不放声歌唱
让青年越过越觉得年轻
这里响彻的正是这个新诞生的校园刊物给自己定下的旋律:尽情享受着“年轻”的“青
年”的“放声歌唱”,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与个人的“青春歌唱”。在《发刊词》里,
对此...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9 | 2 “花月平音二百载,诗名终是首文公。”
朱熹不仅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一个卓越的文学家、诗人。《朱
文公文集》收诗1200多首,尚有不少诗作散存在各地方志中。朱熹视野开阔,作诗题材广
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水诗。朱熹山水诗写景而含哲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名咏
山水,实抒情怀,这是朱熹山水诗的一大特点。
朱熹一生在建阳生活20余年,邑中莒口、麻沙、书坊、黄坑,将口、崇雒等乡镇都
留下他的足迹,并触景生情留下100多首咏建阳山水诗,为我们留下一幅幅宋代建阳山水
风景图。 |
|
v******a 发帖数: 45075 | 3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
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卢纶,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旧唐书·卢简
辞传》说卢简辞(卢纶之子)原籍范阳,后来徙家于蒲,未可信。赵遴《因话录》卷三记
其侄赵橹著《乡籍》一书,大夸河中人物之盛,以赵家为最著,说卢纶为赵家的女婿,卢
纶的妻子为赵橹的姑姑,谈到外家敬氏,说“先世亦出自河中”。据此可知,卢纶祖上也
居河中,不会为范阳人。而很可能因为范阳卢家为名族,便妄指范阳为卢纶祖籍。
卢纶的生年,现在一般工具书称约为唐玄宗天宝七年( 748年),游国恩等著《中国
文学史》定为天宝七年,都是依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似乎成为已定之论。但傅璇
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 748年说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极玄集》与《旧唐书·卢
简辞传》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土不第。唐五代人所记当可靠,若生于天宝七年( 748年),
天宝本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可能举进土。又卢纶有几首诗自云为至德中作,若生于
748年,至德中只十来岁,不可能作此数首诗的。傅说较有道理。闻一 |
|
v******a 发帖数: 45075 | 4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
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
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
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
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
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
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
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
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
,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
,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
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 |
|
q********n 发帖数: 3248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rgg (rgg),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201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假如有一款芯片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9 21:26:47 2014, 美东)
发信人: xiaopo (小坡), 信区: Joke
标 题: 201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假如有一款芯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8 11:36:59 2014, 美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
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
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
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
,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NLus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oveNLust
标 题: 【征文】元宵夜读人鬼恋:《牡丹灯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9 14:37:00 2012, 美东)
上元月满之夜,正巧读到明朝初年杭州老乡瞿祐写的发生在元宵之夜、宁波月湖的传奇
小说《牡丹灯记》,十分应景。艳丽女鬼勾引书生之事,令人向往。去夏游宁波,浑不
知此乡里掌故,只绕着月湖的月牙尖兜一圈,便匆匆赶往保国寺。下次再有机会,定要
去湖上找一找女鬼栖息的湖心寺依然在否,或许还能见到那精美摄魂的双头牡丹灯。
(以下三段为历史考古;想看故事的请径往第四段。)
瞿祐的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在历史上向有争议,且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日本、朝鲜
的名声远远超过在国内的名声;仅其中的《牡丹灯记》一篇在日本就被翻写、翻拍过多
种小说电影电视歌妓剧,家喻户晓的程度可比中国之梁祝,在国内却鲜有所闻。一是因
为《剪灯新话》曾经被禁:该书记录各种人鬼情恋之事,轻灵绮艳,并寄元末明初战乱
家国之恨,一时传诵大街小巷,雅俗争爱,其流行程度相当于今日之金庸:
“不惟市井...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钱穆书法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5:13:36 2013, 美东)
前一阵认识了一位五六十年代去香港新亚书院支教的美国老人——新亚书院是1949年钱
穆离开大陆去香港创建的学校,最初租用新界某厂房的二楼,学生多为国内逃难过来的
穷人,没钱交学费,晚上睡在教室外的楼梯和走廊上,十分艰苦。钱穆四处奔走筹款,
并把自己的稿费版税捐给学校,极受师生爱戴。凭他的名声,新亚得到多方援助,之后
又和崇基等几所教会学校联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
之前香港只有一所英国人办的香港大学)。
话说这位老人1958年从耶鲁毕业后去新亚书院义教英语,与钱穆相识。1960年结束教职
回美之前,钱穆挥毫泼墨送给他两幅字,附照如下。一幅是长诗:
“何处花香入夜清?
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
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
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
江北江南无限情。”
查为王阳明《龙潭夜...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2511 | 8 古代文学
浙江自勾践兴邦,蔚成霸业,但文风未启。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有《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传世,是为浙江民间文学和小说的发端,其
中关于大禹治水和勾践西施等的传说流传至今。东汉上虞的王充是浙江第一位文论家,
其哲学著作《论衡》批判天人感应等谶纬迷信思想,提倡无神论。其文简朴,平易流畅
,不事修饰,在文学批评上主张文质并重和艺术的独创性、风格的多样化,对后世的文
学理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两晋南北朝
三国以后,浙江文运渐兴,取得了第一次大面积的丰收。
小说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如东晋初年定居嘉兴的干宝著有
《搜神记》。另外,当时有影响的小说作品还有《齐谐记》、《续齐谐记》、《妒记》
和《俗说》等。
散文方面,东晋时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的王羲之为文自然疏爽,代表作有《兰
亭集序》。
诗歌方面,南朝刘宋时家居休宁(今上虞)的谢灵运有《谢康乐集》,诗作描写江
南山水,情景交融,设色华丽,刻画精细,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名句历来为人所传诵。他的诗促
使两晋的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 阅读全帖 |
|
a**********k 发帖数: 1953 | 9 文中提到“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作者就是写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
唐朝诗人李涉。
据载,李涉曾过九江遇盗,问"何人?"曰:"李博士也."其豪酉曰:"若是
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诗足矣."
李博士(李涉在文宗时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听罢,铺开宣纸,
写了一首绝句: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
|
i**i 发帖数: 1500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o (小坡), 信区: Joke
标 题: 晕,连我们天津高考作文题里面都有金发白牛啊!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7 10:24:14 2014, 美东)
发信人: nengneng (能能),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晕,连我们天津高考作文题里面都有金发白牛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7 08:03:01 2014, 美东)
2014年高考[微博]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假如有一
款芯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
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
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
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
,诗名《乌衣巷》,出...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7788 | 11 呵呵,一字之差,王建法学院。
刺史王安石,没有给苏大(那时还没有呢)捐过钱,倒是在苏州时题过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 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
|
p*********n 发帖数: 7788 | 12 ☆─────────────────────────────────────☆
yanfengjiao (小娇) 于 (Mon Jul 5 14:29:51 2010, 美东) 提到:
只用了一个原来东吴大学的房子。教师学生完全不是同一批。。。。
☆─────────────────────────────────────☆
ddkitty (ivvy) 于 (Tue Jul 6 00:05:30 2010, 美东) 提到:
有哪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永远同一批的?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师生啊
不过说到文化传统的传承,台湾是比我们做的好,只是那文革的10年把什么好的都砸
光了。
☆─────────────────────────────────────☆
yanfengjiao (小娇) 于 (Wed Jul 7 05:41:56 2010, 美东) 提到:
师资完全没有传承。。。就是这么简单。。。
☆─────────────────────────────────────☆
jianchi (jianchi) 于 (Sat Jul 10... 阅读全帖 |
|
|
i********e 发帖数: 5996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NLust 讨论区 】
发信人: NWWolf (西北の狼), 信区: LoveNLust
标 题: 文情影色别史选读(Pt. 4)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21:03:49 2010, 美东)
文情影色别史卷二 · 功臣列传二·淮阴惠灵公
淮阴惠灵公者,叶姓,讳普希,字普希普希,号普希普希普希,又号狗熊,
黄州鄞县温柔乡人氏。性擅男女之事,未六龄,熟读《Kama Sutra》,倒
背如流,乡人叹为神童。及长,胯下物长约十八寸,伟岸无双,伸缩自如。
公深以为傲,时于人前解裳相示,遇美女尤甚,见者咸称奇不已。戊子间,
设私学于买买提性坛,广收门生,有教无类,名望渐盛。后游于密州、仲
雪镇,所过皆有文声,尤以诗名。一时天下潮湿阴暗处,无不能歌其诗。
己丑秋,太祖(注:爱新觉罗 · 哈哈)初兴兵,拜公为军师,相待至为恭谨。
公感于知遇之恩,倾毕生所学,成檄文数篇,亲备鞍马,送达各州县,皆望
风归附,社稷乃定。太祖等四帝临朝同治,以公为太常、礼部尚书,加太子
少傅,掌教化,兼知风化、扫黄、灭淫诸事,政绩斐然。复以余力领京师九
门性别巡...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25533 | 15 围观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0/757332.shtml
撕扇记:美言不信的蒋勋
作者 江弱水 发表于2012-03-10 22:35
读了《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我觉得中古的几位大诗人,陶渊明,李白,王维,
白居易,都会出来找蒋勋拼命。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不严谨的写作,比所有的“戏说
”和“大话”都强,几乎算得上“穿越”了。如果说这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
剂,不算是过于严厉的指控吧?
江弱水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236页,35.00元
《蒋勋说唐诗》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288页,38.00元
要形容这是个什么时代,我想到的词首先是忽悠,可是这个词常见的解释都不能得
其神韵。我一直想给忽悠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发现很难,除非辅之以一些描述。首先,
忽和悠都是动词。平常我们讲忽闪,讲晃悠,忽就是闪,悠就是晃。然而,忽和悠又都
是形容词。忽者,短暂也;悠者,久长也。你要说什么什么的十万分之一,那就用得上
忽了,十忽等于一丝。但悠久啊悠长啊悠远啊,悠便是好...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25533 | 16 今天听蒋勋细说红楼听到忍无可忍,翻个老贴压压惊。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0/757332.shtml
撕扇记:美言不信的蒋勋
作者 江弱水 发表于2012-03-10 22:35
读了《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我觉得中古的几位大诗人,陶渊明,李白,王维,
白居易,都会出来找蒋勋拼命。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不严谨的写作,比所有的“戏说
”和“大话”都强,几乎算得上“穿越”了。如果说这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
剂,不算是过于严厉的指控吧?
江弱水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236页,35.00元
《蒋勋说唐诗》
蒋勋著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288页,38.00元
要形容这是个什么时代,我想到的词首先是忽悠,可是这个词常见的解释都不能得
其神韵。我一直想给忽悠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发现很难,除非辅之以一些描述。首先,
忽和悠都是动词。平常我们讲忽闪,讲晃悠,忽就是闪,悠就是晃。然而,忽和悠又都
是形容词。忽者,短暂也;悠者,久长也。你要说什么什么的十万分之一,那就用得上
忽了,...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6421 | 17 xiumu注:此本黑毛之作,其中(1)牵强附会尤为下流,故删去,(3)和(23)则本为改作。
从这些化用中可以看到毛泽东诗词的渊源,古今对照也可以看到毛泽东的文字功底。
(2)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死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宋·月性(和尚)·《题壁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问到处有青山。
——西乡隆盛同时代的日本和尚释月性 27岁离开家乡时写的,诗名《题壁》。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七绝·赠父诗》1910年
(3)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唐人所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永嘉人张聪少年求 |
|
x*****u 发帖数: 3419 | 18 李定广: 王安石的“剽窃”习气及其成因
[摘 要]王安石的诗被称为“王荆公体”。然王安石在创作中却有比较严重的剽窃
习气,钱钟书认为王氏是巧取豪夺、明目张胆地在他人“集中作贼”的代表人物。究其
成因,主要有三:一是王氏个性人格的争强好胜;二是北宋文人手书唐诗、模仿唐诗、
改写唐诗的风气;三是王氏深受“士宁体”的影响。当然,王安石作为宋诗大家,决不
是专靠剽窃浪得虚名,他善于“点化”的一面,使他的诗诗律精严、浑然天成,后来江
西诗派所谓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正是对王安石创作方式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王安石 剽窃 模仿 士宁体
《学术研究》2007年第11期
对前人诗歌的摹拟、点化、蹈袭、剽窃之风自古不断,都是不同程度地对前人作品
的复归。汉魏六朝时盛行摹拟,《楚辞》中汉人对屈原诗的摹拟,汉人对乐府诗及古诗
的摹拟(即《拟古》诗),南朝人所谓的《杂体诗》等等,都属于摹拟的层次。唐宋之
后,点化、蹈袭、剽窃之风渐盛,中唐人李肇所著《国史补》卷上指出:“王维有诗名
,然好窃取人文章佳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英华集》中诗也;‘漠漠水
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祐诗也 |
|
M******8 发帖数: 8425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MMJJ2008 (宅洋葱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宋诗选注》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7 21:14:15 2010, 美东)
10年前买过钱钟书的文集,其中有薄薄一本《宋诗选注》。当时读的时候只是觉得怪,
因为一来书太薄——想想两宋虽不特以诗名,大家名作岂止这些;二来所选作品跟以往
理解的“精微深幽”的宋诗风格不符。但也没多想。
前些日子老六提到《宋诗选注》的选诗风格问题,他认为是针对传统的“精微深幽”的
宋诗风格的发难。
于是又重读一遍,读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忽然明白了:这部书,作为学术著作虽然自有
可观;然而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作者的一个政治表态。
首先还是要看所选诗作的风格。固然其中不乏或清新或雅致或开朗的绝句律诗什么的,
但大部分作品都是文辞质朴乃至枯槁无甚文采,格律不精,用韵不确——然而这些作为
“诗”来讲粗糙枯槁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表现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有煮
盐者的艰辛,卖炭翁的贫病,水患的灾害,官爷的作威作福。。。。。等等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 |
|
l*******u 发帖数: 2496 | 20 2008年05月09日 星期五
谁给杜甫封的圣
深圳特区报
韩成武
何谓“圣”?道德修养极高者称为圣,精通一事者也称为圣,唐代画家吴道子被称为
“画圣”,汉代草书家张芝、唐代草书家张旭被称为“草圣”,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一技
称绝而得名。杜甫被称为“诗圣”,其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他的完美人格、
醇厚的伦理风范;一是指他精深的诗歌造诣、承前启后的诗坛地位。杜甫博得这顶桂冠
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杜甫诗歌在作者的有生之年是未曾被世人重视的。在他生活的几十年间,先后有四种
唐诗选本问世,却连一首都没被入选。杜甫曾写诗赞美过当时的名家如李白、王维、孟
浩然、高适、岑参等人的诗艺,也没有得到反馈的佳音。诚如他晚年的自叹:“百年歌
自苦,未见有知音。”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建国初期的学术界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释说
:由于杜诗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社会的黑暗,使得统治者及其士林对其加以排斥。这种
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唐一代,统治者奉行的是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对来自朝野
的批评意见持欢迎的态度,与唐以后的文化高压政策完全不同。上个世纪30年代,苏
雪林在她所著《唐诗概论》中从时代的...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2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南史笔记续 之八 竟陵八友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壁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竟陵八友在诗歌文学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承汉魏之余韵,开盛唐之先声。南史竟陵郡王
萧子良传:
“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梁武帝萧衍本纪: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帝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
游焉。号曰"八友"”。
这个“西邸”,在南京鸡笼山,现在北极阁一带:
“移居鸡笼山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
这八个人里面沈约年纪最长,范云少他十岁次之,再次之萧衍,任昉,谢朓,王融年纪
相若,少范又大约十岁,然后是陆倕,最年少的是萧琛。有江东土著,也有南渡士族。
萧子良西邸之中聚集,均以文学称长,后来却不同程度参与继后的政治纷争,而命运各
异。萧衍自不必说,开南梁五十年承平基业,而沈约,范云,任昉实有襄助之功。沈约
劝说萧衍代齐,并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已经起草好了昭书,所以萧衍以为他的大业,沈
,范二人之功:
高祖召范云谓曰:"生平与沈休文群居,不觉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云
曰:"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高祖曰:"我起...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425 | 22 汪剑钊
柏拉图曾经这样说过:“粗心的人们声称缪斯只有九位,须知,
累斯博斯岛的萨福是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是古希腊著名的女诗人,
公元前七世纪出生在小亚细亚海岸的累斯博斯岛上。据说,她十七岁
时曾与当时的著名诗人阿尔开奥斯在赛诗会上相互酬唱赢得了诗名。
她在家乡集聚了一批崇拜者,全都是美丽、可爱、活泼的少女,与她
们一起吟诗、弹琴、唱歌、跳舞,在城郊山水之间纵情漫游,并为她
们写下了不少诗歌,其中的内容既有传授生活教义的,也有叹惜离别
的,还有表示亲昵的(据此,后世有学者认定萨福是最早的女同性恋
者)。萨福的诗歌有强烈的感性、甚至官能特征,语言优美、纯朴,
抒发感情时而细腻、含蓄,时而热烈、大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古罗马诗歌,乃至整个欧洲的诗歌产生过很大影响。英国诗人拜伦
在长诗《唐璜》中称她为“如火焰一般炽热的萨福”,更有批评家认
为:“萨福在诗歌中给予世界的,如同米开朗基罗在雕刻中、达·芬
奇在绘画中给予世界的一样——尽善尽美。”她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
上女性诗歌的第一人。因此,后世常以“萨福”来褒称各个时代在诗
歌中有出色表现的女诗人。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坛上,
也 |
|
z********r 发帖数: 5804 | 23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大约是他的父母梦见大禹赐子,所以才取了这样的名字
。他的老家在哪儿,一直是一本糊涂账。刘禹锡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大耳
朵也这样吹),所以是中山(今河北定州)人;但有人质疑说,刘禹锡既然是中山靖王
之后,那就应该是沛县人,所以他的籍贯应该是彭城(今江苏徐州,沛县是徐州属县)
才对。
咱们先按下这个令人挠头的考据问题不表。老刘家到了刘禹锡这个时候其实很破落,刘
禹锡的祖父刘云、父亲刘溆(一作刘绪)都只做到了州县的副官而已。其父因逢安史之
乱,举家迁居嘉兴,刘禹锡便出生在这里。年轻的时候,他曾到吴兴向诗僧皎然、灵澈
问学,其 《澈上人文集纪》 记曰:“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他还是梳着两个朝天髻的小屁孩的时候,就恭谨地手捧文房四
宝随灵澈上人他们学诗,而这两个诗名藉甚的老和尚也都对他的才华表示了肯定。子曰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 |
|
z********r 发帖数: 5804 | 24 离 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似乎该字“微明”才是),河南洛阳人。他的
十世祖是后魏昭成皇帝什翼犍,所以说起来元稹与元结算是同宗。元稹之父元宽曾任比
部郎中、舒王府长史,在元稹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大情圣元稹先生实际上是由母
亲郑氏抚养长大的。元稹之母与韩愈之嫂估计都是出自荥阳郑家,不但家风淳正,而且
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能帮这两大文豪打好底子。古人娶妻讲究门当户对,尤其青睐那些
文化水平较高的望族小姐,确实有道理。郑氏因为家贫请不起先生,就自己担起了教育
儿子的重任。她这位客串的先生水平真是非比寻常,教出来的学生相当有水平。相传元
稹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五岁以明经擢第。可是明经科在唐代的地位远不如进士科,只需
要熟读几本经书、会做填空题就行了;进士却要求诗文、策论全方面发展,所以当时有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从明经出身并不说明元稹没才华,您想想,唐代诗名最盛的李太白、杜少陵还连明经的
功名都没有呢。不过元稹也知道自己学历太低是个缺陷,所以他跟好友白居易一起躲在
和尚庙里复习功课,准备考研 |
|
z********r 发帖数: 5804 | 25 贾岛写诗本来就以“苦吟”著称,一辈子不得志,他的性情变得越发孤僻,只好将写诗
当成唯一的寄托。相传每年到了除夕之夜,他一定要把前一年所写的诗拿出来,郑重其
事地供在神龛上,摆上酒菜,对着它焚香磕头,说:“这些东西劳费了老夫一年的精力
,整点好酒,犒劳一下自己吧。”于是痛饮一场,高吟着自己的诗,洗洗睡去了。
不过,生活困顿对贾岛的诗名倒是件好事。当时诗坛流行元、白的“元和体”,人们都
说“元轻白俗”,这“元和体”最大的特征就是轻靡浅俗,有一部分诗写得确实好,不
过这样类型的诗写得一多,便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贾岛写诗,跟元、白完全不是
一个路数。他是和尚出身,“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一辈子没别的
事可干,“推敲”诗句成了他唯一的事业。他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
时,在下面作了个注,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有人嘲讽说:“不知此二诗有何难道,至于三年乃成,而一吟泪下也。”宋人范晞文厚
道点,他说:“岛之诗未必尽高,此心亦良苦矣。信乎,非言之难,其听而识之者难遇
也。”也就是说,读者并不是因为贾岛的诗写得有多好才看它,只是感动于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