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 发帖数: 759 | 1
2000年04月19日
珍惜生命的诗哲情怀
——读张中行《
望道杂纂》
刘德
水
《望道杂纂》是文化老人张中行先生的
又一本文章选集。
书中的许多文章,此前我都曾读过。有
些还不止读过一次,但是
都没有这次看得仔细,加之其中又有老人的
不少新作,因而收获也就
远胜从前了。
就内容说,这本书所收的文章,都是关
于人生哲理感悟的零散篇
|
|
i***s 发帖数: 39120 | 2 5年前,28岁的女博士生赵诗哲在学校教研室内惨被抢劫奸杀,歹徒临走前还放火焚尸灭迹。凶手伏法后,赵诗哲的父母认为学校负有管理疏漏之责,将其告上法院,索赔32万元。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学校并无过错,驳回起诉。
案情回放:
女生被奸杀 凶手已伏法
赵诗哲出生于1978年12月,案发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04级在读女博士研究生。
2006年4月6日,赵诗哲在学校办公楼四楼金匮教研室做老师安排的作业,当晚20时20分许,校外人员熊进窜入该教研室,抢劫财物奸杀了赵诗哲,随后放火毁尸灭迹,逃离现场。同月12日,熊进被警方抓获。2008年10月10日,熊进被执行死刑。
事件发生后,广州中医药大学向赵诗哲父母支付了10万元抚慰金,丧葬费9383元,并支付了接待赵家家属的食宿费22860元、交通费11171元。
2009年7月8日,赵诗哲父母认为学校在此事件中负有管理疏漏之责,向白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请求判令广州中医药大学支付赔偿金32万余元。
法院:
学校已安排巡查无过错
庭审中,广州中医药大学辩称,发生此事件的地点为校园内的办公楼,进出事发办公楼没有特别限制,也不需要...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3 5年前,年仅28岁的女博士赵诗哲在学校被凶犯抢劫并奸杀后,又惨遭放火焚尸……虽然凶手最终判死并执行,但赵诗哲年迈的父母仅获得了9万余元的赔偿。去年,其父母认为学校有管理疏漏之责,向法院起诉要求学校承担23万余元的补充赔偿责任。一审败诉后,其父母不服提出上诉,昨日下午,该案在广州市中院公开审理。
案情回放
女博士惨遭奸杀焚尸
据了解,赵诗哲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04级在读博士研究生。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6年4月6日20时20分许,赵诗哲在学校办公楼四楼的金匮教研室内,被窜入进来的校外人员熊进抢劫并强奸,发现赵死亡后,熊进放火焚尸灭迹,后携带抢劫的财物逃离现场。当晚9时30分许,该校教职员工在救火中发现赵诗哲尸体并报案。同月12日,熊进落网。
同年12月,广州市中院一审以熊进犯抢劫罪、强奸罪,判决熊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另在附带民事赔偿部分判决熊进赔偿赵家丧葬费、死亡补偿费等经济损失共计32万余元。2008年2月,广东省高院终审维持了这一死刑判决,同年10月被执行了死刑。
一审判决
家属状告学校补赔败诉
熊进死后,其被判赔偿的32万余元却一直未能执行。... 阅读全帖 |
|
U*******t 发帖数: 30 | 4 16岁的沈诗哲是一位冉冉上升的音乐界新秀。她自幼跟随王华老师学习。2005年考入武
汉音乐学院附中跟随苏斌教授学习。2009年, 诗哲在北京参加了英国Purcell Music
School的入学考试, 成为那年在中国被录取的唯一的钢琴学生, 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跟
随Tessa Nicholsone 教授学习。2010年,诗哲受邀在伦敦的Steinway Hall举办了独奏
音乐会。 同年,她在Purcell Music School 的 Concerto Competition 获奖并与
Purcell Sinfonia 合作了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随后,诗哲又在英国
Christopher Duke Piano Competition获得第一名。7月底,诗哲将要在美国参加"
Cooper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8月, 诗哲还要参加德国的 "Ettlinge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10月,她还受邀在伦敦Wigmore Hall举办独奏
音乐会。
她将于7月17日上午10:00在Carme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 看到《无问西东》特写20年代访华的泰戈尔,及其身边的金童玉女徐志摩林徽因等,立
刻想到鲁迅对此事的嘲讽。兴起找来鲁迅的所有记述,基本没有对泰戈尔本人或作品的
直接评价,主要讥刺的是围在老泰身边、被《无问西东》称赞为“自信、笃定、从容”
的诸位精英。
1924年5月8日,鲁迅在日记里记录参加北京文化界为泰戈尔举办的祝寿活动:“晚孙伏
园来部,即同至中央公园饮茗,逮夕八时往协和学校礼堂观新月社祝泰戈尔氏六十四岁
生日演《契特罗》剧本二幕,归已夜半也。”其时,社会名流梁启超联合北大校长蔡元
培、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等人创办讲学社,每年邀请一位国外著名学者访华讲学。泰戈尔
是继杜威、罗素、杜里舒(Hans Driesch,德国哲学家)后的第四位讲者,于24年4月
12日到上海,走访杭州、南京、济南、天津与北京。祝寿当日,名流与高帽云集。胡适
致主席辞,称泰戈尔是革命的诗哲。梁启超主持赠名典礼,送泰戈尔中文名曰竺震旦,
意“如日之东升西落,如雷之震天撼地”。
5月26日,鲁迅给求他帮助出版小说的北大学生李秉中写信说:“《边雪鸿泥记》事件
,我早经写信问过,无复,当初疑其忙于招待‘太翁’,所以无暇。”...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518 | 6 鲁迅何以对泰戈尔访华冷嘲热讽
北京日报孙宜学2015-10-26 07:33
我要分享
63
[摘要]泰戈尔后来访华的不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应由中国盲目的欢迎者负主要
责任,是他们“捧杀”了泰戈尔。鲁迅对这些中国学者本就很反感,于是借题发挥,据
此批判了中国这些盲目的泰戈尔迷。
鲁迅何以对泰戈尔访华冷嘲热讽
泰戈尔与英、美学者在中国
鲁迅曾视泰戈尔为同道,将其看作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男女平等的先行者
作为启蒙者的鲁迅,曾视泰戈尔为同道,认为他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男女平等的先行
者,是引领了中国青年精神觉醒的导师:
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
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
奇的光泽。
显然,鲁迅视泰戈尔为涓生与子君摆脱封建精神重压、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力量源泉之
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成为世界的诗人,并将印度和东方文明传播到世界。以救亡
为己任的鲁迅深为钦敬,并希望中国也能出现泰戈尔这样的人,以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世
界,将“无声的中国”变成“有声的中国”:“我们试想现在没有声音的民...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3872 | 7 第一节 诗意化的世界
诗,是生活的外形.个体生活在
整体之中,整体生活在个体之中。通
过诗,最高的同情与活力,即有限与
无限的最紧密的统一,才得以形成。
诺瓦利斯:《断片》
诗的世界是作为一个与现实的庸俗的世界的对立而提出来的。席勒已经提出,
我们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科学的现实情况都是散文气的,⑴这种散文气是现实
关系的表现。因此,诗的精神要建立自己的世界,以免现实用它的污泥来溅人。
在浪漫派诗哲看来,人绝对无法生活在日益狭隘的散文化环境中,在那里是没有
自由可言的。所以他们反对任何向经验的现实社会趋同的企求。正如费希特反对
康德企图以理性去统摄经验,向经验主义妥协,坚持要在经验之外去找规定全部
经验的实体一样,浪漫派诗哲也以此理由反对歌德。
在歌德出版《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时,浪漫派是十分欢欣鼓舞的。诺
瓦利斯甚至把歌德奉为“诗的精神在人间的化身”。可是,随着作品的发展,随
着迷娘和竖琴老人等浪漫式的人物被更为现实的人物和更为平庸的事件夺去光彩,
诺瓦利斯就指着歌德的鼻子,骂他是诗的事业的叛徒。诗 |
|
b**********7 发帖数: 814 | 8 余怀《板板杂记》上卷“雅游”:“旧院与贡院相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
旧院,“人称曲中”。曲中,就是妓院。古代青楼有所谓“雅妓”,即色艺双全者
。她们的才艺,颇为广泛,可以是诗文、书画、琴棋以至烹饪等,而度曲、演唱是基础
(在中国,妓女的古源是“女乐”),所以也称较高等的欢场为“曲中”。
随着需求扩大,这行业也在变化,慢慢开始出现有无才无艺而仅供肉欲、以色事人
者,如旧北京之八大胡同,一解饥渴而已,别无蕴藉,连留下的故事也是粗恶的。如所
皆知,当年同治皇帝私游其间,染了一身梅毒,死得很不成样子。
明末的秦淮香艳,不是这样。“原为才子佳人而设”,点出了它的特点。其实,当
时南京的欢场,已有不同类型和档次,如“珠市”和“南市”。珠市的客人,多为富商
大贾,单论美色与豪奢,此处不在秦淮之下。“其中时有丽人,惜限于地,不敢与旧院
颉颃。”公认为姿色第一的名妓王月,即属珠市。而论品位,珠市却距秦淮颇远。至于
南市,“卑屑所居”,是廉价的去处。三个地点的服务对象大致固定,秦淮乃文人雅士
的畛域,珠市为阔佬之乐园,南市则供下层社会消遣。
其之如此,环境使然。说到秦淮南岸的旧院,就不能不说北...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216 | 9 【贾宝玉林黛玉为何越相爱越容易吵架?贾宝玉与林黛玉不管是聊天、谈心还是斗嘴
、吵架,是互诉衷肠还是闹别扭,字里行间无不隐含着对对方的在意。如果不是过于在
意对方,想拌嘴也拌不起来的。】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不了情
洪烛
梦,尤其是有关爱情的梦,最容易破产的。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不这
么想,他们相信对方是自己的最爱,相信梦是真的,现实是假的,名利富贵如浮云,弱
水三千,抵不上一瓢饮……他们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所谓青春,需要的恰是这种灯蛾扑
火的疯狂劲儿。
宝黛二人对精神与物质的衡量标准,与书里其他人不一样,与书外的我们更是大相径
庭:这一对金童玉女,把梦当真了,把爱当真了,却又把别人忘死追逐的功名利禄当作
幻影。《红楼梦》是写青春的,又是讲真理的,它讲的真理在青春期有效,在人生其它
阶段都被视为谬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说的是宝黛二人,还是二人之外的我们?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何者是有何者是无?
情是真的还是钱是真的?梦是假的还是醒是假的?少年人跟成年人会作出不同的抉择。
宝黛二人跟芸芸众生如你我辈,会提供相反的答案。你我心目中的占有,在...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25 | 10 诗圣地下有知,得气的大骂:活着的时候是“娇儿恶卧踏里裂”,怎么死了还是“先变
棒子后受洗”?
骆宾王发来短信:安拉阿克巴
=====================
学术论文《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引网友关注
字号:小中大2014-10-11 14:39:45
更多
725
关键字 >> 杜甫学术论文武大论文基督教景教咏鹅诗学术研究
上次用福柯理论研究清华男生浴室的“雄文”,大家过瘾了吗,想不想再了解下基督精
神对杜甫的影响?10日晚,微博用户@设定控发布了自己在知网上发现的一篇大作,武
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的论文《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
10日晚,微博用户@设定控发布了自己在知网上发现的一篇大作,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的论文《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
微博截图
据知网摘要,这篇论文的内容是:“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
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
,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
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 阅读全帖 |
|
S******0 发帖数: 1183 | 11 我们这代人熟悉的三毛有两个,一是漫画《三毛从军记》里的主角孤儿三毛,一是已故
台湾女作家三毛。这俩三毛还真有些渊源,我记得作家三毛说她的笔名就是因喜爱漫画
三毛之极,而起。更准确点说,其中一本漫画《三毛流浪记》,仿佛就是把作家三毛呼
唤上路的,冥冥之中的,calling...
Calling这回事,有些人一辈子懵懂不知,有些人从小就不得不追随,任何力量阻挡不
了她霍然毅然的去向。
三毛原名陈懋平,从小就与众不同,无法见容于循规蹈矩的学校体制,以至于不得不辍
学在家,自闭了7年,写下处女作《惑》,尽诉敏感心灵对于人生苦忧的惶惑。她父母
(了不起的慈爱包容)非常祈望她一生凡常平安,改其名为陈平。然而她真正的生命,
还是叫三毛的那个女子,是注定要流浪注定要不平常走过一生的,三毛。
足迹跨过50多个国家,万水千山跋涉的三毛,在描绘她的来生模样时,用诗一般的语言
,写道:
如果有来生,
我要做一棵树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关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树是扎根不动的。一个以流浪为存在的人,她的来生选择,却是流浪的反面 - 安居。
这,怎么解释呢?是她厌...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2 余一
方东美(1899—1977)生于安徽桐城。
我的哲学品格,是从儒家传统中陶冶;我的哲学气魄,是从道家精神中酝酿;我的哲学
智慧,是从大乘佛学中领略;我的哲学方法,是从西方哲学中提炼。
——方东美 语
方东美(1899—1977)生于安徽桐城。从小在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中长大,青年时代又
广泛接触西学,曾于1921-1924年间赴美国留学。他早年和中年主要在中国大陆展开学
术活动,后移居台湾,直至去世。代表作有《科学哲学与人生》、《中国人生哲学概要
》、《哲学三慧》、《生生之德》、《原始儒家道家哲学》,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一代
硕儒。方东美的主要工作是重新阐释儒家学说,生命美学乃其博大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构
成。但他这方面的成就尚较少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和评说,直到现在大陆版的方东美全
集、传记系列从未出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表面日益浓厚的学术氛围笼罩下,出现了几个做方东美先生研究的博导带着他的学生
举步维艰。资料的匮乏让人惨不忍睹。现在,唯一得以流行甚至深入民心的是“和谐社
会”这个概念。但是在现代哲学史上,建构一个广大和谐的哲学体系是一代“诗哲”方
东美孜孜以求的目标。他认为,中 |
|
c****i 发帖数: 7933 | 13 于丹名著《论语心得》
先读读原文吧:
引用来自中华网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6-12/20/content_7536286.htm
===========================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一):心灵之道(1)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
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
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
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2729 | 14 写乡村爱情的小说不少,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都写过,也写的好,但是特别拿汪曾
祺的这个短小说来讲爱情,主要因为他的真善美,他的真性情,他的返璞归真还原生活
的世俗感。其他的作家写到乡村的爱情要不就三贞九烈,要不就淫荡到家,都是符号和
脸谱,就没有一个正常人,就我在农村生活的短短20年经验来看,那些多半是艺术加工
过了头的爱情,他们从来没有正常的描写过真实的农村里的未经文明洗刷过的人们的爱
情。
对于这样的爱情我只有羡慕的份儿了,话说回来,伤痕累累而又残缺的爱情不是催
生了“诗哲”歌德,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还有一揽子因失恋而发奋的英雄和伟人吗?姑
且把这当作文明把爱情复杂后的补偿吧,明海和小英子度不会奋而著书,也断不肯把他
们的美好分享给我们,我们只能从因为“失恋”而产生的文明中变得更文明,也离原始
的爱情更远。
即便如此,并不妨碍我们戴着枷锁感受那些在爱情里自由的人们的美好爱情,读完
《受戒》我为那些纯朴甜蜜的爱情而陶醉,如果有来生,生在一个蛮荒之地,享受这样
的爱情和生活也不错! |
|
a**n 发帖数: 31 | 15 《尼采与中国(1902-2000)》编选者序
郜元宝
尼采一九零零年谢世,一九零二年中国即出现梁启超的介绍文章
,王国维、鲁迅、谢无量、陈独秀、蔡元培、傅斯年、沈雁冰等随后
都有论列,于是乎这个在本国也刚刚走出冷宫不久的恶魔诗哲孤独的
灵魂,竟远涉重洋,到中国广收门徒、"铁锥布道"来了。
尼采与"五四",因缘可谓深矣。他反基督,颇合"五四"知识分子
反孔孟;他非道德,颇合"五四"知识分子反对封建礼教;他呼唤超人
,挑战众数,颇合"五四"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他鄙弃弱者,颇合当
时中国普遍流行的进化争存的理论与落后挨打的教训(这点四十年代
被"战国策派"推到了极致);他攻击历史教育的弊端在于忽略当下人
生,颇合"五四"知识分子对宗经复古的国粹派的反驳;他说"吾人拥
有艺术,为的是不亡于真理",这被鲁迅概括为"实利离尽,究理弗存
"的艺术至上主义,为新文艺家挣脱传统的载道思想而以自由创造的
艺术替固有文明解毒带来了希望。胡适认为"五四""新思潮的意义"主
要就是"评判的态度",尼采"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反传统反偶像的狂
歌醉语,无疑从多方面契合了这种"评判的态度",也就是用现代理性
精 |
|
C****i 发帖数: 1776 | 16 徐志摩: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
解读徐志摩及诗与基督教文化
徐志摩:我国著名的诗人
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徐志摩接近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博爱
思想对徐氏产生巨大的精神启迪.徐志摩一生热切地追求人道之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屡屡
碰壁,爱的理想难以实现,对爱的追求也给他带来无尽苦恼,这使他常常求助于上帝,以上
帝之言来附会自己的人生体验.其诗文呈现出明显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徐志摩用基督教文
化价值观来建构其社会理想,显示了一个现代文人在生命追问历程中的重新认识与思索.
在徐志摩的诗中,常会有<圣经>中的语汇出现,诸如:上帝,耶稣,天使等.此外还有直接以
<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为其创作题材的作品,和诗中弥漫着的基督精神,这一切使我们不
禁要问徐志摩与基督教的"情缘"究竟何在 ?
通过其诗,让我们知道,徐志摩,被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成了他的社会理想寻找
依托的生命支柱. 最终“他要认识上帝,并定了主意,对上帝,他再不迟疑!”
徐志摩相关诗句分享:
“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
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
到最后那时辰见我的真,
见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 阅读全帖 |
|
d*t 发帖数: 98 | 17 发信人: bigwolf (bigWolf), 信区: chinese
标 题: 寂寞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Thu Dec 23 21:08:45 1999), 转信
说寂寞——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作者: bughappy
发表时间:1999-12-21
主页:xiaobug.topcool.net
读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冯至 译,三联书店96年版),给我印象最
深的就是“寂寞” 二 字--“我们都是寂寞的。人能够自欺,好像并不寂寞。”(《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寂寞,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中国人历来不乏对“寂寞”的共鸣。有南唐李煜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也有
戴望舒“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有陶渊明的“悲罗襟之宵离”,也有何其芳的“
和着幽怨”的罗衫……“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自古及今,中国的
“情种”们相继对人生的寂寞做了诗意的表达。这些寂寞的体验,不乏深刻之处,然而
若没有诗哲里尔克更具哲理意味的表述,则我们对于如下的问题,将难以给出明白的回
答:
寂寞只是一种莫可名状的闲愁吗?寂寞与我们的人生有根上的纠结吗? |
|
e***e 发帖数: 3872 | 18 第二节 德国浪漫美学的气质和禀赋
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浪漫派⑴的哲学的出现,才真正把浪漫精神作为一种哲学
形态确定下来,并在思辨化和诗化两个方面把它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德国
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运动。”⑵针对唯理主义的自信,康德规定
了以逻辑为基础的思维方式的权限,认定它只能认识现象世界,根本触及不到纯
粹道德的、信仰的物自身。费希特则把康德的纯粹道德的自我进一步理性化、思
辨化,上升为本体论意义上的意志。谢林、施莱尔玛赫、辛克莱尔、诺尔格等浪
漫派哲学家把自我、直觉、情感作为自己哲学的重要根据,纷纷推演出一大套理
论。早期浪漫派待群中的诗哲F·施勒格尔、诺瓦利斯、克莱斯特、蒂克充满激
情地追求着诗化的世界,拚命反抗功利化、机械化的世界。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
(实际上可以说,浪漫美学不过是诗化哲学,浪漫哲学不过是泛美学化的哲学,
它们在许多时候是一体的)在这时诞生了。一百多年来,这种哲学不断向前推进,
直至当今的解释学和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可以找到浪漫精神的气质。德国浪漫
美学就是在这种哲学的土壤上生发的。
我们可以这样 |
|
e***e 发帖数: 3872 | 19 第一章 诗的本体论
德国浪漫派的诗哲们面临着自己的前辈所摊开来的一系列普遍分裂,心情自
然是十分沉重的。但他们觉得克服这种分裂并不是没有希望。他们以为,诗提供
了拯救普遍分裂这一历史厄运的可能,而且只有诗(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宗
教也看作是诗,而哲学不过是诗的基础或伴侣),才能担当起使普遍分裂的对立
和差异趋同的使命。
早期浪漫派首先提出了人生向诗转化的学说,希望在诗的国度里消除束缚、
庸俗和一切对立,达到绝对自由,从而在由诗的想象、激情、爱、幻想给有限的
生命带来的出神状态中,把握住超时间的永恒。诗,在他们那里,是理想的天国,
它具有超验性的自由,能使充满重重矛盾和对立的现实生活化为一种梦幻式的永
远使自由得到保证的生活。我把这概括为诗的本体论。因为,明显地,他们把诗
变成了一种实在,一种真正应该设定的实在,或者说,是真正的实在,“诗是真
正绝对的实在”(诺瓦利斯),“没有诗,就没有实在”( No poetry,no
reality——施勒格尔)。这一本体论化了的诗的世界作为对现世生活的否定,
能为终有一死的个体所切实把握,因而是有限个体的归 |
|
e***e 发帖数: 3872 | 20 第二节 浪漫本体论
当艺术把持住了人的消逝着的流
年时,当艺术把成年时期那阳刚的毅
力与萌春年华那阴柔的娇媚结合在一
起时,当艺术以完满健动的美来表现
一位已把儿女抚养成人的母亲时,艺
术难道不是把非本质的东西——时
间,给取消了么?……完满的定在
(Dasein)也只有一刹那。在这一刹
那之中具有在整个永恒之中所具有的
东西。
谢林:《论造型艺术与自然关系》
所谓浪漫本体论,就是浪漫派的本体论(Romantic ontology)。
在诗意化的世界这一学说中,我们看到,浪漫派诗哲最终是以一个全一的本
体,一个普遍、绝对的生命的“你”为终极根据的。因而,他们面临的问题就是
如何把客观世界的不透明性和沉重性转化为透明的、轻灵的永恒。诗意化的世界
是一个理想的国度,它与给定现实有着超验的距离,就是因为诗最终是以最高的
本体——神性、大全为根据。诗意化的世界或是把它显现出来,或是象征着它,
总之,诗载人渡达超时间的彼岸的绝对。“诗的应有任务,似乎是再现永恒的、
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但是,如果无所假托,这也没法实践。总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