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诸佛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佛示现成佛的恒常法则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有关菩萨示现八相成
道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也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而了解八相成道的道理也可
以让我们知道,最后身菩萨在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一些法相,因此可以远离,凡夫可
以即身成佛的错误知见与躁进,以及衍生的种种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能够即身成佛的
,就只有最后身之妙觉菩萨;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法义。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 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
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
胎、出家、成佛、转法轮、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
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
,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三贤
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慧解脱功德,配合神通
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三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
中,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7:28:21 2011, 美东) 提到: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10:15:54 2011, 美东) 提到:
我理解,前面一大段排比句,都还在描述有所得、有所求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是无所求、无所得的境界。
以无所得故。
当然是更好。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5
这也是有人引用尊者阿迦曼传被选择性的忽略的东西。
069诸佛和阿罗汉弟子们的赞叹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证之後,接下来的几个晚上
,有许多佛陀跟他们的阿罗汉弟子们一起来探视他,赞
赏他的解脱。有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万个弟子们前
来;另一个晚上,一位佛陀和数十万个弟子们前来。随
从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数并不一样,要看每位佛陀的成
就而定。然而随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们,并不是实
际的弟子人数,他们只是象徵的,表示相较於另一位佛
陀弟子的总数而已。在阿罗汉弟子之间,也有许多沙弥
跟随着。就抽象或非人称的意义上来说,「阿罗汉」一
词适用於「沙弥」和「比丘」。
诸佛开示尊者阿迦曼许多要点说:「如来(诸佛用
於自称时,相当於「我」)已经知道了你从生死轮回的
牢狱中解脱了,现在我们来为你赞叹。它是一个广大的
牢狱,坚固地被看管着,充满着迷惘和诱惑,全都用来
强化它的围墙,而使入狱者迷惑於这样的事实—他们不
过是因为放逸而丧失自由的牢囚而已。这就像一个生了
病的人,却不想去寻求药方一样,任何处方对他们可能
都是完全无用的,如来的正法就像那个疾病的处方。有
情众生正感受着由他们自己的烦恼锐箭所造成的疾苦...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6
观想来作供养,诸佛菩萨到底能不能享用---索达吉堪布
有人可能会怀疑:以观想来作供养,诸佛菩萨到底能不能享用?其实这种怀疑是多余的
,只要你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绝对有享用的能力。如果你能观想南赡部洲的一切财
富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有接受供养的能力,这与真实供养南赡部洲一切财富的功
德没有区别。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密宗的续部中有这样的教证,“诸三千界中,所有佛
刹土,以欲妙严饰,供养圆佛智”,所以只要能观想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中遍满种种欲妙
和资具,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毫无疑问诸佛菩萨会接受供养,自己会以此而圆满成佛的
资粮。
心的运作是最重要的,大家在作供养时,心一定要猛厉虔诚,这样得到的加持和功
德才大。莲花生大士说:“令自心变之同时,他心亦变事业成。”意思是,在修行时自
己的心要有所转变,这样在自心转变的同时,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心也会转变。说得具体
一点,在祈祷上师时,如果对上师有强烈的信心,泪水长流或者汗毛竖立,以这样的信
心就能引发上师的悲心,一定会得到不共的加持;如果自己的心“如如不动”,一直是
平庸的状态,那就很难引发上师的悲心。不管修什么法,自己的心都要有所感觉,如果
什么感... 阅读全帖
y********a
发帖数: 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 佛 十 力(zt)
诸 佛 十 力
十力的第一种是处、非处智力,就是了解这个处所适不适合说什么话、说什么法、做什
么事?这叫做处、非处智力。
第二种是业异熟智力,就是了解一切善恶业造了以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异熟果报:在什么
时间、什么场合、什么地点、什么样的世界会成熟果报?这叫作知业异熟的智力。
第三种叫作静虑解脱等至……等待智力,就是说四禅八定该怎么修?解脱道怎么修?等
至与等持的差别是什么?也懂得解脱道法义而有解脱慧的智力,以及佛菩提的一切种智
的智力等等,这都是佛法上的智力。
第四是根上下的智力,能观察众生的上根、中根、下根等根性,诸佛都有这种观察的智
力。
第五是种种胜解的智力,就是不管人家说什么法,诸佛都能胜解;乃至外道说他的法多
么胜妙,诸佛都能胜解,所以能用外道法去破外道法。
第六是种种界智力,这就是种种法功能差别的智力,都能如实了知。
第七是遍趣行的智力,就是普遍的了知众生会往生到哪里趣,他们的心性与趣向又如何?
第八是宿住随念智力,就是一切过去世所经历的一切事、一切身口意行,没有一件事情
会忘失掉;这是只有佛地才具足念心所的功德,等觉菩萨有时也会有忘掉的事情,但是
诸佛对过去世所造所说一切身
l*******t
发帖数: 1016
8
大家来分析: 诸佛菩萨关于2012前后的忠告
诸佛菩萨震撼预言,斯日命短,如少水鱼,念佛如救头燃,菩萨灾难预言,从苏州定慧
寺请得,很震憾!欢迎转载,功德无量!诸恶莫作众善奉得一心念佛,必得平安!
观音菩萨大慈悲、眼含热泪颤巍巍。苦口婆心告众人,眼前劫难来得凶。站在云端慧眼
看,泪珠滚滚落南天。眼看天下要遭难,只因众生少行善。死亡数字现已见,老少抛尸
在路边。高楼大厦无人站,妻室儿女全失散。恶人难免大劫难,善者自身能保全。若是
有人不行善,灾难很快到眼前。忠孝之人得长在,不忠不孝命早完。如果有人不听劝,
只等命丧归黄泉。每逢庙内讲一遍,一方之内能保全。一人宣讲太疲倦,应靠印刷传人
间。如果有人报上刊,蟠桃会上成神仙。如果有人能听劝,从此以后多行善。去掉贪心
把佛念,可以减少灾和难。有些凡民不信善,伦理道德全忘光。天差一日奏三遍,玉帝
闻奏怒冲冠。御旨立刻传下殿,大劫就在这几年。天罗地网来下界,二十八宿尽临凡。
天兵天将一齐到,杀尽恶人行天道。刀兵水火一齐现,高山平地同一般。山禽水族都遭
难,抛尸露骨罚黄泉。十月二十三日晚,满天星斗全不见。玉帝御旨真伤惨,要把恶民
全收尽。观音七次把...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9
『无住处涅盘』,
圆成一切种智时,则能具足大圆镜智丶成所作智丶妙观察智丶平等性智;连同因地的法
界体性智而五智具足,即是究竟佛果。从此以後,既不住於生死中,也不住於无馀涅盘
中;
因为诸佛都永远不会进入无馀涅盘中,都会履行十无尽愿而常在三界中利乐众生丶
永无穷尽,所以不住无馀涅盘中;但又因为诸佛都已断尽分断生死的现行,并且断尽烦
恼障所摄的一切习气种子随眠,是比阿罗汉及菩萨们更进一步而究竟断尽变易生死的;
由此缘故,诸佛不但是实证有馀及无馀涅盘的,而且所断的习气种子随眠变易生死种子
,都是二乘圣人所无法断的,所以当然是不可能会住於生死中。
合此"不住生死及不住涅盘",就名为『无住处涅盘』,是诸佛独有的特胜涅盘。
J******s
发帖数: 7538
10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Re: 请问谁知道这话的意思: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16:38:58 2011, 美东)
现存《四十二章经》,分别来自三个版本∶
* 高丽版大藏经
* 宋真宗注本
* 守遂注本
高丽版大藏经出于北宋初,内容最接近古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经过许多修饰,
已经失真,混入许多中国儒家、道家及禅宗的思想。后世最风行的版本是守遂注本,但
是它也是删改最多的版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8%AA%AA%E5%9B%9B%E5%8D%
大正新修大藏经 is based on 高丽版大藏经. It reads: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
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
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以三尊之教
度其一世二亲,教亲千...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82
11
礼敬诸佛
礼敬在先,是性德,是自性的自然流露,礼外敬内。
诸佛包括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
在生活中,此愿要我们敬一切人,敬一切物,恶人也要尊敬,但是
不赞叹。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孔夫子也是用他的 温良恭俭让,才得以让君主们主动告诉他国政。
q****n
发帖数: 4574
12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r******3
发帖数: 586
13
藏密和佛教供养诸佛、菩萨的不同。
佛教一般以香、花、果、灯、水等清净物供养诸佛、菩萨。
但密宗供养佛、菩萨的供品真可谓惊世吓俗,闻所未闻,略举例如下:
(1)莲花生上师于《亥母甚深引导》中所传的供养:
“…七、父母无二密续修法:敬礼秘密语本尊。如我所修秘密法,为秘密中之极秘密者
;于尸林中或寂静处,陈设五空行三角食子,箭上安鹫毛,系红绫、红铜片、海螺等,
此为空行所依物。具三节、如竹而实之藤上,以五色红等绫庄严。颈上涂处女血及黄丹
,此为爱敬法所依(为欲修双身法故作此令明妃生喜之行为,名为爱敬法)。如(如果
是)僧人,当备红法衣(象征处女之血色)、黑纸上以金(泥)书五部空行母咒;具相
十六岁空行女血(具备端庄美貌及海螺脉…等相之十六岁少女之经血)、及自明点(及
僧人自己之精液)、五肉五甘露完全之阿米打(五肉五甘露皆具足混合之酒),五位五
宝,独片天灵盖、为女而未坏者(女人之头骨顶盖,必须是完好未破损者)。此中,中
画马亥,四方画四空行。复以此贮上诸物,并悬佛像,陈供养、箭、镜等。正行当知四
种橛(正行时,当知四种金刚杵)。”、(《曲肱斋全集》之三536页)

(2)黄教至尊宗喀
G**W
发帖数: 1865
14
声闻解脱道行人,如法观修断我见后,成初果解脱。若复精进修习,一世即成阿罗汉果
。若从此懈怠、随缘度日,则最慢需七次人天往返,方成四果解脱圣人。而大乘佛菩提
道行人,于初次明心见道后,成第七不退转住位菩萨。尚需几近三大阿僧劫的时间,经
历八九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觉的修习,方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极乐世
界的菩萨,以寿命无量故,能一世即至一生补处。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寿命短促,明心见
性后,若悲心特重不取佛国妙土,以愿力故即需一世一世转世修行,戒行越益清净、定
力越益深细、慧学越益增上。如果有这样的菩萨转生人间,因修行深妙故,能多分少分
了知自己过去世修道的经历。为启学人信心,或为演述深妙佛法而略示过去世因缘,如
理如实而说,有益佛法宏传。但是,如果某佛或某大菩萨为某一特别的因缘应化为某一
身份(如国主、禅师、居士等)时,佛在《楞严经》中开示:这类佛菩萨应化身不会说
自己是某某佛、某某菩萨的转世、化身,泄佛密因故,不利于与众生同事利行故。如佛
世时,有的阿罗汉其实是佛菩萨应化而来辅助释迦世尊宏化众生的,但他们终其一生只
以二乘圣人自居,不会泄露自己其实是某佛某菩萨的密因。亦如世间演员...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5
其实不矛盾。
如来指的是佛性,佛性非有非无,没有形相,自然不可见。
但佛有三身,化身佛可见,当年释迦摩尼佛示现,自有形相,若无形相,我类凡夫俗子
,怎知有佛在娑婆世界?
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第二愿,赞叹如来,一个用佛,一个用
如来,我以前发帖子解释过其中的区别。读经要细认真才好,才不会望文生义。
读金刚经后,就一提相,感觉不对。这样是错解吧。
b*****l
发帖数: 3821
16
关于涅盘后的显现问题:
尊者阿迦曼接着说:「我对佛陀和阿罗汉弟子们没
有怀疑,但是,在您般涅盘(完全的灭尽而没有任何馀
留)之後,怎麽还能够以这样的形式而来?」
佛陀回答说:「这样一个暂时的形象,对於已经达
到绝对纯净的人是必需的,虽然他是无形的,但是为了
来看一个已经达到绝对纯净的人,他仍然要虚拟一个世
间的形象。但是当两者都已经达到般涅盘时,就不需要
世间的形象了。诸佛之间也是一样,先透过世间形象的
过程,藉着这个示现做为暂时的沟通工具,才能知道在
他们以前的诸佛。透过绝对的解脱,并没有任何的表现
或显示。同样的方式,如来和阿罗汉弟子们为你方便示
现,让你能够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罗
汉弟子们的样子。
「换句话说,任何需要透过世间形象接触的地方,
就需要一个虚拟的形象才能联系。但是,任何需要透过
绝对解脱的关系,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间的形象了,
因为双方都已经平等而一致了。然而,当要知道个别的
特性时,又再度需要世间形象做为对比,才能了解空无
形迹、显示或表现的绝对解脱是自然地辉耀着,也被一
种无比的喜乐宁静所实证着。那些了解这个事实的人对
於透过世间形象(相对地说)来...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7
发信人: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问谁知道这话的意思: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09:04:04 2011, 美东)
Hi, freeman08, Thank you!
This is what just I googled on this topic:
http://iask.sina.com.cn/b/7245158.html
由于小乘声闻以灭尽生死为涅盘,在解脱轮回生死到生死灭尽的涅盘过程中,分涅盘为
两个阶段∶一曰有余依涅盘,二曰无余依涅盘。
-- 这只是所谓小乘的涅盘,
Freeman08底下的意思是,所谓大乘的涅盘,还更超越这些小乘涅盘。
经文指出两种涅盘皆以‘诸漏已尽’的寂灭为体。但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
,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要发生疾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门头所反映的种种
好丑境界,只是可厌弃的法有的扰扰之相,更不会起执着爱憎之心,这正是显出现证涅
盘生活的境界;可是残余的身依尚存在,故称‘未般涅盘’,所谓‘子缚已断,果缚...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2
18
谈诸佛如来倾劫度众,为何众生界不增不减?
这是习修甚深般若者应彻底搞明白的一个问题,下面从五个部分谈一下。
一、众生,众生界本幻化,幻化相则无定相,无定相则无定数,无定数故诸如来倾
劫度众实乃幻化度幻化,所以众生界不增不减。


二、凡见到诸如来倾劫度幻众者,乃因缘众生业力(佛缘)相聚和合而成,乃因缘
众生无明化现如来度众生之相。离开因缘业力,实不见诸如来倾劫度众生,而如来无所
从来无所从去,故实无众生得度者。


三、三界不离业力,业力不离无明(因三界外无别有一个众生界),故众生(相)
不离三界,不离业力,不离无明,……
三界乃因缘众生无明招感的幻化相,非实有相,非永恒相,故众生成佛乃心离三界一切
幻化相而证道,实无有一个幻化众生离开过三界(如见幻化众生离开三界者,即有我、
人、众生、寿者,即非佛菩萨了)故众生界不增不减。

四、时间是在空间的基础上,因动而产生的幻化相,是相就有生成坏亡。只是,大
,不过劫中生成坏亡,小,不过刹那刹那,即生、即住、即坏、即亡……
在这极大极小的时空范围中,支撑这变化的动力乃无明,不停生成坏亡变
P****S
发帖数: 2286
19
我觉得你和YiSu说对了一半吧。因为你们说的有逻辑问题。
如果有个我可饭,必然也是有个我可修可证,何来“无修无念无住无证”?
如果自己未证“无修无念无住无证”,如何知三世诸佛“无修无念无住无证”?
即使是达摩祖师也作不出实有的功德来。功德本体为空,但却念念不忘,说明没有认识
到功德的本体(空不是啥都没有),而心不平等,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无为之心,诸法
皆是无为法;有为之心,涅磐也成有为法。
Y**u
发帖数: 5466
20
Yes, but there is more to this case:
One needs to have a thought of "善" to
饭恶人
饭善人
饭五戒者
饭一须陀洹
饭一斯陀含
饭一阿那含;
饭一阿那含
饭一阿罗汉
饭一辟支佛
饭一三世诸佛;
but in order to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one needs to be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as well..the hardest one , bu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o
G**W
发帖数: 1865
21
『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指法身,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是指大乘見道, 修
持証悟那個, 然後受持供養.問題是你要知道啥是那個.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i*******e
发帖数: 50
22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3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4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佛所化世界
前言
浴佛节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
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
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
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
二龙王以清净水(注1)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
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
众生的无边恩德。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
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注2)之处,常得修学
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注3)。 经中
,如来还教导大家,应当如何起造佛像及安奉舍利塔,即使只是在小小的有如枣子般大
小的舍利塔中,安置犹如芥子般细小的佛舍利都可以(注4)。
由经中 佛陀所教导有关建造佛像的开示来看,佛陀的目的并不是要后世弟子们建
造如何昂贵精美的佛像,而是应该“随己力能,至诚殷重”,见像如见...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一、法会圣众同俱分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
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
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
,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凡佛经文浅者义深,如此经与普门品等是,而经首特点出诸名
者,由舍利弗至阿[少/兎]楼驮十六人。为小乘偏空者,未能直证大乘,宏开般若,佛
转说有世界以为证,欲其勿偏空而转知有也。十六人中,特以舍利弗为首者,以佛为小
乘说般若必不离智慧较高之舍利弗也,是谓咐嘱。大菩萨中,以文殊为首者,明此经非
通般若不可,次阿逸多菩萨者,弥勒也。佛先说有相,以融归于性,可知性相融通,非
空非有,而极乐之意境始开,是谓护念。故此经不可仅执文字解,当兼从意境会,然后
知佛之广大慈悲矣。世有愿与诸圣众同俱而往生者乎,幸先除成见,俯纳鄙见,一试其
究竟如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
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
婆多,周利槃陀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9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一佛乘,无二无三
诸佛说法都有“四悉檀”,就是从四个方向演述种种法,遍施给一切众生,让众生
能成就佛道。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依四悉檀,随众生心根
器而为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含括了三世
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众生流转生死的世
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也称为各各为人悉檀,就是应众生各
别的根基与能力,而述说各种能出离世间得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据以修学而生起善根,
因此又称为生善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众生不同的贪瞋痴等烦恼,因病
而给予法药,这是为了教导众生灭除烦恼垢染、消除恶业;因为能断除众生的种种恶行
与恶业,所以又称为断恶悉檀。第四法是第一义悉檀,是破除一切的论议言说,直接以
第一义来诠解阐明诸法实相之理,让众生真正契入实相,因此又称为入理悉檀。
世尊说法时常因说法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度人解脱而
有这四悉檀的随宜说法,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说
对治... 阅读全帖
q**2
发帖数: 185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世满愿,东方药师佛
与阿弥陀佛 一样重要的 东方净土 药师佛,在十二大愿中 应允 现世满愿。 成就无数
众生。
其十二药叉 大将,结五色缕 ,待满愿 后 解节的方法非常灵验。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53.htm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
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
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
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
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
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
!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
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1 21:59:45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5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
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
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
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
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
:“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
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
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
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
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
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3
36
大乘经典是佛灭度后才发展出来的吗?
文 : 余正遠
前言:有些人认為大乘经典是在佛灭度后才创造出来的,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為
佛陀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提到「大乘」或「三乘」和「方等经典
」!四阿含中也多处提到「菩萨」二字!佛陀也说自己和过去诸佛修菩萨行的过程,以
及授记 弥勒菩萨将来成佛。
所以大乘之名是在四阿含中就有的,四阿含中就有提到菩萨六度,因此大乘经典不是后
来才创造的。
如《增一阿含经》卷1〈1 序品〉就说: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便為总持如来藏;
………………………………………………………..
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14)
以下我们再引用经典并分几点来说明:
一、四阿含中多处提到「大乘」两字的经文:
1.《长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唐三藏法师 义净 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
大众中,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以来
,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知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持戒者少,破戒者多;精
进者少,懈怠者多;智慧者少,愚痴者多;长寿者少,短命者多;禅定者少,散乱者多
;富贵者少,贫贱者多;柔软者少,刚强者多;兴盛者少,茕独者多;正直者少,曲谄
者多;清慎者少,贪浊者多;布施者少,悭吝者多;信实者少,虚妄者多。被使世俗浅
薄,官法荼毒,贱役烦重,百姓穷苦,求取难得,良由信邪倒见,获如是苦。唯愿世尊
,为诸邪见众生,说其正见之法,令得悟解,免于众苦。”
佛言:“善哉,善哉,无碍菩萨,汝大慈悲,为诸邪见众生,问于如来正见之法,
不可思议,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天地八阳之经。此经过去诸佛已
说,未来诸佛当说,现在诸佛今说。
“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
身行真正,左丿(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是知,人能弘道以
润身,依道依人,...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8_amtjls.htm
阿弥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一、嗡,卑马,达拉,塞,沙哈。
二、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巴哇,阿弥达,比真迭,阿弥
达。嗄米尼,冈冈拉,格衣帝嘎里,萨哇,格削,牵洋嘎利,沙哈。
三、嗡,阿弥达,札卑,阿弥达,哞。
此咒应面授方可持诵。
经义略说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无非使众生摄心归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尽苦厄
。随机应化,非有定法,念佛法门,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凡内
观自性,外参经论,念念不离觉性,皆念佛也。千百年来,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
因为:一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秽净之见横生;
四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为何物?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
物,又为何物?然后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离佛,佛不离我,佛我同光,体用
如如,在在净土,处处西方,行者须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进,则生西并非难
事,阿鞞跋致,此生定可证到也。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非佛说
各位来修学佛法是想要学得智慧,您想被一些错误的说法误导吗?我相信各位一定
不愿意被一些错误的说法误导,所以今天要持续跟各位介绍“大乘非佛说”的一些变相
说法,而且举出它是什么样的错误。“大乘非佛说”这个主张是从部派佛教传出来的,
一直到近代才又有人重新从日本学术界里面把它提出来,所以后来一些佛教的僧侣又跟
著在说“大乘非佛说”。可是我们知道,当我们来观察所有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人以
及他们的主张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则,也就是说,凡是主张“大乘非佛说”的
,他一定是不主张实证的!也就是说,会主张“大乘非佛说”的关键还是在于实证的问
题;也就是说,当他发觉:“我这么聪明,结果我不能实证,那一定是没有第八识如来
藏。”他就变成这样子了。
可是我们知道,大乘菩萨如果实证了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他是同时实证了声闻
初果,所以说当他实证了不生不灭法的时候,同时他也分清楚了生灭的法跟不生不灭法
的分际。相反的,如果说二乘人,虽然他不实证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可是他一样要把生
灭法的边际分出来,所以说他还是要知道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存在,才能够让他所
实证的生灭法的边际非常清楚。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在上一集中我们说到:佛陀在灭度前,为了后世的佛弟子不落入邪知邪见,也为了
临终前,为了天、人等等的众生开示重要的知见,主要是世尊预见了佛灭度后的众生将
会出现的邪执著。只要是非正知正见的佛弟子,不是落入断见,就会落入常见;不是落
入一切皆无的无因论、外道见,就是落入一切万物都有造物主的大梵论。果不其然,各
位现在可以看一看,目前世界上的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是不是就如同 世尊所预记者,
皆落入此断、常两边?大梵创造了宇宙,大梵是万物的本源,大梵是众生本性、第一义
谛的这种观念,不但广泛地流行在印度,而且在世界上影响最深的一神教,也是这一种
思想的延伸。例如在《长阿含经》中说到:大梵天王自己说:“我是大梵天王,大千世
界中,没有能胜过我的众生;乃至我造作了万物,我就是众生的父母。”为此缘故,佛
陀特别在入涅前把大梵天王找来,当面开示大梵天王。以此因缘教化天、人及后世的佛
弟子们,要把这一种积非成是、众口铄金的说法,让当事人大梵天王自己的口中由自己
来澄清,后世的佛弟子就不会再落入了这一类常见或断见的理论之中。在《大悲经》中
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上一次的课程中,我们说到 世尊先以山...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2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佛说般舟三昧经(上)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
诸天龙阿须轮诸夜叉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是时颰
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佛言善哉。
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颰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
。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
寿。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
[礼*色]。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
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
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所畏。一
切魔不能动。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离谀
谄。不着三处。云何行。得无挂碍持萨云若教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
。得八种声入万亿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彻听。云何行。得道眼睹
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如来现相品第二
此品以下正宗分。以举果劝乐生信分。有六品经。初教起因缘一品已竟。次说法仪式有二
品。兹一品来也。是当分方便。先现相为远方便。后三昧品为近方便。今初一品有六段。
一众海同请。二光召有缘。三所召云奔。四现瑞表说。五称扬佛德。六结通无尽。言品名
现相者。所现之相有五。一现面门光相召十方众。二现眉间光相示说法主。三震动刹网以
警群机。四佛前现花表说依果。五白毫出众表教从佛流。有此五相。故以为名。
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
此下海众已集。皆悉佛境。故同念请。其请有二。初长行海众念请。次偈颂供声偈请。通
请有四十句问。
云何是诸佛地。云何是诸佛境界。云何是诸佛加持。云何是诸佛所行。云何是诸佛力。云
何是诸佛无所畏。云何是诸佛三昧。云何是诸佛神通。云何是诸佛自在。云何是诸佛无能
摄取。
此十句问佛德用圆备。
云何是诸佛眼。云何是诸佛耳。云何是诸佛鼻。云何是诸佛舌。云何是诸佛身。云何是诸
佛意。云何是诸佛身光。云何是诸佛光明。云何是诸佛声。云何是诸佛智。唯愿世
a***n
发帖数: 199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45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
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
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
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
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
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
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光怪陆离的密教「三身佛」
为了防止「谭崔密意」的外洩,除了在开始「传法」之初,要谨慎观察被传法的对
象「成熟」了没有,在过程中要明辨谭崔法义中有两种「密意」,还要把将来「即身成
佛」所成就的谭崔「佛身」,当作矇驴的胡萝蔔,抬出来耍晃一下,本文正好就来评析
一下喇嘛教光怪陆离的「三种佛身」,请看原文:
原文:
"那波巴告诉我们:密意等同于曼陀罗法教,亦即誓愿法印,亦即秘密法教誓愿,
亦即谭崔密续法食总要等意;于中,报光身与化幻身智慧一起成就故;此中诸密,不应
显示."
前文中于第七条堕戒之第二项,有关「犯行」之第一段戒释只评析了部分内容,
今再续前文,从其原文中段开始讨论。宗喀巴此处,引那波巴之以「曼陀罗法教」、「
誓愿法印」、「秘密法教誓愿」来强化彼「密意」的重要性,给其信徒心理上的压力,
更说此为「亦即谭崔密续法食总要等意」。本来「法食」是佛说五种「出世间食」之一
,语出《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佛说:「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
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
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69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譬如日光所至之处破众闇冥。如是阿难。若有众生得闻此经。当知
是处有大照明。能令众生于一切法得无障碍。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于一
切法得无障碍。佛言。且止阿难。何用问此。如是事为如来若说障与无障诸天世人皆当
惊疑。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愿说障碍不障碍法。诸菩萨闻。能于后时
五浊恶世。于诸世法不生染着。佛告文殊师利。夫障碍者。贪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
愚痴是障碍。布施是障碍。持戒是障碍。忍辱是障碍。精进是障碍。禅定是障碍。智慧
是障碍。佛想是障碍。法想是障碍。僧想是障碍。空想是障碍。无相想是障碍。无作想
是障碍。无行想是障碍。不生想是障碍。文殊师利。取要言之。若于诸法有缚有解。当
知如是皆是障碍。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
慧是障碍法。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诸法性无障碍。而诸凡夫愚小无智自生分别
。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作障碍。所以者何。文殊师利。凡愚之人行布施时。
于悭众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嗔心。以嗔心故堕大地狱。身自持戒。见犯戒者而生
轻慢。说其过恶令他闻之生不恭敬。以不恭敬故堕于恶趣。自修忍辱。以...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9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4955
50
我是一名社会志愿者,又是一名佛教信奉者,付燕是我一朋友的亲戚,今年42岁,赤峰
市红山区人,自小就有佛教情结但又不懂佛教的她,1998年起接触法轮功后,就错误地
把法轮功误认为是佛教,开始修炼至今。多年来,她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还以修炼者自
居,生活多遭坎坷。
今年初,通过朋友了解到她痴迷法轮功的症结后,我就以佛家弟子身份给她讲解佛
教理论,主要从八方面讲解佛教与法轮功的区别,从而解开了她的心结。
一是李洪志宣扬的“主佛”说——自己是最大的“主佛”违背佛教教义。佛家讲,
释迦牟尼佛反复宣说他所证悟的理是恒河沙数一切诸佛所共证悟共宣说,《维摩诘经》
中讲,“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办无所谓、不共之法
、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终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
皆同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如是说,诸佛平等,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根本没
有什么“主佛”之说。
二是李洪志的“带着本体进入佛国世界”说——他是“主佛”带出来的弟子层次也
就高,一部分带着本体进入法轮世界违背佛教教义。佛家讲诸形无常,一切有形的事物
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没有绝对不变、不灭...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