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诸贤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o
发帖数: 208
1
39.坛城前舍弃上师的吉祥佛智
印度中部卡屋地区有一个城市叫朵炯结,该城一位天赋过人的婆罗门上师对佛教的信心
日益增长,直到有一天,出家修道已成了他此生的唯一所想。他最终如愿以偿,在那烂
陀寺大众部教中剃度,取名为布达西尔加纳(吉祥佛智)。
有些智者认为他出生汉族,是一位天才讽诵者。他在阿阇黎狮子贤面前学习并通达了大
小乘的所有法门。后来,应一位名叫歌纳么扎的尊者祈请,他造了《般若摄颂注释》等
诸多论典。歌纳么扎是藏传般若法门的传承上师之一,但《言教论释》中却说这是一位
比丘尼。后来,吉祥佛智前往邬金地区,在阿阇黎嘎比多吉、瑜伽母歌内日前听闻了内
外密法,并获得了善妙的等持。邬金北方有一个屠夫种姓的女人叫扎灯扎喇,她和花木
明妃是同一个相续的人。他依止她八个月,获得黄财神修法的传承,并成就其密咒。他
曾在扎南达日的一位名叫巴乐巴挞的阿阇黎前听过《智慧续》。据说,这位阿阇黎是扎
南达日巴的化身,在他的智慧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如同河流一般源源不断的等持。
他前往南方果哥那上师巴勒塔巴(护足)修行的林中。那里景色极其优美,树木从空中
伸出,抛洒烂漫的花雨,恰似人间仙境。十八位具有神变的男女瑜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
大乘经典是后人编造的吗?(一)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得先从一场学术研讨会开始说起。话说公元2008年5月
31至6月1日,连续两天由某某大学和某某文教基金会,举办了第七届的“人间佛教薪火
相传学术研讨会”。在会中有人质疑某某法师认同大乘非佛说一事时,有位蓝姓教授是
如此回答的:“大乘非佛说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意思是说:大乘非佛说已经是学
术界普遍承认的主张。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大乘法真的不是佛所亲说的吗?果真如此的
话,那么请问:出家二众早晚课诵《金刚经》和《心经》,究竟是在诵些什么呢?为了
证实大乘经典确实是佛所亲说,不是后人所杜撰,这个单元,就让我们来为您作完整的
介绍。
有关大乘非佛说的诤论,大约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也就是在部派佛教后期,大
乘经典开始流行时,传统的各个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大乘佛教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
经典,都不是释迦世尊所亲说;对这些大乘经典的权威性,及法义内容有所质疑,于是
就有了大乘非佛说这样的主张出现。因此大乘非佛说的论点,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了。虽然大乘非佛说,从古一直延烧到近代,但历代以来,总是有证悟的菩萨据理力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何新:被中国历史忽视的吐蕃王朝
点击:308 作者:何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2:57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
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
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图中黄色为全盛期的大唐帝国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
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
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
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
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
、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吐蕃帝国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9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m*********w
发帖数: 64
10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怀孕时老公打我又出车祸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所著“《女戒》”
常常读《《女戒》这本校册子, 如果真正做到着实不易, 尤其是现在的女权社会,不
过多读读, 最好能背记下来,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毕竟家和万事兴,多多体会做个男
人的不易。
希望姐妹们多多读诵, 打好基础。不容易做到噢。我其实自己也是做不到,不仅做不
到,而且是有过之,无不及, 有时霸道的象个女罗刹。所以要常读,提醒自己。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
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1.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
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2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
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3.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
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4. 在“妇行”篇中,订... 阅读全帖
m*********w
发帖数: 64
11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越发觉得与公婆相处的不容易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所著“《女戒》”
常常读《《女戒》这本校册子, 如果真正做到着实不易, 尤其是现在的女权社会,不
过多读读, 最好能背记下来,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毕竟家和万事兴,多多体会做个男
人的不易。
希望姐妹们多多读诵, 打好基础。不容易做到噢。我其实自己也是做不到,不仅做不
到,而且是有过之,无不及, 有时霸道的象个女罗刹。所以要常读,提醒自己。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
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
1.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
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2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
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3.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
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4. 在“妇行”篇中,订...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789
12
来自主题: Singapore版 - 陆贾新语
陆贾新语再读
道基第一
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故曰: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阳生雷电,阴成霜雪,养育群生,一茂一亡,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温之以
节气,降之以殒霜,位之以众星,制之以斗衡,苞之以六合,罗之以纪纲,改之以灾变
,告之以祯祥,动之以生杀,悟之以文章。
故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
故地封五岳,画四渎,规洿泽,通水泉,树物养类,苞植万根,暴形养精,以立群
生,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
故知天者仰观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跂行喘息,蜎飞蠕动之类,水生陆行,根着
叶长之属,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也。
于是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
,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
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
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
,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
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
与果。所言因者,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
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
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亦可。文殊普贤
据其始终,通明缘起也。今辨此因果二门者,圆果绝于说相,所以不可以言说而辨。因
即明其方便缘修。是故略辨也。
问:不思议法品等亦明果德,何故得于因门说耶?
答:此等虽是果德,对缘以辨果,非是究竟圆寂之果。是故与因同一会说也。今约教就
自体相,辨缘起者于中有二。一者,举譬辨成于法;二者,辨法会通于理。所言举譬辨
者,如夜摩天会菩萨云集品说云,譬如数十法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慧故差别也
。今举此十数为譬者,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就异体门中复有三。一者
,一中多,多中一。如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4
(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当地有一位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他的儿子长大后娶妻,生
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因此常常祈祷帝释天(Sakra Devanam Indra,
音译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本为印度教之神,入佛教后称为帝释天,为佛教
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大梵天(Maha Brahma Deva,
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世主天。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
,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为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
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土地神、森林神等天尊。妻子终于怀孕,立即兴奋地将
好消息告诉丈夫:“我已有身孕,并且感觉 右侧偏重,可能会生个男孩。”她同时祈
祷:“愿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对整个家族及自己的种姓有大利益。”丈
夫听后非常高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妻子身心舒畅,特在房顶盖一雅室:冷暖适度,设
备齐全,饮食丰美,音乐动听,舒适惬意。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使波浪离开大
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z7622,问你个问题啊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
【要义】
《中论》以“不生”抉择因果空性,间接宣说了因果不灭,如云:“诸业亦不灭,以其
不生故。”因果就如同人的影子,虽是恍恍惚惚的有,但实际上本体不成立,因为它没
产生过。《入中论》以“不灭”说明了因果不坏,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
亦能生。”业并不是自性灭的,故即使不存在唯识宗所许的阿赖耶,也可以成立业因果
。这两颂一个是自性不灭,一个是自性不生,虽然角度不同,但实际密意是一致的,都
是说因果在胜义中不生不灭,但在名言中依一个相续可以成立。
印度诸位大德和智者们都说,现空双运在凡夫人面前似乎相违,但实际上并不相违,因
为万法空性的缘故,因果不会灭失,而在因果显现的同时,万法又是空性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
相信因果存在,不单单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定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通过偶尔的因缘,也
可以发现因果不虚的真相。
证悟空性的境界越高深,取舍因果就越细微。
对方辩驳道:“佛在《百业经》中说:‘诸比丘,众生所作之业,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
、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6
1927年春天,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过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
动。此一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前后两期,持续到9月,大部告一
段落,历时不过半年左右时间。[1]南京政府取得较晚的其他省区,开始也晚,结束亦
迟,是为余波或尾声。[2]
“清党”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血腥。它开创了中国现代史上,甚至多半也是
两千年中国历史上新生政权结合群众检举的办法,用武力在全国范围残酷地清除异己的
先例。
“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没有“清党”的举措,南京
的国民党人就难以独树异帜,自诩正统,更难以名正言顺地夺取各地的党政权力。也正
是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个政府,牢牢地掌握了所占地区的权力,他们才得以最终使久经
分裂的国民党重归统一,并且从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关于“清党”运动的历史,向来没有太多的研究。除了两岸相关史书对其经过情形
有过观点截然相反的总体陈述[3]外,其后专门性的学术研究论文通常已不再注意其事
实经过,而是转向讨论其暴力、专断的必然与得失,以及此一运动对国民党的利弊等方
向去了。[4]
但是,对于“清党”运动本...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8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Sun Nov 18 18:04:08 2012, 美东) 提到: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写到苏定方一千破八万吐蕃军,当时就很疑惑,西域人一向以彪悍
出名,区区一千人如何打败八万人呢?而且唐朝方面完全无记录,可能吗?
这两天有个机会网上找了找,除了几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提到吐蕃这些文献外,根本无人
提及。这样的惊天发现难道竟然只有一、二人知晓?于是翻了翻历史资料,发现自从文
成公主于640年和亲到吐蕃后,直到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二、三十多年基本无战事。
而苏定方生于592年,死于667年,终年76岁。纵使大唐与吐蕃在660-670年有几个不为
人知的大仗,苏定方已经是七十岁了,能一千破八万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
不探寻一下苏定方的一些英雄事迹。
苏定方本是隋朝末期诸侯窦建德的干将, 李家父子打败窦建德之后,他回家隐居。直
到唐太宗登基,苏定方才得启用。公元627年突厥首领颉利跟他弟弟内斗(颉利娶了隋
朝公主,自视为隋朝继承人),苏定方随着名将李靖出...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n****l
发帖数: 3375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近平很像汉宣帝
都属于年少时期被整的很惨,意外登基,清理权臣
因为小时候受的待遇不公,所以极端痛恨贪官污吏
出身[编辑]
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祖父为卫太子刘据。祖母史良娣,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
)入为卫太子的良娣,生刘进,号史皇孙。史皇孙刘进于汉武帝太始年间(前96年——
前93年)娶王翁须,生刘病已,时号称“皇曾孙”。
受难[编辑]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刘病已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卫太子刘
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史皇孙刘进、母亲王翁须均因此被杀,刚刚出生数月的刘病已也
被投入大牢。由于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赵征卿与胡组做他的乳母,
暂时免除二人刑罚。
巫蛊之狱连年不决,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
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廷尉监邴吉据门不纳使者,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
销了这道命令。后遇大赦,刘病已遇赦出狱,结束了五年的牢狱生涯。
平民生活[编辑]
出狱后的刘病已被邴吉送至祖母史良娣的娘家。史家怜其孤苦,对其照顾甚厚。不久刘
病已恢复宗室身份,诏养于掖庭。是任掖庭令的张贺是卫太子刘据的故吏,哀卫太子无
辜受难和皇曾孙的孤...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真面目 节选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2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511
23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杭州坊巷录
十五奎巷
周衙弄北十五奎巷,南与城隍楼牌巷相通。宋曾名竹竿巷,属长庆坊。命名十五奎
巷有两说:一说巷徽州会馆内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
。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
读成十五奎巷。据传南宋僧人宝宁在巷内尝建百法寺,淳熙十四年(1187)改称广润寺
,元复为百法寺。明隆庆年间,总督胡宗宪平倭有功,此寺改为祠祭祀他。巷内原来还
有祭祀行刺秦桧的殿前小校施全的施公祠以及玄妙观,已毁。巷东口之四眼井,为千年
古井。
九刀庙巷
九刀庙巷,因巷内有九刀庙而得名。传说庙中供九把大刀,代表三国时名将关云长
及其部将关平、周仓、王甫、赵累、廖化、伊籍、冯斗、程畿等九人。庙建于何时不详
,毁于解放以后。
大东门
凤起路与新华路交叉口处的大东门,宋曾在此设后军寨,寨有朝东之大营门,故称
。寨南驻楼子营。宣和二年(1120),因讨睦州方腊,威捷第一指挥马军、全捷第二第
三指挥部步军驻扎在这一带。故附近巷名旧多以驻军名之。
大东门
大东门(直街)乃宋后军寨之东门,即大营门也,转南有楼子营。大营前古称大路
营,《西湖游览志》:“大路营,在褚...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
father (炎黄太郎) 于 (Mon May 23 13:50:57 2011, 美东) 提到:
鲁国,周公旦的后代
燕国,召公奭的后代
魏国,据说是毕公高的后代
管国,蔡国,也就是姬(管)叔鲜,(姬)蔡叔度的国家
曹国,姬叔振铎
成国,姬叔武
霍国,姬叔处
卫国
滕国,姬叔绣
晋国,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国,姬姓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
虞国,姬姓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虢国,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
这是我抄的,燕国,魏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夫差原来是姓姬?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May 23 13:55:54 2011, 美东) 提到:
郑应该也是姬姓。
吴显然是姬姓。是周文王伯伯的后人。

☆─────────────────────────────────────☆
fingerling54 (黑暗虎鲸) 于 (Mon May 23...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71
25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2013-11-17 20:00:42)下一个
庚子战争真相
-- 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作者:刘淇昆)
八国联军之战,是被华人歪曲或误解最严重的一段中国近代史。本人对这段历史一句话
的概括,就是本文的题目:八国联军乃正义之师。
八国联军为什么进军北京? 两句话可以概括 (1) 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国正式宣战(这场
战争由清廷一手挑起),外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 威逼京城, 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2)
西方各国并无灭亡中国的打算;进军北京,除了向清廷施压之外,主要还是为了解救被
困京城、危在旦夕的各国外交官和传教士。
为行文方便,首先需要给这场战争起个名字。“八国联军”不能作为战争的名字。“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颠倒黑白,强奸历史,本人绝不采用。若遵循“甲午战争”的
命名法,这场战争应称“庚子战争”,因为战争发生在庚子年,由“庚子之乱”引起。
庚子之乱,乱自拳匪。“拳匪”是对义和团最准确的称呼,其首领(李来中、张德成、
曹福田等)及骨干是不折不扣的土匪、流氓、骗子。他们以反对外国传教、抵制洋货、
铲除洋人、二毛子(汉奸)为名,聚众闹事,为非作歹。...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将夜 作者:猫腻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书斋小日,天下三痴
可惜只有五个字,看起来总有此不够讨瘾。……皇帝陛下牵着要子的手,感慨说道,脸
上满是遗憾神情,“而且旁人不敢当着联的面说,难道你还不清楚,若要说赏识析义的
水平……联还是有的,可要说起勾画临摹的功夫实在是有些恼火。”
“我昨夜用双钩法试了试,发现也不能临摹出那五字神韵。”皇后笑着出主意道:
“陛下若真喜欢,何妨让朝中长于书道的大臣们试试。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背,开怀大笑数声,摇头道:“看来看去,还是你了解联的心意
,先前朝会散后我已经把那几个老家伙都强留了下来,这时候正关在御书房里摹写,联
对他们说了,不论是家中小孙女满周岁还是嫁媳妇儿,若不能把前而那五字凭空拟出来
,联可不甘心放他们离开。”
为了花开彼岸天五字,大唐帝国皇宫里多出了许多情趣无奈,然而无论天子如何爱
煞此书,但毕竟只是些闲情逸趣,为免被那些御史又来唠叨,皇帝陛下没有动用朝廷里
的官方机构,只是由宫里派出人手在长安城里悄悄寻找,又告诉了一些相处亲厚的阁臣
,命他们帮着在民间打听。
数月时间过去,整个长安城最出名的书画店都寻过了,大唐最出名的大书法家都唤
来宫里悄悄问过,却依然没有找到那名...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将夜 作者:猫腻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书斋小日,天下三痴
可惜只有五个字,看起来总有此不够讨瘾。……皇帝陛下牵着要子的手,感慨说道,脸
上满是遗憾神情,“而且旁人不敢当着联的面说,难道你还不清楚,若要说赏识析义的
水平……联还是有的,可要说起勾画临摹的功夫实在是有些恼火。”
“我昨夜用双钩法试了试,发现也不能临摹出那五字神韵。”皇后笑着出主意道:
“陛下若真喜欢,何妨让朝中长于书道的大臣们试试。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背,开怀大笑数声,摇头道:“看来看去,还是你了解联的心意
,先前朝会散后我已经把那几个老家伙都强留了下来,这时候正关在御书房里摹写,联
对他们说了,不论是家中小孙女满周岁还是嫁媳妇儿,若不能把前而那五字凭空拟出来
,联可不甘心放他们离开。”
为了花开彼岸天五字,大唐帝国皇宫里多出了许多情趣无奈,然而无论天子如何爱
煞此书,但毕竟只是些闲情逸趣,为免被那些御史又来唠叨,皇帝陛下没有动用朝廷里
的官方机构,只是由宫里派出人手在长安城里悄悄寻找,又告诉了一些相处亲厚的阁臣
,命他们帮着在民间打听。
数月时间过去,整个长安城最出名的书画店都寻过了,大唐最出名的大书法家都唤
来宫里悄悄问过,却依然没有找到那名...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
GWZW (GWZW) 于 (Sat Sep 8 23:45:39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j********8
发帖数: 1339
33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j*****6
发帖数: 1059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
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
,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
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
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
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
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
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西方极乐净土存在吗?(一)
前言:
净土法门为古今以来极重要的佛法修学法门之一,佛教历来高僧大德如印度之马鸣
菩萨、龙树菩萨、世亲菩萨;以及中土之窥基菩萨、慧远大师、延寿大师、莲池大师;
乃至近代之广钦老和尚、印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等,都信仰净土法门,教人念佛发愿
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近代台湾之印顺法师对于净土的研究论述也颇多,主要和本文直接
有关的,如1951年冬,讲于香港青山净业林的〈净土新论〉,1953年讲于台北善导寺的
〈念佛浅说〉。这二篇讲文后来和1955年的〈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1962年讲于慧日
讲堂的〈东方净土发微〉、〈宋译楞伽与达摩禅〉、〈东山法门的念佛禅〉,合辑成《
净土与禅》一书p.91;另外相关的文献还有1963年的〈往生净土讲记〉,和1980年的《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可以得见印顺法师对于净土问题的关心,前后长达近
三十年之久。
本文主要从〈净土新论〉与〈念佛浅说〉二文中之内容,来探讨印顺法师净土思想
的矛盾;就其中两极不相容的说法,并佐以当时的时空背景,来探讨释印顺法师(西元
1906~2005年,以下简称印顺)对于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净土的存在,究竟采取什么观
点以及...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董仲舒的策论
满版都是现代史,咱们还是讨论一下古代史吧。
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
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
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
。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
行善之所致也。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
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
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孔子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
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
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
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
故南面而...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2092
40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吴宓——爱的练习题(zz)
http://www.niubo.cc/blog-30209-4600.html
吴宓——爱的练习题
吴宓的第一任妻子是陈心一,吴宓的同学陈烈勋的妹妹。从这段感情开始,吴宓便
显露出了造成自己一生婚恋悲剧的性格特质——反复与犹疑。
两人订婚几个月后,吴宓就后悔了,不想结这个婚,朋友汤用彤劝他:“取消婚约
情理不容,你前面既然已经答应,陈家可能已经将此事通知了亲朋,你后来忽然取
消,人们会怀疑陈心一有什么不能容忍的、无法改变的毛病,这要一传十、十传百
,可了不得,将来陈心一背着这个‘莫须有’的黑包袱,如何能嫁得出去﹖你该为
她、为她家想想。”
吴宓还是善良的,他履行了婚约。陈心一温顺贤良,伺候得吴宓很周到。但是吴宓
还是不太确定,陈心一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今儿个觉得陈心一“呆滞”、令自己
痛苦。明儿就觉得陈心一贤良,有她相伴此生无憾。感动着感动着,又发觉她感情
不够丰富,让自己活在婚姻的痛苦深渊里,维持这段婚姻自己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的呀。吴宓反复倒带,左右互搏,不能平衡。
虽说“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十
次掐死对方的想法”,可这频率也太快了,温...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将夜 作者:猫腻
第八十一章 书院里的燕国教习
‘礼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宽注很宏大的命颖,但我们能粥因为命题宏大便不再去探索研
究,因为这个命题很重要。这个字如同苍穹那般高远不可触摸,那我们是不是就不应该
向苍穹投以探索好奇的目光了呢?当然不,我们白昼观云探风,夜晚观星探幽,我们想
知道苍穹是什么,我们想知道有什么在上面。”
“极宏大的命题,要以一种被我们能理解的方式做出鞘答,那么我们的答案必将具
体而微,向微妙处向具体细节里去问询。我们仰望星空,看星辰移动,在心中画出那美
妙而但定的线条,最终便成为观星之术。”
“苍字是什么?便要从这样具体的一狠狠线条,一道道云气,天地间呼吸的上沿,
元气波动的上限去体会去感悟,而礼字,同样如此,如果你们要问为师”礼之一道若往
具体去探究,往具像中去觅名词,会得出怎样的答唉……”
“为师只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所谓礼,就是规矩。”
负重讲解礼科的教习先生乃是书院礼科副教授,年龄约有六十几岁,说话速度极为
缓慢,吐字非常清晰,讲课内容倒也算有条理。台下各方横直书案前的学生们听的极为
认真,然而宁缺却早已是昏昏欲睡,教习先生双唇间吐出字眼越清晰,他越觉得脑海里
那些瞌睡虫越宠大...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将夜 作者:猫腻
第八十一章 书院里的燕国教习
‘礼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宽注很宏大的命颖,但我们能粥因为命题宏大便不再去探索研
究,因为这个命题很重要。这个字如同苍穹那般高远不可触摸,那我们是不是就不应该
向苍穹投以探索好奇的目光了呢?当然不,我们白昼观云探风,夜晚观星探幽,我们想
知道苍穹是什么,我们想知道有什么在上面。”
“极宏大的命题,要以一种被我们能理解的方式做出鞘答,那么我们的答案必将具
体而微,向微妙处向具体细节里去问询。我们仰望星空,看星辰移动,在心中画出那美
妙而但定的线条,最终便成为观星之术。”
“苍字是什么?便要从这样具体的一狠狠线条,一道道云气,天地间呼吸的上沿,
元气波动的上限去体会去感悟,而礼字,同样如此,如果你们要问为师”礼之一道若往
具体去探究,往具像中去觅名词,会得出怎样的答唉……”
“为师只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所谓礼,就是规矩。”
负重讲解礼科的教习先生乃是书院礼科副教授,年龄约有六十几岁,说话速度极为
缓慢,吐字非常清晰,讲课内容倒也算有条理。台下各方横直书案前的学生们听的极为
认真,然而宁缺却早已是昏昏欲睡,教习先生双唇间吐出字眼越清晰,他越觉得脑海里
那些瞌睡虫越宠大...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3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上师瑜伽·祈祷莲师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修上师瑜伽。
这个上师瑜伽,是祈祷莲花生大士。大家应该清楚,藏地密法中大多数的上师瑜伽,都
与莲花生大士的修法有着密切联系。加行组修“不共加行”时,本来应该先修皈依、发
心、金刚萨埵、曼茶罗,再修上师瑜伽,最后是颇瓦法,这么一个次第。但有时为了修
行方便,也有些传承中规定,最好能先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是前行,也是正行。这次依靠种种缘起,我提前介绍一下莲师的上师瑜伽
,同时要求有信心的道友,平时多修这个上师瑜伽,常念莲花生大士的七句祈祷文和心
咒。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作为显密双修的行者,祈祷莲师非常重要。在末法时代,不管是
为了自己修行顺利成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成功,一切重大的事业均离不开莲师的
加持。尤其对汉族四众弟子而言,若能广泛弘扬莲师法门,在各地建造一些莲师像,异
口同声地祈祷莲花生大士,将来应该会有不可思议的兴盛佛法之缘起。...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修捷要
净修捷要
2011-08-27 10:43:21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三
净宗一法,易行难信,非探教海,莫窥津涯。虽华严以十愿为归,天亲以五念为门,而
末法浅学,未易遽入也。必须熟读大经,方能略明纲要。然而今之修净业者,大率仅持
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能持唐译且诵大经者,殊不易睹。此其所以号称习净者多,
而具深信切愿者少。信愿未深,而欲得真实受用,不亦难乎?庚辰之岁,病中发愿,敬
集经文,副以祖意,作为简课,俾授初机,约自他感应于三业之间,括赞观愿向于一礼
之际,妄想不易乘隙,而正念自得现前,需时既少,收效良多。是以付印以来,已历四
版,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节时省力,行者称便。果能随文运心,久习纯熟,则于性修
不二、境智一如之理,不待研讨,自生信解。再读大经,于净土法门,有如顺水行舟,
扬帆逞渡矣。但每条均系经文法语,万勿滑口率意,致蹈轻慢。务宜诚敬虔恭,如觐慈
光,方合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之旨,自能获密益於潜移默运中。如嫌简略,则有大经五念
仪,行将脱稿,请益诸方也。适届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之期,勉循同修善信之请,略
题...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46
大越史记全书
卷首 ◄ 大越史记全书
外纪卷之一 ► 外纪卷之二
按黄帝时建万国,以交趾界于西南,远在百粤之表。尧命羲氏宅南交,定南方交趾
之地。禹别九州,百粤为杨州域,交属焉。成周时,始称越裳。越之名肇于此云。
泾阳王
讳禄续,神农氏之后也。
壬戌元年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既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僊女,生王。
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欲使嗣位。王固让其兄,不敢奉命。帝明于是立帝宜为嗣,治
北北,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貉龙君
周成王时,我越始骋于周〈未详第几世〉,称越裳氏,献白雉。周公曰:政令不施,君
子不臣其人。命作指南车,送还本国。
壬子九年〈东周君七年〉(公元前二四九年)。秦、楚、燕、赵、魏、韩、齐凡七国。
是岁周亡。
庚辰三十七年〈秦始皇吕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併六国,称皇帝。时我
交趾慈廉人李翁仲,身长二丈三尺。少时往郷吧供力役,为长官所笞。遂入仕秦,至司
隷校尉。始皇得天下,使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及老归田里卒。始皇以为异,铸铜为
像,置咸阳司马门,腹中容数十人,濳...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47
第一章
程宗扬觉得自己一生的震惊都在这一晚用完了。 至高无上的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暴毙
,倍受荣宠的妃嫔像娼妓一样被人淫辱,鲜血和杀戮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肆意流淌。
吕冀的猖狂和嚣张远远超出自己的想像,但程宗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吕冀会肆无忌
惮到如此地步。
楼梯下方,吕冀像骑着一匹美丽的小母马一样,骑在友通期臀上,一边扯住友通期颈
中的绳索,死死勒紧,神情兴奋而凶狞。 友通期六识被禁,此时扬着面孔,空洞的双
眼圆睁着,嘴巴越张越大,连舌头都伸了出来。
绳索深深勒进少女粉嫩的玉颈,一点一滴地绞杀着她的生命。 不多时,友通期便呼
吸断绝,气息全无,她粉白的玉颈软软歪在一边,美丽的面孔再没有一丝血色。 吕冀
满脸兴奋,在友通期身躯抽搐的雪臀内狠狠挺动几下,然後放肆地喷射起来。
赵合德双手捂住嘴巴,身子瑟瑟发抖,整个人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天子的死让她惊
骇欲绝,友通期的死却让她感同身受——假若当初她不是代替自己入宫,
此时受尽淫辱,最终在无意识中凄惨死去的就是自己了。
人死如灯灭,无论生前如何地位尊崇,权倾天下,又或者如何的千娇百媚,
芳华绝代,死後都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 ...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子张第十九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
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
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
,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原文】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
,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评析】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所为,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
犹豫,勇于献身。同样,在有利可得的时候,他往往想到这样做是否符合义的规定。这
是孔子思想的精华点。
【原文】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
又怎么说他没有?”
【原文】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9
原文
周颂尧居士原函: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
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怼
,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
讵于三月间,接到上海舍亲处来一讣闻,系一极信佛之张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
居士林听经。逢人必劝念佛吃素,心极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予某师兄,在马路
上行走,为汽车轧死。后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后,其家子孙晓得,始去领归安殓。
余闻悉之下,心中非常惊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会中人闻之,亦均不安。故特上书,
恳求老法师开导,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临终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说个明
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胜感德之至。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周颂尧居士书:
接手书,知阁下于佛法道理,尚未真明。
吾人从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
容受。须知人之修持,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
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
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