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读如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e
发帖数: 939
1
让我们试着读懂毛泽东————谨以此文,庆祝中国的圣诞节
[ 少说几句 ] 于:2010-12-24 08:14:13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18412
有人说,读不懂毛泽东,便读不懂今日的中国。
我觉得,“读懂”这要求实在太高。
毛公一生如日月行天,当时当世已是改天换地,种种影响更将延绵千万世后。无论你对
毛公是何看法,总归有一点是否定不了的:20世纪后的中华民族,确是被毛公彻底改变
了。
对于很多和我一样年纪,甚至更年轻的80后、90后来说,毛公的形象早已模糊。从小到
大耳闻目染间,或多或少对毛公有了一面二面的印象。
但这种印象一般是单薄、不真实至少是不够真实的。
本文不为争执,仅仅是列一个目录,推荐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大家认识毛公的文字。若
你也对这个共和国的创立者有了解的兴趣,那不妨顺着我的推荐,慢慢看下去,试着去
读懂毛泽东:
首先至少略读一本毛泽东传。
略读的意思是,看看目录,挑几个有意义的段落读读就差不多了。
因为市面上的毛泽东传,要么是泛泛而谈,基本只是生平年表,如R·特里尔的《毛泽
东传》;要么是隐晦太多,非要一定的近代文史...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怎样读文献
通过科学研究的刊物读原始论文和综述等文献,首先是学习的一步,是学术成长的必需
;其后成为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自然科学研究者来说不
是例外而是常规,停止读文献之日基本是退出科学前沿之时。
读文献时,可以经常想其他人的文章与自己目前的研究能否有关系,也可以想文献对自
己以后的方向的影响。经常这么要求自己可能从文献得到帮助,不过多数时候阅读文献
并不一定马上有用,可能更多如儿童时代看故事书一般好玩,久而久之实际成为研究人
员的生活习惯。
实验科学的研究人员,如果自己动手,时间最多的是花在做实验。对生命科学的人来说
,研究生和博士后阶段都是自己做实验,而任助理教授以后,自己做多少实验因人而异
,现实是做实验比较好的人最后一般也不做实验了,有些人误认为做了“老板” 不宜
做实验,荒废了自己实验室最佳研究人员。英国传统提倡教授做实验,发育生物学的诺
贝尔奖得主John Gurdon、分子生物学的诺贝尔奖得主Fred Sanger 等皆一直自己动手
做实验。Sanger 的美国学生Gerald Rubin在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内部机构Janelia
Farm也提倡教授做...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怎样读文献
你这个生物轮,又在发表本教大护法言论蛊惑人心了,可谓居心叵测。

通过科学研究的刊物读原始论文和综述等文献,首先是学习的一步,是学术成长的必需
;其后成为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自然科学研究者来说不
是例外而是常规,停止读文献之日基本是退出科学前沿之时。
读文献时,可以经常想其他人的文章与自己目前的研究能否有关系,也可以想文献对自
己以后的方向的影响。经常这么要求自己可能从文献得到帮助,不过多数时候阅读文献
并不一定马上有用,可能更多如儿童时代看故事书一般好玩,久而久之实际成为研究人
员的生活习惯。
实验科学的研究人员,如果自己动手,时间最多的是花在做实验。对生命科学的人来说
,研究生和博士后阶段都是自己做实验,而任助理教授以后,自己做多少实验因人而异
,现实是做实验比较好的人最后一般也不做实验了,有些人误认为做了“老板” 不宜
做实验,荒废了自己实验室最佳研究人员。英国传统提倡教授做实验,发育生物学的诺
贝尔奖得主John Gurdon、分子生物学的诺贝尔奖得主Fred Sanger 等皆一直自己动手
做实验。Sanger 的美国学生Gerald Rubin在休...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479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n*******2
发帖数: 10103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39903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5550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alpsky (sky),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再读桐华的《步步惊心》,解读一下若曦和众阿哥【转载】
关键字: 步步惊心,十四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八阿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0 12:31:43 2011, 美东)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665
8
如果不是王石意外的恋曲,对商学院的关注也不会如此迅速从精英阶层传至坊间。阳春白雪般的商学院也被网友调侃为“邂逅富豪福地”。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商学院中富豪、明星扎堆吗?中国式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显然与中国做生意的方式有关。连日来,记者深入采访了分别就读长江、中欧、北大等知名商学院EMBA班的多位精英人士,了解商学院其中神秘的人际生态环境。对于记者的疑问,这些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姓名的EMBA 学员们回答:“别逗了,读EMBA实际是去混‘圈子’。”
普通公众也许会惊呼动辄五六十万元的学费,其实这个小圈子里的学员们却极少抱怨学费高。同学,是一种特别好用的资源。读EMBA的“成功人士”们,更希望用两年的时间,让自己过去20年得到的资源得到一次重组、扩大,甚至化学的巨变。广种人脉,的确是学员就读EMBA的收获,但并不是唯一收获。
学费,
不是问题,上哪个商学院才是问题
“一位著名企业家告诉我们平常他爱登登小山,最近我才明白这些年他只是在等小三。”L先生打开手机微信,EMBA班的QQ群和微信群里,最近最火的就是王石的段子以及范冰冰要来读商学院的传闻,他们互相调侃着是不是要为范冰...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324
9
http://business.sohu.com/20121113/n357503672.shtml
原标题 [女子读商学院两年换四任男友 获4套豪宅2辆豪车]
核心提示:
据商学院EMBA班的L先生介绍,不到两年时间,班上的M小姐已经在商学院中走马灯
似的换了四任男友,有中年富豪大叔,也有富二代小正太。其收获也颇丰:两台百万以
上的豪车,包括中信红树湾、中旅国际公馆、香榭丽花园、水榭花都在内的四套豪宅,
以及三家投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光大银行2.59-0.02-0.77%
浦发银行7.49-0.14-1.83%
招商银行10.06-0.20-1.95%
资几百万元的美容院生意。
原标题:商学院同学间的那点事
如果不是王石意外的恋曲,对商学院的关注也不会如此迅速从精英阶层传至坊间。
阳春白雪般的商学院也被网友调侃为“邂逅富豪福地”。
在商学院里到底学什么?商学院中富豪、明星扎堆吗?中国式EMBA(高级管理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显然与中国做生意的方式有关。连日来,记者深入采访了分别就读长江
、中欧、北大等知名商学院EMBA班的多位精英人士,了解商学院其中神秘的人际生态环
境。对于记者的疑问...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10
以思想史读上博“楚”竹书
程一凡

  一概论

  思想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次序与途径,历史的习作正在于弄清这些进退、消长
、陵替、变革、显隐、浮沉的种种过程与事实。这些过程是不能随意更动的,正因为如
此,我常与朋友们说历史中没有自由,而过去里唯一的自由在于未生、未成、未已之时
,既已成事,则史家惟有循迹以求其真而已。

  大凡古文献之出总给人很大的振奋,当然解读的困难总是有的。但当这些困难
解决后我们的报偿是高的、广的,我们看到是一片新的景象,陌生但熟悉,好像浪子回
头,家人重逢。奇怪的是这些感觉在展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时都不存在,相
反,我们得到的是一种浑然的陌生感,要我们从上 博“楚”简中窥出一些公元前四世
纪思想的楷模可说是难上加难,满目所见倒是思想的贫乏与乖离,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
文句与前四世纪文化有任何关系。

  记得约莫是十年前吧,有什么人家献出了什么古兵法,经过鉴定说是伪造的,
专家们一片喊打,也是该位仁兄计划得不周详吧,成了作伪事业的牺牲者。如果是功夫
高的,各种机缘、因素堆摆起来都是正面的,...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11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l*****7
发帖数: 8463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旧文新读《国防论》
旧文新读《国防论》
http://bbs.tiexue.net/post_4168602_1.html
爱国将领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全文
文章提交者:火箭筒对防空洞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转者按: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
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
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
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
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
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国防论
蒋方震百里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导言 第一种
[... 阅读全帖
M*V
发帖数: 3205
13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旧文新读《国防论》
旧文新读《国防论》
http://bbs.tiexue.net/post_4168602_1.html
爱国将领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全文
文章提交者:火箭筒对防空洞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转者按: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
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
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
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
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
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国防论
蒋方震百里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导言 第一种
[ 转...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761
14
前两天有好几个好友转发了“"状元"在美读大学:现在的基础教育会把孩子教傻的”一
文(链接: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915411808&owner=234300405)。我自己不是状元,也没九所大学求着录取我。事实上,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学渣:国内语文不错的同时数学150分的卷子只能考38分。以至于老师当时下结论是我高考没啥希望。。。后来来了美国后因为当美军打仗的缘故,一个本科读了8年。。。上大学后继续延续理科奇差的习惯--物理作业基本是我家领导给我参考的(领导是理科博士。。。)。。。噢,我本科GPA 2.97...甚至不够研究生的最低申请标准。。。
不过。。。偶本科的时候读了24个研究生学分(30个硕士毕业)做了研究生一般才做的
tutor program manager啥的。最后老师还是破格把我留校读了硕士。(需要找dean
wave GPA 要求)
然后我拿着我的小研究报告去哈佛忽悠了一下后,9个月以3.91的GPA 溜达的去当了一
个小米国公务员。。。
当然,我这个绝对是特例,并不具有普遍参考意义,但是好歹我在米国大学里泡的时间...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叶圣陶读修仙小说……
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一 要认真阅读
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是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
我们苏州地方流行着一首儿歌:
咿呀咿呀踏水车。水车沟里一条蛇,游来游去捉虾蟆。虾蟆躲(原音“伴”,意义和“
躲”相当,可是写不出这个字来)在青草里,青草开花结牡丹。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
姊姊做媒人。桃花园里铺“行家”(嫁装),梅花园里结成亲。……
儿童唱着这个歌,仿佛看见春天田野的景物,一切都活泼而有生趣:水车转动了,蛇游
来游去了,青草开花了,牡丹做新娘子了。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
宛如郊野中一匹快乐的小绵羊。这就是文艺鉴赏的初步。
另外有一首民歌,流行的区域大概很广,在一百年前已经有人记录在笔记中间了,产生
的时间当然更早。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唱着这个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
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
,感动当然更深.回想同居的欢乐,更见离别的难堪,虽然头顶上不一定有弯弯的月儿
,总不免簌簌地掉下泪来。这些人的感动也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
可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4370
18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合集] 突然觉得读phd挺没意思的
☆─────────────────────────────────────☆
xiaozhuzhu (猪肉小丸子~) 于 (Mon Dec 11 21:41:56 2006) 提到:
除了那个学位证大一点以外,有什么意义呢?
以后工作,我也不想要那么多responsibilities,
只想做好一个老实本分的工作,对工资也没有什么要求,
也不需要10几万年薪
突然觉得没意思了
sigh
大家来劝劝我吧
☆─────────────────────────────────────☆
Cajal (一家之煮) 于 (Mon Dec 11 21:49:19 2006) 提到:
看你那行PhD的出路和MS比如何了。反正我是很后悔先前一时冲动又跳回PHD的坑的,原
以为自己够牛逼不用做博士后,毕业了才明白比我牛逼多了的人也非得做博士后不可。
如果你们的博士工作还算好找而且钱比MS多出一大截,那看钱份上可以一读,否则,如
果你对专业没兴趣,对赚钱也没兴趣,那很没必要拿这个学位。

☆─────────────────────────────────────☆
Toffe...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ansl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英
对照读得省力。中译本的第一句让我眼前一亮:
“在这风雨飘摇、国家多故的时候,我们惊魂初定,喘息未复,又要用我们断续的语音
,宣告在辽远的海外行将开始新的争战。”
开首连用四个成语,似比英文更提升语言的雅丽;对我这样...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0
一九六六年夏天,我小学毕业,却碰上取消升学考试,枯坐在家,静待分配。当时也有
一个消息曾激起小伙伴们的兴奋:郊县有一些质量上乘的学校,需动员一部分市区学生
去住宿就读。分配到我们那里的是上海县的莘庄中学和川沙县的高桥中学。男生看中这
一去向,是因为可以住宿,能远离父母束缚,有一种远走高飞的感觉。几个心野的同学
特别向往高桥中学地处海边,于是相互约定,要到海滩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当时北方
来的红卫兵刚刚到上海,他们搅动社会秩序,市面上出现一种越出常轨的激动气氛,只
要在公共汽车上发表演说,或者朗诵传单,司乘人员就不向他们收钱售票。我们利用这
一机会,在公共汽车上打快板、念传单,一路免费,既去了高桥,又去了莘庄。实地比
较的结果,好象还是莘庄中学好,因为那个学校从外面看去很雄伟,有一个高高耸立的
跳伞塔。到了文革第二年,这一消息却沉寂下来,再也不见提起。一九六七年夏天,新
成立的市革委会教育组终于想起还有一届小学毕业生没有分配,于是就按街道划块,三
下五除二,将几万名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当成几万个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很快就把它
们切块完毕,一个个塞进了住家附近的中学。我的那些儿时伙伴就这样被...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1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读《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913~1919,十九岁至二十五岁,私立鸿模学校与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时余虽在小学任教,心中常有未能进入大学读书之憾。
余又读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因其为北京大学教本,故读之甚勤。余对此书
得益亦甚大。如三皇五帝,夏氏各列经学上今古文传说各别。余之知经学之有今古文之
别,始此。
又余读夏书第一册,书末详钞《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等,不加减一字,而
篇幅几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当时虽不明夏氏用意,然余此后读史籍,知诸表之重要,
则始此。及十年后,余为先秦诸子系年,更改《史记》六国年表,亦不可谓最先影响不
受自夏氏。P97
(1914,往返梅村荡口两镇)沿途湖泊连绵,秋水长天,一望无际。犹忆第一次上
船,余坐船头上,读《史记•李斯列传》。上下千古,恍如目前。余之读书,又
获深入新境,当自读此篇始。P98
及来梅村,一日上课,课文劝戒烟。余告诸生,余已染此习,已无奈何。诸生年幼
,当力戒。下课后,终觉今日上课太无聊,岂得以无奈何自诿,他日何以教诲诸生。遂
决心戒烟,竟形之梦寐中。后遂数十年更不抽。P99
某日下午,遇学校假期,余移一躺椅置大门东侧向北走廊下卧读范晔《后汉... 阅读全帖
v******t
发帖数: 3404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读《红楼梦》的独特视角
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
:“《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
社会历史。”1965年,他对表孙女王海容说:“你要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
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7-08/26/content_65
95305.htm
1961年12月20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红楼梦》不仅
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
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
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
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
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
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
《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23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拿到哥大每年2万多的offer,没有拿到联合国新闻部实习正式录
取那句 congratulation!我还有没有勇气写下这篇文章。我只知道,今晚,2011年1月
24号,走在纽约116街上,天黑沉沉地像一床厚重地让人窒 息的天鹅绒一般,铺天盖地
都是冷空气里让人不寒而栗的阴郁,而professor 的一句话:“You have very
impressive personal statement and outstan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we have
no reason to reject you.”让我觉得,四周黑压压的楼里闪耀着全是彩色的光芒,
我只知道,从此,我不会再迷路了。 等这句congratulation! You have been
accepted,已经太久太久了,久到当它缤纷而至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勇气发些什么帖子
汇报,只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路。
毕业那年,我迷失了自己。输得一无所有。自尊,前途,爱情,事业,眼看着他们一
点一点从我手中走掉。 为了和EX在一起,我放弃了到手的保研,工作也不好好找,随
便在...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5
24
转载自:http://hi.baidu.com/sallyru%C8%E3%C8%E3/blog/item/7ef1241302527438dd540107.html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
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
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
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
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
依。……”
这样凄绝的词,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口中读出来,本就让人心惊,又适逢她与十
四阿哥的初次会面,看完了这二人的结局,当我再次重温这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觉,
这一铺垫竟是这样触目惊心,第一次感到,作者笔底竟有些曹公的“草蛇灰线”之文风。
十阿哥的寿宴上,若曦为了看清楚将来的雍正,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这一不雅的
情景恰被回过头的十四“逮了个正着...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3392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2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h (wh), 信区: Translation
标 题: 【征文】不是生蚝,就是石球——读莎剧《亨利四世》中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15:33:09 2012, 美东)
上周去听莎学讲座,前一晚临时补习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出色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翻
开第一页:
“So shaken as we are, so wan with care,
Find we a time for frighted peace to pant,
And breathe short-winded accents of new broils
To be commenced in strands afar remote.”
一边查字典,一边仍不甚了了。于是重施大学时的故伎,从网上找来一个中译本,中...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439
26
来自主题: Love版 -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ttlej (sunshine),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8 14:33:06 2009, 美东)
读王小波的小说很费劲。不是指他语言艰涩,相反,王小波的语言,带着北京人独有的
痞子味道,下里巴人绝没有高雅优美朦胧的描写,嬉笑怒骂,粗俗不雅。他的小说,第
一遍读下来只觉得好玩,带着玩世不恭,热热闹闹的喧哗。读他的黑色幽默,我常常会
情不自禁的笑出来,看着闹哄哄的。但是他的文字如迷宫一般,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
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令人
眼花缭乱的笔法,时空颠倒、错乱以及跳跃等类似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令我读到最后
总会迷失,不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只有第二遍读的时候,条理逻辑和故事背后他想
表达的深刻才如退潮后的贝壳遗留在沙滩上。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或许是争议最多的一篇中篇小说。当年拿
了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一遍读下来,一点也没觉得好看。...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26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十年一“觉”扬州梦

偶倾向于jue2。觉在古音中也是双读。一读如“教”,属去声第十九韵;
一读如“绝”,属入声第三韵部。两读都是属于仄声,所以在平仄上看
两者皆通。
在诗句中看来,如作名词用,读如“教”,则与后面的“梦”字在同句
中同义重复,多半小杜无意如此。作动词用,读如“绝”,则是说扬州
一梦,十年才醒,非常顺畅。所以偶倾向于jue2。
m*********u
发帖数: 1491
28
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这种力度绝对是不见史册的
,但反过来说,腐败程度也是严重的。
谈古道今,纵横捭阖。
让我们跟随思想的脚步,听大家娓娓道来……
从今日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聆听思想的声音”系列访谈。我们将以口述实录
的方式,记录一位位中外大家谈人生、谈历史、谈文化、谈反腐。他们的精彩人生与独
到见解,必将带给我们丰富思考和深刻启迪。
聆听思想的声音,感受思想的力量。
著名作家二月河访谈录:现在的反腐力度 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题记:2014年7月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落,我们见到了因“落霞
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而为海内外熟知的作家二月
河。近几年来,二月河因其对反腐败的论述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通过两天的专访,二
月河讲述了一位作家丰富艰辛的创作历程、一位历史研究者对当代政治生活的观察与思
考以及一位文化传播者对于文化、教育的热忱与见解。从参军入伍、弃武从文、研究红
学,到文学创作、建言反腐……整个访谈都闪耀着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洞见,
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我想...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魔变——读芥川龙之介《地狱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4 12:25:38 2013, 美东)
请不要用义士的称呼来冤枉我;不要用仗义、同情这些名称污辱我。我的心里全没有它
们。
——鲁迅《铸剑》
暗黑系的Milstein津津有味地推荐他心中的最暗黑小说: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我
立刻被题目吸引,网上一查仅为短篇。开篇把平安朝的日本天皇比作秦始皇、隋炀帝,
我以为看错了文:日本人那么熟悉我们的皇帝?
接着立刻感受到神魔的气质:传世名画皆有异象,梅花到月夜放出清香,宫女画传出笛
声幽响;唯有本朝第一画师良秀嗜画丑恶,其画夜闻天神哭泣、腐尸臭气,被画的宫女
皆发疯而亡。更有甚者,良秀作画如鬼迷心窍,白天黑夜躲在不见光的黑屋子里,把世
上的事都忘了,连最心爱的女儿也不见。传说他向狐仙许过愿,作画时好几只阴沉沉的
狐狸围绕在他身边……这真是神来之笔。读过聊斋里的众多狐仙,可都不是助人创作的
。也读过霍达、方方、迟子建等许多作家自言创作时呕...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读鲁迅杂感 --- 莫言
本文选自莫言散文集,原题目是《读鲁迅杂感》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了。这绝不是也绝不敢自夸早慧,也绝不是绝不敢想
借此冲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涂抹在我脸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时的读鲁迅的
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
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当时我的兴趣是阅读连环画,而这
选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个坚硬的侧面头像之外,别无一点图画,连装饰的花边条纹
都没有。墙上倒是颠倒贴着一些绘有图画的报纸,但早已看得烂熟了,于是在万般无奈
之下,坐在炕上,透过后窗,望着河里汹涌的秋水,听着寂寞的浪涛声和更加寂寞的秋
风扫落叶的瑟瑟声,我翻开了鲁迅的书,平生第一次。
不认识的字很多,但似乎也并不妨碍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真正不明白的是那些故
事里包含的意思。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模糊的一
种恐惧感使我添了许多少年不应该有的绝望。恰好那个时代正是老百姓最饿肚子的时候
,连树的皮都被剥光,关于人食人的传闻也有,初次听到有些惊心动魄,听过几次之后
,就麻木不仁了。
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传闻是说西村的... 阅读全帖
E*V
发帖数: 17544
31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读鲁迅杂感 --- 莫言
本文选自莫言散文集,原题目是《读鲁迅杂感》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了。这绝不是也绝不敢自夸早慧,也绝不是绝不敢想
借此冲淡一下那些"德高望重"的革命作家涂抹在我脸上的反革命油彩,那时的读鲁迅的
书,实在是因为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困顿在炕头上,而炕头上恰好有一
本我的正在念中学的大哥扔在那里的鲁迅作品选集。当时我的兴趣是阅读连环画,而这
选集,除了封面上有作者一个坚硬的侧面头像之外,别无一点图画,连装饰的花边条纹
都没有。墙上倒是颠倒贴着一些绘有图画的报纸,但早已看得烂熟了,于是在万般无奈
之下,坐在炕上,透过后窗,望着河里汹涌的秋水,听着寂寞的浪涛声和更加寂寞的秋
风扫落叶的瑟瑟声,我翻开了鲁迅的书,平生第一次。
不认识的字很多,但似乎也并不妨碍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真正不明白的是那些故
事里包含的意思。第一篇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模糊的一
种恐惧感使我添了许多少年不应该有的绝望。恰好那个时代正是老百姓最饿肚子的时候
,连树的皮都被剥光,关于人食人的传闻也有,初次听到有些惊心动魄,听过几次之后
,就麻木不仁了。
印象最深至今难忘的传闻是说西村的...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Denxian (N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聪训斋语与橙怀圆语:宽厚与平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7 20:00:43 2015, 美东)
这个寒假,有整个的时间,好好地把聪训斋语读几遍。早上起来,大都时候,天还没有
亮,我会坐到临近玻璃门的圆 桌旁, 一边为家里人准备早餐,一边打开这本二十几页
的小书,读上几段或几页,临睡觉前,不读上几段,好像觉得这天还没有完,睡觉也不
塌实。每次读,我都会一边抄写,光读不能尽兴。
这本小书,讲了许多修身,持家,做人,做事,养生,养心的道理,但是没有一个是泛
泛而谈,都是见道之语。如果不是见道的深远和明澈,加以学识的深厚,不是家世的渊
源和经历的丰富,时时加以省察的功夫,很难写出这样的书。
宽厚待人。这是这本小书给我反反复复的教诲,也是他们一家始终相传的家风。一生在
宦途的张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险,连王阳明都说,官场如淤泥,脱身不易。伴君如伴
虎,他们家伴了三个虎,而且不是一般的虎。 儿子张廷玉,后被贬,乾隆派人查遍他
的书信,... 阅读全帖
l*****j
发帖数: 5163
3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读王小波的小说很费劲。不是指他语言艰涩,相反,王小波的语言,带着北京人独有的
痞子味道,下里巴人绝没有高雅优美朦胧的描写,嬉笑怒骂,粗俗不雅。他的小说,第
一遍读下来只觉得好玩,带着玩世不恭,热热闹闹的喧哗。读他的黑色幽默,我常常会
情不自禁的笑出来,看着闹哄哄的。但是他的文字如迷宫一般,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
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令人
眼花缭乱的笔法,时空颠倒、错乱以及跳跃等类似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令我读到最后
总会迷失,不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只有第二遍读的时候,条理逻辑和故事背后他想
表达的深刻才如退潮后的贝壳遗留在沙滩上。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或许是争议最多的一篇中篇小说。当年拿
了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一遍读下来,一点也没觉得好看。性是我
最大的阅读障碍。难怪很多人激烈的批评这是一部黄色小说。我并不能欣赏如此露骨、
赤裸裸的性描写;有一种不可自抑的抵触与反感。但是,王二好玩,陈清扬好玩,他们
的叛逆和故事的荒诞也好玩。好玩过后,我照例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光顾着热闹了。耐
着性子读第二遍,才慢...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邓小平视书如宝,吸取复出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26 01:05:25 2011, 美东)
核心提示: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看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
他也会带上武侠小说。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父亲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
动脑筋,看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实际上,书中的人物、情节、结局,他
一个都没有记住。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1年06月13日 第06版,作者:徐文钦,原题:《邓小平视
书如宝》
邓小平平生酷爱读书,即使身处逆境,他仍然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他从图书中获取了复
出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
睡前爱看武侠小说
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看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会带上
武侠小说。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父亲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动脑筋,看
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实际上,书中的人物、情节、结局,他一个都没有
记住。为了试探他,我们有时...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史学家与宣传家的区别——读柯文评袁伟时有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5:07:52 2011, 美东)
史学家与宣传家的区别——读柯文评袁伟时有感
子乔
袁伟时老先生最近又写关于《冰点》的文章了,想不到过了这么长时间还不算完(
《事件纪事与省思》http://www.vankeweekly.com/blog/%BA%FA%CB%B5369/archive/2006/12/06/62784.html)。
文章体现出的精神很令人敬佩,不管怎样,比歌功颂德之辈强得太多,“最是伤怀
是亲情”一节也非常感人,但这里就不重复别人对老先生的赞美了(上面给个链接,也
算为老先生宣传一下,这篇网上很少见)。总之,我对老先生的态度是,精神上敬佩,
道义上同情,学术上鄙视,作风上反感(本文的“学术”限于义和团史,下同)。
老先生文中仍不忘说我几句,但提到的是我的第一篇文字,也即他在反驳张海鹏先
生时顺便反驳的那篇,却未提及我早已发出的与之对应的几篇回复,...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我认为,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
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
就更难为着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诺贝尔受奖演说,布罗茨基,1987年)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民几乎每5人就有一本。很薄很容易读。
华盛顿,没读过他的东西。听说过他...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7
我读过三遍《三国演义》,看过一遍电视剧,还看了不少品读《三国演义》的衍生书籍。
本来要求自己每年读一遍《三国演义》,但因为自2001年我就已经旅居英国,阴谋诡计
用不上,所以就没有坚持下来。我因为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关心中国政治,更关心当代
中国的政治走向和中国的发展,所以经常思考一些大的政治问题。我发现大国之间的关
系基本是“布,剪,锤”的关系,比如中国是美国的克星,因为美国人惧怕中国整出人
道灾难,中国如果崩溃了,中国难民成千万上亿奔向怒海,会成为国际灾难,所以美国
怕中国;美国是俄国的克星,因为美国对俄国有军事和经济的绝对优势,而且两国又隔
着两大洋,两国之间不接壤,没法直接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对俄国也是无利可图;
而俄国又是中国的克星,之所以俄国是中国的克星,因为俄国“乐见“中国发生人道灾
难,和中国接壤,边境线漫长,俄国的扩张只能南下中国,在中国东北和西北的新疆都
可大有作为,中国人如惹了俄国,俄国就敢直接动刀动枪,甚至曾打算动用核武器对中
国进行核外科手术。虽然中国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实在这三个国家中,中国最
弱: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国和土面积世界第一,军事工业世界第二,... 阅读全帖
M*V
发帖数: 3205
38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邓小平视书如宝,吸取复出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26 01:05:25 2011, 美东)
核心提示: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看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
他也会带上武侠小说。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父亲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
动脑筋,看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实际上,书中的人物、情节、结局,他
一个都没有记住。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1年06月13日 第06版,作者:徐文钦,原题:《邓小平视
书如宝》
邓小平平生酷爱读书,即使身处逆境,他仍然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他从图书中获取了复
出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力量。
睡前爱看武侠小说
邓小平习惯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时看武侠小说。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会带上
武侠小说。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父亲睡前爱看武侠小说,是贪它不用动脑筋,看
得轻松、不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实际上,书中的人物、情节、结局,他一个都没有
记住。为了试探他,我们有时把上个月他刚看完的武侠小说又放在他的枕边。结果,上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9
来自主题: Joke版 - 胡果威:学英文的“诀窍”
·胡果威·
首先请诸位不要失望,其实学英文并无诀窍,就是花苦功夫死记硬背。但是死记硬背也
有区别,有的可以误入歧途,有的则可以让你学到正宗地道的英文。下面将我多年的经
验总结成三条,与大家交流分享:第一,尽可能不借助中文工具书,多看原英文版;第
二,尽可能不要学英语语法;第三,背诵一些经典作品。
我上中学时恰逢中苏交恶,然而因为当时中国缺少英语教师,我还是学了四年俄文。文
革时到吉林插队三年,抽调到长春拖拉机厂后,1974年我25岁才开始自学英文,至今也
有35年了。
非常幸运,我学英文从未走过弯路,我的第一本教科书是英国出版的灵格风(当年是盗
版的),书中既没有中文解释和翻译,也没有习题,唯一的工具书就是一本郑易里编辑
的袖珍英汉词典。首先要感谢我的同事张康,他是1950年代支援东北的常州人,看见我
在学英文,便将他家的唱机借给我,我可以跟着唱片反复地读,如小和尚念经,每课书
念上几千遍,直至出口成诵为止。这是我初学英语时练的“童子功”。
其次还要感谢我的同事卢景义先生,他是六四届高中毕业生,比我早四届。当时我们俩
的宿舍在三楼同一条走廊的两头,每次经过他的宿舍,都会看见他在埋头苦读...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26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读音问题

读如shuo。<<雨霖铃>>词牌一般规则是上下片必压
仄声韵,而且要是入声韵。“说”读如“税”时属
于去声“八霁”韵,不好压在此句末。读如shuo时
属于入声“九屑”韵,与“拙”,“啜”等同韵部,
所以此处应读如shuo.
大概读如“税”时一般作“游说”解释。
M******8
发帖数: 10589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一写就错和一读就错的100个汉字
第一部分:一写就错的100个汉字(括弧里的字是正确的)
1,繁华地带入(如)厕难
2,甘败(拜)下风
3,路上的猪被车压(轧)死了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了)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642
42
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文/北岛

秋日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正是这首诗,让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里尔克放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行列。诗
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
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
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
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
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关于《秋日》,我参照了冯至和绿原的两种中译本,以及包括罗伯特·布莱(Ro
bert Bly)在内的三种英译本,最后在冯译本的基础上“攒” 成。绿原先生
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但他《秋日》的译本显得草率粗糙: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把你的影子...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3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谁把张灵甫吹成抗日名将的?
《咬文嚼字》2009年11期“众矢之的”栏目有一篇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文章认为“甫”应读作fu,因为普通话中“甫”根本就没有pu这个音,的确是这样。
我们要接着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许多方言中把“甫”读作pu呢?
原来,这与语音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古无轻唇音”有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声母
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个结论是清代著名学者
钱大昕得出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唐末宋初时期
从中分化出轻唇音。有的方言中个别字词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以前的重唇音的读法。例如
:浮起来,广州话念作“蒲起来”;番禺,广州话念“番”如“潘”;孵鸡,湘方言中
“孵”读如“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不同古籍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异文的现象来证明“古无轻唇音”的结论,下面仅用以“
甫”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例。
《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詩经》作“扶服”。
《诗经》“铺敦淮濆。”《经典释文》注:“《韩诗》作‘敷’。”
《诗经》 “东有甫草。”《韩诗》作“圃草”
最后笔者详尽考察了汉字中以“甫”为声旁的形声字的在普通话中的... 阅读全帖
q*********8
发帖数: 5776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夜色如倦鸟收拢起轻柔的翅膀……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668
我曾有过三段寂静时期,不跟任何人讲话,也对这世界视若无睹。最后一段,是在三十
一岁的时候。那年夏末,我无所事事,整日里在四川西部的河谷村落间游来荡去。身处
云山之远,我只觉恍然如梦,心绪却不难过,甚至感到了某种本然、空明的甘美。一切
顺其自然便好,我想,独自旅行这种事,也尽可带有些许的内省色调。这色调,在我而
言,正是塞尚的《田园》中那片水边坡地的棕色。十六岁那年,我曾离开家乡城市,去
三百公里外一个县城读书,竟在那僻远之地的图书馆中找到了塞尚画册,自此爱上了那
天真的杰作,可谓感动于心,永世不忘。多年后我站在此作的真迹前,自是心绪难平了
一番,则是后话了。当日在川西,我所做的,正是一趟峻山秀水间的棕色调的旅行。我
的意识里悲也无,喜也无,除了充盈着宁静慈悲的棕色之外,便是空空如也。心绪如无
风的湖面,一平如镜。然而随着时日推移,这旅行却越来越像一趟无益的漫步。我感到
自己在西南乡间莫名其妙,与在北京的写字楼里莫名其妙并无二致,于是渐感徒劳,只
待拟定的日期一到,就要启程回去。北京的生活也只是生活罢了,既非怡人的聚会...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魔变——读芥川龙之介《地狱变》
请不要用义士的称呼来冤枉我;不要用仗义、同情这些名称污辱我。我的心里全没有它
们。
——鲁迅《铸剑》
暗黑系的Milstein津津有味地推荐他心中的最暗黑小说: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我
立刻被题目吸引,网上一查仅为短篇。开篇把平安朝的日本天皇比作秦始皇、隋炀帝,
我以为看错了文:日本人那么熟悉我们的皇帝?
接着立刻感受到神魔的气质:传世名画皆有异象,梅花到月夜放出清香,宫女画传出笛
声幽响;唯有本朝第一画师良秀嗜画丑恶,其画夜闻天神哭泣、腐尸臭气,被画的宫女
皆发疯而亡。更有甚者,良秀作画如鬼迷心窍,白天黑夜躲在不见光的黑屋子里,把世
上的事都忘了,连最心爱的女儿也不见。传说他向狐仙许过愿,作画时好几只阴沉沉的
狐狸围绕在他身边……这真是神来之笔。读过聊斋里的众多狐仙,可都不是助人创作的
。也读过霍达、方方、迟子建等许多作家自言创作时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忘我投入,
感则感人矣,却不如这奇幻一笔看得人一激灵,灵魂儿一荡,飞入一个神奇、轻灵、欢
喜的境界。这似乎是艺术中最关键的让人灵魂出窍的飞跃感,也似乎是苦哈哈的写实主
义的致命缺陷。
良秀画画,必须亲见。他静坐在街头的死尸前,观察半腐...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48
48
这个寒假,有整个的时间,好好地把聪训斋语读几遍。早上起来,大都时候,天还没有
亮,我会坐到临近玻璃门的圆 桌旁, 一边为家里人准备早餐,一边打开这本二十几页
的小书,读上几段或几页,临睡觉前,不读上几段,好像觉得这天还没有完,睡觉也不
塌实。每次读,我都会一边抄写,光读不能尽兴。
这本小书,讲了许多修身,持家,做人,做事,养生,养心的道理,但是没有一个是泛
泛而谈,都是见道之语。如果不是见道的深远和明澈,加以学识的深厚,不是家世的渊
源和经历的丰富,时时加以省察的功夫,很难写出这样的书。
宽厚待人。这是这本小书给我反反复复的教诲,也是他们一家始终相传的家风。一生在
宦途的张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险,连王阳明都说,官场如淤泥,脱身不易。伴君如伴
虎,他们家伴了三个虎,而且不是一般的虎。 儿子张廷玉,后被贬,乾隆派人查遍他
的书信,没有一字一语抱怨,因而得以善终。
宽厚,不是说说而已。张英提到他早上遇到一不相识的人,对他疾呼,是忌日。张英急
忙回家更衣,说这是利人但不损己的事。 这样的事,看起来简单,好像做起来也不难
。也不见得,譬如说,我们如果能不说刻薄话,言语能和气,对自己有什么损害?这...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48
49
这个寒假,有整个的时间,好好地把聪训斋语读几遍。早上起来,大都时候,天还没有
亮,我会坐到临近玻璃门的圆 桌旁, 一边为家里人准备早餐,一边打开这本二十几页
的小书,读上几段或几页,临睡觉前,不读上几段,好像觉得这天还没有完,睡觉也不
塌实。每次读,我都会一边抄写,光读不能尽兴。
这本小书,讲了许多修身,持家,做人,做事,养生,养心的道理,但是没有一个是泛
泛而谈,都是见道之语。如果不是见道的深远和明澈,加以学识的深厚,不是家世的渊
源和经历的丰富,时时加以省察的功夫,很难写出这样的书。
宽厚待人。这是这本小书给我反反复复的教诲,也是他们一家始终相传的家风。一生在
宦途的张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险,连王阳明都说,官场如淤泥,脱身不易。伴君如伴
虎,他们家伴了三个虎,而且不是一般的虎。 儿子张廷玉,后被贬,乾隆派人查遍他
的书信,没有一字一语抱怨,因而得以善终。
宽厚,不是说说而已。张英提到他早上遇到一不相识的人,对他疾呼,是忌日。张英急
忙回家更衣,说这是利人但不损己的事。 这样的事,看起来简单,好像做起来也不难
。也不见得,譬如说,我们如果能不说刻薄话,言语能和气,对自己有什么损害?这...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